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二课时)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map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内容简析] 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 学习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 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 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 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 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 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 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 然了。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

地形图教案《第二课时》

1-4地形图教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高线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和五种地形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活动法 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 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 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一、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建立知识树,撑起自信的天空) 1.什么是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 2.山的等高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崖的等高线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山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 向_________,山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鞍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作交流 5.读地图册14页,思考陡坡、缓坡与地图上等高线稀疏程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地理事物的颜色有何区别? 二、精讲点拨 1、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图1.28)引导学生观察并独自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判读各点的高度和判断坡度的陡缓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28),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图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板书: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观察讨论交流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山顶:等高线闭合,从外往内数字越来越大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部位 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地方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沂源四中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姓名:主备人:田玉才审核人:孙宁序号: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疏密判读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设别地形图的种类;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学习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地形图上设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前置性作业】 、 阅读课本24页和25页完成1——4题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合作交流】 一、~ 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组长注意组织好) 二.学生小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纠正。 三、合作共建 1、阅读课本16页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 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 示意图 ] 等高线特点 【当堂检测】小组长组织进行练习,核对答案,组员讲解。 '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3、(2012·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暴雨发生时,图5当中四种等高线图所表示的地形,最容易形成山洪的是()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 度为__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_____。 ? 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C点的海拔高度是() A.400 米B.500米C.600 米D.700米 (2)、A山位于B山的() A.东北B.西南C.北方D.南方 ~ 6.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 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8.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形图判读(第二课时

第周第课时 课题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知道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会计算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含义和特征区分山地不同位置的等高线特征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的特征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对高度的计算过程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 2、对等高线的学习,学会判断不同类型地图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等高线的内容和原 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为科学献身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等高线知识和陡坡缓坡的知识难点: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的辨认 教法总结归纳主备人纪铖课前准 备 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 流程

一回忆旧知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作 海拔。 3、某一地点高出的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4、把的各点就是等高线。 5、利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6、的地方,等高线越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越 7、把海洋中的个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 二自学新知 1、分层设色地形图: a;参照书中26页找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定义用红笔在书上勾画出来。 b;读图1.42,分析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有什么不同? C;仔细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形剖面图; a;什么是地形剖面图?(书上用红笔标注出来) b;根据书上28页活动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将图中1.43未完成的剖面图补充完整。 三合作探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3、五种地形的判别(完成表格) a;看书27页图1.42找出五种地形图 b;在图中找出五种地形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地形等高线特征高度地面起伏程度 四,知识查测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2.五种主要地形、、、、 。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 A.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B.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 一、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课标具体目标 1、熟悉常见的地图类型。 2、了解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应用,能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二、重点、难点 (一)教材重点: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2、教学难点: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三、学情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会判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感到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 1、熟悉常见的地图类型。 2、了解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应用,能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3、了解地图在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同学们,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需要有的是什么呢?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学习,既引起兴趣又引出本节知识。 【讲授新课】 活动:学地图,用地图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 小组活动: 1、学生查看对比教材、地图册、及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地图——注意地图的名称很重要 2、老师给出使用目的,让学生选择出所需的地图——简单说出 去济南各大公园游玩 了解日本、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去北京旅游,确定行程 去大明湖游玩 想知道世界的地形情况 3、比较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填表: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师指导与演示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初中七年级地理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学习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通常用____ 色表示,平原一般____ 色表示, 山地一般用___ 色表示。 2、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的地形是_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的形是_________;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是__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形是_______;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_________。 地形剖面图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___,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___________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地图第二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 设计 [内容简析]本时的学习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特制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

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出黑板上三副地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位置吗?(并出示三种辨别方式的地图三幅。) [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提高教学的导向性,并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了学习内容。以习题的形式点明学生本节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增强教学目标的直观性,也为学生自主探讨指明方向。] 二、引导自学,交流合作 师:怎么做呢?请小组间合作探讨。(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交流本第14页第2段)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等高线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图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云大附中宋晶晶 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就不仅停留在记忆与掌握的层面,更需要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灵活应用等高线判读的相关原理与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能力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现在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图》的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掌握了地图三要素后,学习的第一种专业地图。地形图是学生学习地形这一基本自然地理要素的最重要的工具,对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甚至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工作都能发挥极大地作用。同时,地形图的出现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从二维平面拉到了三维空间中,并且还要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中不断转换,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本节内容学起来“难”的根本原因。 教材内容分三部分: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先后出现了海拔与相对高度,等高线,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陡缓坡与山体五部位等新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三种地形图。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在实际操作中安排两课时完成更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一课时认识等高线,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体验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第二课时认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用色标准,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动手制作地形剖面图。(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课等高线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师的图解与讲解,学生能够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 地形图中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能够描述等高线,等高距的概念。 3、通过分析山体景观图,能够辨别陡缓坡与山体五部位。 4、通过归纳陡缓坡与山体五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形状特征与海拔数值 变化规律,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 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拳头山等高线绘制实验”,体验等高线的绘制过程中三维地理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二、教学新课: 板书: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获取信息 师提问:请你们当参谋,选择合适的地图(学案第9页第5题): (1)七年(3)班要搞一次郊外的山地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2)2011年3月12日宣布,日本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刘玲想知道福岛的位置。(需要日本政区图) (3)到广州想参观南越王墓。 (需要广州市交通旅游图) 学生讨论回答: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生:想知道福岛的位置,需要日本政区图。 生:到广州想参观南越王墓,需要广州交通旅游图。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2——23页,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1)出行前,小明找到一张中国交通图。这张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些帮助? 生: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知道去往云南的交通线路。 (2)到了云南昆明,小明想要住宿,他需要哪种地图? 生:需要昆明城市图。 (3)小明除了要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

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

《地形图的判读》全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二节等高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等高线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 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 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 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 是乙处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 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 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 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 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