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

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6 .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气温变化的影响

B.风力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D.生物的影响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

A.风力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A.高原、山地

C.

D.

A.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

7 .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8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山脊 B.山谷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C.鞍部

D.盆地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C.流水 D.生物 B,冰川 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 表示山谷的)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 ,而外力作用使地表。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 作用;在湿润地区,作用对地表形

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山地、、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和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 ;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 ______ ;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 ;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 ______ ;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等高线越______________ ,坡度越缓;等高线越 _______ ,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 ,③。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填“C”“D”或"E”)处最合适。

17.读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 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___ , G表示的

地形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判断理由是。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 米,乙山位于甲山的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

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 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处。

18.“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1000 000 等高距二10m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 。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

_______ 千米。

o(r…

1:1加加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 。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选填数字)。

1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______ 地。

(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 千米。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 。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______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5)该地的地形属于(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指的是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解答】沙丘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因为风对物质的风蚀、搬运和堆积过程,由于风力作用很强,成为荒漠地貌发育的主要外营力。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解答】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U 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解答】图中所示的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属于外力作用。

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分析】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解答】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 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故答案为:C

5.【答案】C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分析】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山脉,骨架之间为我国四大盆地、高原,三大平原与丘陵。

【解答】我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所以选山脉。

故答案为:B。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来判读即可。

【解答】等高线的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不是山顶,山顶是该地最高的地方。其他说法均正确。故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征进行判读即可。

【解答】两个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是鞍部。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等高线地图表示为等高线数值从外向里缩小。故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一般不重合,除非是陡崖。根据题意可知,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说明是陡崖。

【解答】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答案】起伏;平坦

【解析】【分析】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解答】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高填低,使地壳达到均衡的状态。故答案为:起伏;平坦。

12.【答案】风沙;流水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如太阳,月球等。这类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风、冰川等的地质作用。

【解答】在干旱地区,气候干旱缺少水分,多风沙天气,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作用以风力的侵蚀,搬运为主;在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流水的作用表现明显,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故答案为:风沙;流水。

13.【答案】地形;丘陵;高原

【解析】【解答】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形类型判断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基础知识,细心认真填写

14.【答案】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解析】【分析】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解答】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故答案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15.【答案】山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稀疏;密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属于基础题。

【解答】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山峰;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鞍部;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山谷;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山脊;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

16.【答案】(1)鞍部;峭壁

(2)C;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E

【解析】【分析】

利用上表,可对本题做出分析。

【解答】小题1:①等高线在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所以是鞍部;②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所以是峭壁。

小题2:C、D两处,C处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就适合。

小题3:E处为两个山脊之间,内部比较低,此处建造大坝,可以蓄水量大,且大坝建造不长。17.【答案】(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西南;3000

(4)G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读图可知:(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

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3)170;西南;3000

(4)G

18.【答案】(1)山脊

(2)30

(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②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1)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所以图中B为山脊线。

(2)由地形图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图上1cm对应实际1000000cm及为10千米。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30千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较缓。由地形图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面坡度较缓,因此登山容易。

(4)泥石流顺着山谷向地处活动,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移动。①和④方向不对,③在山谷内。故应向②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山脊;(2)30;(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②

19.【答案】(1)570;F

(2)3

(3)自西北向东南流

(4)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

(5)山地;泥石流等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1)由地形图可知A处的等高线高度为670m,而D处等高线高度为100m,所以AD相对高度相差570m;F地等高线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最符合深山藏古寺;故答案为:570;F;

(2)由地形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即地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100000cm,所以CD 之间地图距离为3cm,实际距离为:300000cm=3km;故答案为:3;

(3)由地形图右上角可知,正上方为北方,溪流的流向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区,所以小溪的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故答案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4)由地形图可知,EA方向等高线明显比CA密集,所以EA方向比较陡峭,CA方向坡度则较为缓和,所以比较省力的方向是CA;故答案为: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

(5)由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超过500m,且起伏较大,所以该地区为山地;山地地区的植被较为脆弱,如果被破坏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故答案为:山地;泥石流等;

故答案为:(1)570;F;(2)3;(3)自西北向东南流;(4)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5)山地;泥石流等。

20.

【解析】【分析】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

态也不一样。

图3-68某山地的等高线图

根据此图中的信息可以清楚的分析,地形类型和对应的等高线的特点。

1.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2.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3.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5.峭壁: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填出答案。

【解答】山顶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山脊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要点整理〗 1.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2.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 〖例题解析〗 〖例题〗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分析与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外形酷似金字塔,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 〖巩固基础〗

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3.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5.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6.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8.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1.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 [学生用书B36] 蔭知讯斷理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外力作用 (1)来 源: —风力_、—流水_、—冰川__、波浪、生物等。 ⑵影响:—缓慢—而持久的。 ⑶作用:—削低高山__,—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R务雇集別| 【夯实基础】 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C ) A. 风B .流水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3.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C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化和风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4. 黄山顶部的飞来石,形成的众多原因中不包括的是(C ) C.火山D .生物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A. 风力B .流水C .火山D .冰川 5.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B ) A. 长江三角洲 B .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D .喜马拉雅山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受到(B ) A.外力作用B .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D ?搬运作用 7.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 因是(C ) A.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D ?冰川的侵蚀作用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B ) A.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风沙—作用;在湿润地区,__流水__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0. 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起伏—,而外力作用使地表平坦。 11. 如图3-7- 9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 —9 (1) 这种地貌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 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风蚀城堡或沙丘。 12. 来自地球内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三章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2)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学生用书B34] 1.下列地质作用中,不属于外力作用的是(C) A.风的侵蚀 B.流水的沉积作用 C.火山喷发 D.冰川的侵蚀 2.下列各种自然地貌中,由于流水这种外力作用造成的是(C) A.蘑菇石B.角峰和冰斗谷 C.黄土高原的沟壑D.流动的沙丘3.下列地形变化中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B) A.长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4.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B) A.冰川B.流水 C.风力D.海浪 5.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C) 图3-7-10 A.流水B.冰川 C.风力D.生物 6.下列地形变化中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B)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7.在影响地形的变化外力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侵蚀作用是(B)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冰川的侵蚀 D.海浪的侵蚀 8.科学家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m,目前仍以每年18.5mm的速度在上

升。同时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大量的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故推测在2500万年以前该地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3-7-11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原因是__D__。 A.只有内力作用 B.只有外力作用 C.外力作用为主 D.内力作用为主 (2)据图分析,造成珠穆朗玛峰峻峭挺拔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A__。 A.冰川B.流水 C.风D.海浪 9.如图所示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12 (1)这种地貌是在__风力__作用下形成的。 (2)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吗?__风蚀城堡(或沙丘等合理即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

讲授 新课一、地形的类型 1、地形: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成的各种形态。 2、陆地的地形: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也称为绝对高度,简称为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海拔的起点是某海平面。 (2)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即地面某点到另一点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比较: 活动: 读图: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各种地形是 学生生活中 经常碰到 的,但具体 的类型分属 于不是很清 楚。 五种类型的 陆地地形与 海拔高度有 关,故先介 绍海拔和相 对高度,以 助学生理解

4、各种陆地的地形特征: (1)山地: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3)丘陵: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 (4)平原: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各种陆地地形的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介绍: 山地特征及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 高原特征及图片,使学生纠正“高”的不足认识,知道高原是整体高但顶部还是平的。 丘陵有起伏

(5)盆地: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6)五种陆地地形的比较: 根据各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说一说你家乡的主要地形是什么? 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附视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 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有小山包等 平原的特征主要是“平”,但也有一定的起伏 盆地如“盆”周围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 表格形式比较有助于记忆 讨论有助于了解本地的基本地形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地形与地形图》教案 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橡皮泥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 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

周围高 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 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 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生:封闭曲线) 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 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 师: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上所展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观察地形图,完成表格。

七上科学第三章第七节地形与地形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地形及地形特征 2、可以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某些地形 [教学重难点] 1、常见的地形及地形特征,可以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某些地形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常见的地形。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地壳运动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侵蚀——高山削低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例题1]、2003年梅雨季节,云南省长时降雨,多个地区发生泥石流,造成较大的危害。泥石流导致地貌变化的作用,属于 (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 D.既不是内力作用,也不是外力作用 [例题2]等高线在山顶分布的特点是( ). A.等高线呈封闭式状态 B.海拔高度由内向外增高 C.等高线呈开放式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题3]下列选择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 A.山谷,鞍部,山顶,山脊 B.山谷,山顶,鞍部,山脊 C.山脊,山顶,鞍部,山谷 D.山脊,山顶,鞍部,山脊 [例题4]下列有关等高线与所反映的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脊 C.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等高线上的数值向中间增加的地形是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谷 [例题5]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差别在于 ( )。 A.相对高度较小B.相对高度较大 C.海拔不同D.高低起伏不同 [例题6]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距离,又称____________。 2)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距离。 3)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和泰山(海拔1524米)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2.最适宜农业耕种生产的地貌类型是 (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3.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相对高度较小的地貌类型是 ( )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师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 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 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 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 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 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ACD 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知识点0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人类的家园—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外力作用 (1)来源:、、、波浪、生物等。 (2)影响:而持久的。 (3)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夯实基础】 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 B.流水 C.火山 D.生物 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动的岩浆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D.美丽的水库大坝 3.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化和风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4.黄山顶部的飞来石,形成的众多原因中不包括的是( )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5.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受到(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7.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8.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作用;在湿润地区,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0.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 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 11.如图3-7-9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9 (1)这种地貌是在作用下形成的。 (2)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 12.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山顶广泛分布着角峰和冰斗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山顶的角峰和冰斗谷主要是作用形成的。 (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是力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力作用。 (4)请列举你的家乡由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 【能力提升】 13.下列地貌景观,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地面上某一地点的绝对高度M,和另一地点与该点的相对高度N比较( ) A、M一定大于N B、M一定等于N C、M可能小于N D、M一定小于N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代表的是( ) A、高原 B、平原 C、积雪 D、丘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游人站在哪个位置能清晰观察到“鞍部”地形?(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B、除陡崖外,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C、各条等高线均互相平行 D、表示海洋地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的是( ) A、海洋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1)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1) 1.常见的地形。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_。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5)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____ (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夯实基础】 1.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平的地形 2.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3.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4.在地图上,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的注记为-155米,这指的是( ) A.盆地最低点低于周围陆地155米 B.低于当地平均高度155米 C.低于我国陆地平均高度155米 D.低于海平面155米 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为( ) A.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C.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匮乏 D.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6.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形的相对高度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A、B、C、D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为山谷的是( ) 9.读图3-7-1中图甲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乙上的字母,请填上对应的配对字母。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2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生已对地形的基本种类和特点有所了解,而且能初步认读等高线地形图,但只是在识记层面,本课着重于地形图绘制的原理和过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东白山的风景照,简介东白山,那里风景宜人,一年四季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假如一位游客想知道从哪边爬山比较省力,他需借助什么工具呢?——借助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东白山的地形。今天我们学习地形与地形图。 地形的类型 认识地形类型(出示图片) 小结:陆地地形种类:平原、盆地、山地、高原、丘陵 引: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呢? 海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一点比另一点高出的高度 (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以身高和身高差类比) 地形的特点(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思考:家乡的地形有哪些?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引:认识了地形后,我们以山地为例,来认识山的各个部位(出示山地模型) 山的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等。 那么,这么崎岖的山地怎么把它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呢?——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条叫等高线。 小结: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相等。 等高线地形图:把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绘制方法:a,画等高线;b,投影 引: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座山”摆在你面前,你能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吗? 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四人小组实验) 步骤一:画等高线 1:把马铃薯想象成一个山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课题.3.7地形和地形图(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地形的类型,能说出主工地形类型的特点。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

们家乡的经济 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交通、旅游、特产等 思考.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 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 全。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 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 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 示在地图上?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 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的疏密分别表示什么? 等高线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认识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 等地形? 教学设计备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课堂练习] 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

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绘制平面图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D.绘制旅游图 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 称. A、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⑵山峰A和B哪个较高? 作业或活动设计. 作业本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地形的类型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2.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峭壁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科学3.7地形和地形图(2)教学设计 课题 3.7地形和地形图(2)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七上 教材分析 《地形和地形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7节,第三章主要探讨属于地球科学领域内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而本节内容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时地形的类型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第2课时为地形的变化。 本课时为第2课时:地形的变化。 本节内容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学习了地球板块、火山和地震等内容,这为理解内力作用改变地形提供了基础,而外力作用改变地形相对容易理解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外力作用(流水、风力、生物等原因)改变地形。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科学思维: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改变。 态度责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某种地形主要原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的。 重点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难点不同的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 1、陆地的地形的类型: 、、、和等。 2、海洋、裂谷等各种地形的形成与有关; 过渡:地壳运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其实外部力量也会改变地形。 导 入 新 课 讲授新课 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一、地形的改变 1、地形的改变往往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来自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地球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3、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4、地球内力作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名师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

思考与讨论: 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浙江有哪些类型的地形? 2这样的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区有什么利和弊?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吗? 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 读图,观察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热身: 思考:下图有A和B两条路线可以爬到山顶,哪一条更容易? 读图,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表示图中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丘陵和平原 2.丘陵海拔不高,盛产茶 叶和竹制品;平原广阔, 河湖密布,鱼米之乡 3.利:资源丰富,环境优 美;弊:交通不便,经济 落后。 学生回答:用表示地形起 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 图 学生读图回答: 等高线是指地图上海拔高 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学生读图回答: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 高度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 高线稀疏,坡缓 学生读图回答: 从B路线爬到山顶更容 易,因为此处等高线稀疏, 表示这里的坡缓。 了解家乡的主 要地形,加深对 家乡的了解。 加强读图能力 掌握等高线的 特点 及时巩固所学 知识点

所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三、地形的变化 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它的东段有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展示几个地形区,请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石灰岩地区、长江三角洲、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角峰和冰斗谷、风蚀城堡 小结: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 山顶:等高线闭合,由外 向内海拔增高;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 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 海拔高处凸出,容易发育 成小河;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适合攀岩。 学生回答: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雅鲁藏布大峡谷:青藏高 原的抬升与雅鲁藏布江的 冲刷形成。 学生读图分析上述地形区 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流水作用) 石灰岩(流水作用) 长江三角洲(泥沙沉积) 沙漠(风力作用) 角峰和冰斗谷(冰川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作用) 学生总结: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培养学生通过 读图,自主获得 知识,对等高线 相对应的地形 理解加深。 了解外力作用 对地形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参考教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各类型的基本特征; 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陆地地形,并会辨识陆地地形; 2.能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五种陆地地形的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使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件播放地球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呀?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地球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而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呀?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 1、地形的类型 地形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要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几个概念。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③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3、认识五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家园—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一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同步练习 1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C.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D.地形相对高度 2 .下列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都相同 B.等高线往高处凸出的是山脊 C 陡坡的等高线稀疏 D.等高线往低处凸出的是山谷 3 .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 4 .图中M 的最高海拔( ) 5 .读世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①②所表示的地形分别是(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A.低于700米 C.高于800米 B.低于600米 D.高于700米,低于800米

A.高原、山地 B.平原、山地 C.高原、平原 D.丘陵、高原 6.下列表示海拔高度的是() A.我校教学楼的高度约12米 B.河南开封段“地上河”的高度约为7米 C.三峡坝上水位为154.4米 D.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 7.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A. 300 米 B. 400 米 C. 500 米 D. 600 米 8.如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130 米 B. 180 米 C. 150 米 D. 210 米 9.图中数码表示地形正确的是() A.①一鞍部 B.②一山顶 C.③一陡崖 D.④一山谷 10.在等高线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谷 1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完成模型制作;学会用表示地形特征。 12.通过制作模型,可以培养事物、问题、问题的能力。 13.所用器材有湿泥土或_____ 、尺子、牙签、细线或细、盛水小容器、 水粉颜料。 14.湿泥土是用来制作“”模型;牙签是用来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并标出;细线或细钢丝是用来将“山体”。 15.通过制作模型,不仅能加深理解地形图,还能培养我们大 脑中的空间感。 16.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叫。各等高线之间距离越大,地形坡度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地形坡度越,但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总是的。 17.能够在纸面上表现出地形起伏的地图称为,图中线条代表实际地形在该处的(选填“绝对”或“相对”)高度,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8.读图回答: (1)地形名称:A;甲;乙;丙 (2)A位于B的方向,相对高度为米。 (3)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