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

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称六朝时期,是指公元214年至公元589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批评主体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重要视角。

批评主体研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个时期批评主体的基本概念可以理解为通过对各种文艺作品的评价和解读,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这种批评方式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重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主体研究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这一时期,文人们通过诗文评点、序跋等方式,对前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批评。同时,他们也通过互相评价、酬唱、辩难等方式,进行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对话。这种批评传统为当时的文化繁荣和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主体研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以往的研究多从传统的文学批评角度入手,而对于哲学、史学、宗教等领域的批评主体涉及较少。对于批评主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个别文人或作品,缺乏对整个时期批评主体的整体把握。

为了深化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我们需要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挖掘批评主体研究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历史文献和实证研究,探究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的真正内涵和思想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主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个时期批评主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规律,为现代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自战国时期起就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批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这一时期的楚辞批评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楚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和意义。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批评主要表现在对屈原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上。这一时期的批评家们注重从历史、哲学、人性等多个角度来评价屈原及其作品,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然而,对于屈原以外的楚辞作品,批评家们的相对较少。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的楚辞批评研

究多从历史文献学、文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探讨,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以西汉的刘向为例,他对于屈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离骚》上。他认为《离骚》是“忧愁幽思,而作长诗”,表达了屈原忠贞爱国却屡遭不幸的内心痛苦。刘向的评价突出了《离骚》的抒情性和屈原的悲剧性格,但对于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并未深入探讨。同时,刘向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接受情况,为我们理解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楚辞批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整体面貌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现有的研究多偏重于历史文献学和文学社会学角度,对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不够。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从作品的美学、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楚辞批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和视角。应该注重将现代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引入楚辞研究,以推动楚辞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其形式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将从形式问题的概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实例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问题主要包括语言、语法、修辞等方面。这个时期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古语与今语并存、方言与雅言共融,语法方面则多有省略、倒装、使动等特殊用法,修辞手法则以对偶、排比、象征等为主要特征。这些形式问题的产生和演变,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政治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导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受到阻碍,从而产生了形式上的差异。

经济因素: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则相对滞后。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影响了南北方在语言、文化和修辞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多元,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文人雅士的崛起等,使这一时期的形式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推广标准语言:通过政治手段推广标准语言,减少方言的差异,使南北方的交流更加顺畅。

规范语法修辞:加强对文言文的整理和研究,发掘其优点,剔除其弊端,为后世提供更为规范的语法和修辞范本。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战争、和亲、贸易等多种方式,促进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减少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繁荣,但形式差异较大。以诗歌为例,《诗经》、《楚辞》等作品以整齐、押韵为主要特点,而建安文学则以自然、真挚为审美标准。这种差异既反映了地域性的特征,也表现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多样性。

史学方面:《史记》、《汉书》等史书在记述历史时,多用雅言,而《南史》、《北史》等则以南方方言进行叙述。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也体现了南北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传统。

哲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儒家强调入世修行,语言较为直白;道家追求超脱世俗,语言则较为玄奥。这些差异反映了当时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碰撞。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式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一时期形式问题的概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为解决类似形式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在当今社会,对魏晋南北朝形式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推动现代语言文字

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7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 1政治上的动荡引起文人新的追求,汉末农民战争打破贵族豪强的统治。2学术思想的更新引起文人对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的重新思想。3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给这些文人精心著文提供了物质基础。4追求不朽的魏晋文学繁荣的潜在的心理动机。 (二)曹丕《典论.论文》(重点) 识记:曹丕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理解:《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篇开新风气的作品。1、开篇就提出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曹丕在文中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一是“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谙于自见,谓己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这是十分中肯的。2、提出了著名的“文以气为主”说3、提出了本同末异,四科八体之说4、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文学价值论。 曹丕论文学批评的态度。 曹丕在文中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一是“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谙于自见,谓己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这是十分中肯的。 应用:翻译并简评"文以气为主"说。 "文以气为主"说.这里的气在作者方面是指他的气质才情,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曹丕认为作品风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作家的才性,并且是天然生成,不可改变的。这里忽略了作家生活实践和学习锻炼等所起的重大作用,显然是片面的,但是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旨,是在论证文章成就不同,风格各异的客观依据,进而反对文人相轻的陋习,又有一定的合理性。 应用:《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与主要不足。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篇开新风气的作品。1、开篇就提出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 术研究对于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这个时期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儒家经学,另一个是佛教学术。 一、儒家经学 1.经学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化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迅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 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儒家学说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新的儒家学派, 如黄老学、玄学等。 ②佛教传入:南北朝时期,佛教被引进中国,与儒家思想相互 融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说。

③政治制度的变化:东汉末年,中央政府逐渐衰落,各地方割 据成为常态。北方各个民族也分裂成多个小国,政治气氛更加混乱。 2.经学发展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①强调性情意志的重要性:这个时期的儒家学派,如玄学、黄 老学、新学等,相对于先秦儒家,更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性情意志是人的本质,只有超越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才能达到人的真正境界。 ②关注人的自由和人权:这个时期的一些学派,如黄老学、新 学等,强调人的自由和人权,认为天生人权不能被侵犯,政府的 权力也应该受到限制。 ③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这个时期的儒家学者,认为文化深化了 人类的思想,提高了人类的道德境界。因此,他们把文化的意义 看得更加重要。

3.代表性学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优秀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学术研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 ①王充:王充是汉代末期的学者,他强调人的本性是恶的,主 张道德教化的作用。他的《论衡》是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 ②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一种新兴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王弼、郭象等。他们强调“太极一”、“道法自然”,主张“非我之心、非不 我之心”。 ③黄老学:黄老学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有郭璞、申鲁等。他们强调人的天性,主张“无为而治”。 二、佛教学术 1.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思想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思想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 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贡献巨大,并且对后来的历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 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引发了社会思想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魏晋南北朝逐渐崛起,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政治分裂、经济转型和社会动荡的现象。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使得中国社会的思想更加复杂多样。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 1.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玄奘、林氏、河 上公等。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事务,而让天地自然运转,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2.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王充、郭象、 陶渊明等。儒家思想主张周公制度,强调礼、乐、尚义、守宗法、尊孔子、治家、平天下等。 3.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竺法淙、慧能、道信等。佛家思想主张超凡脱俗、涅槃解脱,强调世俗的苦难和人生的无常性。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成果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思想流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王充的《论衡》在儒学中拔得头筹,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此外,《庄子》、《列子》正式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性著作。而佛教的传入,则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交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 四大类学派中的儒、道、佛和法家,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得到繁荣发展。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则成为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独特呈现。佛家思想的影响,则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这些思想流派的特点和成果都成为了后世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思想,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 一时期,中国思想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形成了儒、道、佛、法等四大类学派。这些思想流派的特点和成果,对于中国历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思想愈发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 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综合使用: ①《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 批评论著。文中论及相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 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表明他重视文学的态度和将文学独立出来的主张。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气表示反对。 二、重视文章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 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 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重要观点。论文气即才性:把“气”引入文论中。他以为作家的气质、个性能够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各 有所长。 四、论文体的区分:提出“文本同末异”之说。根据文的体裁和 性质的特点,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实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 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②《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陆机是研究我 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的人。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并描述了文学创作的 构思过程。这是《文赋》对我国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 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他概括地提出创作过程的心态特点是 内视和神思,这是他在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之一。 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 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 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③《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详论文体 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 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经》在全书 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 二、文体论: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他为辨析文体 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创作论二十篇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 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 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准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 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为文学建立了批评方法论。 ④《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说184~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35年中只有一段大一统(西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政治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战争频繁。或诸侯争霸称雄,或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发生了重大变革。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化过程。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方面:社会变革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如:战国时期经济实力最强的秦国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南北朝南北经济的发展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进步;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和《齐民要术》。文学艺术取得重大成就。如: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和青铜艺术的进步;东晋的书法绘画成就,著名诗人陶潜,南北朝的佛教石窟艺术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 5)晋(265~420)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北齐、北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这时期豪族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在政治上处于统治的地位。豪门士族为了保证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创立了九品中正选举制(见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根据门第选拔士子做官,以致贤愚不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这时期的支配思想是玄学。魏晋玄学是杂糅道、儒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士族腐朽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才性论也是魏晋之际的中心议题。这种才能与德性(识见)相互关系的争论,既反映了当时

文学批评在古代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文学批评在古代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一、背景介绍 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文学的社会,文学批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演变与发展,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 1.审美观念:先秦时期出现了“雅”与“俗”的审美观念,注重品味和道德 价值。 2.文字批判:各家思想家从字句中推测作者意图,并进行评论和解读。 3.文章评论:注重文章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评价。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1.艺术论述: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理论上探索了艺术造诣和审美标准。 2.鉴别性评论:谈及作品优缺点、技巧运用以及与其他作品比较等。 3.心灵共鸣:强调审美体验对读者心灵产生的共鸣和影响。 四、唐宋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 1.诗歌批评:强调对诗歌形式、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论。 2.散文批评:注重散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价。 3.理论研究:产生了许多文艺理论著作,如唐代的《笔耕》、宋代的《古樂 府論》等。

五、影响与启示 1.文学传统:文学批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养成和发展。 2.文化认同:批评促使作者更加关注自己作品的质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 成了一种特有的审美观念。 3.学术研究:对于现代研究者而言,古代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 可供进一步分析和探索。 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文学批评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发展。从先秦时期开始,通过文字与文章评论逐渐走向理论性讨论,并丰富了艺术创作与鉴赏体验。这 些演变带来了深远影响,并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对于文学批 评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过去,更能为现代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启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 期自东汉末年至隋唐之际,历时约400年,其间并未出现长期的 统一政权。由于这个时期文学环境的复杂多变,产生了独特的文 学批评现象。本文将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批评家与批评思潮、批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那个时候, 著名的文学家曹操提出“骈文破体”论,对汉魏时期的文学作品进 行了严格的批判。此后,文学批评便逐渐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如王逸、郭璞、孙楚、谢灵运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文 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汉魏时期的文学作品上,如《世说新语》、 《毛诗》、《诗经》等。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 的格调、使用的词汇以及创作手法等。在这个阶段中,江东文化 明显地和北方士族文化拉开了距离,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 后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当时的文学现实,如文人士族的 毒瘤祸端、朝廷之怠慢等。此外,此时的文学批评家们也更加注

重作品的价值判断,如《文心雕龙》由刘勰所撰,在这本经典的 文学批评著作中,刘勰提出了许多创作技巧以及作品的价值评估 标准,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重要依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呈现出独特的思潮和流派,如 “阳羡派”、“水部派”、“金门派”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批 评标准。 “阳羡派”由谢青年所领导,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 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立足于个性表达,注重情感和感性的创作; “水部派”以谢灵运、孙楚为代表,主张“建安新韵,北省旧风”,即注重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而“金门派”则主张“分明荣污,有来有往,其于天下锡之以厚名也”。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应遵循规范,应提高审美标准,严格控制 自己的创作素质。 在批评内容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家们主要涉及到作品的 情感表达、文学异同、创造力等。这些批评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

魏晋南北朝:“品”与“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下)

魏晋南北朝:“品”与“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下) 魏晋南北朝:“品”与“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下) 《古今书评》除对二十五位古今书法名家进行评论之外 《古今书评》除对二十五位古今书法名家进行评论之外,还有一段话也颇能引人深思: 张芝惊奇,钟繇特绝,羲之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 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之妙。 这几乎是对汉末以来书法名家的排谱。从张芝钟繇到二王,是一系列。自南朝刘宋时即已被公认为是时代的代表书家,是南朝书家心目中的圣贤;而羊欣(楷)、孔琳之(草)、萧思话(行)、范怀约(篆)等,却是与袁昂、庾肩吾同时代的书家,在当时还有王僧虔、阮研、陶宏景、薄绍之、张融等书家,袁昂只取羊、孔、萧、范四人,而舍去其他,表明他对当时书法家的成就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批评取舍模式。这一点,对我们了解当时书法的状况有着突出的意义。 袁昂《古今书评》是奉敕品评之作,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同样对书法极有造诣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袁昂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声名显赫,与梁武帝的交往十分密切,梁武帝又是个在翰墨上十分有为的君王。那么这种《书评》的方式,虽可说是袁昂的提倡,但也不可忽视梁武帝的促成之功,因为正是梁武帝有此旨意,才会引出袁昂的书评。除此以外,梁武帝本人精书法,也有一篇书评曰《古今书人优劣评》,后人有指为伪作,但也很难据以确定。《古今书人优劣评》也是典型的书评之作,与袁昂的《古今书评》如出一辙,甚至有的文句也十分相近,可见作者之间的思维方式与品评方式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袁昂、梁武帝的两篇传世书评本身的内容也许是十分有限的,所涉及的也就是三十余个书家,所采用的又是立足于个人感受的审美描述,比起真正的思辨与论证显然还很缺乏恢宏恣肆的论文风度。但我们却对这些书评的价值折服不已,其中的奥妙,我想一是因为它为我们勾画出从汉晋书赋而来的一种注重审美感受与联想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 二、创作论的系统探索:陆机《文赋》 三、中国文论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 四、五言古诗的历史总结:钟嵘《诗品》 五、几个重要的问题:形式美、文笔之分和声律论 ☆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 一、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二、文体论。 1、文体的分类与风格要求。虽然简略,但标志了认识的深化。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文体与作家才能之间的关系。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三、作家论:气与才。 1、气。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的含义:文之气:文章的风格。人之气:人的创作个性。认识到了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重要性,是魏晋个体觉醒思潮的产物。同时认识到了作者创作个性的不同决定了文章风格的不同。但把创作个性看成是“不可力强而致”,则有神秘化的倾向。

2、才。 唯通才能备其体。 四、价值论。 1、社会意义。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个体意义。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司马迁: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曹丕:声名自传于后。 五、批评论。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创作论的系统探索:陆机《文赋》 一、写作目的。 恒患意不称物,言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二、准备。 1、观察。伫中区以玄览。 2、学习。颐情志于典坟。 3、酝酿情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4、端正态度。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忽略了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三、构思。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批评与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批评与研究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是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文学批评作为对文学作品的评论、解析、评价,是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文学价值的关键。中国古代文学的文 学批评与研究值得深入探究。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文、小说为代表,其中最为知名的是 诗歌和散文。中国文化强调内在精神的追求,文学作品也强调精神内 涵的表达。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常常被用于表现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散文则主要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词、曲则讲 究韵律与节奏,常常与音乐结合使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小说则 强调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意义表达,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起源较早,早在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 了较为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唐代更是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 多位文学大家如韩愈、刘禹锡、刘长卿、李白等皆以文学批评成就过 硕果。宋代的文学批评更是打破了唐代批评的陈规,成为了文学批评 的第二个高峰期。明清时期,文学批评的活动不断增加,大量新的文 论涌现,如《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红楼梦评》等经典之作。 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包括六朝魏晋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明清文学等不同时期的理论。不同时期所倡导的文艺理论存在差异,但却都致力于揭示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提高文学的艺术水平。例如,唐代的“笔墨文章”论强调文章修辞手法的使用和意蕴的表达,宋代的“文以载道”论则提倡将道德风尚融于文学创作之中。 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意义 1. 丰富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剖析和解读,其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丰富文学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知。 2. 传承文化遗产 文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论,更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维护和发扬国家文化遗产。 3. 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卓越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批评的启迪,可以促进读者的人文素养提高,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五、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现状 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并涌现出了一批新锐的学者。同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发生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曹丕的《典论·论文》 《典论》的《论文》这一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论,它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建安时代,由于政治社会状况及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显著的提高,再加东汉桓灵之世品评人物的清议风气的影响,品评文章的风气也逐渐形成。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产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典论·论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肯定了文学的地位,他不像汉朝的帝王把作家当作“倡优”,把辞赋比为“博弈”,而是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论文》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事,不朽之盛事”,把文学的地位提到了有助于治理国家大业的高度。并且鼓励文人们更积极地创作,希望他们不要“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这是很有远见的。他这一论点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建安时代作家的创作自觉精神,对文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二,强调作家要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风格。认为“文以气为主”,曹丕所说的“气”,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独特的风格。又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刘,巧茁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也就是说创作的个性和风格,从形式上是学不到的,必须靠自己平常修养。他以清浊为形容,以音乐的引气巧拙为比喻来看。东汉清议论人的品性有清浊之分,所以论文也就“清浊有体”了。才有巧拙,性有清浊,所谓“孔融体气高妙”,“公斡时有逸气” (《与吴质书》),就是指他们的文章中表现了清高、俊逸的才性。他讲文艺重视清高、俊逸,和后代批评家所说的“建安风骨”的观念正是相通的。气的概念虽然不确切,但是他所探索的问题却接近我们所说的作家个性和风格的问题。文气观点的提出正反映了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析趋势。 其三,将文学体裁区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都加以了说明,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并说“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其虽未明说“本”的意义,但指出了文体四科互相区别的特点,也就为各体文章的创造和批评找到了一个初步的客观的标准。而“诗赋欲丽”一点,更显示了建安文学渐向词采华丽发展的新风尚。 其四,讨论了从事文学批评的态度。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反对“闇于自见”与“文人相轻”。并用“审己以度人”的态度分别指出了建安七子在各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 曹丕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不是单纯根据个人主观爱憎来评论文章,而是有意识地去探索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所作的答案还比较简单,但是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们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功绩是应该肯定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进的。 第二节、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重要的作品。从建安到西晋,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学批评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陆机《文赋》论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显然比曹丕的文体四科区分更细密,标准也有所不同了。他说:“诗缘情而绮靡”,明确地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向抒情化发展的方向,比曹丕“诗赋欲丽”的提法更进了一步。“赋体物而浏亮”,也是离开汉赋典重宏丽的传统而标举了魏晋小赋的新风格。“论精微而朗畅”,也反映了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与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与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政权更迭、战火纷飞,然而正是在这种不安定的环境下,文学批评与创作却迎来了飞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文学批评家们开始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他们不再仅仅对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进行简单的赞美或批评,而是开始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和观点,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魂灵”。在这个时期,文学批评家提出了“魂灵”的概念,认为一个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强调,一个作品要有真正的灵魂才能打动人心。这个概念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作家们开始注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表达。 在文学创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他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吸引了广大的读者。例如,名噪一时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情热挚的风格和对自然的崇拜而闻名。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农村生活和自然的美丽,饱含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希望和慰藉。 除了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例如,乐府诗是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学形式,借助音乐的力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诗歌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快速传播和受众。此外,散文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散文作品多样化,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形式灵活多变。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思考。 在文学批评和创作的推动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作为读者和欣赏者,我们可以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光芒和独

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

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 论文关键词:妇女的文学批评;?与妹刘氏书?;“以诗论诗,卒章见志〞 论文摘要:妇女的文学批评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创时期。首要表征在于从“人物藻鉴〞开展为专门的文学批评,并出现了如?与妹刘氏书?等一批论著。特征之二是确立了一种明显具有女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东晋才女谢道韫以其形象化的批评方式深远地影响了时人及后人;早见于?诗经?的“卒章见志〞在这一时期有了质的飞跃,两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时代风气。 经历了从先秦至两汉的漫长滥殇阶段之后,妇女的文学批评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创时期,特征有二:其一,“文学批评〞在“人物藻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初期带有较多的“人物藻鉴〞的痕迹,后期那么转向专门的“文学批评〞,出现了如?与妹刘氏书?、?答程骏表上(庆国颂)令?、?答程均表上(得一颂)令?等一批论著;其二,确立了一种明显具有女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 一、从“人物藻鉴〞到“文学批评〞 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学批评,其中夹杂着相当多的“人物藻鉴〞,更确切地说,“文学批评〞就是在“人物藻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就详细开展过程来看,那么大约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人物藻鉴〞到“在人物品评中包含对被品评者文学成就的评价〞再到“专以文学批评为宗附带藻鉴人物〞直至最终独立为专门的“文学批评〞的过程。 汉末以降,女学渐衰,惟晋代稍隆,六朝妇女能文者多出缙绅之家,尤以两晋为最,如:晋左思妹左棻、谢安侄女谢道韫、卫展女卫铄;齐鲍照妹鲍令晖;梁刘孝绰妹刘令娴等;皆出缙绅之家,从父兄受业,并有才名。藻鉴人物的风气既在社会广为流传,受父兄影响,女子也多有浸染,如:韩氏之观狐赵,钟琰之相兵儿,卫铄之赞曦之,道韫之叹王郎……眼观口赞之外,更有一些妇女干脆书之文字:左棻有?孟轲母赞?等十余篇关于贤妇人的赞辞,王绍之有?姜螈颂?、?启母涂山颂?,孙琼有?公孙夫人序赞?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左棻,她大概是第一位专事人物品评的女性,写作了?巢父惠妃赞?、?虞舜二妃赞?、?周宣王姜后赞?等十余篇赞辞,用于歌颂、评价自古迄晋素有才德的名女。虽然根本上是从道德的角度着眼,但她对班婕妤所作“恭让谦虚〞的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摘要:魏晋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近代以来始转向文化研究,并在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之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起,故习惯上常称之为魏晋清谈。所谓“魏晋清谈”,据台湾学者唐翼明的定义,“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1] 由此可见,清谈作为玄学思潮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文化上之意义要远比其学理上之价值来得重要。 关于魏晋清谈,古今关注点颇不相同。清谈对于今天来说,固然可以高雅文化视之,但在其所以发生之时,实有关于政治。如玄学的“有无之辨”实关乎士人名教与自然之选择,而“才性四本”之论更与当时政治集团之归属向背紧密相关,绝非“仅作名士身份之装饰品也”。[2] 清谈家们祖述虚无,好为玄远,对政治上“不以物务自婴”的风气不能没有影响,对社会上放达任诞之士风亦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古代,清谈常成为“五朝不竞”的替罪羊,正视不足而讨伐有余。西晋傅玄在《举清远疏》

中的一段有名的话最能说明问题:“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晋书》本传)范宁更将“礼崩乐坏,中原倾覆”的责任归诸王弼、何晏,指斥“二人之罪,深于桀纣”!(《晋书·范汪附子宁传》)余如干宝、葛洪、裴頠、江惇、卞壼、应詹、熊远、陈頵等亦著论严辞批评,就连清谈名士如王衍、桓温、王羲之诸人,也都或自责或反省,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 可以说,“清谈误国”的罪名并非后人追加,而是清谈当代士大夫阶层多数人“痛定思痛”的共识。既然“肇事者”主动投案,无怪后人盖棺论定时要作诛心之论。唐修《晋书·儒林传序》云:“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摈阙里之正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条亦称:“讲明《六经》,郑玄、王肃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弼、何晏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哉?”又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将“亡天下”之罪一概归诸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主要特征.

河南科技学院 新科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主要特征 学号______2010110503_________ 姓名______魏振兴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 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 2013 年 5 月30 日

摘要: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汉代文化相比,具有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性。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并伴随着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从而使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政教文学逐步向性情文学的发展。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文学形式不断发展。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从而使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但,文学渐渐走向自觉。本文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文学文论特征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陆机,刘勰,钟嵘,萧统

目录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总体认知 (1) (一)政治概况 (1) (二)经济概况 (1) (三)文化概况 (1) 1.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 时代 (1) 2.在文学方面,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人士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并影响 到整个社会 (1) (四)文学创作 (2) 二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主要内容 (2) (一)创作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等 (2) 1.首先是曹丕文论 (2) 2.另外,关于文学的作用 (2) 3.最后,陆机提倡文艺的创新 (3) (二)作家风格论,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等 (3) 1.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文气说” (3) 2.其次在我国文学史上,刘勰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有见地有系统的提出 了文学的风格问题 (3) 3.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不但有专门论述文学风格的篇章,而且在差 不多每一篇章中,刘勰都举出了很多作家和作品进行评判 (3) (1)刘勰看到了时代对于作家风格的影响 (4) (2)刘勰不仅看到了作家的风格在各时代有所不同这一现象,同时 还指出了它所以不同的原因 (4) (三)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二十篇论文体 (4) (四)鉴赏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萧统《昭明文选》 (4) 1.钟嵘《诗品》反映的文学理论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4) 2.在具体评论每个诗人时,《诗品》大都立论公允全面,并能捕捉不同 诗人的风格特色 (4) 3.萧统的《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浅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浅析 作者:李文凡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8期 李文凡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局面最混乱的时期莫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提 倡自由运用智慧和发挥灵感使文学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儒家思想和统治者的影响,使该 时期文学批评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文 学批评的成就、局限性和具体方式,希望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浅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71-03 一、文学批评的成就 1.特殊的时代背景是文学批评改革的助推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评论产生在先秦两汉文学 思想之后,并且以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为发展依据。尽管先秦时期并没有专门的文学评论作品, 但是文学批评的一些观点已经十分普遍,大多在诸子散文中可见。比如说,孟子提倡的写诗、 学诗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气”说,孔子认为诗歌具有“兴观群怨”的功能等,都是文 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和经典阐述。到了两汉时期,最著名的要数王充的《论衡》,强调文人作品 要惩恶扬善,不可以文实不符,更不能华而不实。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和散文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需要文 人的创作形式和标准都符合时代背景要求,不再依赖经史进行创作。因此,对文学创作及赏析 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特定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快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局面十分混乱,动荡的社会背景使文人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遭遇也各不相同。由于孔融、杨修惨遭杀害,使其 他文人产生畏惧心理,尽管嵇康言行甚微,最终也难逃一死,阮籍表面上快活潇洒,但实际也 只是明哲保身之举,这就是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给文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另外,由于当时南朝 佛学、道学以及近代玄学已经传入并十分流行,成为了文人思想发生变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混 乱的政治背景,导致文人畏惧谈论政事,只能潜心研究文学,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评赏析,从而 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快速发展。 3.曹氏父子的推动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文学批评性著作就是曹丕的《典论·论文》。著作中,曹丕明确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文以气为主”等前所未有的优秀 观点,提倡文人应先审视自己再估量他人。另外,曹丕还分析评价了建安七子的优缺点,对作 品及作者都进行了客观评论,这在当时是极具影响力的。此后,大量文人的文学思想受到熏陶,开始追随曹氏父子来逐渐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这也恰恰符合当时社会的背景和实际 情况,给整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二、文学批评的局限性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基本上没有 脱离儒家思想范围,局限性极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文学批评自身的角度 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大多继承于儒家的思想理论。自古以来,不论是官员大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幻灯片42 •文心雕龙 •[梁]刘勰 •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口照),东晋以来,世居京II (今江苏镇江)。父文U尚,曾为越骑校尉。刘勰早孤,笃志好学。青年时代入定林寺,依名僧僧祐凡十余年。曾协助僧祐整理佛家典籍,编制目录。梁初起家奉朝请,兼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今浙江衢县东此)令,又为南康王萧绩记室,兼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为萧统所爱重。又迁步兵校尉。后奉梁武帝之命,再入定林寺整理经藏。完成后,即上表请求出家,法名慧地。不久逝世。《文心雕龙》为刘勰齐末在定林寺中撰成。 幻灯片43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上独一无二的体大、思深、虑周的文学理论巨著。 •根据《序志》篇的说明,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从《原道》至《辨骚》五篇为“文之枢纽”,是为总论: •二是从《明诗》至《书记》二十篇是“论文叙笔”,为文体论: •三是从《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专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创作与批评鉴赏一一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可视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三篇可视为批评论,而《时序》、《物色》两篇则二者兼而有之。•古书通例,序言置末。因此,最后一篇《序志》则是对该书写作宗旨、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的说明。 幻灯片44 •原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亲,方圆体分,口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濠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瑜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 调如竽瑟:泉石激BM,和若球铝;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幻灯片45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疱^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福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己。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嗥遗事,纪在三境,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永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动德弥缗。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口新。文王患尤,绿辞炳曜,符采^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辑颂,斧'漠君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籀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幻灯片46 •爰自风性,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秦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著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字,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口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熠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做。 幻灯片47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原道,即推究“道”的意思。具体说来,就是要推究文与道的关系,要将文的起源推究于道。 •在刘勰心目中,道是形而上的宇宙本体。它是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之所以如此的根本依据,道体现于万物之中,万物的属性也就是道的属性。因此,他说口月山川、动物的毛色、植物的花朵,以至于大自然中那些悦耳的声响。 幻灯片48 •凡是一切事物的美丽,都是属于道的,都是“道之交”。(文字本义指线条或色彩交错,引而申之,凡物之美丽有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