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17.读图回答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B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___处。

18.“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1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________地。

(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________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________。

(5)该地的地形属于________(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指的是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解答】沙丘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因为风对物质的风蚀、搬运和堆积过程,由于风力作用很强,成为荒漠地貌发育的主要外营力。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変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売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解答】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 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解答】图中所示的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属于外力作用。

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分析】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解答】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 ,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故答案为:C

5.【答案】C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分析】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山脉,骨架之间为我国四大盆地、高原,三大平原与丘陵。

【解答】我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所以选山脉。

故答案为:B。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来判读即可。

【解答】等高线的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不是山顶,山顶是该地最高的地方。其他说法均正确。故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征进行判读即可。

【解答】两个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是鞍部。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等高线地图表示为等高线数值从外向里缩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一般不重合,除非是陡崖。根据题意可知,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说明是陡崖。

【解答】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答案】起伏;平坦

【解析】【分析】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解答】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高填低,使地壳达到均衡的状态。

故答案为:起伏;平坦。

12.【答案】风沙;流水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如太阳,月球等。这类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风、冰川等的地质作用。

【解答】在干旱地区,气候干旱缺少水分,多风沙天气,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作用以风力的侵蚀,搬运为主;在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流水的作用表现明显,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

故答案为:风沙;流水。

13.【答案】地形;丘陵;高原

【解析】【解答】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形类型判断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基础知识,细心认真填写

14.【答案】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解析】【分析】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解答】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故答案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15.【答案】山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稀疏;密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属于基础题。

【解答】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山峰;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鞍部;

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山谷;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山脊;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

16.【答案】(1)鞍部;峭壁

(2)C;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E

【解析】【分析】

利用上表,可对本题做出分析。

【解答】小题1:①等高线在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所以是鞍部;②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所以是峭壁。

小题2:C、D两处,C处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就适合。

小题3:E处为两个山脊之间,内部比较低,此处建造大坝,可以蓄水量大,且大坝建造不长。17.【答案】(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西南;3000

(4)G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读图可知:(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3)170;西南;3000

(4)G

18.【答案】(1)山脊

(2)30

(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②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1)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所以图中B为山脊线。

(2)由地形图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图上1cm对应实际1000000cm及为10千米。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30千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较缓。由地形图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面坡度较缓,因此登山容易。

(4)泥石流顺着山谷向地处活动,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移动。①和④方向不对,③在山谷内。故应向②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山脊;(2)30;(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②

19.【答案】(1)570;F

(2)3

(3)自西北向东南流

(4)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

(5)山地;泥石流等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1)由地形图可知A处的等高线高度为670m,而D处等高线高度为100m,所以AD相对高度相差570m;F地等高线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最符合深山藏古寺;故答案为:570;F;

(2)由地形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即地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100000cm,所以CD 之间地图距离为3cm,实际距离为:300000cm=3km;故答案为:3;

(3)由地形图右上角可知,正上方为北方,溪流的流向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区,所以小溪的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故答案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4)由地形图可知,EA方向等高线明显比CA密集,所以EA方向比较陡峭,CA方向坡度则较为缓和,所以比较省力的方向是CA;故答案为: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

(5)由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超过500m,且起伏较大,所以该地区为山地;山地地区的植被较为脆弱,如果被破坏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故答案为:山地;泥石流等;

故答案为:(1)570;F;(2)3;(3)自西北向东南流;(4)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5)山地;泥石流等。

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

态也不一样。

根据此图中的信息可以清楚的分析,地形类型和对应的等高线的特点。

1.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2.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3.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5.峭壁: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填出答案。

【解答】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山脊等

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峭壁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3课时 (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制作) 高都镇初中薛其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2、学会用等高线地形来表示地形特征 3、培养学生在分阻制作中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等 四、活动情景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为了认识他们,我们借助于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地形模型与真实地形的关系 2、地形中的山峰、山谷等地形中是如何的 五、分组制作 在该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为13组,每组4人,男女搭配合作。其中由一人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制作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制作情况和制作心得,最后由全班同学对该13组的制作成果作一评价,评价出最佳的制作组给予表扬,通过本次制作培养学生在组内相互制作合作,组间相互竟争,制作完成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写一篇关于制作的小文章。 六、器材准备 橡皮泥、水、直尺、牙签、细钢丝、木板、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等 七、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1、橡皮泥不能加水制作 2、不宜将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

3、在山体的不同高度做记号、尺子要垂直摆放 八、制作过程和记录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1)将橡皮泥堆成山体形状,作出山峰、山谷等 (2)在手上蘸些山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3)在山体旁垂直放直尺,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的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 出高度 (4)用细钢丝沿记号处将山体切开 (5)将切开的山体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 (6)在凉干的山体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注明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 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高度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 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便得到了用分层 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九、制作后讨论 1、制作等高线的关键是? 2、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 3、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是?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 [学生用书B36] 蔭知讯斷理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外力作用 (1)来 源: —风力_、—流水_、—冰川__、波浪、生物等。 ⑵影响:—缓慢—而持久的。 ⑶作用:—削低高山__,—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R务雇集別| 【夯实基础】 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C ) A. 风B .流水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3.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C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化和风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4. 黄山顶部的飞来石,形成的众多原因中不包括的是(C ) C.火山D .生物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A. 风力B .流水C .火山D .冰川 5.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B ) A. 长江三角洲 B .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D .喜马拉雅山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受到(B ) A.外力作用B .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D ?搬运作用 7.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 因是(C ) A.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D ?冰川的侵蚀作用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B ) A.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风沙—作用;在湿润地区,__流水__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0. 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起伏—,而外力作用使地表平坦。 11. 如图3-7- 9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 —9 (1) 这种地貌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 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风蚀城堡或沙丘。 12. 来自地球内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处每空1分) 1、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小 2、左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A、城市交通图 B、军用地图 C、工程用图 D、世界地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5、如果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两地的温差为【】 A.0℃ B.1.2℃ C.2.4℃ D.4.8℃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此处为【】 A.EF处 B.DC处 C.A处 D.G处 7、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00000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8、1999年6月22日,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达到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正东 B、正北 C、正西 D、正南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A幅 B.B幅 C.C幅 D.D幅 10、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12天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右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 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11 浙江)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 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 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 (09全国)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 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6.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7.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 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09四川)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 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9.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10.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必修1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2.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含义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一致 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 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凸高为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3)地形基本部位 图中字母地形表示方法地形特征说明 A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 侧,坡度向外降低 B 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

侧,坡度向内降低 C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 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 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D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 谷连线 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E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 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 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 处,山脊上两山之间 的低线处 F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 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 或称陡崖 (4)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等高线特征海拔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中间疏,四周密较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山地密集高,超过500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稀疏 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小 于100米) 坡度平缓 盆地中间疏,四周密无限制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稀疏、平直低,0米~200米平坦广阔 1.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判读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判读 (2)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20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

地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绘制图表等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 第二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 第三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和注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四课时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 第五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 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地图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内容点析 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2. 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这样,繁多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 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 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 000 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做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3.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4.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5.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6.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说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时跟踪练(2021021008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2017 ?天津红桥区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中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 山峰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2. 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A图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陡 B. 两座山峰的相对咼度是200米 C. EF段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 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50米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C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且海拔相对较高,则 可知该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鞍部。第2题,图中最高山峰是图中720 m的山峰,由于该山峰 南坡等高线比北坡密集,所以南坡比北坡陡;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720- 510 = 210米;EF 段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根据比例尺,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大概是200米。 答案:1.D 2.A (2017 ?江西吉安模拟)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3?4题。 3. 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是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 A. ① B.② C.③ D.④

4.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 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如该文书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水草丰旷,遍布茅滩”说明在明初时期,该地应当为河漫滩平原地区, 应当靠近河流附近,地势低平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读图可知,图中②处靠近河流,海拔较低, 且等高线稀疏,应当为古代养马基地,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文章描述的是该地冬 季日落的情景,冬季日落位于西南方向。读图结合等高线分布来看,①处海拔较高,西南方 向没有地形阻挡视线,能看到地平线处的太阳,A对。②处地势较低,而西南方向有山脉阻 挡,不会看到地平线日落现象,B错。③位于陡崖下方,地势低,不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 C错。④位于山坡上,西南方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故选A 答案:3.B 4.A (2017 ?河南郑州模拟)下图所示地区为便于登亭观景,修建了从城镇通往观景亭的盘山 公路,在某些路边设有凸面镜(右图),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据此完成5?7题。 1山柱 宀鬥山曲塩 —尊蛊线 1 -&00 5. 图中观景亭和最高山峰的高差可能为() A. 150 米 B. 300 米 C. 450 米 D. 600 米 6?从城镇开车前往观景亭,沿线坡度最大的路段是() A.甲一乙 B.乙一丙 C.丙一丁 D. 丁一观景亭 7?图中公路沿线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解析:第5题,图示等高距是200米,观景亭海拔800?1 000米;与最高峰顶高差是221?421米。选B正确。第6题,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即单位距离跨越等高线条数最多的路段;从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巧用googleearth绘制三维等高线地形图

巧用Google Earth绘制三维等高线地形图 摘要: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各种地理软件层出不穷,但因为地理的专业性质限制,大多数地理教师很难做到精通各类软件应用,本着深入浅出的宗旨,以比较常见的Google earth 软件为例,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如何利用该软件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等高线知识的讲解,轻松破解等高线的知识难点。 关键词:Google earth global mapper Surfer 地标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一.相关软件准备 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软件有3种:Google earth, global mapper, Surfer. earth:中文一般叫谷歌地球,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用户们可以通过一个下载到自己电脑上的客户端软件,免费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图片。 如下图为三峡大坝的卫星地图。 Mapper:是一款地图绘制软件,不仅能够将数据显示为光栅地图、高程地图、矢量地图,还可以对地图作编辑、转换、打印、记录GPS及利用数据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版增加了直接访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卫星照片TerraServer数据库和Global Mapper内部的地形图及以真实的3D方式查看高程地图的功能. 3. Surfer:三维数据成像软件,主要用于地质、工程、科学计算等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成像显示。它支持两种成像方式:体成像和等值面成像。利用3D Surfer可以将数据在三维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并且具有图形旋转、图形放缩、三维虚拟漫游、分层显示、图形切割、制作切片等功能。3D Surfer 支持Surfer切片图、高程模型图、曲折剖面、透明图层、叠加地形、贴图等功能。3D Surfer采用类似Surfer的操作方式,兼容Surfer定义的文本数据格式和GRD数据格式。支持规则数据和散乱数据的三维插值,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教案

3.7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六种局部地形。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中华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2、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第一步,要确定山的高度; 第二步,根据山的高度确定等高距; 第三步,根据等高距将山分成若干个平行的平面; 第四步,把每个面利用正投影把投影线的边缘画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 同线等高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然后,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练习。 4、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学生根据坡度练习。 5、认识六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便于修建水库。 6、教师利用图片展示。 四、学以致用,教师讲授例题1 例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甲处是丙处是__A处是___B处是___C处是___ 2、若在丙地修建一个水库坝址应选在什么地方? 3、乙处与丁处相比,相对来说在哪发展农业要好?在哪发展果林业要好? 500 400 300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 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 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 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 是乙处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 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 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 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 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