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1.1 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学案

专题11.1 分子动理论内能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知道内能的概念.

3.会分析分子力、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很小:

①直径数量级为10-10m。

②质量数量级为10-26~10-27kg。

(2)分子数目特别大: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

2.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其特点是:

①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②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③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提示:①运动轨迹不确定,只能用不同时刻的位置连线确定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②不能直接观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用悬浮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来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物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2)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1.温度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T=t+273.15 K。

3.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

(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

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1)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高频考点一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例1.(多选)关于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

答案AD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答案 B

解析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A 错,B 对;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所以只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内能的变化情况,C 、D 错.

高频考点二 微观量的估算

例2.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 远小于地球半径R ,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地面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______,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

答案

4πp 0N A R

2

Mg

3Mgh

p 0N A

【变式探究】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M

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MN A

ρ

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

(kg) 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 (m 3

)

答案 B

解析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N =1M N A =N A M ,A 正确;同理,1 m 3

铜所含的原子数N =ρM N A =ρN A M

B 错误;1个铜原子的质量m 0=M N A (kg),

C 正确;1个铜原子的体积V 0=m 0ρ=M

ρN A

(m 3

),D 正确.

【方法技巧】分子的两种建模方法

1.对于固体、液体,分析分子的直径时,可建立球体模型,分子直径d = 36V 0

πN A .

2.对于气体,分析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时,可建立立方体模型,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d =

3V 0

N A

.

高频考点三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例3.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答案BD

【变式探究】 (多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热运动( )

A.把一块平滑的铅板叠放在平滑的铝板上,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把它们分开,会看到与它们相接触的面都变得灰蒙蒙的

B.把胡椒粉末放入菜汤中,最后胡椒粉末会沉在汤碗底,但我们喝汤时尝到了胡椒的味道

C.含有泥沙的水经一定时间会变澄清

D.用砂轮打磨而使零件温度升高

答案ABD

解析热运动在微观上是指分子的运动,如扩散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温度的变化,如“摩擦生热”、物体的热传递等,而水变澄清的过程是泥沙在重力作用下的沉淀,不是热运动,C错误.

高频考点四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例4.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

答案 D

解析当水汽凝结成水珠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只是斥力比引力增加得更快一些.

【变式探究】(多选)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4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答案ACE

解析由E p-r图可知

【举一反三】如图5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点b是引力最大处,点d是两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

图5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答案 D

解析由分子力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图象可以看出,在a、b、c、d四点中,乙分子在点d 时分子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在点d时乙分子的加速度最大.

1.【2016·北京卷】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

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2.【2016·江苏卷】

A.【选修3­3】

(2)如图1­甲所示,在斯特林循环的p­V图像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B→C的过程中,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A和状态D 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状态A对应的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

图1­

A.(2)【答案】不变①

【解析】B→C过程中由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体积也不变,因此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也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T A

3.2016·全国丙卷·33(1)](多选)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CDE

1.【2015·上海·4】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

A.分子平均势能减小 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

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故A错误;在升温过程中,分了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增大,故B错误,C正确;理想气体的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故D错误。

2.【2015·广东·17】5.图6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内能增大 B.压强增大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

【答案】AB

【解析】当内筒中水加热升温时,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的空气温度也将升高,其内能增大,故选项A正确;又由于其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可知,其压强也增大,故选项B 正确;因气体体积、分子数不变,即分子间间距不变,因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不变,故选项C错误;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其平均速率增大,但分子的运动仍然为无规则运动,某时刻,对某个分子而言,其速率可能会很小,故选项D错误。

3.【2015·福建·29(1)】6.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答案】B

【解析】由图知,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所以A 错误;

由分子热运动理论知,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B正确;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 错误。

4.【2015·全国新课标Ⅱ·33(1)】8.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答案】ACD

1.(2014·北京卷,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解析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A错,B对;内能大小由物质的量、温度及体

积共同决定,故C、D错。

答案 B

2.(2014·上海卷,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 ) A.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引力增大,斥力增大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答案 C

3.(2014·福建卷Ⅰ)(1)如图,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v)表示各等间隔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答案】(1)D

【解析】(1)速率较大或较小的分子占少数,接近平均速率的分子占多数,分子速率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为无穷大,因此只有曲线④符合要求.

1.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

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

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

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个别分子没有意义,A项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有关,所以B项错误;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是分子势能不同,冰熔化为水要吸收热量,所以水的内能大,C项错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体积变化也会引起内能的变化,D项正确.

2.如图1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

是( )

图1

A .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 .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 .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 .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答案 D

解析 当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时,接触面上的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铅柱不脱落.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 和分子势能E p 随分子间距离r 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答案 B

4.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关系错误的是( )

A .N A =ρV

m

B .ρ=

μ

N A v

C .ρ<

μ

N A v

D .m =μN A

答案 B

解析 由于μ=ρV ,则N A =μm =ρV m ,变形得m =μ

N A

,故A 、D 正确;由于分子之间有空

隙,所以N A v

N A v

,故C 正确,B 错误.所以选B.

5.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f (v )表示v 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Ⅰ、T Ⅱ、T Ⅲ,则( )

图3

A .T Ⅰ>T Ⅱ>T Ⅲ

B .T Ⅲ>T Ⅱ>T Ⅰ

C .T Ⅱ>T Ⅰ,T Ⅱ>T Ⅲ

D .T Ⅰ=T Ⅱ=T Ⅲ

答案 B

解析 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分子平均动能取决于分子平均速率,根据图象可以得出T Ⅲ>T Ⅱ>T Ⅰ,所以本题选B.

6.(多选)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E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 ACE

7.(多选)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 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物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 .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决定的

D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E .PM2.5必然有内能 答案 DE

解析 PM2.5的尺寸比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A 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 错误;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C 错误;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PM2.5必然有内能,D 、E 正确.

8.(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B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D .若外界对物体做正功,同时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必增加

E .温度低的物体,其内能必小 答案 BCD

解析 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 错误;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内能不一定小,故E 错误.

9.(多选)若以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M 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V 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体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M

ρ

B .V 0=V N A

C .M 0=M N A

D .ρ=

M N A V 0

E .N A =ρV

M 0

答案 ACE

10.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为T 1、T 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图4所示,则T 1________T 2(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平均动能小于

步步高2015一轮讲义: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考纲解读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知道内能的概念.3.会分析分子力、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1.[微观量的估算]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 为N A (mol -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N A M 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 A ρ 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 (kg) 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 (m 3 ) 答案 B 解析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N =1M N A =N A M ,A 正确;同理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N =ρ M N A =ρN A M ,B 错误;1个铜原子的质量m 0=M N A (kg),C 正确;1个铜原子的体积V 0=M ρN A (m 3 ),D 正确. 2.[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的理解]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悬浮颗粒越大,同一时刻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D .当物体温度达到0°C 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会停止 答案 B 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A 错;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对;悬浮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 错;热运动在0°C 时不会停止,D 错.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 变化,则( ) A .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 .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热学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材知识梳理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3)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 mol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A=________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__,运动越激烈. 3.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分子间距离变化相等时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__.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如图13­32­1所示: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r0时,分子力为________;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10r0时,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13­32­1 二、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______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增大. 2.分子势能:与分子________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

13­32­2所示(规定分子间距离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13­32­2 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________与________的总和.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及物体的________都有关系. 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作________,单层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13­32­3所示,测出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d=________. 图13­32­3 一、1.(1)10-10(2)10-26(3)6.02×1023 2.(1)高(2)液体分子小高 3.(1)引力斥力合力(2)减小快(3)斥力零引力 二、1.温度平均动能 2.间距 3.动能分子势能温度体积摩尔数(或分子数) 三、单层分子球形V S 【思维辨析】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 (4)-33 ℃=240 K.( ) (5)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 ) (6)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7)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 答案:(1)(×)(2)(√)(3)(×)(4)(√) (5)(×)(6)(√)(7)(×)【思维拓展】 分子的体积如何表示?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1.1 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学案

专题11.1 分子动理论内能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知道内能的概念. 3.会分析分子力、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很小: ①直径数量级为10-10m。 ②质量数量级为10-26~10-27kg。 (2)分子数目特别大: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 2.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其特点是: ①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②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③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提示:①运动轨迹不确定,只能用不同时刻的位置连线确定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②不能直接观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用悬浮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来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物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2)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1.温度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T=t+273.15 K。 3.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 (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 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1)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高频考点一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例1.(多选)关于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 答案AD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暑假自主学习 高三物理一轮基础训练:第11章 物理3-3 热学

高 三 一 轮 复 习 基 础 训 练 11.1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日期: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压缩的物体其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B .分子间距离增大,则分子势能一定变大 C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 A .温度和体积 B .体积和压强 C .温度和压强 D .压强和温度 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将乙分子从a 移动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同时都增大的阶段是( ) A .从a 到b B .从b 到c C .从b 到d D .从c 到d 4.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N A = ρV m ②ρ=μN A Δ ③m =μN A ④Δ=V N A 其中( )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 .③和④都是正确的 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5.给体积相同的玻璃瓶A 、B 分别装满温度为60 ℃的热水和0 ℃的冷水(如图所示).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 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比 B 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B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愈显著,所以A 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比B 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更显著 C .A 瓶中水的内能与B 瓶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D .由于A 、B 两瓶水体积相等,所以A 、B 两瓶中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 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 .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 .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7.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8.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 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 .当r 小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 .当r 等于r 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目录 1 分子动理论 (1)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4) 2 内能和热量 (6) 第一课时 (6) 第二课时 (10) 3 比热容 (12) 第一课时 (12) 第二课时 (14) 第三课时 (16)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特点。 2.掌握扩散现象的实质,哪些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 教学重难点 扩散现象的实质及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由课本P2引言引出本节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概念: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我们称它为分子。分子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m来量度。 2.分子的特点:体积小、质量小、数量多 3.剖析说明: (1)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2)分子还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3)物质原来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例: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B.水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C.干冰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D.铜块和铜球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由不同物质三态时的扩散现象引出: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的有效例证,也是分子做无规则运 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2.剖析说明 (1)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两种不同的物质必须互相接触。如果两种物质相同或不互相接触都不能发生扩散现象或发生的不是扩散现象,如热水和冷水属于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并不是某种物质的分子单向进入另一种物质,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不同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即在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如蒸发、糖的溶解。 (4)扩散现象说明了: 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分子具有动能。 (5)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①物体的状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缓慢; ②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判断某些现象是否为扩散现象时,关键看这些现象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前者是扩散现象,后者属于机械运动。 例1:在栀了花开的时候,校园里都能闻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例2:花香扑鼻尘土飞扬

人教版高中物理讲义189高考复习:知识讲解 分子动理论

物理总复习:分子动理论 编稿: 审稿: 【考纲要求】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2、理解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区别; 3、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并能运用它作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进行相关微观量的估算; 4、知道温度、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和分子内能等概念。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10 10m -。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V d S = ,V 是油滴体积,S 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2、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6 10kg -。 3、阿伏伽德罗常数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23 6.0210/A N mol =⨯。 要点诠释: 关于计算分子大小的两种物理模型: 1、对于固体和液体 对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小,可以认为分子是一个个紧挨着的,设分子体积为 0V ,则分子直径:d = (球体模型),d = (立方体模型)。 2、对于气体 对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处理方法是建立立方体模型,从而可计算出两气体分子 之间的平均间距d = 考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要点诠释: 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同时,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总体积之和,就是分子之间有空隙的一个例证。

2、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固体微粒的大小和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固体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对它各部分碰撞的不均匀性越明显;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运动越激烈;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 6、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6 10m -,这种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风天看到的灰砂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另外它们的运动基本属于在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而布朗运动是无规则运动。 考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要点诠释: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的距离r 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3、分子力F 和距离r 的关系 如图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横轴上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随r 的变化图线,横轴下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引力随r 的变化图线,实线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F (分子力)随r 的变化图线。 (1)当0r 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平衡,=F F 引斥,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其中0r 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 10m -。 (2)当0r r 时,>F F 引斥,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 为引力。 (4)当0>10r r 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 为零(如气体分子间可认为作用力为零)。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考点四、物体的内能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运动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运动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 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两个铅块间的分子引力实验。

内能复习教学案

内能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知识梳理: <一>、分子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了 分子之间存在力和力 <二>、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3、内能和物体的、、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5、内能与热量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具有内能”;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温度相同的物体,(会/不会)发生热传递。 3.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 <四>、物质的比热容 1. 叫该物质的比热容。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水的比热是,它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与物体的、有关 二、基础训练: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热学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实验证据. 2.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观察并能解释布朗运动.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和意义. 3.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1)知道扩散、布朗运动、热运动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速率分布图像. (2)知道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科学思维:(1)理解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成因,能用F-r图像解释分子力. (2)理解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V是油滴体积,S是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 S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 (3)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________的粒子数,这个数量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即N A,N A=________ 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单分子行为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__,扩散越快. 集体行为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__,运动越剧烈. (3)热运动:________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__.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1.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现象,也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 香皂,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我们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探究活动1: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导学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内能》复习课 一、知识回眸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③分子间存在着和。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扩散现象越____。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能。 和。 6.热传递的规律:在热传递过程中,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②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内能改变____。 7.做功的规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 二、知识网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知识导图: 三、考点梳理 探究一、分子动理论 例1.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针对练1: 1.美丽的江城荆州,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江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

理论”有关的是 ( ) A.荆江河道,江水奔腾 B.章华寺内,暮鼓晨钟 C.洪湖百里,荷花飘香 D.植物园中,花团锦簇 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 探究二、内能及其改变 例2.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2、t 3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2时刻物体内能比t 3 时刻小 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 2 时刻大 针对练2: 3.写出下列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一杯水慢慢变凉:___________ (2)水蒸气将壶盖顶起:___________ (3)火车驶过后,钢轨温度升高:______(4)用嘴向手上哈气,使手暖和:________ 4.如图所示,重为G的瓶塞紧塞在竖直的瓶口,用打 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 出现白雾,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瓶内气体的 内能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探究三、比热容的应用 例3.如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案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 (4)知道布朗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学难点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设问: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同学讨论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思。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口述: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上完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讲授新课 一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教师活动: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

教师活动:描述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且将话题转到分子小、数量多的话题上来。 左边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7 nm×7 nm的铯原子图片,右边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35 nm×35 nm的铬原子图片。 物理学研究中,当探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时,通常将它们统称为分子。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分子很小,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却非常大。为了将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宏观的物理量与分子的半径、质量等微观的物理量联系起来,人们引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它的大小为12 g C12所含的C原子的数量,通常取N A=6.02×1023 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常量,通过它可将物体的体积、质量等宏观量与分子的大小、质量等微观量联系起来。 二分子热运动 教师活动: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演示的实验。 教师活动:总结实验现象。 可以看到,墨水会很快在水中散开,这说明水分子和墨水分子是在运动的。物理学中把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还可以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活动:讲解布朗运动。 师生活动:教师与个别学生一起用炭粒演示布朗运动的实验,且通过显微镜接口将图像投影到大屏幕。 教师设问:请大家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老师所是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理答。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拾躲市安息阳光实验学校课后限时集训36 分子动理论内能 建议用时:45分钟 1.(多选)(2019·福建莆田一中模拟)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小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B.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进行 C.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相对静止不动 D.如果一开始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E.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 ADE [固体小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小,同一时刻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冲力越不平衡,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冲击力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故A正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所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B、C 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决定内能大小的宏观因素包括: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所以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故E正确。] 2.(多选)(2019·聊城模拟)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ACE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与质量、体积有关,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A正确;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若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物体放热,内能不一定增大,故B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由液体分子碰撞的不平衡性造成的,液体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从平衡位置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E正确。] 3.(多选)关于热量、功和内能三个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物理意义相同,只是说法不同 B.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功由过程决定,而热量和内能由物体的状态决定 E.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内能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点1:扩散现象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D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2:分子间的作用力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 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热学 第一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课时作业

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A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解析: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可知,若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也可能不变或者减少,C选项错误;物体对外做功同时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也可能增加或者不变,D选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 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 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 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客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大小,A错误;物质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共同决定,故B、C均错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不变而体积发生变化时,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D 正确. 答案:D 3.(2017·石家庄质检)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块玻璃板水平地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并使玻璃板贴在水面上,然后缓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测力计读数会突然增大,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水与玻璃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解析: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测力计读数会突然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选项D正确. 答案:D 4.(2014·高考北京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春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热量热值热机》教学设计课堂用

2015年春九年级物理总复习 ─────《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热量、热值、热机》教学设计(课堂用) 一:知识结构 物质由______组成 分子动理论 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_____ 运动→ 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力和______力(宏观现象证明微观结论)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能和______能之和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 内能 改变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等效”) ►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能为0。 直接______物体 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 内能的利用 用来______ 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汽车起动后行驶等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用字母“______”表示) 单位:J/(kg.℃) ►注意: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最大,为____________J/(kg.℃) 物理意义:表示每1Kg 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 。 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等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 热量c 表示计算:Q =cm △表示____________ t 表示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 定义:单位质量(体积)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 (用字母“______”表示) ►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热值 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每1Kg (或1m 3)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计算:Q =mq(固体或液体),Q =vq (气体) 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形式间的转化或物质间的转移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十一章 热 学[选修3- 3] 一、三年高考考点统计与分析 在新课标省区的高考中,对热学部分的考查是在选做题部分出现,考查的知识点不会面面俱到,一般情况下只重点考查某几个知识点,如分子动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从近三年的高考考点分析来看,高考在本章中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计算题,为了增加考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计算题形式的命题多是一个情境下的多个设问,也有以混合题型出现的命题形式。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对热学的考查仍集中在上述知识点上,气体部分有定量计算题,其他部分主要以定性分析的题目出现。 [备课札记] 第十一章 热 学[选修3-3] [学习目标定位]

第1单元分子动理论__内能 [想一想] 在国际单位制中,金属铝的密度为ρ,它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1 m3和1 kg铝所含铝原子的个数分别是多少?1个铝原子的质量和占有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提示]由密度ρ和摩尔质量M可求铝的摩尔体积V=M ρ,故1 m 3铝所含原子个数为1 V N A=ρN A M,1 kg铝所含原子个数为 1 M N A,1个铝原子质量为 M N A,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 V N A= M ρN A。 [记一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 m。 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6.02×1023 mol-1。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高中物理高考 第15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自主命题卷全国卷 考情分析2021·广东卷·T15(1)气体实验定律 分子平均动能 2021·广东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 2021·湖南卷·T15(1)内能热力学第 一定律 2021·湖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 2021·河北卷·T15(1)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分子速率特点 2021·河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 2020·山东卷·T1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 2020·北京卷·T10分子力与分子间距 离的关系 2020·江苏卷·T13A(1)固体 2020·江苏卷·T13A(3)热力学第一定律 2021·全国甲卷·T33(1)V-t图像 2021·全国甲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 2021·全国乙卷·T33(1)p-V图像热力 学第一定律 2021·全国乙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 2020·全国卷Ⅰ·T33(1)分子力与分子间 距离的关系 2020·全国卷Ⅰ·T33(2)气体实验定律 2020·全国卷Ⅱ·T33(1)热力学定律 2020·全国卷Ⅱ·T33(2)气体实验定律 2020·全国卷Ⅲ·T33(1)气体实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20·全国卷Ⅲ·T33(2)气体实验定律 2019·全国卷Ⅲ·T33(1)实验:用油膜法 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 雾霾天气、高压锅、气压计、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喷雾器、拔罐、保 温杯、输液瓶、测温电子天平等 学习探究类 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用油 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 的关系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目标要求 1.掌握分子模型的构建与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解释布朗运动.3.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像.4.了解物体内能的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