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朱昌球

一、定位及目标

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

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

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

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1、?书册阅读?部分

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

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

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

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

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

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

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

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

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

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

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

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

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型的建设和开发

具体开设以下四种课型:

1、诗歌诵读课

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

诵读课是从第一学期起学习诗歌和开展诗歌诵读活动必须开设好的

课程。每个学生在一学期中必须诵读好一百首诗歌(一天一首)。

通过诵读课的开设,落实书册阅读?诵读?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对

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为下一步的?解读?活动奠定基础。

2、散文解读课

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科学理趣”的培养。

解读?,顾名思义是解释、阅读和阅读、讲解。它是借鉴语文常规

教学中的?讲读?课型而建立起来的书册阅读中的一种新课程。

3、小说品读课

古典小说和文学评论,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人生真谛”的了解。

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三口为品。品,是品味,品出滋味——人

情世故的滋味。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品读小说

的情节、形象、环境的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小说阅读?一品为‘情’(人物的心情、心理特征);二品为‘性’(人物的性情、性格特征);三品为‘态’(世态炎凉、时代精神)?等?三品?目标。

4、戏剧赏读课

现代戏剧和古典戏曲,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艺术情趣”的感悟。

赏读课可以分为?鉴赏?和?赏析?两种课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和

高考试题中对?鉴赏?和?赏析?的要求不尽一致,评判标准也不尽统一。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无外乎两个方面,即内容和形式。从体裁上看,戏剧融合了诗歌、散文、小说的语言表现形式。戏剧

中的对白,就是小说中很好的人物描写、语言刻画;戏剧中的旁白

和独白,就是很好的叙事散文或抒情散文;戏剧中的唱词,还有什

么诗歌比它更讲究声韵美、意境美、艺术美呢!戏剧的确是综合艺术,阅读戏剧,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赏读——在诵读、解读、品

读的基础上来鉴赏或赏析。

三、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究网站。

(二)开展中学语文教师网上“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

究的交流活动。

(三)一年一次“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究成果展示。四、研究成员及其分工

(待定)

【篇二: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

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

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授课时间:2015.9.16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

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

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

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

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1)、来自史书记载,例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来自古诗句,例如:柳暗花明、走马观花

(3)、来自寓言故事,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4)、来自成语故事,例如:一箭双雕、杞人忧天

(4)、来自谚语、俗语,例如:“擒贼擒王”

3、师:“开天辟地”“八仙过海”等成语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成语中,都包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上台讲讲“开天

辟地”这个成语故事吧。

(其他学生听成语故事。)

4、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对成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课前大家也都收集

了许多成语故事,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5、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积累的成语故事,(可讲、可读、可贴)激发

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6、听到这些,看到这些精彩的成语故事,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呀?

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谈)

7、师小结:老师和大家也有着相同的感受,成语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出处,都有一个典故。我们能不能从硕大的成

语库中去分门别类地收集一些呢?你准备收集那些类别的成语呢?

8、布置学习任务:

下课后同学们就到成语世界中去寻找你喜欢的成语吧!下节课把你

的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读读、想想、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我与成语交朋友

③备课时间:2015.9.20授课时间:2015.9.23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成语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巩固并拓宽学生对成

语的理解、运用。

活动准备:

1、收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游戏课件。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看动画片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部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边看边想: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哪一个成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生看后进行讨论。(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自相矛盾》;告诉

我们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要自相抵触。)

二、学习与探索:在游戏中教给学生积累成语的方法。

1、投影出示成语故事的漫画图,学生抢答成语故事名称。

2、学生看小演员动作、表情演示,竞猜成语。

3、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咱们就来个成语接龙怎么样?比一比,谁最棒?(成语接龙:看谁接得多、接得快。)

如,平易近人---人面桃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月光如水----水落石出……

师:平时,可以几个小伙伴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说,比一比,赛

一赛,看谁说得多。

4、给成语分类。

(1)、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一)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鸡犬不宁、鸦雀无声等;(二)关于人体的成语: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掌上明珠等;

(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左顾右盼、声东击西等。(四)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四、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千方百计等。(2)、根据应用范围分类

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

行分类。例如:(一)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二)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情不自禁、心花怒放、忐忑不安等;(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争奇斗艳等;(四)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天高气

爽等。

(3)、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篇三: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如何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多种研读。

学习重难点:研读方法的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还要吸收相关的文学理论。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文学鉴

赏方法,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研读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社会历史分析法

这种方法源于西方,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反映的逼真程

度作为判断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或者说以作品的认识意义作为唯

一标准。看轻作家的精神创作价值,重视文学的认识价值,而淡化

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和我国的知人论世很是接近,从而形成了我国

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的标准。其中的考据就是先推究作品

再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实,再判断是否符合善的标准。其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

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就很盛行知人论世法,如对牛汉《华南虎》的解读: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

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

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

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种鉴赏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引发和作者的心

灵共鸣,不过有时也会牵强附会。如从朱自清的《绿》里看到当时

南方革命形势

风起云涌的侧影,在现在看来显得生硬和幼稚。

(二)、道德分析法

道德分析法也是一种源源流长的鉴赏模式,是用伦理道德的标准评

价文学作品的成败得失,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伦理道德倾向性和教

育性,关键词是善恶。如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如文艺复兴时代看待文学艺术,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作为评鉴

标准。

不过有些永恒的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对

祥林嫂的道德判断,还有对别里科夫作为旧道德、旧势力的典型代

表的判断。

(三)、审美分析法

审美分析法积极探寻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和美的价值,强调愉悦、

畅神、移情的效果。从司空图、一直到王国维,都是审美分析法的

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偏于情感评价,即以是否激发读者情感波动、心灵震撼为判断

标准;二是引导文学也引导人超越昏暗现实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让人超越现实而体验对尘世的超越;三是关注文学的形式特点,考

察形式是否和谐和完善,形象是否鲜明和独特。

这是教材练习和试卷常用的,如“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艺术特色”、“评价哪个更好”等。这种方法体现了文学鉴赏的特殊规律,可惜的

是仅关注作品的美感和形式,视阈太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达尔文曾经说过:“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

分享研读文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四)、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起源于西方,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对作家的创作心理

和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寻作品是如何形成的、人物的本来面目如何以及作品的心理学价值等。这里要运用很多心

理学术语,如潜意识、无意识、格式塔、原型等。与我国的体悟很

类似,如“诗言志”、“性灵说”等。

语文教学也时时闪烁着心理分析的灵光,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揣摩祥林嫂死前的心理,但这些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我们

可以这样分析《氓》这篇女主人公的自述作品。其情感变化线索、

心理活动线索非常鲜明,可以看出其心理变化的层次和情感表达的

艺术性。其实很多抒情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抽绎出其中的情感线索、心理线索,这些都可以成为赏析的重点。

(五)、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产生于西方,就是运用语言学原理和概念分析作品中的

语言现象、语言规律,分析语言结构和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和

象征性。语言分析法主张,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

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因此作品的意义只能从文本、话语中寻找,

而不能从外部世界寻找,或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寻找。

这种方法把语言学原理引入文学鉴赏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文嚼字,给我们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细研究分析提供了依据。如语言分为

实用语言和诗性语言两大系统。诗性语言是语言的变形产物,由此

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作家在进行语言变形时,往往是根据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学风格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基本方法一是着眼于字词义,揣摩微言大义,如《郑伯克段于鄢》

的阅读提示: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不

用兄弟之称,表明他们已无手足之情。言“克”,则把他们当作两个

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的君主来看待,孔子对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

感慨尽在字里行间。二是着眼于字词味,如朱光潜对“推敲”的赏析: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

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六)、品象入境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鉴赏。品象入境也就是品味意象、探入意境,实为我国文人鉴赏文学常用,一般分成以下步骤:

一是披文识字,也就是从深层认读语言文字。这里鉴赏者不仅要认

得这些字词“是什么”,还要想到他们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二是感知

物象,形成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鉴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文本还

原成人物形象、生活图景或自然风光。三是探入意境,意境是由意

象群所组成。四是领悟意蕴,从而把握作者的初始命意和作品的客

观意义。五是体会情感,从字里行间读出情感来。最后是审美评价,

一方面是关注作品美的内核,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相关的方面做出评判。

三、总结归纳:

1、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种方法运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一种文本具有很宏大的结构,通常一种方法也不能够完全把文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本常读常新”。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其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讲 李清照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第八讲李清照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与艺术成就 了解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 《如梦令》、《碎花阴》、《声声慢》、《永遇乐》 一、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 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口吃,说话气短,而且爱耸肩。这大概是最不适合学演讲的了,所以他初学演讲时曾被听众哄下台。但他毫不气馁,为了练发音,他嘴含石子练朗诵;为了克服气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诵诗歌;甚至悬起两把剑来改正自己爱耸肩的毛病。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二是诵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的确,我们可通过诵读来训练说话时平缓曲直、抑扬顿挫的语气声调和变化多端的语速、重音,以期达到说话时能准确地传情达意。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诵读的基本技巧,这节课我们要活学活用,运用这些诵读技巧诵读你喜欢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学会如何点评诵读,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我们的口才。 二、范读,温故知新 1、教师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要想诵读好一篇文学作品,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展示:(诵读要点) ⑴诵读前要把握作品主题

⑵诵读时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诵读时注意细节问题:感情、清晰、节奏、重音、语速、停顿、语调、音质、表情、动作等 2、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点评诵读需要从哪儿入手呢? (学生明确从诵读要点入手) 三、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以组为单位,5分钟练习,每组选择代表展示本小组风采,其他组员在他们诵读后给予点评。 四、实战演练,展示风采 选择4—5组上台表现,其他小组点评,教师将诵读要点融入点评。 五、教师小结 聆听着同学们的诵读,品评着同学们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一天天的进步,即使我们还只是《演讲与口才》的爱好者和初学者,但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我们一定会像德摩斯梯尼一样,在《演讲与口才》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在《演讲与口才》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校本课程教案2 一、开发背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书法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书法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朱昌球 一、定位及目标 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 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 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 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1、?书册阅读?部分 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 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 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 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 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 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 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 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 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 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 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 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 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校本教案认识孟子以及作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之:认识孟子以及作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 2.理解儒家积极地思想主张及《孟子》内涵,指导当今的学习工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景创设 同学们回顾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孟子的什么文章?对,《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一贯主张“仁政”,主张实行“王道”,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其特点有四: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磅礴,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三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四是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 二、探索新知 任务(一)知人论世 问题1.作家介绍 明确:孟子(前372-前289),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____________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在人性方面,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不断地保持和完善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提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认为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其意思是施行仁

高中校本课程《论语》说课稿

高中校本课程《论语》说课稿 高中校本课程《论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八则》,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文言文,由于文言知识难理解,加上学生文言知识储备不足,高一上学期,我校把《论语》作为一个校本课程进行开展。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古文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通过《论语》诵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阅历,提高品位,传承文化,发扬国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作为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论语》,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厚度,而且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向着“大语文”方向的迈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开足、开齐特色课程,每年我校在高一上学期安排《论语》选编所有内容的教学。 2、教材内容:《论语八则》选自校本教材部分片段,在整个校本课程中侧重于学习方法、态度,意义重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对我们当今学习和为人处世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教学目标: 这一课程的知识目标有三个:了解孔子和《论语八则》的基本知识; 积累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这一课程的能力目标有两个:培养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理解、运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这一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两个: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

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①朗读、背诵《论语》八则内容②理解《论语》八则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节课的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论语》八则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 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 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采取“圈注法”,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理解 六、教学过程: 我主要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导入:我通过“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是谁来设疑。通过疑问,调动 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说明孔子历史地位的不同凡响。 第二步,孔子及《论语》简介: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生平”“孔子地位”“《论语》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孔子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步,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通过齐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八则》的内容,唤起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二)》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二)》教 案 先秦两汉诗概述(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先秦两汉诗发展情况 2、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三、汉代乐府民歌 【题解】 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代将乐府合乐的曲辞称为“歌诗”,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六朝起始称“乐府”,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汉代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民歌流转至今的约有60首左右,多为东汉时期的作品。 【主要内容】 汉代乐府民歌是《诗经》之后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光辉成就。它刺官吏的荒淫无耻;《东门行》百姓反抗的典型。2、多角度反映婚恋问题。如《上邪》写爱情的坚贞;《孔雀东南飞》写封建礼教的罪恶;《上山采蘼芜》《怨歌行》《白头吟》写弃妇问题。3、反映动乱时代下层文人的漂泊之苦和忧惧之情。如《乌生》《枯鱼过河泣》等。 【艺术成就】 3、灵活自由的句式和朴实凝练的语言。它首创了完整的五言诗体式(如《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大大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对五言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最重要体式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4、其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如《孔雀东南飞》、《上邪》、《战城南》),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位及影响】

1、它传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影响了从建安诗歌到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诗人。 2、它为我国叙事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它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极大影响了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四、文人五言诗 【“五言诗”题解】 五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其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诗经》时代已经有了五言诗句,但五言诗的真正确立是在汉代。汉代的五言诗最早出现在民间,在汉代乐府民歌中已有不少五言诗的名作。东汉中期以后,文人开始了五言诗的创作。迄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题解】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五(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佚名作者多为失意文人,这些作品多为他们在离乱年代的哀怨之音。 其主要内容: 1、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 2、写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 3、写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等; 4、写失意文人的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1、这组诗全是抒情诗,同时带有较强的叙事性,将抒情与叙事、描写、议论相统一; 2、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怀; 3、善于运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

毛诗序 教学目的 解读毛诗序,了解诗歌情感特质和毛氏对《诗经》的解读 教学内容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舜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 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关于《毛 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在《儒林传》中还是只说: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一直到清代,就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

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 《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 《序》文一开始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就不仅是承传了先秦以来所认识到的诗歌是心志、怀抱等理性表现,而且阐明了理性表现要靠情感的萌动。固然心志用语言表现出 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进一步指出了诗歌在情感的强烈抒发过程中所创造的审美属性,以及由艺术美而引起的巨大感染力。应该说,《毛诗序》以上对《诗经》情感特质的论述,除了因为当时诗歌创作尚未从附属于音乐舞蹈的初始状态独立出来,成为自觉的语言艺术,故而表现出的混于乐、舞的局限性之外,就其本质而言,已经接近了文学自觉时期的诗歌理论。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对后世诗论影响极大,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关于诗缘情以绮靡的缘情说理论就始于此。 但是,《毛诗序》以上对诗歌情感特质开创性的论述,在下面评议所谓《诗经》的六义四始时,却又陷进了先秦儒家诗教所论只能为礼义政教服务的怪圈中,而出现了矛盾和谬误。这段全文如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情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个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这里所说的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出了这一结论,提出要发乎情,止乎礼义.于是便背离了前面所论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广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结合远程研修,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加强关于课堂中的评价的学习和研究,将21世纪技能评价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深入探究双向三段五环高效课堂模式,促进XX县一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科研教育水平,为创办特色名校贡献力量。 二、研修目标 1、深入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校本课程研发的具体有效途径,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三段五环课堂教学研究; 2、结合远程研修,积极推进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个人教研,努力提升学校、学科组和教师的研修水平,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深入探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方式,构建学习小组下的高效和谐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努力探究出一条将“21世纪课堂评价”融入到常态课堂教学中研究之路,设计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和素养的世界公民而奋斗。 三、时间安排 本学期整个学期 时间段:20xx年9月10日--20xx年1月22日 四、研修内容

(一)以备课组为依托,深入开展每个教师继续研读1-3本教育专著活动,继续研究远程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选,学科组提供参考书目。继续研究远程培训内容,深入体会。学期末提交一篇个人研究总结,并在学科组qq群中发表。 (二)认真搞好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结合21世纪技能和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备课和授课水平。 (三)制定教研计划,加强集体教研,学科组内部实行分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如何把21世纪技能和评价贯彻到课堂中去和我校三段五环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继续执行学校“青蓝工程”,学校骨干教师与教龄不满三年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备课、听课指导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获得自身更快发展。 (五)继续实行学科组每周听评课制度和推门跨学科听课制度,开展全校性公开课和学校开放周活动,通过听评课集思广益,在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契机,资源共享,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备课组研究水平。 (六)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学习交流制度,开展校外交流,倾听讲座,学习专家经验,开阔视野,改进理念,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研究。 (七)实施海量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举办语文节,通过活动落实教研,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八)深入研究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学生,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研修活动 根据研修内容呈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下表列出了本次校本研修的总体计划: 研修步骤 研修活动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节选) 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1.熟读文章第五、六段,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把文章的第五、六段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谁,能隐忍苟活,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忧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天地间的伟丈夫---司马迁! 二、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字于长,左冯翊yì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四、写作背景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结合远程研修,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加强关于课堂中的评价的学习和研究,将21世纪技能评价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深入探究双向三段五环高效课堂模式,促进XX县一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科研教育水平,为创办特色名校贡献力量。 二、研修目标 1、深入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校本课程研发的具体有效途径,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三段五环课堂教学研究; 2、结合远程研修,积极推进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个人教研,努力提升学校、学科组和教师的研修水平,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深入探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方式,构建学习小组下的高效和谐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努力探究出一条将“21世纪课堂评价”融入到常态课堂教学中研究之路,设计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和素养的世界公民而奋斗。 三、时间安排 本学期整个学期 时间段:20xx年9月10日--20xx年1月22日 四、研修内容 (一)以备课组为依托,深入开展每个教师继续研读1-3本教育专著活动,继续研究远程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选,学科组提供参考书目。继续研究远程培训内容,深入体会。学期末提交一篇个人研究总结,并在学科组qq群中发表。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 1、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的发展。 3、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4、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校本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能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同时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我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推进我校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4、规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一个模块可以是18课时(1学分),也可为36课时(2学分)。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学校将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获得所需的学分。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统一。 2. 实际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我校的实际需要,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还要注意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相结合。既富有当地的特点,而又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要从学校的实际和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考虑,开发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最好选择那些既能展示教师特长、符合学生志向兴趣,又能与高考、与学生长远发展结合得紧密的课程。

(整理)高中语文《走近苏轼》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

(整理)高中语文《走近苏轼》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 新课标高中语文《走近苏轼》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在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在高一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走近苏轼》的校本课程,感觉学习的效果比较理想。 每逢周五,都是学生期待的日子。语文课,上校本课程。自从开学后,我们的校本全部交给了学生,在老师规定的学习范围内,他们自己选题,制作课件,争先报名,登台讲授,过足“讲坛擂主”瘾,自主学习的气氛非常浓郁,效果良好。这节因为是学校布置的教学展示课,我在事先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直接选题开讲。 现将课堂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又是周五,我们上校本,主题是探讨一位古代的文化名人。(板书:文化名人) 古往今来,文化名人、历史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如浩瀚星海。今天探讨的这位是星海中最为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在法国巴黎2000年举办的一次“世界千年文化名人”大选的活动中,他作为中国的唯一一位名列其中。他是谁? 生:苏轼。(前面刚学过《赤壁赋》,学生自主探究过作者的生平)(补齐板书:文化名人苏轼) 师:对,是苏轼。猜猜看,老师今天的主题怎样命的? 生:《苏轼研究》? 生:《我心目中的苏轼》? 生:《走近苏轼》? 师:是《走近东坡》。为什么我称“东坡”,而不是“苏轼”?同位讨论,找出几条理由。 生1:东坡是苏轼的号,古人称呼号,似乎更尊敬些。 师:“尊敬说”,很好,你知识丰富,并且准确。那就称呼“苏东坡”? 生2:不直接喊姓氏,更显得亲切自然些。 师:“亲近说”,很好,你的解很位。谁还有高见发表?

生3:纪念他自己喜欢的号,东坡居士。 师:对。老师是想“走近东坡”,四个字,两个节拍,更具一种韵律的美,是为“韵律说”,可以么?(生笑) 从标题的设计,我们共同挖掘出这“三说”,就是给大家一个启发,你自己文章命题时,注意多一点独运的匠心。毕竟有老话说,“看书看皮,看文看题”“题好文一半”。(自然延伸拓展到写作的命题上)先前我们了解的东坡,是肤浅的,停留在表层,今天通过回顾、延伸拓展,希望能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身上折射出的文化光辉和人格魅力。 (师至此才打出投影:走进东坡。 在大力倡导课前导学的教学背景下,我刻意没有安排课前导学,我希望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热情和乐趣。) 师:对于这位文化名人,我们前面刚刚鉴赏过他的《赤壁赋》, 初中、小学学过他很多的诗文。谁能背诵? 生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生6:《密州出猎》 师要求生齐背:老夫聊发少年狂……课堂 生7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师按照学生提到的诗词,调整顺序,依次打出课件,学生会背的背,背不过的就诵读,照顾到不同的学情。课堂的的预设根据生成来及时调整课件,不被课件生硬牵制。) 师:这些诗词写自不同的时期,因而表达出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他一生有怎样的遭际? (展示投影2)他“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其中,下狱事件怎么回事? 生8:就是乌台诗案,有小人揪住苏轼里的诗句,诬陷苏轼,告他下狱,差点要了他的命,这影响了苏轼的一生。 师:你回答的很流畅。大家看看苏轼的人生履历表。(展示投影3)注意乌台诗案发生的年份。晚年他自己写了一个《自题金山画像》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第一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选题人: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 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 (一)先秦两汉诗歌 1、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 (二)唐宋诗歌 1、唐宋诗歌发展概述 2、唐宋诗歌选讲 (三)唐宋词 1、唐宋词发展概述 2、唐宋词选析 (四)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2、中国古代戏曲选讲 (五)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选讲 (六)中国当代诗歌 1、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选讲 2、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 三、课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

四、课程实施计划 1、课程目标: 2、基本要求: 3、主要课程: 4、课程结构比例:诗歌基本知识2课时,诗歌发展简史6课时,诗歌鉴赏8课时,诗歌朗诵比赛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整体感悟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重视诗歌诵读训练,拟举行两次诗歌朗诵比赛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18课时) 第二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一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 (一)先秦两汉诗歌 1 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 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 (二)唐宋诗歌 1 唐宋诗歌发展概述 2 唐宋诗歌选讲 (三)唐宋词 1 唐宋词发展概述 2 唐宋词选析 (四)中国古代戏曲 1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2 中国古代戏曲选讲 (五)中国现代诗歌 1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 中国现代诗歌选讲 (六)中国当代诗歌 1 中国当代诗歌选讲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 / 3 三课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了解诗歌的流派特征和发展情况;通过对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诗歌发展有一个史的印象。 2技能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案不分版本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案不分版本

先秦两汉诗概述〔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先秦两汉诗开展情况 2、了解《诗经》《楚辞》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一、《诗经》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分类是“韵文〞和“散文〞两类。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协韵,句式是否整齐。在先秦“韵文〞中最突出成就是《诗经》和《楚辞》。 【题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编成于春秋时代。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 【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代郑樵言〕。 "“风〞即土风俗曲,是各诸侯国民间乐曲。《诗经》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所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分为大雅、小雅,属于朝廷的“正乐〞,主要供朝会宴飨时所用,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宴飨之作,亦称宴饮诗,如“小雅〞中的作品。 〔3〕反映王道兴衰、政教得失的政治诗,包括“美〞、“刺〞两种类别,前者是歌功颂德之作,后者是揭露和挖苦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和时代黑暗的作品。 〔4〕婚恋诗,这类作品比重最大,内容最丰富,从各种角度表现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 〔5〕农事诗,表达农业生产的诗作。 〔6〕征战和徭役诗,表达军旅征战生活或反映劳役繁重的诗作。〕 【赋、比、兴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根本表现手法,并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根本法那么。“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赋〞为直接铺陈表达。“比〞是以此例彼,就是譬喻,诗中运用譬喻,从而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的开头,是诗歌中一种特别的开端。《诗经》中的赋、比、兴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手法,特别是“比〞、“兴〞结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文化传统。〕 〔1〕“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那么,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起点。 〔2〕赋、比、兴手法的开创,成为我国后世诗文创作最根本的表现手法。 〔3〕以四言句式为主,是四言诗之典范。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参过失落,活泼自然。 〔4〕多采用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重迭回环。大量运用双声、叠字、叠韵语词,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流传】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真正源头,历代受到高度重视,注本、选本极多。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探寻诗意 徜徉于诗歌世界,觅诗情诗意诗心 【单元概述】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品诗歌之美,赏人间风光,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实的重重迷雾之中,仍有诗意存在,而且就在你我的身旁 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单元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和积累作品中的文言知识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诗歌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情感,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理解古代诗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意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学时安排】 【情境任务】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胸怀希望,才能走出飘如陌上尘,天地一沙鸥的慨叹;拥有希望,你就能打开更多的窗户,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一笑作春温。 校广播站“品读经典”栏目已开播,为了更好的发展自我兴趣爱好,给予个人展示的机会,现面向全校师生挑选传诵人,请同学们从第一单元的7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作为自己参赛的作品。为了完成本次任务,我们在广播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必须要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情感,保证我们朗诵时情感的饱满。 学习任务一:吟咏诗歌,品味诗歌之美。 学习任务二:围绕诗意的探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认识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习任务三:声情并茂——用诵读感知经典重现《经典咏流传》 徜徉于诗歌世界,觅诗情诗意诗心 核心任务 吟咏诗歌,品味诗歌之美,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先从怎么探寻入手,分别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等角度探寻诗意。 【学习目标】

高中校本课程_【中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词人形象,品析豪放词风。 技能目标:从“大”入手,掌握鉴赏方法,探究豪放之美。 情感目标:剖析苏轼,体悟旷达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从“大”入手,掌握鉴赏方法,探究豪放之美。 【教学难点】 剖析苏轼,体悟旷达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 【课前预习】 1、熟读诗歌 2、查阅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 3、尽可能多的搜集苏轼的诗词、作品等。将搜集的内容传到“雨课堂”平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飞花令是古代人们常玩的一种行酒令,今天,我们也来效仿古人玩一玩这高雅的游戏。游戏规则:三组同学,每组依次起来,说出含有提示字的诗词,哪个组坚持到最后,哪个组胜出。本次提示字是“江”“月”,诗句中含有任意字均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也与“江”“月”有关。请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词。

二、诵读词作——感受词之大 1、明确诵读要求 学习诗词,重在诵读。诵读时,需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停顿、重读)③读出感情 2、听名家朗诵 听得过程中,注意上述几点要求,听完之后,大家感觉应该怎样来读这首词? 明确:豪迈、有气势 4、学生个别读 点评学生的朗诵。词之大在于,这是一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豪放词。苏轼开豪放词之先河,有人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下面,我们学习这首词。 三、品读词作——探究词之大 (一)赏大景(重点)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第一句,有一个字将整首词的气势提起来了,是哪一个字?从这一句中你品味出什么? 明确:“大”。一个“大”字,直接将我们带进一个宏阔的背景之中,而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大”字展开。 大江:空间的壮阔千古:时间的悠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从一个广角镜头,从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中,将镜头拉回,聚焦于三国、周郎、赤壁。思考一下:为何词人偏偏选中周瑜? 明确:眼前既为赤壁,提起赤壁自然想到赤壁之战,进而想到周瑜。似乎赤壁便属于周瑜,而周瑜也赋予赤壁如此雄壮的风采。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小组讨论:这三句写景,写得极好,我们知道,古人作词十分讲究练

古诗十九首教案

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古诗十九首选讲 开发者:刘巍申容 2011年11月

《古诗十九首》选讲 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 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三、八课时为刘巍老师开发并讲授,其余课时内容由申容老师开发并讲授〕 内容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考核方式及要求:结合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研究后写出小论文 课程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2.明确《古诗十九首》的价值及不足 3.能批判性看待《古诗十九首》的生死观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简介 一、导入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