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 复习课学案

第二章复习课

班级姓名

知识梳理

一、大气层

1.大气的分层:根据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即、、、、。

2.对流层。

(1)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2)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运动,从

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层厚薄不均,赤道上空千米,两极约千米。3.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气流平稳,利于;内有层,能吸收。

二、大气压

1.大气会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且的。

3.大气压强的大小:标准大气压为帕,相当于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大气压的大小跟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一般情况下,气流流经平面时流速小、气压,流经弧面时流速大、气压。

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

三、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时间内近地面的、湿度、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2.气温: (1)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__________;(2)测量气温的工具:___________;

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漆成____色的_________里观察。

3.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天气和气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天气是指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的天气特征。4.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

也不同。

(2)海陆位置: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

中在夏季。根本原因是水的大,升温降温也。

(3)地形: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山地的坡——多雨,坡

——少雨。

(4)季风:在不同的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我国冬季盛行,故气候,夏季盛行,故气候。

四、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从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2.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风向是指。风速常用表示。测量工具分别是和。

3.人们通常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它一般用来表示。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为。它由一支和一支组成。4.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量用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气象观测中,常用观测降水量。

五、天气预报

1.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此图上的曲线叫做,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2.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常带来;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常带来。

专题讲练

一、大气层

【精选题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层;

③为层。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臭氧主要集中在,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地区最厚,

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精选题2】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②地球上没有水

③天空背景变成黑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大气压

【精选题3】冬天,装有部分水的热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 )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瓶塞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精选题4】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如图所示

装置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由图可知此处的压强为毫米汞柱。

【精选题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如

图所示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

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车子下方空

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车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精选题6】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中图甲所示,在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_____。

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过程中,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

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题7】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

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米2。轻轻向挂在吸

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

为3.2千克,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牛,大气压的测量值为帕。

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g取10牛/千克)

【精选题8】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像。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

三、天气与气候

【精选题9】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天气,后者属于气候的是 ( )

A. 长夏无冬;风雨雷电

B. 刮风;下雨

C. 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 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精选题10】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

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东到东南风2~3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6 ℃,最低气温7 ℃;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为4级,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注意控制野外用火。

(1)这里所说的气象消息是指我市的 (填“天气”或“气候”)。

(2)气象消息预报明天的最高气温为16 ℃,这应出现在前后,预计明天的气温日较差为左右。

(3)“东到东南风2~3级”中的东风是指从 (填方向)吹来的风,这是由于空气之间存在着水平压强差引起的

【精选题11】读某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气压控制下,天气以为特征。

(2)乙地在气压控制下,天气以为特征。

(3)丙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锋,丙地此时的天气应为。

(4)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精选题12】写出下列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1)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

(2)昆明四季如春,多雨水,而哈尔滨冬季漫长,多冰雪。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纬度相近的天津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精选题13】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气温较高。

(2)当庐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 ℃时,海拔1400米的山顶气温大致是℃。

(3)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精选题14】回答下列有关夏季风的问题。

(1)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 (填“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

洋和南面的洋,气流特点是 (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

为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四、风和降水

【精选题15】(1)小华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此时

风向为风;假如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风。

(2)地面纸张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此时的风力大约

(3)是级。

【精选题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干湿球湿度计读数,比较

两者的相对湿度大小:甲乙。

第二章复习课

班级姓名

知识梳理

一、大气层

1.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对流层。

(1)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 3/4 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2)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

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厚薄不均,赤道上空17到18 千米,两极约 8 千米。

3.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平稳,利于飞机的飞行;内有臭氧层层,能吸收紫外线。

二、大气压

1.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很大的。

3.大气压强的大小:标准大气压为 1.01×10^5 帕,相当于 760 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大气压的大小跟高度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情况下,气流流经平面时流速小、气压大,流经弧面时流速大、气压小。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增大,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减小。

三、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短时间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风等要素的综合状况。2.气温: (1)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_要素_________;(2)测量气温的工具:___气温计________;

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漆成_白___色的百叶箱_________里观察。

3.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和气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特征。

4.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

位置也不同。

(2)海陆位置:海边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

水集中在夏季。根本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3)地形: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减小。山地的迎风坡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4)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海陆性质不同。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故气候干燥寒冷,夏季盛行东南风,故气候温暖湿润。

四、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从___高压区________流向___低压区_______。

2.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速和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测量工具分别是风向标和风速仪。

3.人们通常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它一般用湿度来表示。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为湿度计。它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

4.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降雨量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观测降水量。

五、天气预报

1.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此图上的曲线叫做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2.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温、降雨、大风;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升温,降雨。

专题讲练

一、大气层

【精选题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平流层层;

③为对流层层。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③,

臭氧主要集中在②,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赤道地区最厚,

两级地区最薄,其原因是因为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大,水汽充足。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C.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精选题2】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A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②地球上没有水

③天空背景变成黑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大气压

【精选题3】冬天,装有部分水的热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B )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瓶塞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精选题4】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大气压存在而且很

大。如图所示装置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由图可知此处

的压强为 740 毫米汞柱。

【精选题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如

图所示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

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精选题6】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中图甲所示,在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___不变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

沸点___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

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______和____液化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

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

象是__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水的沸点

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题7】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

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米2。轻轻向挂在吸

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

为 3.2千克,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 32 牛,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帕。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小。(g取10牛/千克)

【精选题8】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图为水的沸点跟

气压的关系图像。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请你通

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

已知:m=84g=0.084千克

G=mg=0.084kg×10N/kg=0.84N

P限=F/s=G/s=0.84N/(12×10^-6)m^2

=7×10^4pa

P内=P限+P外=1.0×105Pa+7×10^4pa

=1.7×105Pa

查图的温度在116℃

三、天气与气候

【精选题9】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天气,后者属于气候的是 ( C )

A. 长夏无冬;风雨雷电

B. 刮风;下雨

C. 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 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精选题10】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

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东到东南风2~3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6 ℃,最低气温7 ℃;

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为4级,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注意控制野外用火。

(1)这里所说的气象消息是指我市的天气 (填“天气”或“气候”)。

(2)气象消息预报明天的最高气温为16 ℃,这应出现在下午2时前后,预计

明天的气温日较差为 9 左右。

(3)“东到东南风2~3级”中的东风是指从东边 (填方向)吹来的风,这是由于空

气之间存在着水平压强差引起的

【精选题11】写出下列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1)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地形

(2)昆明四季如春,多雨水,而哈尔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纬度相近的天津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位置、季风

【精选题12】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山下气温较高。

(2)当庐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 ℃时,海拔1400米的山顶气温大致是 10 ℃。

(3)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精选题14】回答下列有关夏季风的问题。

(1)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南 (填“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

太平洋和南面的印度洋,气流特点是温暖湿润 (填“寒冷干燥”

或“温暖湿润”)。

(2)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

为季风区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植树造林,减少汽车的使用量。

四、风和降水

【精选题15】(1)小华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此时

风向为南风;假如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

北风。

(4)地面纸张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此时的风力大约

(5)是 3 级。

【精选题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干湿球湿度计读数,比较

两者的相对湿度大小:甲大于乙。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 复习课学案

第二章复习课 班级姓名 知识梳理 一、大气层 1.大气的分层:根据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即、、、、。 2.对流层。 (1)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2)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运动,从 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层厚薄不均,赤道上空千米,两极约千米。3.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气流平稳,利于;内有层,能吸收。 二、大气压 1.大气会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且的。 3.大气压强的大小:标准大气压为帕,相当于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大气压的大小跟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一般情况下,气流流经平面时流速小、气压,流经弧面时流速大、气压。 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 三、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时间内近地面的、湿度、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2.气温: (1)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__________;(2)测量气温的工具:___________; 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漆成____色的_________里观察。 3.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天气和气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天气是指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的天气特征。4.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 也不同。 (2)海陆位置: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 中在夏季。根本原因是水的大,升温降温也。 (3)地形: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山地的坡——多雨,坡 ——少雨。 (4)季风:在不同的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有两个:一、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成因联系的要素,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物理状态的变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学生对气候变化有亲身体验,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本节主要介绍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四个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机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②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③理解比热的概念; ④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差异; ⑤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⑥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⑦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2.技能目标: ①学会比热实验的操作; ②学会观察图形。 3.情感目标: ①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 ②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比热的概念。 ②难点:理解海陆地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机理。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比热的演示实验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让学生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引入: 1.设疑激趣: (1)有一个海南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 (2)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根据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出的) 板书:一、气候 问:(1)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在四季的气候特点吗? (2)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 板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问: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 思考:请大家帮忙找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①夏季多雨②晴转多云③雷雨交加 ④夏热冬冷⑤雪花飘飘⑥终年高温 总结: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 练习巩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说出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温州多山滨海,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去年农历12月27的一天。阳光明媚。早晨气温为6℃,我和家人一同去哈尔滨游玩……可哈尔滨却是雪花纷飞,当时气温为-13℃,原来哈尔滨的冬季极为严寒……为什么哈尔滨的冬季气温比温州低得多呢? 引入:小明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还非常注意发现问题,在写完日记后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哈尔滨的冬季气温比温州低得多? 课件展示让学生体会温州海南和哈尔滨气温的不同 困惑:温州、哈尔滨和海南这三个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别很大,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精选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4节 风和降水复习巩固第四十六篇

精选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4节风和降水复 习巩固第四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上海夏季盛行东南风.下列箭头表示东南风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人用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气压、湿度进行观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可能变坏 B、气压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好 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变小,天气可能变坏 D、气温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杭州某中学的张华经过连续的观察后发现,在7、8月时,学校操场上的红旗大部分时间飘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杭州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地的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根据这个预报,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天一定下雨 B、明天不可能下雨 C、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D、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同学以一定的速度向东跑,他感觉到无风,则此时( ) A、无风 B、吹西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C、吹东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D、吹西风,风速比跑速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D、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条件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浙教版新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 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 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6、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 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一、大气作用:1.(保护),防止陨石撞击,在(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2.(保温)。 二、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内。 三、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最底层是(对流层)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接着是(平流)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升高),(中间)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暖层、外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升高);飞机一般在(平流)层飞行。 四、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中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以及复杂的(天气)现象,集中了(几乎全部水汽和四分之三的大气)。对流层两极较(薄),约(8)千米,赤道较(厚),约(17-18)千米。 五、对流时,热的气体(或液体)向(上)运动,冷的气体(或液体)向(下)运动。 六、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要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其中(气温)是基本要素。 七、气温是指(大气或空气)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或下午2时),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人体感觉最舒适温度是(22℃)。测气温的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里,原因(百叶箱内温度变化小)。测气温在(室外阴凉处) 八、最早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它说明了(大气压是存在的)而且(很大)。大气压的大小可用(气压计),包括(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大气压随大气的密度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米水柱)。1毫米汞柱约(133)帕斯卡。

九、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十、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大气压应用的例子:吸饮料、吸墨水、拔罐疗法,加压宇航服,飞机、汽车的流线型,吸尘器、真空压缩保存袋,高压锅等。 十一、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气象观测时,用(风向标)来测风向,风向标(箭头)《填箭头或箭尾>所指方向为风向。风速可用(风速仪)来测,常用(风级)表示。 十二、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有(水汽)。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计)来测量,最常用的是(干湿球湿度计)。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降水可能性越(大)。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不能再容纳水汽。气温升高,空气中容纳水汽能力变(大)。降水包括(雨、雪、雹)。降水量单位是(毫米),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测量。12小时内降水,用数轴表示降水: 十三、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细小水珠。(降温)后,发生水汽(凝结),形成云,但此时(不一定)降水。因为水珠太(小),如果再(降温),形成较大的水珠,就形成降水。 十四、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来表示,它是表示不同地方的(气象信息)的地图。常见的天气系统有(暖锋、冷锋、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台风)等。 十五、冷锋是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温,降雨)天气。 暖锋是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升温、降雨、大风)天气。

【考前复习】浙教版科学8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实验探究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实验探究题 一、气温 1.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 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C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___ ___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_______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实验预测】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___ _ ; (4)【实践应用】小丽和拓展小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__ _____。 2.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________。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5节 天气预报(学生版)

第5节 天气预报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获取天气状况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 3.学会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4.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 5.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并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解读1:天气预报在平时的学习中作为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解读2:天气系统的各种符号、暖锋和冷 锋的判断及带来的天气变化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更多的会出现在读图题中,以此来分析天气图,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怎样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 (一)天气预报信息的来源 (1)看电视、听广播、拨打气象预报电话及查看互联网。 (2 )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作出天气预报。 (二)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预报主要包括阴晴、云量、降水概率、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风向与风级等内容。 (1)云量与降水等级 总云量占空比例 天气状况 12小时降水量(毫米) 等级 8/10以上 阴 大于30 暴雨 5/10~ 8/10 多云 15~30 大雨 3/10 ~ 5/10 少云 5~ 15 中雨 3/10以下 晴 小于5 小雨 (2)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偏南风3级”:表示风向为偏南风,风级为3级。 (4)“气温15~ 23℃”:表示最低气温为15℃,最高气温为23℃。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即学即练1】(2018八上·衢州期中)衢州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2018 年10 月30 日多云转晴,全天气温16—23℃,西北风2—3 级,当前相对湿度25%……”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云转晴说明是高气压控制 B.当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正午时分 C.西北风是指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即学即练2】(2020八下·余姚期中)读“某市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日该地区的天气为________,最低气温为__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__℃。 (2)这次天气预报中反映的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 A.空气质量 B.风向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 知识点02 天气图 (一)天气图的概念 很多电视台都有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二)等压线 在天气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三)锋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 (1)冷锋:向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2)暖锋:向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名称冷锋暖锋 示意图 表示符号 移动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冷空气 过境时降雨、大风、降温等云、雨,多连续性降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整理 第1节大气层 一、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 一、天气 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 气候:例如冬雨夏干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 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1大气层 复习训练——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大气的温度 1. 大气层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 大气层的意义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但像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对于我们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生物而言,大气层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例1 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A.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 1.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说明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地球大气上界究竟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 例2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填字母)层,原因是 。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 。 知识点3 对流层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1. 对流层的厚度 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2. 对流层的特点 (1)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对流层因此得名。 (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例 3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夹持装置省略),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这表明下部水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在上部加热,水的不能形成。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

第2章天气与气候 2.1 大气层 知识点1 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 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 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 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 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

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 知识点3 对流层 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 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2 气温 知识点1 天气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阴、晴、风、雨、雷、电、雾、霜、雪等都是天气现象. 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也是不同的. 3.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是构成天气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2 气温 1.气温是时刻变化着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而不是太阳高度最高的12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晚上24时.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大气层 1、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km 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1)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的袭击。 (2)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温差较小。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4、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各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下表 5、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6、空气对流运动发生需要满足温度:上冷下热。在地表附近,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气温 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 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气温的测量:(1)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使用的气温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由于一天中的气温在不断变化,气象观测中需要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 计、最低温度计测量。 (3)在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水平放置在一个白色百叶箱里。 3、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4、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在22摄氏度。 三、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①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很大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5、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Pa 5 1001.1 ,即760mmHg(Hg 表示水银)。 6、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2)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3)在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7、在相同高度上,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 8、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易出现阴雨天气。 9、气体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10、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四、风和降水 1、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风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 分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测量工具为风向标。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测量工具为风速仪。 3、生活中用哪些方法判断风向:彩旗飘扬的方向来判断、树枝被风吹动的方向来判断来判断 炊烟飘动的方向来判断 4、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的水汽就越多。 5、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观测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示数,然后计算出干 湿球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6、从相对湿度表中可知相同气温下,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气温越高,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大。 7、湿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故可根据相对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8、当空气中的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会发生凝结。 (1)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 水汽凝结的条件 (2)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3)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 9、降水的形式主要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单位为毫米。 层序 高度 气温分布特点 空气运动 对流层 0至8—17km 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形成对流 平流层 8—17km 至55km 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水平流动 中间层 55—85km 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形成对流 暖层 85—500km 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外层 500km 以上 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2022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2节气温

2022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 第2节气温 第一篇:2022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其次章第2节气温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①理解天气的概念②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③学会测量气温,并了解百叶箱的作用。④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看图片、天气预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了解构成天气的各个要素。②通过“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对气温的观测,体会到百叶箱的原理和作用。③通过争论与沟通,体会到气温与生物的亲密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STSE教育,深切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两局部构成,一是天气的概念,二是介绍天气的第一个要素—气温。本节内容的作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中(承上),同时天气现象由许多要素构成,从第2节至第4节分别介绍天气的各个要素,而这些要素又与气温联系亲密(启下)。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生疏,易于承受,都有切身体会,但这种感受比拟浅薄,且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安排观看天气现象图片和天气预报的内

容以及观测气温的活动,通过争论、探究、试验、分析,使学生对天气的感受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3重点难点 重点:天气的概念、测量气温的方法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引入:大气的分层,对流层的特点(剧烈的大气对流运动),这种特点形成了对流层简单且多变的天气现象。活动2【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出示天气现象的图片:刮风、下雨、闪电、霾等,吸引学生的留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桐乡市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内容,让学生思索争论,归纳出天气包括哪些要素。桐乡市气象台某日的天气预报: 【市区天气】今日白天多云,今日夜间多云 温度:19—26℃ 【风向风力】东北风3-4级【降水概率】10%【相对湿度】:65% 【气压】:1016 hPa 3、讲授天气的概念,突出关键词“短时间”,思索与争论,以下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2节 气温 教案(教学设计)

第2节气温 一、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二、学会测量气温。 三、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气温的观测。 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思考:1.你经常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吗?你认识下列天气预报时的图标吗? 2.谁能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天气状况中你最关心的是哪几项要素?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秋高气爽雷电交加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风起云涌 2.气温 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

计、最低温度计。 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答:1.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 2.百叶箱内阳光不能直接照射,温度计读数更符合实际气温。 3.百叶箱内气温的波动比箱外小。 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温度的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 1.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 第2节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天气的定义 天气的组成要素 二、气温 气温的定义与测量方法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km左右的高度内,包围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1没有天气变化○2没有声音○3易受陨石侵袭○4昼夜温差大 3.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 5.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2节气温 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1)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2)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2点,最低日出前后 5. 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3节大气的压强 1.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A马德堡半球实验;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 特点: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因为高空中空气密度小 C 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5.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 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 高。应用:高压锅 2. 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 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4节风和降水 1.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 风速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3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4.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 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就会有个向上的升力

浙教版科学八(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2章天气与气候(13)

第2章浙教版科学八(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 2章天气与气候(13)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对流层特点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有剧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添加而降低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简直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以下关于大气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C、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是平流层 D、地球上假设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 3.〔2021·湖州〕以下4幅图所出现的情形中,主要应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 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 B、C919客机升空 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D、蛟龙号深潜器下潜4.假设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被破坏,以下最有能够发作的是〔〕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展 B、空中失掉维护层,全球气温变暖 C、紫外线少量进上天表,损伤人类和其他生物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活 5.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微风车〞中有一期引见了一种叫〝天 气预告瓶〞的创意新品。如下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 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变化。当环境 气压降低时,〝天气预告瓶〞中的变化是〔〕 A、A中液面降低,B中液面下降 B、A中液面降低,B中液面不变 C、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降低 D、A中液面不变,B中液面降低 6.以下情境中,未应用大气压强任务的是〔〕 A、注射药液 B、拔火罐 C、吸盘挂钩 D、吸尘器

7.哈勃望远镜的外面〝穿〞有一件雪白色〝外衣〞,其缘由是它所处的高度〔〕 A、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 B、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强 C、空气密度小,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D、空气密度小,温度低,太阳辐射强 8.以下各组大气层的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添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暖层 B、平流层、暖层 C、平流层、中间层 D、对流层、中间层 9.要使图中的水沿着a→b→c→d方向活动,冰块或酒精灯加热最好区 分放在〔〕 A、a、d处 B、b、d处 C、a、c处 D、c、d处 10.〔2021•泸州〕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明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入的文明旅游 资源。以下对各景点中触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泸县龙脑桥的桥墩可视为柱形结构,当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遭到的浮力变小 B、叙永雪山关山顶的气压高于山脚的气压,山顶水的沸点高于山脚水的沸点 C、在酒城乐园小孩蹦极时弹性绳被拉长的进程中,小孩的惯性逐渐减小 D、汽车沿合江法王寺的盘山公路爬坡时,该车遭到的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11.有一注射器容积为10毫升,0到10毫升刻度线的距离为8厘米。小明先把活塞推究竟,再把注 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那么他匀速拉出活塞时所用的力约为〔〕 A、1.25牛 B、12.5牛 C、125牛 D、1250牛 12.〔2021•泸州〕2018年5月14日,川航重庆至拉萨3U8633航班在飞行时期出现挡风玻璃碎裂, 招致驾驶舱处于空中高温失压的形状,在空管和机组人员的冷静处置下, 飞机平安迫降于成都双流机场。依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飞机正常飞行机遇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弱小 B、系平安带是为了防止被〝吸出〞舱外和惯性带来的危害 C、挡风玻璃碎裂后,驾驶舱内的气压突然变为零 D、飞机在迫降进程中运动形状一直坚持不变 13.〔2021•德州〕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 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载飞机下降后,航空母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 B、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防止舰艇相〝吸〞碰撞 C、潜水艇遭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潜水艇一定处于漂浮形状 D、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下外表的压强较大 14.〔2021•达州〕一辆小轿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进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小轿车遭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轿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小轿车对空中的压力越大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干停上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同步练习题(第2课时)

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同步练习 1.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2.我国气候变化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温暖时期②寒冷时期③寒暖交错时期④气候波动时期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3.近年来许多欧美的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光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游客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过度垦荒,将导致山体滑坡 B.气候异常,冰雪融水淹没乞力马扎罗山 C.海陆变迁,山峰将变成平地 D.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赤道雪峰景观消失 4.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 B.水源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5.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有可能出现() A.1月份0℃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海南省的面积比现在要大 C.天山的雪线将要下降 D.我国暖温带将向北移 6. 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 A.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7.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的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 8. 北极地区冰面融化加速,经常有北极熊被困在浮冰上,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与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有关 B.冰面大面积融化导致地球升温 C.食物充足北极熊体重增加迅速 D.这种现象是由于夏季高温造成的 9.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制冷设备的使用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10. 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11.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图1 图2 (1)图2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