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医考讲义-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基本概念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

是一组广泛存在于血清、体液及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正常情况下以无活性酶原状态存在,激活后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

补体成分主要由肝脏合成;补体不稳定,容易灭活。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固有组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C4、C2

MBL途径:MBL、MASP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调节蛋白:可溶性/膜结合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Ag-Ab复合物(IgG1~3、IgM)

2.激活顺序:C1→C4→C2→C3→C5~C9

3.激活过程:

(1)识别启动活化阶段:C1q的桥联识别与活化

(2)酶促级联反应阶段:C3转化酶、C5转化酶

(3)膜攻击复合物形成阶段:攻膜复合物

识别启动活化阶段

识别启动活化阶段

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C1 酶促级联反应阶段

攻膜复合物(MAC)形成阶段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三)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旁路激活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

合物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

糖、N氨基半乳糖

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

母多糖、凝聚的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

MBL、MASP-1/2、C4、C2、

C3、C5~9

C3、B因子、D因子、P因子、

C5~C9

所需离子Ca2+、Mg2+Mg2+Mg2+

C3转化

C 4b2a C 4b2a C 3bBb C5转化

C 4b2a3b C 4b2a3b C 3bBb3b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片段的自行衰变。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1.可溶性调节蛋白

2.膜结合调节蛋白

可溶性调节蛋白及其作用

(1)C1抑制物(C1INH):与C1/MASP结合,使其失活,抑制经典/MBL途径。缺乏可导致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2)C4结合蛋白(C4bp):与C2竞争结合C4b,阻断C4b2a组装或使C4b2a灭活,辅助I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4b,抑制经典/MBL途径C3转化酶。

(3)I因子:裂解C4b,抑制C3转化酶形成。

(4)S蛋白:与C5b67结合,抑制MAC形成。

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作用

(1)衰变加速因子(DAF):表达于所有外周血细胞、内皮细胞和各种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竞争性抑制C2与C4b结合、B因子与C3b的结合,诱导C4b2a中的C2a和C3bBb中的Bb快速解离。

(2)膜辅助蛋白(MCP):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表面,促进I因子裂解C3b。

(3)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阻止MAC组装,限制MAC对自身或同种细胞的溶破作用。

(4)C8结合蛋白(C8bp):抑制MAC组装及其对靶细胞的溶破作用。

(5)补体受体1(CR1):与C4b/C3b结合,阻止C4和C2结合,促进I因子对C4b的灭活。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膜攻击复合物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1.调理作用:C3b/C4b促进吞噬作用

2.免疫黏附作用:C3b/C4b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

3.炎症介质作用:

(1)过敏毒素作用:C3a、C5a

(2)趋化和活化作用:C5a趋化中性粒细胞

五、补体与临床疾病

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或缺陷的个体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1抑制物基因缺陷遗传性血管水肿。

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锚定蛋白基因突变或缺陷的个体业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该锚定蛋白的异常使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不能结合在细胞膜而抑制补体激活的级联反应。

补体缺陷个体已发生细菌感染,如C8缺陷的个体可发生反复发作的奈瑟氏菌感染。

C1抑制剂被用于治疗血管水肿。抗C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被用于治疗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例题

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物是()。

A.IgG

B.IgM

C.IgD

D.LPS

E.MBL

[答疑编号700544060101]

【答案】D

例题

具有调理吞噬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2b

B.C3b

C.C5b

D.C2a

E.C4a

[答疑编号700544060102]

【答案】B

例题

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以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是()。

A.诱导免疫耐受

B.抑制变态反应

C.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

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E.裂解细菌

[答疑编号700544060103]

【答案】E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免疫学》第六章补体系统

第六章补体系统 本章根据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补体的概念 命名 组成 激活途径 调节 生物学功能 1.补体概念: 具体看一下: 1)来源 2)性质: 3)含量/分子量: 补体系统组分约占血清总蛋白的:10% 最能有效证明先天性补体成分缺陷的实验是血清总补体活性定量。 血清中补体C3含量最高,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 C1q分子量最大, 补体D分子量和含量最低 物理性质: 4)生物学效应特点: 补体不仅仅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而且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补体介导的炎症效应即可有益于机体清除外来性抗原,又可能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所以补体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5)引起补体成分下降的因素:来源减少(补体合成不足,,去路增加(有补体成分消耗过多,,补体成分大量丢失) 6)补体含量增加可见于: 2.补体系统组成: 按其生物学功能:分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 (1)固有成分:包括14种糖蛋白 (2)以可溶解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可溶解性: 膜结合形式: (3)受体成分: 定义: 补体受体(CR)指的是细胞膜上存在的能和补体活性分子相结合的糖蛋白。多种,重点阐述一下补体受体CR1-4 CR1-4, 等 大家重点掌握:CR1-4 1.CR1(I型补体受体) 2.CR2(II型补体受体):

以上两种在B细胞表面标志上有详细阐述,这里不重复了。 3.CR3(III型补体受体):=CD11b/CD18 4.CR4(IV型补体受体)属于整合素家族成员=CD11c/CD18 3.补体的激活途径: 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或在特定固相表面, 补体各成分依次激活。 当前一组分被激活时即具备裂解下一组分的活性, 形成一系列放大的级联反应。 依据起始顺序不同补体激活过程分三条途径: (一)经典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激活剂: 激活条件: 激活过程 1.C1:由C1q,r,s组成的六聚体 依赖于Ca2+结合的非活性大分子。 识别阶段:C1酯酶形成:(C1s,谐音:指示) 抗原抗体结合后,抗体构想发生改变,使FC段补体结合部位暴露,补体C1q之结合并被激活过程为补体激活的启动或识别。(所以经典途径中首先和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补体成分是C1q)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活化化C1r。C1r活化C1s, 活化后的C1S有酯酶活性,称为酯酶。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形成: 形成C3转化酶(名称一定记住),裂解C3 C5转化酶(名称一定记住),裂解C5, 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形成: C5转化酶裂解C5 C5b 吸附细胞表面,结合C6,C7成C5b67,再结合C8,和数个C9成为C5b6789n为膜攻击复合物MAC,C9多聚体呈管状嵌入细胞膜,形成跨膜孔道,裂解细胞。 所以:整个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顺序依次是C142356789, C5b6789n(膜攻击复合物n=12-15个C9,细胞毒作用,溶菌作用,杀菌作用 (二)MBL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MBL激活途径: 是由于MBL和细菌甘露糖残基和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启动激活补体的途径。 启动剂:炎症期产生的蛋白和病原体结合,它不依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1)MBL: 2)MBL复合物:包含有MBL,MASP-1(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1), MASP-2(MBL相关 的丝氨酸蛋白酶-2)(注意MASP才具有酶的活性,而不是MBL) MASP和C1r,C1s类似 激活过程:(和经典途径相比少C1,多MBL,MASP,后续过程一致) 1)MBL和微生物表面的糖类配体(甘露糖、岩藻糖和N一乙酰葡糖胺等)结合 2)激活的MASP-1,MASP-2发挥作用:MASP-1直接切割C3 ;MASP2裂解并活化C4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性 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能力。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激机体IS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 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 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辅助,所以称为TI-Ag 。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补体系统是由补体级联反应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等30 余种糖蛋白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和自限性的酶解系统。它是与 免疫有关、具有酶活性、血清含量相对稳定的一组非特异性的免疫物质。补体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途径激活,产生溶细胞、炎症 反应以及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等多种功能,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 成成分。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构成补体系统的各种成分按其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补体的固有成分指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1)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2)甘露聚 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3)旁路激活途径的B 因子、D因子;(4)上述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 2.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 因子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3.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效应的受体补体受体(CR)包括CR1~CR5、C3aR、C2aR、C4aR等。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其中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

三、命名 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C1(q、r、s)、C2、……C9;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 四、补体系统的特性 1.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10%左右。 2.补体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加,仅在某些疾病时有所变动。3.补体一般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4.在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5.补体主要在血液和肝脏中代谢,半衰期约1天。 6.补体性质不稳定,56℃30min即失去活性。 第二节补体的激活 正常情况下,补体系统以酶原或无活性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一旦被某种因素激活,补体各组分便被转化为具有酶活性状态,产生一系列连锁的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这种活化过程称为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的激活主要有: 一、经典途径F

医学免疫学-医考讲义-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基本概念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 是一组广泛存在于血清、体液及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正常情况下以无活性酶原状态存在,激活后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 补体成分主要由肝脏合成;补体不稳定,容易灭活。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固有组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C4、C2 MBL途径:MBL、MASP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调节蛋白:可溶性/膜结合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Ag-Ab复合物(IgG1~3、IgM) 2.激活顺序:C1→C4→C2→C3→C5~C9 3.激活过程: (1)识别启动活化阶段:C1q的桥联识别与活化 (2)酶促级联反应阶段:C3转化酶、C5转化酶 (3)膜攻击复合物形成阶段:攻膜复合物 识别启动活化阶段

识别启动活化阶段 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C1 酶促级联反应阶段

攻膜复合物(MAC)形成阶段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三)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旁路激活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 合物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 糖、N氨基半乳糖 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 母多糖、凝聚的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 MBL、MASP-1/2、C4、C2、 C3、C5~9 C3、B因子、D因子、P因子、 C5~C9 所需离子Ca2+、Mg2+Mg2+Mg2+ C3转化 酶 C 4b2a C 4b2a C 3bBb C5转化 酶 C 4b2a3b C 4b2a3b C 3bBb3b

医学免疫学:第十九章(2) 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第十九章(2)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hapter 17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50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粘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粘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 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 CH50试验 B. 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 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试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1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入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 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 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 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的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 糖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包括 A.免疫溶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D.免疫黏附试 验 E.白细胞趋化试验 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 A.单向免疫扩散法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比浊法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放射免疫分析法 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4活性测定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 A.免疫黏附试验 B.CH50试验 C.ADCC效应 D.凝集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Chapter3 抗原 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免疫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Chapter4 抗体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显示免疫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Chapter5 补体系统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调节、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Chapter6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有生物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变化的过程。 Chapter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CD。 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Chapter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因子 ★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Chapter 9 固有免疫细胞 ★PRR:模式识别受体,即: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可识别一种或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膜分子。 ★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即: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保守分子结构,还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 Chapter10 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包括造血干细胞、APC、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C4 、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 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五章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 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简称补体)。(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⑴C1(C1q、C1r、C1s)、C2~C9; ⑵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 ⑶B因子、D因子(factor B, factor D)。 2.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参与补体活化和效应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如:备解素、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等等。 3. 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包括:CR1~CR5、C3aR、C5aR、C1qR等(二)补体组分的命名 ①以“complement”的首字母结合发现顺序命名,如C1 ~C9; ②以英文大写字母命名为“因子”,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 子; ③补体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4b; ④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则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 C3bBb; ⑤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 白(C4bp)、衰变加速因子(DAF);(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约90%血浆补体成分由肝脏合成,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

成, 例如:C1由肠上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D因子由脂肪组织产生。 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IL-6等)可刺激补体基因转录和表达。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以及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血清补体水平升高。第二节补体激活 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其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而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已发现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途径、MB途径 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一)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 2. 激活物: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另外,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蛋白(如HIV的gp120)等也可作为激活物。3.活化过程(1) 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2) C1s的第一个底物是C4:在Mg2+存在下,使C4裂解为C4a 和C4b . (3) C1s 的第二个底物是C2分子:在Mg2+存在下,C2与C4b形成复合物,被C1s裂解而产生C2a和C2b;C2a可与C4b结合成复合物即C3转化酶; (4) C3转化酶使C3裂解为C3a和C3b,新生的C3b可与C4b2b 中C4b结合,形成C5转化酶,进入终末途径.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 经典途径——C5转化酶的形成 (二)旁路激活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 又称替代激活途径,其不依赖于抗体。种系发生上,旁路途径是最早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乃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防线。 1.激活物实际上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的成分,

补体系统(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139补体系统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补体经典途径的成分包括 A.C1q B.IgGl C.IL-2 D.H因子 E.B因子 正确答案:A 2.可以活化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是 A.细菌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单体IgG D.MBL E.C反应蛋白 正确答案:A 3.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为 A.C3a B.C5b C.C4a2a D.C4b2b E.C567 正确答案:D 4.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组不耐热糖蛋白 B.具有酶活性 C.其性质不稳 D.其作用是非特异的 E.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正确答案:E 5.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G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正确答案:A 6.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E.C5 正确答案:C 7.补体活化的经典激活物是

B.C反应蛋白 C.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酵母多糖 正确答案:D 8.补体 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参与免疫病理 C.对热稳定 D.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介质作用E.C: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正确答案:B 9.补体激活经典途径是从哪个成分开始的A.C1 B.C2 C.C3 D.C4 E.Cs 正确答案:A 10.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A.从C1开始 B.从C3开始 C.MBL与C1q同源 D.激活依赖抗原抗体复合物 E.激活物为MBL和C反应蛋白 正确答案:E 11.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C2b B.C3b C.C3a D.C4a E.C5b 正确答案:B 12.人类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原因是A.C4结合蛋白缺陷 B.H因子缺陷 C.I因子缺陷 D.C1酯酶抑制物缺陷 E.P因子缺陷 正确答案:D 13.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抗原 B.抗原和补体 C.抗体和补体 D.补体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免疫学-第六单元补体系统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免疫学-第六单元补体系统 [单选题]1.在经典途径、旁路途经、凝集素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C1δ B.C1γ C.C2 D.C3 E.C4 (江南博哥)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补体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C3。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及调节”知识点。 [单选题]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E.C5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形成C3与C5转化酶,在此途径中,C2血浆浓度很低,是补体活化的级联酶促反应的限速成分。C3是血浆中浓度最高的补体成分。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及调节”知识点。 [单选题]3.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 A.诱导免疫耐受 B.抑制变态反应 C.结核细胞毒性T细胞 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E.裂解细菌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结合物,从而导致细菌裂解。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及调节”知识点。 [单选题]4.参与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IgG B.IgM C.IgD D.LPS E.MBL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细菌脂多糖(LPS)、肽聚糖、酵母多糖和凝聚的IgA、IgE等主要

激活物,在B因子、D因子和被解素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结合后启动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及调节”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属于补体系统的激活的途径是 A.旁路途径 B.经典途径 C.凝集素途径 D.A+B E.A+B+C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补体系统的激活的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及调节”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A.膜攻击复合物 B.促进吞噬 C.免疫粘附作用 D.促炎症作用 E.特异性免疫作用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膜攻击复合物的生物学作用、补体活性片段的生物学作用。补体活性片段的生物学作用:①调理吞噬;②免疫黏附;③炎症介导。掌握“补体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知识点。 [单选题]7.具有调理吞噬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2b B.C3b C.C5b D.C2a E.C4a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调理吞噬:C3b/C4b可结合细菌或真菌使其更容易被表达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掌握“补体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知识点。 [单选题]8.可在微生物膜上形成孔道使其发生渗透裂解的物质是 A.膜攻击复合物 B.I因子 C.CD59 D.S蛋白 E.C8组合蛋白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膜攻击复合物(MAC)可在微生物膜上形成孔道使其发生渗透性裂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免疫术语 1、补体(complement,C)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 2、MAC(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膜攻击复合物(C5b6789n)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破而死亡。 二、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概念: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a)与C5转化酶 (C4b2a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2、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概念:又称替代激活途径,其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的过程。

3、凝集素反应/MBL途径(lectin pathway / Mannose-Binding Lectin: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概念: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或纤维胶原素(ficosin,FCN)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活化MASP、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三、补体的生物功能 (1) MAC介导细胞毒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导致细胞溶解。 •参与宿主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生虫的防御机制; •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病理情况下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损伤与疾病。 (2) 活性片段的生物学效应 a) 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产生的C3b、C4b和iC3b等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 b) 炎症介质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

卫生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章节习题:补体系统

卫生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章节习题:补体系统 卫生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章节习题:补体系统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是一门基础知识丰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下面店铺为您带来卫生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章节习题:补体系统,欢迎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补体替代激活途径激活顺序是( ) A、C123456789; B、C1423456789; C、C124356789; D、C12456789; E、C356789 2、补体活性片段中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是( ) A、C2A; B、C3a; C、C4a; D、C5a; E、C3b 3、补体活性片段中的趋化因子是( ) A、 C2a; B、C5a; C、C3a ; D、C4b; E、C3b 4、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脂多糖; C、聚合IgA; D、甘露糖; E、酵母多糖 5、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成分是( ) A、C1q ,C1s; B、C3b, C4b; C、C3a, C2b; D、C2a, C5a; E、C3a, C5a 6、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 ) A、IgG4与抗原的复合物; B、一个IgG与抗原的复合物; C、一个IgD与抗原的复合物; D、IgM与抗原的复合物; E、一个sIgA与抗原的复合物 7、参与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有( ) A、C1~C9 B、C3~C9 C、C5~C9 D、C3,C5~9; E、C3~C5 8、C4b的拮抗因子是( ) A、S蛋白 B、C4bp C、B因子 D、H因子 E、I因子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临床上可通

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5.自身抗原; 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物、辐射而变性 6.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2)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医学免疫学-医考讲义-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固有免疫应答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基本概念 (一)免疫应答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以清除抗原为主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正常情况下,识别“自己”与“非己”,维持内环境稳定;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机体遇到病原体后,迅速(96小时内)发挥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组织,分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在抗原处理和递呈后进行。 活化阶段:T或B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经复杂的信号传递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细胞因子、抗体)。 效应阶段: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将抗原物质清除。 二、固有免疫应答 (一)概念 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入侵病原体迅速发挥的非特异抗感染效应,并通过递呈抗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亦可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二)固有免疫识别 模式识别受体(PRR):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和血清中,可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如:膜型PRR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分泌型PRR有MBL和C-反应蛋白(CRP)。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PRR识别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模式识别受体(PRR)包括: Toll样受体(TLR):TLR1~11。 如巨噬细胞表面TLR2识别G+菌肽聚糖和磷壁酸等;TLR4识别G-菌脂多糖(LPS)。 甘露糖受体(MR):识别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SR):识别G-菌LPS、G+菌磷壁酸、凋亡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等。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4章补体系统 1、补体(complement, 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 ①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C2、C4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MBL途径:MBL、MASP 共同成分:C3、C5-9 ②调节分子 ③受体成分CR 3、补体的理化性质 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②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④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0~10℃保持3~4天。补体需要-20℃保存。 4、补体活化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凝集素途径/MBL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1) ⏹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或IgM IgG的CH2、IgM的CH3:补体结合部位 ⏹参与的补体成份:C1~C9 ⏹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 经典激活途径(2) Ag-Ab 复合物→C1q 活化→C1r 活化→C1s 活化 * C1q必须同时与至少两个IgG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 •一个IgM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 •IgG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C1q 经典激活途径(3) C2b 旁路激活途径(1)

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补体激活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2.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旁路激活途径(2) 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 C5转化酶裂解C5→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 ⏹膜攻击复合体 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C5b6789n,C5b-9n ⏹MAC的作用:MAC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 细胞导致细胞崩解。

医学免疫学大题(1)

1.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⑴溶菌、溶病毒及溶细胞作用------依赖补体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在感染早期,主要通过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待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主要靠经典途径来完成。 ⑵调理作用:C3b、C4b以及iC3b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⑶免疫粘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C3b/C4b—红细胞、血小板等,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⑷炎症介质作用(参与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C2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C3a、C5a(以C5a的作用最强) 趋化作用:C5a 可吸引吞噬细胞定向移动 MAC)的形成,这后段的过程都是相同的。 3. 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 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4.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 1、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 (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主要有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 免疫功能包括: (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3)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免疫应答的分类: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3、试举出免疫学发展史上四位科学家的名字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Jenner,发明牛痘苗;Burnet, 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Tonegawa, 阐明抗体多样性的分子机制;Owen 发现了天然耐受现象; Pasteur,巴斯德鸡霍乱减毒疫苗;Kock,提出Kock假说; Metchnikoff,提出细胞免疫学说;Ehrilich & Behring,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4、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白骨髓(其中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1、是造血器官,为多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3、也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胸腺:(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构成了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 1. 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 产生胸腺激素(免疫调节) 3. 免疫自稳(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可分为淋巴结、脾及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其中生发中心…淋巴母细胞…浆细胞…抗体) 1.过滤和清除异物 2.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人体分布最广泛的免疫场所) 脾:1. 滤过血液 2.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3.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人体最大的免疫场所) 黏膜免疫系统:分为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2.产生分泌型Ig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