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

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由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并通过它们的运动转化为宏观的热力学性质。分子动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分子动理论简介

分子动理论是基于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它假设气体由大量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等宏观性质。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的内能主要由其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化所决定。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在分子动理论中,理想气体被定义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的气体:

1. 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 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 分子之间碰撞完全弹性,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转动动能可以通过统计力学中的配分函数计算得到。对于理想气体,转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转动能级的简并度。

通过计算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转动常数,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

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振动动能可以通过振动配分函数进行计算。对于理

想气体,振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振动能级的简并度。通过计

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将转动动能和振动动能相加,即可得到理想气体的总内能。

四、应用举例

以二氧化碳(CO2)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它的内能。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是线性分子,其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为2。根据转动能

级的简并度和转动常数,可以计算出CO2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的振动能级的简并度可以根据分子的振动模式和对称

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

CO2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将CO2分子的转动动能和振动动能相加,即得到CO2分子的总内能。

五、总结

分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研究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转动动能和振动动能来得到气体的总内能。通过具体的应用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子动理论。

六、参考文献

1. McQuarrie, D. A., Allen, M. P., & Halliday, D. (2010).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Frenkel, D., & Smit, B. (2002). Understanding molecular simulation: from algorithms to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

高一物理教案 分子动理论9篇

高一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9篇 分子动理论 1 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

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说明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知识要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能 物质原来的性质。 (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直径大约只有10 —10 。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假 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喝去10万个水分子,要用 年(1年=3 1×08 s )才能喝完一颗小露珠。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由于分子 ,某种物质逐渐 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2)花香扑鼻,说明 有扩散现象;在汤中放盐,整锅汤都有咸味,说明 有扩散现象; 把铅片和金片磨光压在一起,室温下5年后它们互相渗透可达 1 cm 深,说明 有扩散现象 (3)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分子具有 能。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固体很难被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力表现为 ,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力表现为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的。(2)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 和 ;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 ;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 ,也没有确定的 。 特别提醒 1.分子十分微小,数目十分巨大,但分子间有间隙。 2.物质三态,其区别就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互动课堂 例1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液体之间不发生扩散 B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冬天,雪花漫天也是扩散现象 【课堂笔记】 (此处留4行空行) 变式训练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气 B 太阳光下,能看到尘土飞扬 C 衣箱内的樟脑丸不断变小,箱子内充满樟脑气味 D 花开时花香满园 变式训练2 (08福州)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 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 例2 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B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没有相互作用力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2) 3. 比热容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 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 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 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或“××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 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二)燃烧的热值 1. 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 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1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 4. 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气体分子动理论教案

气体分子动理论教案 气体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2、知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分子速率按一定规律分布,这种规律是一种统计规律.3、知道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以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能力目标通过用微观解释宏观,提出统计规律,渗透统计观点,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气体分子定律以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尤其是统计规律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用微观的方法解释宏观现象,对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模拟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规律的意义.理解气体压强的产生并解释气体的实验定律是本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总体设计1、教师应借助物理规律和课件展示,准确讲解,注意启发点拨,以学生自己讨论归纳.2、学生应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参与讨论、总结规律、解释现象.教师通过动画模拟引入微观对宏观的解释、渗透统计思维,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分析特点,总结统计规律,解释有关现象.(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难点:用统计的方法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3、疑点(1)气体分子运动与固体、液体分子运动有什么区别.(2)气体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4、解决办法用小球模拟分子碰撞器壁,联系实际,从实例出发理解气体压强的产生机理,并分析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三)教学过程1、气体分子运动特点(条件允许,可以播放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①气体分子间距较大②气体分子充满整个容器空间③气体分子运动频繁碰撞④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特点及联系实验得出:①气体分子间距大,作用力小(可认为没有),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由容器决定).②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③速率分布是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其速率分布与分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就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均匀的压强.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例如:雨滴撞击雨伞的例子.再比如:用一小把针刺手心,当针刺的频率很高时,手心的感觉就不是痛一下,而是成为一种连续的均匀的痛感了.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功能有关.经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得出:为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E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2)查理定律(3)盖.吕萨克定律4、总结、扩展(1)气体分子运动有什么特点?(2)气体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3)怎样从微观的方法解释气体三实验定律?5、板书设计五、气体分子动理论1、气体分子运动特点①②③2、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设计示例参考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象力.三、教具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仪;自制的显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计算机软件.四、主要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 知识精解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氧分子、水分子等。 各种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有多大呢?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 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几个埃(1=10-10m),氧分子大约为3埃,质量约为5.3×10-23克。 (2)宏观物体中分子数非常多。 例:如果把1克蔗糖(含1.8×1021个分子)放入洪泽湖中(正常蓄水31.3亿m3),均匀之后,取1cm3的湖水,其中仍有蔗糖分子56.5万多个,这糖水还甜吗? (3)分子之间有空隙. 演示一:酒精和水的混合. 取一根玻璃管中放一半水,再放一半加颜色的酒精,用手堵住管口,来回 倒置几次,总体积的高度下降1厘米多。 分析:由于分子间有空隙,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分子进入了水分子的空隙中,有些水分子也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这一实验证明了水分子、酒精分子之 间有空隙. 2、分子的运动 问:若上面的实验不把玻璃管来回倒置,而是静放一段时间后,有色的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中,——液体的扩散 如图,在冷、热两杯水中放一滴蓝墨水,

现象1:过一会儿水就变蓝了.——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现象2:在热水变式比冷水快——说明液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请举出气体运动的例子吗?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 装置如图:过一会儿,在上面的瓶中有明显的棕色. 问:这说明了什么? 这两种气体的混合,不是重力等外来的作用,而是分子本身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水变色——液体扩散、气体的混合叫做气体扩散,固体之间也有扩散现象 大量的实验表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 (1)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没有人看见固体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呢?原来分子间有很大的引力,要想分开固体,必需克服分子间的引力才行. 演示三:铅块分子引力实验。装置如图. 在铅块下可挂多个50克砝码. 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很大的引力. (2)分子间有斥力. 若要压缩固体,减小分子间的空隙,是十分困难的,如压缩粉笔,比分开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若分子距离很近时,分子间斥力就显示出来,要使分子靠得更近,必须克服分子间的斥力才行.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何时表现为引力,何时又表现为斥力呢? 说明: ①平衡位置r=r 0; ②分子间的距离r >r 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③分子间的距离r <r 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④当r >10倍分子直径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没有作用力了. 分子运动论 的内容 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分子大小,肉眼看不见 分子数目多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很难分开——表现引力 很难压缩——表现斥力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 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由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并通过它们的运动转化为宏观的热力学性质。分子动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分子动理论简介 分子动理论是基于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它假设气体由大量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等宏观性质。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的内能主要由其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化所决定。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在分子动理论中,理想气体被定义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的气体: 1. 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 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 分子之间碰撞完全弹性,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转动动能可以通过统计力学中的配分函数计算得到。对于理想气体,转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转动能级的简并度。 通过计算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转动常数,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 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振动动能可以通过振动配分函数进行计算。对于理 想气体,振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振动能级的简并度。通过计 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将转动动能和振动动能相加,即可得到理想气体的总内能。 四、应用举例 以二氧化碳(CO2)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它的内能。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是线性分子,其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为2。根据转动能 级的简并度和转动常数,可以计算出CO2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的振动能级的简并度可以根据分子的振动模式和对称 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 CO2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案

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适用学科高中物理适用年级高三 适用区域全国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1.扩散现象 2.布朗运动 3.热运动 4.分子间的作用力 5.分子动理论 6.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7.分子动能 8.分子势能 9.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通过实验和分析、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布朗运动的 成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 斥力的合力。 5.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6.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 速增大。 7.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 小。 8.了解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9.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10.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涉及分子力做功,因而分子势 能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11.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让学生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 概念

4.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物理 就在身边的发现精神。 3.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教学中着重培养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2.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和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4.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5.分子势能的概念. 7.内能的概念及物体的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1.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区别. 2.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3.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提出问题:飞机从地面起飞,随后在高空做高速航行,有人说:“在这段时间内,飞机中乘 客的势能、动能都增大了,他们身上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也都增大了,因此乘客的内能也 增大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 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 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目录 1 分子动理论 (1)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4) 2 内能和热量 (6) 第一课时 (6) 第二课时 (10) 3 比热容 (12) 第一课时 (12) 第二课时 (14) 第三课时 (16)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特点。 2.掌握扩散现象的实质,哪些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 教学重难点 扩散现象的实质及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由课本P2引言引出本节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概念: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我们称它为分子。分子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m来量度。 2.分子的特点:体积小、质量小、数量多 3.剖析说明: (1)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2)分子还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3)物质原来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例: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B.水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C.干冰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D.铜块和铜球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由不同物质三态时的扩散现象引出: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的有效例证,也是分子做无规则运 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2.剖析说明 (1)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两种不同的物质必须互相接触。如果两种物质相同或不互相接触都不能发生扩散现象或发生的不是扩散现象,如热水和冷水属于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并不是某种物质的分子单向进入另一种物质,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不同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即在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如蒸发、糖的溶解。 (4)扩散现象说明了: 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分子具有动能。 (5)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①物体的状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缓慢; ②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判断某些现象是否为扩散现象时,关键看这些现象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前者是扩散现象,后者属于机械运动。 例1:在栀了花开的时候,校园里都能闻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例2:花香扑鼻尘土飞扬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的“大量”和分子的“小”是对应的, (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和化学中的分子的含义不一样:物理中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粒都称为分子 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例子: 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②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③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④用两万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中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逸出,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物体里的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可以证明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就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 【由宏观现象反映微观特点的研究方法,由相应的微观特点,决定分子具有相应的能量】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并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其无规则性正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和温度有关. 注意点:①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 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④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规律是: ①r r0时表现为引力; ④r>10 r0以后,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3)由相应的宏观现象反映:: ①如拉伸物体需要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②压缩物体也需要力,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③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知识点总结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和内能是热力学和物理学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解释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定义、原理、应用和研 究进展。 一、分子动理论的定义与原理 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热现象的学说,它认为物体的热性质是 由其分子或原子的运动状态所决定的。这个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假设: 1. 物质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颗粒构成的,如分子、原子等。 2. 这些微小颗粒不断地运动,并具有一定的质量、空间和能量。 3. 在物体内部,这些微小颗粒之间有相互作用和碰撞的过程。 4. 碰撞时微小颗粒之间的能量和动量可以转移,从而导致物体 的热性质和其他性质的变化。

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轻质分子的平均速度高于重质分子的平均速度。 2. 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越来越近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当距离进一步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斥力。 4. 粒子的碰撞次数越多,温度越高,分子间的压强和体积越大。 二、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内能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总能量,包括其动能和势能。内能 是一种热力学量,在无限接近绝对零温度时达到最小值,它可以 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E = 3/2 * n * R * T,

其中,E是内能,n是物质的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 绝对温度。 那么,内能的改变可以由以下两部分相加得出: E = ΔU + W, 其中,ΔU是系统内能改变量,W是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与环境 的功。 三、分子动理论在热学中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和理解热学现象的基础,它被广 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 热容和比热 热容和比热是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的能力,它们可以通 过分子动理论得到解释。根据热容和比热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4 、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选填“引力”、“斥力”) 二、选择题 1、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儿。这个现象说明了( )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 2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有关的是() A .余音绕梁 B .尘土飞扬 C .人声鼎沸 D .花香扑鼻 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 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 .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4 、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教学反思 1、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备课过程中尽量用直观的方法准备素材,想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理解知识:演示墨水的扩散现象,观察颜色的变化、打开风油精瓶盖,闻气味、小米与花生豆的混合类比法、感受分子力模型的力的作用、视频展示物质三态结构模型,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获取知识。 2、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缺乏顺理成章,仍有些生硬,教学中还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尽量让学生起身体验,如:课前可布置学生自己观察墨水的扩散现象,给他们充足的、轻松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课堂上不会太突兀,又要从宏观世界来到微观世界,又要感受由现象及本质的方法。 3、能用实际器材演示实验不用软件模拟,酒精与水的混合等,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世界的物质性、真实性。

2022年教科版物理《分子动理论》精选教案(推荐)

分子动理论 一、教材分析 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使八年级学生知道了扩散现象等, 但由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状态, 学生很难很直观地认识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等. 因此本节教学需要以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宏观实验现象或模拟实验等为依据, 学生在感受到现象后,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去猜测和推理分子的运动状况, 最后建立起分子动理论知识.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在观察宏观现象、模拟活动、探究交流等过程中, 感受观察、猜测、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现象推测分子动理论的过程, 感受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 〔2〕通过“红豆与沙的混合〞和“改变小球间弹簧的长度〞等模拟活动, 感受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现象和感受活动推测分子动理论, 懂得善于观察生活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视频展现“物质世界的尺度〞、“天宫的扩散现象〞等, 了解人类对宏观、微观世界的努力探索, 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并领略我国航天科技的开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糖块、松香、金属块、三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黄沙、红豆、细绳、粉笔、塑料针筒、弹簧链接的小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装有水和酒精的特制细管、胶头滴管、铅块、钩码、笔袋、西瓜、弹簧链接的小球等.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教案

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说明: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 的单位符号。 2.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0110-10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026.02×1023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03不同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实质: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04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 05无规则运动。 ②成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粒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③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06越小,07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08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 09无规则运动。

②特点: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2)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①r=r0时(r0的数量级为10-10 m),分子间作用力F=0,这个位置称为10平衡位置; ②rr0时,分子间作用力F表现为12引力。 知识点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Ⅰ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01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气体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仍然十分巨大,分子之间频繁地碰撞,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地改变。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各个方向运动02相等。 2.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1)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任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03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 (2)04确定的;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 05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06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3.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07热运动,大量的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器壁单位面积上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1.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现象,也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 香皂,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我们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探究活动1: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下面是店铺给大家介绍的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 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依照,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因此从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 龙台七一中学王松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 (3)知道影响扩散现象的因素 (4)了解气休、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5)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悟通过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事实,知道这是一钟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能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 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初中二年级我们就学习了关于分子的一些知识,知道物体由相应的物质所组成,物质由所对应的分子所构成,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是怎样的呢?〈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组成 向学生介绍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物质组成的探究,并从中引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通过一些计算如: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喝去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珠,要用30亿年。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小,某一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很大。 2、分子的运动 提出问题: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猜想和假说:①分子不会运动.②分子是运动的. 进行实验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①打开香水瓶,一会儿就会满屋生香. ②春天,花开时,很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③在无风的天气里,从烟囱里冒出的浓烟逐渐远去,越来越疏散. ④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 结论:上述实验中的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指的是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内能学案

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知识要点: (一)分子动理论 (二)温度 (三)内能 具体内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Ⅰ 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Ⅰ 4.温度、内能Ⅰ 二考点突破 考点一对分子动理论的考查 考点二温度温标和内能 命题分析及预测:本专题中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及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 基础知识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分子(视为球体模型)的直径:数量级为① m。 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 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② mol-1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③ ,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

④ ,温度⑤ ,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⑥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温度 1.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把表征这一“共同的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⑦。 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为T=⑧。 三、内能 1.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 ⑩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 2.分子的势能 (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  决定的能,即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 微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

高中物理《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教案

高中物理《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教案 教案: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分子的动理论是解释气体性质的基础。 2. 掌握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和气体性质的相关概念。 3. 能够运用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 a.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自由运动,碰撞和相互作用。 b. 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气体性质的解释 a. 压强:气体分子碰撞与容器壁面的作用。 b. 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c. 体积:气体分子的间距与容器大小的关系。 d. 摩尔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a. 引入气体分子的动理论,提问学生对气体分子的认识。 b. 通过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性质与气体分子运动之间的关系。 2. 理论讲解(20分钟) a. 介绍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碰撞的特点。 b. 解释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并进行相关计算。 c. 阐述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 a.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气体性质。 b.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4. 拓展应用(20分钟)

a. 引导学生运用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其他气体性质,如扩散、压力变化等。 b. 提供相关实验或观察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5. 总结(10分钟) 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体分子的动理论对解释气体性质的重要性。 b.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记忆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气体分子的动理论及其应用。 3.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4. 创造与拓展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气体分子的动理论解释其他气体性质,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气体分子的动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