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3定义

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

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

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

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

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BGFZ13A02)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记录包括测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

合程度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各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计量确认间隔相同。

6.3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和实施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的间隔提出检定、校准计划,计量主管部门规定计划申请、审批和实施流程。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按规定的检查、核查等方法维护,规定的检查、核查方法和计划应受控。

6.4测量设备验证

6.4.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验证的专业要求和管理流程,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4.2验证检校给出的结论或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预期使用要求源于测量要求及相应的计量要求。

6.4.3经过配备确认的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记录中的配备要求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般可直接按配备要求验证。

6.5计量确认记录和标识

各单位由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检校和验证相关的记录格式(或证书)、标识等的管理方法,计量检校机构和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要求管理。

6.6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的管理要求,使用部门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及时处理。

6.6.1凡是检校不合格、已损坏、显示不正常、误动作、功能可疑、超间隔或封印被损坏的测量设备都属于不合格设备。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停止使用,做出禁用标记,可能时撤离或隔离存放。

6.6.2检校不合格后,要及时评审原定的确认间隔是否合理,必要时调整确认间隔。

6.6.3出现不合格测量设备立即纠正,按照风险程度采取预防与追溯行动。

6.6.4发现用于检校的测量标准设备不合格,已用于检定校准且可能导致失效的要重新进行检定校准。

6.6.5不合格的测量设备,修理后应重新检校,委托外部修理的需有修

理许可证或是设备原生产厂,接收的检校证书要规定有效间隔。

6.7(关键控制活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控制

6.7.1检定校准机构

6.7.1.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要审核实施检校的机构的检定校准范围,并依范围委托检定校准。特殊情况(超出范围的)要规定替代检校方法及经过审核批准。

6.7.1.2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委托外部机构实施本单位计量检校/修理时,必须审核其计量资质和能力。并在合同中规定供方的质量/环境/安全要求。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实施检定的机构必须得到政府规定的授权;实施校准/测试的机构必须得到机构认可;计量器具修理机构必须得到许可。合格的原设备制造方可对其产品开展校准/修理。

6.7.1.3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组织计量检校供方审核,结果有规范的记录,经主管领导批准。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计量人员能获取相应信息。

6.7.2计量检定、校准人员

6.7.2.1使用最高计量标准对股份公司进行量传检定和对授权强检项目检定的计量人员,按政府行政部门规定进行培训、取证。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进行量传检定和授权强检项目检定的计量人员按政府行政部门规定进行培训、取证。

6.7.2.2企业自主开展检校的计量检校人员,按各单位培训流程培训,由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发证、复证管理方式。

6.7.2.3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开展计量检校人员的能力与资质管理要求。

6.7.3计量标准

6.7.3.1公司检定室由设备部组织建标考核,用于标准传标准的最高计量标准装置(设备)和授权强检项目的计量标准设备,及通过认可校准项目的计量标准设备,需按政府计量部门要求考核。用于标准直接检定工作测量设备的计量标准装置(设备),参照国家《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33-2008)的技术要求,组织建标考核。

6.7.3.2各单位因需要建立的计量检校机构,计量标准自行申请外部机构考核,自行组织内部标准考核。

6.7.3.3公司检定室根据实际情况按实验室管理相关标准,组织与各单位计量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以提高计量检校质量保证能力;公司推荐各单位的计量检校机构按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的通用要求》管理,以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6.7.3.4工作标准

各单位使用计量标准装置(设备)的部门建立标准设备表;使用标准物质检定、校准测量设备的人员需确认标准物质是经国家或计量机构认可,且有制造许可证标志和有效合格凭证,并进行有效期管理。使用外部标准装置开展校准的,需事前登记,标准装置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有可追溯的量值传递记录。

6.7.4计量检校规程的使用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BGFZ13A02)规定,组织建立计量检校规程,规定无检校规程时的替代规程及管理方法。计量检校人员按规程进行检校。

6.7.5计量检定校准记录、证书与标志

6.7.4.1计量检定校准记录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范计量检定校准记录的专业要求、明确不同介质记录的适用性,检定校准人员对检定校准结果和记录负责。

6.7.4.2计量检定校准证书与标志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制定本单位计量检定校准证书与标志的格式、内容等专业规定和证书与标志的管理要求。

6.7.5环境控制要求

计量检定校准操作必须在符合所有检定校准过程所使用的装置、物质等使用要求的环境下进行,在测量设备使用场所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过程必须确认测量设备使用环境的符合性,不符合时应给出检校和使用的修正建议或停用建议。

6.8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实绩管理

6.8.1股份公司设备部设定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管理目标和指标,明确目标指标统计和记录方式。

6.8.2各单位按目标指标统计和记录方式汇总本单位实绩,按要求上报。

6.8.3为保证计量确认过程得到监控,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需协调解决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本单位计量确认的实绩状况,作为本单位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实绩的一部分。

附件: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0目的 保证使用的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满足产品测量精度的要求,对检测设备的校验、维修、购置、报废等进行管制。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检测设备的控制。 3.0权责 工程品质部:负责检测设备的管理。 4.0定义 (略) 5.0内容 5.1设备的购置:检测设备报废、现存检测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及其它原因可提出申请,注明 对购置设备的要求,经批准后交管理部采购。 5.2设备购置回厂由工程品质部对其编号,并填写《设备一览表》和《设备履历表》。(编号 方法:检测设备名称+流水号表示或采用设备出厂时的编号。) 5.3检测设备操作人员须培训合格方可使用与测量任务相一致的检测设备进行作业。 5.4本公司所有检测设备均由工程品质部联系外校,外校回厂后由工程品质部进行验证,外 校报告由工程品质部保存。 A.工程品质部每年12月底制定下年度的《年度检测设备校正计划表》报请负责人批准后 实施。 B.检测设备发现偏离校正水准时,需对该检测设备量测产品之准确性予以评估,必要时 重新检测。

5.5检测设备在不能满足测量要求、维修费用大于购置费用的情况下由工程品质部在《设备 履历表》上说明现状,送交总经理批准后予以报废。 5.6检测设备校验不合格/发现偏离校正水准时加贴“暂停使用”或“限制使用”标签,并 由工程品质部人员报请公司总经理处理。 A.若需送修,由工程品质部确认该设备的损坏状况,以便在回收后确认维修状况并联系 外校。 B.若需报废的,由工程品质部监督报废,并在《设备履历表》中注明。 5.7检测设备之保养 A.使用者须对自己负责之检测设备于使用前后擦拭干净并妥善保管好。 B.所有校正标识须保持完好,且防止遗失。 C.除校正调整所需之外,其余人员不得私自拆装调整检测设备。 D.检测设备于搬运、防护、贮存阶段,各相关人员均须妥善监控。 E.为避免不当的调整,导致原校验失败,应使用“封签”贴于可拆卸处或可微调处。 F有些检测设备视具体情况可免校,如卷尺等。但在使用之前或定时进行确认其状况,如有异常或是不能使用的,直接予以更换,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6.0参考文件 (略) 7.0附件 7.1《年度检测设备校正计划表》QP1101-A/0 7.2标签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XX-02-01 文件状态:发放号: 未经批准不准翻印 文件修订记录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计量法实施细则》

定人员或技术人员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批准。 c.确保选择使用的规程或技术规范为现行有效版本。 442检定/校准程序必须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44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管理程序》。 4.4.4确定确认间隔 计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执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管理程序》。 4.4.5确定计量设备调整装置控制方法 计量设备调整装置的控制执行《测量设备封印调整控制管理程序》。 4.5计量验证 4.5.1通过对计量设备实施检定/校准所获得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计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进行验证,评定计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4.5.2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证书。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4.5.3依据校准规范进行校准,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进行调修,再次校准验证,当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不准用。 4.5.4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检定/校准,在某一段范围内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报告,注明限用/降级使用。 4.5.5对外协计量设备,测量过程如存在计量要求时,使用者根据校准证书/校准报告的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确认计量特性是否符合计量要求,并做好验证记录后使用。 4.6确认状态标识 对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明显的部位给出确认标识,以表明确认状态。 4.7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4.7.1检定/校准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作好计量确认记录,处理检定/ 校准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7.2核验人员必须对检定/校准数据的处理进行审核,对计算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判定负责。4.7.3记录的管理执行《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3定义 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 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 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 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 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BGFZ13A02)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记录包括测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以及计量确认过程的规范管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所有设备计量特性的确认管理。(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等)。 3.0职责 3.1职能部门 3.1.1质检部 3.1.1.1负责制定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负责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送检。 3.1.1.2负责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3.1.1.3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4负责计量间隔确认; 3.1.1.5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6负责待检测量设备的检定和已检测量设备的发放; 3.2设备使用部门按照质检部制定的周检计划按期送检。 4.0工作流程 4.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应严格控制条件,保证输出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每台设备仪器在校准后都应经过验收,合格后输出校准状态。4.2当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不合格,需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的设备应出具调整或维修报告并重新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再次送检,送检返回后组织验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粘贴状态标识(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橘黄色封存)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在多次调整后仍然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做报废处理。 4.3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应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 4.4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的;属关键测量过程

的测量设备其有效期内应进行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本身误差,并保存完整的核查记录,保证设备的状态符合计量要求,若不符合计量要求应及时调整或返修。 4.5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保存校验报告,校验数据等。 4.6计量确认过程应有完整的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记录要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 4.8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 4.9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所有确认记录。 4.10对附属在专用设备上不宜拆卸的计量器具,可用同类计量器具采用比对的方法评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11对于无法通过外部校验或不必要进行外部校验的设备,可自行制定校验方法,经质检部组织会签、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0相关文件 5.1 文件管理程序 5.2 标识管理程序 5.3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5.4 测量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5.5 计量确认间隔管理程序 5.6 测量设备调整控制程序 5.7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8 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规范的管理、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预期用途,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计量管理工作。 3.术语 3.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淮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3.3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4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的一组操作,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 3.5法制计量:计量的一部分,即与法定计量机构所执行工作有关的部分,涉及到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4.主要职责 4.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负责法制计量管理,负责策划并建立计量管理网络,推进计量管理网络运行,负责对本公司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工作。 4.2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负责计量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运行与安全管理部配合。 4.3计控技术分公司依据与宝武集团马鞍山区域签订的自动化仪控维护合同,负责对合同范围内的在线自动化仪表实施计量管理工作。 4.4系统集成分公司负责实施与产品制造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xx0051 4.5自动化技术分公司负责实施控制系统集成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 5.工作程序 5.1法制计量 5.1.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依据XX股份《法制计量管理办法》及时获取

计量法律、法规,组织识别及法规宣传、教育;组织并监督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 5.1.2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部门法律法规。 5.2计量人员管理 5.2.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组织建立本公司计量管理网络Q 5.2.2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建立并动态管理本公司《计量人员名册》,并报XX股份相关部门备案。 5.2.3运行与安全管理部对计量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识别和申报。每年11月底填写《计量人员培训需求表》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计量培训计划,对计量人员进行上岗能力确认。 5.3测量设备管理 5.3.1测量环境控制管理 5.3.1.1各分公司依据XX股份《测量环境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识别所负责区域的测量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点并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 5.3.1.2各分公司对工作环境管理点需实施定置管理,做到工作环境安全整洁,符合测量的技术要求,处于受控状态。 5.3.2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 5.3.2.1各分公司依据XX股份《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办法》对测量设备进行识别及QABC分类,确定本部门的《测量设备QABC分类管理目录》并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 5.3.2.2运行与安全管理部汇总审核本公司《测量设备QABC分类管理目录》,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5.3.2.3各分公司每季末月28日前将《测量设备明细台帐》 (xx005301)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由运行与安全管理部汇总建立本公司《测量设备明细台帐》。 5.3.2.4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组织各分公司编制测量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标准并予以实施。 5.3.2.5商务中心依据各分公司申报的测量设备采购计划,按照本公司《设备采购管理办法》(xx0013)进行购置、验收、发放。各分公司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领用、发放、保管、确认、维护、调整、维修、报废。 5.3.3标识管理 5.3.3.1各分公司应严格按XX股份《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办法》文件的要求,正确使用和管理计量标识。 5.3.4确认间隔管理

计量仪器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有效管理量测仪器的采购、校验、搬运、储存、保管、维护、报废等作业,确保量测仪器的量测精度与准确度,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量测仪器。 3.0权责: 4.0定义: 量测仪器:在生产及检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参数的测量仪器。 5.0相关文件: 5.1 ISO9000(2000版) 6.0作业程序: 6.1量测仪器区分以下两类: 6.1.1衡器类:是质量计量仪器的简称,也就是主要用于确定物体质量的一 种计量仪器。根据衡器的不同特征与功能可将衡器分为天平和称两大 类。 6.1.2热工类:是一种主要用于确定温度、压力的计量仪器。如,热电阻; 热电偶;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压力传感器;智能数显仪;闪光报警仪; 无纸记录仪;流量积算仪;压力校验装置;温度校验装置等。 6.2量测仪器管理:依量测仪器管理流程图实施(图一) 图一:量测仪器管理流程图:

6.2.1量测仪器责任区分: 6.2.1.1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在每次校验前将与工艺参数有关的量测仪器 的仪表名称、编号、规格型号、精度、测量范围、厂家、安装 位置的相关信息填在《在用计量器具一览表》上,并标注哪些 仪表涉及到关键参数,以书面或电子版形式交与检验部。检验 部将安排涉及到关键参数的仪表外检。对于监控非关键参数的 仪表,检验部门将依我司计量能力进行内校,并把校正情况记 录于《量测仪器设备校正比对记录表》。 6.2.1.2各部门负责自行使用的量测仪器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并进行监督, 发现异常或标签脱落等情况须及时通知检验部。 6.2.1.3外校证书在检验部存档。 6.2.2量测仪器采购: 采购部依据各部门的采购申请单购买所需设备,采购回来的量测仪 器须随附合格证书及相关资料(如设备使用手册、配件等)。 6.2.3量测仪器入库:仓库根据请购单对购进设备进行入库办理。 6.2.4量测仪器验收: 6.2.4.1采购部将设备交予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对新购进的设备验收, 并将验收情况记录在《仪器设备验收单》。 6.2.4.2如果验收不合格,使用部门反馈于采购部,由采购部进行退换 货处理。 6.2.5 量测仪器领用/维护: 6.2.5.1 精密设备、大型设备应专人管理,岗前需进行培训,培训合格

05计量确认过程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使用单位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状态,正确地使用测量设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 3职责 3.1动力分厂校验组负责《计量确认及间隔、标识、封缄管理程序》的制定与管理。3.2测量设备使用单位计量管理负责人,按《监视和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测量设备状态的标识管理。 3.3所有的测量设备均应该进行计量确认,各单位计量确认员建立本单位计量确认管理台账(见本程序附表02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台帐),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并填写和保存计量确认记录,签发计量确认标识。计量确认记录见本程序附表01,4管理程序 4.1计量确认 4.1.1测量设备的使用单位按《测量设备管理程序》将测量设备送检后,由计量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计量要求,对检校结果进行确认,对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须粘贴“计量确认标识”。 4.1.2自校测量设备由技术(计量)人员校准后,按计量要求进行确认,符合要求粘贴“计量确认标识”。 4.1.3计量确认间隔 a)现有测量设备的间隔按《计量确认间隔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b)对需确定确认间隔的新型测量设备或需调整确认间隔的测量设备,由计量管理室根据测量设备的技术说明及其使用要求提出确认或调整检校周期间隔,待报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4.2确认标识

动力分厂校验组负责公司确认标识的管理;公司及其测量设备使用单位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对所用测量设备的确认标识的及时粘贴与管理。如确认标识有损坏或脱落时,应及时补贴确认标识。 4.3封缄 4.3.1所有校准、比对的测量设备,其封缄由校准人员在完成校准、比对后进行封缄。 4.3.2封缄应牢固,可用不易损落的材料标识,对遭到损坏或脱落的测量设备应停止使用,由计量部门或校准人员重新校准或送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重新检定合格、并粘贴有关标识后才能使用。 4.3.3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任意改动测量设备的封缄状态。 5记录 附表0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记录 附表02: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台帐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管理目标和组织管理团队 在开始进行计量器具管理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可以包括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器具的使用效率,降低计量误差等。同时,需要组织管理团队,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职责,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编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中需包括计量器具的选用、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和淘汰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计量器具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等内容。 三、做好计量器具的选用、购置和验收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计量器具,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购置。在验收过程中,应按照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计量器具的型号、规格、计量范围和准确度等指标,确保计量器具符合要求。 四、建立计量器具档案和台账 建立计量器具档案和台账,记录每个计量器具的详细信息,包括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购置时间、购置单位、计量范围、准确度等。通过档案和台账的管理,可以对计量器具进行追溯和跟踪,确保计量器具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五、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规程 根据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规程。规定计量器具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明确计量器具的使用责任和义务,提高计量器具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 六、组织计量器具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保养工作主要包括清洁、校准和修正等;维修工作主要包括故障排除和零部件更换等。同时,还需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验和检定,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建立计量器具的淘汰和报废制度 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变化情况,制定计量器具的淘汰和报废制度。在淘汰和报废过程中,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封存、记录和报废处理,确保计量器具的安全和环保。 八、加强计量器具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定期进行计量器具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监督和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保养情况和维修情况进行检查,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记录和档案进行审查,对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等。 九、开展计量器具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定期开展计量器具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计量器具的基本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

1. 目的:确保监视和测量仪器能予以有效管理,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2. 范围:本公司所有用于检验、测量及试验之量规仪器。 3. 定义 3.1. 内校:由本公司具有校正资格的校正人员进行校准。 3.2. 外校:请计量检验机构进行的检定或校准。 3.3. 免校:强检项目外的计量器具,不影响产品质量或仅作参考时,即予以免校。 3.4. 对比校正:将检定合格之标准器与待校器具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待校器具 合格性的行为。 4. 职责 4.1. 企业负责人负责计量管理的领导。 4.2工程部确定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 4.3. 计量管理员负责计量器具台帐、送检、及校准的实施。 4.3. 使用单位负责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 5. 作业 5.1.新增量规仪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购,经经理批准后,交工程部采购。采购 回来的器具须交计量管理员验收并登记、校验合格后再由使用单位领用。 5.2. 量规仪器编号登记,分别建立强检与非强检及标准器具台账。 5.2.1.工程部对公司内所有量规仪器进行编号管理,编号规则如下: HL-□##-### HL:表示公司名称;□:英文字母表示仪器类型代码;##:两位阿拉伯 数字代表仪器名称;###:三位阿拉伯数字代表仪器序号。 量规仪器类型代码如下: L-长度、E-电学、F-力学、T-温度、S-标准器、O-其他,共六类。 5.2.2.强检器具包括:公司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及环 境监测,关键控制点、质量检测器具。 5.3. 标准器的管理 5.3.1. 标准器仅供作为校验量规仪器的基准,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由计量 员保管。 5.3.2. 标准器须登记在《计量器具管理台帐》上并注明仅供作标准器用。 5.3.3. 标准器须在适当位置或盒上贴“标准器”标签。 5.3.4. 标准器必须按规定送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持其准确性。 5.4. 校正周期: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 计量器具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紧要一环,也是确保生产 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措施。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应当包括以下步骤: 一、计量器具的登记和标识 1.1 定义计量器具:企业应编制计量器具清单,明确计量器具 的类型、编号、名称、规格、测量范围、精准度等基本信息。 1.2 标识计量器具:对每一台计量器具进行标识,应当使用不 拆卸、不磨损、不褪色、不影响精准度的标识方法。标识内容应当 包括计量器具名称、编号、精准度等信息。 1.3 登记计量器具:对每一台计量器具登记信息,并建立计量 器具台帐,记录计量器具种类、编号、型号、制造厂家、生产日期、购置日期、检定日期、有效期、检定机构、检定结果等信息。 二、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 2.1 检定计量器具:企业应当依照计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计量器 具检定。检定应当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依照国家规定的周期和方 法进行。 2.2 校准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发觉计量器具有误差时,应 当适时对其进行校准。 三、计量器具维护和保养 3.1 维护计量器具:每台计量器具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包括清洁、除尘、防潮、防震等保养工作。

3.2 更换计量器具:对于使用年限已到、损坏、误差过大等情况,应当适时更换计量器具。 四、计量器具管理的记录和报告 4.1 记录计量器具管理情况:应当定期检查计量器具台帐和标 识牌的完整性和精准性,记录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记录。显 现错误和疏漏时应当适时更正。 4.2 报告计量器具管理情况:应当定期向质量部门汇报计量器 具管理情况和计量器具员工培训情况,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和 改进。 五、计量器具管理的培训 5.1 培训计量器具管理员工:企业应当对计量器具管理负责人 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计量基本学问、计量器具的使用、检定、校准和维护等方面的学问。 5.2 提高员工计量器具意识:企业应当提倡员工珍惜计量器具,谙习计量基本学问,防止假冒伪劣计量器具的使用,保证计量结果 精准性。 以上就是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情况订 立相应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严格的计量器具管理,保 证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测量体系文件——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修改状态一览表 文件编号:QMHSE 37 /M ---2008 R01·05-B 注:保存期限期1个周期

编号:QMHSE37/M-2008 发放编号: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 管理控制程序 编制部门:设备管理部 编写:审核:批准: 发布日期:2008年月日实施日期:2008年月日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列入计量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 2、职责 2.1 设备管理部负责对公司计量确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2 各使用测量设备的部门应根据本程序制定作业文件,负责本单位所属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 3、程序 3.1管理流程图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流程图

3.2计量确认过程包括: a)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 b)测量设备的验证; c)计量确认记录; d)计量确认状态标识管理。 3.3计量确认的实施 3.3.1 计量确认计划 3.3.1.1各单位按《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和《计量确认间隔管理程序》的规定建立测量设备分类台帐,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制定本单位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计划。A类测量设备确认计划报设备管理部审核批准。 3.3.1.2 设备管理部按月以《计量确认计划》下达A类测量设备确认计划,各单位计量管理员按《计量确认计划》要求组织实施计量确认工作,确认应在当月按日执行,只能提前不能拖后。各单位自行编制计划实施B、C 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 3.3.1.3 计划执行中,测量设备因故不能按计划实施的测量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延期申请,报告原因,经设备管理部批准后执行,一旦这种原因解除,必须立即实施检定/校准。 3.3.1.4测量设备的确认计划的变更情况,各单位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测量设备台帐》报设备管理部审核。 3.3.1.5 各单位根据测量设备流转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3.3.2 计量确认依据 3.3.2.1 设备管理部负责收集、发放公司使用的国家、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最新版本。 3.3.2.2 没有国家、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规范的测量设备,执行公司制订的校准规范。 3.3.2.3 测量设备校准规范应参照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规定的要求及测量设备的说明书、技术资料,由设备管理部组织熟悉该类测量设备的计量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编写,经本公司主管部门领导审核,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执行。 3.3.3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 3.3.3.1 对于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检测、医疗卫生以及公司最高测量标准,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由本公司登记造册,按照国家有关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定点、定期向有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机构实施强制检定,经授权的国家强制检定项目,应按授权范围开展检定工作。公司已建立测量标准并经过授权的,由公司内部开展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