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少教多学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少教多学教案)

第1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知道扩散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难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生自学教材P2-5页,完成《理科爱好者》知识要点部分,

(二)交流展示:

学生小组内交流统一知识要点答案:

(三)归纳点拨: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米=1埃。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10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r

(四)、训练反馈;

生完成当堂检测训练

(五)、拓展延伸

三、作业处理

《理科爱好者》

教学反思:

惠来县第八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能简单地说明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常见现象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将物质无限度地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度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1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提出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回答: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运动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2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滴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知识拓宽:结合演示实验,阐述课本P3的图1-1-7中现象说明的问题。实验中如果将水注入硫酸铜溶液的下方,是否能够影响实验效果? 活动3 提出问题: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并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 (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时,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典例剖析: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2 ~3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它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分子肉眼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雪花、柳絮、灰尘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单个的分子。 知识板块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3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 3.什么是扩散现象? 答: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4.请你举出两个扩散现象的实例。 答:①八月桂花遍地香;②墙角堆煤,墙内变黑。 知识板块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4 ~5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就结合起来了,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 答: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1.对学 分享独学1~6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②对子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读出测力计示数。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变化?请你试着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第一课时内能 【学习目标】 1.了解物体的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 2.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察上面插图思考:冬天手冷时为什么搓手能取暖?为什么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钻木为什么可以取火? 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温度与热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把两滴墨水同时滴入10℃的冷水和50℃的热水中,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教案

考情分析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为主,其中计算题以气体实验定律的考查为主,虽然综合性不太强,但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应加以重视。 重要考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 验依据(Ⅰ) 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Ⅰ) 4.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物体 的内能(Ⅰ) 5.温度和温标(Ⅰ) 6.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 晶体(Ⅰ) 7.液晶的微观结构(Ⅰ) 8.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Ⅰ) 9.气体实验定律(Ⅱ) 10.理想气体(Ⅰ) 11.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2.能量守恒定律(Ⅰ) 13.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14.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 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 他单位,例如摄氏度、标准大 考点 解读 1.本部分考点内容的要求基本 上是Ⅰ级,即理解物理概念和 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 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 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 有:(1)分子动理论要点,分子 力,分子大小、质量、数目估 算;(2)内能的变化及改变内能 的物理过程、气体压强的决定 因素以及气体压强的计算;(3)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和用图像表示气体状态的 变化;(4)热现象实验与探索过 程的方法。 3.近两年来热学考题中还涌现 出了许多对热现象的自主学习 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 题,多以科技前沿、社会热点

气压(Ⅰ) 实验十六: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实验十七: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说明: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2.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及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问题为背景来考查热学知识在实际中的 应用。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0110-10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026.02×1023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03不同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实质: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五讲 物体的内能教案 粤教版选修3-3-粤教版高二选修3-3物理教案

第五讲物体的内能 [目标定位] 1.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的关系.理解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有关.4.知道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知道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跟体积无关. 一、分子的动能温度 1.分子的动能:由于物体内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二、分子势能 1.定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1)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三、物体的内能 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 3.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 4.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内能越大. 想一想在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中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吗? 答案不一定.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决定于温度,分子势能决定于体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体速度大,高度大,只是机械能大,内能不一定大.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一、对分子动能的理解 1.单个分子的动能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那么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 教案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 2. 内能和热量(1) 二. 重点、难点: 1.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具体内容] 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各种物质都有大量分子组成。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3. 分子的直径约10-10m=1埃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 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扩散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说明: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在物理学中叫“转换法”) ▲扩散现象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冷水变色慢。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进一步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我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某一特定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平衡,对外表现为不受力; 当将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此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将分子间的距离拉大,此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此时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四、内能 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从而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初三物理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三物理第一讲:内能 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分子动理论 2、学习内能及其概念 3、注意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不同 知识讲解 1、分子动理论——物质组成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常见物质组成

2、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 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 了?图1 解答: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实验观察: (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3)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2、热运动 由于分之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内 能计算 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由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并通过它们的运动转化为宏观的热力学性质。分子动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分子动理论简介 分子动理论是基于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它假设气体由大量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等宏观性质。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的内能主要由其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化所决定。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在分子动理论中,理想气体被定义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的气体: 1. 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 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 分子之间碰撞完全弹性,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转动动能可以通过统计力学中的配分函数计算得到。对于理想气体,转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转动能级的简并度。 通过计算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转动常数,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 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气体分子的振动动能可以通过振动配分函数进行计算。对于理 想气体,振动配分函数可以简化为只考虑振动能级的简并度。通过计 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将转动动能和振动动能相加,即可得到理想气体的总内能。 四、应用举例 以二氧化碳(CO2)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它的内能。 1. 转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是线性分子,其转动能级的简并度为2。根据转动能 级的简并度和转动常数,可以计算出CO2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 2. 振动动能的计算: CO2分子的振动能级的简并度可以根据分子的振动模式和对称 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振动能级的简并度以及振动频率,可以得到 CO2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案

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适用学科高中物理适用年级高三 适用区域全国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1.扩散现象 2.布朗运动 3.热运动 4.分子间的作用力 5.分子动理论 6.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7.分子动能 8.分子势能 9.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通过实验和分析、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布朗运动的 成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 斥力的合力。 5.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6.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 速增大。 7.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 小。 8.了解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9.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10.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涉及分子力做功,因而分子势 能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11.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让学生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 概念

4.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物理 就在身边的发现精神。 3.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教学中着重培养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2.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和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4.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5.分子势能的概念. 7.内能的概念及物体的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1.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区别. 2.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3.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提出问题:飞机从地面起飞,随后在高空做高速航行,有人说:“在这段时间内,飞机中乘 客的势能、动能都增大了,他们身上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也都增大了,因此乘客的内能也 增大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 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 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内能和热量(2) 3.比热容 二. 重点、难点: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不能说“具有” 、“含有”或“× ×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 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二)燃烧的热值 1.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定义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 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 1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 4.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目录 1 分子动理论 (1)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4) 2 内能和热量 (6) 第一课时 (6) 第二课时 (10) 3 比热容 (12) 第一课时 (12) 第二课时 (14) 第三课时 (16)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特点。 2.掌握扩散现象的实质,哪些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 教学重难点 扩散现象的实质及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由课本P2引言引出本节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概念: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我们称它为分子。分子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m来量度。 2.分子的特点:体积小、质量小、数量多 3.剖析说明: (1)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2)分子还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3)物质原来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例: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B.水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C.干冰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D.铜块和铜球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由不同物质三态时的扩散现象引出: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的有效例证,也是分子做无规则运 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2.剖析说明 (1)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两种不同的物质必须互相接触。如果两种物质相同或不互相接触都不能发生扩散现象或发生的不是扩散现象,如热水和冷水属于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并不是某种物质的分子单向进入另一种物质,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不同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即在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如蒸发、糖的溶解。 (4)扩散现象说明了: 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分子具有动能。 (5)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①物体的状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缓慢; ②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判断某些现象是否为扩散现象时,关键看这些现象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前者是扩散现象,后者属于机械运动。 例1:在栀了花开的时候,校园里都能闻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例2:花香扑鼻尘土飞扬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1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

——甜味,就再往下分,假设分到某种程度而取一粒再分时就失去了糖的本质,那么这个最小的颗粒就是糖分子。 这个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提出,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物体组成的奥秘。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部分,并交流讨论。 二、进行新课。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组成的,它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分子) 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它的直径用________m来度量。(10-10)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的数目是“大量的”,也就是感知分子是非常小的,除了阅读讨论教材第3页中“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以外,还可以提供以下事例材料: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m。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趣味演示:教师用毛笔蘸酒精在黑板上书写问题:“我现在用什么写字?” 生:酒精。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闻到酒精的气味。 等黑板上的字迹消失以后,教师再提问。 师:请看,写在黑板上的字迹慢慢消失了,用来写字的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小结: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实验表明酒精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演示: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如图1-1-1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4 、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选填“引力”、“斥力”) 二、选择题 1、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儿。这个现象说明了( )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 2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有关的是() A .余音绕梁 B .尘土飞扬 C .人声鼎沸 D .花香扑鼻 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 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 .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4 、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教学反思 1、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备课过程中尽量用直观的方法准备素材,想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理解知识:演示墨水的扩散现象,观察颜色的变化、打开风油精瓶盖,闻气味、小米与花生豆的混合类比法、感受分子力模型的力的作用、视频展示物质三态结构模型,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获取知识。 2、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缺乏顺理成章,仍有些生硬,教学中还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尽量让学生起身体验,如:课前可布置学生自己观察墨水的扩散现象,给他们充足的、轻松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课堂上不会太突兀,又要从宏观世界来到微观世界,又要感受由现象及本质的方法。 3、能用实际器材演示实验不用软件模拟,酒精与水的混合等,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世界的物质性、真实性。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分子动理论》 【知识与能力目标】 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一般物体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了解扩散现象的重要意义,能识别扩散现象,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扩散现象联系起来。学会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心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提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墨水温度不同的水分子引力演示器试管酒精水等。 一、新课引入 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开始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首先来看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打开ppt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周围的空气、水、木头等等它们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来看看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程。出示ppt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粒。(展示ppt)

1、提问:一个分子有多大?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几亿分之几米,也就是说,分子的直径是以10-10m来量度的。由于分子很小,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2、例如,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喝去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珠,要用30亿年! (二)活动1、将墨水滴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演示,同时出示ppt, 学生观察 1气体的扩散(二氧化氮与空气) 2液体的扩散(硫酸铜水溶液与水) 3固体的扩散(铅块与金块) 再回到活动1 总结:二、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出示ppt (三)活动2、把水和酒精倒在一块,观察它们的总体积变化情况。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展示ppt 总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四)阶段小结(出示ppt) 1、现象1、 2、3叫做什么? 你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 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五)想一想? 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展示一块铁,问:既然分子是运动的且分子间有空隙,那么谁能将铁块捏小或拉大一些?为什么铁块分子没有跑掉而还是保持了原有形状?( ppt) 视频展示:切割后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悬挂钩码(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的什么作用)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课题: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教学(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一: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一:温度与热运动 1.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 总和。 3.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是内能改变的标志。 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 因素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四:燃烧:放出热量 5.燃料的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 种燃料的热值。符号: q 单位: J/kg 6. 公式:q = Q/m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 = mq 变形式: m = Q/q 7.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 补充完善 3、三分钟 后小组展 示。 其他小 组质疑, 老师完 善,评价 激励 第三节:比热容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物体吸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比热容 1.定义: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与m.Δt的比值,叫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 c 2.比热容的单位: J/(kg·℃) 3.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质量 (体积)、温度变化量无关。 三:热量的计算 4.Q吸= cm(t-t0) Q放= cm(t0-t)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分子动理论 内能和热量 比热容 学生小 结,然后 绘制思维 导图。 达标 检测 一、分子动理论 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B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D.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要求: 独立完 成。积极 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 答。让思 路方法不 一致同学 装订 线 第 一 章 分 子 动 理 论 与 内 能 1 /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1.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现象,也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 香皂,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我们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探究活动1: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一讲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3物理教案

第一讲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目标定位]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的简化模型,即球形模型或立方体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记住它的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会用这个常数进行有关的计算和估算. 一、分子的大小 1.分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尺寸的数量级为10-10 m.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定义:1mol 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符号N A 表示. 2.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取N A =6.02×1023 mol -1 ,粗略计算中可取N A =6.0×1023 mol -1 . 3.意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它是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把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质的密度ρ等宏观物理量和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等微观物理量都联系起来了. 一、分子的两种模型 1.球体模型 对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比较小,可以认为分子是一个一个紧挨着的球. 设分子的体积为V ,由V =43π⎝ ⎛⎭⎪⎫d 23 ,可得分子直径d =36V π. 2.立方体模型 图1 由于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大,是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此时常把分子占据的空间视为立方体,认为分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如图1所示),从而计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a =3 V . 例1 现在已经有能放大数亿倍的非光学显微镜(如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等),使得人们观察某些物质内的分子排列成为可能.如图2所示是放大倍数为3×107 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二硫化铁晶体的照片.据图可以粗略地测出二硫化铁分子体积的数量级为m 3 ,(照片下方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的照片情况) 图2 答案 10 -29 解析 由题图可知,将每个二硫化铁分子看做一个立方体,四个小立方体并排边长之和为4d ′=4cm ,所以平均每个小立方体的边长d ′=1cm.又因为题图是将实际大小放大了3×10 7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运动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运动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 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两个铅块间的分子引力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