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麻醉质控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月份麻醉质控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检查人员:

年月日

8麻醉科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记录

麻醉科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时间:2017-8-31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万文志吕剑汪林芳邓洁周松涛卢家强姜本大 主持人:王有日 内容: 一上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手术安全核查能做到护士和麻醉医生核对,手术医生不能及时到达手术室,三方核查不能完全落实。2科室规章制度能得到遵守。二本月质控指标: 1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麻醉药品使用后的安剖不丢弃,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针筒不毁损丢弃。 原因:(1)科室管理制度不遵守(2)接台手术多无暇顾及。(3)有些医生养成惰性难以纠正 2 手术室院感未认真落实表现为:手卫生依从率低洗 2

3 手不达标,喉镜使用后未严格消毒多次连续使用,注射器针头未丢入锐器盒。 四 不良事件:一例妇科腔镜手术形成co2皮下气肿导致苏醒延迟。 五上级检查反馈:麻醉病历书写存在缺项,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科室未做麻醉病历书写规范培训。 六存在的重点问题PDCA : 手术室院感制度未落实的主要原因分析 拟定对策: 1 科室加强院感知识及制度的培训考核。 2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监督。 3院感科不定期督查实施惩戒与个人绩效挂钩。 4准备购置一次性喉镜片套或者一次性喉镜片 部分医生不重视院感 部分医生院感知识欠缺 科室培训未到位 监管力度不大,处罚不

5 科室质控小组加强督查。 七科主任总结: 1 本月出现一例CO2皮下气肿导致苏醒延迟,未及时发现但未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应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警惕,本例麻醉手术间有呼末监测,但麻醉医生未使用,说明安全意识薄弱,希望各位医生吸取教训做好麻醉中监测。 2院感制度也是核心制度,每个医生护士必须执行,院感出了问题那也是大问题,搞不好手术室都会关门,希望各位医生护士认真学习院感知识,认真落实院感制度。 3 科室规章制度必须认真遵守。麻醉药品安剖,注射器应按照要求分类丢弃,这个问题已强调多次,希望各位医生自觉遵守。 4质控小组成员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 4

麻醉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麻醉科一月份质控记录 主持者: 参加人员(签名):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麻醉人员配置合理;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有效的执行;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成立科室麻醉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麻醉质量检查并有记录。 质控发现的问题: 本月完成临床麻醉201例,其中全身麻醉32例,连硬麻醉141例,腰麻18例,神经阻滞麻醉30例,静脉麻醉8例,吸入麻醉2例。 一.麻醉效果评价 1.全麻:I级30例,II级2例 2.椎管内麻醉:I级160例,II级8例,III级1例 3.神经阻滞:I级30例,II级0例,III级0例 4.静脉麻醉:I级7例,II级1例 5.吸入麻醉:I级1例 二.麻醉并发症 1.全麻:低血压1例 2.椎管内麻醉;尿潴留2例,恶心呕吐2例,术后头痛1例 3.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1例 4.静脉麻醉:呼吸抑制1例 5.吸入麻醉:无 三.本月无危重、死亡病例 四.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五.各种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9%

六.麻醉机、监护仪设备完好率100% 七.设备消毒、灭菌合格率96% 取得的成绩: 1.麻醉复苏监测需要的吸氧、呼吸机等必须设备配置完善,抢救药品准备齐全,复苏抢救工作及时到位; 2.麻醉前的知情同意,沟通等工作准备充分; 3.麻醉操作过程记录详细。 存在的问题: 1. 麻醉复苏室尚未设置; 2. 麻醉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为到位,麻醉质量监测工作不合格; 改进目标和措施: 1.尽快设立麻醉复苏室; 2.尽快成立麻醉质量管理小组,做好麻醉质量监督工作; 3.加大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工作的力度。 结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麻醉科持续改进记录表内容

麻醉科持续改进记录表内容 一、质量管理 1、麻醉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及组织,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记录,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1次。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 二、医疗规范 1、有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2、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察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案或制度、重点措施及应急预案,有对感染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效果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并落实到位,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有记录。 三、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3、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报告书”上报医务科。

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____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检查者: 检查时间: 检查项目存在问题处理情况(扣分、扣款) 1、患者安全目标 2、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 物 3、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与 流程 4、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 5、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小组 6、住院时间超过30 天的 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 7、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 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8、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 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 9、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 权管理 1 10、手术安全核查 11、重症医学科

12、《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3、中医科设置、中医诊疗 14、复诊疗指南/规范 15、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16、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 17、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18、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 19、各类手术(特别是?类清洁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2 20、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 21、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22、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 23、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24、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有质控措施和记录 25、医学影像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提供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6、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27、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28、输血标本采集流程、输血前核对制度 29、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30、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 3 31、血液透析室设置符合规范、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32、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病案科以及临床各科对 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监督

检查 33、病案首页、病程记录评价 34、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 35、打印的病历文档质控 反馈意见(整改内容): 被检查科室:__________ 检查者:_________ 4

麻醉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记录

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主持人:质控人员: 一、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一)值班、交接班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 查对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 新技术准入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麻醉分级动态管理4.7.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麻醉前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1、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2、麻醉前病情评估4.7.4: 3、麻醉前讨论制度;麻醉计划/方案: 4、麻醉风险评估: 5、麻醉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2、麻醉前病情评估4.7.4: 3、麻醉前讨论制度;麻醉计划/方案: 4、麻醉风险评估: 5、麻醉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 (六)麻醉中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1、麻醉全过程记录: 2、麻醉变更(体现分级管理)及定期讨论(台账体现): 3、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4、麻醉记录单完整连贯信息监测记录:

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 6、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麻醉全过程记录: 2、麻醉变更(体现分级管理)及定期讨论(台账体现): 3、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4、麻醉记录单完整连贯信息监测记录: 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 6、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七)麻醉后管理: 1、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4.7.4(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2、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包括Steward评分4.7.5.2: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麻醉科 年度:2013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质控员。质控员负责填写《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2、科室制订每年度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3、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4、《科室日常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周检查并记录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 5、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月份医疗工作总结表》,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并完 成《全年医疗工作总结表》的填写。

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方平(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副组长:陈霞(护士):代理护士长 成员:黄祖容(麻醉医师)眭晓渊(麻醉医师)游帅(麻醉医师)唐秀利(护师)陈春蓉(护师)肖艳(护师)尹蕾(护师) 职责: 1、制定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常规、职责、预案、流程。 2、督促检查各项制度、职责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整改。 3 、针对科室院内感染控制、投诉、纠纷、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情况、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持续改进。 4、定期进行自查、评估分析及整改措施的效果评价。二、具体分工及职责:组长方平(副主任医师): 全面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督促各小组成员职责落实情况,每月定期组织召开质控会议,听取各质控小组的汇报,总结各小组质控存在的问题及效果评价,提出处理意见,确定整改措施,保证科室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副组长陈霞(护士):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模板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模板) 科室:________________ 年度:________________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 目录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四: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 五: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六: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教育与培训记录 七: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日常检查记录 八: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季度总结、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科室检查员: 小组成员: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核心制度及医院要求,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3、认真学习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的规定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科室医疗质量的日常自查、自纠工作。 5、负责本科室医疗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 6、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可全面亦可单项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科室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病历、交接班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处方、申请单、报告单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情况,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 7、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总结评估本科室本月的医疗质量,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8、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遇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总结本科室的医疗运行情况,对医疗差错、投诉纠纷、质控办公室所发《医疗质量改进意见书》、重点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缺陷,针对所发现的制度和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科室检查员的工作职责

13.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活动记录及持续改进

13.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活动记录及持续改进 第一篇:13.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活动记录及持续改进肛肠外科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活动记录 时间:2017年12月24日地点:肛肠外科病房 参加人员:杨涌、曹春艳、彭成瑞、刘重、满孝会、杜超记录人员:满孝会 活动主题:危急值报告制度活动内容、检查问题反馈与分析: 满孝会住院医师宣读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及时得到检查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及时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检查检验项目,以适应需要。 三、重点关注来自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标本。 四、建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的程序,并在《临床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时间、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预警提示。 五、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即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有处理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做好记录。 六、门诊医生对可能出现危急值的患者应多加关注,记录该类患者联系电话,以备及时联系患者。门诊值班医生下班后应保持通讯畅通。报告危急值的科室在门诊下班后,可向医院总值班报告,由总值班记录并通知门诊值班医生,以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