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

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Thy-1 抗原是小鼠胸腺T 细胞特异的表面抗原,在体外利用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补体的协同作用,可杀伤95%以上的胸腺细胞。

三、实验材料

1.解剖器械(眼科剪、眼科镊)、平皿、80~100 目不锈钢网

2. 试管、lml 吸量管、尖吸管

3. 载玻片、盖玻片

4. C57BL/6J 小鼠

5. 1640溶液

6. 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本室制备)

7. 补体(豚鼠新鲜血清并经小鼠胸腺细胞吸收,预先测定效价并稀释为最佳稀释

度)

8. 1%伊红-Y 染液

四、实验步骤

1. 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

将4~6 周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胸腺放入已加入约4ml 冷1640溶液的平皿中,在100 目的不锈钢网上研磨后,过筛,放入试管,离心1000rpm,5 分钟,用1640溶液洗两次。将沉淀的细胞重悬于1640溶液中,配成1×10^7/ml 细胞悬液。

2. 取试管3 支,标明顺序,依据下表依次加入1×107/ml 胸腺细胞悬液、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及1640溶液,放入37℃温箱30 分钟。

3.取出后每管加入1%伊红-Y 染液1 滴,混匀,室温放置2 分钟。

4.重新混匀后分别在一张载玻片上滴片,加盖玻片镜检。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比较3 管中细胞死活情况。

五、实验结果

死细胞呈红色,无光泽且肿胀变大;活细胞不着色、有光泽且形态正常。高倍镜下计数200 个细胞并计算其中死细胞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死细胞百分数=(实验管死细胞数%-对照管死细胞数%)/(100%-对照管死细胞数%)

六、讨论

1.胸腺细胞制备速度要快,且需在冰浴中进行操作,以保持细胞活力。

2.抗Thy-1 的单克隆抗体和补体的效价要在预实验中确定。

3.细胞对照管死细胞数若超过5%,实验需重新做。

4.细胞滴加到载玻片上后长时间放置不检测也可导致假阳性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二)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1、最常用的RIA标记物是? A.125I; B.131I; C.14C; D.3H; E.32P。 正确答案:2、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免疫放射分析最显著特点是: A.使用单克隆抗体 B.采用固相分离法 C.反应属于非竞争性结合 D.可以测定大分子和小分子抗原 E.灵敏度较高 正确答案:3、RIA中,关于双抗体分离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二抗 B.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 C.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同种动物的血清 D.反应结束时只需加入一抗同种动物的IgG E.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4、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A.活性炭吸附法

B.双抗体法 C.固相分离法 D.PEG沉淀法 E.双抗体-PEG法 正确答案:5、关于IRMA双位点法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加入固相抗原与待测标本 B.然后加入标记抗原 C.测定固相免疫复合物的放射量 D.测定上清液的放射量 E.待测抗原含一个表位就可以 正确答案:第七章 1、荧光显微技术常用于检验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双抗体夹心法; D.补体法; E.双标记法。 正确答案:2、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与直接法相比,优点为.A.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B.操作更简便; C.可用于抗原的定位检测; D.可用于抗原定性检测; E.检测不同的抗原,只需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正确答案:3、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FITC; B.RB200; C.TRITC; D.PE; E.Eu3+。 正确答案:4、关于流式荧光免疫试验xMAP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流式荧光免疫试验使用了荧光微球技术; B.流式荧光免疫试验使用了双激光检测技术; C.红色激光信号可对微球进行定量; D.绿色激光信号可对微球进行定量; E.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高通量分析。 正确答案:5、FITC产生的荧光颜色为: A.橘红色; B.黄绿色; C.蓝紫色; D.天青色; E.褐黑色。 正确答案:第八章 1、HRP催化的反应式为DH2+H2O2→D+2H2O,何者习惯上被称为底物: A.DH2; B.H2O2;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要 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并通过面已经打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这是机体不受外来物质干扰,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3.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是机体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机制。 4.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借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5.TCR: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6.SIg:即B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为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B细胞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7.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各类细胞,主要有免疫活性细胞、嗜酸性粒细和嗜碱性粒细胞及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等。 8.CD:CD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记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 9.APC:APC即抗原呈递细胞,也称为免疫辅佐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从而使T细胞活化。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两大类。 10.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1.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12.ADCC: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IgGd Fc段与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定向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填空题: 1.免疫功能主要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疫苗是E.Jenner发明的牛痘苗,可预防天花。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 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5.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形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 6.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淋巴结。 7.T细胞抗原受体是TCR,B细胞抗原受体是BCR(SIg)。 8.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9.T细胞功能亚群主要有Th、Tc、Ts、Td。 第二章免疫化学 1.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又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3.半抗原:半抗原也称不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医学免疫学实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 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Thy-1 抗原是小鼠胸腺T 细胞特异的表面抗原,在体外利用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补体的协同作用,可杀伤95%以上的胸腺细胞。 三、实验材料 1.解剖器械(眼科剪、眼科镊)、平皿、80~100 目不锈钢网 2. 试管、lml 吸量管、尖吸管 3. 载玻片、盖玻片 4. C57BL/6J 小鼠 5. 1640溶液 6. 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本室制备) 7. 补体(豚鼠新鲜血清并经小鼠胸腺细胞吸收,预先测定效价并稀释为最佳稀释 度) 8. 1%伊红-Y 染液 四、实验步骤 1. 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 将4~6 周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胸腺放入已加入约4ml 冷1640溶液的平皿中,在100 目的不锈钢网上研磨后,过筛,放入试管,离心1000rpm,5 分钟,用1640溶液洗两次。将沉淀的细胞重悬于1640溶液中,配成1×10^7/ml 细胞悬液。 2. 取试管3 支,标明顺序,依据下表依次加入1×107/ml 胸腺细胞悬液、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及1640溶液,放入37℃温箱30 分钟。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 理解: 1.补体的概念和性质 2.补体的三条活化途径基本原理 掌握: 1.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 2.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 3.各种补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一、补体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二、补体的概念 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级联酶促反应特征、不耐热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成分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如C1(q、r、s)、C2、C3……C9 补体调节蛋白: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 补体受体:C3R,CR1,CR2等 (三)补体的激活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活化途径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细胞毒溶菌作用 2.调理作用:C3b、iC3b、C4b 3.炎症介质作用:C3a、C5a、C567 生物学检测:总补体活性检测、单个补体活性检测 免疫学检测:单个补体成分检测、补体受体成分检测 二、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 1.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 反应系统的组成:抗原+Antibody->活化补体 ↓↓↓ 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待检测补体 ↓ 溶血反应 (1)溶血反应: 通过经典途径或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作用于致敏红细胞,使红细胞表面形成若干孔,水分等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的肿胀破裂而溶血 (2)CH50检测原理 在溶血反应中,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 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补体含量为横坐标,溶血程度对补体含量依赖呈特殊的S型曲线

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试验(CH50) (3)CH50(50% complement hemolysis):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补体50%溶血试验(CH50) 2.实验材料 (1)绵羊红细胞 ①使用等量或两倍的阿氏保存液混合,便于抗凝和储存 ②临用前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 ③使用浓度一般为2~5% (2)配制50%溶血标准管 ①2%SRBC悬液0.5ml+2.0ml蒸馏水使其溶解 ②加入2.0ml1.8%NaCl溶液校正为等渗溶液 ③加入2%SRBC溶液0.5ml,即为50%溶血状态 (3)溶血素(抗SRBC Ab) ①用SRBC免疫家兔得到兔抗SRBC血清 ②试验前应预先加热(56℃,30min),灭活补体 ③滴定溶血素的效价:产生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为溶血素的效价 (4)缓冲液 ①磷酸盐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 ②pH应调至7.2-7.4之间 ③适量氯化钠保持等渗 ④并适量加入一些Ca2+和Mg2+ (5)补体 ①作为待检对象:标本必须新鲜 ②作为主要试剂(单个补体检测):多采用豚鼠血清,必须新鲜 -70℃可保存数月,避免反复冻融 存在个体差异, 三只以上血清混合使用 3.CH50检测方法 判定标准与计算 标准:选择溶血程度与50%溶血的标准管相近的两管,以溶血程度最接近标准管的那一管定为终点管 计算: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参考范围:50-100 U/ml 4.临床意义 CH50主要检测的是经典途径的补体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测定值过低或完全无活性,首先考虑补体缺陷,可分别检测血清中C4、C2、C3、C5等单个成份的含量

医学免疫学:第十九章(2) 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第十九章(2)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hapter 17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50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粘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粘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 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 CH50试验 B. 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 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试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1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入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 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 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 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的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 糖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包括 A.免疫溶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D.免疫黏附试 验 E.白细胞趋化试验 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 A.单向免疫扩散法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比浊法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放射免疫分析法 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4活性测定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 A.免疫黏附试验 B.CH50试验 C.ADCC效应 D.凝集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篇一: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果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攻击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

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 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报告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报告 篇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8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 (2) 中文期刊论文............................................................... . (2)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发文较多期刊............................................................... .. (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发文较多的人

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

CDC实验 一.实验原理 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1~3或IgM)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而导致细胞膜穿孔。因此,水溶性染料如台盼蓝可进入受损细胞,染成蓝色,为阳性反应;不带抗原的细胞,未损伤,不染色,为阴性反应。 二. 实验步骤 1.胸腺细胞悬液制备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 暴露胸腔,分离出胸腺 ↓ 镊子夹住胸腺反复轻轻研磨 ↓ 单个细胞 PBS洗2次,1000rpm,10min ↓ 加入5%小牛血清PBS制备细胞悬液 调节细胞浓度至3-4×107/ml

三.结果判断 ①细胞膜穿孔的细胞呈蓝色,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 ②细胞毒性作用的判断标准如下: 阴性反应( -) 死细胞占0-10% 可疑阳性反应( ±) 死细胞占11-20% 弱阳性反应( + ) 死细胞占21-50% 阳性反应( ++ ) 死细胞占51-80% 强阳性反应(+++ ) 死细胞占81-100% 四.结果记录 1.表格记录

2.照片展示 五.讨论 ①.第①组成阳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原、抗体、补体、LC 。抗原抗体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物,从而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受损,台盼蓝进入细胞,染成蓝色,呈阳性反应。说明CDC 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补体共同参与。

②.第②组成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体、LC。因为无抗原和补体,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无补体,因此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不能使细胞膜穿孔,细胞无损伤,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呈阴性反应。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补体的参与。 ③.第③组呈阴性的原因:试验中加入LC和补体,因为无抗原抗体,所以没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的参与。 ④.第④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只加入LC,既无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补体,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补体的共同参与。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免疫细胞的检测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免疫细胞的检测 内容 实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试验、E玫瑰花结试验 试验、溶血空斑试验 试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密度梯度离心法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血液中的其它成分存在密度差异,红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重是1.092,单个核细胞约为1.075~1.090,血小板约为1.032。市售的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比重为1.077±0.002g/L,与单个核细胞比重相近。通过离心后,各种血液成分将按其密度梯度重新分布聚集,从而将单个核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分离。 [材料] 1.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Hypaque,比重为1.077±0.002g/L)、肝素溶液(200U/ml)、无Ca2+ 、Mg2+ Hank’s液,2%的台盼蓝染液。 2.离心管、毛细吸管、水平离心机、注射器等。 [方法] 1.无菌采集人静脉血2ml,用肝素溶液抗凝(每1ml 全血加20U肝素),加Hank’s 液2ml作等倍稀释。 2.用毛细吸管将稀释的抗凝血沿管壁轻缓地加入盛有2~3ml淋巴细胞分层液的离心管中,使血液重叠于分层液上,两者间保持界面清晰。 3.将加好血液的离心管置水平离心机,2000rpm离心20min后,小心取出。离心后的血液成分分布如图。 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前后血细胞分层示意图 4.将毛细吸管轻轻插入,吸出白色云雾状的单个核细胞层;或先吸去上层的血浆、稀释液及血小板后,再用另一支毛细吸管仔细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用5倍体积的Hank’s液洗涤3次,每次1500rpm,离心10min。 5.细胞计数:将洗涤后的细胞加0.5ml的完全RPMI-1640培养基(含10%灭活的小牛血清)制成细胞悬液。取0.1ml细胞悬液与2%冰醋酸等量混合,用血球计数板按白细胞计数法计数,并按下式计算出4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 细胞数(/ml)= 4个大方格细胞数×104×稀释倍数 4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综合性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综合性试验 【内容】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人体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检测 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T lymphocyte subset assay) T淋巴细胞是一群非均质的细胞群体,担负着不尽相同的免疫功能。不同的细胞亚群,其细胞表面常有不同的分化抗原,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这些单克隆抗体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反应的百分率,确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可辅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为某些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的方法很多,如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微量细胞毒法、花环技术、免疫酶染色技术等。 本试验综合了淋巴细胞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微量细胞毒法等免疫学科技术。 以下介绍免疫荧光技术和微量细胞毒法。 (一)免疫荧光技术一间接免疫荧光法 针对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IgG单克隆抗体分别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再与标记有荧光素的羊(或兔)抗鼠IgG的第二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结合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阳性细胞在黑暗背景下发出荧光。计算阳性细胞率,从而确定T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和比例。 [材料] 1.淋巴细胞分层液(比重1.077土 0.2g/L)、肝素溶液(2U/ml )、无Ca2+、Mg 2+Hank’液、完全RPIM -1640培养基。 2.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抗CD8单克隆抗体,荧光素标记的羊(或兔)抗鼠IgG。 3.离心机、荧光显微镜、毛细吸管、离心管等。 [方法] 1.无菌采集人静脉血2ml,肝素抗凝,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再用完全RPIM -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5x 106/ml,分别加入3只尖底离心管中,每管1ml,20rpm水平离心2min,弃上清。 2.在3管沉淀细胞中分别加入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抗CD8单克隆抗体,每管1 pl,置4,C冰箱45min。 3.用Hank’液洗涤3次,加荧光素标记的羊(或兔)抗鼠IgG,每管50pl。置4C冰箱放置30min后再用Hank’液洗涤3次。 4.取沉淀细胞滴在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置荧光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l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 CD20 CD21 CD22 (成熟B细胞的mlg主要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 细胞和B2 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知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 CD2升=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 (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l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l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lgG> IgA > IgM > IgD > 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VL (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13、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IgG1最高),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也是再次免疫 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大多数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是IgG,某些自身抗体及超 敏n型抗体是IgG,免疫学检测中第二抗体也以IgG为主。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第十五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免疫细胞是指参及机体免疫应答的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能识别特异性抗原,一旦被激活则显示出特异性应答的功能,主要指淋巴细胞群,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K细胞等;另一类能捕获抗原,处理抗原,以一定方式提呈给淋巴细胞或表现其他免疫功能,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测定这些细胞功能可以有效评价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第一节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可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主要是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借此间接了解淋巴细胞对抗原、半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 体外试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对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细胞毒性试验及淋巴细胞分泌产物的测定。 一、T细胞功能检测 T细胞具有多种免疫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或丝裂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据此,建立了一系列检测T细胞功能的体内和体外试验。 (一)T细胞增殖试验 1.原理:T细胞在体外受到有丝分裂原或抗原的刺激后,细胞增殖,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因此,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又称淋巴母细胞转化。 2.刺激物: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PWM)、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白色念珠菌等。

3.方法学: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方法有: (1)形态学检查法: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便易行。缺点是依靠肉眼观察形态学变化,判断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 (2)3H-TdR掺入法:敏感性高 在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 (3)MTT比色法:本方法的敏感性虽不及3H-TdR掺入法,但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较常采用。 (二)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体外培养的T细胞经各种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于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生物学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以反映T细胞功能。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常选用可传代的已建株的人肿瘤细胞,及待检淋巴细胞混合,观察肿瘤细胞杀伤的情况。是评价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常用指标,特别是测定肿瘤患者CT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常作为判断预后和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 (四)体内实验 正常机体对某种特殊抗原建立了细胞免疫后,如用相同的抗原做皮肤试验,常可出现阳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结核、麻风等)和细胞免疫缺陷等疾病,也常用于观察细胞免疫功能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判断预后等。 1.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常用的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其他皮试抗原还有白色念珠菌素、皮肤毛癣菌素、腮腺炎病毒等。受试者对所试抗原过去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学试题库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 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 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 11. 带现象(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第5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直接凝集反应 18.间接凝集反应 19.明胶凝集试验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21.絮状沉淀试验 22.免疫浊度测定 23.凝胶内沉淀试验 24.单项扩散试验 25.双向扩散试验 26.免疫电泳技术 27.对流免疫电泳 28.火箭免疫电泳 29.免疫电泳 30.免疫固定电泳 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补体 32.免疫溶血法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超敏反应 36. I型超敏反应 37. n型超敏反应 38.出型超敏反应 39. IV型超敏反应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42.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本周蛋白 48.血清区带电泳 49.免疫电泳 50.免疫固定电泳 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免疫缺陷病 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54.肿瘤抗原 55.肿瘤标志物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移植排斥反应 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60.血清学分型法 二、填空题。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有关免疫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如对传染病、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缺损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的免疫学检测,对诊断、治疗均有很大帮助;此外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对抗原性物质或细胞的定性、定量检查不仅推动了对各种免疫学现象的研究,而且扩大免疫学与医学生物许多领域的联系;本章仅介绍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原理,简要过程和实用意义; 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 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 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类方法;

免疫诊断习题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A1型题] 1.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ELISA D.放射免疫测定 E.补体结合试验 2.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A.电解质、pH值和反应体积 B.温度、pH值和反应体积 C.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 D.抗原抗体比例、电解质、pH值和温度 E.温度、电解质、pH值和反应体积 3.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 A.2.5~4.5 B.4.5~5 C.5~6 D.6~8 E.8~9 4.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哪种成分? A.抗体 B.补体 C.抗原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以上均不是 5.抗原与抗体结合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氢键 B.共价键 C.疏水作用 D.范德华引力 E.静电引力 6.抗体分子在血清中不会发生自然沉淀,其主要原因是:A.抗体分子周围形成水化层 B.抗体分子电荷的相吸作用 C.抗体分子带正电 D.抗体分子带负电 E.抗体分子不是胶体分子 7.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

B.相应抗体 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抗C3抗体 8.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抗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酶标抗原A D.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9.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可以检测下列哪种抗原? A.HLA-A、B、C抗原 B.HLA-DP抗原 C.HLA-DQ抗原 D.HLA-DR抗原 E.HLA-DQ、DR抗原 10.用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时,荧光素应标记在:A.微生物上 B.抗人Ig抗体上 C.抗原抗体复合物上 D.抗微生物抗体上 E.抗C3抗体上 11.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如抗体浓度大于抗原浓度,则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 B.靠近抗体孔 C.在两孔中间 D.呈多条沉淀线 E.以上均不是 12.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 A.抗体带正电 B.抗体带负电 C.电渗作用 D.电泳作用 E.抗体不带电荷 13.SPA协同凝集试验中的抗体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14.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FITC B.RB200 C.TRIT-C

医学免疫学试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实验一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 一、实验目的 观察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 二、实验内容 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免疫器官大体解剖学、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小鼠是啮齿目中体形较小的动物,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管、外周淋巴结及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本实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解剖小鼠,观察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并制血涂片,观察小鼠免疫细胞。 (一)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 【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 1 小鼠脱臼处死,投入盛有3%来苏尔水的缸内,浸泡5分钟。取出小鼠,仰卧位置于试验台上,使动物腹部朝上。 2以镊子提起耻骨处皮肤,用剪刀沿正中线直剪开至下颌部,然后钝性分离皮肤,再把皮肤向四肢剪开。 3注意观察腹壁,用剪刀沿正中线自阴部至膈肌为止剪开,观察腹腔液量及性状,观察脾脏。 4切开膈肌,剪断胸骨,翻起胸骨,观察胸腺、心脏及肺脏,胸腺位于小鼠胸腔心脏前上方,内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及特定的上皮网状细胞(分泌胸腺激素)。5解剖结束,深埋动物。 (二)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 【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pH8.6硫酸盐缓冲液,20%盐酸甲醇。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 1准备洁净玻片两张,一张用于推片,另一张用于固定标本。 2剪断小鼠尾巴取血或小鼠眼球取血,迅速在玻片上涂血膜制备血涂片,自然干燥。 3瑞氏染色 (1)染色:甲醇固定标本2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1分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浙江医学检验科模拟题2021年(96)_真题-无答案(44)846

浙江医学检验科模拟题2021年(96) (总分9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酶免疫技术中将抗原抗体包被后再用下列何种物质进行封闭可以消除非特异性显色导致的本底偏高 A. 1%~5%牛血清白蛋白 B. 1%~10%牛血清白蛋白 C. 10%牛血清白蛋白 D. 10%~15%牛血清白蛋白 E. 15%~25%牛血清白蛋白 2. 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下述哪几种类型 A. 均相异相 B. 同相均相 C. 异相固相 D. 固相均相 E. 固相异相 3. 免疫测定的基础是 A.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B. 沉淀反应 C. 凝集反应 D.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E. 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 4.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 A. 捕获法 B. 竞争法 C. 双抗体夹心法 D. 间接免疫法 E. 以上都包括 5.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常采用的标记物是 A. 吖啶酯 B. ALP C. HRP D. 三联吡啶钌 E. 三丙胺 6. 导致AIDS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继发肿瘤 B.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C. 肾功能衰竭 D. 慢性肉芽肿 E. 机会感染 7. 免疫缺陷病按病因可分为 A.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B. 细胞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 C. T细胞缺陷和B细胞缺陷 D. 体液免疫缺陷和细胞免疫缺陷 E. 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 8. AIDS免疫学异常的特征是 A. 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 迟发性皮肤的过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C. 血清中IgG升高 D. 血清中IgG下降 E. 补体检测不出 9.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可用于 A. 体外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 B. 体外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 C. 体内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 D. 体内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 E. 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目 10. 炭粒廓清试验中,能吞噬清除小鼠体内90%炭粒的细胞是 A. 小鼠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 B. 脾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尘细胞 E. 淋巴细胞 11. 关于微量细胞毒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验依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B. 试验无需补体的参与 C. 目的细胞伊红染色,着染红色 D. 非目的细胞伊红染色,不着色 E.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 12. 关于生物学检测法哪项不正确 A. 刺激细胞增殖 B. 维持细胞生长 C. 保持细胞活性 D. 抑制细胞生长 E. 以上均不对 13. 细菌感染病人的NBT试验阳性百分率表现为 A. 8% B. 明显下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