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剖析

【教材的位置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局部,第一局部引见碳的单质,第二局部引见碳的化学性质。明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局部的教学内容。这局部主要引见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分子的结构特点。在引见石墨的同时又交叉引见了木炭、活性炭导电性以及C

60

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先生树立性质决议用途,用途表达结构的观念。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先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笼统内容较多,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络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践生活、生动幽默,可以重新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和热情。

【学情剖析】

依据先生的年龄特点及心思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颖事物幽默的现象具有剧烈的猎奇心想入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先生身边熟习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进程中让先生亲手尝试做探务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沛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味。

二、教学目的

【三维目的】

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先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确实定如下:

1、知识与技艺:

(1) 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

60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进程与方法:

(1)经过学案导学,先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育先生的自学才干。

(2)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先生经过对资料的了解、整理构成知识体系。

(3)经过复杂的实验探求,培育先生入手实验的才干,并通稳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议其性质、性质又决议用途的观念。

、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讨的引见,学会用开展的目光看效果。〔2〕经过对C

60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缘由。

突出重点的方法:经过多媒体课件的引见金刚石石墨的视频控件的播放,丰厚了课堂内容同时使迷信知识变的生动详细笼统,,使先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同时在教员演示和先生入手操作的基础上,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停止观察、剖析,比拟。

打破难点的途径:经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金刚石、石墨的平面结构模拟视频,将笼统的知识笼统化,使先生构成平面模型,了解其结构的区别。

三、教法及学法指点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以先生活动为主体的多种方式并存的课型。在教学进程中采取课前先生依据学案自学,课堂上采取新颖环节激趣、视频辅佐教学、动画模拟微观结构、先生实验探求、猜词小游戏、小组竞赛评分、交互练习等多种方式。整个教学进程中是以先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员是先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教学顺序

〔一〕、课前预习

先生依据导学案内容停止课前预习,包括自学课本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铅笔的由来等〕、预备活动探求的物品〔2号电池的电极、玻璃片、有颜色的水、不同类型的铅笔等〕

〔二〕课堂探求

1、情形导入,激起兴味。〔3′〕

本课是以卖炭翁商店宏张停业为线索的〔包括四个环节〕。让我们一同进

入本课的奇特之旅。同时停止智慧大PK,出示falsh控件小组品分榜,停止小组竞赛的方式,先生感到很新颖很幽默,对本课发生剧烈的兴味。

2、教学活动环节,环环相扣〔27′〕

第一环节:产品引见 ------视频导学,感悟新知〔5′〕

经过播放视频引见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用途及微观结构模拟动画,使先生在视觉上感受新知,使笼统的知识详细化,树立知识体系。

第二环节:顾客体验停止时 ------实验探求,入手动脑〔20′〕

课前预备:我将先生分红8个学习小组,其中小组又确定了组长,这样在实验探求中先生活动才干有序停止,同时组长会给予组员协作式的协助,让一切先生参与出去,培育他们协作的肉体。实验完毕小组停止汇报总结。经过实验探求,使先生在实际中掌握新知,培育入手实际才干。经过多媒体出示表格,先生对以上内容停止总结,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第三环节:有奖竞猜 ------ 先生游戏,活用知识〔2′〕

设置布置课堂小游戏:«一个比划一个猜»。小游戏中出现的词语,是本课中重要的词语,这样就将所学知识无机的与游戏联络起来,不但生动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参与兴味,而且稳固了所学知识,寓教于乐。

第四环节:问卷调查 ------ 选作习题,稳固新知〔8′〕

反应练习采用交互式。本节课的知识检测选用了6道题,用六个图片对应着六道题,先生可自在选择,增强的了习题的兴趣性。

3、本课小结,交流评价〔5′〕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先生自在回答总结本课内容,教员提示从三维教学目的的三方面停止反思,谈体会、谈收获。〔师评、互评、自评〕

4、布置作业,稳固知识〔2′〕

〔1〕、课后家庭小实验。

〔2〕、课本习题的1、3、5题

五、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贴近生活,难度不大。应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容量。提供应先生少量生动的感观资料,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应用图像的颜色抚慰,视频的动感变幻给

先生以美的享用。由卖炭翁开店引入课题,激起先生的兴味,课堂中设计了分组探务实验,从而能调动他们的探求愿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奖竞猜小活动会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寓教于乐。

附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图表达知识性和简节性使先生了如指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三、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期教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带教学反思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第6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从容说课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第六单元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3)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4)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培养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图片、资料、现象分析获取知识。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碳纳米管和C60发现和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眼光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1、情景引入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自然界物质中最庞大的家族,(出示木炭、活性炭、石墨的实物及金刚石、C60的图片),这些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常见或听说过。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些常见的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板书课题)下面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些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活性炭的基本知识。 2、鼓励学生设疑 根据生活经验和课题,你认为本节应解决哪些问题? (肯定、归纳、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真积极,所提问题大都是本节探究的重点,老师再稍作补充,共同作为我们的探究问题。 (1)同种元素能形成不同的物质吗?举例说明。 (2)金刚石和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和特性?各有什么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4)木炭和活性炭有什么性质?原因? (5)根据C60的化学式,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6)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以上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6——P108页,独立解决,时间8分

课题1(第一课时)金刚石、石墨和C60学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3.知道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问题导思、交流释疑】 1.你知道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种吗?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4.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 5.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 6.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 7.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8.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将金刚石和石墨混在一起,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些碳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9.C60:一种由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这种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应用于、等方面。 10、“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如:。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反馈矫正】

1、在天然物质里,的硬度最大。 2、石墨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用它做润滑剂是利用它的,做 铅笔芯是是因为它,做电极是因为它。 3.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 B、金刚石和石墨混合 C、空气 D、澄清的石灰水 【巩固练习】 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电极导电 B、铅笔芯折断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金刚石刻画玻璃 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肯定是一种单质 B.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肯定是纯净物 D.可能是化合物 3、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的一 种分子,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C60和石墨是不同的碳单质 C. 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 D. 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4、(2011年湖南邵阳,10题)石墨烯是新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它是石墨制成的新型碳单 质,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关于这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都质软可作润滑剂 C.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D.它们都是单质 5、(10邵阳6)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6、(10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来制白糖 B. 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 用氧气抢救病人 7、(10成都2)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表达不正确的是() A.Na+ 的结构示意图:B:C60分子的结构: C.4个氮原子:2N2D.金刚石的化学式:C 8.下列物质可用在防毒面具中的是()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二氧化锰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金刚石、石墨和C60(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说课.doc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和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随着沮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复习提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汲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C + O2=CO2(碳充分燃烧) 2C + O2=2CO(碳不充分燃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板书]: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井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实验:C和CuO的反应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化学方程式:C + 2CuO ==2Cu + CO2↑ [教师提问]:这个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成的,其中名气较大的是木炭、活性炭、炭黑、焦 炭。 图片展示水的净化和简易净水器的图片,说明活性炭有什么用途? 学生实验: 1. 单数排同学桌上,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是木炭,而双数排同学的桌上,我们准备的是活性。大家请先观察你桌上的药品,记录下它们的颜色、状态。 2. 请在你桌上的有色液体中,加入你桌上准备好的木炭(或活性炭),然后搅拌,再过滤。 3. 请单数排同学和双数排同学,互相比较你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异同点,由此,你们得出么结论? 展示电镜下的木炭结构,如果将1cm3的木炭的表面积平铺开来,约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样大。说明木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增大了吸附的面积。 学生实验:将一块吸附的活性炭放在热水中,观察,学生讨论:吸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展示木炭和活性炭的用途图片。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能力的不同,同时进一步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C60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了更多的了解。 展示C60的图片,学生从结构图中描述化学式的意 义。 图片展示C60的用途。学生感受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和利用越来越深入。 纳米碳管展示纳米碳管的图片,并简要说明它的特殊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小 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课堂检测1、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的一种分子,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C60和石墨是不同的碳单质 C. 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 D. 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 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可作催化剂 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杨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1《金刚石、石墨、C60》。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增减,加入了大量的媒体素材。 [学前分析] 九年级化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能动手。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

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初步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2)通过对C60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绍金刚石、石墨的视频的播放,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同时在学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优秀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二、推进新课 1.金刚石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 [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 [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 (2) 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3) 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4) 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导学案

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 【名师导练】 (一)知识准备,复习回顾 问题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问题2: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试举例说明。。(二)自读课本,获取新知 1.比较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石墨 外观 熔点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思考: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他们的物理性质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②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对应的性质决定的,金刚石、石墨的上述用途分别由其什么性质相对应呢?口述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评价。 2、木炭主要是由构成的,它具有的结构,因此,它具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 3、木炭通常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也吸附有的物质,活性炭用在里吸附毒气,在制糖工业中来以制取白糖。 4、C60是由直接构成的物质,一个C60分子是一种由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这种结构的碳分子比较稳定。 5、金刚石、石墨、C60分子,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其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有较大。 【梯度导练】 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用做。 2.请把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对应的性质连接起来 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做高温润滑剂 石墨的熔点高且有润滑性做电极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石墨质地很软铅笔芯 3.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 C. 炭黑D.石墨 4、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A .是无定形碳 B. 它们的密度小 C. 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B. 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 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6.下列物质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①木炭②铅笔芯③炭黑④墨汁⑤金刚石⑥ C60 A、①②④ B、③⑥ C、③④⑤ D、⑤⑥ 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8. 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上述用途都是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_____性质。 【能力提高】 1.为了增加汽车轮胎的耐磨性,常在制轮胎的橡胶中加入的耐磨物质是() A.石墨粉B.活性炭C.木炭粉D.炭黑 2.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图),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足球烯是实心的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 A.有金属光泽的无色透明晶体 B.电的良导体 C.非常坚硬的物质 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4.下列实验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是() A.测量其密度 B.测量其熔点 C.用水溶解 D.分别燃烧验证燃烧产物 5.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 碳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碳的化合物的有关 知识 3、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及特点的介绍,使学生对有机化合 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C、CO、CO2、H2CO 3、碳酸盐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4、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安排7课时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课时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 复习、测验 2课时教学过程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的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 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 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

任感。 教学重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 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C 和CuO 的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 1、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性质不同的解释; 2、C 跟CuO 和CO 2发生的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演示实验6~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标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 2、H 2CO 3、CaCO 3 引入 铅笔是最便宜的笔,铅笔芯是“铅”吗?不是“铅”又是 什么物质呢?昂贵的钻石又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呢?你 会相信它们竟是由同种元素——碳元素构成的吗? 碳单质⎪⎪⎪⎪⎩⎪⎪⎪⎪⎨⎧⎪⎪⎩⎪⎪⎨⎧60 C 碳黑焦碳活性炭木炭无定形碳石墨金刚石 新课 一、金刚石、石墨 [阅读]P 104 [演示实验6~1]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一 金刚石 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 60 教学设计 深州市前磨头中学庞立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 60 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2) 以人类对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使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材及学情分析 先前五单元的化学学习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他们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由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抽象的微观及化学理论世界,回到了宏观的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在对氧气及水的学习基础上,接触碳及其化合物,进一步丰富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所以就其位置来看,它是很重要的一课。就学情而言,学生很有兴趣,较易接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分子模型、玻璃刀、2B、HB铅笔芯、电池组、导线、灯金刚石、石墨、C 60 泡。石墨电极、电视媒体、烧杯、U型管(2个)、红墨水、木炭、活性炭、药匙、镊子,玻璃片、小刀、

最新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 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 60 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 60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2、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讨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 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难点: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三、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见课件 【新课学习】 1、碳的单质之一——金刚石 阅读课本P 106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金刚石有哪些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刚石有什么样的用途? (2)金刚石为什么硬度大? 【归纳】师生共同归纳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的结构: 碳原子立体网状排列决定了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2)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经过研磨后对光有折射和反射——璀璨夺目,硬度大。 金刚石硬度大的原因:碳原子呈立体网状排列结构 (3)金刚石的用途: (1)装饰品—钻石 (2)钻探机钻头 (3) 刻划玻璃刀 教师出示PPT 图片介绍金刚石的用途。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 (参考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专家建议 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多阅读查找,多动手实验,这样更容易掌握本课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4、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5、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 [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 (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6、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为了更能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体现对比分析法,设计适当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实验活动2。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活动2是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教材重点: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本单元教材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潜在应用前景。 4.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5.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6.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7.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8.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9.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10.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倡导“低碳”生活。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2)通过对C60的发展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