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说课稿

《一氧化碳》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课主要介绍CO的性质和用途。为第八单元中金属的冶炼做准备。课程中通过实验推导出CO的性质以及CO 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CO的化学性质。

3、运用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

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2、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

(一)学生情况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学习物质的一般过程。主要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属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二课时,学生已对二氧化碳性质有所掌握。所以,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氢气的还原性对比学习一氧化碳。

(二)教学方法

1、对比教学法

2、实验演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原则。在学生仅仅认识CO有毒的基础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运用“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并且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这样一个开头简单明了的引出本节课课题。

三、新课教授,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在学习物理性质时,首先可以展示一瓶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让学生自己总结一氧化碳的颜色、状态。然后通过演示实验:(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投影仪演示,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瓶口,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让学生总结出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气味。接下来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错误的方法闻气味可能会怎样?引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有毒性(引起煤气中毒)2)可燃性(强调要进行尾气处理,并且可以用放一盏酒精灯来处理)3)还原性(可以用氢气还原性进行对比学习)。然后,性质决定用途,让学生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说说一氧化碳的用途,并作纠正总结。

四、进行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五、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可以用几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一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28<29)

二、化学性质

1、有毒性(尾气处理)

点燃

2、可燃性CO+O2==== CO2

3、还原性2

三、用途

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人教版)

《二氧化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CO2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学生并没有掌握CO2的性质。】 重点: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学情分析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活跃,但正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四、说学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化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化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 我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使用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六章第三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主要仪器:一套微型化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气球、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甲酸、浓硫酸、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设计思路 《一氧化碳》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展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也为第八单元学习《金属的冶炼》打下基础。同学们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并不陌生,也知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这是化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尝试又有毒又可燃的气体实验,难免会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如何才能成功且顺利地做好这个实验呢?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教材中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这样设计的: 尽管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但这个实验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 1.药品用量大,反应速率慢。实验中CuO粉末、澄清石灰水用量较大,因此也需要大量的 还原剂CO气体。尽管氧化铜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但与一氧化碳气体的接触面积还是相对较小,酒精灯加热温度也不高,导致反应速率比较慢,课堂演示时要想看到黑色CuO 全部被还原成红色的铜,需要较长时间。 2.装置比较复杂、操作过程繁琐。教材中的这套实验装置容量比较大,所需的 CO 用量较 多,需要用储气罐提前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在实验过程中再用排水法将 CO 排出使用,实验操作时比较麻烦。 大连市第五十二中学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化实验装置的改进》 3.实验失败风险较高,课堂演示难度大。这个实验操作流程复杂、繁琐,一旦顺序错误, 如通 CO 气体排尽管内空气和加热氧化铜的顺序颠倒,以及结束时停止加热和继续通CO 气体的顺序颠倒,在实验过程中都会产生爆炸或失败的风险,所以对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4.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剧毒的气体,实验时会产生较多废弃的 CO,如果尾气处理不当,一旦泄漏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使教师和学生中毒,实验危险性较高。 5.课堂展示效果不直观,难以推广分组实验。该实验在中学教学中一般进行教师演示实验, 有些条件不足的学校还有可能用视频播放代替课堂演示,学生分组实验难以推行。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由于教室空间的限制,也无法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晰地观察到每一个实验现象,课堂演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一体化微型改进,用一套简单、易操作的微型装置,实现CO的制取和还原的同步化、一体化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四、实验创新要点 1. 装置微型化:a. 用量少:微型化实验装置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CuO粉末只需在管壁上薄薄一层即可,澄清石灰水只需不到1ml的用量。B.反应快、现象明显:原实验装置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氧化铜,以提供较高的温度,但外焰加热容易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小颗粒,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由于CuO的用量很少,且薄薄一层平铺在圆底玻璃内壁,大大增大了与CO的接触面积,酒精灯内焰稍稍加热即可发生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率很快。本实验的从准备环节到时间结束总共历时约4分钟,大大缩短了实验的耗时。 2. 反应一体化:一氧化碳现制现用,避免了提前用储气瓶收集CO的麻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前两课题研究了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的制取,从本节开始学习碳的氧化物。在碳的氧化物中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所以教材首先安排学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由此来带动其他碳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也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抓好时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抓好课堂效率。因此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3.能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在思考、交流、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三)、重点、难点 1、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我把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培养学生归纳、观察和分析能力定为重点。 2、把如何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准确动手完成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前面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因此我设计如下教法: 1.实验法: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心态,以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为线索,指导 学生实现会看、会猜、会想、会做、会说、会写,在实验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 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2.谈话法和讨论法结合。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一氧化碳的性质是继二氧化碳后要学习的另一种重要的碳的氧化物,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初中化学中也是继氢气、碳之后又一重要的工业还原剂。在实际生活中,一氧化碳是重要的气体燃料。但同时由于人们对一氧化碳的任意排放,污染了空气。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因此从环保意义上来说,这一节课的学习也显得尤为必要。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九年义务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现阶段初三学生已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掌握了大致的学习方法。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对比、铺垫,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难度不大,不难理解,而且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在内容和难度的安排上都是适合的。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课标》要求:P30 只有在“化学物质与健康”这一专题里才提到一氧化碳:“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在害物质的侵害”。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 2、《教材》要求:P118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3、2023年3月的《教参》要求:P93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建议有:实验6-7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6-8一氧化碳与新鲜鸡血的反应、实验6-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而新版教材上根本没有这三个实验,只在两幅图。图6-18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图6-19煤炉上方蓝色火焰。在还原性方面,也只讲了还原氧化铜。用途方面只说用于冶金和炼铁,说得都很简单。 4、一些教辅资料上对这一课题的要求要高些。而我认为,应忠实于教材、忠实于课标,不宜过多的拓展内容。所以,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毒性; 2、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护

一氧化碳说课稿

《一氧化碳》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课主要介绍CO的性质和用途。为第八单元中金属的冶炼做准备。课程中通过实验推导出CO的性质以及CO 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CO的化学性质。 3、运用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 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2、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 (一)学生情况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学习物质的一般过程。主要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属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二课时,学生已对二氧化碳性质有所掌握。所以,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氢气的还原性对比学习一氧化碳。 (二)教学方法 1、对比教学法 2、实验演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

• • • • • • • • • • • • • • • •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而且本节课也为学生将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

烧和灭火》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做了铺垫。所以这节课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教材本身丰富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我添加进去几个利用干冰来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三法: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归纳总结,反思交流 →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利用了干冰升华这一性质,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干冰吹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神奇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复习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至『'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其用途。 2.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3.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一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 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 学习的动机。 重点: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法与学法 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巳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其中,采取了对比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相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设计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设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 验题目,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第.化碳的物化性质。根 据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来设计一些探究式实验,来更好地理解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性质及用途)说课稿 一、教材剖析 〔一〕教材简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引见CO2的性质和用途。经过与先生已有知识联络,不时完善和开展先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布置了丰厚的实验,经过实验探求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消费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只可以进一步强化先生学习化学的迷信方法,还可以经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育先生树立维护环境的看法,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依据新课标教学纲要的要求以及初三先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艺目的: 使先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进程与方法目的: 经过教员的实验演示和先生的入手实验,进一步培育先生的观察、入手、剖析的实验才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 让先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处置实践效果的兴味和才干,增强必需的环保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先生关于CO2曾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先生并没有掌握CO2的性质。】 重点:CO2的性质及其运用。 难点:先生经过自主探务实验,比拟并归结CO2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纲要的要求,并充沛结合本班先生的实践状况而制定的。】

二、学情剖析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干战无不胜。先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状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先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艺失掉开展,并且在前一节课曾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由于初三先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溢兴味,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先生思想比拟矫捷、生动,但正由于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的入手和剖析才干较弱,还没具有自主的实验探求才干,所以我采用以〝教员引导,先生协作〞的实验探求形式,逐渐培育先生的实验操作才干,激起先生学习的自动性,培育严谨的迷信态度。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曾经确定了,那么,如何才干更好地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协助打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求法、效果讨论法。】 1、实验探求法 本节课将经过教员演示,先生的入手操作,引导先生观察剖析实验现象,探求CO2的性质。 2、效果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外地提出效果和巧妙的引导先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串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先生停止猜想和假定,经过讨论完成探务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解说法 4、多媒体辅佐法 5、比拟归结法 四、说学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先生学习。因此,为了培育先生自主的学习才干,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点先生停止学习:】 1、指点先生应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求,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一氧化碳说课稿

一氧化碳说课稿 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氧化碳的知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了解一氧化碳的特性和危害,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氧化碳的定义和特性、一氧化碳的来源、一氧化碳的危害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二、一氧化碳的定义和特性 1. 定义:一氧化碳是由碳和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O。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特性: a. 一氧化碳比空气轻,具有较强的可燃性和可爆炸性。 b.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时,不易被人体察觉,容易引发中毒。 三、一氧化碳的来源 1. 家庭生活: a. 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等燃烧设备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b. 封闭空间内烧煤、烧柴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2. 工业生产: a. 燃煤、燃油、燃气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b. 工业废气处理不当导致的一氧化碳排放。 3. 交通运输: a. 汽车、摩托车等内燃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b. 隧道、停车场等封闭空间中汽车尾气积聚产生的一氧化碳。 四、一氧化碳的危害 1. 中毒症状: a.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b.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行动不便、心跳加快等症状。 c. 重度中毒:昏迷、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 长期暴露: a. 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导致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 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b. 孕妇长期暴露于一氧化碳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3. 高浓度暴露: a. 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导致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五、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1. 家庭生活: a.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超标情况。 b.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完全燃烧。 c.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封闭空间内烧煤、烧柴等不完全燃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二、实验器材 分液漏斗、锥形瓶、洗气瓶、导管、酒精灯(带网罩)、石英试管、试管夹、气球、CO 传感器、CO2传感器、热成像仪。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浓硫酸、木炭、氧化铜。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实验创新点: ①突破教学难点。不仅体现了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也同时将C和CO2为吸热反应通过热成像技术变得更直观。 ②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本实验利用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用直观现象证明CO的还原性,用热成像数据判断木炭与CO2反应的热效应,同时培养学生证据获取,数据分析和证据推理能力。 ③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解决了传统实验组装和操作复杂的问题,可实现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单人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体验感; ④微型简易化。CuO加水调成糊状,只需少许刷在试管壁,烘干后即可在试管壁固定氧化铜,避免了与木炭接触。全部过程学生实验只需手持试管加热,即可完成。药品用量少,但现象明显迅速,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好。 ⑤环保。将无毒的木炭和CO2装在密封试管内高温反应制取CO,并在实验结束后使用氯化钯溶液进行CO的吸收,有效防止了CO泄露造成污染。 ⑥安全。传统实验用浓硫酸与甲酸反应制备CO并还原CuO,在多步操作过程(如尾气处理)中易发生爆炸的危险,本实验在密封缺氧体系内产生一氧化碳并处理尾气,避免了爆炸的风险,更安全。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从传统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出发,讲解实验过程和考点,评价实验的优缺点,立足缺点提出应对实验进行改进,首先针对传统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提出应将实验精简化、微型化,设计出实验方案:向放有CuO的试管中充入CO,并用气球做密封和缓冲,加热CuO部位,证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用注射器吸取澄清石灰水和试管内气体,振荡观察,证明二氧化碳的生成。接着进一步改进生解决CO制备装置复杂且易泄露的问题:将CuO加水制成糊,用毛笔刷在试管内壁并烘干,使氧化铜附着,加入碳粉后向试管中充入干燥的CO2,利用气球密封。之后学生操作①加热CuO部位一段时间,无现象,证明CO2无还原性;②高温加热木炭部位2分钟,来生成还原性气体;③再加热氧化铜使之被还原。最后使用传感器测量并证明一氧化碳生成并参加了氧化铜的还原而被消耗;二氧化碳参加了一氧化碳的生成;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加热反应时突然撤去酒精灯,发现有木炭部位降温更快,证明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吸热。 五、实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描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主要实验现象,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2)通过体验传感器收集证据的过程,初步形成基于物质含量测定对反应过程进行推理的认知模型; (3)通过了解一氧化碳的工业应用,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就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教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此前学生已学了氧气及碳单质的知识,CO2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对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化合物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CO2作为学习素材,通过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既能学习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又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CO2性质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疑”、“探”、“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或疑惑。 探:通过学生自探,同桌合探,小组互探及师生共探等多边互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要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主动建构知识,师生、生生间协作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视频、ppt课件)及传统教学媒体(实验、黑板等)与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1.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 验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CO 2+H 2 O== H 2 CO 3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 Ca(OH) 2 + CO 2 ==CaCO 3 ↓+ H 2 O——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为学习《酸、碱、 盐》起到铺垫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⑶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3、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的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创疑)→实验探究(探疑)→谈论问题(释疑)→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处于协作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让诸多教育因素生动自然地产生作用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①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1课时。本次说课为课后说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㈠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的课题3,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来认知事物。 ⑵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㈢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法分析】 学生自学实验探究 由于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学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观察到和想到的,因此我是利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此难点的。 【教法分析】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验证 【教学程序】 ㈠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获取信息 二、分组实验表述信息 三、创设情景实验探究 四、拓展延伸关注社会 ㈡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⑴课前准备 ⑵课堂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

力的培养。 5、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李凤梅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题选自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CO2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CO2的性质,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学生已学过了氧气、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并且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初三学生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虽然有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但还没具备自主探究能力,所以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着重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内容 二氧化碳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对单质的性质起到了巩固与提高的作用,又在后面对学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由单质向化合物学习的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本节课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 2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CO2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CO2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加强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培养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反应。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充满兴趣,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实验的动手、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法分析 演绎推理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学法分析 1 实验探究法 2 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程序分析 [设疑导入新课]:死狗洞的秘密让学生思考世界上真的有屠狗妖吗。为什么有如此奇异现象,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会得知其中秘密。 新课教学: 对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将用3个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验一出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二由教师来演示改装后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是否支持燃烧,让学生体会到二氧化碳像水一样倒入烧杯中现象明显。第三个实验简单,让学生上台前作演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实验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这三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板书] 一、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朱绍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说课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 龙泉中学朱绍仙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 很高兴能在这里就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教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此前学生已学了氧气及碳单质的知识,CO2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对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化合物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CO2作为学习素材,通过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既能学习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又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CO2性质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