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中学高一鲁教版地理必修一2.2天气、气候 学案

课前独立学案

学法指

导:先认真阅读课本和地图册,再独立完成以下内容并做好笔记。 一: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类型 示意图

过境前的天气

过境时的天气

过境后的天气

天气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二: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学科王

课 天气、气候 使用时间:11月23日 学

标 1、 能够记住天气系统图并进行知识区别;2、能够分析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熟记气候类型分布图,并且

熟记各种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学习重点 1、天气; 2、气候

要求

通过预学,做好笔记并熟悉知识体系;通过课堂学习,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

从气流:

名称从气压:

水平气流: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实例:

二、气候

1、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的成因时先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学习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自主预习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和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和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 [自主诊断] 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5.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6.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合作探究 探究点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 附近。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思考交流』 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3.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归纳总结]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2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 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 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理解不同的天气系统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 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合思维:从成因、特征角度认识天气系 统、气压带和风带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结合气象资料判断天气系统, 预测天气变化。 [知识体系导图] 一、锋 1.气团 (1)概念:气团是指大X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 ⎨ ⎪⎧冷气团:气团的温度低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 暖气团:气团的温度高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❶ 2.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❷ (2)锋面: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 (3)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 (4)天气特征: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❶冷气团与暖气团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❷冷气团:干、重,在锋面下方。 暖气团:湿、轻,在锋面上方。 3.锋面与天气 (1)冷锋 ❸ (2)暖锋 ❹ (3)准静止锋

过境时 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❸锋面过境并不一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❹冷锋与暖锋的两点区别 (1)冷锋与暖锋的符号不同 (2)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不同 二、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示意图(北 半球)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时期 距今1万年前 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 人类历史时期 15世纪到20世纪 15世纪、17世纪、19世纪相对寒冷,16世纪、18世纪、20世纪相对温暖 气象仪器观测时期 百余年来 气温波动上升 1.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 2.未来的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1)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加干燥 (2)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1)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利)?? ?? ?表现:改变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物种易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难以适应新环境变化,生产率降低,脆弱性物种灭绝

(2)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将使植物生产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4.威胁人类健康 (1)主要受害人口: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低收入人口。 (2)原因? ????气温升高,加快或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全球变暖影响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 微点1 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微点2 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微点3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绝。 (2)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导致鱼类聚集地变化,使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 微点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1、大气的组成 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②水汽 ③尘埃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 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 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①防弹衣: 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 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 ③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4、热力环流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 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 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气旋和反气旋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气压中心气流 运动 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 中心辐和

气旋 (台风)低气压区上升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 中心辐和 多阴雨天 反气旋 (寒潮)高气压区下降 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 四周辐散 晴朗、干燥 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 四周辐散 8、锋面 类型概念锋面过境是的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 气 分布 冷锋冷空气主动向 暖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转晴、气温 下降、气压上升 北方秋冬季 节 暖锋暖空气主动向 冷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 上升、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 当,锋面移动缓慢 阴雨连绵、闷热潮 湿 6、7月份江 淮地区 9、季风气候 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1、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 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 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 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 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 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 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变暖 ①燃烧矿物燃 料,排放温室气体② 森林火灾③植被被破 坏④人口增长等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 和低地②城市排污系统失效③海水 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 化④全球大气环流异常⑤霍乱等疾 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 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 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 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④控制人口

高一必修一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气候知识点 地理气候知识点 地理气候是地球上大气层的条件之一,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土 壤和水文循环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课 程中的一些地理气候知识点,包括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全球气候 带与气候类型的划分、以及气压和风等相关概念。 一、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性与 大陆性气候、地形和海洋环流等。纬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降水量也会有所变化。海洋性 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邻近地形是否存在阻挡沿海 海洋气团的障碍物。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山脉的遮挡和抬升,给降水带来显著影响。海洋环流也会对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如 厄尔尼诺现象。 二、全球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划分

全球气候带主要根据地球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划分,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年均温高且变化不大。温带气候带分为温暖温带和寒冷温带,气候适中,降水分布较为均匀。寒带气候带位于两极附近,极地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温极低。 气候类型的划分则是根据降水和温度的时空分布进行的。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冰川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气温、降水量和季节性变化等特征,它们对地球上的植被和生物适应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气压和风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重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强。在地球上,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气压的变化也会引发风的产生和运动。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它在地表大气环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的形成包括热力性和动力性两种机制。热力性风是由于气温差异引起的,如地表受日照加热而产生的地方风。动力性风是由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1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图1 图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成份及其所起的作用。 ②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各层厚度、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示意图的阅读和绘制,提高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绘制地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教法与学法】: 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环节】: 【课堂探究活动1】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读图1,说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读图2,说出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课堂探究活动2】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 3 太阳地面大气④①②③ 图4 月球地球读图3,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太阳辐射首先把能量传递给地面,地面 再通过辐射把能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再通过逆辐射把能量 返还给地面。因此,大气的受热过程可概括为: 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其中表示大气的保温作用的是 。 (2)太阳辐射首先经过大气层,为什么低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少? (3)读图4,思考。 ①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 (高或低), 其原因是 。 ②夜晚多云气温不会太 (高或低), 其原因是 。 (4)读图5,思考。 ①没有大气的月球与有大气的地球相比, 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夜晚气温较低的是 。 ②气温的日较差较大的是 ; ③有人认为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的“外衣”,你认为对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主要设计与活动】:(见学案) 【板书设计】:

【小结】: 图5 【教学反思】: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一地理教案: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鲁教版必修1)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 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2、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机器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的特点 3、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集体讨论,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地理探究、 学科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水、水杯、酒精灯、铁架等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背景设置:1、回忆初中化学学科中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还有哪些对地球生命产生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2、宇航员进入太空所穿的宇航服有哪些功能?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 3、飞机为什么常常在1万米左右的高空飞行? 学生广泛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出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表(2)

活动:见图2-2-5,寒冷季节,室外万木凋零,而温室内却春意盎然,你能说出温室保温的原理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集体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 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实验展示:把半杯水放在酒精灯下加热,让学生观察水开的时候,水体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结论。 教师:假如是大气,也会产生如此运动,我们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绘制大气热力环流图。 冷热冷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活动”中海风和陆风的形成。你还能说出哪些现象与此相关吗?根据热力环流图,大气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大气水平运动——风 (让学生回忆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知识,培养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节课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规律。下面和本文库一起看看有关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生活中与锋有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认识冷、暖锋示意图,分析某地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兴趣,并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身边天气变化的现象(12月份当地连续5天天气变化) 为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要想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推进] [提出要求] 阅读课本第1、2自然段,找出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板书] 2.3常见天气系统 [图片展示] 气团示意图 [提问] 气团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比较均一的空气。 [师生互动] 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多晴天。 [过渡、演示]冷暖气团的概念 [提问]比较两种气团的物理性质 [提问]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之为(锋面)。 [提问]锋面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倾向哪一侧 [学生]倾斜的。倾向冷气团一侧。 [提问]为什么倾向冷气团一侧 [答案]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过渡] 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那么锋面附近,天气又如何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锋面附近有降水、风等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锋面和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提问]锋的移动方向有几种可能情况(提示:若冷气团势力强,如何) [学生]三种 [提问]所以,锋的类型有几种 [学生]三类。 [提问]哪三类 [学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提问]冷锋的概念是什么暖锋呢准静止锋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已经在必修一接触过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内容进行了升华,天气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节课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分析了锋。首先解释了锋的形成,然后重点分析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这几种常见的锋面系统的特点、成因以及对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方面分析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重点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征以及对天气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系统 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的特点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运用锋形成变化规律,认识区域的天气变化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 4.人地协调观: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1.冷锋、暖锋锋面系统的特点。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导入:展示课本第50页的课前案例导入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老师】讲述:XX同学回答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会出现在江淮地区,那么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一起学习今天的课程《常见的天气系统》来揭晓答案吧!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展示:教学目标

【新教材】2022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第2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地面的增温过程 1.能量来源: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2.地面增温: 二、大气的增温过程 1.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增温:

三、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把辐射方式和类型连线。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太阳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②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太阳辐射毫无阻碍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存在吗? 提示: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白天辐射更强。只是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只有晚上存在的误解。

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①大气逆辐射②大气辐射 ③地面辐射④太阳辐射 能力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图解: 【特别提醒】数字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个原因:太阳辐射。 两种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太阳能的多寡: (1)青藏高原。 (2)内陆地区。 (3)四川盆地。 4.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课后作业:2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含解析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三课时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课后作业提升 1.下列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 B.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 C.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D.锋面从低纬方向移来 解析: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一般来说,冷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移动。 答案:B 2.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暖锋过境时,锋前气压下降,水汽凝结,常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降水集中在锋前;锋后受暖气团控制,天气变得温暖、湿润。 答案:C 读“我国Q城市12月28日前后相关气象资料图”,完成第3~4题。 3.Q城市() A.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B.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C.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上升 D.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4.Q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28日前后有冷锋过境。 答案:3.B 4.C 读“某天气系统图”,完成第5~6题。 5.此时图中() 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a地天气为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 C.c地吹西北风 D.b地雨过天晴 6.下面四幅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第5题,依据锋的符号可知,该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图中城市位于低压(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a地位于冷锋锋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有降水;c地应吹偏南风;d地处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第6题,甲、乙两地之间为暖锋,甲地处于锋前冷气团一侧。 答案:5.B 6.D 7.右图为“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解析: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A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完成第8~9题。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原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分布

①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②风带(填字母)⎩⎨⎧信风带E 、H 西风带F 、I 极地东风带G 、J (3)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同。() (3)太阳直射点夏季在北半球,冬季在南半球。() (4)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干燥。() (5)下列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提示:(1)×气压带的形成,有的是热力因素,有的是动力因素。副极地低气压带就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的风向相反。 (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4)×如果信风带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就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 (5)A[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因此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如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的远航,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但是,航海家们在多次航行中,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使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那些装载马匹的帆船,因无风而无法航行,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不得不将其投进大海。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作“马纬度”。 问题1(综合思维)“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呢? 提示:全球气压带中,30°纬度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水平方向上大气运动很弱。 问题2(综合思维)“马纬度”的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提示:不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问题3(区域认知)受“马纬度”控制的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提示:干热。 [归纳提升]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学案鲁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学案鲁教版必修3 【知 中国的气候气 温 分布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一月0℃等温线大体经过 ________________一线最低温在 原因有① ② ③ 夏季:南北普遍,最低温在,最高温在 原因有① ② 根据积温的分 布划分温度带 和农作物 寒温带:马铃薯、大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降 水 分布 空间:从向递减。 时间 降水多集中在月。 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锋面 雨带 推移 规律 五月:进入雨季。 六月:“梅雨”。 七、八月:、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 十月:雨季结束。 台风雨:夏秋我国东南沿海台风过境时降暴雨。 四类干湿地区的划 分与植被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课内探究】 一、我国气温特点 (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来源网] 1、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最低温为 ℃ 以下。 2 、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最高温为 ℃以上。 3、上述两地冬季气温相差约 ℃以上 。 4、一月0℃ 等温线经过什么地方? 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暖 冷,南北温差 。 探究一: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1、太阳辐射因素:冬季,太阳直射 半球,我国越向北,正午太阳高度越 ,白昼越 ,所获太阳辐射能量越来越 ,所以,气温越来越 。 2、大气环流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离 风的源地近,受 风的影响大,所以加大了气温的 差异。 3、地形因素:冬季,来自 一带的冬季风,受三列 走向山脉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层层阻挡,到达我国南方地区时,势力大大 ,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 1.我国大陆上南北两端的气温相差 ℃以上 ,与冬季相比,哪一个的差异大?( )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原因是 。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原因是 。 结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 ,南北温差 。 探究二: 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 1.太阳辐射因素:夏季,太阳直射 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向北,正午太阳高度越 ,白昼越 ,两者相互抵消,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南北差异 ,所以,气温南北气温差异 . 2.大气环流因素:我国南方地区离 风的源地近,受 风的影响大, 天气多,所以缩小了气温的南北差异。 (三)温度带划分和分布 气候特征 性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标志是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1.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综合思维) 2.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区域认知) 3.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3.形成 (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不自转: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2)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错误! (2)风带错误!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南半球 1特点: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2原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2)北半球 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 (3)季风环流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 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 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 多雨 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的大陆西 岸 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的大陆西 岸 (1)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 C D [提示] (1)×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7月份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 (4)×地中海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因此大气环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5)C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第3课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第3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分布和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3.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 大气环流 (1)概念: (2)作用: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分布:全球近地面共有___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___个风带。其中,___个低气压带。 (2)季节移动:原因——地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______而移动。 规律——北半球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南半球夏季时____移,冬季时____移。 练习1:地理填充图册P18页第八、九题,P19页第十题。

三圈环流的形成与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练习2:结合右图,列表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解析]由赤道向两极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是产生三圈环流的根本原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在近地面造成的结果。在此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类比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如下表1和表2)。 表1 表2 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夏季,陆地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仍是____作用,它是由海陆______差异和海陆______状况所决定的。即____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2)气压分布: 北半球7月: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 南半球由于________,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练习3:读图填充并回答: (1)下图中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 (2)冬、夏两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冬季,亚洲大陆形成强大的_____又叫______,北太平洋形成______; 夏季,亚洲大陆形成_______又叫_____,北太平洋则形成_____。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1.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温度更高的深层地热能或干热岩资源,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 可再生能源之一。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深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答案】A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位17km,由材料“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可知A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B或D。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解题时注意注意关键词“数千米”即可。 【2】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答案】D 【解析】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地球内部,D正确。 2.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 【答案】C 【解析】“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明显反映风力作用,故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理解诗句的内容,判断外力作用形式。 3.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答案】A 【解析】图中近地面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因此为高压中心,且呈顺时针旋转,故位于北半球。 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导引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 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概 念 -危害一 >发区一 - 我国多发地一 概念卜 I 危害 卜 一干旱灾害一 1气象与水文灾匍~ 一洪涝贮害_ -4W1 ■I 我国多发地I 二、学习新知, 知识点一: 概 念 - 危害一 一频发区一 我国多发地一 挑战自我 洪涝灾害 I 台害। T [寒碗灾 害I - T -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 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 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过程 学法指导: 自有常变化 株水木畅 洪水泛滥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核心素养 1.收听天气预报,感受天气变化,分析 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高压(反 气旋)、低压(气旋)系统的形成与影响。 (综合思维) 3.结合所在地区的天气特征,正确防范 不良天气的不利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依据:气团温度与其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 ②类型:冷气团和暖气团。上图中A表示冷气团,B表示为暖气团。 2.锋 (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组成 ⎩⎪ ⎨ ⎪⎧锋面: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如图中字母 D 所示 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如图中字母 C 所示 (3)天气特征:由于锋两侧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3.不同类型的锋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

①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 ②天气变化 过境前(甲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乙地):云层增厚,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 过境后(丙地):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③举例:我国秋末、冬季和春初,经常受到冷锋影响,形成寒潮天气。 (2)暖锋与天气 ①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缓慢爬升。 ②天气变化 过境前(甲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乙地):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丙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定义: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相对静止。 ②天气:多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③举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持续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 [温馨提示] 图示锋面雨带位置的确定 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前、后既是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是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如图: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含义 (1)低压、高压——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2)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高中地理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二节 课时3 季风与季风气候

课时3季风与季风气候 一、季风的形成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成因及分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具体影响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判断 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2.季风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 (2)分布及成因 ①东亚季风区⎩⎪⎨ ⎪ ⎧⎭ ⎪⎬⎪⎫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②南亚季风区⎩ ⎪⎨⎪⎧ 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思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 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 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二、季风气候 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受冬、夏季风

交替影响的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自南向北因热量差异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材料一全球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全球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 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干燥。 2.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C地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D地盛行西南风,高温多雨。 巧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