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要点整理〗

1.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2.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

〖例题解析〗

〖例题〗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分析与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外形酷似金字塔,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

〖巩固基础〗

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3.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5.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6.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8.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1.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13.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14.中国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蘑菇石”,引起该地质现象的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蚀作用

D.砂石堆积作用

15.如图所示为北纬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岩层断裂

C.风蚀作用

D.泥沙堆积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6.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7.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是____。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内力作用,地壳内部活动

D.流水侵蚀,冲刷作用为主

〖提高能力〗

1.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前,共有一百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吉萨高原的沙漠中。埃及最大金字塔的高度从建成时的146.5米降至现在的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A.遭受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遭受人为的破坏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

2.[2013湖州]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D处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是。

(2)图中A点的海拔是米,山顶的海拔高度范围是米。(3)沿AB线路爬到山项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的线路是

(AB线路或CD线路)。

(4)图中比例尺改用文字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米。

4.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

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

原因。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提供的图中板块a是板块;板块b是板块。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为。(填岩石类型)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了什么?

5.如图所示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

(1)分别写出各形态的主要作用力:A.;B. ;C. ;D. 。

(2)总结一下,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特点。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如图 (填字母)所示;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如图 (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和三角洲,如图 (填字母)所示。

(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如图_ (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积会形成,如图 (填字母)所示。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

1.C

2.C

3.D

4.D

5.B

6.A

7.A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A 16.A 17.(1)A(2)D

〖提高能力〗

1.B

2.D

3.⑴断崖,山脊。⑵300,600-700。⑶AB线路。⑷800。

4.(1)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2)流水侵蚀。(3)沉积岩。 (4)板块在不断运动

5.(1)内力;内力;外力;外力。(2)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

6.(1)流水侵蚀、沟壑纵横、A;溶洞、C;平原、B。(2)风蚀城堡、F;沙丘、D。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要点整理〗 1.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2.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 〖例题解析〗 〖例题〗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分析与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外形酷似金字塔,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 〖巩固基础〗

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3.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5.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6.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8.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1.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3.7地形与地形图(导学案)

导学案使用要求:①课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课本,并将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困惑用红色笔标注。②根据老师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尽量不翻书)。 学习组长职责:①组织小组同学预习并独立完成导学案②小展示环节组织小组对学(一帮一)③召集学科课代表准备大展示任务。行政组长职责:①维持小组纪律②督促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预习任务③课堂上帮助小组成员解决困惑。 3.7地形和地形图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解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3、 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学习重点】 各地形类型的特点 【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自主学习】 1、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 投影到 ,用来表示 。 3、地形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散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合作、交流、展示】 1、补全各地形的特点: 山地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 米。 高原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丘陵海拔一般在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米以下。 平原海拔一般在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 ,中间 。 2、 思考:如何将立体的山峰表示在平面纸上? 3、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 和 的状况。从等 高线的疏密情况,也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 。 4、 思考与讨论:读图3-68,说说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5、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 、 、 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 而 的。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它对地形的形成起 主导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 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 。 【当堂检测】 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 A 鞍部 B 峭壁 C 山脊 D 山谷 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 ) A:绘制平面图 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 D:绘制旅游图 4、下为四种地貌景观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 A.蘑菇石 B.钟乳石 C.花岗石 D.河口三角洲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___ C 、_________D 、_________ E 、_________ ⑵ 山峰A 和 B 哪个较高? 5、 地处某山区的某镇,要从如图所示A 、B 、C 、D 四地中选择 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 个最合适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作业】见作业本

10.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单元测评(二)

第三章单元测评(二) (检测内容: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3.5泥石流;3.6地球表面的板块; 3.7地形和地形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在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 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 C. 火山活动 D. 海洋中潮起潮落 2.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上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层。这 说明( ) A. 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后来才下水 B. 远古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山崖 C. 螺蚌可以在海中生活,也可以在山崖中生活 D. 那里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3. 主要由地壳运动而引起的灾害现象是( ) A. “莫拉克”台风在台湾登陆 B. 内蒙古遭遇沙尘暴袭击 C. 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发生7.0级大地震 D. 持续干旱肆虐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区 4. 近段时间内,地球活动比较剧烈,连续发生海地、智利等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下列 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地、智利等大地震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 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 C. 烈度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等 D. 地震是天灾,是上天对犯错的人的一种惩罚,不可预防 5.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B.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 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6. 如图是地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是震源,B是震中 B. AB是震源深度 C. BC和BD都是震中距 D. 地震对C的影响大于对D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第1题图第2题图 (1)填写图中圈层B的名称________。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3)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是________变动的表现。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火山熔岩流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层(填结构名称)。地震是由图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内岩石圈发生的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图第4题图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________。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________;蛋白对应地球的 ________ ;蛋黄对应地球的________。 4.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_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_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 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 5.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地形与地形图》教案 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橡皮泥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 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

周围高 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 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 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生:封闭曲线) 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 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 师: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上所展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观察地形图,完成表格。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师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 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 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 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 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 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ACD 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知识点0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地面上某一地点的绝对高度M,和另一地点与该点的相对高度N比较( ) A、M一定大于N B、M一定等于N C、M可能小于N D、M一定小于N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代表的是( ) A、高原 B、平原 C、积雪 D、丘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游人站在哪个位置能清晰观察到“鞍部”地形?(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B、除陡崖外,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C、各条等高线均互相平行 D、表示海洋地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的是( ) A、海洋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答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地形图》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形图》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某地的海拔,会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2.知道陆地上的五种地形,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并会判断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海拔与计算相对高度,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重点与难点】 (1)计算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归纳、计算活动。 【课时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读台湾省地图,从图中我们可看到在玉山的附近标有3952的字样,这代表什么含义呢?这代表玉山的海拔是3952米。陆地地形千奇百怪,基本类型有几种呢?基本地形主要有五种。 那么,什么是海拔?陆地上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概念 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它们的计量单位是米。 2.计算 活动:计算 在下图中,A点的海拔是8240米,B点的海拔是3708米,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4532米。 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相对高度是8998.74米。 (二)陆地地形 视频: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1.地形定义: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叫做地形。 2.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3.地形特点: 山地: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大多呈用脉状分布。如图,像这样就是呈脉状分布。这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拓展延伸: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断块山)、火山、侵蚀山等 丘陵:海拔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这是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 拓展延伸:丘陵有多种形成原因 (1)山脉受长期风化侵蚀而成 (2)不稳定的山坡的滑动和下沉 (3)风造成的堆积 (4)冰川造成的堆积 (5)植被造成的堆积 (6)河流造成的侵蚀 (7)火山和地震 (8)史前陨石 (9)人造丘陵:比如露天开矿造成的堆积,古代居民点造成的堆积等。此外还有园林工艺故意造成的丘陵地区,如高尔夫球场等。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重点难点 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三、课前自学 1、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 的,才刻出了这条大峡谷。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变得沟壑纵横。流水也会使溶蚀,形成许多溶洞。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 和。 3、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 和。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和 。 4、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而的。它和内力作用不同,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趋于。

四、合作交流 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 2、请画出一个风蚀城堡,并说明风蚀城堡是怎麽形成的? 3、哪些地方有角峰和冰斗谷,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4、对于地形的变化外力和内力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 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河流冲刷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4.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河流沉积作用 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6.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课题.3.7地形和地形图(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地形的类型,能说出主工地形类型的特点。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

们家乡的经济 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交通、旅游、特产等 思考.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 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 全。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 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 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 示在地图上?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 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的疏密分别表示什么? 等高线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认识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 等地形? 教学设计备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课堂练习] 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

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绘制平面图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D.绘制旅游图 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 称. A、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⑵山峰A和B哪个较高? 作业或活动设计. 作业本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地形的类型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2.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峭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学案1

《地形和地形图》学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反映的地面起伏状况;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反映的地面起伏状况 【教学器材】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 一地形类型和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知识准备: 1.【导学过程】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起伏程度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3.学生活动:将三个大小不相同的硬币从小到大堆成一座“山”;然后俯视,将看到“山”画下来: 4.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5.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二.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并总结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1.用橡皮泥制作山地模型并绘制等高线地形体 (1)四人一组用橡皮泥制作最简单的山地模型(要有陡坡和缓坡)。 (2)以1厘米的等高距在模型上用牙签画上等高线。

(3)采用俯视的方法,将看到的等高线画下来: 3.总结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E .峭壁(陡崖): F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 等高线地形图就是指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的地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指出A.B.C.D.E 各点所在的地形类型名称. 2.从A 坡到乙山顶和从F 坡到乙山顶,哪条线路更容易? 3.甲乙两山顶相对高度约为多少米? 四.活学活用 1.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A .鞍部 B .峭壁 C .山脊 D .山谷 2.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绘制平面图 B .绘制等高线图 C .绘制政区图 D .绘制旅游图 3.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 .风沙 B .流水 C .火山 D .冰川 4.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北▲↑ 1:10000 B ▲A C D E F 250 240 220 210 260 262 275

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3.7地形和地形图(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一、知识点梳理: 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内力和外力对地球地形形成的作用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 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 部地区,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 例题2、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 例题3、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形成了现今特有的自然景观。关于黄土高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C.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有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 D.植树种草是解决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根本办法 例题4、2023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A.流水B.风力C.生物D.冰川 例题5、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________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下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4)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____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三、随堂练习:

地形和地形图 第2课时(25页教案学案)

3.7 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学案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4)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5)如图所示的三幅地表景观图,回答问题: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5.中国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蘑菇石”,引起该地质现象的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蚀作用 D.砂石堆积作用 6.下列有关内、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沙,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水 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是() A.流水冲刷的结果 B.泥沙堆积的结果 C.风力侵蚀的结果 D.冰川侵袭的结果 8.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9.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0.如图所示为北纬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断裂 C.风蚀作用 D.泥沙堆积 11.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是_______。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内力作用,地壳内部活动 D.流水侵蚀,冲刷作用为主 12.根据以下内容,正确连线。 A.风①富士山 B.流水②沙漠 C.火山③角峰 D.冰川④黄土高原的沟壑 13.某中学的学生们利用暑假到全国许多地方进行实践活动.如图所示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浙江舟山群岛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2)同步测试 (新版)浙教版

第7节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__内力__和__外力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外力作用 (1)来源:__风力__、__流水__、__冰川__、波浪、生物等。 (2)影响: __缓慢__而持久的。 (3)作用:__削低高山__,__填平深谷__,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夯实基础】 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C ) A.风 B.流水 C.火山 D.生物 2.[xx·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B ) A.流动的岩浆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D.美丽的水库大坝 3.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C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化和风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4.黄山顶部的飞来石,形成的众多原因中不包括的是( C )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5.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B ) A.长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受到( B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7.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C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8.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B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风沙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流水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0.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起伏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平坦__。 11.如图3-7-9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9 (1)这种地貌是在__风力__作用下形成的。 (2)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__风蚀城堡或沙丘__。 12.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山顶广泛分布着角峰和冰斗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山顶的角峰和冰斗谷主要是__冰川__作用形成的。 (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是__内__力和__外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内__力作用。 (4)请列举你的家乡由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__略__。

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7 多样的地形(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7 多样的地形 一、单选题 1.读图,回答问题。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 ①山地②高原③丘陵④盆地 B.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C. ①山地②盆地③平原④丘陵 D. ①高原②丘陵③盆地④平原 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高原地形的是() A. B. C. D. 3.下列对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丘陵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B. 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C. 盆地中间高四周低 D. 峰峦起伏,坡度大的是山地 4.读亚洲大陆沿3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有关亚洲地形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B. 亚洲地面起伏和缓,以高原山地为主 C.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 珠峰和死海的相对高度为8429.48米 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最长的山脉分别是() A. 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B. 亚马孙平原和落基山脉 C. 亚马孙平原和安第斯山脉 D. 东欧平原和阿尔卑斯山脉 6.下列有关地表形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峰峦起伏,被称为“大地的骨架”的是山地地形 B. 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的是高原地形 C. 周围低,中间高,四周有山岭环绕的是盆地地形 D.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人口集中分布的是平原地形 7.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A. 平原丘陵为主,东高西低 B. 山地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 C. 平原丘陵为主,中间低四周高 D. 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8.读图,判断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 B. 图乙: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C. 图丙: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且坡度和缓 D. 图丁:周围低,中间高,四周有山岭环绕 9.下列地形区与分布大洲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刚果盆地一一南美洲 B.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C. 青藏高原——北美洲 D. 乞力马扎罗山一一亚洲 10.下列各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A. B. C. D. 11.下列地形区与分布大洲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刚果盆地—南美洲 B.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C. 青藏高原—北美洲 D. 安第斯山脉—亚洲 12.下列关于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表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或丘陵 B. 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 C. 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的地形是高原 D. 亚洲中部低、四周高,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13.山脉是大地的骨架,关于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的政治中心位于①平原 B. ②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C. ③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 青藏铁路穿过了④盆地 1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地形相关知识之后,制作了以下知识卡片,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