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煎中药最有效

怎样煎中药最有效

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中药的疗效与剂型有关,煎煮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汤剂的疗效。因此为了保证实际用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就必须采取正确的煎煮方法。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煎中药最有效的知识,欢迎阅读。

1.中药煎煮工具该如何选择

宜用砂锅或瓦罐煎煮中药,最好是砂锅。此类锅传热和缓均匀且耐高热,药物在器皿内可充分受热而溶出有效成分,且材料稳定,

不会影响药物成分的合成和分解。实在没有砂锅或瓦罐,也可用玻璃锅、不锈钢锅煎煮,但效果稍差。

忌用铁锅、铜锅、铝锅,这类锅具有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其中的金属元素易和草木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

2.中药煎泡用水该如何选择

煎煮中药用水以清洁为原则,自来水、深井水都可以。忌直接用含氯自来水煎药。自来水接好后,可静置几个小时再用来煎药,可明显减少氯含量。

煎煮前宜浸泡药材30~60 分钟。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短些; 冬季气温低,浸泡时间可长些。忌用沸水浸泡药,以免中药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不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浸出。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 25℃~50℃) 为宜。

头煎药用水量一般以将草药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 约 2 厘米) 为宜。其中,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 如薄荷、木香等),水量以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 如龟板、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最全煎药方法来了!文章总结了如何煎药,以及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赶紧收藏、转发起来。 NO.01

一般药物煎煮方法 1.选择器具:砂锅、瓦罐。搪瓷、玻璃次之。不可用铜、铁、铝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洁净为主,也可选择自来水、井水、蒸馏水。 3.煎药火候:有文、武火之分。武火,又称急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文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 4.浸泡药材: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高出药材即可。 花、茎、全草类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 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5.加水量:将饮片放入煎锅内,第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cm。 第二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1-2cm。花、叶、全草质地松泡的用水量较大,可酌情多加水。 煎煮矿物、贝壳质地坚实的药物,用水量少,正常水量即可。 6.中药煎煮:中药煎煮时一般分为2煎。 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15-20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2

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1.滋补药物 滋补药物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滋补药物煎药时间宜长。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3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解表药、清热药物 解表药、清热药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解表药、清热药煎药时间宜短。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再大火煎3-5分钟。 二煎大火煮开后,再煎3-5分钟。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3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

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器的选择与选择 中成药质量的高低与所选用的煎药器密切相关。如今仍然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它的传热 均匀均匀,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原因之一。另外,还可以选择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器。但铁锅、铜锅等不宜使用,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 锅的化学特性不稳定,容易氧化。当煎煮药物时,可以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例如与鞣质类成分相结合可以形成铁剂,使药液颜色 加深。和类黄酮成分形成难溶性聚合物。由有机酸组成可形成盐。这将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并与其临床疗效直接相关。 二、煎药剂加水 煎药水的加水量也非常重要,加水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药汤的质量。添加量少,会导致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其水份较多, 所煎药液较多,患者服药十分不便。中药材由于质地不同,其吸水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一10倍。同一重量的药物,质地疏 松其体积大,吸水自然多。纹理坚实其体积小,吸水少。所以,炒花、 炒叶、全草类药,加水要多一点。烹调类矿物、贝壳类药物,加水较少。按传统的加水方法,是药锅里放药,第一次煎煮时加水量以水超过药 面3一5厘米,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药面3厘米以上为准。该方法操

作简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三、煎药法注意事项 1、煎药前浸水: 药丸在煎煮前必须浸泡,这是因为植物类中药多为干品,经加水 浸泡可使药液变软,组织细胞膨胀,恢复其自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 容易浸出。通常是用花、叶、茎来浸泡药,浸泡0.5一1小时。本品 以根、籽、根、果类药物浸泡1一2小时。 2、水煮数次: 多煎多次,效果优于一次一次煎煮。结果表明,煎煮两次,可使药 液中所含成分达到80%左右,因此煎药的次数应以二至三次为宜。 3、煎药剂温度: 药温的高低,中医把它叫做“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我们所说的文火,就是弱火,气温升高缓慢,水分蒸发比较慢。我们所说的武火,就是强火,气温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如果煎药时 火候太大,水分蒸发快,会影响药效成分的浸出,还容易糊锅。相反, 火候不强,用煎的药效果不好。通常要在未煮开之前用武火,煮开后改为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以使水的蒸发速度减慢,这样有利于煎出 有效成分。 4、烹调时间: 药物的性质、病情、病情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第一煎的时候要先煮20一30分钟,然后再煎30一40分钟。用感冒药先煎10一

中药煎煮法总汇

中药煎煮法总汇 1.饮品药物煎煮法 酒乃熟谷之液,性味多醇正、逊良,芳香适口,尤为疏经通络、活血益气之佳品,现分别论述如下: 白酒:《灵枢.经筋篇》说:“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且饮美酒......不饮酒者,自强也。”由此看来,白酒与美酒不是一种酒,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说:“白酒处处有之,以蓼与面为曲,酿糯米为酒母,以水随下饮,初下时味嫩而甘,隔宿昧老而酢矣。”《普济良方》说:“糯米一斗,隔夜用冷水浸,次日蒸熟,用井华水,淋下白曲五稠,匀拍在缺边中间留空,得有浆,是为白酒。”丹波氏引《扬州府志》说,“白酒各州县皆有,用草曲,三日可成,味及甘美,少入水日水白酒,冬月煮过窨之,日腊白酒。”又引虞天隆《天香楼偶得》,“古人酒以红为恶,白为美,盖酒红为浊,白则清,梁武帝诗云'金杯盛白酒'正言白酒之美”。据近代医家考证,白酒即初熟的米酒,因色白,日白酒。瓜蒌薤白白酒汤,药以“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以宣痹通阳,涤痰散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药以“瓜蒌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以通阳豁痰,温中行气。 清酒:仲景亦称美酒、无灰清酒,考之即今之米酒。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煮药,以裨通阳复脉,滋阴补血;胶艾汤“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以活血止血,暖宫调经;当归散以“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以补肝健脾、养血安胎;当归芍药散“取方寸匕,酒合,日三服”,以调肝养血,健脾止浊;下瘀血汤以“酒一升,煎一丸”,引药人于血分,以行气和血,通经逐瘀;土瓜根散,以“酒服方寸,日三服”,以祛瘀调经,和营止痛;红兰花酒,“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以益气行血,祛风止痛;麻黄醇酒汤,“以美清酒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水煎法 水煎法是最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5.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6.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水煎法适用于大多数草药和中药材,煎煮时间的长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醋煎法

醋煎法主要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中药材,有利于提取药物活性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醋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加入适量的醋,使其与药材充分混合。 4.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5.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6.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7.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醋煎法适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药材,可以增强药物的功效。 双煎法 双煎法主要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中药材,可以充分提取药物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将药液倒掉,再次加入新的清水。 5. 再次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6.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7.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8.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双煎法适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药材,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请在使用中药煎煮时谨慎操作,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中药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煎药的原则 1.1 器皿的选择历代医家对煎药器具均有论述。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现代煎药一般用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选用铁、铝、铜、锅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产生毒性。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 1.2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用井水、纯净水或自来水均可。常用加水量的控制方法有3种:①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 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物表面1~2 cm;②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 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③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 min。冬天若用20℃~30℃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有些药材不易浸透,建议捣碎后再煎。 1.3 煎煮次数、时间及火候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煎药的时间按药物的性味不同,可以分为解表药、一般药、滋补药三类,一般药按传统煎法,一煎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30 min,二煎在武火沸后改文火20 min。而解表药则建议使用一煎二煎均减少10 min的方法。滋补药建议一煎二煎均增加10 min并始终用文火煎煮。如需三煎,武火煮沸后改文火15 min。煎煮过程中不可经常打开锅盖,以防有效成分散失。 2 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 2.1 矿石、贝壳、角甲类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 min。 2.2 有毒药如川乌、草乌、生半夏等均需先煎1~2 h,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对一些质地松软的花、叶及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菊花、竹叶、芍药、薄荷、砂仁、木香、青蒿、藿香等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应在煎好其他药前5~10 min内加入煎煮。 2.4 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 如何熬中药?不少人在熬制中药的时候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中药煎得越久越好。其实,有些中药是不适合长时间煎煮的,长时间的煎煮反而会破坏药效,那么如何熬制中药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正确熬中药的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熬前中药泡不泡? 要泡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药,医生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清洗去除中药中的不洁杂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直接入沸水中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药效。 2、熬中药该用啥水? 基本上大家熬中药都是从水龙头接的自来水!但是在医生看来这可不是最佳选择。熬中药的水最好是用纯净水!!来看看为啥要讲究:因为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这些容易和中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可能会影响药效。而相比之下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证熬制后药物的效果。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使用纯净水,一般500m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将自来水放置数小时,使溶于水中的氯挥发一些再用来熬中药! 3、熬中药要熬好久? 滋补类中药适合微火久煎,一般用时30-40分钟左右; 外感伤风及泻下用药则宜用猛火短时煎煮,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 其他的中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文火20分钟煎煮就可。 4、熬的时候要不要盖盖子? 好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为了防止水开的时候溢出,都不盖药罐的盖子,但是这是不对的! 医生建议熬中药的时候要盖盖子,因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

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 而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盖上盖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盖上盖子熬药怎样解决溢水的问题呢? 熬药器皿均有壶嘴或透气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左右,应不存在溢水问题;实在不行就搭双筷子了…… 另外现在几乎都是这种药罐熬中药,如果屋头还有没得盖子的'药罐罐,可以淘汰了! 5、熬中药时需不需要搅拌? 的确需要经常去搅一下 特别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熬的时候需经常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6、熬中药取汁多少? 熬药的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得行! 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一般建议一副中药熬两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药汁150-200m,第二次取药汁200m,两次混合后用药就可以了。 7、中药到底饭后吃还是饭前吃 这是医生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因为中药不像西药有明确地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所以用药时间上要多与医生沟通!是饭前、饭后或者是频繁服用与医生的经验有关,专家这样建议:假如你觉得喉咙老是卡起卡起的,咳之不出又咽之不下,建议一般频繁少量饮用; 感冒发汗的药物尽量在饭前服用,饮后再服用小量稀粥以助发汗; 补益或调理脾胃用药建议饭后60-90分钟服用,或两餐之间饭后2小时服用,因为食物在胃内消化大约60-90分钟后在胃保持空畅时进药更利于药物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