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全文)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全文)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清除进入气道的异物或进行排痰,是一种先天的保护性机制。然而,如果是持续、反复的咳嗽,则会成为困扰孩子和家长的健康问题。

慢性咳嗽一般定义为持续4周以上每天的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健康问题,其评估非常复杂,而且相关基础疾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和治疗不当的情况。因此,普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十分重要。

慢性咳嗽的定义

大多数研究将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超过4周。2023年CHEST杂志咳嗽专家组(CHESTEXPertC。UghPane1)发布的指南,将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14岁儿童持续4周以上的每日咳嗽。

临床病史和体征

慢性咳嗽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较为重要。需要采集儿童咳嗽持续时间、咳嗽性质、咳嗽伴随症状,加重及缓解因素,既往阳性病史,是否存在烟草暴露,生长发育情况等等。在受慢性咳嗽影响的儿童中,特应性疾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以及既往慢性咳嗽史是比较常见的。仔细的体格检查也是必要的,除肺部体征外,鼻、咽部、心脏等其他部位的体格检查一样重要,可以帮

助鉴别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广泛,对儿童按年龄分层,慢性咳嗽的病因在每个年龄范围内出现了显著差异。

在婴儿(5个月-1岁)中,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3.3%)、咳嗽变异性哮喘(25.9%)、感染后咳嗽(22.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1ref1uxdisease,GRED)(3.7%)和过敏性咳嗽(3.7%)0

在1-2岁的儿童中,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0.8%)的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哮喘(27%)、哮喘样综合征(15.5%)、GERDcI0%)和肺炎(7.6%)。

2-5岁的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哮喘(31.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7.6%)、感染后咳嗽(18.8%)、GERD(3.5%)、过敏性咳嗽(2.4%)和不明原因咳嗽(5.9%)。

在5-16岁的儿童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过敏、哮喘、感染和误吸占慢性咳嗽可能病因的80%。心因性咳嗽也是6岁以上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

年龄病因

哮喘(27%)

哮喘样综合征(15.5%)

GERD(10%)

肺炎(7.6%)

GERD

过敏性哮喘

感染

心因性咳嗽

从咳嗽的特点来看,哮喘、鼻窦炎和GERD是慢性特异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发生率分别为69.82%、4.6%和8.3%。其余21%的患者表现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核、肺炎、异物吸入、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节细胞神经瘤。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bacteria1bronchitis,PBB)是慢性湿性咳嗽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细菌培养提示常见病原为流感嗜血杆菌(43.2%)、肺炎链球菌

(23.9%)、卡他莫拉菌(23.9%)、化脓链球菌(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干咳患者的最常见病因是哮鸣、气管支气管软化、心因性咳嗽、血管和气道异常。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肺功能和胸部X线检查正常的慢性干咳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后病因。

咳嗽的特征可提示基础疾病类型,例如一名O~3岁的健康儿童突然发病,有呛咳史,随后长期咳嗽,可能提示异物吸入「过敏性敬礼〃和〃清嗓〃型咳嗽可能提示存在鼻后滴流;学龄前儿童肺炎后出现持续咳嗽可能提示感染后咳嗽,而这种咳嗽通常是自限性的。表2总结了不同的咳嗽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基础疾病。

特异反应性

劳力性呼吸困难

过敏性敬礼过敏性鼻炎

清嗓反后滴漏

湿咳,排痰性咳嗽蠹性纤维化

持续性复发性支气管内感染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三凹征异物吸入

金属样或犬吠样咳嗽气管支气管软化,气道梗阻

“怪异”的咳嗽心因性咳嗽

干咳,呼吸困难,限制性肺通气间质性肺病

进行性咳嗽,体重减轻,发热,接触史结核

咯血间质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胸廓畸形、听诊异常慢性肺病

进食后或躺下时症状加重GERD

新生儿朗起病先天畸形

早产儿、新生儿期呼吸支持的阳性病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仅在晨间湿咳化脓性肺病

此外,一些研究也证实儿童慢性咳嗽常有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致病因素的情况。

慢性咳嗽的诊断

目前,临床病史和咳嗽特征是确定慢性咳嗽诊断的标准。当出现某些咳嗽特征时,或在使用抗生素后的1~6个月内咳嗽未缓解时,应进行辅助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

如果怀疑感染原因,应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和初步免疫评估(免疫球蛋白IgA x IgM和Ig③的检查,以及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病毒,或^典型微生物,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或副百日咳杆菌等病原的检查,可采用血培养、血清抗体或鼻咽分泌物和痰的PCR试验等方式。

胸片是慢性咳嗽儿童首选的检查,对于没有明确诊断的儿童,如果存在难治性慢性咳嗽,尽管胸部X线检查正常,但仍应尝试进行胸部CT扫描,以评估小气道及肺部病变。其他常见的检查是纤维支气管镜(FB)与支气管肺泡灌洗(BA1)、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1exha1ednitricoxide,FeNO)检查等。

在没有过敏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无需进行过敏源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总IgE 和特异性IgE\对于报告提示鼻窦和鼻部炎症的反复症状的慢性咳嗽患者,可进行耳鼻喉科就诊、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

如果全面的检查评估未能明确慢性咳嗽的病因,则必须假设有躯体咳嗽障碍(如习惯性咳嗽、抽动性咳嗽和心因性咳嗽),并建议在诊断管理中咨询或转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咳喘”范畴。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以及痰浊、痰热内生所引起。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脾气肺阴均伤,能转成虚证或虚中夹实的病证。治不及时,咳嗽(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有恶寒、发热、咽痛、干咳,1〜2天后有少量黏痰,以后痰量多,颜色转黄或白色,黏稠难出。如出现鼻煽气急,高热不降,注意并发肺炎。 2 .慢性咳嗽,有反复发作和受凉发病史。 3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干啰音、痰鸣音。胸部X线检查,一般均在正常范围,或见肺纹理增粗。 4 .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喘痰鸣者,要注意转成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 本病的治疗方法,过去以内服药为主,近年来发展了敷贴疗法、拔罐疗法、雾化吸入疗法,以及香囊佩戴预防外感等外治疗法,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病和降低复发率。 一、辨证论治 小儿咳嗽,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由外感风寒风热致病的,称为外感咳嗽;若反复发作,脾肺气阴皆伤,痰热、痰浊内生的,称为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干呛或有稀白痰,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苔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杏苏散加减(参见上呼吸道感染节)。 加减:寒重、咳甚或喘,加制麻黄4〜5g。发热无汗,表寒重者,加荆芥、防风各

6go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干咽痛,鼻流浊涕,伴发 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数。此风热犯肺,宣肃失常。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IOg,甘草3g,桔梗、薄荷各5g,芦根30g。 加减:发热、口渴重,加生石膏30g,黄苓IOg0气粗、喉间痰声辘辘,加射干6g,摹茄子6g,制麻黄5g,或用碟石滚痰丸(包煎)12g,去桔梗、薄荷。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咳嗽阵作,痰稠色黄,咽干口渴,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举例: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拿茄子、黄苓、贝母、白前各10g,甘草3go 加减:痰多,加鲜竹沥(冲服)20ml,天竺黄10g。 (2)痰湿咳嗽: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满纳少,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方药举例:二陈汤加味。杏仁、半夏、茯苓、白芥子各10g,厚朴、制南星各5g,甘草3g,陈皮6g。 加减:胸闷,加枳壳、苏梗各10g。 (3)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也有咳痰带血,午后潮热。 治法:清肺润燥。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加减(参见麻疹节•疹回期)。 (4)肺虚久咳:咳声无力,痰白清稀,面色眺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畏寒喜暖,自汗盗汗,舌淡嫩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培土生金。 方药举例: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黄黄各10g,陈皮、五味子各5go

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慢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根据咳嗽性质可分为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干性咳嗽即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湿性咳嗽即咳痰量多者的咳嗽,但年幼儿童湿性咳嗽常无法咯痰,而仅表现为喉间痰鸣。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分类判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 近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2009—2010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对我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前四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哮喘合并UACS、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 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我们深知,对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研究还处起步阶段,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慢性湿性咳嗽的定义 持续咳嗽,并伴有咳痰或明显痰鸣音,病程>4周。 2.发病机制 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所致。 2.1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湿性咳嗽 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及释放,均可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黏液滞留出现湿性咳嗽。黏蛋白(MUC)家族中MUC-5AC和MUC-5B是气道痰液中的主要MUC成分。当呼吸道黏膜和肺泡

儿童咳嗽的诊治进展

儿童咳嗽的诊治进展 咳嗽是机体维持呼吸道正常生理机制的一种防卫机制,但咳嗽也可以是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有时咳嗽的影响甚至远大于疾病本身的严重度。 近年,已制定了各种有关咳嗽的诊治指南,但是这些指南基本上是基于成人的经验和资料而定,涉及儿童的内容相对匮乏,对儿童及青少年咳嗽诊治的指导意义有限。 一、儿童咳嗽的诊断 咳嗽是儿童就医的常见原因之一,至少有10%的学龄儿童和20%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以 咳嗽作为求诊的主要症状。但由于儿童主诉 咳嗽症状的频度和严重度可信度较低,往往 给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带来困难。儿童咳嗽的 原因与成人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儿童咳嗽首 先要判断是特异性咳嗽,还是非特异性咳 嗽。对于大多数儿童咳嗽,通过全面的病史 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导致咳嗽的原 因。 详细的病史询问可提供十分有用的临 床资料,医生首先要了解的是咳嗽的持续时间,以区分咳嗽是急性还是慢性。以往将持续咳嗽时间超过3~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考虑到临床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续超过3周的情况并不少见,我国和国外的一些成人咳嗽诊治指南已将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目前认为这些定义并不完全适合于儿童,儿童的临床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5天,因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以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为宜。 儿童咳嗽的年龄对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后即出现的咳嗽往往提示有先天畸形的可能,常见的疾病包括:气管软化、喉裂、气管食道漏(TOF)。 生后数周出现的咳嗽除仍要考虑前面几种先天畸形外,还要考虑包括化脓性肺部疾病、原发性肺吸入、胃-食管反流及衣原体感染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除了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咳嗽外,过敏性疾病导致的咳嗽有增多趋势,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儿童咳嗽的性质同样有助于诊断,医生和病人(家长)对于咳嗽的描述往往不完全相同,但最重要的对咳嗽性质的描述是要区分干咳还是有痰的咳嗽。6岁以上的儿童有能力将痰咳出,通过痰液的性质分析有利于做出初步的判断。但6岁以下的儿童很难将痰咳出,此时讯问病史的重点是咳嗽声音的描述。 一般认为儿童有痰鸣的咳嗽都是异常的,要考虑有肺部化脓性感染的可能。有些儿童咳嗽可有特殊的表现,如衣原体感染时的间断性的干性咳嗽和百日咳时的痉挛性阵咳。典型的气管软化症的咳嗽呈犬吠样,偶尔在食道发育不良和TOF的儿童也可听到类似的咳嗽。候诊时表现为用力的咳嗽,即所谓的雁鸣样咳嗽,是典型的心因(习惯)性咳嗽的表现。一旦病人出现所谓“金属样”的高音调咳嗽声,要高度怀疑气管压缩的可能,可见于血管环和纵隔肿块等。 有时病人诉说的咳嗽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咳嗽,而是清嗓的声音,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一般认为鼻后滴流(PND)导致的儿童咳嗽,临床上可特别表现出这种清嗓症状,但这只是基于成人的资料加以推测而得,并未完全被儿科临床所证实。习惯性咳嗽和儿童抽动症也可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曾有不少关于将儿童抽动症和秽语-抽动综合征误诊为慢性咳嗽的报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全文)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全文)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清除进入气道的异物或进行排痰,是一种先天的保护性机制。然而,如果是持续、反复的咳嗽,则会成为困扰孩子和家长的健康问题。 慢性咳嗽一般定义为持续4周以上每天的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健康问题,其评估非常复杂,而且相关基础疾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和治疗不当的情况。因此,普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十分重要。 慢性咳嗽的定义 大多数研究将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超过4周。2023年CHEST杂志咳嗽专家组(CHESTEXPertC。UghPane1)发布的指南,将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14岁儿童持续4周以上的每日咳嗽。 临床病史和体征 慢性咳嗽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较为重要。需要采集儿童咳嗽持续时间、咳嗽性质、咳嗽伴随症状,加重及缓解因素,既往阳性病史,是否存在烟草暴露,生长发育情况等等。在受慢性咳嗽影响的儿童中,特应性疾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以及既往慢性咳嗽史是比较常见的。仔细的体格检查也是必要的,除肺部体征外,鼻、咽部、心脏等其他部位的体格检查一样重要,可以帮

助鉴别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广泛,对儿童按年龄分层,慢性咳嗽的病因在每个年龄范围内出现了显著差异。 在婴儿(5个月-1岁)中,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3.3%)、咳嗽变异性哮喘(25.9%)、感染后咳嗽(22.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1ref1uxdisease,GRED)(3.7%)和过敏性咳嗽(3.7%)0 在1-2岁的儿童中,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0.8%)的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哮喘(27%)、哮喘样综合征(15.5%)、GERDcI0%)和肺炎(7.6%)。 2-5岁的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哮喘(31.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7.6%)、感染后咳嗽(18.8%)、GERD(3.5%)、过敏性咳嗽(2.4%)和不明原因咳嗽(5.9%)。 在5-16岁的儿童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过敏、哮喘、感染和误吸占慢性咳嗽可能病因的80%。心因性咳嗽也是6岁以上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

慢性咳嗽诊治指南(最新版)

最新慢性咳嗽诊治指南 时隔15年,2019年,呼吸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在线发布了《欧洲呼吸学会成人及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19版(以下简称新版ERS咳嗽指南)。此版指南在2004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邀请了欧、美、中、韩等国家的学者代表,构建ERS指南工作组和科学委员会的混合模式,提炼了8个关键临床问题(包括2个诊断性问题,6个治疗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新版ERS咳嗽指南将慢性咳嗽定义为,成人:早期基于MRC评分定义为咳嗽3个月,近期为8周;儿童:咳嗽4周。 慢性咳嗽是由各种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与咳嗽相关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喉、咽、气道、肺、食管、耳。一项荟萃分析估计,全球普通成年人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为10%,且随龄增长,女性更常见。然而,由于定义不统一,目前仍缺少可比较的患病率数据。 01慢性咳嗽的初步评估 Q1:胸片和体格检查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是否应常规进行胸部CT 扫描? 意见:对胸片和体检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不进行常规的胸部CT扫描(有条件的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几个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胸片无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中,胸部CT有6.5%到58%的患者存在异常表现,但是CT影像学表现与咳嗽因果关系不明;其次,CT存在潜在的辐射风险,特别是对儿童和女性等易感人群。

在如何评估慢性咳嗽对患者影响的问题上,新版ERS咳嗽指南推荐采用: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咳嗽特异性的问卷:LCQ、CQLQ和VAS(10分制)。 02慢性咳嗽可诊断特征的进一步评估 黄克武教授指出,进一步识别慢性咳嗽的特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找到基础疾病。 (2)反流与动力障碍:如果没有消化道症状,24小时pH值检测对于判断反流所致咳嗽没有帮助,慢性咳嗽患者中常见食管生理异常,因此,高分辨食管测压术有助于咳嗽病因的识别。 (3)儿童慢性咳嗽:多存在基础疾病。 Q2: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应用于预测慢性咳嗽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抗白三烯的治疗反应? 意见:有必要寻找简便、实用的指标来预测慢性咳嗽患者对抗炎治疗的反应。然而,迄今为止,仍然缺乏高质量的证据。 一项针对成年非吸烟慢性咳嗽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基线FeNO 水平(大于30ppb或低于20ppd)不能预测抗白三烯的反应;对于基线FeNO 水平低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差,且一些观察性研究也未得到一致结论。 03慢性咳嗽的治疗 黄克武教授指出,慢性咳嗽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哮喘药物、抗酸药物、促动力药物、促动力药物、神经调节剂,非药物治疗如理疗与发音调节疗法,针对儿童湿咳的抗生素治疗等。

儿童慢性咳嗽常识问答

“咳”不容缓——重视儿童慢性咳嗽相关问答 问:孩子一出现咳嗽就需要看医生吗? 答: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并不需要一出现咳嗽就看医生。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就医:1、咳嗽一周左右仍没有好转;2、3个月以下的宝宝;3、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难;4、呼吸时有呼哧呼哧的喘息声; 5、痰中有血丝; 6、宝宝发烧超过38.5℃; 7、有慢性病,比如心脏或肺部疾病; 8、以及任何其他令父母担心的症状,或者父母不能很好判断宝宝的病情,都应该就医,让医生确定病情。 问:什么是儿童慢性咳嗽? 答:当儿童咳嗽症状持续>4周时当归属为慢性咳嗽。 问:目前我国医生对儿童慢性咳嗽诊治的依据是什么? 答:为规范和指导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儿童慢性咳嗽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同时也尽可能结合国内有关临床经验,于2013年制定了《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 年修订)》。 问: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目前按照按照发生率排序在前三位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问:什么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答:咳嗽变异性哮喘这个词儿虽然听上去比较新鲜或者高大上,但它确实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只不过非常善于伪装,披了一个慢性咳嗽的外衣,而不伴有明显的喘息。所以诊断时常常需要医生和家长一起剥茧抽丝,细心寻求线索。 问:哪些线索会支持宝宝的咳嗽是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惹的祸呢? 答:以下线索可能会有提示:(1)持续咳嗽超过4周,通常为干咳或少痰。(2)咳嗽常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3)不伴随发热等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口服美普清或者吸入万托林(沙丁胺醇)等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来治疗咳嗽症状明显缓解。(4)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宝宝常常可以通过医生的细心询问找到过敏性疾病史(如湿疹,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另外,5岁以上可以配合的宝宝可以行肺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 问: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能否仅按照成人减量处理? 答: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与成人不同(成人病程大于8 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与成人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在咳嗽反射的生理成熟过程,呼吸道免疫功能,疾病种类,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儿童均异于成人,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不能遵循成人治疗方案减量处理。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7年12月) 前言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久治不愈则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并给家长和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近20年来,欧美国家对成人咳嗽的原因及其诊治进行了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了有关咳嗽的诊治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也制定出我国成人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循证医学的证据提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而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也有差别,因此儿童咳嗽的诊治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而应该有符合儿童特点的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对此,美国、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均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近年,国内儿科杂志也有这方面的专题讨论、综述以及,临床报道,但总体来讲,正处在起步阶段,尚缺乏针对病因的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 本指南的制定主要参考了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同时也尽可能结合国内有关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指南初稿于2007年9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儿童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学术研讨会》上广泛征求儿科呼吸界专家及临床儿科医生的意见;指南的第二稿再次得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10余位专家的审核。在此基础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又召开了定稿会,确定了本指南的相关内容:包括儿童慢性咳嗽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病因、诊断及其程序和治疗。 [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见表1。 表1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证据水平标准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21版) 本指南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专家共识,制订了19个问题的推荐意见。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使用了GRADE系统。同时,还考虑了患儿及家长的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评估了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本指南的制订历时1年,旨在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 二、儿童咳嗽的病因和现状: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超过75%的患儿每年因咳嗽就诊次数超过5次,14%的患儿就诊次数甚至超过15次。儿童咳嗽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可供选用的药物和干预措施又有限。虽然多部指南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做出了相关推荐,但匮乏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指南,更缺少来自中国的证据。 三、本指南的特点和意义:本指南是首次以儿童咳嗽症状为主线,制订了19个问题的推荐意见,包括但不局限于慢性咳嗽这一关注点。本指南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专家共

识,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同时,还考虑了患儿及家长的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评估了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本指南的制订旨在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为儿科医生规范诊断与治疗儿童咳嗽提供循证推荐意见。 本指南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和XXX的临床实践指南定义,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按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进行报告。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进行前瞻性注册。指南计划书将在2021年 中华儿科杂志第1期刊出。通过临床问题遴选、证据检索评价、2轮德尔菲调研和2轮面对面讨论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指南推 荐意见并提交学会外审。经批准、发布和发表后,本指南将按计划传播、实施、评价并定期更新。 本指南适用于接诊儿童患者的各医疗机构,使用人群是临床儿科医师、呼吸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指南的目标人群是因咳嗽而就诊的患儿。 儿童咳嗽可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根据有无痰,可将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2022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2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指南的颁布与相继更新,国内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难治性慢性咳嗽,为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的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主要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七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慢性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其病因复杂。由于既往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不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的颁布[1, 2, 3],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以临床线索为导向的经验性诊治日趋规范化,多数慢性咳嗽可以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咳嗽缓解,我国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尽管如此,仍存在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

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这些情况属于难治性慢性咳嗽范畴。难治性慢性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中所面临且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且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近年难治性慢性咳嗽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等内容,于2019年8月8日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讨论会,先后共经过3次专家讨论,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颁布的国际咳嗽指南[4, 5, 6, 7, 8]、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3],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一、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早期有文献称之为“特发性慢性咳嗽(idiopathic cough)”,ACCP推荐使用“不明原因咳嗽(unexplained cough)”这一概念[7],意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咳嗽病因,但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尚未发现。澳大利亚称之为“难治性慢性咳嗽(chronic refractory cough)”[9]。难治性慢性咳嗽这一诊断名词已被越来越多的指南和文献采用[4, 5,8]。咳嗽敏感性增高是慢性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最新版】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一般信息: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与成人不同(成人病程大于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与成人也不尽相同,且随不同年龄段而有所变化。慢性咳嗽可以分为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cough),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症状之一;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病因的临床诊断是一个过程,“非特异”表明找不到咳嗽可归属的疾病,而这种“找不到”很可能是暂时的。特异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过程往往在非特异性咳嗽之中,而非特异性咳嗽中必然混杂有不典型的特异性咳嗽。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 2008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以下简称“构成比研究”)课题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该研究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29所医院,自2009年5月始历时近2 年,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前

瞻性地纳入4 582例(合格病例4 529例)慢性咳嗽患儿,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构成比研究”的总结报告及相关述评刊登在2012年《中华儿科杂志》第2期,其揭示引起中国儿宣陧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明确提出多病因的重要性、病因的重叠性和病因未明的现实性。“构成比研究”导出的新观点和结论,再综合近年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促成我们更新并推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主要表现: [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 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病程>4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 [病因] 1.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重点内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重点内容 近年来,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新增、删除了局部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咳嗽诊断原那么与流程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分别参见附件1、2、3。 雨:症疾病 急性咳嗽

白蔻仁、生慧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紫荒、百部、荆芥。 【肺脾阳虚证】症见咳嗽,咽痒,遇冷加重,痰涎清稀色白或呈泡沫,背 寒如掌大,可伴有胸闷,胃寒,便滤,畏风,自汗,舌体胖大,舌质淡, 苔白润,脉沉滑。 治法:疏风置市,温阳健脾。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麻 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甘草、茯苓、白术。 【肺阴亏虚证】症见干咳,痰少黏白,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起病 缓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 功 能不全、肺栓塞、 异物 吸入等 雨:症疾病 环境/职业因素 询问病史/体格检在/影像学检布 相关检查、治疗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生甘草。 目前中医关于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据的级别普遍较低。国内中成药品种繁多,但多数停留在对症治疗的层面,有效组分、治疗指征及不良反响均有待进一步明确,以利于中成药的有效使用。需要今后采用现代医学方法结合中医药理念,挖掘出更多指征明确、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中医外治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拔罐、刮瘀等,对咳嗽的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尚需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

2023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2023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摘要 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资源负担。目前我国仍未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研究,相关综述也比较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已发表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有关文献,分别从患病率、危险因素、病因分布、生活质量状况、经济负担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咳嗽流行病学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及建议。 咳嗽按病程通常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全球各地区对慢性咳嗽定义基本达成共识: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成人咳嗽持续>8周,儿童咳嗽持续>4周者为慢性咳嗽[1, 2, 3, 4, 5]。慢性咳嗽常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症状而被忽视,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慢性咳嗽是一种以咳嗽高敏感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征[6]。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占呼吸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资源负担[7, 8, 9]。因此,开展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研究,重视其疾病负担显得尤为重要。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不仅能加强临床医生对慢咳防治工作的重视,还可为进一步规范治疗与管理、预防控制、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国内有关慢性咳嗽患病率、危险因素及疾病负担等方面的综述比较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已发表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的调查现状进行综述。 一、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与人口学特征 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2015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全球成人慢性咳嗽患病率为9.6%(95%CI:7.6%~11.7%),其中亚洲的患病率为4.4%,欧美国家的患病率高于亚洲[6]。近年来,各国也在更新患病率结果:加拿大为15.8%[10],美国为5.0%[11],日本为4.29%[12],德国为1.4%~2.1%[13]。目前国内少见基于普通人群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只有一项在年龄≥40岁的成人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14]。我们团队对我国发表的36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成人慢性咳嗽患病率为1.55%~24.04%,儿童为1.60%~26.42%(表1)。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可能与南北方气候差异等环境因素相关[6,24]。基于一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男性慢性咳嗽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14,16, 17, 18, 19,21,23,29,35,37,39,43, 44,48],但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男女比例相近,30~40岁的患者最多[52]。而全球调查认为慢性咳嗽患者中有三分之二为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60~69岁[53]。中国和欧美国家患病率、慢性咳嗽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原因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国现有研究存在以下缺陷:大部分文献都属于中质量,只

2023年版慢性咳嗽治疗新进展

2023年版慢性咳嗽治疗新进展 1. 引言 慢性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咳嗽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对2023年版的慢性咳嗽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2. 慢性咳嗽的定义和分类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的无明显原因的咳嗽。根据咳嗽的病因,慢性咳嗽可分为两类:原发性慢性咳嗽和继发性慢性咳嗽。原发性慢性咳嗽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而继发性慢性咳嗽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3. 慢性咳嗽的治疗原则 慢性咳嗽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缓解咳嗽症状、寻找并治疗病因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4. 2023年版慢性咳嗽治疗新进展 4.1 药物治疗 4.1.1 咳嗽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咳嗽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咳嗽受体拮抗剂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咳嗽受体,并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新型咳嗽受体拮抗剂如苯甲酸钠/福莫特罗片等,已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4.1.2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针对咳嗽受体表达异常的单克隆抗体疗法,以及通过调节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来减轻咳嗽症状的新型药物。 4.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物理治疗包 括咳嗽训练、呼吸康复训练等,可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咳 嗽症状。 4.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在慢性咳嗽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中药、针灸等 治疗方法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 种非药物治疗的选择。 4.4 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同样重要。患者应避免吸烟、减少酒精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并积极参与适量的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咳嗽症状。 5. 结论 慢性咳嗽治疗在2023年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面。然而,慢性咳嗽的

2023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

2023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____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摘要: 咳嗽是常见症状之一,在临床上涉及到多个疾病领域的诊疗。本文对____年咳嗽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主要包括分类诊断、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改进。本次优化分析旨在提高咳嗽的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分类诊断 1.1 症状和体征分析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将咳嗽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干咳、咳痰、夜间咳嗽、持续性咳嗽等。通过症状和体征详细的分析,有助于确定咳嗽的病因和诊断。 1.2 病因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病因分析。病因分析可以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1.3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在咳嗽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分类诊断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咳嗽的病因。 第二部分:治疗方案 2.1 治疗原则

根据咳嗽的病因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原则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以达到有效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2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感染性咳嗽,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以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在咳嗽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胸部按摩、呼吸训练、吸入疗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第三部分:护理措施的改进 3.1 患者教育 在咳嗽的管理中,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咳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 3.2 环境改善 在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咳嗽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合理的家庭空气流通、室内温度适宜、减少有害气体的接触等,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

2023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引言: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感染性、非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病因引起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丰富,咳嗽诊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和更新。本文旨在对2023年对咳嗽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 一、咳嗽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分类。急性咳嗽多与感染性疾病相关,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嗽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疾病有关。在诊断方法上,2023年的咳嗽诊断更加注重综合分析,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因及治疗方案。 二、咳嗽的治疗方案 1. 急性咳嗽的治疗 对于急性咳嗽,2023年的治疗方案更加注重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在病因治疗上,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在症状缓解上,可以采用止咳药、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 2. 慢性咳嗽的治疗 慢性咳嗽的治疗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症状。在病因治疗上,根据慢性咳嗽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支气管

扩张剂、抗炎药物等;在症状缓解上,可以采用咳嗽中枢镇咳剂、祛痰药、止咳药等药物。 三、咳嗽的预防和保健 除了治疗,咳嗽的预防和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2023年对咳嗽的预防和保健更加注重个人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大家坚持勤洗手、避免接触咳嗽者和污染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此外,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咳嗽的风险。 四、咳嗽诊疗方案的优化建议 1. 病因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在2023年的咳嗽诊疗中,病因的明确是关键。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尽早明确病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多学科协作:咳嗽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2023年的咳嗽诊疗中,可以加强多学科的协作,如内科、呼吸科、感染科、胸外科等,通过专家联合会诊,提高咳嗽的诊疗质量。 3.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符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3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全文)

2023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全文) 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主要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这些病因占慢性咳嗽的70%~95%。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CVA 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符合以下全部标准可确诊CVA: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量(PEF)平均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抗哮喘治疗有效。 CVA的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2受体激动剂即可,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8周。多数患者对治疗有较好反应,病情缓解后可数年不复发。但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使用预防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CVA的

咳嗽症状和气道炎症。对于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CVA咳嗽,排除依从性差和其他病因后,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中药治疗。 UACS UACS是指引起咳嗽的各种鼻咽喉疾病的总称,既往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 PNDS)。UAC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多无特异性,因此,必须综合病史、体征、相关检查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诊断建议参考以下标准:①慢性咳嗽,以白天或体位转变后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②有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③辅助检查支持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诊断; ④针对基础疾病病因治疗后咳嗽缓解。 对于UACS,其治疗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基础疾病。对病因明确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而病因不明确者,应在明确诊断之前给予经验性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 推荐首选口服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治疗。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

临床经验谈:小儿咳嗽的问诊要点

咳嗽是儿童就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原因与成人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儿童咳嗽,首先要判断是特异性咳嗽,还是非特异性咳嗽。 对于大多数儿童咳嗽,通过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导致咳嗽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主诉咳嗽症状的频率和严重性可信度较低,往往给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带来困难。 问诊要点1:咳嗽的病程 我国和国外的一些成人咳嗽诊治指南已将咳嗽持续时间>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目前认为,以上定义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 关于儿童的临床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持续时间一般<25 d,因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以咳嗽持续时间>4周为宜。 按病程的长短,将咳嗽分为3类。 急性咳嗽是指持续时间<2周的咳嗽,是小儿门诊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包括感染后咳嗽(PIC)、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气管异物等。 亚急性咳嗽持续时间>2周且<4周的咳嗽称为亚急性咳嗽,原因较为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是PIC,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等。在处理亚急性咳嗽时,首先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治疗无效者,再考虑其他病因。 慢性咳嗽持续时间>4周的咳嗽。慢性咳嗽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CVA、UACS、胃食管反流、EB、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以CVA和UACS最为常见。 问诊要点2:咳嗽的年龄

年龄对儿童咳嗽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生后即出现的咳嗽往往提示有先天畸形的可能,常见的疾病包括气管软化、喉裂、气管食管漏等。 生后数周出现的咳嗽除要考虑前面几种先天畸形外,还要考虑包括化脓性肺部疾病、原发性肺吸入、胃食管反流及衣原体感染等疾病。 <3岁的幼儿,慢性咳嗽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相关疾病。1~3岁幼儿,气道异物为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对于长期咳嗽、治疗效果欠佳者尤其要注意,可结合相关检查排除异物吸入可能。 随着年龄的增加,除了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咳嗽外,过敏性疾病导致的咳嗽有增多趋势,包括CVA、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3岁以后,包括哮喘在内的变应性疾病,逐渐成为引起咳嗽的常见原因。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应首先考虑CVA的可能。 除此之外,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等均可引起咳嗽,尤其是咳嗽伴有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膜附着及鼻后滴流感,伴有面部疼痛或肿胀感等应考虑咽喉部疾病导致的咳嗽。 问诊要点3:咳嗽的性质 干咳主要见于非感染性咳嗽,湿咳则以感染性咳嗽多见,特别是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一般认为,儿童有痰鸣的咳嗽都是异常的,要考虑有肺部化脓性感染的可能。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诊疗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诊疗 目前国内外指南将儿童持续咳嗽、病程>4周的咳嗽定义为慢性咳嗽,是儿科最常见呼吸道症状之一。目前对成年人慢性咳嗽有一定研究,在儿童的研究则缺乏。 一、引发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 引发儿童慢性咳嗽的普遍病因之一就是变异性哮喘,主要是因呼吸道慢性炎症以及平滑肌收缩引发的刺激性反应。变异性哮喘一般症状为干咳,在早晨或者夜晚咳嗽症状会加剧,不会有喘息,双肺清晰,气道会加剧反应,经抗生素和止咳药治疗之后没有好转。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都属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鼻咽部的炎性分泌物向后滴漏之后对咽喉部造成刺激,出现咳嗽反应。 临床表现为4点:①有慢性咳嗽症状,可能会有咳痰,早晨和晚上咳嗽会加剧,同时会有持续性的鼻塞、流鼻涕;②咽喉部位干燥,感觉有异物;③多次治疗咽喉不适之后,咽喉后壁仍有异物感;④部分患儿表示有头晕、头痛症状。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

嗽和流鼻涕,有时患儿在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诊,被诊断为呼吸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 婴幼儿时期发生胃食管反流,食管远端黏膜会对咳嗽有刺激反应,胃内的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黏膜时,经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导致咳嗽。婴幼儿患者在咳嗽的同时,也可能出现窒息、心悸、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等问题,一般会在饭后出现这些症状。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也是诱发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同时伴随胸部不适、乏力等症状,咳痰中的嗜酸性细胞含量在3%以上,由于其良好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极易与变异性哮喘混淆,但是二者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不同。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主要是因为机体更加敏感。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干咳,一般是因为接触了一些刺激性元素,其中吸入二手烟反应最为强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对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均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