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学案——《夜》《天气预报》《感谢》《再别康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学案

——《夜》《天气预报》《感谢》《再别康桥》

课型:拓展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诵读及抓反复出现的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诗歌表达

的情感。

3.积累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抓反复出现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主题,推荐文章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诗歌。都有哪些文章?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生回顾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诗歌的王国(板书:现代诗歌),进一步

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独特的感受及诗歌蕴含的丰富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推荐给同学们四首现代诗。叶赛宁的《夜》+汪国真的《感谢》+一首生活中的小诗《天气预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透过四首诗,同学们又体会到什么呢?

基于本单元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制定如上的教学目标。

2.回顾方法:读现代诗歌,我们要反复诵读,抓住反复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或联系生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二)自主阅读,明确要求

1.出示任务:下面我们就利用反复诵读,抓反复词句,展开想象的方法,阅读

下面四篇诗歌。出示阅读题目:《夜》《感谢》《天气预报》《再别康桥》。

2.明确要求。

(1)通过抓反复词句,想想各篇文章大概写了什

么?

(2)根据诗文展开想象,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完成下列表格,小组交

流你的体会和感受。

三 .合作学习,交流收获

1.叶赛宁《夜》反复句:“夜来了,四下一片寂静……”。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对寂静的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夜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汪国真《感谢》反复句:“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收获、捧起、撷取、亲吻,四个词语,写尽了四季,却也写不尽我深深的感谢,将自己饱满的深情蕴含于四季最美景色中,饱含着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感谢之情。

3.生活小诗《天气预报》

中反复句:“自从爸爸出差去了..”通过一个个小镜头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家人们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的情况,表达了对爸爸的关心、思念之情。

4.徐志摩《再别康桥》反复句:“……地我走了,正如我……地来”。展开想象,让人陶醉在那注入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复杂情感。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大家运用了抓反复词句,联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诗歌,与美好的文字相遇,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推荐阅读《同步“悦”读》第三单元相关文章

作业布置

1.摘抄优美语言

2.运用抓反复语句,展开想象体会情感阅读诗歌。

五、板书设计

现代诗歌

抓反复词句展开想象

体会情感

拓展阅读文章

《夜》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感谢》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天气预报》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

全家人天天看天气预报。

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潮,

奶奶直叨念爸爸没带棉袄;第二天那城市气温回升,

全家人露出舒心微笑。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气象,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

又担心爸爸没带草帽。

我说太阳大有啥可怕?

只要爸爸多吃冰糕。

我只希望天气稳定,

千万别下大雨,别落冰雹。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

我们夜夜在屏幕上追踪、寻找,全家人都随着天气预报,

一忽儿高兴,一忽儿心焦。

不知爸爸知不知道,

坐在电视机前的一家老小。《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更热爱着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我静静沐浴

让河流把我洗黑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寻梦者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通过古代文人名识记汉字。 3.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写小诗。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学写小 诗。 2.通过多种方式积累汉字,背诵名人名言。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从古代文人名中积累汉字。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列表展示古代文人简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本单元就是诗歌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是现代诗。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有哪些学习心得吧。 2.结合学过的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都是押韵的,韵脚是“光”“香”“响”,押“ɑng”的韵。这是一组排比疑问句,富有节奏感,很有气势。 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

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3.教师小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人名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可把人名中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预设:“渊”读作“yuān”,写清字体结构,中间的“米”末笔变成“点”;“甫”读作“fǔ”,不要读成“pǔ”;“禹”读作“yǔ”;“锡”读作“xī”,不要读成“xí”;“仲”读作“zhònɡ”,不要读成“zhōnɡ”。 2.这些词语都是古代文人名字,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文人。然后交流,展示。 3.表格式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学案——《夜》《天气预报》《感谢》《再别康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学案 ——《夜》《天气预报》《感谢》《再别康桥》 课型:拓展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诵读及抓反复出现的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诗歌表达 的情感。 3.积累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抓反复出现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主题,推荐文章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诗歌。都有哪些文章?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生回顾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诗歌的王国(板书:现代诗歌),进一步 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独特的感受及诗歌蕴含的丰富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推荐给同学们四首现代诗。叶赛宁的《夜》+汪国真的《感谢》+一首生活中的小诗《天气预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透过四首诗,同学们又体会到什么呢? 基于本单元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制定如上的教学目标。 2.回顾方法:读现代诗歌,我们要反复诵读,抓住反复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或联系生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二)自主阅读,明确要求 1.出示任务:下面我们就利用反复诵读,抓反复词句,展开想象的方法,阅读 下面四篇诗歌。出示阅读题目:《夜》《感谢》《天气预报》《再别康桥》。 2.明确要求。 (1)通过抓反复词句,想想各篇文章大概写了什 么? (2)根据诗文展开想象,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完成下列表格,小组交 流你的体会和感受。 三 .合作学习,交流收获 1.叶赛宁《夜》反复句:“夜来了,四下一片寂静……”。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对寂静的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夜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汪国真《感谢》反复句:“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收获、捧起、撷取、亲吻,四个词语,写尽了四季,却也写不尽我深深的感谢,将自己饱满的深情蕴含于四季最美景色中,饱含着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感谢之情。 3.生活小诗《天气预报》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1-8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乡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了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金黄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

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肩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还不时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夜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的余音在广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不已。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我如果有台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hánɡ)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欢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词语理解】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一点灰尘也没有,指环境非常清洁。()(2)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2.【理清顺序】细读第2~4自然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乡村傍晚的景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外到内 B.由远到近 C.由整体到局部 3.【整体感知】找出与第1自然段中画“”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____”。 4.【分析判断】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抓住了群山、稻田、瓜地、水牛等景物,写出了乡村的傍晚美丽恬静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2020年春季)

语文园地三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绿》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绿》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任务】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学习准备】 准备好铅笔、橡皮、田字格本、字典。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预学: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共学: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共学:朗诵全诗,初感绿意➜共学:诵读细品,想象画面➜延学:比较阅读,体会特点。 【作业设计】 一、辨字组词。 蹈()练()叉()按() 稻()炼()又()案() 二、仿照样子,写词语。 绿得发黑 三、文章中的“绿”指的是() A.红、绿、蓝中的绿颜色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四、理解句子的含义,填空。 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1.这里写到绿的不同层次的词语有:()。

2.你还知道哪些绿:()。 五、仿照诗歌的第 3 小节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蹈(舞蹈)练(练习)叉(交叉)按(按照) 稻(稻田)炼(锤炼)又(又是)案(答案) 二、红得发紫白得透亮紫得发黑 三、C 四、 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碧绿、油绿、青翠、葱绿、黄绿、苍绿、新绿 五、 草儿是绿的,柳儿是绿的,大地是绿的,天空也是绿的。 庭院是绿的,河畔是绿的,山坡是绿的,田野里也是绿的。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作业设计含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选出。 屈.原(qū qǔ)陶渊.明(yān yuān)孟.浩然(mèn mèng) 杜甫.(fǔ pǔ)韩愈.(yù lǜ)刘禹.锡(yǔ yù) 二、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浩然、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唐代诗人。 B.杜甫被称为“诗仙”,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陶渊明是晋代著名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D.龚自珍是清代诗人,他曾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 2.给下列古代文人选择朝代和代表作品。 A.晋《归园田居》 B.唐《春晓》 C.唐《石壕吏》 D.清《己亥杂诗》 E.宋《岳阳楼记》 F.战国《离骚》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 杜甫()龚自珍()范仲淹() 3.对于现代诗歌的特点,说法有误的是() A.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D.字数相等,大致押韵,讲究平仄。 4.下列对现代诗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对节奏并没有强烈的要求。 C.读着“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些温情的诗句,我体会到诗歌中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D.从“阳光也是绿的”“在朦胧的寂静中”这些诗句里,我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表达很独特。 三、读下面的句子,品味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 ..,一碧万顷。 .......、青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 .......;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么醉人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 ..、粉绿 ..、淡绿 ..…… ..、浅绿 ..、嫩绿 ..、翠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迎春花,它的色彩没有玫瑰娇艳 ........,可它不畏严寒,第........,它的芳香没有牡丹浓郁 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注意诗歌中加点的部分,仿照着写一首小诗。 这些事——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是永存脑海的记忆: 月明的园中 ....., ________________ 藤萝的叶下 ....., ________________ 母亲的膝上 .....。 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诗和_________一样,生命全在___________。——朱光潜 2..对“什么是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艾青曾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_____________。” 3.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20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含答案) 第三单元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 (含答案) 知识点归纳 一、交流平台: 读一读这些句子,我发现这他们三个人交流的语言都是如何朗读、理解诗歌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归纳起来有三点: 1.朗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语调、速度、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 2.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这些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 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代表作品《春晓》《宿建德江》等。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他的诗以豪放著称。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等。 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3《天窗》(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 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 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天窗的来历,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感受孩子想象的“锐利”和“神奇”。 3.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句子”,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快乐和无尽遐想,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4.联系对比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想象的“无中生有、虚中见实”,感受想象力的无穷。 5.依托“乡村趣事园”活动,仿照5、7自然段,练写“()趣事”。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句子”,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感受孩子想象的“锐利”和“神奇”。 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理解想象的“无中生有、虚中见实”,感受想象力的无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天窗的来历,能发现两次出现的关键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感受想象的锐利。 3.通过品读,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慰藉、卜落卜落、一瞥、扫荡”等词语。联系对比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初步感受想象力的无穷。 板块一提取信息,了解天窗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板书课题)

2.交流:平时你在哪儿见过天窗? 3.在茅盾的家乡乌镇,他小时候看到的天窗又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天窗在哪儿,为何要开天窗?赶紧去文中找找吧。 4.交流反馈 预设:在乡下人家的屋顶上。你从哪里发现的?你关注到了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相机出示课文的1-3自然段。 5.出示插图:这天窗与旧社会江南民居的构造有关,这就是那一排木板窗,这就是那一方天窗,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要开天窗? 师相机框出:“大风大雨、北风呼呼叫的冬天”。 完成作业本第3题 6.小结:在这样特殊的天气里,天窗能起到很好的采光作用,给黑洞洞的屋子带来了一些些光明,这是大人们设计天窗的初衷。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解“慰藉” 1.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是_________。 ①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②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2.梳理场景: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2次,明确两个这时候,一个指——夏天下阵雨(概括:雨天)。一个指的是——晚上被迫上床时(概括:夜晚) 3.溯源解词:两次还都提到了慰藉,大家知道慰藉是什么意思吗?内心得到安抚,所以慰是心字底。而这个“藉”字,最初是指草编的垫子,人坐在上面就会产生依赖,引申出安慰的意思,所以是草字头。书写指导“慰藉”。 4.齐读句子。 板块三聚焦“雨天”,感受“慰藉” 1.小小的天窗,是如何带给我们慰藉的呢?让我们走近雨天的场景,自由朗读课文的4、5自然段,结合文字说说天窗是怎样带给我们慰藉的? 下雨天,父母不让我们出去玩,我们通过天窗看到了雨、电,并且产生了想象。 (1)情境体验,感受“慰藉” A.交流:下雨天你们喜欢干什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根底积累 一、根据拼音写字词。〔6分〕 盛夏之夜,点点fán xīnɡ〔〕密密麻麻地jǐ〔〕在一起,ménɡ lónɡ〔〕的月光笼罩着jì jìnɡ〔〕的大地,仿佛tú〔〕了一层银霜,lǜ rónɡ rónɡ〔〕的小草含着露水,这一切是多么的宁静祥和啊! 二、选择题。〔10分〕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朝霞〔xiá〕晕皱〔yùn〕害怕〔qiè〕绣花〔xiù〕 B.绽放〔zhàn〕交叉〔chà〕白桦〔huà〕炫耀〔xuàn〕 C.潇洒〔xiāo〕金晖〔huī〕花穗〔suì〕徜徉〔chánɡ〕 D.赤脚〔chì〕漫灭〔màn〕波涛〔tāo〕涉水〔shè〕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场风雨来势迅猛,我们要做好防洪准备。 C.这些古代的石刻在风雨的侵蚀下,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D.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3.以下文化名人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戴望舒——《白桦》 B.艾青——《在天晴了的时候》 C.冰心——《繁星》 D.叶赛宁——《绿》 4.以下不属于现代诗的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C.语言风格独特,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D.有比拟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以下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B.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D.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三、词语乐园。〔8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语。〔4分〕 〔〕的流苏〔〕的雪花 五彩的〔〕姗姗来迟的〔〕 〔〕的金晖〔〕的光华 害怕的〔〕白雪皑皑的〔〕 2. 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4分〕 〔1〕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 〔3〕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四、句子练习。〔8分〕 1.白桦披了一身雪花。〔仿写拟人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漫长(màn )毛茸茸(róng )绽放(zhàn ) B.金晖(huī )徜徉(shàng )赤脚(chì ) C.姗姗来迟(shān )刘禹锡(yì)龚自珍(gōng ) D.炫耀(xuán )尘垢(gòu )晕皱(y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墨绿集中朝辉波涛 B.粉绿繁星藤箩整齐 C.嫩绿水瓶节拍朝霞 D.淡绿交杈白桦毛茸茸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段时光成为我永不漫灭的记忆。 B.天边的晚霞总是姗姗来迟。 C.我和弟弟一起折腾了半天,终于堆出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雪人。 D.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我的心。 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B.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C.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D.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6.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A.《短诗三首》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近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B.《短诗三首》三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语言简洁凝练,运用修辞手法。 C.《繁星》(七一)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许多情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和蔼、善良与体贴。 D.《繁星》(一五九)通过鸟儿归巢比喻“我”躲到母亲怀的情景,衬托出了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博大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的造纸术首先第一个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B.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劳动节、中秋节。 C.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D.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8.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B.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C.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D.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二、填空题(39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44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5分) méng lóng ( )的月光下,萤火虫和着风的ji é p āi ( )绕着n èn l ǜ ( )的柳条舞蹈,màn tiān ( )的f án x īng ( )一闪一闪的。 2. 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漫: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 (1)浪潮的余波还在漫. 天卷地般涌来。 ( ) (2)河水已经漫. 过了堤坝,可是雨越下越大。 ( ) (3)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漫. 不经心,考试时便手忙脚乱。 ( ) 3.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叉.(chà) B. 仲.夏(zhòng) B. 杜甫.(pǔ) 涉. 江(shè) D. 晕.皱(yūn)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稻穗 藤萝 B . 漆盖 交叉 C . 余晖 (3)林林想写一首小诗感谢母亲,填在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母亲啊!你是 是 ,照亮前行的路途。 灯 天 ,包容小河的任性;你是 ,鼓舞雏鹰的高飞;你 潇洒 D . 拥挤 尘垢 火 C .水 灯 D .海 A. 海 B . 山 )。 树 灯 天 天 曝.(bào)晒 胆怯.(qiè) 韩愈.(yù)

(4)下列诗句或名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李白)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4. 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 (1)用近义词或反义词补写诗歌。(4分) 《思念》;相聚的时候,总是很短.;期待的时候,总是很 。 《我知道》:欢乐.. 是人生的驿站, 是生命的航程。 (2)照样子,写出由词语联想到的画面。(2分) 夜晚: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冬天: (3)照样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分) 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4)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 蓝得多么醉人...... 啊! 5. 读诗句,选出诗句对应的特点。(6分) A. 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B.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 .饱含真挚的情感 (1)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 一起…… ( ) (2)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 (3)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边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类文阅读-9 短诗三首 繁星(十) ()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选自《繁星春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淡白嫩绿深红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和。 3.“芽儿”“花儿”“果儿”象征人的成长阶段从到 。 4.理解诗歌,完成填空。 当你还是芽儿时,要 。 当你开出花儿时,要 。

当你成了果儿时,要 。 5. 小朋友,觉得自己正处于芽儿、花儿、果儿的哪个成长阶段?这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淡白深红 2. 拟人排比 3.稚嫩成熟 4. 尽量吸收养分,捕捉阳光,发展自己,充实自己用自己的芳香愉悦世界回报社会,为世界献出你的甘甜 5.略 繁星(一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选自《繁星春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摘”在诗中的意思是()

①取②选取③摘借 2.诗中表现对小孩子的热诚欢迎的句子是 ,表达殷切叮嘱的句子是。 3.这首小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哲理深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4.你还读过《繁星》中的哪些诗呢?写出一首吧。 【参考答案】 1.① 2.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 3.示例:对美的东西要学会欣赏,企图占有的想法常常是有害的。 4.示例: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教案

课题短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2 课时时间 1. 认识“漫、涛” 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 教学“繁、漫”等 8 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目标 3.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 体会诗歌的韵味。 重点 教学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难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1. 认识“漫、涛” 2 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 8 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目标 2. 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 【出示课件 2】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谈话导入,解释题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目,介绍作品和作者背导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景,有助于理解课文, ()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激发学习兴趣。 分钟 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 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 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 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 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 4】 《繁星》 : 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 1921 年秋所写小诗 164 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 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 零碎的思想 " 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5】“冰心 ( 1900 年 10 月 5 日- 1999 年 2 月 28 日),原 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 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 1951 年返回中国。 1999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12 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 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