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毕加索教案2浙美版

毕加索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面对“象征主义”,仍是晦涩难懂。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坐在安静宽敞的教室上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些地区正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祸,人都向往和平,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控诉战争!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画家-----毕加索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

★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

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板书: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画是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这幅画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对于这副画,大家现在心里一定有很多问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吧!

(二)出示视频

★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为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有准备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三)内容分析

1、(出示3D视频)通过3D的效果让大家更直观的去感受一下这幅画的氛围,让大家认真找一找里面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师:看完3D版的《格尔尼卡》,再配合上音乐,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板书:

生: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

2、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内涵:

(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什么?

—被刺伤,发出嘶鸣。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什么?

—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

—发出哀鸣,表达死去孩子内心的痛苦。

(4)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

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造成了什么气氛?

(惊慌失措、惊恐)

(6)跳楼的人——向上呼救。无助。

(7)断臂倒地的战士——死不瞑目。(手边的花的用意?——对死难者的哀悼)

(8)举灯的女人——可以联想到什么?(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

3、教师补充:

通过我们的分析,大家知道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幅画,在这画里,没有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全画。而画家之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多媒体,现在大家4人一组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当老师。

(1)构图:饱满-画面上有什么?——(感觉到处都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非常混乱)以至于我们的眼睛不得不在画面上看来看去-为什么要这样画?

——突出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不安”。

(2)造型:画中马头、牛头与平时所见有什么不同?

——破碎、夸张、变形

画面完整吗?为什么要这样画?

——更具有震撼力,更能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

(3)色彩:画上面出现了些什么色彩?

——黑白灰为主色调

为什么画家不用彩色呢?画家的用意又是什么?

——突出了恐惧、哀痛的气氛。

(4)表现手法: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是:打散——叠加、拼贴、重组——新形象(举例:牛头)

五、创作体验: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大家对于这幅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画,大家还觉得乱吗?

小结: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控诉了什么? ——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础。

六、创作体验

★师: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什么事件?

(出示多媒体)

资料:

“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9.11》为主题,模仿《格尔尼卡》象征手法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要求画面能充分体现当时人们的心境,构图完整,有一定的感染力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精品教案(全册)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学习新内容: 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1、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

11.毕加索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以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和感受毕加索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毕加索以《格尔尼卡》为主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3课时数:1课时 4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铅笔、记号笔、水彩笔等) 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 1、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 (1)观看视频《太行山上》片段。 (2)谈谈观后感。学生围绕幻灯片1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a、影片中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描述或模仿他的动作神态吗? b、你从影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先对视频作简要介绍,随后对学生的交流作简要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战争和法西斯的愤懑情感) (3)请你大胆的表现。请学生以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形象为素材,用徒手画大胆勾画一个艺术形象,可作变形或夸张处理,不必画的太具体。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进行简要评价。(4)导入新课。顺着视频欣赏和交流所铺垫的课堂情境,利用课件介绍毕加索《格尔尼卡》 的创作背景,并顺势导入新课“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活动2【讲授】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认识毕加索。通过课件教师介绍毕加索艺术生平。 (2)讨论和赏析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形象?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a牛有什么表情?它代表什么? b马有什么表情?它象征什么? c手持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d这个蹒跚而行的女人在干什么?想什么? e跳楼者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f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她的眼睛象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g战士手中的断剑和剑旁的花有何寓意? h画面顶端的灯象什么?它有何寓意? (教师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小结) (3)讨论和赏析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探讨交流: a、造型上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他完整吗?你认为毕加索对造型作了哪些处理?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b、画面的色调有何特点?作者有何寓意? c、你认为除了造型和色彩,画家还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来体现其创作意图? (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在造型上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将物象进行解析和重构,塑造出一个个破碎、被撕裂和扭曲的艺术形象,从而突出揭露战争的罪恶。在色彩上为黑、白、灰的组合,突出了画面恐怖、悲惨的气氛。另外在画面构图上、点线面的运用上以及画面肌理表现上都体现了其创作意图) (4)谈感受,增认识(讨论和赏析三)。 请学生围绕下列两个问题进行同桌讨论,并交流,。 a、你认为毕加索在《格尔尼卡》的创作中蕴涵和倾注了哪些情感? b、通过《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你认为毕加索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教师进行归纳:毕加索运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蕴涵了画家愤懑的抗议。同时也体现出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法西斯斗士”) 活动3【活动】深入探究,认识“立体主义” (1)课件出示《格尔尼卡》画面中牛头形象,并请学生小组讨论牛头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精品】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毕加索教案2浙美版

毕加索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面对“象征主义”,仍是晦涩难懂。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坐在安静宽敞的教室上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些地区正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祸,人都向往和平,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控诉战争!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画家-----毕加索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 ★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

一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东西南北教案浙美版

11、“东西南北” 教学目标: 1. 认识纸材可以折成例外造型。 2. 能独立折出一个统统的“东西南北”,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与众例外的美丽立体造型“东西南北”。 3. 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 用彩纸折出“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生动风趣。课前准备: (学生)多种彩色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课件及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那么多的客人,我们用掌 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好吗?哦!这儿还有一个。 ——(出示哭泣的“东西南北”)师:咦!怎么不高兴了呢?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生:它的名字叫“东西南北”。知道为什么叫它“东西南北”吗? 生:它有四个角可以指示四个方向。 ——(师模拟和“东西南北”指偶对话情景) 师:怎么了?“东西南北”,为什么不高兴呢? “东”:我没有朋友,我很寂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找到朋友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找到朋友吗? 生:我们一人做一个,他就能有很多的朋友。这主意可以,小朋友们你们会做吗?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东西南北”。

——课件出示(“东西南北”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制作 师:不会做的同学可以请组内的小老师帮忙,有没有问题? 好,现在请小朋友准备一张大的正方形彩纸,我们的比赛现在开始! ——(生小组合作制作“东西南北”) 师::现在请小朋友举起手中的“东南西北”,哇!有了这么多的朋友,“东西南北”一定很开心。 ——(出示笑脸“东西南北”纸偶)瞧,它笑了,它会和我们说些什么呢?“东”:谢谢小朋友!有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现在我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东西南北”纸偶王国要举行一个化妆舞会,我想邀请这些朋友都参加,你们愿意当他们的化妆师吗? 三、展示范作、指导创作。 师:要想成为化妆师,我们首先要学会给“东西南北”化妆的本领。 ——师出示(“东西南北”纸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 师:大家看,这是一只“东西南北”,我想把它做成上下能够张合的大嘴巴,怎么做?——师示范大嘴巴的粘贴方法 师:什么东西有大嘴巴的呢? 大嘴巴的东西很多, ——课件出示动物形象。 像这些可爱的动物们。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也化妆了一个,看看它是谁呢? ——出示“东西南北”狮子造型 生:是一只大狮子。

七年级美术(浙美版)上册教学设计_5.板报设计

板报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板报设计》的学习中,《变体美术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应用最广泛实用性最强的一种美术字。本课的主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变体美术字,体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能力,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欣赏设计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认识和创意能力。 本课设计的特色是将背景绘画融入变体美术字设计中,使字画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画面,实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二、教材分析 1.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变体美术字》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下:了解变体美术字设计的类别、功能,运用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了解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变体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3.在《变体美术字》之前,我们刚学过《徒手画校园》,通过《徒手画校园》的练习,使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了各种线条的变化来创作绘画,了解了绘画与设计的关系,为《变体美术字》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变体美术字》是《板报设计》单元中第一节内容,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它生动活泼,轻松自如的特点,使之成为了《板报设计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为后面几节的刊头设计、版面设计起铺垫、衔接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较具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展现个性特点的变体美术字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美术字中最基本的字体:黑体、宋体的写法。所以本次变体美术字设计会让学生有种熟悉又陌生且好奇的感觉,并会出现以下问题: 其一是理解方面,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又会感到有些知识难于理解,如变体美术字的特点。其二是表现方面,学生在作画之前会觉得简单、易画,画时才觉得要画得好并不容易。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形式、独立创作思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掌握变化规律以及各种变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变体美术字特点;通过师生探讨,掌握变化规律及各种变化方法;根据美的原则,设计一个或几个变体美术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设计变体美术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重点难点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出水芙蓉 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及结构特点。 学习线描荷花的方法,掌握不同工具的涂色技巧。 通过学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线描荷花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水芙蓉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呢?同学:荷花 老师:嗯,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荷花的图片,欣赏一下荷花吧。荷花是不是很美呀? 同学:是的。

老师:荷花很美,长在水中,人们称它花中仙子,犹如出了水的芙蓉花,非常漂亮,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展示幻灯片出水芙蓉 二、授 、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等。生于沼泽、池塘中。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所以要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荷叶 -----荷叶 因“荷”与“和”、“莲”与“连”谐音,所以老百姓喜欢用荷花来表示和谐、美满、富裕等的象征意义。荷花有四美:1.外观清秀,花香四溢;2美在实用,从叶到茎,从花到果,都是很好的药材;3、.美在诗情画意,很多诗人都以荷花的美作诗,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4、美在品质,荷花具有骄阳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教师介绍荷花的结构荷花的结构 接下来看看荷花的结构:荷叶、荷梗、花瓣、莲蓬。 、刚刚大家都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了荷花的小资料,初步掌握了荷花的结构,现在如何去画荷花呢:就是咱们这节课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一单元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 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2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1教学目标 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 2学情分析 教会学生鉴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第二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教具:相关作品及图片 教学目的: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问:有何启示? 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1巴黎罗浮宫--教案设计

《巴黎卢罗浮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巴黎罗浮宫》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4册美术中的课程,本课是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罗浮宫的建筑及镇馆三宝的艺术美感。理解艺术品的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罗浮宫建筑特点和镇馆三宝(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 2、比较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建筑、雕塑和绘画,初步了解艺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理解。 3、通过比较、模仿,以亲身体验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情感或多种体验,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去评价和联想、迁移创造,获得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来感受、欣赏、体验和鉴别艺术作品的美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 难点:引导现代的学生欣赏西方古典的艺术,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艺术当随时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一起去看看法国巴黎。在巴黎的塞那河畔,有一个花园式的古典建筑群,那就是罗浮宫了。 (二)、了解罗浮宫 1、请学生说说巴黎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巴黎罗浮宫) ——引出课题《罗浮宫之旅》 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浮宫。 请学生谈谈对罗浮宫的了解,教师总结 罗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罗浮宫的前身是一座建于13世纪初的城堡。它收藏的艺术品达40万件,囊括了法国及欧洲各个时代各个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和艺术珍品。同时,罗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中世纪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拱券结构。这种结构拉长了建筑的顶部,使建筑内部变得宽敞明亮。在西方教堂中经常运用,人走在里面,有一种恍如天堂的感觉。 3、备受争议的金字塔 可惜八个世纪以来,这座法王的城堡被改建过多次,并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只有眩目门面,缺乏内在统一性的建筑物。从原先的南侧大门进入,参观者必须经过长途的迂回路线才能进入宫内。迈过门槛,人们便不得不盘桓在迷宫般的展厅通道和楼梯之间。 1、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著名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罗浮宫设计入口。贝聿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观众可以从这里直接到达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再穿过其它展厅绕行。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2012)_第九课《迎新年》 第十课齐白石 第十一 毕加索 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九课《迎新年》 1.组织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是事先进行策划设计,首先根据资金及预算,构想出相应的活动方案,再根据活动方案来设计场景,然后逐一确定所需购买的材料,确定制作人员及分工,然后再实施布置, 2.场景布置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切忌杂乱无章,布景要便于拆卸,以免影响日后上课。 第十课《齐白石》 1.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1953年曾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获得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选为世界文化名人,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为中国现代美术大师。 2.作品:《祖国万岁》(中国画)齐白石。画家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万年青”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愿。《虾》(中国画)齐白石。齐白石的篆刻,以少胜多,简洁有力。徐悲鸿是齐白石的伯乐床曾邀请齐白石到北平国立艺专专科学校任教。 第11课《毕加索》 1.毕加索是现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之一,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对现代西方美术产生深远影响。 2.1950年,世界和平大会采用的和平鸽的海报由毕加索创作。二战时期,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突然遭到德军空袭,毕加索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以表达他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 3.毕加索的作品大致分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和“抽象主义时期”。 4.毕加索,凭借超前意识和非凡的创新精神,成为西方艺术,“百年变革”的代表人物。,他在油画,版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各种艺术领域中,都具有突出的表现,。 《拓展与评价》 1绘画是美术的主要门类,从题材内容来分,可以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画的等。从其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可以分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等。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分,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画种。 2.连环画:指一种用多幅画面连续展开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表现形式。 3.漫画:指一种滑稽和有趣的绘画,以讽刺和批评为基调。 4.年画:中国特有的一个画种,主要指在过年时发表的,以营造热闹吉祥的气氛而绘 制的作品。 5.宣传画:指带有鼓动性的绘画作品,主要用于公共场所作宣传之用,又叫“招贴画 二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1、教学设计:《走近美术》 年级:七年级 主题:美术基础知识与艺术欣赏 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并认识到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观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实践,运用基础的美术技巧和元素,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教学准备: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白板、投影仪或幻灯片等展示工具。 笔记本、素描纸、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美术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背后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手法。 基础知识(5分钟): 逐个介绍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解释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展示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线条运用、色彩运用和形状构图。 欣赏与分析(10分钟): 展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并逐个讨论它们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创作与实践(15分钟): 提供一个简单的创作任务,如绘制一个静物素描或创作一幅彩色画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和基础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使用素描纸和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分享与反馈(5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让他们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成长。总结(5分钟): 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线上艺术展览、画廊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更多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巧,如水彩画、油画、雕塑等,以扩展他们的创作领域和技能。 备注: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分配和活动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020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齐白石》教案1 浙美版

齐白石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齐白石作品,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和内涵。 难点:提高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通过猜谜的方式介绍齐白石,导入新课。 二欣赏体会 1、齐白石的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齐白石的国画种类介绍,了解齐白石国画领域广泛。 3、结合齐白石作品《白菜辣椒》、《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等,探讨齐白石的画美在哪儿?了解齐白石绘画的特色。 a\笔墨美。用笔用墨或苍雄、粗犷,或纤美、细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b\情感美。作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透露对农民的尊重,对家乡的思念。这与其出身有关。 c\意境美。无声中听有声,无声胜有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形式美。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诗书画印。齐白石印章作品欣赏。 e\色彩美。衰年变法,红花墨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4、齐白石的爱国情怀,对和平的向往欣赏作品《不倒翁》、《和平》。简述作品背景,了解齐白石身怀赤子之心、爱国、爱和平情怀。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即便水平再高,没了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就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画品。而世界和平正是齐老心胸开阔,又上一个境界的表现。 三课堂小试 小组讨论,谈体会。 教师引导:以毕加索的话和漫画的形式谈齐白石的高度。 眼睛、嘴------虾 胡子----蝌蚪、山泉 鼻子-------葫芦 帽子-------山 四课堂小结。 我眼中的齐白石: 扎根生活、技术精湛贵在创新、红花墨叶人品贵重、不附权贵爱国爱家、热爱和平

2019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1课《毕加索》教案1 浙美版

※-精品人教试卷- ※ 人教版※- 推- 荐※下- 载- ※毕加索 1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欣赏、体验毕加索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3、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中的《毕加索》一课,使学生在欣赏毕加索作品后,发现大师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毕加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师,介绍毕加索的生平事迹。西班牙人。1900年至巴黎,1904年以后定居法国,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活动2【讲授】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青少年时期: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來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2.蓝色时期: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 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3.玫瑰时期: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4.黑人时期:是立体主义的发韧期,在1906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的姑娘》。 5.立体派时期: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6.古典主义时期:要求有丰富的意境、优美的构图,元素间对应的完整。其中有很多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获得创作的灵感。 7.超现实主义时期: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又梗又硬,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 8.战争前后:创作《格尔尼卡》,谈谈《格尔尼卡》的创作意图。欣赏《格尔尼卡》视频。欣赏《和平鸽》。 9.晚年时期:与克鲁佐共同拍攝电影《毕加索之谜》公映。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 活动3【活动】教师小结 毕加索说:“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期待我们去创造,而不是重复”,树立学生依靠勤奋、不断创新改变我们的世界的艺术观。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流光溢彩教案2浙美版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 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西方玻璃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 认同.。 2学情分析 玻璃器是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在过去教材中从未出现过.。为开拓学生视野,教材安排了《流光溢彩》这一课.。通过本 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玻璃器的艺术特点,玻璃与生活的联系,了 解西方工艺美术的传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世界多元 文化的认同感.。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 一、导入: 1.对比分析:展示一件玻璃艺术品与一件玻璃容器,请学生讨论一下两者的区别.。 2.了解玻璃艺术品的用途: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器及 其用途.。 小结:既然玻璃的用途这么广泛,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先让我们来谈谈玻璃的起源吧.。 活动2【讲授】二、深入讲授 二、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 (1)玻璃的起源.。 (2)玻璃器的制作.。 (3)玻璃工艺品造型的分类 (4)玻璃工艺的发展历史 (5)关于玻璃工艺

三、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玻璃艺术.。 (1)重点欣赏波西米亚的玻璃艺术 (2)浏览不同风格的玻璃艺术 活动3【练习】三、活动练习 四、欣赏评述、动手练习对 1.对展示在屏幕上的玻璃工艺品的评价.。 2.以四人为一小组,设计一个玻璃器装饰图案,可以选择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题材.。 活动4【作业】四、作用评价 流光溢彩 起源:公元前20xx多年 制作:无模吹制、有模吹制 造型上的分类:基本形、具象、抽象 发展历史: 玻璃工艺:酸蚀法、转轮刻花法、贴饰法.。.。.。 玻璃之美:造型、光色、工艺、图案 五、评价 1.每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或提出自 己的建议.。 2.老师进行点评,给予肯定,鼓励.。 活动5【作业】五、课题总结 六、课题总结 起源:公元前20xx多年 制作:无模吹制、有模吹制 造型上的分类:基本形、具象、抽象 发展历史: 玻璃工艺:酸蚀法、转轮刻花法、贴饰法.。.。.。 玻璃之美:造型、光色、工艺、图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11课《流光溢彩》教案2 浙美版

流光溢彩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西方玻璃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2学情分析 玻璃器是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在过去教材中从未出现过。为开拓学生视野,教材安排了《流光溢彩》这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玻璃器的艺术特点,玻璃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西方工艺美术的传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感。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导入】一、导入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 一、导入: 1.对比分析:展示一件玻璃艺术品与一件玻璃容器,请学生讨论一下两者的区别。 2.了解玻璃艺术品的用途: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器及其用途。 小结:既然玻璃的用途这么广泛,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先让我们来谈谈玻璃的起源吧。 【讲授】二、深入讲授 二、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 (1)玻璃的起源。 (2)玻璃器的制作。 (3)玻璃工艺品造型的分类 (4)玻璃工艺的发展历史 (5)关于玻璃工艺 三、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玻璃艺术。 (1)重点欣赏波西米亚的玻璃艺术 (2)浏览不同风格的玻璃艺术 【练习】三、活动练习 四、欣赏评述、动手练习对 1.对展示在屏幕上的玻璃工艺品的评价。 2.以四人为一小组,设计一个玻璃器装饰图案,可以选择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题材。【作业】四、作用评价 流光溢彩 起源:公元前2000多年 制作:无模吹制、有模吹制 造型上的分类:基本形、具象、抽象 发展历史:

浙美版初中美术《毕加索》教案2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初中美术《毕加索》教案2 《毕加索》教案【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绘画作品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艺术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评析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 (学生) 绘画工具 (教师)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学生: 1、谈南京大屠杀; 2、看南京大屠杀(视频)。 教师: 表达自己对中日战争的愤慨,同时,引出在同一背景下,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也发生了令全世界人民震撼的轰炸事件。 二、作品赏析屏幕展示: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问题探讨: 1、看到了什么?学生表述。 1 / 3

2、为什么要画《格尔尼卡》?画家想表达什么?画家是怎么画的?师生体会。 受西班牙政府的委托,而恰逢德国法西斯对格尔尼卡进行残酷轰炸,画家十分震撼,于是就以此为主题。 表达了画家的愤恨与抗议以及对无辜人民的同情。 希望人们能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要有一颗有情感的心,并能把心声表现在画面上。 而不是只为了画画而画画。 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形体用线条勾勒,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画面简洁、概括,突出了恐怖、哀痛的气氛。 师生表现。 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 3、艺术风格(流派)?立体主义: 不受到时间、空间束缚,把结构重新组建,在一个平面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空间。 4、表现形式?重组多视角观察几何化。 引用毕加索的话: 假如我把眼睛放在眼窩內,人們覺得理所當然。 但假如我把眼睛拿出來把它放在別處,他们会感到震驚,他們看到了一個新的眼睛。

第11课《吉祥物的设计》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吉祥物的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吉祥物设计理念,感知吉祥物设计的一般方法和造型的独特审美特征。尝试设计一个有创意,有内涵的平面或立体吉祥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事物主题的感知和用美术手法表达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优秀吉祥物设计的赏析,学会设计并制作吉祥物。从生活原型入手,是加入主题,创造新的艺术形象。21教育网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会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我,传递感情。通过吉祥物设计,引导学生关心校园、社区、故乡、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重大活动,赛事等。https://www.360docs.net/doc/5e19308240.html, 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吉祥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吉祥物的造型设计和一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吉祥物造型及主题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多媒体道具 课时:2课时 教学模式:综合.探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吉祥物的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新授: 1.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吉祥物? 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那盼,期盼成功的愿望。 2.比一比:对比“晶晶”与真熊猫,艺术家抓住了哪些特点进行设计? 3.欣赏吉祥物“贝贝”的设计理念。

4.欣赏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5.欣赏以人作吉祥物的设计。 6.欣赏以综合材料作吉祥物的设计。 7.欣赏动物、植物作吉祥物的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启发创意。 8.设计:今天我们就进行一个以“好大一棵树”为主题的班级展示活动,每位同学来设计一个“我的吉祥物”。 9.欣赏学生作品。 10.吉祥物的设计步骤: a.确定主题:我的吉祥物。 b选择形象:带有寓意。 c.造型:用拟人法。 d色彩:大胆鲜亮。 e.形式:手绘或制作。 f.装饰:添加装饰。 g.内涵:紧扣主题。 11.出示动物、植物、综合材料图片进行选择形象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 为校运动会设计的一对吉祥物。 【设计意图】教师具体操作,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设计制作过程。 五、学生实践及要求: 艺术实践及要求的讲解,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作业的方法,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欣赏,使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所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七、拓展延伸 拓展: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知识,认真观察生活,学会设计吉祥物。

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5篇)

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5篇)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