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师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

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

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

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

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

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ACD 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知识点0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闭合曲线、内高外低,海拔最高处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常用“△”表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表示

(陡崖)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即学即练( )

A.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

B.A处比B处海拔高

C.E处是山脊

D.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答案】A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A、由图可知,CB的等高线比DB的等高线密集,因此CB的坡度比DB的坡度陡;故A正确;

B、A处位于海拔300米等高线内,而B处位于350米等高线内,因此B处海拔比A高;故B错误;

C、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是山谷;故C错误;

D、由BD的等高线数据可知,BD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D错误;

【即学即练4】(2020七上·余杭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________;

(3)E、F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距离为________;

(4)D和M两处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鞍部(2)盆地(3)400米(4)M;M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图示比例尺计算方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解答】(1)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因此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2)H地的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因此H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3)比例尺计算方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因此

,实际距离为400米。

(4)M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不可能形成河。

知识点03 地形的变化

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它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等。内力作用常常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地壳运动形成高山裂谷等。

(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流水主要有侵蚀(沟谷、熔洞)、搬运(泥石流)和沉积(三角洲、平原)作用。

①流水的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②流水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

③泥沙沉积形成的江河出口处的三角洲平原

(2)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影响大。风力主要有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①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堡

②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

③由风沙沉积而形成的沙丘、沙漠

(3)在高寒地区,冰川的作用影响大。

(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

项目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对地形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盆地、

深谷、高原等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在不同地区,由于外力作用的千差万别,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流水的作用,石灰岩分布区常常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分布;红砂岩分布区常常形成丹霞地貌。在沿海地区,

受海水的作用,会出现海岸地貌。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受风的作用,常常出现沙漠、戈壁、风蚀城堡等地貌。在高山雪线以上,会出现冰川地貌等。

(2)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如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或侵蚀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的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平坦。

(3)生物改变地形

生长在石头上的低等植物--苔藓和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腐蚀石块。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是一种低等的海洋动物,它们分泌的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热带海洋中风光旖旎的岛礁。

【即学即练5】(2020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不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是( )

A.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

【答案】C

【解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

A、三角洲是流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是外力作用导致的;故A错误;

B、海岸边的怪石,是海水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是外力作用导致的;故B错误;

C、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

D、沙漠中的是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是外力作用;故D错误;

【即学即练6】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________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下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

(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多选)。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答案】(1)流水(2)风力(3)C (4)A,B,C,E

【解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1)实验一模拟的是流水对该地区的地形影响;

(2)实验二模拟的风力对沙砾的影响;

(3)由图可知,这是沙漠地区特有的石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4)上述实验模拟的是流水、风力对地形的影响,都是外力作用;

AC、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板块张裂形成,内力作用导致;故AC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D、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是风力导致的;故D不符合题意;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E符合题意;

F、长江下游三角洲是流水形成的;故F不符合题意;

能力拓展

考法01 分不清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特点

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根据等高线的凸向判断。若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则为山谷;若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则为山脊。也可根据河流确定,山谷与山脊地貌特征相反,所以不可能都有河流发育,只有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此处可能是山谷。

【典例1】(2019七上·天台期末)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m,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为-11034m,它们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

A.2186m

B.8848m

C.11034m

D.19882m

【答案】D

【解析】相对高度是指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解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就是二者海拔高度的差,即8848米减去-11034米,就等于19882米,D符合题意。

2.(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能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地形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A不符合题意;

B、外力作用能使地表趋于平坦,B不符合题意;

C、在地壳发展的任意时期,内外力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地形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有时外力作用为主,如华北平原的形成,有时内力作用为主,如青藏高原的隆起,D符合题意。

3.(2020七上·诸暨期末)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由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丙处等高线重叠,是峭壁;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地方是山谷,即乙;

4.下图各等高线图所反映的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等高线闭合,内低外高,属于盆地;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属于山谷;

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属于山脊;

D、等高线重叠,属于峭壁;

5.如图所示为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在图中找到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图中的黑色三角代表的是山峰;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的山谷;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表示的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图中只有一个山顶,不可能出现鞍部;

6.(2020七上·柯桥月考)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小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答案】D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A不符合题意;

B、分式或比式的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因此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B不符合题意;

C、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D符合题意。

7.(2020七上·苍南期末)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处位于丙处的西北方向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丁处位于山脊

D.甲处海拔比丁处海拔高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A、以丙为观测点,丁在丙处的东北方向;故A错误;

B、丁处的等高线比丙处稀疏,所以定出的坡度比丙处缓;故B错误;

C、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故C正确;

D、甲和丁处于相同的等高线上,海拔相等;故D错误;

8.(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点的地形为峭壁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D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答案】A

【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A、由图可知,F点等高线重叠,即该处的地形为峭壁;故A正确;

B、CD的图上距离为3cm,而比例尺为1:50000,所以CD的实际距离为;故B错误;

C、由图可知,D点在C点的东偏北方向;故C错误;

D、BC的等高线比AC更加密集,所以BC路线坡度较陡;故D错误;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如图所示为某山南北方向上(山的左侧是北、右侧是南)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C的海拔是________,山顶A的海拔是________。

(2)C与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C与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答案】(1)930m;570m (2)360m;710m

【解析】(1)山顶C的海拔是930m,350m+220m=570m,故山顶A的海拔是570m。

(2)930m-(350m+220m)=360m,故C与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360m,930m-220m=710m,故C与B之间的相

对高度是710m。

2.读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高度,较高的是________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 .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路线。判断理由是:

________。

【答案】(1)B (2)DB;DB处等高线比CB间稀疏,坡平缓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1)由地形图可知,B处海拔明显高于A处;

(2)由图可知,CB的等高线明显比DB更加密集,即CB处坡度更加陡峭,DB坡度比较缓;

3.(2020七上·缙云期末)丽水地区多山区,发生连续性降水或暴雨时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1)甲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若发生泥石流时,虚线代表泥石流流经的路径,某人刚好位于O 点,则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

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C (2)③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自然灾害的形成、自救能力。

(1)泥石流形成于山谷中,②④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故可能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C符合题意。

(2)泥石流发生于山谷之中,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而针对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则应沿着山坡向高处跑,故应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即线路,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③。

4.(2020七上·诸暨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千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西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答案】(1)B (2)C

【解析】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1)①处于等高线密封圈内中间部位,属于山顶;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④等高线的汇集处,是峭壁;故B正确;

(2)由右上方的指北方向可知,乙河流是南北流向,河流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因此乙河流是从北向西南流;

5.(2020七上·余杭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2)图中字母F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________。(选填“AC”或“BC”)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50 (2)峭壁(悬崖) (3)AC (4)东北

【解析】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50米。

(2)F地是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

(3)AB处等高线密集因此坡陡,AC处等高线稀疏因此坡缓。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东北方向。

6.(2020七上·台州期末)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可能多项正确)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________(选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答案】(1)A,B

(2)甲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解析】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1)A、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

B、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才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

(2)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的等高线密集,所以从甲地登山的路会比较陡峭;

7.(2020七上·柯桥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该地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李村在王村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B (2)A (3)西南

【解析】(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1)观察图中李村所处的地形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因此属于盆地,B符合题意。

(2)①为陡崖最易发生滑坡、崩塌,A符合题意。

(3)李村在王村的西南方向。

8.(2020七上·宁波月考)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 m,面积3.5 km2。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如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选填“A”“B”或“C”)。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答案】(1)B (2)A (3)等高线比较稀疏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2干旱地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湿润地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海岸地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海浪;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高山或是峡谷,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可从等高线疏密分析,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1)等高线数值向低处的方向弯曲所以为山脊,所以图中B处是山脊;

(2)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图中的地形是低山丘陵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内力作用;

(3)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公路所处的北坡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坡度较缓。

9.(2020七上·温州期末)某山区水资源丰富,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要从图上所示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答题要点:①选C点;②两侧是山脊,此处建大坝省工;

③山谷内空间大,有利于蓄水;④汇集了山谷内所有水流,水资源丰富。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选C点,由于C点两侧都是山脊,此处可以建大坝省工,山谷内空间大,有利于蓄水,汇集了山谷内所有的水流,水资源丰富。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2020七上·临海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

(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 (选填④或⑥)。

(2)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 (选填序号)

(3)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河滩、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①②③④哪个地点最适合作为露营地,并说明理由。【答案】(1)⑥(2)③(3)②①近水,③近崖,④山顶低温以及受雷击可能性较大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据此结合地形图解题。

(1)由图可知最高峰在⑥位置,因此可将红旗插在此处。

(2)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③,因为此处是陡崖。

(3)由于①近水,③近崖,④山顶低温以及受雷击可能性较大,因此图中②地点最适合作为露营地。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B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___(填名称)处。

【答案】(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170;西南;300

(4)陡崖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1)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因此A表示的地形是鞍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B表示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因此C表示的地形是山脊,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因此G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判断理由是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70m,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甲、乙两山的实地距离为:,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00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

3.(2020七上·吴兴期末)“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答案】(1)山脊(2)30 (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②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1)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所以图中B为山脊线。

(2)由地形图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图上1cm对应实际1000000cm及为10千米。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30千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较缓。由地形图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面坡度较缓,因此登山容易。

(4)泥石流顺着山谷向地处活动,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移动。①和④方向不对,

③在山谷内。故应向②方向移动。

4.(2018七上·长兴月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________地。

(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________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________。

(5)该地的地形属于________(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答案】(1)570;F (2)3 (3)自西北向东南流

(4)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5)山地;泥石流等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1)由地形图可知A处的等高线高度为670m,而D处等高线高度为100m,所以AD相对高度相差570m;F 地等高线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最符合深山藏古寺;故答案为:570;F;

(2)由地形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即地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100000cm,所以CD之间地图距离为3cm,实际距离为:300000cm=3km;故答案为:3;

(3)由地形图右上角可知,正上方为北方,溪流的流向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区,所以小溪的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故答案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4)由地形图可知,EA方向等高线明显比CA密集,所以EA方向比较陡峭,CA方向坡度则较为缓和,所以比较省力的方向是CA;故答案为: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

(5)由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超过500m,且起伏较大,所以该地区为山地;山地地区的植被较为脆弱,如果被破坏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故答案为:山地;泥石流等;

5.(2020七上·杭州月考)周日,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F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________。

(2)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________处(填数字)。

(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________地。

(4)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

【答案】(1)山顶(2)1 (3)C (4)3

【解析】此题以地形图为依托,考查等高线,判断地形等。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的是山峰。河流发源于山谷,1位于山谷。此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500米。攀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C为峭壁。

(1)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的是山峰。F为等高线最高位置,故为山顶。

(2)河流发源于山谷,1位于山谷。故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1.

(3)攀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C为峭壁。

(4)此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500米。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 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

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 制一幅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玲玲准备了以下材料: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温度计。 玲玲还写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工作步骤:①标注文字和注记;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绘图;③设置所表示事物的图例,如楼房、运动场、校门、校道、绿地、水池等;④根据校园的实际,确定平面图的方向;⑤用卷尺测量校园周边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结合上述活动过程,解决下列问题: (1)玲玲准备的材料中有一样不需要,是________。 (2)玲玲写的工作步骤顺序乱了,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7.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 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明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岩石、地壳变动及灾害御防 8.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9.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足迹。 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11.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 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 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 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 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 地幔上地幔 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 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 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 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A.地球仪 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 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 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 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 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 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3. 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 本初子午线 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 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 90°) 6.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经纬网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B.地图 1.地图: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 的图形。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等。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a)概念: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b)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 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3.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 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 地核一地幔一地壳 B. 地幔一地核一地壳 C. 地壳一地幔一地核 D. 地壳一地核一地幔 4.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5.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 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 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 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 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二、地球仪和地图 6.图中关于A点所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半球、低纬度 B. 西半球、低纬度 C. 东半球、中纬度 D. 西半球、中纬度 7.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表示0°经线 C.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D.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8.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 B. C. D. 9.符合西半球、低纬度、北半球3个条件的地点是() A. 20°W,0° B. 0°,26°W C. 165°E,17°N D. 19°W,15°S 10.外商到义乌参加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买了一张地图。而要想看懂地图,外商必须掌握地图的三个 基本“语言”,它们是() A. 比例尺方向经纬度 B.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C. 景点位置指向标经纬度 D. 海岸线方向图例和注记 11.下列关于经线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经线构成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仅差 0.33% 。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 2.月食 3.登高望远 4.帆船 5.天涯海角 6.时差 7.北极星 3.2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E)。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 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 90°就是南极。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纬度从赤道算起,把 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 90°。

二、地图 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3.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即 1 厘米表示 1 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即 1 厘米表示 10 千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4.比例尺的表现方式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 (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三种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3.3 组成地壳的岩石 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常见有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3.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化而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结构。常见的有石灰岩,板岩,大理岩。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意大利那不列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悬崖峭壁上岩石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二、火山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第1题图第2题图 (1)填写图中圈层B的名称________。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3)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是________变动的表现。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火山熔岩流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层(填结构名称)。地震是由图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内岩石圈发生的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图第4题图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________。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________;蛋白对应地球的 ________ ;蛋黄对应地球的________。 4.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_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_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 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 5.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师辅导讲义第3章地球(123节)

学员编号:年级:七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关地球的知识: 1.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 (1)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大象驮着; 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 古代埃及人认为星星悬挂在高山支撑着的天空的下方,太阳乘船由河的东岸驶向西岸。 (2)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人类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再次证实了地球是个大圆球(不是正圆球体),它是一颗有黄棕色陆地、蓝色海洋,被白云缭绕着的美丽天体。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1)海面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个现象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相关的观察实验:①注意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②讨论: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这个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可以论证地球是个球体。 (4)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史话,用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拍摄到的照片,用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相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典型例题】 例1: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 ①“地球是个球体” 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 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师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 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 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 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 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 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ACD 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知识点0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陆地的五种地形及其分布。 2.知道等高线的定义。 3.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 4.学会描述外力作用,如风等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STSE: 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可地球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会读等高线图。 难点: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某某大草原、某某、珠穆朗玛峰。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展示的几X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地形的类型 提问: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形?

呈现: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猜地形游戏,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请学生起来回答,根据学生讲述的地形进行补充。让学生在书上画出。 在讲了山地的特点后,给学生介绍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山峰等地形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某某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让学生据图找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习题精选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地面上某一地点的绝对高度M,和另一地点与该点的相对高度N比较( ) A、M一定大于N B、M一定等于N C、M可能小于N D、M一定小于N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代表的是( ) A、高原 B、平原 C、积雪 D、丘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游人站在哪个位置能清晰观察到“鞍部”地形?(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B、除陡崖外,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C、各条等高线均互相平行 D、表示海洋地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的是( ) A、海洋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课前预习单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预习速填 1.常见的地形。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5)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自我检测 1.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平的地形 2.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3.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4.在地图上,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的注记为-155米,这指的是( ) A.盆地最低点低于周围陆地155米 B.低于当地平均高度155米 C.低于我国陆地平均高度155米 D.低于海平面155米 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

响为( ) A.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C.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匮乏 D.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6.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形的相对高度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A、B、C、D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为山谷的是( )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7节 第2课时 地形的变化习题 (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第2课时地形的变化 01知识管理 1.地形的变化 原因:是地球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外力作用 来源:风力、________、冰川、波浪、生物等。 影响:________而持久的。 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________,填平________,使地表趋于________。 表现:(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______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2)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________的吹蚀和________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3)在高寒地区,在________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3.知识拓展 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02基础题 1.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是( )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 B.火山和地震 C.大陆漂移 D.板块构造运动 2.(宁波中考)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3.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4.(温州中考)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6.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7.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9.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0.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山顶广泛分布着角峰和冰斗谷。试回答下列问题。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要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半径是千米,即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是一个,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千米。 2.证明地球时球体的现象有 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证明地球是球体。 4.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5.岩石圈是由地球结构中的全部圈层和顶部所构成。 软流层位于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是表示。 地图是以。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的线,也叫。 (2)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并且与经线的线。 纬线是与赤道的线。 (3)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也叫)。(4)经线和纬线的详细知识见下表: 思考: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

3.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的含义: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比例尺= ②比例尺的含义:1∶1000000 。 ③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 ④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质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 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而小比例尺地图则反之。 (3)方向: 地图上方向常用三种表示方法:定向法、定向法、定向法。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定向法,最常用的是定向法。在一般定向法中,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 (4)图例:用来表示河流、城市等各种各样的地球事物。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识别岩石通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 2.根据,把岩石分为岩、岩、岩三类。 3.三类岩石的成因与特征 4.岩石的应用:(1)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岩);(2)工艺品材料(大理岩);(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目标评价(八)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4—7节 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目标评价(八)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4—7节)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火星(B)木星(C)土星(D)地球 2、肉眼可看见的最暗的星是()(A)3等星(B)4等星(C)5等星(D)6等星 3、月相是指()(A)月球的面貌(B)月球的表面起伏状况 (C)月球的形状(D)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陨星(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D)天空中飘动的云 5、北极星位于()(A)大熊星座(B)小熊星座(C)仙后星座(D)天鹰星座 6、下列农历日期中,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A)初一(B)初七、初八(C)十五、十六(D)二十二、二十三 7、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8、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 (B)在上海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 (C)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和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9、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B) ①④(C) ②③(D)③④ 10、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能在同一天中发生日食和月食 (B)都是从自身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C)日全食、月全食都可能会同时发生 (D)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1、下列三个星球的关系,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A)太阳—地球—月亮(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D)太阳—月球—地球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月食现象 (B)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 0.33%)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 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 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 的是人处在赤道)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 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 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 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 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 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 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 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 顺序②①④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② ① ④ 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 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 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度: 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 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 叫(南纬),用“S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