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摘要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为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生对咳嗽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儿科临床实践的标准化,特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基于当前可得的证据,回答了19个儿童咳嗽诊断、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以期指导儿科医生规范诊断与治疗儿童咳嗽。

咳嗽的本质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护性反射,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就诊原因。研究显示超过75%的患儿每年因咳嗽就诊次数超过5次,14%的患儿就诊次数甚至超过15次。儿童咳嗽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可供选用的药物和干预措施又有限,虽然多部指南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做出了相关推荐,但匮乏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指南,更缺少来自中国的证据。我国于2008年制订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2013年又推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该指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用性强,但也存在推荐意见和证据不足等现实问题,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践需要。鉴于此,我们历时1年制订了“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本指南”),首次尝试以儿童咳嗽症状为主线,包括但不局限于慢性咳嗽这一关注点,基于当前可获得的国内外最佳证据,采用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充分考虑患儿及家长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衡量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后形成推荐意见,回答了儿童咳嗽病因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重要问题,以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给出循证推荐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

一、指南形成方法

本指南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美国医学研究所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制订,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表1),并按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进行报告。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进行前瞻性注册(IPGRP-2020CN116),指南计划书在2021年中华儿科杂志第1期刊出。通

过临床问题遴选、证据检索评价、2轮德尔菲调研和2轮面对面讨论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指南推荐意见并提交学会外审,经批准、发布和发表后,本指南将按计划传播、实施、评价并定期更新。

本指南普遍适用于接诊儿童患者的各医疗机构,指南的使用人群是临床儿科医师、呼吸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指南的目标人群是因咳嗽而就诊的患儿。

二、儿童咳嗽相关术语

1. 咳嗽病程: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2. 咳嗽性质分类:根据无痰或有痰,将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3. 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可归因于潜在疾病(通常是肺部来源)的慢性咳嗽。通过检查与评估,大部分慢性咳嗽可以识别出潜在病因。

4. 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经适当检查与评估后,仍然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

三、儿童咳嗽诊断和评估

临床问题1: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推荐意见1: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和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1B);应重视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差异,<6岁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常见的是PIC、CVA和UACS,婴幼儿慢性咳嗽要警惕支气管异物吸入的可能;≥6岁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则以UACS 和CVA为主,心因性咳嗽或多病因性咳嗽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1B)。

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助于指导医生进行经验性治疗。2012年发表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提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前3位依次为:CVA(41.95%)、UACS(24.71%)和PIC

(21.73%)。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也不同:气道异物吸入主要分布在1岁以下儿童(占比50%);<6岁儿童常见病因为PIC、CVA和UACS;心因性咳嗽在6~14岁儿童多见。随着儿科医生对UACS的认知加深,其诊断率也在增加。1项单中心小样本的横断面研究提示5岁及以下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依次为UACS

(37.6%)、CVA(31.8%)和PIC(18.8%)。咳嗽病因构成比的调查应该取整年资料,其差异与地域及开展调查的医院诊疗级别不同有关。

临床问题2:慢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常规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2:推荐胸部X线片检查作为慢性咳嗽患儿的初始评估方法(1B);当胸部X线片不能明确病因,或当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出现特异体征[如杵状指(趾)]或高度怀疑气道异物吸入时,建议行胸部CT检查(2B)。

胸部X线片检查能及时有效地协助诊断特异性咳嗽。一项儿童咳嗽病因评估的多中心研究提示,胸部X线片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特异度为1.0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9~1.00)、敏感度为0.20(95%CI:0.16~0.26)、阳性预测率为1.00(95%CI:0.92~1.00)、阴性预测率为0.15(95%CI:0.11~0.20),这表明胸部X线片检查异常有助于诊断特异性咳嗽,但胸部X线片正常不能排除特异性咳嗽。另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论与上述研究相似。因此,推荐胸部X线片检查作为慢性咳嗽患儿的初始评估。另一项系统评价提出当不能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或当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存在特异体征[如杵状指(趾)]或高度怀疑气道异物吸入时,需考虑行胸部CT等进一步评估。

临床问题3:慢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常规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

推荐意见3:对≥6岁慢性咳嗽患儿,推荐常规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1B)。

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肺通气功能检查诊断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特异度为1.00(95%CI:0.89~1.00)、敏感度为0.03(95%CI:0.01~0.06)、阳性预测率为1.00(95%CI:0.69~1.00)、阴性预测率为0.13(95%CI:0.09~0.17)。另一项队列研究显示肺通气功能检查诊断出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特异度为0.93,敏感度为0.17。这两项队列研究一致提示肺通气功能检查异常有助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但检查正常仍难以排除特异性咳嗽。

临床问题4:慢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

推荐意见4:对疑似CVA的慢性咳嗽患儿,建议使用FeNO检测辅助诊断(2C)。

FeNO检测是一种无创、敏感和方便的检查手段,可以反映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水平。一项研究表明FeNO检测诊断儿童CVA的特异度为0.94,敏感度为0.8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最佳界值点为25.5 ×10-9。系统评价提示FeNO对成人CV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020年1篇系统评价提示FeNO诊断成人CVA的特异度为0.82(95%CI:

0.80~0.84),敏感度为0.74(95%CI:0.70~0.77),AUC为0.87;另1项系统评价提示FeNO对成人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on-asthmatic eosinophilic bronchitis,NAEB)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AUC:0.81,95%CI:0.77~0.84)。

然而,由于在儿童中FeNO受种族、性别、年龄、身高以及测试时配合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FeNO诊断CVA尚缺乏统一的界值,因此建议仅对疑似CVA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FeNO检测。

临床问题5:慢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常规进行过敏原检查(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推荐意见5:不推荐慢性咳嗽患儿常规进行过敏原检查;对怀疑与过敏相关的慢性咳嗽患儿,推荐过敏原检查(1C)。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表明个体的“特应质”不影响咳嗽计数和评分等结局,不推荐慢性咳嗽患儿常规进行过敏原检查。一项诊断准确性试验发现针对屋尘螨的特异性IgE检测对过敏性哮喘的诊断特异度为0.97,敏感度为0.89,AUC为0.93;皮肤点刺试验特异度为0.91,敏感度为0.79。因此,对于怀疑与过敏相关的慢性咳嗽患儿,过敏原评估有助于鉴别过敏性哮喘与其他非特异性咳嗽。

临床问题6:慢性咳嗽患儿何时需要支气管镜检查?

推荐意见6:建议在非侵入性常规检查不能明确慢性咳嗽病因或高度怀疑气道发育异常、气道阻塞或异物等情况下,根据病史和医生意见判定是否需要支气管镜检查(2C)。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或排除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咳嗽病因,如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气道异物、气道软化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系统评价提示,当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存在特异性咳嗽的表现或当慢性湿性咳嗽经4周抗菌药物治疗改善不明显时,建议进一步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可见的异常改变包括气管和支气管软化、气道内脓性分泌物等。另一项系统评价提示支气管镜检查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

[例如出血发生概率2.5%~89.9%,89.7%的患者为轻微出血(<5 ml),未发现严重出血(>100 ml)病例;气胸发生率范围为

0~4%],而死亡风险为0,安全性良好。

临床问题7:慢性咳嗽患儿何时需要转诊呼吸专科就诊?

推荐意见7:慢性咳嗽患儿经基层全科医生或非呼吸专科医生经验性治疗2周及以上效果不佳者或提示有基础疾病或潜在严重疾病时,建议转诊至儿童呼吸专科(2C)。

及时转诊有助于发现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和复杂情况,确保精准诊治。转诊的紧迫性取决于患儿的临床状况和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鲜有关于转诊时机的研究,多部儿童咳嗽指南提到慢性咳嗽患儿经验治疗后症状仍持续者需要考虑转诊。本指南专家组共识对转诊的推荐也基于此。

四、儿童咳嗽治疗和干预

临床问题8: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当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推荐何种抗菌药物?

推荐意见8: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1A)。当临床判断急性咳嗽患儿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建议首选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常规疗程为5~7 d(2C)。推荐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慢性湿性咳嗽患儿;首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14∶1)25~30 mg/(kg·次)(按阿莫西林剂量计算),每12小时1次,疗程至少2周(阿莫西林最大剂量不超过2 g/d)(1C)。

儿童急性咳嗽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减轻咳嗽和其他症状或缩短病程,反而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诱导细菌耐药,因此不予常规推荐。当急性咳嗽病程迁延或症状加重时,尤其有基础疾病的儿童,需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PBB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重要病因,PBB患儿,若下呼吸道标本病原体培养阳性,且菌落计数≥104菌落形成单位/ml时,称为“基于微生物学诊断的PBB”,以区别于基于临床诊断的PBB 。引起PBB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

系统评价比较了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为儿童人群)延迟使用(定义为至少延迟48 h)、立即使用和不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

结局显示,立即使用抗菌药物组的真实使用率为93%,延迟使用组为31%,不使用组为14%。相对于立即使用组,延迟使用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较少(OR=0.04,95%CI:0.03~0.05);此外,与不使用组相比,延迟使用组患者满意度更高(OR=1.49,95%CI:

1.08~

2.06)。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急性支气管炎初发时使用抗菌药物,随后再次发生急性支气管炎的风险[风险比(hazard ratio,HR)=1.23,95%CI:1.17~1.30]更高,再次发作时使用抗菌药物的风险(HR=2.13,95%CI:1.99~2.28)也更高,因此应严格把握急性咳嗽初次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比较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泊肟酯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疗效(治愈或改善)(96.7%比95.2%,P>0.05)和不良反应方面(7%比3.9%,P>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对窄谱、价廉、对常见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敏感,所以推荐其为首选。本指南专家组认为,当存在青霉素过敏或药物可及性问题时,可选用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

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在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组“未治愈”或“无明显改善”的患儿较未使用抗菌药物组更低

(OR=0.15,95%CI:0.07~0.31)。抗菌治疗疗程3~4周与2周相比,咳嗽的复发率(OR=1.575,95%CI:0.272~9.131)、反复PBB 的发生率(OR=0.615,95%CI:0.128~2.9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诱发细菌耐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故不推荐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但治疗PBB疗程至少需要2周。药物剂量方面,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阿莫西林[90 mg/(kg·d)]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本指南推荐使用阿莫西林25~30 mg/(kg·次),每天2次。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需要注意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比例为7∶1~14∶1,避免因克拉维酸钾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临床问题9:急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祛痰药治疗?

推荐意见9: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

(1A)。

目前缺乏祛痰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不同国家对祛痰药使用推荐存在很大差异,欧洲药品管理局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祛痰药,加拿大和比利时不推荐6岁以下儿

童使用。祛痰药仅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时可酌情使用。

系统评价发现黏液溶解剂联合抗菌药物较对照组(抗菌药物联合安慰剂)治疗儿童肺炎的主要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祛痰剂对2岁以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的疗效有限。因此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尤其对2岁以下儿童需更加谨慎。

临床问题10: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推荐意见10: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1B);对于变应性鼻炎引起的UACS患儿,推荐口服第2代抗组胺药(1B);对于6岁及以上非变应性鼻炎引起的UACS患儿,建议可以使用第1代抗组胺药联合减充血剂进行治疗(2D)。

一项系统评价发现:蜂蜜在降低咳嗽频率、缓解咳嗽严重程度和改善儿童睡眠等方面比苯海拉明更好。另一项系统评价发现没有证据支持非处方药治疗急性咳嗽有效,其中纳入的两项儿童人群研究表明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治疗儿童急性咳嗽与安慰剂相比没有差异。因此,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一项RCT研究表明使用第2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可以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针对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儿童UACS,第2代抗组胺药是对因治疗。2015年中国成人咳嗽指南建议使用第1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治疗非变应性鼻炎引起的UACS。成人RCT研究发现,这种治疗可以减轻呼吸道感染后的鼻后滴漏症状,包括咳嗽、鼻塞和流涕。

第1代抗组胺药与减充血剂在儿童UACS应用的研究较少,故只建议用于≥6岁的UACS患儿,并需充分考虑治疗的获益和潜在的不良反应,疗程不超过7 d。

临床问题11: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推荐意见11: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1A);对于疑似CVA患儿,推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诊断性治疗(1B)。

支气管舒张剂不能改善患儿急性咳嗽,且过量可能引起如震颤、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故不推荐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大部分CVA急性发作时的咳嗽症状,故推荐对疑似CVA急性

发作的患儿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作为诊断性治疗,并有助于与NAEB 相鉴别,后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无效。

一项系统评价研究了β2受体激动剂对急性咳嗽或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以咳嗽评分为结局指标。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支气管舒张剂在使用第1天[平均差(mean deviation,MD)=0.35,95%CI:-0.05~0.76]和第2天(MD=0.19,95%CI:-0.21~0.59)均不能显著改善儿童咳嗽。另一项系统评价表明沙丁胺醇对毛细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无治疗作用。一项纳入36例成人CVA患者的RCT 显示,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2.5% 比16.7%,P<0.01)。

临床问题12:急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镇咳药治疗?

推荐意见12: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镇咳药治疗

(1A)。

镇咳药治疗儿童咳嗽的有效性证据不足,且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故不推荐常规使用。一项系统评价提示右美沙芬治疗儿童咳嗽的效果并不优于蜂蜜。另一系统评价提示右美沙芬或可待因对儿童咳嗽的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无显著差异。

临床问题13: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

推荐意见13:对于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建议使用ICS治疗2~4周后对患儿进行重新评估(2B)。

考虑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与抗过敏作用,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中,CVA、NAEB和变应性咳嗽等均对ICS有良好反应,故在权衡诊断获益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后,建议使用2~4周的ICS经验性治疗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

一项系统评价纳入两项单中心小样本RCT,研究了ICS在2岁以上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中的疗效,其中一项研究并未发现吸入低剂量倍氯米松的治疗获益,另一项研究提示吸入高剂量丙酸氟替卡松组在第15~16天时,激素组咳嗽未改善的人数显著少于安慰剂组(OR=0.28,95%CI:0.09~0.92),表明2周疗程的高剂量ICS对儿童非特异性咳嗽可能有益。建议优先使用中低剂量ICS,治疗2~4周后对患儿进行重新评估。

临床问题14: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治疗?

推荐意见14:不建议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LTRA治疗(2B)。

尚无足够证据表明LTRA对于儿童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有益。LTRA引起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也限制了其应用。一项系统评价研究LTRA治疗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仅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项无法单独提取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数据,另1项研究因纳入患者数量过少(6例)而无法得出结论。由于缺乏证据,韩国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咳嗽指南也均不推荐LTRA治疗儿童慢性非特异性咳嗽。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孟鲁司特的药品安全信息警告,警示在使用期间需要注意监测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临床问题15:慢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

推荐意见15:不推荐慢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1B);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引起的慢性咳嗽患儿,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治疗(2C)。

免疫调节剂并不是针对慢性咳嗽的治疗药物,但RRTI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部分RRTI与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一项系统评价研究了细菌溶解产物Broncho-Vaxom对比安慰剂治疗儿童RRT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发现Broncho-Vaxom组咳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MD=-5.26,95%CI:-6.41~-4.12),且不良反应轻微。该研究也提到纳入证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和大样本RCT去进一步验证。一项专家共识提到Broncho-Vaxom被证明可以控制炎症以减少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特性,在预防RRTI方面是有效且安全的。

临床问题16: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抑酸药治疗?

推荐意见16:不推荐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经验性使用抑酸药治疗(1C)。

胃食管反流是引起慢性非特异性咳嗽的病因之一,但尚缺乏经验性使用抑酸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临床获益的证据。系统评价表明对于无胃酸反流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益处,仅对于有胃酸反流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咳嗽指南建议,对于年龄小于14岁的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如果没有胃食管

反流症状,不推荐使用抗反流治疗;如果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则可行抗反流治疗。

临床问题17:如何治疗儿童心因性咳嗽和习惯性咳嗽?

推荐意见17:对于心因性咳嗽患儿,建议使用催眠、暗示、咨询和心理安慰等非药物干预疗法(2C);对于习惯性咳嗽患儿,如症状不影响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时无需干预,如有影响时建议参照抽动障碍进行诊疗(2C)。

“心因性咳嗽”和“习惯性咳嗽”的术语正在更新,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咳嗽专家组建议与第5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疾病分类保持一致,分别用新的术语“躯体咳嗽综合征”和“抽动性咳嗽”替代。一项早期发表的纳入72例<16岁慢性咳嗽患儿的研究发现,心因性咳嗽占10%。心因性咳嗽表现为重复性干咳,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其他诊断,主要采用非药物干预治疗,包括催眠、暗示、咨询和心理安慰等。习惯性咳嗽则可能只是抽动障碍的一个症状。

一项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心因性咳嗽的系统评价发现催眠疗法、暗示疗法、咨询和心理安慰是最常用的干预措施。采用了多种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安慰、咨询、放松技术、转诊心理医生和药物干预(镇静剂、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后,93%的心因性咳嗽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一项病例系列研究提示儿童习惯性咳嗽的病例特点为睡眠时咳嗽消失,咨询和心理安慰是主要的诊疗方法,但需要注意后续可能出现的抽动障碍和其他行为问题。

五、儿童咳嗽健康教育

临床问题18:咳嗽患儿是否需要脱离吸烟环境?

推荐意见18:推荐咳嗽患儿脱离被动吸烟环境(1B)。

父母都有吸烟习惯的家庭中,大约50%的11岁以下儿童有经常咳嗽病史。多项系统评价表明,吸烟环境与儿童咳嗽、呼吸道感染、哮喘和喘息均有关。因此,让儿童远离吸烟环境对呼吸道健康非常重要。

临床问题19: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咳嗽自然持续时间通常会有多长?

推荐意见19:超过50%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自然持续时间会超过10 d,因此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很重要。建议医务工作

者在接诊咳嗽儿童时,需要对家长进行有关咳嗽自然病程的教育(2B)。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儿童咳嗽最常见的原因,研究报道<6岁儿童平均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8次之多。自然病程教育有利于缓解由于家长的焦虑所导致的频繁就诊和抗菌药物滥用。

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基层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超过50%的儿童咳嗽在10 d内未缓解,10%的儿童咳嗽超过25 d。另一项系统评价研究了0~4岁咳嗽儿童的自然病程,50%的儿童在7 d后仍有咳嗽和流涕,24%的儿童咳嗽在14 d后仍没有完全缓解。需要注意的是,12%的儿童在14 d内出现了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如中耳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因此自然病程期间的医学观察非常重要。

根据本指南推荐意见,形成以下儿童咳嗽诊断治疗流程(图1),以期循序渐进地去思索、诊断和治疗。

六、局限性

1. 由于受整体证据质量以及本土证据数量的限制,部分推荐意见的级别较低,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在本指南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

2. 本指南未对在不同环境下指南的可实施性给出具体的方案,临床医师可根据当地可得的医疗资源,在本指南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地实践的诊疗方案。

七、未来研究方向

1. 诱导痰检查在慢性咳嗽患儿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儿童诱导痰检查的方法学和判断标准尚待统一标准化,建议在临床研究的背景下,对怀疑NAEB的慢性咳嗽患儿行诱导痰检查。

2. 咳嗽量表或评分系统在儿童咳嗽诊疗中的应用。专门的咳嗽量表或问卷可以定量分析咳嗽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是评估病情严重度和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这包括父母代评的儿童慢性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儿童慢性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父母代评的儿童急性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建议全国儿科同道和研究者重视这个领域,开发并验证国内儿童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

3.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儿童PBB复发的益处尚不清楚,亟待开展预防PBB反复发作的干预性研究;另外需要明确儿童慢性湿性

咳嗽经抗菌药物治疗2周及以上仍持续咳嗽者进一步检查的时间节点等。

4. 要认识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和罕见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经验性治疗,高达20%的慢性咳嗽患者仍无法明确其病因,因此探究儿童慢性咳嗽的少见及罕见病因很有必要。

5. 亟待多学科联动深入认识和规范儿童心因性咳嗽及习惯性咳嗽的诊治,条件成熟时更新和规范诊断术语。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水平,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中国中心联合发起,共同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团队,采用GRADE方法,制订基于循证证据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意义、目的、指南制订委员会成员、临床问题收集与优选、证据获取、评价和综合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儿童咳嗽的病因复杂且有重叠性,不同年龄儿童的咳嗽病因构成存在差异,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 制订高质量的指南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负担,进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制订了第一部“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儿童慢性咳嗽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制订了两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近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欧洲呼吸协会对儿童慢性咳嗽指南进行了更新。虽然上述指

南促进了儿童咳嗽的合理诊疗,但国际指南通常没有纳入以中文发表的研究,缺乏来自中文的文献证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发表以来,关于儿童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证据不断涌现。因此,根据涉及广大儿科医师关注的咳嗽相关临床问题,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明确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及价值观,扩大了之前慢性咳嗽指南关注的领域,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一、指南制订方法 指南的制订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美国医学研究所最新指南定义,符合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的要求。按照指南制订清单2.0 版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制作指南实施方案和指南全文。 1.指南的发起单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中国中心联合发起,由GRADE中国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许多不同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哮喘、肺炎等。对于患者来说,咳嗽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困扰,因 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咳嗽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 治疗咳嗽,国内外专家们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标准。本文将结合2021年最新的指南,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解读。 一、咳嗽的定义及分类 1. 咳嗽的定义 咳嗽是在呼吸道受刺激时,由呼吸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反 射性动作。咳嗽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是一种机体 的自我保护反应。 2. 咳嗽的分类 根据咳嗽的病程和性质,可以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两大类。急性咳嗽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慢性咳嗽持 续时间超过8周,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疾病。 二、咳嗽的诊断流程 1. 详细病史询问

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咳嗽的起病时间、 性质(干咳、咳痰、咳血等)、伴随症状(发热、咳痰、呼吸困难等)等。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工作生活史等。 2.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肺 部听诊、心音及其他相关体征,帮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3.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对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的辅助 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CT检查、痰培养和病原学检查等。 三、咳嗽的治疗原则 1. 对症治疗 对急性咳嗽可以采取镇咳、祛痰、抗炎等对症治疗措施。而对于慢性 咳嗽,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定位治疗。 2. 病因治疗 根据咳嗽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根治咳嗽的关键。对于合并湿疹性 皮肤炎的患者,首先要控制好湿疹性皮肤炎,才能治疗咳嗽。对于合 并喉咽部感染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喉咽部感染。

《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慢性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其病因复杂。由于既往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不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 尽管如此,仍存在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这些情况属于难治性慢性咳嗽范畴。难治性慢性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中所面临且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一、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 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在专家组讨论的基础上,建议将难治性慢性咳嗽定义为:依照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咳嗽时长>8周,(1)经过推荐的规范检查和治疗后,原因仍然不明的慢性咳嗽;(2)经过针对慢性咳嗽已知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咳嗽仍不能缓解的慢性咳嗽;(3)部分有慢性咳嗽病因的检查证据,但治疗效果差,咳嗽持续的慢性咳嗽。 二、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

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往往因咳嗽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多次/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服用甚至滥用各种止咳药物、抗菌药物,并由此引起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三、发病机制 1. 外周机制: 2. 中枢机制: 四、临床特点 难治性慢性咳嗽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国内多见于中年人,男女比例相当,但欧美以老年女性为主。病毒感染为难治性慢性咳嗽的最常见诱因。主要表现为全天间歇性发作性干咳,咳嗽通常起源于咽喉部,接触咳嗽刺激物(异味、香水、油烟等)、非咳嗽刺激物(大声说话、进食等)均可加重咳嗽。 五、诊断 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其诊断需要对慢性咳嗽的潜在病因进

儿童咳嗽的诊治进展

儿童咳嗽的诊治进展 咳嗽是机体维持呼吸道正常生理机制的一种防卫机制,但咳嗽也可以是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有时咳嗽的影响甚至远大于疾病本身的严重度。 近年,已制定了各种有关咳嗽的诊治指南,但是这些指南基本上是基于成人的经验和资料而定,涉及儿童的内容相对匮乏,对儿童及青少年咳嗽诊治的指导意义有限。 一、儿童咳嗽的诊断 咳嗽是儿童就医的常见原因之一,至少有10%的学龄儿童和20%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以 咳嗽作为求诊的主要症状。但由于儿童主诉 咳嗽症状的频度和严重度可信度较低,往往 给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带来困难。儿童咳嗽的 原因与成人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儿童咳嗽首 先要判断是特异性咳嗽,还是非特异性咳 嗽。对于大多数儿童咳嗽,通过全面的病史 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导致咳嗽的原 因。 详细的病史询问可提供十分有用的临 床资料,医生首先要了解的是咳嗽的持续时间,以区分咳嗽是急性还是慢性。以往将持续咳嗽时间超过3~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考虑到临床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续超过3周的情况并不少见,我国和国外的一些成人咳嗽诊治指南已将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目前认为这些定义并不完全适合于儿童,儿童的临床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5天,因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以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为宜。 儿童咳嗽的年龄对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后即出现的咳嗽往往提示有先天畸形的可能,常见的疾病包括:气管软化、喉裂、气管食道漏(TOF)。 生后数周出现的咳嗽除仍要考虑前面几种先天畸形外,还要考虑包括化脓性肺部疾病、原发性肺吸入、胃-食管反流及衣原体感染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除了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咳嗽外,过敏性疾病导致的咳嗽有增多趋势,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儿童咳嗽的性质同样有助于诊断,医生和病人(家长)对于咳嗽的描述往往不完全相同,但最重要的对咳嗽性质的描述是要区分干咳还是有痰的咳嗽。6岁以上的儿童有能力将痰咳出,通过痰液的性质分析有利于做出初步的判断。但6岁以下的儿童很难将痰咳出,此时讯问病史的重点是咳嗽声音的描述。 一般认为儿童有痰鸣的咳嗽都是异常的,要考虑有肺部化脓性感染的可能。有些儿童咳嗽可有特殊的表现,如衣原体感染时的间断性的干性咳嗽和百日咳时的痉挛性阵咳。典型的气管软化症的咳嗽呈犬吠样,偶尔在食道发育不良和TOF的儿童也可听到类似的咳嗽。候诊时表现为用力的咳嗽,即所谓的雁鸣样咳嗽,是典型的心因(习惯)性咳嗽的表现。一旦病人出现所谓“金属样”的高音调咳嗽声,要高度怀疑气管压缩的可能,可见于血管环和纵隔肿块等。 有时病人诉说的咳嗽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咳嗽,而是清嗓的声音,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一般认为鼻后滴流(PND)导致的儿童咳嗽,临床上可特别表现出这种清嗓症状,但这只是基于成人的资料加以推测而得,并未完全被儿科临床所证实。习惯性咳嗽和儿童抽动症也可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曾有不少关于将儿童抽动症和秽语-抽动综合征误诊为慢性咳嗽的报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慢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根据咳嗽性质可分为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干性咳嗽即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湿性咳嗽即咳痰量多者的咳嗽[1],但年幼儿童湿性咳嗽常无法咯痰,而仅表现为喉间痰鸣。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分类判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近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2009—2010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2]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3],对我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做了初步的研究[4],结果显示:前四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哮喘合并UACS、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persistent bacterial bronchitis,PBB)。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我们深知,对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研究还处起步阶段,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 慢性湿性咳嗽的定义

持续咳嗽,并伴有咳痰或明显痰鸣音,病程>4周。 2 发病机制 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所致[5]。 2.1 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湿性咳嗽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及释放,均可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黏液滞留出现湿性咳嗽[6]。黏蛋白(MUC)家族中MUC5AC 和MUC5B是气道痰液中的主要MUC成分。当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刺激(如感染、哮喘等疾病)导致多种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增加,促使MUC5AC表达增高及MUC5AC/MUC5B比例失调,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5]。此外感染致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黏液分泌,黏液潴留利于病原菌定植,进一步促发炎症,导致“恶性循环”[5]。 2.2 黏液清除障碍与慢性湿性咳嗽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是呼吸系统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7]。纤毛上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清除黏液,纤毛摆动清除黏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纤毛的协调摆动,将气道中的黏液推进到口咽,咳出或被吞咽。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等)、空气污染等引起纤毛运动障碍,使得痰液排出减少,呼吸道痰量增加[8];同时纤毛运动障碍还可导致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黏液分泌增加。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的上皮细胞氯离子通道调节缺陷,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水、电解质跨膜转运障碍,改变了黏液流变学的特性,导致气道黏液渗透压增高而干黏稠、纤毛摆动受限,黏液潴留[9]。支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计划书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计划书 引言 儿童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过敏、气道炎症等。然而,目前在中国尚缺乏统一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的指南,导致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规范儿童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目标 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方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儿童咳嗽,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研究方法 本指南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研究: 1.文献回顾:收集并综合分析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指南,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治疗实践。 2.专家咨询:邀请多位国内权威的儿科医生、呼吸科医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进行专家咨询和讨论,确定本指南的内容和建议。 3.系统评价: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包括循证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 内容与结构 本指南将包括以下内容:

1.儿童咳嗽的分类与病因:对儿童咳嗽进行分类,明确各种病因的特点和诊断要点。 2.儿童咳嗽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3.儿童咳嗽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因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4.儿童咳嗽的并发症与预防:介绍儿童咳嗽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5.儿童咳嗽的随访与评估:提供儿童咳嗽的随访和评估指导,以便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实施计划 1.指南草案起草:工作组将根据研究方法收集的资料,起草初步版本的指南草案。 2.专家会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会议,对指南草案进行审议和修改。 3.大规模临床试验:根据指南草案的建议,组织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验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最终定稿: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定稿本将提交给专业学会和政府部门审核,并公开发布。 预期成果 1.提供一份系统化、规范化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2.提高儿童咳嗽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最新版】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一般信息: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与成人不同(成人病程大于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与成人也不尽相同,且随不同年龄段而有所变化。慢性咳嗽可以分为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cough),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症状之一;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病因的临床诊断是一个过程,“非特异”表明找不到咳嗽可归属的疾病,而这种“找不到”很可能是暂时的。特异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过程往往在非特异性咳嗽之中,而非特异性咳嗽中必然混杂有不典型的特异性咳嗽。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 2008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以下简称“构成比研究”)课题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该研究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29所医院,自2009年5月始历时近2 年,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前

瞻性地纳入4 582例(合格病例4 529例)慢性咳嗽患儿,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构成比研究”的总结报告及相关述评刊登在2012年《中华儿科杂志》第2期,其揭示引起中国儿宣陧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明确提出多病因的重要性、病因的重叠性和病因未明的现实性。“构成比研究”导出的新观点和结论,再综合近年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促成我们更新并推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主要表现: [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 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病程>4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 [病因] 1.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重点内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重点内容 近年来,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新增、删除了局部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咳嗽诊断原那么与流程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分别参见附件1、2、3。 雨:症疾病 急性咳嗽

白蔻仁、生慧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紫荒、百部、荆芥。 【肺脾阳虚证】症见咳嗽,咽痒,遇冷加重,痰涎清稀色白或呈泡沫,背 寒如掌大,可伴有胸闷,胃寒,便滤,畏风,自汗,舌体胖大,舌质淡, 苔白润,脉沉滑。 治法:疏风置市,温阳健脾。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麻 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甘草、茯苓、白术。 【肺阴亏虚证】症见干咳,痰少黏白,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起病 缓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 功 能不全、肺栓塞、 异物 吸入等 雨:症疾病 环境/职业因素 询问病史/体格检在/影像学检布 相关检查、治疗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生甘草。 目前中医关于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据的级别普遍较低。国内中成药品种繁多,但多数停留在对症治疗的层面,有效组分、治疗指征及不良反响均有待进一步明确,以利于中成药的有效使用。需要今后采用现代医学方法结合中医药理念,挖掘出更多指征明确、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中医外治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拔罐、刮瘀等,对咳嗽的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尚需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23版) 简介 该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是根据最新的流感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的,旨在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流感的诊断 1. 流感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乏力等。医生应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临床判断。 2. 确定流感的确诊需要进行病毒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鼻拭子或咽拭子抽取样本进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 3. 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的关键时机是在患者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 儿童流感的治疗 1. 对于所有感染儿童,提供支持性治疗是首要的。包括休息、充足的饮水、控制体温以及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

2. 对于高危儿童,包括5岁以下的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和免 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是推荐的。 3.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感染儿童的年龄、病程和流感 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4. 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依那韦。医生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 预防措施 1. 推荐对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高危 人群。 2. 儿童及其家人应遵循良好的卫生惯,包括经常洗手、避免接 触患有流感的人、使用纸巾或袖肘遮咳嗽和打喷嚏。 结语 本指南为中国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和临床 实践的指导建议。医生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实施,以减少儿童流感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2023.

2021年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测试 (2)

2021年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测试 不限次数,80分及格。请于2021.10.22日前完成。 1、药物过敏反应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四型。其中()为IgE 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 [单选题] A、I型(正确答案) B、 II型 C、III型 D、Ⅳ型 答案解析:药物过敏反应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四型。Ⅰ型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Ⅱ型为抗体介导的溶靶细胞过程,例如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Ⅲ型为免疫复合物介导,例如血清病、药物相关性血管炎等。Ⅳ型为T细胞介导,例如药物接触性皮炎、固定性药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Ⅱ、Ⅲ、Ⅳ型为非IgE 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1小时之后直至数天发生。 2、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降解产物的特异性IgE抗体(specific IgE, sIgE),预测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单选题] A、Ⅰ型(速发型)(正确答案) B、 II型 C、III型 D、Ⅳ型 答案解析:预测Ⅱ、Ⅲ、Ⅳ型过敏反应不是皮试的目的,我们现有的皮试方法其实并不完整,只针对Ⅰ型(速发型),无法检测Ⅱ、Ⅲ、Ⅳ型过敏反应,也无法检测药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成分。

3、关于青霉素与头孢交叉过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青霉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敏性较多见,可达10% B、青霉素与第二代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仅为2%~3% C、青霉素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更低至0.17%~ 0.7% D、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头孢类禁用。(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还真有来看答案的。西林类与头孢类虽有交叉过敏,但绝对不是其一过敏就禁用其二。多种头孢过敏,却能安全使用西林类的人群也是有的。 4、关于头孢类皮试,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单选题] A、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需头孢皮试。 B、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需头孢皮试。 C、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过敏史者,应行头孢皮试。(正确答案) D、头孢菌素给药前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答案解析: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几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应用头孢菌素前也无需常规进行皮试。但上述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可能会更重,应加强用药后观察。 5、关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西林/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参照青霉素皮试。 B、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头孢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参照头孢类皮试。 C、单环类(氨曲南)、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青霉烯类(法罗培南)等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皮试预测作用,给药前无需常规进行皮试。若这些类别药物的说明书要求使用前皮试,参照头孢菌素类处理。

小儿咳嗽常见问答

小儿咳嗽常见问答 咳嗽是小儿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常常让家长们既苦恼又担心,有研究显 示超过75%的患儿每年因咳嗽就诊的次数超过5次。一提到孩子咳嗽,家长就会 有很多疑问,今天我们就对小儿咳嗽的常见问题科普一下。 1、孩子为什么会咳嗽? 咳嗽本身不属于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咳嗽的本质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 护性反射,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小儿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喉炎等;过敏也会引起咳嗽,同时 还会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眼睛鼻子痒等过敏症状。另外,哮喘、气道异物等呼 吸道情况也会引起咳嗽。一些非呼吸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心脏病等也会引 起咳嗽。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小儿咳嗽分为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 (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2、如何缓解孩子咳嗽症状?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保持呼吸道湿润可以缓解咳嗽症状,稀释分泌物,促进痰液的排出。可以使 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或者采用在房间里面挂湿毛巾、晾衣服、放一盆水等方法。有条件的时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秋冬季宝宝呼吸道干燥,应适当补充水分。3个月到1岁的婴儿,可以喂温水或苹果汁,每次5-10毫升,每天3-4次;1岁 以上孩子,可以食用蜂蜜每次2-5毫升来缓解咳嗽(1岁以内不建议),蜂蜜在 降低咳嗽频率、缓解咳嗽严重程度和改善儿童睡眠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当咳嗽 时听到有明显的痰音,家长可以帮孩子拍拍背,有助于痰液排出。在饮食方面, 要避免吃会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少吃过于辛辣刺激、酸甜寒凉的食物。在生活上,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孩子咳嗽后家里的药要怎么用?

人偏肺病毒、儿童慢性咳嗽、溺水急救考试试题

人偏肺病毒、儿童慢性咳嗽、溺水急救考试试题 1、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其本质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护性反射,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就诊原因[单选题] A、咳嗽(正确答案) B、咳痰 C、呼吸困难 D、发热 2、慢性咳嗽患儿经基层全科医生或非呼吸专科医生经验性治疗()周及以上效果不佳者或提示有基础疾病或潜在严重疾病时,建议转诊至儿童呼吸专科[单选题] A'1 B、2(正确答案) C、3 D、4 3、当临床判断急性咳嗽患儿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建议首选口服[单选题1 A、阿莫西林 B、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C、不推荐使用 D、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正确答案) 4、当临床判断急性咳嗽患儿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常规疗程为()[单选题]

A、3d B'14d C、无 5、对于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建议使用[单选题] A、吸入性糖皮质激(正确答案) B、雾化 C、液体疗法 D、吃药 6.对于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治疗()后对患儿进行重新评估[单选题] A、1周 B、2-4周(正确答案) C、4-8周 D、3个月 7、咳嗽性质分类:根据无痰或有痰,将咳嗽分为 A、干性咳嗽(正确答案) B、湿性咳嗽(正确答案) C、急性咳嗽 D、慢性咳嗽 8、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咳嗽分为 A、急性咳嗽(<2周)(正确答案) B、迁延性咳嗽(2-4周)(正确答案) C、慢性咳嗽(>4周)(正确答案)

D、多病因性咳嗽 9、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 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正确答案) C、感染后咳嗽(PIC)(正确答案) D、心因性咳嗽 10、《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首次尝试以儿童咳嗽症状为主线,采用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充分考虑患儿及家长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衡量()等因素后形成推荐意见,回答了儿童咳嗽病因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重要问题,以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给出循证推荐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 A、安全性(正确答案) B、有效性(正确答案) C、可行性(正确答案) D、可及性(正确答案) E、成本效益(正确答案) 11.淹溺后停止呼吸O会出现脑死亡[单选题] A、4~6min(正确答案) B、6~8min C、8~12min D、30min 12、淹溺后停止呼吸()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生存率可达50%以上[单选题] A'5min(正确答案) B、8min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7年12月) 前言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久治不愈则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并给家长和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近20年来,欧美国家对成人咳嗽的原因及其诊治进行了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了有关咳嗽的诊治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也制定出我国成人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循证医学的证据提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而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也有差别,因此儿童咳嗽的诊治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而应该有符合儿童特点的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对此,美国、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均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近年,国内儿科杂志也有这方面的专题讨论、综述以及,临床报道,但总体来讲,正处在起步阶段,尚缺乏针对病因的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 本指南的制定主要参考了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同时也尽可能结合国内有关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指南初稿于2007年9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儿童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学术研讨会》上广泛征求儿科呼吸界专家及临床儿科医生的意见;指南的第二稿再次得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10余位专家的审核。在此基础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又召开了定稿会,确定了本指南的相关内容:包括儿童慢性咳嗽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病因、诊断及其程序和治疗。 [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见表1。 表1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证据水平标准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通信作者:陆权,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科前言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儿童咳嗽分为 急性咳嗽(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与成人不同(成人病程大于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与成人也不尽相同,且随不同年龄段而有所变化。慢性咳嗽可以分为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cough),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症状之一;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病因的临床诊断是一个过程,“非特异”表明找不到咳嗽可归属的疾病,而这种“找不到”很可能是暂时的。特异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过程往往在非特异性咳嗽之中,而非特异性咳嗽中必然混杂有不典型的特异性咳嗽。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并配以述评,该指南主要参考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儿童慢性咳嗽评估指南——Acc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合当时国内儿童慢性咳嗽的研究资料和专家的观点。此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又组织专题专家讨论,先后发表5篇相关解读性专论,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进一步剖析2007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以下简称“构成比研究”)课题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该研究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29所医院,自2009年5月始历时近2 年,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前瞻性地纳入4 582例(合格病例4 529例)慢性咳嗽患儿,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构成比研究”的总结报告及相关述评刊登在2012年《中华儿科杂志》第2期,其揭示引起中国儿宣陧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明确提出多病因的重要性、病因的重叠性和病因未明的现实性。“构成比研究”导出的新观点和结论,再综合近年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促成我们更新并推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本指南论述的慢性咳嗽依然侧重在非特异性咳嗽。 [指南循证证据与推荐等级] 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见表1。 表1 儿童熳性咳嗽诊治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标准

2021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指南的颁布与相继更新,国内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难治性慢性咳嗽,为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的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主要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七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慢性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其病因复杂。由于既往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不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的颁布[1, 2, 3],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以临床线索为导向的经验性诊治日趋规范化,多数慢性咳嗽可以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咳嗽缓解,我国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尽管如此,仍存在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这些情况属于难治性慢性咳嗽范畴。难治性慢性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中所面临且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且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近年难治性慢性咳嗽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等内容,于2019年8月8日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讨论会,先后共经过3次专家讨论,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颁布的国际咳嗽指南[4, 5, 6, 7, 8]、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3],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一、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早期有文献称之为“特发性慢性咳嗽(idiopathic cough)”,ACCP推荐使用“不明原因咳嗽(unexplained cough)”这一概念[7],意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咳嗽病因,但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尚未发现。澳大利亚称之为“难治性慢性咳嗽(chronic refractory cough)”[9]。难治性慢性咳嗽这一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