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热学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材知识梳理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3)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 mol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A=________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__,运动越激烈.

3.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分子间距离变化相等时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__.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如图13­32­1所示: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r0时,分子力为________;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10r0时,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13­32­1

二、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______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增大.

2.分子势能:与分子________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

13­32­2所示(规定分子间距离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13­32­2

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________与________的总和.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及物体的________都有关系.

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作________,单层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13­32­3所示,测出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d=________.

图13­32­3

一、1.(1)10-10(2)10-26(3)6.02×1023

2.(1)高(2)液体分子小高

3.(1)引力斥力合力(2)减小快(3)斥力零引力

二、1.温度平均动能 2.间距

3.动能分子势能温度体积摩尔数(或分子数)

三、单层分子球形V S

【思维辨析】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

(4)-33 ℃=240 K.( )

(5)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 )

(6)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7)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

答案:(1)(×)(2)(√)(3)(×)(4)(√) (5)(×)(6)(√)(7)(×)【思维拓展】

分子的体积如何表示?

答案:(1)球体模型:将分子视为球体,V 0=43πd 2

3(d 表示分子直径); (2)立方体模型:将分子视为立方体V 0=d 3(d 表示分子间距).

固体、液体分子体积V 0=V N A

(V 表示摩尔体积),但对气体V 0表示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体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不能忽略.

➢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转换桥梁

作为宏观量的摩尔质量M mol 、摩尔体积V mol 、密度ρ与作为微观量的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分子体积V 0都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起来.如图13­32­4所示.

图13­32­4

(1)一个分子的质量:m =M mol N A

. (2)一个分子所占的体积:V 0=V mol N A

(估算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或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3)1 mol 物质的体积:V mol =M mol ρ. (4)质量为M 的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n =M M mol

N A . (5)体积为V 的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n =ρV M mol

N A . 考向一 液体、固体分子模型

1 [2016·江苏扬州期末] 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实验发现,在水深300 m 处,二氧化碳将变成凝胶状态,当水深超过2500 m 时,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设在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将二氧化碳分子看作直径为D 的球,则在该状态下体积为V 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硬胶体后体积为多少?

[解析]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硬胶体后,可以看成是分子一个个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故体积为V 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m =ρV ,所含分子数为N =m M N A =

ρV M

N A ,变成硬胶体后体积为V ′=N ·16πD 3=πρVN A D 36M .

■ 方法总结

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体或立方体,如图13­32­5所示,

分子间距等于小球的直径或立方体的棱长,所以d =36V π(球体模型)或d =3V(立方体模型).

图13­32­5

考向二 气体分子模型

2 [2015·海南卷] 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 远小于地球半径R ,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地面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________,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

答案: 4πR 2p 0N A Mg 3Mgh p 0N A

[解析] (1)大气压是由地球大气层的重力产生,设大气层质量为m ,地球表面积为S ,

可知mg =p 0S ,S =4πR 2

,大气分子数n =m M N A =p 0SN A Mg =4πR 2p 0N A Mg ,气体分子间距大,所以把每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认为是一个立方体模型,立方体边长即为分子间平均距离假设为a ,因为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所以大气层每一层的截面积都为地球的表面积

S ,大气层体积V =Sh =4πR 2h ,V =na 3,联立以上各式得a =

3Mgh p 0N A .

■ 方法总结 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大小不等于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如图13­32­6所示,此时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视为棱长为d 的立方

体,所以d =3V.

图13­32­6

考点二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考向一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项目 布朗运动 分子热运动

] (多选)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就是悬浮微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气体分子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D.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

E.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答案:ABC

[解析]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撞击悬浮微粒的不平衡引起的,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项A、B错误,E正确;气体分子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选项C错误;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液体的温度以及颗粒的大小有关,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选项D正确.

考向二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势能

多选)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答案:BCE

[解析] 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是:当r<r0时F为斥力;当r=r0时F=0;当r >r0时F为引力.综上可知,当两分子由相距较远逐渐达到最近的过程中分子力是先变大再变小后又变大,选项A错误;分子力为引力时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为斥力时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选项B正确,D错误;因仅有分子力作用,故只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间发生转化,即分子势能减小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增大时分子动能减小,其总和不变,选项C、E均正确.

■ 方法规律

(1)分子势能在平衡位置有最小值,无论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靠近平衡位置,分子势能减小,反之增大.

(2)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有两种方法

①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

②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

考向三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的总量守恒2.内能和热量的比较

内能热量

区别

是状态量,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随之确

定.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内

是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

内能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联系

在只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

5 (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热量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E.物体运动时的内能不一定比静止时的内能大

答案:DE

[解析]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体积、温度、物态和分子总数,1 kg水和100 g水的质量不同,水分子总数不同,所以内能不同,故选项A错误;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选项B 错误;热量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也能从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多的物体,选项C错误;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少,选项D正确;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分子运动的快慢无关,物体运动快,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大,内能不一定大,选项E正确.

考点三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

测量方法:

图13­32­7

(1)油膜体积的测定——积聚法:由于一滴纯油酸中含有的分子数仍很大,形成的单层

分子所占面积太大,不便于测量,故实验中先把油酸溶于酒精中稀释,测定其浓度,再测出1 mL 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取一滴用于实验,最后计算出一滴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作为油膜的体积.

(2)油膜面积的测定:如图13­32­7所示,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有机玻璃板取下放在坐标格纸上,以边长为1 cm 的方格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的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计为1格),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某同学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 0,将该溶液滴一滴到水面上,稳定后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已知500 mL 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1 mL ,则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表达式为d =________.

(2)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 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B .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但该同学并未发觉,仍按未挥发时的浓度计算(油酸仍能充分散开)

C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散开

D .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答案:(1)V 0

500S (2)AC [解析] (1)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浓度为1500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酒精溶于水,油酸浮在水面上形成单层分子膜,故有Sd =1500V 0,解得d =V 0500S

. (2)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则计算公式变为d =V 0S

,结果将明显偏大,选项A 正确;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测量结果偏小,选项B 错误;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由计算公式可知选项C 正确;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会有一定影响,但是结果不会明显偏大,选项D 错误.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

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 mL 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规格为30 cm ×40 cm 的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有机玻璃板、彩笔、坐标纸.

(1)下面是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步骤C.

A .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 mL 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 ;

B .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靠近水面处向浅盘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油酸酒精溶液,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单位:cm 2).

(2)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大小为________(单位:cm).

答案:(1)待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2)n ×0.05%NS

[解析] (1)待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N cm 3,n 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n N

×0.05% cm 3,所以单个油酸分子的大小d =V S =

n ×0.05%NS

(cm). ■ 规律总结

1.注意事项 (1)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

(2)在有机玻璃板上描绘油酸薄膜轮廓时动作要轻而迅速,视线要始终与玻璃板垂直.

2.误差分析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

(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 mL的滴数时,产生误差;

(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教师备用习题】

1.(多选)[2016·威海模拟改编]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C.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必然增大

E.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解析] ABD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除了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外,还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体现,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即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根据内能的物理意义及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可知,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综上所述选项A、B、D不正确.

2.(多选)[2016·潍坊一模改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与0 ℃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

C.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即使制冷技术不断提高,绝对零度也不能达到

E.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 ABD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A正确;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均有关,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选项B正确;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错误;绝对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选项D正确;用打气

筒向篮球充气时,气体压强增大,对活塞的压力增大,所以打气时需要用力推动活塞,选项E错误.

3.(多选)[2016·唐山摸底] 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就一直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 ACE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选项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物体向外散热,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C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选项E正确.4.(多选)[2016·豫东、豫北名校联考] 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B.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D.在液体表面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E.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解析] ABD 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选项A正确;扫地时扬起的尘埃比做布朗运动的微粒大得多,而且扬起的尘埃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不是布朗运动,选项B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液体分子的撞击对微粒影响越小,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选项C 错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选项D正确;分子势能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在平衡距离以内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若在此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平衡距离以外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若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E错误.

5.(多选)[2016·陕西三模改编]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 轴上,两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F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表现为斥力,F<0表现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加速运动,经过c点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乙分子由a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E.乙分子位于c点时,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最小

[解析] BCE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分子力的大小变化,在横轴下方的为引力,上方的为斥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从a到b分子乙受到引力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从b到c仍受引力继续加速,选项A错误;从a到c一直受引力,故一直加速,所以到c点时,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从a到c的过程中,分子乙受到引力作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故分子力做正功,所以分子势能减小,选项C 正确;从a到c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从c到d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选项D错误,选项E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热学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材知识梳理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3)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 mol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A=________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__,运动越激烈. 3.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分子间距离变化相等时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__.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如图13­32­1所示: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r0时,分子力为________;当r>r0时,表现为________;当r>10r0时,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13­32­1 二、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______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增大. 2.分子势能:与分子________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

13­32­2所示(规定分子间距离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13­32­2 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________与________的总和.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及物体的________都有关系. 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作________,单层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13­32­3所示,测出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d=________. 图13­32­3 一、1.(1)10-10(2)10-26(3)6.02×1023 2.(1)高(2)液体分子小高 3.(1)引力斥力合力(2)减小快(3)斥力零引力 二、1.温度平均动能 2.间距 3.动能分子势能温度体积摩尔数(或分子数) 三、单层分子球形V S 【思维辨析】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 (4)-33 ℃=240 K.( ) (5)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 ) (6)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7)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 答案:(1)(×)(2)(√)(3)(×)(4)(√) (5)(×)(6)(√)(7)(×)【思维拓展】 分子的体积如何表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热学考点归纳

专题13 热学 目录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 【基本概念、规律】 (1) 考点一微观量的估算 (2) 考点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3) 考点三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考点四物体的内能 (4) 考点五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5) 【思想方法与技巧】 (6) 用统计规律理解温度的概念 (6) 第二节固体、液体和气体 (6) 【基本概念、规律】 (6) 【重要考点归纳】 (8) 考点一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8) 考点二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8) 考点三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 (9) 考点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实验定律的应用 (9) 【思想方法与技巧】 (10) “两部分气”问题的求解技巧 (10) 第三节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10) 【基本概念、规律】 (10) 【重要考点归纳】 (11) 考点一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1) 考点二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1) 【思想方法与技巧】 (12) 气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 (12)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基本概念、规律】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 =6.02×1023 mol -1 . 2.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 =t +273.15_K. (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三、内能 1.分子动能 (1)意义: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平均动能 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微观量的估算 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3.关系 (1)分子的质量:m 0=M N A =ρV m N A . (2)分子的体积:V 0=V m N A = M ρN A .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教案

考情分析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为主,其中计算题以气体实验定律的考查为主,虽然综合性不太强,但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应加以重视。 重要考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 验依据(Ⅰ) 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Ⅰ) 4.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物体 的内能(Ⅰ) 5.温度和温标(Ⅰ) 6.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 晶体(Ⅰ) 7.液晶的微观结构(Ⅰ) 8.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Ⅰ) 9.气体实验定律(Ⅱ) 10.理想气体(Ⅰ) 11.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2.能量守恒定律(Ⅰ) 13.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14.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 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 他单位,例如摄氏度、标准大 考点 解读 1.本部分考点内容的要求基本 上是Ⅰ级,即理解物理概念和 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 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 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 有:(1)分子动理论要点,分子 力,分子大小、质量、数目估 算;(2)内能的变化及改变内能 的物理过程、气体压强的决定 因素以及气体压强的计算;(3)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和用图像表示气体状态的 变化;(4)热现象实验与探索过 程的方法。 3.近两年来热学考题中还涌现 出了许多对热现象的自主学习 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 题,多以科技前沿、社会热点

气压(Ⅰ) 实验十六: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实验十七: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说明: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2.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及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问题为背景来考查热学知识在实际中的 应用。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0110-10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026.02×1023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03不同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实质: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含解析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 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 E.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形成原因,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解析: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扩散是物质分子的迁移,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故B错误;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运动的两个不同规律,则C正确;两种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都与温度有关,D正确;布朗运动与扩散的成因均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两者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故E错误. 答案:ACD 2.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也可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E正确. 答案:ACE 3.下列有关热现象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物体缓慢举高,其机械能增加,内能不变 B.盛有气体的容器做加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的内能必定会随之增大 C.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2021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3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含解析)

高考地位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其中计算题以气体实验定律的考查为主,虽然综合性不太强,但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应加以重视。分值为15分。 考纲下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 点和实验依据(Ⅰ) 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 统计分布(Ⅰ) 4.温度、内能(Ⅰ) 5.固体的微观结构、晶 体和非晶体(Ⅰ) 6.液晶的微观结构(Ⅰ) 7.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Ⅰ) 8.气体实验定律(Ⅱ) 9.理想气体(Ⅰ) 10.饱和蒸汽、未饱和蒸 汽和饱和蒸汽压(Ⅰ) 11.相对湿度(Ⅰ) 12.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3.能量守恒定律(Ⅰ) 14.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15.单位制:中学物理中 考 纲 解 读 1.本部分考点内容的要求基本上 是Ⅰ级,即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 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 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 况下的应用。题型多为选择题和 填空题。 2.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有: (1)分子动理论要点,分子力、分 子大小、质量、数目估算;(2)内 能的变化及改变内能的物理过 程、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以及气 体压强的计算;(3)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和用图象表示气体状态的变 化;(4)热现象实验与探索过程的 方法。 3.近两年来热学考题中还涌现出 了许多对热现象的自主学习和创 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多以 科技前沿、社会热点及与生产生 活联系的问题为背景来考查热学

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 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 摄氏度、标准大气压(Ⅰ)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 的大小 说明:1.知道国际单位制 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2.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 计。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主干梳理对点激活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0110-10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026.02×1023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03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实质: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04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 05无规则运动。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1讲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含解析

选修3-3 热学 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对应学生 用书P197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布朗运动Ⅰ(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 (单选)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2 ℃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 C.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正确;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B错误;在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如果先是分子斥力做正功,后是分子引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的,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D正确. 答案 B 【知识存盘】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②估测的方法:油膜法 (2)分子的质量 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 kg (3)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1 mol的任何物质中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用符号N A表示,N A=6.02×1023

mol -1 . ②N A 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N A =M mol m 分,N A =V mol V 分 . (4)分子模型 ①球体模型直径为d = ②立方体模型边长为d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运动轨迹不确定. (3)布朗运动和热运动的比较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3)r 0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时的距离,其数量级为10 -10 m. 图1-1-1 (4)如图1-1-1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热学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实验证据. 2.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观察并能解释布朗运动.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和意义. 3.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1)知道扩散、布朗运动、热运动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速率分布图像. (2)知道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科学思维:(1)理解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成因,能用F-r图像解释分子力. (2)理解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V是油滴体积,S是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 S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 (3)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________的粒子数,这个数量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即N A,N A=________ 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单分子行为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__,扩散越快. 集体行为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__,运动越剧烈. (3)热运动:________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__.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高三物理复习学案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一、复习目标 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的实验证据。 二、知识总结 (一)实验基本技能 1.实验目的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油酸分子简化成球形).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薄膜,如图所示. 实验中如果算出一定体积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分 子的大小,直径d =V S . 3.实验器材 清水、酒精、油酸、量筒、浅盘(边长约30~40 cm)、注射器(或滴管)、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彩笔、爽身粉(石膏粉)、坐标纸、容量瓶(500 mL). 4.实验过程 (1)往边长约为30~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爽身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2)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1 mL 时的滴数. (3)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一滴,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形状的一层纯油酸薄膜.

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 (4)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有机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上. (5)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6)根据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 (7)根据一滴油酸的体积V 和薄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二)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在实验中,由d =V S 计算分子的直径,“V ”是经过换算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V ′=V 液2N ⎝ ⎛⎭ ⎪⎫N 为滴数,V 液2为N 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所占体积 体积V = V ′× V 油V 液1⎝ ⎛⎭⎪⎫V 油为纯油酸体积,V 液1为油酸酒精溶液的总体积. (3)油酸薄层的面积S =na 2(n 为有效格数,a 为小格的边长). (4)分子直径d =V S . (5)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2.误差分析 (1)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浓度和理论值间存在偏差.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体积和理论值间存在偏差. (3)油酸在水面上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理想中的“均匀”“单分子纯油酸层”间存在偏差. (4)采用“互补法”(即不足半个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计算获得的油膜面积与实际的油膜面积间存在偏差. 3.注意事项 (1)在水面上撒爽身粉时,注意不要触动浅盘中的水. (2)在有机玻璃板上描绘轮廓时动作轻而迅速,眼睛视线要始终与玻璃垂直. (3)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改变浓度,产生误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47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47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 大小 一、单选题 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先配制好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η的油酸酒精溶液,并得到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用注射器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滴l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薄膜形状稳定后测量出它的面积为S.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面形成的油酸薄膜的体积为V B. 撒痱子粉是为了便于确定出油酸薄膜的轮廓 C. 根据可以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D. 根据可以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二、多选题 2.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某小组发现测得的分子直径数据比其他组大2-3个数量级,可能的原因是() A. 计算油膜面积时,只计算了完整方格的数目 B.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过多,导致油膜没能充分展开 C. 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当作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D. 测量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时,将31滴溶液错数成30滴 三、填空题 3.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某同学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得到油酸膜边界轮廓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方格边长为L,按要求数出油酸膜轮廓线包括的方格数为n个,则油酸膜的面积约为________;若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由以上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4.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中,首先对纯油酸进行稀释。现将1mL油酸滴入量筒中,加入酒精至总体积为2000mL,用滴管测定每50滴该溶液体积为1mL。则每滴该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体积为________m3,现将1滴该溶液滴入放有痱子粉的水槽中,测得油酸薄膜的表面积为0.1m2,则计算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 5.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形成如图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将分子看成________,那么油膜的厚度被认为是油分子的直径,先测出油滴的体积,再测出油膜的________,就可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6.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每500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测得1mL这样的溶液共计80滴。现将1滴这种溶液滴在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这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3;待油

高中物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几点释疑教案

高中物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几点释疑教案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中物理教案:“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 几点释疑 【内容提要】 高二物理教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善于思考的学生会产生多个疑问,其中油酸的分子特性、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与一般分子数量级不符等内容,从教材上难于寻求答案,参考资料也不多,老师在上课时也较难回答。本文就这几个学生常遇到的问题,结合一定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作一点解释,以求让学生较清楚地理解这个实验。 【2010年四川省物理优秀论文评选】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几点释疑 【内容提要】高二物理教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善于思考的学生会产生多个疑问,其中油酸的分子特性、油酸分子直径的测量值与一般分子数量级不符等内容,从教材上难于寻求答案,参考资料也不多,老师在上课时也较难回答。本文就这几个学生常遇到的问题,结合一定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作一点解释,以求让学生较清楚地理解这个实验。 高中物理第二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学生实验,原理巧妙,用宏观上的一个简易原理便可测算出微观上的分子大小,本实验对学生思维开拓有很好的帮助。虽然原理并不复杂,教材描述也非常全面,但教材描述较为扼要,多处是点到即止,按教材要求,只要细心,多数学生能很顺利地完成实验,而善于思考的学生则会产生疑问,本文就学生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解释:疑问一:为什么选择油酸,而不选择其它生活中常见的如植物油之类的油? 提这类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在家里用简易条件做这个实验,但实验效果不好。 如果只考虑油酸液体的诸如密度、表面张力系数、不溶于水等因

素,那么多种油类都可以。之所以选择油酸,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油酸特殊的分子结构。 油酸的分子式为C17H33COOH,分为“C17H33—”和“—COOH”两部分,其中“—COOH”是亲水基,而“C17H33—”是憎水基,分子是一个长柱形(结构如图1),当油酸滴到水面时,亲水基浸在水中,而憎水基浮于水面,油酸分子竖起来(图2),有亲水基作“砣”,浮在水面之上的憎水基会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而一个挨一个排列,不会重叠,所以会形成一层稳定的单分子纯油酸膜。主要是因为这种特性,所以我们选用油酸来估测分子大小。 疑问二:为什么要稀释油酸? 这个问题,需要作一点估算来解释。以一滴纯油酸的体积为0.01mL、分子直径为1×10-9m来估算,一滴纯油酸在水面扩展的单分子油膜面积大约为10m2,面积太大,在实验室测量不便,所以要稀释。 疑问三:为什么要在水面撒上痱子粉? 这个疑问往往在实验之前产生,在实验中自然会发现撒上痱子粉的原因。 因为油酸是无色透明的,撒上痱子粉主要是显现油膜边缘轮廓,以便勾勒。 要让实验的效果好,痱子粉一定要撒均匀。 疑问四:为什么油膜扩展后会迅速收缩? 因为油酸是由酒精稀释的,刚扩展时,油酸分子会被酒精分子隔开,当酒精迅速溶于水和挥发后,被酒精分子隔开的油酸分子迅速靠拢,因而面积会收缩,所以一定要在油膜形状稳定后才能进行形状勾勒。 油酸能溶于醇、醚、苯、汽油、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也正是因为酒精能很快溶于水和挥发,所以通常选择酒精作为稀释油酸的溶剂。 因为酒精的挥发性,配制好后的油酸酒精溶液要密封,且不能搁置太久,否则因为酒精挥发,油酸体积比浓度会升高。 疑问五:实验要求计算正方形个数时,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

高中物理复习实验知识点专题讲解18---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含答案

高中物理复习实验知识点专题讲解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学会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油酸的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1所示),将油 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图1)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V/S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 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三、实验器材 清水、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或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

1.用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数出每毫升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算出每滴液滴体积的平均值. 2.把洗干净的浅盘水平放置,倒入约2 cm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的痱子粉(或石膏粉)轻轻洒在水面上. 3.用滴管 (滴管距离水面约1 cm)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在浅盘上盖上透明塑料盖板,用彩色水笔在透明塑料盖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缘轮廓. 4.数出透明塑料盖板上所描出的油膜边缘轮廓线内含有的方格数,(数方格时,不足半个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1个格),估测出油膜的面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5.清洗浅盘,擦去透明塑料盖板上的油膜轮廓线,重复做2次至3次实验. 【误差分析】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

较大误差. 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为减小误差,不足半个格子的舍去,多于半个格子的算一个.方格边长的单位越小,计算出的面积越精确. 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 mL的滴数时,注意正确的观察方法. 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 .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实验误差. 2.痱子粉和油酸的用量都不可太大,否则不易成功. 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不宜长时间放置. 4.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5.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面受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二是酒精挥发后,油膜回缩. 6.滴油酸酒精溶液的滴口应在离水面1 cm之内,否则油膜难于形成. 7.因为水和油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要用痱子粉来显示油膜的边界.

高中物理-第一篇 专题六 第13讲 热学

第13讲热学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2)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4)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常用方法:分析法,图象法.3.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固体和液体 1.估算问题 (1)分子总数:N =nN A =m M N A =V V mol N A . 特别提醒:对气体而言,V 0=V N 不等于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而是表示一个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 (2)两种分子模型:①球体模型:V =43πR 3=16 πd 3(d 为球体直径);②立方体模型:V =a 3. 2.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即平均速率越大,但某个分子的瞬时速率不一定大.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 4.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5.晶体与非晶体 分类 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多晶体 外形 规则 不规则 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熔点 确定 不确定 原子排列 有规则,但多晶体每个晶体间的排列无规则 无规则 联系 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液体 (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积收缩到最小. (2)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例1(多选)(2022·陕西渭南市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打足气后,不会被压扁,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B.绝热汽缸中气体向真空膨胀,体积增大,但内能保持不变 C.一种物质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0,则单位质量的这种物质具有的分子数为1 ρV0 D.两个分子在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E.农业生产中,锄松地面的土壤,目的是为了破坏土壤表面层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蒸发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多选)(2022·河南洛阳市模拟)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象分别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假定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r=r0表示平衡位置,此位置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等于0 B.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分子势能都达到最小值 C.当分子间距无限大时,分子势能最小 D.当分子间距r>r0时,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E p增大 E.当分子间距r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分子动理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分子动理论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48分) 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A,摩尔质量为M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是 ()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密度 D.分子间平均距离 解析:根据m=MANA可知选项A正确;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很大,故无法求出分子的体积和密度,选项B、C错误;由V=VANA=d3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AD 2. 如图1-13所示为两分子间距离与分子势能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也均为零 B.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也最小 C.当两分子间距离r 斥力也增大 D.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随着r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 解析: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但rr2时,由图象可以看出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内能不断增大 B.洒水车在不断洒水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内能不断增大 C.太阳下暴晒的轮胎爆破,轮胎内气体内能减小 D.拔火罐过程中,火罐能吸附在身体上,说明火罐内气体内能减小 解析:给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体积几乎不变,压强增加,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选项A正确;洒水车内水逐渐减小,轮胎内气体压强逐渐减小,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选项B错误;轮胎爆破的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选项C正确;火罐内气体温度逐渐降低时,内能减小,选项D正确. 答案:ACD 4.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流散到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4节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

第4节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夯实基础 【p 229】 一、实验目的 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 2.学习一种估测分子大小数量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原理是:用累积法测出油滴的体积V 0,根据溶液浓度算出纯油酸的体积V ,测出油滴形成单分子油膜层的面积S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就可算出油酸分子的 直径d =V S .分子虽然很小,但分子间有空隙,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以外,一般物质分子直径的数量级都是10-10 m. 本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的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油酸是一种脂肪酸,它的分子和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它浮于水面时,能形成一个单分子层油膜,如果油膜分子可以大致看成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分子的直径,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管、痱子粉、浅盘及水、玻璃板、彩笔、量筒、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取1 mL 的油酸滴入酒精中配制成500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 2.用滴管或注射器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例如1 mL)时的滴数,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3.实验时先向边长为30~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滴管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上散开,形成一块薄膜. 4.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酸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

5.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6.根据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根据一滴纯油酸的 体积V 和薄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V S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五、数据处理 根据上面记录的数据,完成以下表格. 六、误差分析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通常可以测得比较准,实验误差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1.形成单分子油膜 只有形成单分子油膜,才能用油膜的厚度代表分子的直径,即d =V S .要求使用的酒精的浓度、痱子粉的用量适宜. 2.油滴的体积V 用累积法测油滴的体积.先测出1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从而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再由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纯油酸的体积. 3.油膜的面积S 用坐标纸测出形状不规则油膜的面积.数出不规则图形的轮廓包围的方格数,计算方格数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人教新版实验专题: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讲义教师版)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知识元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知识讲解 一、实验目的 估测油酸分子直径 二、实验原理 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 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为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三、实验器材 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或细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四、实验步骤 1.取1 mL(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 2.往边长约为30~40 cm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 好为1 mL,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mL.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6.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 7.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据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比较算出的分子直径,看其数量级(单位为m)是否为10-10,若不是10-10需重做实验. 五、注意事项 1.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应小于. 2.痱子粉的用量不要太大,并从盘中央加入,使粉自动扩散至均匀. 3.测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滴入量筒中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应为整毫升数,应多滴几毫升,数出对应的滴数,这样求平均值误差较小. 4.浅盘里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5.要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再画轮廓. 6.利用坐标纸求油膜面积时,以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 六、误差分析 1.纯油酸体积的计算引起误差. 2.油膜面积的测量引起误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1)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2)数格子法本身是一种估算的方法,自然会带来误差. 例题精讲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例1. (2021∙海淀区校级三模)在“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油酸酒精溶液,酒精的作用是能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本实验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考点43 分子动理论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考点43分子动理论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 大小 [题组一基础小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答案 B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正确;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不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正确;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D正确。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故选B。 2.(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答案BD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正确;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错误,D正确。 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m=M摩尔 N A ,分子的体积V=V摩尔 N A

B.物体间的扩散现象主要是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 C.在任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炭粒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答案 C ,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尤其是气体分子之间的解析分子的质量m=M摩尔 N A ,故A错误;物体间的扩散现象主要是分子永距离更大,则分子的体积V≠V摩尔 N A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在任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故C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水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故D错误。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答案 B 解析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势能E p减小;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B正确。 5.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分子间存在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分子势能。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取r趋近于无穷大时E p为零,通过功能关系可以从分子势能的图像中得到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

专题59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 1.原理: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油酸分子简化成球形,则油膜的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所示。 2.计算:如果测出油酸的体积为V,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V S。 3.分子大小: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4.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实验步骤 ①在浅盘中倒入约2cm深的水,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往小量筒中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记下滴入的滴数n,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 ③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浅盘的液面上。 ④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放在浅盘上,用水彩笔(或钢笔)画出油酸薄膜的形状。 ⑤将玻璃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或者玻璃板上有直径为1cm的方格,则也可通过数方格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⑥根据已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⑦计算油酸薄膜的厚度d=V S,即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2)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必须把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②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一是水面受油酸液滴的冲击凹陷后又恢复;二是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③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的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 ④痱子粉不宜撒得过厚,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 1 1000为宜。

⑤向水面滴油酸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5.数据处理 计算方法: (1)一滴油酸溶液的平均体积 V N滴油酸溶液的体积 N (2)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 V=V×油酸溶液的体积比。(体积比=纯油酸体积 溶液的体积) (3)油膜的面积S=n×1cm2。(n为有效格数,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4)分子直径d=V S。(代入数据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6.几点说明 (1)酒精油酸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为减小误差,不足半个格子的舍去,多于半个格子的算一个。方格边长的单位越小,计算出的面积越精确。 (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mL的滴数时,体积观测不准确会带来很大误差,注意正确的读取体积的方法,应选用内径小的量筒。 (4)油膜形状的画线不准会带来误差。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 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