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空间调度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空间调度分析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伴随着Jelly

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并且将其他是物体包括Jelly全部化出。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影片简介: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 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影片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整部情绪基调根据音乐时起时落。影片音乐的风格属于综合型的设置。音乐主题带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征,每个主题都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显著特征。 影片音乐的风格是过去与现在的交错进行,在现实与过去的时间和空间转换上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蒙太奇手法、并将音响带有一定的音高。 主题音乐有两个。 第一次出现是影片闪回,麦克斯走进了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卖掉小号。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把这个音乐的来由和主人公1900呈现出来,让观众先了解。 第二次出现是旧唱片中的播放。此时的音乐是想表达麦克斯对1900的留恋与他所有的经历。也借此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 第三次出现是女孩出现在玻璃面前,1900正在录制演奏,透过窗户,1900看见了女孩。便演奏出了这首影片的主题音乐。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如何用自己内心的音乐来描述女孩的美丽与善良,通过音乐来描述女孩在1900心目中的地位。我认为这一段音乐也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第四次出现是在麦克斯为了不让船上的1900被炸药炸死,通过借到音乐唱片和留声机带到船上来寻找1900,希望他听到音乐能出现。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麦克斯与1900的友情之深厚,麦克斯对1900的那份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份执着。 场景音乐第一次出现是黑人丹尼在客厅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的孩子,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婴儿,取名叫1900。此时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丹尼对待孩子的一种爱心与关怀,从而也打击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人们。 第二次出现是1900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看见了玻璃后面传来的那快乐的音乐。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表达孩子对待音乐的好奇,因为从来没有听过,第一次听到。 第三次出现是在夜间, 1900端坐在钢琴前,轻轻弹着琴键,发出美妙的旋律。所有人都惊呆了。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对音乐的渴望与本身的天赋。 第四次出现是麦克斯的小号独奏,显示出了他那技巧和迷人的音色同时也征服了招工者。

海上钢琴师镜头

二、精彩镜头分析 吉塞佩.托那托雷(Giuseppe Tornatore)在《海上钢琴师》 中还是采用了他一贯的叙事习惯和表现手法,通过时间的穿插,空间的变换使剧情显得不但充实,而且十分的引人入胜,并且通过生活中朴实的语言对话以及一些小细节上的描绘使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使剧情更富有感染力。以下对其中一些精彩的场面进行浅显的分析,与大家共赏。 当1900被善良的Danny发现并收养后,在船舱底部的一场 戏是本片中第一个声音做的很细致的地方。一开始的一个长镜头将船舱底部的工作环境交代的一清二楚。这个场景声音很有层次感:首先有前景的每个人的说话声及动作声,北京还有各种的机械声和火炉里的声音等,而且画面左边的婴儿哭声一直从左移到中央。声音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连接的十分紧密,由于在船舱底部的机械操作间,上上下下分为了很多层,各层的人说话,以及大笑,都做的很有距离感和层次感。在1900尿床后,又随即采用跟拍的方式,随着Danny的脚步而移动,并将其身边的一系列工人的反映用中景表现出来,随之音乐响起,让人感觉很柔和、温馨、享受,然后用一个Danny的大特写和一个仰拍锅炉全景的镜头而结束。这时画外音“好像耶稣的第二次诞生”传出来。是的,在这缺乏温情的钢铁的硬色下,我们感受到的一种温馨,一种欢悦,也让我们想知道在这种盛大欢迎仪式下来到世间的被遗弃的小天使后来的命运会怎样呢?Max初登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 Max也被摇摆的船只整的东倒西歪,呕吐的一塌糊涂,在其中一直用的是跟拍的全景,来表现Max的狼狈不堪和可笑,同时这时的音乐是由巴松、短笛、单簧管等木管乐器和钢琴演奏,此刻显得很突出,形象又幽默。此时1900出现了,也是用全景,表现了1900在暴风雨中闲庭信步,如履平川。在坐上钢琴后,1900一个镇定的脸部特写让Max把钢琴脚闸打开,弹起了钢琴。在轻盈动人的旋律中,又用了大量的跟拍和推摇镜头,让他们两个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样悠然自得,那样轻松洒脱,仿佛两个天使在童话世界中自由的飞翔。同时用叠印的手法,将两人悠然自得的脸庞与船舱外恐怖的大浪潮和阴霾的天气叠印在一起,我们听不见窗外那暴风雨可怖的声响,只看见两人在优美的琴声中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然后用几分钟的跟拍镜头表现他们在飘飘仙乐中冲破了落地窗,滑过了走廊,一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怎样的诗意浪漫!这是1900在成年后的第一个出场戏,我们又看见了不乏可爱的叛逆的他,却又是如此的超尘脱俗,不负我们所望。让我们不禁为了喝彩! 在极度盛名之下,必然遭到挑战。标志着“自由和开放” 的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企图打碎好像是“封闭和禁锢“的1900,妄图以形式上的自由来打败有着真正的内心的自由,当然是败得一塌糊涂。小时候第一次是用琴声来抚平心中的丧父

海上钢琴师分析

《海上钢琴师》之艺术赏析 1、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这部作品从1999年以来屡次获国际影视大奖。 2、《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镜头运动: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海上钢琴师电影简介

海上钢琴师电影简介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梅兰恩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根据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而成。 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蒂姆·罗斯饰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比尔·努恩饰收养,取名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拍摄花絮 片中挑战1900的那位爵士乐钢琴家,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杰利·罗尔·莫顿,《The 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其父克拉伦斯也是早期爵士乐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爵士乐这个字眼的人。 电影中的弗吉尼亚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1904年出厂,1954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弗吉尼亚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片中轮船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卢西塔尼亚号及其姐妹毛里塔尼亚号。1900弹钢琴的舞厅有着跟毛里塔尼亚号相似的圆形屋顶。 拍摄《海上钢琴师》使蒂姆平生第一次访问意大利,之前甚至没有看过《天堂电影院》,说服他的并不是托纳多雷,而是那部独白剧《1900:独白》,这个讲述无名钢琴家的虚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 虽然蒂姆·罗斯本来不会弹钢琴,但经过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后应该是学会了。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蒂姆·罗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长。要知道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由于中途曾一度中止,剧组花了110天的时间用于拍摄。在罗马搭建了19处外景,奥德萨11处。45名演员。75名工作人员。10000名群众演员。2500套服装。弗吉尼亚号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长的俄国退役般艇。 在乌克兰时,由于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对剧本的分歧,加之两人脾气都不好,蒂姆与托纳托雷一度只在万不得已时才同对方讲话,剧组移师罗马以后,他们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旁观者描述他们像好朋友一样亲密。

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 一、故事梗概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物,是剧中的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被父母遗弃在一艘轮船上,被船上的工作人员丹尼所发现并收养了他。后来,发现他天生就有不同于别人的音乐细胞,就在丹尼死去之后,他无意中闯入禁区,船上的人都被他的琴声所感动,所以他便留在船上,这也是他音乐生涯的开始。在他的人生中,结识了他的好朋友小号手;找到了他的爱情;凭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傲慢的爵士乐大师。他的一生有过最辉煌的时刻,也有需要抉择的时候,但最终的结局,他成为一辈子在海上弹奏的钢琴师,就连最后坚定地选择呆在即将要引爆的轮船上与它同归于尽。 二、视听赏析 1、整个剧是以“我”的口吻开始的,叙述着与“我”相关的一个故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拍摄“我”在擦拭自己的小号的近景镜头,造成怀旧的基调非常浓厚,并且在剧中的“我”独白谈到“他”时,有这样的独白,“这是一个没人相信我的故事”,在开头就给观众设下悬念,从而引起观看者的好奇心,悲伤忧郁的口语使观众能与“我”达成共鸣,共同探索故事的发展。 2、整个剧中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主人公1900弹奏的钢琴曲,在这里,主人公通过音乐的弹奏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他所看的人、物都可以用他的思想来弹奏出不同的音乐效果,音乐与剧情很好的结合,也是此剧最独特的一点。 3、在这个构图中,巧妙地利用面试的窗框和外层的房框包围房内的人物,隐喻人物的生存处境,并在后面的剧情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社会面试的困难性。在整个对称的构图中,镜头出现的人物大都是身着深色衣服,只有“我”身着浅色大衣,利用这一点,引起观看者在第一时间的注意,也是“我”的形象更为突出。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诞生于1999年,导演是意大利着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电影剧本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如果说朱塞佩.托纳托雷1988年拍摄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以电影史和电影为背景的,而他于1990年拍摄的电影《大家一切都好》也称《天伦之旅》是以歌剧音乐为背景,那么1999年拍摄的这部《海上钢琴师》则是以钢琴、爵士钢琴乐为背景。影片音画交流缠绵密切,完美结合,将一位“生于船、长于船、逝于船”的传奇爵士钢琴家1900的人生描写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从辉煌到悲剧的人生历程。 1.海上钢琴师的剧情简介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依然沿用了他擅长的“回到”式叙事结构,营造了一个钢琴曲的世界。影片中运用的拍摄角度精妙,演员的表演精准到位,在这个钢琴曲的世界里,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深入人心,也勾起了观众心中对人物命运的情感共鸣。《海上钢琴师》的主角有一个奇特的名字——1900,他是一位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的海上钢琴师。弗吉尼亚号轮船烧炉工丹尼无意间在上等舱发现了一个弃婴,人们给这个婴儿取名1900。等到1900几岁时,丹尼因一次烧炉房的意外事故死亡了,小小的1900再次成为孤儿。自幼生长在轮船上的1900,对音乐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无限的喜爱,他很快融入钢琴的世界里,徜徉在钢琴音乐的海洋中。长期的船上生活让他对陆地的一切产生了恐惧感,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来来往往的人都让他觉得十分陌生。他习惯和满足于船上的生活,从外人来看,他的生活特殊而精彩。1900在船上偶遇一位让他一见钟情的少女,在爱情的强烈驱使下

电影《海上钢琴师》美术用光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美术用光分析 前面说过导演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 色彩的格调,体现在美术用光上就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01色彩 从色彩与光线上来看——蓝色为主,奠定含蓄伤感又纯真基调在视听语言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能够表达真实的客观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影片故事的推进,来加强电影的情感表达。电影《海上钢琴师》以蓝色调为主,蓝色是大海的颜色,符合电影的大环境。影片贯穿深色,含蓄内敛色调,很少看到明快色素,给人强烈的悲剧意识。 影片的开头小号手拿着心爱的小号,走在长长的台阶上,落寞又疲惫。在这里,导演采用了灰色调,渲染了一种悲凉与灰暗的氛围。这种灰色调,暗示了小号手窘迫的现状,寓意着他和男主的友情既将消亡,同时流露出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时间无法倒退、生命无常的无力感。 “钢琴决斗”那一段中,场景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场景中两个主角杰利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特别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 在本段结尾处杰利被打败后,默然离开采用侧光,使之没入大片黑暗之中,用于渲染人物内心受挫的情绪。 三分构图法 三分法:也称作井字构图法,在这种方法中,摄影师需要将场景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就如同是书写中文的“井”字。这样就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然后再将需要表现的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即可。《海上钢琴师》影片开始大海上行驶的轮船就是使用的三分法。轮船居于画面中心会产生静止、肃穆

剪辑的节奏

剪辑的节奏 影片的运动,指画面内部的活动、移动,指外在时空的延续。而节奏则是从镜头的不同长度和幅度的连接中产生的。 镜头长度,包括实际长度加上镜头所表现的美学效应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时间的延续感。 为什么要把这个真实的银幕长度和观众的感觉长度相联系呢?因为这个节奏最终不是现实的长度。比如:人在着急等待的时候,时间越发显得慢;而人在轻松的时候,时间却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这是人的心理在作用于节奏。 利用镜头组接形成的节奏,在一定意义上是被创作者拉长或缩短了的节奏,因而是创造的节奏,而这又是观众不易察觉的节奏。 “所谓电影的节奏并不意味着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和由它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结合。这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时间节奏,而是一种注意力的节奏。 镜头的长度就是镜头的延续时间。这个长度是导演或剪辑师想要启发和作用于观众心理上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个镜头长度的取舍原则应该看它是否满足了观众即刻的心理需求。 电影《任长霞》中警民联欢一场戏。这里再从节奏的角度论述。这个段落运用慢速、抽帧、定格等多种剪辑手段,力求有节奏、有层次地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收到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尤其是任长霞最后一个与百姓翩翩起舞的镜头,用抽帧的方式,相当于十个快速定格的效果,这个时间是被定格了的时间,是想把任长霞留给人民群众最后的微笑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画面本身造型上反常规的衔接,所产生的跳跃的节奏,把欢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节奏终于在最后一个长长的定格中稳了下来。剧情由此转而向悲剧走去。(1:34:11) 影视剧中的剪辑节奏,就是通过剪辑的手法对影片的结构、镜头的处理(镜头长度和镜头顺序的安排等),使影片产生一种只属于这部电影的韵律与节拍。这个剪辑节奏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电影大师尤特凯维奇认为:“蒙太奇首先是一种节奏。”节奏确实是蒙太奇理论中最为复杂的元素之一。 一部影片的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所谓内部节奏指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建环班钱彬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地电影,一花是一曲好地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地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地天堂俯瞰上帝眼中地世界,所以只有一世地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地爱恨情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已经有所准备,在看过后,我亦不能减少我地溢美之词.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地电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地许多对话精确地体现了地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地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地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地,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地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地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地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地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地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地感到迷茫,对未知地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海上钢琴师》地配乐以爵士乐为主,色调专一,很容易引起观众地共鸣,也有便于主题地引出.像最精彩地斗琴片断,和所弹地五首曲子《》、《平安夜》、《渴望》、《扭断你地手指》、《笨蜂飞舞》都是爵士乐,连吹地小号曲也是爵士乐.这种不变地乐调正反映出他地永恒: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对于一生无根地他,大海是他永远地归宿.他对海地依恋是那么地执着,而这种执着最终体现在他地指尖下流淌着地音符中.电影中,我们能够深深感觉到,他不是单纯地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自己地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地一次次重复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自己地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留下地是无限地伤感、心酸与叹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影地主人公他一生都在海上,他是一位真正地水手;他一生都在弹琴,他是一位真正地钢琴家;他一生都在坚持,一位真正地大海守望者.守望自由,守望孤独,守望音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八岁时,死了,在懵懂地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地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几日后,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地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地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地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地音乐中.第一次弹琴,就为我们带来了“ ”,安静,自然,随性.简单地钢琴键地敲击,简单地音符,简单地男孩.这首曲子洗去了那个时代地污浊,如此干净.“’ ?” “” “ , ” “” “ ”,本身就是一首曲子,优美地旋律,优美地人生.也就是这首莫扎特地再生,拉开了地音乐大门,使他进入了一个真正属于他地世界.” ”,没有规则,没有约束地音乐世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几年后,成人地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地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地,所以才有了晕船后地那段随船而动,随动而弹,那段《》,跳跃地华尔兹,无拘无束地华尔兹.轻快地爵士风格,没有蓝色地忧郁,没有红色地血腥,只有自由自在地挥洒.这里,是音乐在大海这块画板上描绘地内心,他地内心什么也没有除了音符.这里,音乐本身就是故事,单纯地成长地故事.同时,音乐也赐予了一生中第二重要地东西—友情!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成了他一生地知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音乐自始至终是主演,演绎地是地丰富多彩,是地人去船空时地孤独,是对陆地地疑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 作者:向川宁 来源:《神州》2012年第29期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在电影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并以电影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对影片中的三部钢琴作品进行了赏析,突出了钢琴乐曲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意义。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推动;引导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国际电影界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担任了该影片中多部音乐作品的创作工作,影片中的音乐部分以爵士钢琴为主,并配合以恰当的管弦乐、室内乐,以隽永优美的乐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该影片因其配乐的完美和震撼,荣获了全球最佳电影配乐奖。 一. 《海上钢琴师》的创作背景 《海上钢琴师》的中文译名又叫做《传奇的1900》,该影片于1999年开始并完成制作,朱塞佩·托纳托雷担任该影片的导演,该影片中多部音乐作品的创作工作由埃尼奥·莫里康内担任。埃尼奥·莫里康内在音乐界有着最多产作曲家的美誉,他具有着独特的整体运用的音乐创作风格,常将古典音乐的技巧和通俗音乐类型进行完美的结合,给音乐作品带来出乎意料的创意,给听众带来完美震撼的感受。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名生在船上又最终葬身于船底的音乐天才1900传奇而充满悲剧和争议的人生。1900年,在往来于欧洲、美洲大陆的一艘豪华游轮上,烧炉工人丹尼在头等舱内发现了一名弃婴,并将其收留且取名1900,用以纪念他是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自己收养的,丹尼在男主角8岁那年意外身亡。在成长历程中1900逐渐显露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的他成了船上乐队的一名钢琴师,听过他的钢琴演奏的人都会被感动,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此时爵士乐的始祖杰尼,自认钢琴才华无人能比,上船与1900进行了技艺比拼,1900大获全胜这也是他名声大噪。多年来1900始终不肯下船,在他给一家公司录制唱片的时候,无意间遇上了一位让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但他内心深处对红尘俗世深刻戒备,使得在再三考虑后,依然没有上岸追寻初恋情人。他依旧固执的留在船上,即使是唯一的好友警告他,维吉尼亚号船将要被炸掉的时候,他也没有离开,1900最终与出生之后就没有离开过的维吉尼亚一起葬身大海。他就像流逝的音符,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消失了。 二.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典型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片,其反工业文明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价值观)的倾向非常的明显。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希望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影评1 很多人看完此片,都有一个疑问:钢琴师为什么不肯下船。 如果你问错了问题,又怎么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 要想搞明白钢琴师为什么死守那破船,必须先问:那是一艘怎样的船? 那是一艘横穿大西洋的游轮,无数欧洲旧世界的人通过这艘船,摆渡到了新世界——美国。 这艘船上坐过许多许多的人,有钱人、穷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大部分都是失意的可怜人,他们带着失望和心碎离开欧陆,在航船靠岸的时候,带着希望大叫:美国! 这艘船上坐过许多名人,电影里有一组对钢琴师房间的特写镜头,其中有些镜头扫过墙上挂着的照片,照片中能看到爱因斯坦和他合奏过,许多欧洲的文化名人也和他在同一张照片中。这些伟大的欧洲名人,带着曾经辉煌的欧洲文明坐在这艘船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欧洲大陆,奔赴美国。 你留意到吗?钢琴师非常反感爵士乐,20世纪是所谓的爵士时代,而爵士正是美国人发明的独特音乐,是新世界文化的代表。

还记得专门登船挑战海上钢琴师的那个黑人吗?这家伙是那么装逼,小门牙还是分开的。但是这家伙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但真人是个白人,电影为什么改成黑人?因为,黑人文化是美国特有的文化,欧洲是纯粹的白人文明,但美国文明则混入了黑人的血统。所以,导演将这个人物处理得那么不堪,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穿一身白衣服的黑人,就是美国文明的象征。 而且,在电影开头,导演就吐槽了爵士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那就是爵士。但海上钢琴师手上的每一曲,都是为了某一个人,某一种情绪而弹。 所以,这是一艘不同寻常的船,它像一面镜子,洞照着欧陆文明的垂垂老矣,也洞照着美国新大陆的冉冉升起。 导演是意大利人,作为一个二十世纪末的欧洲人,回望百年前,也只能有这种浓浓的乡愁吧。欧陆的辉煌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梦想,那个永不下船的钢琴师正是这乡愁的最好诠释,他执拗的留在船上,尽管他知道,新大陆有那么多的道路,通向那么多的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一个新的希望,孕育着新的未来,可是,他偏不喜欢。 这是一个欧洲遗老遗少的尊严。 《海上钢琴师》影评2 似乎不少中国大陆观众钟爱此片,事实上托纳托雷的这部作品在西方影响力有限,得过金球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欧洲电影奖的最佳摄影,此外乏善可陈,无非欧洲的《十面埋伏》--浮华的形式美隔着文化差异,总是能获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掌声。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欧洲的历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

《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艺术探析

《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艺术探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于1998年上映,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奥吉尔读者的同名小说。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海上旅行,认识了一位神秘的 钢琴师,在海洋上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充满挑战的冒险。电影中的原声音乐,也是由托纳托 雷执导的第一个音乐剧,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海洋与钢琴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钢琴曲《1900的独奏》 电影揭开序幕的曲子是《1900的独奏》,这首曲子反映了主人公1900复杂多变的心理,旋律简单却又充满了情感,音符中蕴含着主人公对海洋、音乐乃至人生的热爱和坚定。曲 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变化,电影前期几乎每次进入钢琴师的演奏现场,它都会出现在 镜头之中。同时,这首曲子的钢琴演奏亦是片中的“画面食物”,许多场景都采用漂浮式 的拍摄,前景不再是过往人物,而是浓加工制造的红木钢琴上的钢琴键,配上海上的风帆,仿佛所有的风提交给了1900,钢琴演奏也成为了征服无所不能的海洋的物质无法比拟的力量。 二、钢琴曲《Nothing to Say》 电影中的第二首曲子是《Nothing to Say》。这首曲子相对于《1900的独奏》而言,比较独特和靡靡之音。在演奏的过程中,钢琴师甚至放弃了传统的演奏方式,手指轻轻敲 打班卓琴上的琴弦,借此发出类似于打击乐器一样的声响,让人无法分辨声音来源于钢琴 还是大提琴。这与曲子的名称完美契合,不为任何人表达意思,却有着魅力十足的音乐力量。 三、钢琴曲《The Crave》 钢琴曲《The Crave》使用在了电影的第三幕中。曲中充满了热情、张力和难以抑制的激动情感,将气氛推向了高峰。这样一首充满能量的音乐,令人想象到钢琴师在舞台上的 表演形态,将观众所有的注意力拉到钢琴键上,这种能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四、钢琴曲《Magic Waltz》 《Magic Waltz》可以说是这首原声音乐中最温柔、最具有磁性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表现了海上旅途中演奏家和小男孩之间的友谊。在幽静的海面上,曲子让人感到浓烈的温暖,钢琴的旋律仿佛像是两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思维相通的孩童,在这样一个夜晚里与海 洋无声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是电影情节与主题的重要支持者。音乐和故事融为 一体,完美地传递了托纳托雷导演的视觉和感性意象。无论是令人感到平静、平稳的曲子,还是唤醒内心起伏的曲子,这些音乐都像是无声的艺术品,通过听觉传达着观众的情感。

海上钢琴师的叙事结构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叙事分层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独白小说《一九零零》(Novecento),是20世纪末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uiseppe Tornatore)献给世界的经典影片,与其另两部电影《天堂电影院》《玛莲娜》并称为“时空三部曲”或“寻找三部曲”。 这部电影记录了一位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1900年,一名孤儿被遗弃在豪华游轮弗吉尼亚号的头等舱内,船上好心的炉灶工收养他,给他取名1900。好景不长,炉灶工在一次事故中不幸丧生,幼年的1900又成了孤儿。他终日与钢琴为伴,凭借过人的天赋,在无人教授的情况下也练就了超凡的钢琴技艺。船上所有听过他演奏的人都深受感动,包括当时最负盛名的音乐人——爵士乐的创造者杰里·罗尔·莫顿都慕名前来,提出要与他一较高下。但他从不曾下船,宿命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心怀戒备,当他遇到了令自己心动的女孩时,他曾试图下船,但当下到一半时,他停下了脚步,因为陆地上高耸入云的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无所适从、局促不安。世界之大,城市中一望无际的街道,就像无尽的钢琴、无数的琴键,他宁愿退出人生舞台,给自己一个终局,也不愿在茫茫无际的人生面前不知所措。于是他选择了永远地留在船上,即使当好朋友麦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去。 时至今日再看这部电影,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它都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影片。其富有多层次多侧面,有天才、有幽默;有爱情、有哲理;有不同寻常的故事,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一系列散文化的生活事件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毫不突兀。导演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充满故事性、冲突性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些唯美的画面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人们知道托纳多雷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那么他如何讲故事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影视艺术诞生后不久,叙事学开始被广泛引用,出现了电影叙事学。电影叙事学以叙事影片为研究文本,探索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情节、视角与结构等问题。在众多电影叙事学研究中,电影的叙事结构一直备受关注。《海上钢琴师》中时间线在现在和过去之间不断穿梭,观众紧跟着影片的叙述,与主人公一同回忆和思考。这不禁让人好奇托纳多雷是如何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讲故事需要什么技巧呢? 在叙事学的概念中,电影的传统叙事结构是一种戏剧结构,即基于戏剧冲突的原则。因此,存在着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它遵循一个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垂直路径。结构是基于事情发展顺序及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的。然而,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电影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自由多样的分割与剪辑的结合,使画面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使电影的叙事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心理上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来改变活动,安排结构,穿插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换句话说,一部叙事作品可以有多个叙述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分层中,这种现象称为叙事分层。 而《海上钢琴师》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叙事分层。第一层讲述了小号手麦克斯卖了小号、要求最后一次吹小号,同时讲述了他与好友1900之间难忘的故事,并告知了观众他想要再一次見到1900的想法。第二层讲述了1900看似“传奇一生”的故事:一个被遗弃在游轮弗吉尼亚号上的孤儿,被船上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爵士乐的风格特点探究-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爵士乐的风格特点探究-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本文以《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为例,主要探讨20世纪初钢琴爵士乐的特点,从爵士乐的发展、演奏使用的乐器、电影中钢琴爵士乐的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结合音乐分析钢琴爵士乐具有旋律节奏摇摆性、和声色彩性、演奏炫技性的特点。通过爵士乐的风格特点总结,加入笔者对爵士钢琴音乐在我国钢琴艺术教学中的思考。 关键词:钢琴; 爵士乐; 美国; 风格特点; 海上钢琴师; 20世纪初期,在新时代文化的崛起之下,音乐的体裁更加多样化,在20世纪初的美国,爵士乐是一种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结合体。本文即从20世纪初美国爵士乐的发展谈起,以电影《海上钢琴师》选用的爵士乐为例,对其风格做出一定总结。 一、美国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诞生与发展 一个国家,一种音乐体裁的诞生与它的文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论文《浅析爵士乐与钢琴的融合及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对爵士乐的兴起与发展做出系统的介绍,爵士乐起源于蓝调和拉格泰姆,蓝调源于黑人民歌,是黑人歌手抒发宣泄情感的一种形式,拉格泰姆(散拍音乐)最早出现于沙龙、舞厅,是在移民歌曲、舞曲、进行曲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富有强烈切分节奏的乐曲。①爵士乐也经历了由摇摆大乐团、波普乐、酷派爵士、硬博普乐、自由爵士、融合爵士等不同阶段的发展,这极大的体现了爵士乐发展多样化并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二)爵士乐演奏使用的乐器 初期爵士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军乐团铜管乐队的短号、长号,鼓、单簧管、贝斯、吉他、键盘乐器等,一般以短号为核心,由其带领,奏出旋律,长号作为铺垫奏出标志性的重音,鼓、贝斯、吉他来控制节

电影《海上钢琴师》主题音乐赏析_992

电影《海上钢琴师》主题音乐赏析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音乐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音乐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可以将虚构的故事与人生的哲理完美结合,呈现给观众的是审美上的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为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音乐在电影中可以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所以,音乐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电影与音乐因为本身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因此音乐与电影的组合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电影《海上钢琴师》创作背景和剧情 《海上钢琴师》诞生于1999年,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以其优秀的天赋打造出来的,影片以其娓娓道来的气场和风格,沉静怀旧的性格与新奇,加上独特的创意构成了《海上钢琴师》独特的风景线。 本部影片的故事内容很简单,通过一位音乐家麦克斯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手法复述了一位在“弗尼吉亚号”客轮出生并死去的天才钢琴家1900的故事。之所

以主人公取名为1900,那只是他出生的时间――为了移民,父母将出生在客轮上的他遗弃了,好心的船工丹尼收养了他,就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从此,1900就开始在船上生活。丹尼去世后,1900随之生活无依无靠了,有一天他接触到了钢琴,对音乐的天赋瞬间表现出来――他无师自通地进行第一次钢琴演奏,但动人的琴声就震惊了每一个乘客。从此,他做了船上的专业钢琴演奏家,与同船的许多大有名气的演奏家相比,他始终属于佼佼者。有音像商关注并邀请他录制唱片,1900答应了,也就在此时,他邂逅了爱情――一位令他心动的女孩,于是一曲《爱的旋律》便诞生了。他决定把唱片送给那位女孩却没有成功,于是也没有给制片商,这让他失去了惟一流芳百世的机会。到了弗吉尼亚号就要被炸毁时,麦克斯因为坚信1900仍在船上便开始寻找,但是最后终于在一个角落里被找到的1900始终不肯下船。最终一个天才音乐家,生在船上,也死在船上。是因为他的出生和生活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还是他害怕这个复杂和无限的世界而不愿涉足?也许他觉得自己无限的音乐可以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演奏出却无力在绵延不绝的城市那一排排无限的琴键上奏出?唉,我们最好还是再听一次1900的魅人的音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