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方法

汤剂是中药传统的常用剂型,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明代李时

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

也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 煎药器皿:首先考虑选用砂锅、瓦罐煎药,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

锈钢器皿等,不能用铜、铁、铝等金属制成的器皿,因为很多中药都含有一种叫

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

其他鞣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药物效果。

2 洗药:用冷水快速冲洗药物,以去除炮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灰尘、碎屑,

但不可过度清洗。A、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

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B、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

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C、

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

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所以,如果药材比较干净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省去清洗这

一步了。

3. 泡药,将药材浸泡在水里。汤的味道鲜美与否,水质和水量都非常重要,煎药亦然。古人对用水比较讲究,有长流水、井水、甘澜水、雨水、泉水、米泔

水等等,对于现在而言只要水质纯净新鲜就好。另一方面水量多少也非常重要。

一般用水量以高出药物表面为合适的用量,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

具体还要看需熬制的药材,需久熬的药材水量就要适当增加。一般浸泡30分钟

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殊: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

30~60分钟。

4. 煎药次数,一般儿童中药要求煎煮2次即可,成人2—3次。

5. 煎药的火候与时间:这个根据药物性质而定。浸泡时间足够后一般先用

武火(大火)煮至沸腾,再用文火(小火)煎煮。时间是从沸腾后文火计算的。A、清热解表芳香发散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时间:一般头煎煮8至15分钟,二煎15至20分钟;B、慢性病:用于治疗一般

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

药物。时间: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C、补益药: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

损病症的药物。时间:头煎从沸后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

煎20~30分钟左右。药物第一煎后将药汁从器皿中倒出,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熬,第一、二煎药汁用纱布过滤后混合,就是整个的煎药过程。

特殊方法:关于中药煎煮,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

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

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

方法。 A、先煎:指在他药投入前先煎煮一段时间的方法。药物:1、如金石、

矿物、介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然后再

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寒水石、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等;2、又如制川乌、草乌、附子(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1小时,筷子沾药汁口尝无麻辣感后再入它药

同煎,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B、后下:指待他药

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的方法。

药物:1、一些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如薄荷、白豆蔻、霍香、菖蒲、青蒿、砂仁等药,入药宜后下;2、泡服:主要是指某些药物有效成分易溶于水

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可以以少量开水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待浸泡的药

汁温热时即可服用。如生大黄、番泻叶、藏红花、胖大海等药物。 C、包煎:主

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采取用纱布包裹入煎的方法。以防

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入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滑石、

青黛、旋覆花、辛夷、蒲黄、车前子等药材。 D、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

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E、烊化:

对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的药物隔物加温融化。药物:胶类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

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F、冲服: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

为防止药性散失,常需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用开水冲泡服用。如麝香、牛黄、珍珠、蛤蚧、三七、川贝、全蝎、芒硝、竹沥、姜汁等药,宜用

煎好的其他药液或用开水冲服。

综上所述,煎中药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并不是简单的把

药材放锅里加水煮就完了。煎药的方式不对,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掌握正确的煎

药方法,是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一)一般汤剂的煎煮方法 1.煎药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2.煎药加水量:根据中药的质地、吸水性决定加水数量,一般以水浸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煎用水量可少一些,以超过药渣1—2厘米为宜。 3.饮片的浸泡:在煎煮前,将饮片进行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要求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20—30 分钟再煎煮,以利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以花、叶、茎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短,而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长。 4.汤剂的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汤剂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决定,煎煮次数一般为煎煮两次。一般药物以水沸后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时间可稍短。解表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水沸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和质地坚硬的药物时间须长,可煎30-35分钟。 5.煎药的火候: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即可。煎药时勤搅动,防止药液沸腾外溢或煎干煮焦。 6.煎药量:煎好的汤药过滤留取药液。儿童服药液量一般为50—150毫升;成人为200—300毫升,或根据医生处方要求煎取药液量。 (二)特殊煎煮方法 凡本规程规定或处方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榨汁”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按要求进行操作。 1.先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自然铜、生龟甲、生鳖甲、生珍珠母、生牡蛎、生瓦楞子、生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蛤壳、生禹余粮、川乌、草乌、附子、水牛角、滑石块、白海巴、金礞石(布包先煎)。 煎煮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煮沸20—30分钟,再加入群药同煎。 2.后下品种及煎煮方法: 后下品种:薄荷、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紫苏叶、砂仁、豆蔻、钩藤、番泻叶、沉香。 煎煮方法: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后下药同煎。 3.包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包煎品种: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生蒲黄、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 煎煮方法:将药物装入纯棉纱布袋与群药同煎。 4.烊化品种及煎煮方法: 烊化品种: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饴糖。 煎煮方法:将药物加入适量热水或加热炖熔化,兑入煎好的药液同服。 5.另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另煎品种:野山人参、人参、红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冬虫夏草。 煎煮方法:将需另煎的药物,置适宜的药锅中,加适量水,单独煎煮1—2小时,滤取药液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6.冲服品种及服用方法:

中药煎煮法总汇

中药煎煮法总汇 1.饮品药物煎煮法 酒乃熟谷之液,性味多醇正、逊良,芳香适口,尤为疏经通络、活血益气之佳品,现分别论述如下: 白酒:《灵枢.经筋篇》说:“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且饮美酒......不饮酒者,自强也。”由此看来,白酒与美酒不是一种酒,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说:“白酒处处有之,以蓼与面为曲,酿糯米为酒母,以水随下饮,初下时味嫩而甘,隔宿昧老而酢矣。”《普济良方》说:“糯米一斗,隔夜用冷水浸,次日蒸熟,用井华水,淋下白曲五稠,匀拍在缺边中间留空,得有浆,是为白酒。”丹波氏引《扬州府志》说,“白酒各州县皆有,用草曲,三日可成,味及甘美,少入水日水白酒,冬月煮过窨之,日腊白酒。”又引虞天隆《天香楼偶得》,“古人酒以红为恶,白为美,盖酒红为浊,白则清,梁武帝诗云'金杯盛白酒'正言白酒之美”。据近代医家考证,白酒即初熟的米酒,因色白,日白酒。瓜蒌薤白白酒汤,药以“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以宣痹通阳,涤痰散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药以“瓜蒌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以通阳豁痰,温中行气。 清酒:仲景亦称美酒、无灰清酒,考之即今之米酒。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煮药,以裨通阳复脉,滋阴补血;胶艾汤“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以活血止血,暖宫调经;当归散以“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以补肝健脾、养血安胎;当归芍药散“取方寸匕,酒合,日三服”,以调肝养血,健脾止浊;下瘀血汤以“酒一升,煎一丸”,引药人于血分,以行气和血,通经逐瘀;土瓜根散,以“酒服方寸,日三服”,以祛瘀调经,和营止痛;红兰花酒,“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以益气行血,祛风止痛;麻黄醇酒汤,“以美清酒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水煎法 水煎法是最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5.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6.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水煎法适用于大多数草药和中药材,煎煮时间的长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醋煎法

醋煎法主要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中药材,有利于提取药物活性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醋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加入适量的醋,使其与药材充分混合。 4.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5.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6.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7.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醋煎法适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药材,可以增强药物的功效。 双煎法 双煎法主要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中药材,可以充分提取药物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将药液倒掉,再次加入新的清水。 5. 再次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6.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7.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8.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双煎法适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药材,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请在使用中药煎煮时谨慎操作,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

一、普通中药煎服法 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 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 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 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 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 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 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 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现介绍如下:(1)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