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案例楚国故都话酒香

校本课程教学案例:楚国故都话酒香

设计、执笔:姚守亮,湖北宜城市板桥店镇中心学校

课程名称:楚国故都话酒香

课程类别: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表现“宜城酒香”的诗词,了解家乡悠久的酿酒历史。

2、在正确、流利诵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说诗词大意。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正确的审美意识。

一、任务驱动:宜城酒香知多少

1、激情导入

师:我们宜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是楚国故都,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土肥水美,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其中造酒业尤为突出,连绵三千多年。宜城美酒千百年来宫庭索为贡品,州县视为“拱璧”,多少文人墨客,名流政要纷纷慕名而来,游山水,品佳酿,心旷神怡,妙语联珠,诗如泉涌,为世人留下了无数歌颂、赞扬宜城美酒的瑰丽诗篇。他们的作品语言精练,声韵优美,饱含激情,富有哲理,读时朗朗上口,读后满口余香。作为宜城人,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同学们,大家想不想阅读、欣赏这些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

生:(齐声)想。

师:今天,老师就同大家一起走进这诗的百花园——《楚国故都话酒香》。

2、分组准备

学生自愿组成3—5人活动小组,推荐一名组长牵头,搞好分工协作;商讨大致的选材范围:吟咏宜城酒的唐诗、宋词、明清诗词及当代作品等;选择收集方式及途径:访谈、报刊、书籍、网络等。

3、开展“宜城酒香知多少”主题活动。各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头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活动时间4周。

【评】激情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分组活动意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突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诗词读悟:竹叶陈酿千古情

1、交流、展示信息

将各小组收集来的诗词汇总,经过筛选,剔除重复的和部分偏长、偏难的篇目,把保留下来的诗词及片断抄正,张贴到“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学习、欣赏。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2、检查、指导自学

(1)各小组精选1—2首诗词朗读、正音,把握诗的基本节奏。要求小组之间所选篇目尽量不重复。

(2)小组成员自由朗读,力争熟读成诵,然后在小组内借助工具书自学,扫清文字障碍,能解说诗词大意。

(3)质疑问难,暴露学习障碍,教师个别指导。活动时间3课时。

3、诵读、赏析佳作

师: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宜城酒香知多少”主题活动,大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很多赞美宜城酒的优秀诗词。经过精心准备,全班7个学习小组各自推荐一名选手,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主要任务就是诵诗词,说大意。背诵诗词要正确,流利,声音洪亮,说清楚作者、朝代及诗词题目,把握好节奏;解说诗句大意要言简意明,紧紧围绕“宜城酒香”这个话题,点评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听众席上各小组依据事先拟定的评分标准,用记分牌打分、亮分,各组打的分数之和即为选手得分,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出。每个选手满分为70分。] 生1: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这是西晋时期张华《轻薄篇》中的一个片断。前两句诗表明宜城酒在晋代就极负盛名,后两句诗则把酒在杯中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最后一句把上浮的酒滓比作随波跳动的白蚁真是太形象了,我非常欣赏。

生2:浮云似帐月成钩,那能夜夜南陌头。宜城酝酒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这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简文帝萧纲写的《乌栖曲》四首之一。后两句诗大意是说

宜城美酒即将酿熟,简直让人馋涎欲滴,他临时动心,欣然下马卸鞍,暂且住上一宿而不能赴约了。作者字里行间闪烁着对宜城美酒的由衷喜爱和浑厚感情,也充分反映了宜城酒的规格之高和价值之大。

生3:汉家仍用武,才子晚成名。惆怅江陵去,谁知魏阙情。碧云愁楚水,春酒醉宜城。定想褰帷政,还闻坐啸声——这是唐朝诗人钱起写的《送卫功曹赴荆南》。诗中五六两句大意是:灰白的浮云笼罩着一逝不返的汉水,朋友江陵赴任,宜城送别之际,名闻遐迩的“宜城春”酒使我们醉倒在宜城。可见宜城产的“春酒”(“九酝酒”唐名“宜城春”)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生4:去国已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这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途中九日怀襄阳》。最后两句诗的大意是:我的家乡宜城有许多美酒,有朝一日归家,我一定要和同伴们到宜城去一醉方休,就像当年山简和他的部下葛强们一样豪迈。

生5: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春风吹酒熟,犹似汉江清。耆旧何人在?丘坟应已平。惟余竹叶酒,留此千古情——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写的《竹叶酒》。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古代宜城劳动人民造酒汉江边,酒香飘四方的画图,赞扬了宜城酿酒历史悠久,同时也显露了自己热爱宜城酒,淡薄名利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诗大意是说酒的发明者虽已逝去,但宜城历史名酒“竹叶酒”却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喝着这样的美酒,不禁要追忆酿酒的先贤,感激他们留下的千古盛情。

生6:大艑乘潮来,落帆向樊口。盘鲙槎头鳊,杯泛宜城酒——这是清初诗坛巨匠王士祯写的《估客乐》二首之一。诗的大意是作者乘坐大官船乘风破浪而来,主人殷情设宴款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盘中美味槎头鳊和杯中佳酿宜城酒。其实这两件爱物都是宜城特产,早在南北朝时期以前就已经是皇帝的贡品了,难怪这位刑部大老爷对此念念不忘。

生7:贡酒宜城产,其香闻九天。刘伶贪醴醪,一醉越三年——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尔重为宜城贡酒厂的题辞,借宜城民间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赞扬了宜城贡酒的美味。还有美籍华人、著名电脑专家王孔琪先生,25年前回国探亲,品尝了家乡酒后曾怀着无比的乡思和深情吟道:“宜城贡酒醇又香,驰名中外举世扬。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王先生把宜城贡酒比作天宫的琼浆玉液,流露了对故乡风物的喜爱之情。

4、活动小结

教师统计得分,公布评比结果。小结时以鼓励表扬为主,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要求。

【评】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诵读贯穿始终是诗词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达到理解诗词的有效途径之一。讲台上学生自背自品,观众席上学生量化自评,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强化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三、课后拓展:今日酒业越前人

1、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自由选读“学习园地”的诗篇。

2、到附近的酒厂或酒作坊实地参观、访问,了解酿酒工艺,写一篇访谈心得,或为酒厂某个品牌设计一段带有诗意的广告词。

[示例1:古色古香古贡酒,新人新事新宜城——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

[示例2:楚瓶陈千载,贡酒香四方——湖北白酒专家陶家驰]

[示例3:楚都贡酒自古闻,汉江岸畔有香醇。千年烧锅王旗营,今日酒业越前人。——陶家驰]

【评】学以致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选用名家作品作范例,一是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豪感。

【此文发布于《湖北教育》2010年增刊、《襄樊教育》2010年7期、宜城市《沧浪》杂志2010年3期】

《基于文化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课题研究的

《基于文化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课题研究的 几点思考和认识 ●问题 教育的根本的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管理人、培养人、发展人的重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催生着广大教师不断认识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实践新课程。我们在感受新变化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还比较僵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不能有效充分的得到展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制约着课堂效率。 镜头一:上课了,听着教师激情引导,虽然多数学生能倾听,但细心观察发现,有部分学生面无表情(思维一定是处于停顿状态),还有几个角落学生,进入睡觉状态。 镜头二:根据教师提问,学生在认真回答一个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女生心不在焉,当时我想,如果提问该生,她能答出问题吗?果然,不一会儿,教师提问时该生先是吱吱唔唔,后来干脆说不会。 镜头三:我在参与学科集体备课研讨时,许多教师提出一个共性的问题,为什么讲了多遍的练习,学生仍不会做? 镜头四:有一位工作很认真的老师经常向学生灌疏这样一种观念:我就是这个邋遢样子。也许这位教师想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性格,使学生不受自己的这样性格的影响,然而,在调查了解学生时,发现,大多学生对这位教师没有好感,他们说,××老师自己都这样说,上课说话没有激情……,跟踪了解其现在所教班级成绩,也很不理想。 由此,我们不由得不思考: (1)课堂教学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何能使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 (2)知识就是一种构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如何构建? (3)分析学科成绩,我们学发现,要求相对严格的教师,其学科成绩相对就高,学生敬佩的教师,其所教学科质量就好? 这些问题,无一不实实在在的引发我们思考,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分析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内在资源,最大的限度的发展人,“使他们具有交流的兴趣、探索或发现

满江红教案课程思政

满江红教案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1、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完成这节校本课。 师:播放《精忠报国》。 师:听过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上说一说,也可以从歌曲的情绪上说一说。 师:关于岳飞,你都了解些什么? 预设: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关于岳飞,我知道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了解到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在南宋时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卫国,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楚每一个字音,并且想一想,这首《满江红》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句子比较多。每一句的字数不同,长短不一。分为两段。 师:这就是与诗并称双绝的,叫做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有词牌,即曲调。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词。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并且纠正字音。 师:还有谁想读? 师:那请你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字音准确,流畅,就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竖起大拇指,看来你们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呀! 师: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读诗或者读词,都应该有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把停顿的地方用/标出,重音的字下面加点。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案例 第1篇: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研修方法: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语文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 (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语文教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研修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的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 ②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F 走进生活。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 作才能完成的。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④科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合作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 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关注学生讨论的焦点、深浅度等。注重“学生自评”。以期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走进古诗》

第一课金山远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②, 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③, 只应灯火是渔船。 【注释】 ①金山: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处江苏镇江西北。《九域志金山记》云:“唐时有头陀挂锡于此……忽一日于江际获金数镒,寻以表闻,赐名金山。” ②西津: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西面之渡口,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江淹《杂体陆平原羁宦》诗:“流念辞南 上弦。《释名》说:“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农历每月的初八、九时,月亮缺上半,故称“上弦”。 ③渚:水中的陆地。 【导读】 此诗元丰七年(1084)十月上旬作于金山。《秦谱》云:“冬十月,先生与苏公会于金山。”时苏轼自黄州量移汝州,少游以小像索赞。轼舟行至西山,报书,遂会于金山。 这首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秦诗和张诗描写的都是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并都使用自然现象“潮落”、“斜月”以及“初弦”来暗示时间,尤

其是秦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显然是化用张祜的“两三星火是瓜洲”和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但张祜的诗中有人,写诗人的旅途无欢,触景生愁;秦诗没有直接抒写人的怀抱,而是借景生情,这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第二课题张司业诗 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 王荆公的这首诗,是评价诗人张籍的。初时觉得十分平淡晦涩。从而甚至觉得王安石是一个只知炼句而不懂生活情趣的人。后来经历了越多,才发现他说的越有道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这不正是王安石自己诗词风格乃至人生的写照吗?想起某人对我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思考——以《清明上河图》 (3)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思考——以《清明上河图》 为例 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开始逐渐成为教育热点。核心素养作为未来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指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核心基本知识、核心基本技能、核心基本价值观等素养的能力。其中美术鉴赏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以期为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美术鉴赏是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审美认识、创造思维、审美品味、批判精神、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培养审美认识。美术鉴赏将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艺术进程和成果,掌握艺术表现的关键要素。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从而培育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美的内涵。 2、发展创造思维。美术鉴赏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在鉴赏艺术品的时候,小学生不仅能够对艺术品作出各种创造性的思考,还能够通过对画面、线条、色彩、形体等的观察,从中挖掘到潜在的创作灵感。 3、提升审美品味。美术鉴赏将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渐培养出优秀的审美品味,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眼光,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的魅力。 4、加强批判精神。美术鉴赏教育让学生学会各种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和规律。这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学会丰富的批判精神和分析能力,从而对艺术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评价。 5、增强社会责任感。美术鉴赏将引导学生认识艺术背后的社会现象、历史背景、人文内涵等。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不单单能够明白艺术品的美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三、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介绍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清明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丰登坞小学张国红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张 国 红 丰登坞小学 2011、11

丰登坞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是于2007年11月由两所小学合并而成,现有学生666人,学校地处丰登坞镇所在地,学生家庭条件均为优越,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兴趣、习惯。这样学校教育的担子尤为沉重,为此我们开发校本课程,选取经典名著开展经典诵读,力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目标与方向 1、凭借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的明礼、笃学。 2、通过经典诵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学生道德的根基,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我校扎根、开花。 3、以经典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和突破点,认真研究,细心规划,逐步实施。认真规划校本课程结构,组织教材编写的工作将校本课程系列化。 课程实施

(一)启动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组织讨论,认清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2、明确理念: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载体,传承中华民族之美德,用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学说来规范师生行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之目的。 3、组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4、成立领导小组,组织研究队伍,筹备创建研究小组,制定学校创建方案。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5、启动校本课程,设计印制诵读手册《三字经》《弟子规》,实施特经典诵读方案,形成学校特色。 6、创设经典诵读校园文化环境。 (二)深化改进阶段: 1、以活动为载体全面了解教师、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校本课程教材。 2、探索教师、学生经典诵读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3、让孩子们从小广读博览,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美好的道德思想,健全的人格品质。用传统文化提升师德境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4、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营造特色氛围,用经典文化提高校园品味。初步设想:(1)甬路两侧制作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八个大字的书体模型。(2)楼道里张贴校本内容,其中: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阅读下面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课堂提问和练习都要着眼于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 B.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C.语文教学要巧于设疑引导学生思维 D.倡导从课堂生成中开发动态的课程资源 【答案】 B 2、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选文系统 D.助读系统 【答案】 D 3、高三下学期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系统梳理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学生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均出自小说集《呐喊》,以下小说人物不是出自《呐喊》的是()。 A.孔乙己 B.祥林嫂 C.阿Q D.闰土

【答案】 B 4、在讲授高中第一册的《错误》一文时,老师问学生:诗中女子等待的心理如何,是否能模仿出当时人物的表情。当即点到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女生很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对于再现人物的表情.她显示出了她的从容与率真,她如实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没有诗中女子那样的经历.所以我无法模仿人物的表情,如果我经历过,我想我会的。”老师当场表扬了学生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精神,并指出不仅学习上要有这种诚实的学习态度,做人方面更应如此.还因自己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出了这个难题向学生道歉。该老师并不因为学生没有模仿出人物的表情而遗憾,相反,他为这位学生的直率叫好,同学们也为老师敢于及时纠正自身失误的态度叫好。 A.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演与预设,也无法预知出当时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B.这位女生的坦率是正确的。因为文中女子那种在寂寞中等待、期盼亲人而不得相聚的惆怅、亲人久别的抑郁以及容颜的憔悴,又岂是不谙世事的十五六岁少女们所能再现出来的呢 C.如果这是一堂公开课,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演,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层层呵护,循循指导,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就会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答案】 C 5、《鸿门宴》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下列对这一题目设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B.重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C.借助读后感,学生能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D.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答案】 B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践案例研究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践案例研究 作者:吴昊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18期 吴昊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甘肃天水 741023)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传统文化 回顾与弘扬、传承的强化。在新时代,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碎片文化侵蚀小学生阅读时间和 方式,影响学生对文化认知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小学生适时、适当地加强国学经典的传授,组 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国学经典的传播,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陶冶和提升,对 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都是有利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36- 01 现当下这个人浮于世,网络碎片文化,快餐文化吞噬小学生宝贵时间的情况下,农村小学 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宗旨与理念,组织设计校本国学经典的诵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 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所以,无论是农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为了避免学生被新时代网络文化的侵蚀,影响他们思想价值观,影响他们对文化的认知,组织 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引导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是新时代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 弘扬和传播我国经典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那么,作为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教学宗旨,结合本校小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呢?笔者在此谈几点 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分享: 1.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作用 1.1认识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会有一些古诗词的涉及,但是毕竟与学生认识国学经典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教育以及家长对国学或者基本的阅读方面比较欠缺,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国学缺少一定的认识。所以,农村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校本课程, 晨读或者放学时以及阅读课堂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经典国学的诵读,既能潜移默化的强 化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无形中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提 升学生语文素养,还能不间断地弘扬我国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经典的意识,吸取其中精华,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加分、助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等,无论是对于学生思想品质,还是文化精神,都是一种陶冶,都有利于学生综 合素质的提升。 1.2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古人有一句话“有才无德,行不远。”充分说明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现在无论是农 村的小学生,还是城镇小学生,生活条件都非常的优越,在家受大人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 在外霸道、自私,缺少团结、友爱等等一些小学生应有的良好品质。所以,农村小学开展国学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教育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质量,同时减少物理聚集,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解决这一挑战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校本课程是教育机构自主设计实施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及不同学校的课程要求,是能够响应当地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学习策略及在当地实施的课程活动。它的开发依据是调研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认知建构定向的学习方法,结合当地背景,将学生的领域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融合在实施的课程活动中。 作为一种成熟的教育内容与学习活动的融合,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校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拓展新学科,开发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校本课程的真正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从课程思想,学科研究和资源整理开始,分析教育需求,对课程选择、内容编排、学习过程与策略进行充分探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资源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以当地文化背景及资源为依托,将课程知识及学习策略有机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丰富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深思熟虑,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从而实

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此外,校本课程还应强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习更有趣,更具有持久性。 最后,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在高教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化的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调整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建立教育资源平台,以健全新型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考核机制,以确保课程质量。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拓展新学科,开发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校本课程的真正意义的重要课程活动,其开发应从课程思想、学科研究、资源整理和教学实施出发,科学系统的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再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_齐文化学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齐文化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齐文化,感受齐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2、了解古代齐国的缔造者以及继承者们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特殊的人格魅力。 3、了解齐文化对当时以及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齐文化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齐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齐文化,感受齐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齐文化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齐文化素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齐文化读本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表演法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山一水一圣人》 小故事: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来。乾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上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提笔续写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这下把众才子们惊呆了:多少才子也顶不上一个圣人哪! 导入:同学们,这“一山一水一圣人”是我们的,作为一个人,你们有什么感受?(非常自豪)其实,我们临淄,也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也有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齐文化。(二)走进临淄,了解临淄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 2、学生抢答。 3、教师总结:我们临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1)、齐国故都 (2)、石化之城 (3)、世界足球起源地 (三)临淄八大景: 1、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来认识了解一下临淄美景!出示《临淄八大景》 高阳馆外酒旗风,矮矮槐荫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 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楼头听晓钟。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教师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下面是有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欢迎参阅。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1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2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

(完整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 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学校设计开发《我们家乡的海》校本课程资源经历了5个阶段,包括环境分析、讨论、论证、实践和完善。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及其资源的典型案例。 第一阶段:环境分析。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环境分析,调查取样,为校本课程开发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讨论。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开发研究方案及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的支持。 第三阶段:论证。成立校本课程《我们家乡的海》开发小组,教师带着照相机、摄像机穿梭于各个大小企业、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取得第一手资料;学生以及家长也积极提供有价值的课程材料,最后形成低、中、高三个年段读本。 第四阶段: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究”等,以及《人民教育》等杂志都发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及其评议。 然而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相比较,语文课例研究则明显滞后,无论在研究的方式上还是在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善的必要,其学术含量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进一步彰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例研究”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有助于打破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藩篱,是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中介。 一般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中,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统整。所有这些都会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望而却步。如何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成为一种易于被教师接受和运用的理论,并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课例是其中的中介。 2、“课例”研究能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智慧传递,可使教师团队成果共享。 课例为教师提供了典型的、集约性的实践。它主要以叙事的形式再现和描述教育教学问题,在教师的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中展开问题的反复建构与思考。通过课例讨论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以个别问题的解决而告终,而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在实现其背后的更大问题的展开,旨在谋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

3、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提升了教师,也就发展了学生。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围绕具体课例进行合作探究,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一节课上好,七八个人的智慧变成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又变成大家的智慧,使得成果共享,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提升了教师,也就发展了学生。 4、课例研究可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 在课例研究中,既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观察,又要涉及到教学评价。课例研究的好处首先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而促使教师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从而落实新课改理念。 课例研究以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5、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想通过开展课例研究,进一步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精品】校本课程案例分享

校本课程教学案例(印记)分享 NO.1案例分享: 专题1:怎样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王春意—安全避险。写道:“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他是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永远坐不住。他就是田硕坤。在前几次的课堂上,他总是呆呆地坐着,或者是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住。我问他,为什么不动手练习呢?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是医生,这些不用学,他可以教我。听了他的话,我顿时哑口无言。然而一次偶然事件,使他有了些许改变。-------鼓励他能像他爸爸一样棒;让他当我的小助手。 *杨乐——跳皮筋。卢陈京,三年级的一名小男生。性格内向,动作协调能力差,动作做得难看。马红军老师时常找他谈话,与他聊天,告诉他跳皮筋的动作,男生若是跳得好会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还让他看跳皮筋的展示视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进行鼓励。慢慢地,他开始愿意学新动作,跳起来也没有刚开始那样扭捏,甚至在别人休息时自己也默默练习。看着他的点滴变化,我们想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天才。 专题2:上课时怎样维持纪律? *大手拉小手,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宋淑玲—

我们经典诵读课程共有42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于1-6年级的学生,并以1、2年级的学生居多,这可令我这个从来都没有教过低年级的老师着了急。每当看着他们上课左摇右晃的样子,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话,我的心里就如一团乱麻,本来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顿时乱了分寸。最让人感动的是慢慢地各小组逐渐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每当让这些孩子排练时,每个人都拿出十分的精神,不遗余力地表现,大同学耐心地在给小孩示范、指导,小孩子也能够为大同学出谋献策。在各小组汇报演出时,大家都精神倍增,表演起来有板有眼,有时为一枚小贴画争得面红耳赤。大手拉小手,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地发挥了团队精神,真好! 牛晓庆——在课上,哪个老师不想教那种天资聪明的学生,哪个老师不想教出优秀的学生。可是,现实却不那样顺着我们的思路走。在班上有几个学生属于讨骂型。这些学生上课的表现基本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停不下来,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一开始,我还柔声细语的维持纪律,上完一节课后,我就发现不适合他们,往往他们的说话声及敲鼓声远远盖过我的声音。于是,我把河东狮吼的绝招也使上去了。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好,那些学生一般都是一愣,然后乖乖的听范老师讲课。就这样,我和范老师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课上的也有滋有味。” *一块饼干的力量——姚楠: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 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针对学习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的教学,下列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让学生课后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讨 B.布置阅读所有发表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尝试参与专业的文学评论 C.引导学生关注近期文学热点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深入思考研讨,提高探究能力 D.让学生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答案】 B 2、阅读以下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以“为照片中的表情做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 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想象、开放表达 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掌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答案】 A 3、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 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 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 D.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 【答案】 B 4、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其中属于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的是()。 A.水平一 B.水平三 C.水平四 D.水平五 【答案】 D 5、教学完某版教材的诗词单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诗词的拓展阅读,指出古人常以花喻格,以花明志。下列诗词名句中未体现意象“花”的这一特点的是()。 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答案】 D 6、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向教师请教“投笔从戎”“围魏救赵”“指鹿为马”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教师回答正确的是()。

校本课程案例

一、设计背景 国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学校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学校背景:三大优势:1.学生素质:最大优势是学生的素养良好,有较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家长对孩子的有较高的期望值,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等。 2.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优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3.学校办学条件:新校的建立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实施改革。 二个主要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培养需求与有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的矛盾。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有限课程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开发出能够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学校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学校课程设计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26中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一)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厚积薄发、高端定位、科学发展、跨越提高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语文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8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语文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 第1卷 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 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A. “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 B. 黄花娇小瘦弱,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 C. “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 D. 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 正确答案:A, 2.(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A. 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想北平》鲁迅《祝福》 B. 萧红《呼兰河传》铁凝《哦,香雪》贾平凹《秦腔》 C. 费孝通《乡土本色》张承志《汉家寨》汪曾祺《葡萄月令》 D. 史铁生《我与地坛》沈从文《边城》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正确答案:B, 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依次与下列别号正确配对的一组作家是()。 青莲居士少陵野老墨憨斋主人柳泉居士湖海散人 A. 李白杜甫冯梦龙蒲松龄罗贯中 B. 李白白居易张溥辛弃疾柳永 C. 李白杜甫冯梦龙辛弃疾罗贯中 D. 李白白居易张溥蒲松龄柳永

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教师在讲解鲁迅“名篇”《纪念刘和珍君》时,引导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下列不是鲁迅作品集的是()。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彷徨》 D. 《故乡》 正确答案:D, 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某教师设计了“感悟鲁迅,走进鲁迅”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 诗歌与散文 B. 小说与戏剧 C. 语言文字应用 D. 文化论著研读 正确答案:D, 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某教师选择林海音《城南旧事》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 诗歌与散文 B. 小说与戏剧 C. 新闻与传记 D. 文化论著研读 正确答案:B, 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 魏书生曾说:“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的批语的程度。”为此,必须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我认为魏书生的批改方法值得借鉴: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二是实质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看文章结构、看表达方式、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这样的批语就像批判地鉴赏一副“艺术品”,让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作文的闪光点。 对上述做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互批改,贯穿一个“赏”字 B.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C. 学生不容易吸收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短处学生不会引以为戒 D. 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既可欣赏到不同学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正确答案:C, 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学生们该选择()。 A.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D.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