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精准解析 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专家精准解析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最经典的神经症之一,是一组以强

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强迫思维”和“强迫疑虑、反复检查”以及“怕脏、强迫洗涤”。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

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

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强迫症,在得病之初,往往会有一些心理诱发因素,比如,学习压力大,受到批判和委屈等,患者会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所导致的内心痛苦。如果只有这些现实原因,往往不构成强迫症的发病,最多也只能是急性应激障碍,或者演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遇到诱发因素,导致强迫症,往往还跟得病前的个性因素有关,比如,内向,固执刻板,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和自尊,消极思维,缺少积极主动的行为应对,不善交往,缺少朋友和社会支持,等。

这些个性特点,跟早年生活经历有关,特别是幼年创伤,缺乏母爱和社会支持。强迫症患者,往往会采取压抑、隔离和转移、理智化(包括合理化)等防御机制,躲避压抑其痛苦情绪。强迫症病人内心,充满理想与希望,同时却缺少真正的乐趣,也缺少自信心,低自尊,不敢相信自己是可爱的,缺少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思维联想,就像是一列火车。如果这列火车一直得不到检修,就会出问题;如果每跑一千公里,检修一次,就比较合适;如果每跑一公里就停下来检修一次,这会使火车无法正常运行。强迫症病人的思维,就像是列车,每运行一小段,就要进行强制检查,结果就会导致思维联想无法自然顺畅地进行,出现强迫思维。

人活着,总是要受很多苦的。强迫症病人,面对自身的人生痛苦,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总是会说“不,我不要痛苦!”并想尽各种方法来逃避痛苦,比如,当恐惧感染疾病的时候,内心不安,就去反复洗手,以换得暂时的内心平安,短暂地缓解痛苦,而不去真正面对“人生本来就会得病、最终会死去”的人生现实。

强迫症患者,经常会把“幻想”当现实,把低概率事件当作是高概率事件,把或然发生的事情当作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比如,入室抢劫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这是概率而非必然。过马路,有可能会被汽车撞死,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要多一些注意和小心,但是,不能因此而这辈子不出行。游泳,有被淹死的危险,

我们不能杜绝游泳。活着,就有得癌症的概率,我们不能因此而不活着;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出生。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往往是用尽各种方法,防范低概率的“万一”可能出现的危险,比如,万一门没有锁好,会有歹徒闯入,后果不堪设想。“歹徒入室抢劫”,这是低概率事件,而且,是来访者头脑中幻想出来的事情。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现实检验能力的局部下降,会把幻想当成现实,把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当作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病人这些特点,往往跟其幼年的心理创伤有关。

潜意识中有情感和需要,存留了针对外界事件的内心反应模式,却没有时间和空间。所以,潜意识,虽然服从因果律,但不是“前因后果”,而是过去和现在“共时性”地同时存在于当前的潜意识之中。早年发生的外部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个体对当前事物进行反应的内心依据,正在参与着他现在的情感和行为。

强迫症患者,缺乏自信,怕自己出错,认为上次强迫检查的结果不可信,所以,就会重复强迫检查。强迫症患者内心具有弱小感,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是“增强控制,强迫检查”,“强迫思维,用思维代替行动”,或者,“干脆不行动,以防出差错”。如何提高自信?积极行动!以行动提高能力,以能力提高自信。

对待各种危险(包括疾病、外伤、被伤害、死亡等)和各种痛苦的态度,反映了个体对待生活、生存和生命的根本态度。不能因为有痛苦和危险,就不出生,不生活。所以,在危险和痛苦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去承受和担当这一切。而强迫症病人却拒绝接受这个“客观现实”,总是否认、排斥和逃避现实。

强迫症病人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痛苦呢?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是“孤军奋战”,缺少社会支持,缺少理解和关爱,特别是在他们幼年的时候,往往具有母爱的缺失,经历过很多心灵痛苦,导致他们内心的弱小感,无力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就会极尽全力、尝试各种方法摆脱痛苦。

家长带着“强迫症”、“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孩子前来看病,家长总是抢在孩子前面着急地跟医生报告病史:“孩子读高三,原来成绩非常优秀……”我一听这样的报告方式,就会为孩子感到难过,为家长感到可悲。难道,在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优异”吗?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的爱去哪里了?

强迫症病人,排斥现实痛苦的同时,倾向于采用“幻想式满足”的方式,麻醉自己,缓解内心痛苦。强迫症患者,内心深深眷顾怀念着很多美好的幻想或生活经历,包括幻想的或曾经的辉煌,经常会闭上眼睛,心里怀想着:“如果有一天,我做到了十分完美,绝对完美,我的生活该多么幸福呀!”睁开眼,更加痛苦。

强迫症患者,对于美好现实的幻想和未来的憧憬,具有强烈地执着心,几乎达到了偏执、脱离现实的程度。他们会说:“我这个人就是追求完美”。其实,他们的所谓“追求完美”,准确地讲,应该是“强求完美”,即,我的美好愿望,必须、立刻实现;如果实现不了,我就痛苦,我不能接受现实(不完美)!

强迫症患者总喜欢这样说:“我原来曾经学习成绩优异,都是因为强迫症,我的高考失败了。据说强迫症是心理上的癌症。很多年,我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愈。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看医生上了,再也没有去读书,更没有去找工作。我的人生都让强迫症给毁了。如果没有强迫症,我会是多么的完美和优秀啊。”

强迫症患者最初是不切实际地要“强求完美”、“回避痛苦”,后来就出现了强迫症状,伴着着焦虑等痛苦。强迫症患者又把“强迫症状及伴随痛苦”当作“异物”

去排斥,一心想着要战胜强迫症状。只顾愿望,不看效果,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陷入无力自拔的泥潭。就像一个人掉进沼泽里,越挣扎,陷进去的越快。

人,试着跟自身的痛苦在一起,这是需要勇气的。好多人,以为“跟痛苦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痛苦。其实,如果有勇气“跟痛苦在一起”的话,痛苦往往不是加重,而是悄然减轻,你甚至还可以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无论抑郁或者是焦虑,如果你有勇气跟它们呆在一起,静观其变,然后自然就会“物极必反”了。

强迫症患者会说:“由于我患有强迫症,所以,我就无法看书了。据说强迫症是心理上的癌症。总也无法治愈,结果总是在看病,一直都没有看书。等我把强迫症彻底治愈了,我就可以重新开始看书了,那时候,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效率高极了,看一天书就能顶一千天。我就能把所有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先治疗强迫症,等强迫症彻底痊愈之后,我再去看书学习。”这是强迫症患者经常采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即,把看病和看书,割裂开来,当作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对立的两件事。结果,这样的思维和应对方式,导致病人无法走出强迫症的泥潭。只有愿望是不够的,关键要有现实有效的行动。行动所取得的效果比愿望和幻想更重要!

我经常会跟强迫症患者探讨:“你当初是为了读书、参加高考。后来,你患上强迫症,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跑医院、看医生了。你迫切想要治愈强迫症,然后你去看书、参加高考。可是,你休学后的这些年,你每周拿半天时间看医生,其它时间你是否去看书学习了?你看多少次医生,能抵得上看一页书?”

正确做法是:边看病,边看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的中学生认为:谈恋爱与学习是对立的,谈恋爱就耽误学习,所以,克制自己忘掉自己所喜欢的异性,强制自己去背单词。结果是“单词记不住,异性忘不了。”让自己喝一杯“忘情水”,服一片“三A忘不了”,最终导致了强迫症等神经症。

有的中学生会这样做:边恋爱,边看书;恋爱学习两不误,互相促进。

对于“完美和理想化”的幻想,强迫症患者往往会要求自己“必须、立刻达到完美”,其实,往往会欲速不达。飞机是可以飞上蓝天的,但是,飞机起飞的时候,是需要有一段长距离的跑道的。如果没有这段跑道,飞机是难以起飞的。垂直起飞的难度,是非常高的,要求引擎的推力简直要像火箭发射。如果强迫症病人能够带着症状去生活,坚持现实有效的积极行为,而不是停留在幻想之中、无休止地让自己去做强迫行为,能够接受现实的不完美,能够接受挫败,能够坚持“十年磨一剑”的话,强迫症也会逐渐痊愈的。

你想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吗?好,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着像健康人那样去生活。

很多的强迫症病人,自身并不主动前来寻求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首要条件是:来访者要有求助动机。如果你已经告诉他如何找到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资源了,剩下就是尊重他的个人决定了。来访者具有自主决定权,决定是否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决定是否结束心理治疗。如果他暂时决定不接受心理治疗,这个决定也是值得尊重的。

我们会建议强迫症患者去看心理治疗师,接受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尝试着跟别人沟通与交流,建立爱与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得关爱和自尊,逐渐放下那些“强求完美”;接纳现实痛苦的同时,积极行动,从事有建设意义的活动;承受痛苦的同时,创造内生的快乐。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以重复出现病人不愿意、明知不对但又无法控制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为其特征。病人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尽力克制,但都无法摆脱,因而极为痛苦。本病常见于青少年,以男性为多见,特别多见于青少年学生。本病的发病诱因常不明显,仅少数病人是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作用下发病,绝大多数则无明显原因地逐渐起病。但病人病前的人格特征,与发病很有关系,例如表现为拘谨、古板、犹疑、过分注意细节、要求十全十美等的人,易于在身体健康不良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引起本病。 强迫症病人突出的表现是有强迫症状,这种强迫性症状可表现在两方面,即表现为强迫性观念与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观念包括强迫性联想、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极虑等; 强迫性行为则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等。 据我们的观察,在强迫症中表现为强迫性观念者远多于强迫性行为,前者约见于75%的病例,后者仅见于25%的病例。 在强迫性观念中则尤以强迫性联想(或称强迫性思虑)为最多,其次是强迫性穷思极虑、在强迫性行为中则以强迫性仪式动作为最多,其次为强迫性洗手。诚然一个病人可以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强迫症状,但据我们的资料来看,其比例仅约占15%左右,而且其中还必有一种症状为主要的。 不论是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病人都知道这是由自己思想所产生或支配的,并不是别人的或外来的某种力量所支配,这就有别于某些精神病强制性思维与动作。此外,病人对各种强迫症状均明知不对或不必要,故常想控制,但终因控制后内心非常不适而无法摆脱,最后只好屈从,继续去思考、去做。这些强迫症状在病人集中注意于工作、情绪高兴,或受到威胁时可减轻;而在心情不快、无所事事、疲劳时则更加明显。 如某女,13岁,中学生。二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在校成绩好。未咨询前在某医院经药物治疗,毫无效果。病人发病之初并无明显原因,仅因在校时有一男老师(中年)对她较为关心,一段时间后渐产生此老师是否对她有意思的想法,并渐发展到出现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以后又扩大到其他男性。一般体格检查发现身躯较高大,性发育较早,状似17~18岁。确诊为强迫症(强迫性联想),即给以解释性心理治疗,说明本病的性质及治愈的可能性,并给以橡圈厌恶疗法,即在左手腕上套橡圈,要求当见到男性出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感,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l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3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因2~5次即消失。第3~6周,乎均每天约有一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症状无复发。 再如一15岁男性中学生,5年前开始做完学习作业后总是不放心,要反复检查多遍,因为老是担心做错了。去年看到一本《代号叫蜘蛛》的书里有一

强迫症论文

《火柴人》之强迫症分析 摘要: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其发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与遗传有关。另外与心里社会因素、个性特征也有一定的联系。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情绪和强迫动作。多数强迫症患者既有强迫观念也有强迫行为。目前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精神外科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精神外科治疗应用较少,一般是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失败后采取手术切除。 关键词:强迫症病因症状治疗 正文: “火柴人”,在英语中是一句美国俚语,意指骗子,而且是专指那种骗术高明,骗得你能对他掏心掏肺也情愿的骗徒。即使是很不起眼的一盒火柴,高明的骗徒也能骗得人们去疯狂抢购。 影片主人公罗伊长期以行骗为生,他高明的骗术屡屡得逞。与其搭档合作无间,常常骗得上当的买主花十倍以上的金钱购买他们的廉价物品。罗伊在骗人时脸不红心不跳,说出的谎言斩钉截铁,能够巧舌如簧,沉着应付。而罗伊却从不认为这是欺骗,而把自己的行为称作是一种本领,认为自己既没偷也没抢,是别人自愿把钱拿来给他的。常常用这些牵强附会的所谓理由来掩饰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但是也许你也注意到了电影《火柴人》中的主人公罗伊,每次开门关门的动作总是要连续三遍,并且不能容忍地毯上有一丝的灰尘,脚上的皮鞋总是铮铮发亮,洗手后必须反复擦拭……一系列的强迫性行为已成为他的例行公事,明显表现出他的焦虑和痛苦。罗伊的这些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强迫症患者。 因为始终在谎言中戴着假面具生活,会使自己时常处在神经质的紧张状态,失去或降低了正确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常常担心自己会赤身裸体地暴露于众人面前,这种“并不好受”的心情只能迫使患者经常窝在黑暗的家里,只能加剧他的强迫与恐惧。 当然,如同所有的神经症患者一样,罗伊的发病也是有其一定的病态心理基础的。之所以使原来本性善良的罗伊成为“火柴人”,其根源是他第一次感情的失败,是那无法真正忘却的感情挫败的伤痕在其潜意识里折磨着他。

心理专家谈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强迫症(共5则范文)

心理专家谈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强迫症(共5则范文) 第一篇:心理专家谈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强迫症(共) 精神分析疗法是否适用于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的实质就是内心存在强迫与反强迫两股力量之间的冲突,一方明知道这些观念、行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再现这些观念和行为,但其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机制呢?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理专家认为,这其中往往有我们无法意识到的潜意识因素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假设,精神分析疗法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强迫症治疗实践中,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些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内容:精神分析疗法是一套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心理疗法,非常重视求助者早年的生活经验和无意识动机,并认为强迫症产生的原因在于早年生活经验中所形成的心理冲突,认为只要找到了这些冲突,并在催眠的状态下帮助求助者化解这些冲突,那么强迫症状也就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表明,精神分析疗法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事人内心的心理冲突,并有助于解决某些情绪问题。 强迫症状所致的心理冲突给当事人在心理上所带来的痛苦是非强迫人所难理解的,究其痛苦的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所累积的心理负能量得不到有效地释放,而且持续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短则数年,多则数十年,并且还会产生相应的伴发症状,并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因此,没有人能比强迫症人更渴望摆脱强迫,而目前所通用的药物治疗也能暂时帮助其缓解某些表面症状,如果长期服用还可能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及药物戒断反应,因此,精神分析也成为很多强迫症人接受心理治疗的选择,只是由于疗程和费用问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也是精神分析难以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心理专家谈药物治疗强迫症的困境 药物治疗强迫症的困境 强迫症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强迫症人约有500-100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5‰~10‰,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可真正有实力的治疗强迫症的医院却并不多,而且

有关强迫症的心理学解释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一、心理动力学假说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二、观察学习假设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 三、系统家庭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四、Rachman-Hodgson假设Rachman & Hodgson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他们假定,强迫症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迫症。 五、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 六、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 七、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 、"不安全" 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八、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九、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十、生化研究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 一般来说,强迫性思维或行为与早年家教比较严格逐渐形成的完美个性有关系。同时容易出现强迫行为的人也可能有遗传范畴内的生物性神经基础。比如说,性子比较温和老实、听话乖巧的人,以及胆小、富于内省、敏感的人,也可能在父母过于严格、刻板的教育下在成年后遭到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困扰。 假如在生活中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长时间持续感到痛苦,影响到学习、工作以及其他社会交往,可能属于强迫症,建议尽早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诊断和治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般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相信可以帮助到来访者减轻苦恼。像哈尔滨的咨询机构

强迫症调查报告

强迫症调查报告 篇一:强迫症个案调查报告 儿童强迫心理个案调查报告儿童强迫心理个案调查报告心理一.一般资料张某,男,小学四年级,10岁,独子,身高大约1.4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残疾病历史。父亲为某公司销售经理,经常出差。母亲为商场售货员,工作两班倒。家庭有父母·奶奶和他组成,较为和睦,因父母工作较忙,张某的日常生活主要有退休在家的奶奶照顾。经详细询问1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历史。母亲性格比较内向,对张某要求也比较严格,尤其在卫生方面,每次都要求其洗手消毒后才能用餐。特别是在考试名次上,总是希望他在班级名列前5名。二.求助者主诉:求助者主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数电线杆,每次放学都是奶奶和我步行走回家,路上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无聊就数数电线杆玩。后来不知道怎么,一走到路上我就想数电线杆了,不数就觉得不舒服。”“有时我看到别人目光有些特别,或者和我说话时有什么稍微的和以前不同,我就很紧张。对老师见到我的表情,我也十分注意,稍微发现点什么就胡思乱想。我对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看法和评价也十分关心,与有的同学闹点小别扭,就生怕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想让我自己与所有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平时也没什么同学和我一起玩。我主要是和他们相互问候,说些关于学习的事,其他时候不太字啊一起玩的,我也不去同学家里,

同学也很少来我家里。我绝的成绩好才是重要的。”“我在特别的考试或测验的时候总是觉得心理很烦,当我看到笔头有点小裂缝的时候就会用透明胶把它粘起来,虽不影响写字了,但还是老觉得别扭,老是去想它。心里知道没事,不应该想,可是控制不了,在看到衣服上有点脏或有点小线头之类的也会这么想。大概持续二个月了。”三.观察和他人的反映根据父母反应,近一个月来,发现孩子走在马路上总是要数电线杆,而且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数。尽管父母对他多次进行严厉地指责,仍无效。

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人的心理冲突

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人的心理冲突 第一篇: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人的心理冲突 强迫症人心理冲突的来源是什么? 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状的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当头脑中闪过某些不良的强迫观念时,强迫症朋友往往就会纠结于某些强迫观念而忽略当下该做的事情,并强行控制自己去打消这些不良的念头,但导致的结果却是越想控制越难控制,越难控制又越想控制,这两股力量斗争的必然结果就是心理冲突的产生,这就是强迫症的本质。 强迫行为也是如此,如当事人本身并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但当他真的不去做时有发现自己内心感到非常的焦虑不安,又不得不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心的紧张与焦虑得到暂时的缓解,这就是强迫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力。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只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并没有成为心理冲突产生的因素,而对于强迫症人而言,却总要把这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视为不正常,从而成为心理冲突产生的重要来源,那么为什么这些生活中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在强迫症人眼里会成为不正常并成为心理冲突的来源呢?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于个体内在的人格特质,强迫症朋友往往都对自己有比较完美的高标准、高要求,做事都力求完美,不能接受有任何的瑕疵,这种过度的完满主义导致在生活中总是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好,而且在主观上会产生焦虑、内疚、自责等情绪体验,当这些情绪体验会在某些人格特质下被无限放大,并最终成为引发心理冲突的重要心理根源,因此,强迫症导致强迫症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的人格因素。 第二篇: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与教养方式 儿童强迫症的发生多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多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特别是在强迫症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专家精准解析 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专家精准解析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最经典的神经症之一,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反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反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强迫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强迫思维和强迫疑虑、反复检查以及怕脏、强迫洗涤。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强迫症,在得病之初,往往会有一些心理诱发因素,比如,学习压力大,受到批判和委屈等,患者会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所导致的内心痛苦。假如只有这些现实原因,

往往不构成强迫症的发病,最多也只能是急性应激障碍,或者演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碰到诱发因素,导致强迫症,往往还跟得病前的个性因素有关,比如,内向,固执刻板,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和自尊,消极思维,缺少主动主动的行为应对,不善交往,缺少朋友和社会支持,等。这些个性特点,跟早年生活经历有关,非凡是幼年创伤,缺乏母爱和社会支持。强迫症患者,往往会采取压抑、隔离和转移、理智化(包括合理化)等防御机制,躲避压抑其痛苦情绪。强迫症病人内心,布满理想与希瞧,同时却缺少真正的乐趣,也缺少自信心,低自尊,不敢相信自己是可爱的,缺少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思维联想,就像是一列火车。假如这列火车一直得不到检修,就会出问题;假如每跑一千公里,检修一次,就比较合适;假如每跑一公里就停下来检修一次,这会使火车无法正常运行。强迫症病人的思维,就像是列车,每运行一小段,就要进行强制检查,结果就会导致思维联想无法自然顺畅地进行,出现强迫思维。人活着,总是要受很多苦的。强迫症病人,面对自身的人生痛苦,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总是会说不,我不要痛苦!并想尽各种方法来逃避痛苦,比如,当惧怕感染疾病的时候,内心不安,就往反复洗手,以换得暂时的内心平安,短暂地缓解痛苦,而不往真正面对人生本来就会得病、最终会死往的人生现实。强迫症患者,经常会把幻想当现实,把低概率事

强迫症常见问题答疑

一、抗强迫症药物是否会导致怀孕畸形或影响哺乳? 一般来说,抗强迫症的药物导致畸形的几率不高,不过还是要与主治医师探讨怀孕期间的用药原则。如果是丈夫服药,则不必担心胎儿会受药物的影响。 二、就强迫症而言,何谓痊愈? 强迫症的痊愈并不是指所有症状的完全消失,可能还会残留一部分症状,但这些残留的症状不会再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再使我们这么痛苦了。如果你一定要追求所有症状的彻底消失,那可能会大失所望的。这可能还是你性格中追求完美的成份在作怪。而且要知道百分之九十的正常人也偶尔会有强迫症状的。 三、强迫症不治疗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会的。一般来说强迫症刚开始发病时都比较轻,自己和家人也都不知道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症的症状一般会不断的迁延泛化,当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更加严重。有些在中学时代发病的朋友,会在中考或高考前症状更加严重,到了大一大二症状会轻些,但到了面临就业压力或到了工作岗位上就又会严重。所以,强迫症还是应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预后比较好,否则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治疗就越困难。 四、强迫症严重了会怎么样呢? 强迫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功能。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强迫症是第十大影响人类社会功能的疾病。病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强迫症上,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病人的工作学习办事的效率。而对于那些强迫意向和不洁恐怖的患者,回避行为会不断增多,最终连正常的工作都不能坚持了,就连上街购物都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五、强迫症会不会自己痊愈?一定要接受治疗吗? 根据国际上的文献报道,以及我本人的治疗经验来看,强迫症自动缓解或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小。11%-14%的病人会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33%的病人病情波动起伏,54%-61%的病人症状逐渐发展严重。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对自己及家人负责任的明智选择。 六、得了强迫症要和家人说吗? 得了强迫症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和家人说明,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我们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那些治疗上需要家人资助的就更需要说明了。当然,很多家人是不能理解我们的症状的,认为我们是在钻牛角尖,是在胡思乱想,告诉我们不要想就可以了,往往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可以在网上下载些关于强迫症的资料给他们看,必要时也可以请心理医生和家人沟通说明情况。 七、催眠疗法对强迫症有效吗? 催眠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功效。但对于强迫症来说其效果是甚微的,催眠疗法只对极少数的个别病例有效,对大多数病例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八、强迫症是选择药物治疗好还是心理治疗好呢? 传统上认为严重的强迫症应该首先药物治疗。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专业的心理治疗从效果上来讲要优于药物治疗,而且心理治疗的复发率远远低于药物治疗。根据本人的治疗经验来看,很多强迫症朋友已经服药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至少60%的病人服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反应。但是平均看来,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最多达到中等水平。而且,强迫症状的改善需要药物维持。在一个严格控制的双盲研究中,停止药物氯丙咪嗪几周后,90%的病人复发。由此看来,对于强迫症来说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九、哪种心理疗法对于强迫症的疗效比较好? 传统上认为对于强迫症有效的厌恶疗法(比如橡皮筋疗法、口含黄连素疗法、当头棒喝疗法等),现在看来对强迫症的疗效都不怎么理想,也不是强迫症首选的疗法。根据本人的治疗经验来看,对于强迫观念而言森田疗法的效果最为理想。对于强迫行为而言EX/RP疗法的效果最为理想。精神分析疗法对于某些有特殊病因的强迫症而言有效,但对于大多数强迫症

CBT看强迫症(3):强迫症的CBT治疗原理与疗效研究

CBT看强迫症(3):强迫症的CBT治疗原理与疗效研究 前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国际上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之首,被推首先荐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CBT能够成为首选的心理疗法,在于它经过科学的试验研究证实:CBT至少具有与药物治疗同等效果,在预防复发上面比药物治疗更胜一筹。为了让大家了解CBT,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选择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我们在微信公众号“认知疗法学习中心”连载刊登《CBT看神经症》系列文章,介绍应用CBT 如何理解神经症,以及怎样应用CBT治疗神经症。 近期推出的文章有《CBT看抑郁症》、《CBT看强迫症》、《CBT 看社交焦虑症》、《CBT看焦虑症》、《CBT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CBT看恐怖症》。由于每篇文章非常长,将分几期连载刊登。如果希望了解以前刊发的文章,可以查看公众号的历史信息。 CBT看强迫症共分五篇发表:(1)肖恩的烦恼与强迫症的诊断;(2)CBT是这样看待强迫症的病因;(3)强迫症的CBT治疗原理与疗效研究;(4)强迫症评估与治疗计划;(5)肖恩的强迫症治疗过程 1 行为治疗:ERP技术 多少年来,强迫症曾经被认为是很难治疗的。在Meyer的探索之下,强迫症变得容易治疗了。meyer(1966)提出ERP治疗程序,完全成功的治疗强迫症,这个ERP程序引起了巨大反应,自Meyer发表ERP技术以来,在强迫症乃至于其他焦虑症中也得到验证。ERP技术成为治疗强迫症的金标准。“金标准”意思是指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诊断方法。 什么是ERP技术。ERP技术是英语Exposures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的缩写,它是“暴露与反应阻止”的意思。这项技术的核

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

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烈的焦虑和强迫性思维,以及对特定行为或思维的强迫性需求。在心理学领域,许多理论试图解释强迫症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本文将探讨三个主要的心理病理学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以及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从而深入理解强迫症的心理机制。 1.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关于强迫症的理论。他认为,强迫症的根源在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迫症的症状是由于个体在童年时期发生过的冲突无法完全被解决所导致的,这些未解决的冲突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进而通过强迫性行为和思维得到表达。比如,一个童年时期曾经遭受严重惩罚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洁癖强迫症,因为他们不断清洗身体或环境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恐惧感。 2. 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 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将强迫症视为一种学习和认知的障碍。据此理论,强迫症的症状是受到内部或外部刺激触发的,而强迫性行为和思维则被视为一种应对焦虑的方式。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强迫症患者在面对焦虑时会出现认知失调,他们可能会过度评估风险和危险,并过度强调某些行为与焦虑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他们进一步产生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以减轻自身的不安情绪。

3. 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 神经生物学派的理论将强迫症的发展归因于脑神经化学物质的异常。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脑内杂质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谷氨酸,可 能存在缺陷。这些缺陷被认为可能导致神经回路功能异常,从而引发 强迫症的症状。此外,神经生物学派还提出,遗传因素对于强迫症的 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强迫症在家族中的聚集性较高。 综上所述,强迫症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解释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 冲突和压抑理论、认知行为学派的学习和认知障碍理论以及神经生物 学派的脑化学物质异常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深入了解强迫症 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没有一种理 论能够全面解释强迫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 一步探索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其他因素对于强迫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强迫症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精神分析疗法2篇

精神分析疗法2篇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精 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疾病是由潜意识和童年经历的冲突引起的。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谈话和探索,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从而使其行为和感觉得到改善。以下是有关精神分析疗法的两篇文章。 第一篇: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基础是精神分析 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疾病是由潜意识和童年经历的冲突引起的。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谈话和探索,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从而使其行为和感觉得到改善。 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原理是潜意识的作用和童年经历的 决定性因素。潜意识是指对于我们不知道或无法意识到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这些心理状态和过程在行为和感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意识常常包括我们对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童年经历所形成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等。 童年经历对人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童 年时期是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最为敏感和易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经历了很多对于我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心理事件和体验,这些事件和体验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行为和情感反应,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疗法的目标是通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潜意识中 的冲突和童年经历对于自己的影响,使其能够从心理上得到解

放和成长。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谈话和探索,不断地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帮助患者解析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以此来帮助患者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感觉状态。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长期的治疗方式,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但它确实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也是迄今为止被证实最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第二篇:精神分析疗法的应用范围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适用 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和人格障碍等。以下是精神分析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1.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精神分析疗法通过帮助 患者了解抑郁症的根源和潜在的心理冲突,使患者能够从内心得到解放和成长。治疗师通常会探索患者童年经历中的可能影响,例如父母关系不良或家庭内暴力等,以此来帮助患者处理过度的自我责备和内疚感。 2.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由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引起的心理障碍。治 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度谈话和探索,帮助患者了解其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并逐渐缓解它们。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通常也会探索患者童年经历的可能影响,例如对父母关系不稳定或亲人失踪的恐惧感。 3. 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有强迫性的行为或思 维习惯。精神分析疗法适用于强迫症的治疗,因为它可以对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潜在的过去经历进行深入探索。如此一来,患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强迫性行为和思维的根源和触发因

精神分析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治疗强迫症中的应用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官能症,指求助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求助者一方面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穷思竭虑,都是不恰当的或毫无意义的,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那些强迫性的欲望或观念是同他的人格不相容的,但又是被迫地出于自己的内心。为了排除这些令人不快的思想、现念或欲望,会导致严重的内心斗争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甚至为了减轻焦虑和恐惧而做出一些仪式性的行为,他明知没必要,但欲罢不能,因而感到痛苦。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3%,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怖症的第四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 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有精神动力性治疗 J、认知一行为治疗、催眠治疗、森田疗法等各种心理治疗,也有的配合药物治疗,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强迫症病人被潜在的无意识动机驱使,而自我的意识不能觉察,不能意识到症状与内心冲突的关系。 精神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其精神动力学和深层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至今仍指导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其中的自由联想法主要是创造条件让患者倾诉,而且越是荒唐和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在治疗方面的价值越大。在进行自由联想时,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医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一般来

说,医生往往鼓励患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经历、精神上的创伤或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患者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致病情绪或矛盾冲突,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使患者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起现实性的健康心理,故对强迫症有良效。 精神分析疗法是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 重视患者的童年创伤和无意识动机。认为强迫症的症结是在排便训练的肛门欲期留下的, 强迫症有幼年的根源, 因此他强调幼年经验的重要性, 重视挖掘领悟幼年情结。精神分析疗法主要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积极想象和自我认知分析等技术挖掘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以及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然后进行合理的解释, 让患者领悟到症状的真正意义。体验和感受症状的幼稚与可笑, 症状因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除, 从而调整精神活动, 逐渐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国内钟友彬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对幼年经验不勉强追忆, 主要让患者领悟症状是实际的儿童态度去对待某些事物的结果, 并对领悟的作用和本质作了新的解释。 强迫症给内心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患者无法克服强迫行为和思维。患者对自己的强迫行为或者思想充满着愤恨。强迫症的最大的原因是患者心里深层次的负面能量没有得到释放。强迫和焦虑往往是一并发生的。强迫症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发病起因是长期不良的心理暗示。每一个强迫症病人在潜意识深处都有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扰,强迫症的出现是因为患者渴望得到心理抚慰,来消除恐惧。 自我认知精神分析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所谓的自我认知精神分析,就是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人生成长历程,在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总结和评价。以做到对真正的自我人格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经过自我对自我的总结和分析患者会发现,患者过去的成长中总有一些自己无法面对的心理问题,或许是一次严重的精神伤害又或许是现实里至今无法解决的生活方面的难题。患者也许从来就没有愿意面对那些问题。患者一直把它压抑在潜意识深处,强迫症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逃避困难。惩罚自我思考问题的决断能力。强迫症病人总是优柔寡断,患者要从一件小事情上做起,在生活的

强迫症案例-海洋

强迫症案例 案例提供者:海洋 一、案例简介 某初二男生洋洋(化名),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后老师和同学发现他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先是用手不停地在眼睛上方抓,直到把两只眼睛上方的皮肤抓出血为止。后来改为抓喉咙外面(喉结处),再后来发展到把手伸进喉咙去抓,仿佛里面卡了什么东西,经常抓得流出很多口水都不肯罢休。这些不正常的举动也不分场合,不管是在宿舍(住校),还是在教室都会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多。 此举使得班上的同学和老师们都感到有些害怕。于是,班主任老师把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家长,刚开始该生出现抓眼睛的情况时,老师告诉家长后,家长并没有在意,直到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看到孩子抓喉咙的情形后才大吃一惊。之后,家长托朋友找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心理医生,医生诊断的结果是:抽动症,并伴有强迫症状,并给孩子开了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药物,除此之外,并未做其他治疗,如心理治疗等。 发现孩子出现强迫症症状后,孩子的父母也查了很多心理学的资料,再回想起以往的情况,父母觉得孩子的强迫症应该主要来源于精神压力,因为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出现了抽动症状,那时也带孩子去妇女儿童保健院做过检查,医生虽然给孩子诊断为抽动症,但并未进行任何治疗,也没给家长任何实质性建议,就这样一直拖了下来,抽动症状也一直时断时续,所以才发展到现在的强迫症。这次医生虽然给孩子开了药,并且吃药后也确实缓解了强迫症状,但根据查阅资料后得到的心理学知识,他们依然不敢大意,一方面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停用后很容易复发,必须同时从心理治疗着手,另一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大,容易损害大脑神经。于是,他们通过老师推荐找到了儿童心理及亲子教育专家、咨询师海洋老师。 二、案例分析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 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依据现有的几种主要的假说及影响因素,如观察学习假设、系统家庭假设、精神分析学说、Rachma n-Hodgsorf假设、社会心理因素等,经与洋洋及其父母多次沟通, 咨询师认为,导致洋洋目前症状的主要原因有二:

这5个话题,带你了解强迫症的面貌和本质

这5个话题,带你了解强迫症的面貌和本质 强迫症的基础知识 ● 什么是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又叫强迫性神经症,在临床中和大众中也被简称为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易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础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其中,强迫观念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表象或意向,强迫动作则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 反复洗手是常见的强迫症状,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者明知这些观念及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愿望,但却无法控制,因此感到十分苦恼。 大家对最常见的强迫症应该并不陌生,比如反复洗手、开门关门、检查门锁、数数等等。就拿关门来说,门明明已关上了,但患者总担心是否没关紧,越想越焦虑,便折返再次开门、关门,如此循环数次、甚至十多次才停止。

患者也明白这没必要、不正常,但不去做的话又焦虑不已,严重的强迫症对社会功能有严重影响。 ●强迫症的历史 强迫障碍的历史最早来自1838年一名法国精神病学家的一则报告,描述了一个强迫性怀疑案例,患者表现出独特的对行为和思维的怀疑性。 1861年,学者Morel也描述了类似案例,并正式提出“强迫障碍”这一名称,认为它是一种情感性疾病。 后来,学者Westphal归纳了前人的看法,并提出强迫观念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情感之外的疾病,将强迫与情感疾病区分开来。 还值得一提的是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对强迫症的看法。 弗洛伊德把强迫障碍作为独立的疾病,在地位上和癔症并列,归入神经症的一类。他认为,强迫观念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谴责,它从压抑中重现出来,往往与某些性心理有关;而这种观念继发的强迫行为,是成功防御/压抑之后内容重现的结果。 弗洛伊德还强调,强迫障碍患者潜意识中的仇恨和施虐性驱力的重要性,并创立强迫障碍是退行到肛欲期的假说。 之所以花了几段写弗洛伊德的见解,并不是认为他说得对。相反,他对强迫症的解释并不正确,后来的新派精神分析学家也对弗洛伊德的学说进行批判,认为他的假说过于强调性心理、性驱力和所谓的欲望期,很多假设无中生有,甚至牵强附会,明显不符合疾病的心理特点。 但问题是,现时国内很多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对此仍没有意识,仍使用弗洛伊德的老一套假说来解释强迫症等神经症,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令患者更加疑惑,产生误解,认为自己性心理有问题,进而更加自责、自卑,加重病情。 所以,请患者和家属对这种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保持警惕! ●强迫症的患病率有多高? 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身患病率为0.8%至3.0%。国内报告的强迫症患病率总体上低于多数西方国家,终身患病率0.26%至

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思考

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思考 摘要:强迫症是焦虑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在生活中,主要表 现为强迫的思维和行为,患者痛苦的是他们不但有意识的强迫也有意识的反强迫,二者共同存在,这让他们生活在痛苦之中,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 于自身,并且想要极力的抵抗,但他们总是无法控制。他们之间的强烈冲突使他 们感到极度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人际关系甚至生活。 关键词:心理治疗;强迫症;应用进展 引言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一般人群中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至2%,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25岁之前被诊断出。强迫症由于其早期发作和疾病病程延长,常常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起病可以与初次就诊分开十年,这增 加了治疗的难度并且应该改善。注意强迫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一、强迫症的发病原因研究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是心理冲突和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强迫 症患者在其生活中经历过创伤,当他们的毅力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沮丧。 在某些生活事件的刺激下,这种压抑的情绪通过心理防御机制转化为强迫症。其次,异常认 知结构在强迫症中起重要作用。强迫症有一个不正确的初步评估,高估威胁结果,低估了发 现危险的能力,强迫症再一次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和外界没有信任感,一方面有冲动和恐惧 的情绪,一方面,患者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防止他失去控制。另一方面,他把这种情绪转 移到另一边。最后,行为主义学说认为所有行为都是学习的,强迫症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偶然的一些行为可能是学习和仪式化的,因为它可以减轻负面情绪。 二、强迫症患者心理治疗进展 (一)认知行为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在治疗强迫症方面是有效的,但这些方法需要让患者暴露于引起症 状的刺激因素,并且不采取任何防御措施。如今,许多新的认知疗法已经被研究并应用于强 迫症的临床治疗,包括正念治疗和认知应对治疗。 1.正念治疗:所谓正念是指当前经验不被评判的意识和注意力,要求个体在不判断好坏的 情况下保持距离观察自己的想法。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正念治疗对焦虑症和精神疾病有效。作为一种焦虑症,强迫症通过正念治疗也是有效的。在治疗期间,患者不会感到严重的精神 刺激并且更愿意接受。正念治疗是强迫症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2.认知应对疗法: 鉴于强迫症,包括强迫症概念及其附加意义,以及预防其他意义,强迫症概念源于个人 思维,冲动,怀疑。附加含义是指错误的概念并防止其他含义的行为是强制行为。强迫症是 指个体在强迫症的认知评估后给出一定的额外含义,并且与负面事件相关,这反过来导致个 体的一些强迫行为以减轻负面事件的焦虑。事实上,强迫行为实际上是不一致的,个体的内 心然后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刺激了强迫行为并成为恶性循环。实际上,超过90%的人都有过 强迫症的概念,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进展到强迫症,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强迫性和负性事件, 所以没有强迫行为缓解这一负面事件。焦虑、痴迷的概念及其附加意义被用作压力因素,强 迫行为被用作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面对压力源时,个人有各种应对方式。认知应对疗法是 一种改变个体错误并建立正确处理方法的方法。 (二)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基于无意识,精神分析疗法强调童年创伤和无意识动机。研究表明,强迫 症是获得性环境刺激导致潜意识童年经历和创伤行为的结果。该疗法通过自由联想,积极想 象和梦的解释挖掘其无意识的动机,欲望和创伤,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使患者能够实现积极 的意义并体验先前的误解,这些强迫症状自然会丢失,意义被消除,因此可以建立新的行为 方式。

四种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四种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精神健康网专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患者,需要有相应的应对原则,即使是同一种疗法,可用手段也很多样,需要患者和治疗者慎重选择。 行为疗法 治疗强迫症的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它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其可用手段主要包括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阴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逆转意图疗法、模枋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可能看到行为疗法所包含的内容,患者开始犯晕了,但正是这一疗法涵盖的手段足够广泛,其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尽快帮助恢复健康。 家庭心理干预 这一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精神健康网专家介绍说,比较适合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应用。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而父母的这些表现均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不利于其消除病态观念和行为,有时反而强化其行为和观念。所以家庭心理干预对于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强迫症是十分必要的。治疗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多接触患者的家属,同样对他们做好心理健康宣教,使患者父母对子女强迫症发病的病因、病程、治疗、护理和预防有较清醒的认识,解除他们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疑虑、恐惧、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处在恢复期的强迫症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这一心理护理方法能全面提升即将回归正常生活的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使患者自觉克服病态心理,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早日康复。

强迫症案例分析

强迫症案例分析 引言: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到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 上述的这些病症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病人十分痛苦。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又不做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一例高中毕业班女生强迫症的心理咨询记录及分析报告。从来访者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事件了解到来访者性格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来访者自从进入高三年以来,整天忧心忡

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甚至担忧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她害怕与人交往,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CCMD-3)》的诊断标准,本案例符合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症状,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然后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进行咨询辅导,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效咨询辅导。 关键词:强迫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 背景知识: 1。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