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辛集市育才中学米彦荣

一、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国学精瘁》是我校语文组,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而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我们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学生社团(文学社和国学社)活动,将活动有机地融入了校本课程《论语》的实施中,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优化组合。实施以来,语文组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充分利用“活动”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内容分析

《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学论语学做人》这个特设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人生都充满着无比的憧憬,从《论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开来,近而从立志、交友、自律、爱国、理想、心态、感恩、劝学、做人等方面使每一位同学感悟人生,设计人生,学会做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提高他们的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生分析

《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髓,内容深奥。作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难于理解,甚至于枯燥、厌学,“背诵”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单纯记忆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把它推向极端。如果不同时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储藏物会随风而逝,流失殆尽,甚至会惹起“储藏间”的抵制、厌倦、反感。在教学中提取精粹,择其大要,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关起门来学经典,敞开心扉谈体会,采取快乐教育教学法,生动有趣地教给孩子,引领他们“学而时习之”,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古典文字蕴含的朴素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养成科学学习生活的心态、方法和习惯;汲取《论语》中的聪明力气,指导学生做人做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

1、了解孔子其人其事

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搜索有关孔子学习的故事(可打印)

2、背诵喜爱的《论语》中的语句

阅读校本教材国学精瘁《论语》部分,背诵喜爱的名句。抄录经典名句,并作点评。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准备

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辛集市育才中学米彦荣 一、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国学精瘁》是我校语文组,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而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我们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学生社团(文学社和国学社)活动,将活动有机地融入了校本课程《论语》的实施中,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优化组合。实施以来,语文组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充分利用“活动”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内容分析 《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学论语学做人》这个特设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人生都充满着无比的憧憬,从《论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开来,近而从立志、交友、自律、爱国、理想、心态、感恩、劝学、做人等方面使每一位同学感悟人生,设计人生,学会做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提高他们的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生分析 《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髓,内容深奥。作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难于理解,甚至于枯燥、厌学,“背诵”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单纯记忆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把它推向极端。如果不同时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储藏物会随风而逝,流失殆尽,甚至会惹起“储藏间”的抵制、厌倦、反感。在教学中提取精粹,择其大要,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关起门来学经典,敞开心扉谈体会,采取快乐教育教学法,生动有趣地教给孩子,引领他们“学而时习之”,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古典文字蕴含的朴素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养成科学学习生活的心态、方法和习惯;汲取《论语》中的聪明力气,指导学生做人做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 1、了解孔子其人其事 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搜索有关孔子学习的故事(可打印) 2、背诵喜爱的《论语》中的语句 阅读校本教材国学精瘁《论语》部分,背诵喜爱的名句。抄录经典名句,并作点评。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准备 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整理精校版)

走近《论语》亲近孔子 语文学习 0403 1730 走近《论语》亲近孔子 深圳市新安中学初中部彭莉琼 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于9月13-15日在安徽省宣城市举办“为中国未来而读·2015阅读论坛”。笔者应邀到安徽宣城中学上了一堂《论语》阅读示范课。课后,老师们用“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很有办法”评价这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选择上《论语》?一节课究竟能上《论语》中的什么内容?如何让异地的孩子跟着自己来读《论语》? 首先,八年级的学生在初一已初步接触《论语》(十则),对《论语》有一些了解;其次,诵读《论语》,能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稚嫩的心灵,且初中学生记性好,适合在读的基础上背诵。几年前,笔者曾安排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自行阅读,开学以后到校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热情不高,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而老师的指导阅读就倍显重要。 因时间紧,给学生的时间只有一周,我精选了有关学习、修身、为政方面的一百多则,对照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一书配上译文,方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同时查阅、浏览《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筛选出“来自《论语》中的成语”、“读《论语》的方法”、“孔子资料”、“《论语》简介”、“后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等材料印发给学生。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如下: 【活动步骤一】课内指导1课时 1、教师激趣,介绍后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生浏览资料。 2、指导学生适当批注(相关的典故,有独到的理解感悟,疑难处……),教师针对疑难处适当讲解。 【活动步骤二】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1、背诵。 学生利用早读及课余时间熟读背诵,每天背5则以上,先易后难,背出部分在题号前打钩。每天课前5分钟抽查学生的背诵。为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动员学生同桌互背,科代表每日在花名册上以“正”字统计,反馈背书情况,师及时表扬激励。 2、每人收集一则有关孔子的故事,课前交流。 3、出好黑板报:“不读论语枉少年”。 (1)必备栏目:“诵读之星”(黑板右侧,每天更换,注明背书量) 每天由科代表放学前登记四人小组背书总量前三名的小组,个人背书量前五名的同学名单。 4、查找与孔子相关的一则成语故事或其它故事。(可打印) 例:韦编三绝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是一部最难懂的古书。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他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来二遍,三遍,因为读的遍数多了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换了多次新带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5、收集《论语》中有关“孝”、“信”的名言,各选一则联系实际谈感想。 6、选《论语》中感触最深的一则句子,先翻译,再谈感悟或启示) 7、针对他人的不足或社会某个现象,选《论语》一则来警醒世人。 例:现在的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说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人生没有希望了,活着没有意思了,天天痛苦得不得了。孔子却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住陋巷”,天天快乐得不得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颜回等古代士人一心向道,不为外物所役,精神丰足,自然居不陋矣。看来在这房价高得变态的时代,修炼夫子之道,把自己修炼成“士”,哪怕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才能保证自己不患抑郁症了。 我用“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来勉励当下的年轻人,人生最重要的是做精神世界的主人,不被物质世界奴役,不要被高房价“绑架”。 8、比一比:出一期有关《论语》的手抄报,6人一组,自由组合。(以上内容可作为手抄报的参考资料)

高中语文_《论语》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一、吟诵经典名句,培养阅读兴趣。 二、走近《论语》,体悟孔子思想。 [教学思路] 识其形——悟其道——亲其人 [学习过程] 一、导入——问卷调查 你对学过的《论语》的篇章感兴趣吗? A、很喜欢,现在还经常看。 B、一般,反正都是必修课。 C、很枯燥,当时就不喜欢。 二、走近《论语》——识其形 1、诵读勾画84页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论语》。 2、诵读勾画85、86页的内容,思考:《论语》内涵丰富,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请用原文语句概括) 三、走近《论语》——悟其道 1、吟诵通语意(参见阅读材料——《名著导读 <论语>》) 2、品读谈感悟 选取材料中感触最深的一则句子,谈谈你的感悟。 四、走近《论语》——亲其人 请同学们阅读这几则材料,任选一则说一说你读出了孔子的哪一种表情?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五、走近《论语》——名家箴言 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几则论语,但相对整部《论语》而言,比较容易理解,《论语》的内容与当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离学生生活较远,而这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推荐阅读的第一本名著。 学生本来就不愿意读文言文,而且对其思想内涵理解认识得十分短浅,并未了解作品的价值,最终能通过作品认识社会人生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较多,文学素养较高,他们对作品的感知力较强,可以引导这些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儒家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我们知道,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阅读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认识的过程。因此,允许并鼓励这些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引导他们在了解作者思想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深入探究,获得自己的认识。 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以理解选文语意,并把握其基本思想;对这些学生可引导他们探究孔子的思想和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剩余的一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仅能了解大意,预想通过学习,引导他们归纳概括《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尝试分析人物性格,背诵积累一定量的《论语》名句。 名著导读——《论语》效果分析 《论语》是人教版必修一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教授本节课旨在引领学生走近《论语》,体悟孔子思想,吟诵经典名句,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借助课本对《论语》的篇章结构,基本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对《论语》经典篇章的诵读中疏通语意,生发感悟。通过读写交流使学生在孔子的治国思想、教育思想和处世思想三方面更好地理解了其蕴含的道理。而且学生从所选的几则语段中体悟了孔子的喜怒哀乐,初步感知了孔子这个可爱之人,基本上达到了导读的目的。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论语》4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熟读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四、教学时间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 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了解他 吗?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四则。(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 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 孔子创立了以“仁”(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放朗读全文的录音,学生听清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义。 自学生字词: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选用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 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 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教案(1)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教案(1)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之道和学习之道。 2. 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习得一些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技巧。 3. 通过诵读,使学生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与好书同伴,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你们都读了哪些书啊? 师小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四(4)班的同学真棒,个个都是好读书的孩子! 2.透过经典,相信有一个人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孔子。(板书:孔子) 一、走近孔子 1.你对孔子已经了解了什么?(自由说) 2.师小结: (1)有人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倘若不知道孔子,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我们班同学对孔子那么感兴趣,你们一定都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对吗? (2)孔子呀,生下来,脑袋顶上就有点儿凹陷下去,像一个小山丘,所以取名叫孔丘,字仲尼。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19年就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75位诺贝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3.过渡:孔子远去了,我们到哪儿去了解孔子,寻找智慧呢?(板书:走近走进《论语》) 二.走进《论语》

1.导入: 话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人到皇帝那儿告密,说他身为一国宰相,怎能没读多少书呢?皇帝便把赵普叫来,问:“爱卿,有人说你读多少书?真有这么回事?”赵普说: “皇上,我确实没过多少书,我这一生只读过一本书。”皇上睁大眼睛,问:“你只读一 本书?那是什么书?”赵普回答道:“皇上,我只读《论语》。我用半部《论语》为先帝 夺取了天下,我用半部《论语》为皇帝治理了天下。皇上,您怎能说我没读多少书呢?” 师小结:孩子们,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你看《论语》有多么重要。今天,就 让我们走进能治理天下的《论语》,走进我们中国的圣经——《论语》。 齐读:走进《论语》。 三.聚焦快乐 过渡: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私人学校。 “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典礼的钟声响起来了,弟子们静静地等候孔子作开学 典礼上的讲话。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ppt出示三句话) 1.四读三句话。 (1)师范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引读)说完,孔子就走了,但是孔子的话又在弟子的耳畔响起: 学而时习之, ---------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3)(引读)孔子的身影越走越远了,可孔子的话仍在弟子的耳畔回响: 学而--------- 有朋--------- 人不知--------- (4)(引读)弟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咀嚼着:

走近《论语》

走近《论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论语》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知道《论语》与我们息息相关。 2.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并了解有关《论语》、孔子的资料、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论语》 (播放《论语》歌曲) 1.同学们,刚刚那首歌好听吗?歌里唱了些什么? 2.这些歌词都出自哪里呢? 是的,这些经典语句都出自一部伟大的著作——《论语》。(板书:《论语》) 3.这节课,施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近《论语》,走近我们的国学经典,共同亲近文化的源泉。(板书:走近《论语》) 二、《论语》我知道 1.对于《论语》这部书,你了解什么?你是怎么了解到的? 2.大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论语》,说到《论语》,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引说:孔子)。 (1)你了解孔子吗?了解什么? (2)有谁知道有关孔子的故事?

(3)你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吗? 3.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老师把刚刚大家对《论语》的了解归纳了一下,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出示文字,文字慢慢上升,播放录音:《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编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集,共20篇,内容广博,包含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礼仪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论语》就在我身边 过渡:《论语》这部著作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浸润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你没有专门读过《论语》,但里面的许多经典词句却是脍炙人口的。看: 1.出示: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谁来读? (2)这句中哪个词语是你早就知道的? (3)你明白它的意思吗? (4)关于“不耻下问”还有个故事呢?大家想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录像:不耻下问) (5)看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学识渊博,他还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请教,真了不起,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2.请大家再来自由地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6课《论语》导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6课《论语》导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论语》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内容及影响;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感受《论语》的魅力,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识真实而伟大的孔子,感受孔子的光辉人格和魅力,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读《论语》知儒家思想,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感受孔子的光辉人格和魅力,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2008奥运开幕式上,2008个击缶手高声吟诵《论语》首篇中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彰显了悠远灿烂的的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人迎接世界的谦恭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走近孔子。 2、齐读孔子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讲授 (一)、孔子及影响 1、孔子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一座山的名字:尼丘山。孔子的出生,

就与尼丘山有关。 公元前551前,孔子母亲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这个传说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传说好像在告诉我们,孔子不是一般的凡人。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但他磨练意志,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教育事业上。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广收门徒,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是各国的栋梁之才。他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孔子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删改鲁史官所记《春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对联评价孔子: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3、影响:同时代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摩尼、孔子。 (二)、《论语》及影响 1、《论语》是一部记录什么的书? 《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

《走近孔子》活动设计

《走近孔子》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走近孔子 二、活动背景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影响很大。让学生走近孔子,了解孔子,能让学生深切体味到身边无处不在但却时常被忽略的儒家文化,进而引起深层次反思、反省,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增强文化意识,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这节活动课,能促使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孔子及《论语》。 2.体会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掌握查询资料、整合信息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分类整理孔子的名言警句,并标明出处。 2.把整理好的名言警句按内容相近的放在一起,然后小组汇总。 3.从搜集的名言警句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仔细对照注释,写出自己的理解和启发。 五、活动过程 1.导语 同学们,我泱泱华夏,名人辈出。如果说,这云集的名人构成了一方璀璨的星空,那么,孔子就是那光辉四射的太阳;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江河,那么,《论语》就是那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今天,让我们满怀对圣贤的敬仰和热爱,去感悟《论语》,走近孔子。 2.“话”说孔子:让学生分组,展示分类整理名言警句。 3.教师在学生汇报展示的基础上,补充几个重要信息: (1)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自1984年以来,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前后,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 (2)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3)孔子的父亲名孔纥,字叔梁,鲁国有名的勇士,孔母颜徵在。孔子三岁时丧父,

随母亲移居乡里,清苦度日。 4.讨论孔子:选一个角度,确立讨论会主题,比如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多个领域,分组交流展示。 六、活动小结 1.学生小结: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及感受。 2.教师小结。

整本书阅读《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生本对话,了解论语。 1、课件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课件演示) 3、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预习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课前的阅读文本和收集资料就是让学生与文本首次对话,扫清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同时,愿意把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在师生资料的整合中,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有强烈的了解《论语》,学习佳句的愿望。 (二)、师生对话,指导诵读。 1.学生逐句自由读文,适时纠正字音。 2、指名读,全班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4.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轻声练习,画出节奏。 4.指名读,规范节奏,语调。 5.学生个性读,师生评价。 6.小组同学比赛读。 (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质疑思辨是关键的过程。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

容的理解。) (三)、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内容。 1、小组内通过注释和资料说说你对这四句话的理解和疑惑。 2、小组汇报。重点理解患、诲故自省等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生本对话,读出韵味。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五、书写患、贤两字,重点指导贤字. 六、作业。朗读课文。查找论语中有关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生本对话,复习引入。 1、(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文以载道”。《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2、教师复习提问“患、诲、汝、故、自省”词的意思。 (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再通过复习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再次理解课文的含义。) (二)、与孔子对话 教师讲述孔子《两小儿辩日》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你还听说过那些有关孔子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与自己对话,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说说你的体会。(课件演示) (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四)、生本对话,浓缩成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论语》名句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的 走近孔子,了解《论语》一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选诵《论语》片断,为学生进一步诵读《论语》打下基础。 二、活动准备 1、《论语》书 2、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走近孔子 1、多媒体出示: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那里汲取智慧。”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 2、多媒体出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 3、读了简介,看着画像,你感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育家、思想家、和蔼可亲、博学多才) 4、出示《论语》的一段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诵读《论语》名句 1、介绍《论语》,出示《论语》一书。 2、诵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眠,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归纳学习步骤: (1)读准,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4)再次朗读句子。 4、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其他句子。

第四步,读齐:集体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三、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五、十六、 四、品读名句 名句: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廋④哉? 译文: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品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 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与其察言观色,不如观察他的眼睛。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 观察眼神,洞若观火。 别听他说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你要看着他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论君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论君子》中“君子”的内涵。 树立行“君子”之道的目标,用君子的标准指导现实生活。 二、教学过程 知人论世 1、你了解的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孔子主要的历史贡献 一、创立了以“仁”为中心、有着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颇具人本主义色彩的儒家学派。 二、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三、编录古代典籍,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集他那个时代之前中国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以传先王之道。 四、提出“中华十大传统美德”,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五、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活动2【导入】【课堂探究案】 【一】导入《论君子》——设置问题,引发兴趣。 君子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能想到哪些流传至今的有关君子的名言警句,(学生举手回答)那么究竟什么是君子呢,今天我们就来用走进论语的论君子篇,论论君子之道 1、明确学习目标(展示幻灯学习目标) 【一读】答疑解惑

最新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孔子和孟子。 2.培养学生与别人沟通合作的关系。 3.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名人辈出,孔子和孟子就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 是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和“亚圣”,他们的思想对我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同学们走近这两位先哲,同学们经过近一个 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收获了很多成果,今天,我们就将这些成果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学习,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活动实录 主持人:首先大家欢迎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展示孔孟小档案。 活动一:孔孟小档案 由学生展示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弟子门人的资料。

学生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 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孔子晚 年收徒讲学,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 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学生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现在的山东邹 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 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 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 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学生3:孔子门人。据说孔子弟子和门人有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二人,在弟子中, 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 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弟子努力传播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 个学派----儒家学派。 学生4:孟子的成就和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孟子的母亲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 抚育儿子,“孟母三迁”、“段织教子”、“为儿媳训子”等故事广为流传,孟母受到历代人们 的尊敬和爱戴。 主持人:同学们展示的材料都很好,课件同学们做了不少努力,准备的很充分,下面 有请第二组同学展示。 活动二: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 学生为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学生1:孔子主要思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走进经典 ---国学教育阅读指导课 宣化区相国庙街小学张永梅 教学内容:《论语》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论语》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学生阅读积累中华经典的兴趣,知道《论语》与我们息息相关。 3、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 ; 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并了解有关《论语》、孔子的资料、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论语》 1、引入。前段时间,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说出他的名字----《论语》。(板书)(幻灯片显示书目) 2、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论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通过了解《论语》的价值,激发学生阅读《论语》兴趣。) 二、走近孔子 1、无论看到《论语》这本书,还是听到《论语》这个书名,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呢?--------孔子。(板书) (显示孔子图像)这就是孔子 2、介绍孔子。 师: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同学们应该对孔子有了一些了解,我们一起做个交流,好吗?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生: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生:孔子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生:孔子他曾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他的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师: 同学们课前资料查阅很丰富,所以对孔子有了很多了解。查阅资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坚持下去。 3、小结孔子(幻灯)他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一起读---孔子 论语 三、走进《论语》 1、了解内容。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言简意赅,道理深刻。(幻灯显示) 了解了论语内容和价值,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论语》 2、了解目录。 从目录我们可以获知,《论语》共20篇,指名读目录 四、指导阅读 1、师从学而篇和为政篇摘选10条内容,一起来学习。(幻灯显示) 师读---指名读---自读---齐读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同桌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1)选择感兴趣的一条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顺。 (2)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该句意思 (3)说说从中有什么感悟、体会。 (4)带着理解有感情朗读给同桌听并且试着背诵。 3、全班分享交流 4、总结读书方法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认真诵读、理解感悟、合作交流、积累背诵(板书)这样的读书方法学习了《论语》的10条内容。同学们感悟很多,收获很多。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大家用心多读书读好书,一定会有更多更广的收获。

2023年《孔子》教学设计3篇

2023年《孔子》教学设计3篇 《孔子》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走进《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

“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 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 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