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干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双线干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摘要: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集中润滑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线机械

设备的润滑,润滑系统的正确选择和维护对机械设备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双线

干油润滑系统是船闸设备常用的润滑系统,其故障一般体现在系统压力不正常、出

现延时报警、超压报警等现象。本文以系统压力故障为主线进行分析,主要表现

形式包括:压力过高、过低、无压力等,并总结出双向干油润滑系统机械部分出

现故障如何分析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双向干油润滑系统;压力;换向阀;管路

1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特点

(1)超大距离向分散的润滑点输送并精确分配油脂。

(2)干油泵通过两条主管线向分配器交替供油,针对润滑点所需油量不同,由分配器定量分配油脂。

(3)双线分配阀后可接递进式分配阀,以增加双线系统供油的润滑点数目。

(4)双线分配阀的每对出油口都可实现目测或电气监控,并可单独调节油量分配。

(5)若分配阀的一个出口堵塞或一个润滑点堵塞,不影响其他出口工作。

2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由电动润滑泵、电控柜、干油过滤器、压力控制器、

换向阀、溢流阀、两条主管路、双线分配器等组成。当电机启动时,泵输出的压

力油经过单向阀、换向阀进入其中一条支路,压力油推动分配器换向,将分配器

内的油注向润滑点。当该管路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调节装置发出电信号到PLC控制柜,PLC再将信号送到换向阀使其换向,润滑油进入另一条管路,但压

力达到设定值时换向。换向后,PLC将信号送到泵组,电机停止运行,待设定的

周期到达后,电机重新启动,重复上述程序。

3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3.1系统压力高的原因分析

(1)干油泵出口过滤网堵塞。定期用煤油清洗或更换过滤网。

(2)换向阀换向不到位或者不换向。EM型电动换向阀存在偏心连杆机构磨

损及行程开关固定螺栓松动问题,阀腔内进入杂质阀芯出现卡死现象,这两种情

况均可造成系统压力高,需要视情况紧固或者更换。

(3)主管路堵塞。一是杂质堵塞主管路;二是高温工作环境下,管路隔热措施不好,造成干油在管路内碳化堵塞。需更换堵塞主回路或拆开堵塞主管路一端,启动泵用润滑油顶出堵塞物。

(4)压力操纵阀或压差开关失灵。压力操纵阀或压差开关装置中,行程开关的固定螺栓松动或行程开关本身出现故障。需更换行程开关或者调整好行程开关

的位置再紧固固定螺栓。

3.2系统压力低或无压力的原因分析

(1)干油润滑站不输出润滑脂。需及时补充润滑脂,或者拆开出油管路,开泵排出空气直到润滑脂排出,停泵后再连接出油管路。

(2)润滑泵使用时间过长,柱塞、泵缸等零件过度磨损,造成系统压力偏低,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

(3)压力表损坏。如果系统运行正常,压力表指针为零或动作不正常,需更换压力表。

(4)泵体溢流阀出现故障造成系统压力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溢流阀在低压下开启,是润滑脂溢流回油箱,需调整溢流阀压力;二是泵体溢流阀零

件损坏,密封圈破损造成回油,需进行更换。

(5)单向阀堵塞或者损坏造成系统压力过低。泵体在运行的时候发出撞击声,单向阀堵塞的一侧的出油管有发热现象,需清理单向阀。

(6)管路漏润滑脂造成系统压力低。排查管路漏点,查看管接头、管路焊接处及主管路锈蚀情况,对不同部位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例如更换密封圈、紧固管

接头、焊接管路焊口、更换锈蚀管路等。

4结语

在选用润滑性形式时,要根据船闸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定,根据润滑点的工况

条件、数量及润滑部位及重要性来合理选择。同时双线干油润滑系统的管路设计

和布置对系统的正常使用与维护至关重要,要重视给油与否和油量的判断。合理

的管路布置能避免遭到外力的破坏及快速的查找问题。最后,要重视专人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候俊锋.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在皮带机上的应用[J].包钢科技,2015(5):265-267.

[2]陈龙清.润滑技术手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85.

润滑油(发动机油)常见故障分析

如何判断发动机油消耗是否正常 正常的发动机油消耗是维持发动机运转所必需的,所以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危害,发动机在运转达过程中“烧”机油与“烧”汽油一样是非常的现象,只不过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期间消耗的机油量远远低于汽油消耗量而已(国家规定机油燃油消耗比应低于1%)。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中极少一部分机油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气缸并被燃烧后排入大气。机油进入气缸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活塞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活塞环在上行过程中将气缸壁上残存的润滑油膜带入燃烧室;雾化机油微粒透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管路进入燃烧室。虽然这种机油消耗并不大,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仍能觉察到机油量在减少,所以必须定期检查机油量并根据需要添加适量机油。根据我国GB3743-84的规定,机油燃油消耗比为<1%,按此推算,发动机排量为1.6-2.0升,而100公里燃油消耗为10升的轿车,其机油消耗比为<1升/1000公里,运行1000公里之后维持在0.2升/1000公里均属正常。虽然所有消耗的机油都通过燃烧后排出,但如果发动机油消耗量不超标,将不会影响整车排放指标,也不会影响尾气催化反应器。如果机油消耗过大原因可能是:润滑系统存在机油渗漏;气缸壁和活塞环过渡磨损或损坏;气门油封损坏或变硬老化;添加机油量过多,超过机油规这标尺上限。一旦机油消耗超标,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油底壳油面自行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不加润滑油,油底壳油面自行升高,其主要原因:1、气缸套下部的橡胶密封圈损坏,气缸垫损坏、气缸套破裂或有汽孔等,导致冷却水进入曲轴箱。2、燃油或混合气及燃烧的废气大量窜入曲轴箱,在曲轴箱凝结成液体后和机油混在一起。3、采用强制润滑的喷油泵或输油泵漏油等。 油底壳的润滑油为什么会变质? 机油的变质,主要是由于下述原因: 1、机件磨擦所生的金属屑; 2、从空气中侵入的灰尘; 3、燃烧时生成的烟炱; 4、机油受热生成的胶质; 5、燃烧生成的酸性物质; 6、水份沿缸壁渗入机油盘,冲稀机油,使机油变成灰白色。 矿物油与合成油到底有何不同? 各种用途的润滑油,是由不同等级粘度的基础油掺配以不同比例的几种添加剂调制而成。而矿物油与合成油之最主要差别在于基础油不同。矿物油的基础油是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用油、汽油……等)之后,剩下来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就本质而言,它是运用原油中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几千个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组成,提炼技术即使再精进,亦无法将其中不良物、杂质去除殆尽。反观合成油的基础油,系来自于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液。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体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的多。除了上述之外,矿物油在提炼过程中因无法将所含的杂质完全除去,因此流动点较高,不适合寒带作业作用。而合成油因不含杂质,其流动点可达零下50℃以下.如飞机、太空飞船、潜艇等所遇气候温度相差悬殊的场合,则非使用合成油不可。 机油为什么会变黑? 在内燃机发动机中,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由于种种原因均会造成不完全燃烧。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就越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黑色油泥。汽油机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油泥主要是汽车停停开开,马力未充分发挥

干油润滑维护手册

目录 1.系统用途及性能 1.1概述 1.2系统组成及性能 1.3润滑原理及配管 2.润滑泵站操作说明 2.1手动 2.2自动 2.3持续 3.集中润滑系统安装、维护、操作说明3.1管道和支管 3.2管道连接 3.3给油器 3.4压差开关 3.5压力表安装 3.6接头安装 3.7系统试运转 3.8润滑剂种类和润滑次数 3.9电气操作 •双线集中润滑系统的故障检查

5 .设备储存 6 .易损件清单 1 .系统用途及性能 1.1 概述 此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为双线终端式系统。供“340连轧管机组从穿孔机区到冷床 区设备近2700点的润滑,共有12个站区,其中有11个站区需要进行干油集中润滑, 每个站区一套干油润滑系统,其中包括:G1穿孔机入口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07 点,不含穿孔机主机上润滑点)、G2穿孔机出口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18点,不 含SMS 顶头更换装置上润滑点)、G3穿孔机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20点,不含 穿孔机主机上润滑点)、G4芯棒冷却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286点)、G5芯棒循环 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207点)、G6连轧机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44点)、G7 连轧脱管机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06点)、G8炉前运输设备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共375点)、G9定径机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124点)、G10-1#冷床区干油集中 润滑系统(共465点)和G11-2#冷床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共638点)。而G12为 限动齿条干油喷射润滑系统,其设备全部由用户自备。 此系统共设有三种润滑周期,第一种润滑周期为6小时,G1、G2、G4、G5、G7、 G8、G9、G10和G11均为此周期的集中润滑系统;第二种润滑周期为30分钟,G3 即为此周期的集中润滑系统;第三种润滑周期为2小时,G6即为此周期的润滑系统。 已经设定的润滑周期时间,用户可视设备运行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以达到满 意的润滑效果。 1.2 系统组成及性能 每个站区的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均由干油润滑站、电器控制箱、主管及支管 11 12

双线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原理与故障诊断

双线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原理与故障诊断 摘要:分析双线集中润滑系统原理,总结常见故障,对保证系统内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修工时,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双线式;集中润滑;工作原理;故障诊断 1 引言 对于相对运动的机构而言,任何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都必然会产生摩擦和磨损,零件与零件之间必然缺少不了润滑,润滑是零件间减小摩擦、降低或延缓磨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集中自动干油润滑系统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技术,集中自动润滑系统避免了人工加注时的各种缺点,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的设定值定时、定量自动加注润滑脂到各润滑点,使各润滑点时刻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集中自动润滑不受机器运行与否的限制,可随时为通过管线连接在机器上的所有润滑点加注润滑脂,对任何润滑点不会有遗漏。并且在润滑全过程可以真正做到零污染,如果集中自动润滑系统出现了故障,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对监测、报警、和状态记忆等功能实现快速诊断。 目前使用的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按其分油方式主要可分为单线集中润滑系统和双线式集中润滑系统。由于单线式润滑采用的是递进式,供油管线不宜太长,经递进分配阀逐个动作顺序供油的分配阀的一个润滑点堵塞该分配阀就不工作了,其他所有分配阀都会停止工作,故常应用于工程机械、机床等中小型设备上。相比单线式润滑,双线式润滑可承载更高压力,满足较大数量润滑点,可用于较长管线设备,故常用于冶金、矿山等大型设备上。 2 双线润滑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2.1 双线润滑系统的组成 双线润滑系统主要由泵、换向阀、双线分配阀、终端压力开关等4大核心部件组成。 2.2 双线式润滑系统概述 双线式润滑系统是集中润滑的一种主要方式。泵通过换向阀的换向作用,对两条主管路交替注油,将润滑脂注入到各分配阀,并通过分支管路将油脂注入到各润滑点。众多的分配阀以并联方式连接在管路上,由于压力在管路的沿程损失,理论上油泵至用户点管路越短的分配阀越先动作,故压差开关应安装在用户点管路最长的分配阀之后。

双线干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双线干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摘要: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集中润滑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线机械 设备的润滑,润滑系统的正确选择和维护对机械设备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双线 干油润滑系统是船闸设备常用的润滑系统,其故障一般体现在系统压力不正常、出 现延时报警、超压报警等现象。本文以系统压力故障为主线进行分析,主要表现 形式包括:压力过高、过低、无压力等,并总结出双向干油润滑系统机械部分出 现故障如何分析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双向干油润滑系统;压力;换向阀;管路 1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特点 (1)超大距离向分散的润滑点输送并精确分配油脂。 (2)干油泵通过两条主管线向分配器交替供油,针对润滑点所需油量不同,由分配器定量分配油脂。 (3)双线分配阀后可接递进式分配阀,以增加双线系统供油的润滑点数目。 (4)双线分配阀的每对出油口都可实现目测或电气监控,并可单独调节油量分配。 (5)若分配阀的一个出口堵塞或一个润滑点堵塞,不影响其他出口工作。 2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由电动润滑泵、电控柜、干油过滤器、压力控制器、 换向阀、溢流阀、两条主管路、双线分配器等组成。当电机启动时,泵输出的压 力油经过单向阀、换向阀进入其中一条支路,压力油推动分配器换向,将分配器 内的油注向润滑点。当该管路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调节装置发出电信号到PLC控制柜,PLC再将信号送到换向阀使其换向,润滑油进入另一条管路,但压 力达到设定值时换向。换向后,PLC将信号送到泵组,电机停止运行,待设定的 周期到达后,电机重新启动,重复上述程序。 3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3.1系统压力高的原因分析 (1)干油泵出口过滤网堵塞。定期用煤油清洗或更换过滤网。 (2)换向阀换向不到位或者不换向。EM型电动换向阀存在偏心连杆机构磨 损及行程开关固定螺栓松动问题,阀腔内进入杂质阀芯出现卡死现象,这两种情 况均可造成系统压力高,需要视情况紧固或者更换。 (3)主管路堵塞。一是杂质堵塞主管路;二是高温工作环境下,管路隔热措施不好,造成干油在管路内碳化堵塞。需更换堵塞主回路或拆开堵塞主管路一端,启动泵用润滑油顶出堵塞物。 (4)压力操纵阀或压差开关失灵。压力操纵阀或压差开关装置中,行程开关的固定螺栓松动或行程开关本身出现故障。需更换行程开关或者调整好行程开关 的位置再紧固固定螺栓。 3.2系统压力低或无压力的原因分析 (1)干油润滑站不输出润滑脂。需及时补充润滑脂,或者拆开出油管路,开泵排出空气直到润滑脂排出,停泵后再连接出油管路。 (2)润滑泵使用时间过长,柱塞、泵缸等零件过度磨损,造成系统压力偏低,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 (3)压力表损坏。如果系统运行正常,压力表指针为零或动作不正常,需更换压力表。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摘要发动机寿命除设计因素外,润滑系统对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润滑系统主要由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装置与铸于发动机体的油道组成。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散热和密封四大功用。当然,机油系统必须有了机油才能发挥四大作用,因此,机油是润滑系统中的主角。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机油在运动机件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并减小机件磨损;循环流动的机油将磨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使之不能加剧磨损,同时,流动的机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使运动机件不因温度过高而烧损;粘性的机油还能在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构成油膜,起到密封作用,增强汽缸压力 关键词:润滑系常见故障部位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常见故障维修案例

目录 1 引言 (1) 2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与组成 (1) 2.1润滑系统的功用 (1) 2.2发动机润滑方式 (1) 2.2.1压力润滑 (1) 2.2.2飞溅润滑 (2) 2.2.3润滑脂润滑 (2) 2.3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油路 (2) 2.3.1油底壳 (2) 2.3.2机油泵 (2) 2.3.3机油滤清器 (2) 2.3.4机油集滤器 (2) 2.3.5主油道 (3) 2.3.6限压阀 (3) 2.3.7机油泵吸油管 (3)

2.3.8曲轴箱通风装置 (3) 2.4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 2.4.1 机油泵 (4) 2.4.2 机油滤清器 (5) 3 润滑剂 (6) 3.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6) 3.2润滑剂 (7) 3.2.1机油的功用 (7) 3.2.2机油的使用特性与机油添加剂 (7) 3.3机油的分类 (8) 3.4机油的更换与注意事项 (9) 4 润滑系常见的故障 (9) 4.1 常见故障,机油压力低包括: (9) 4.1.1机油粘度不足 (10) 4.1.2 机油泵吸油不足: (10) 4.2 常见故障,漏油包括: (10) 4.2.1 密封垫损坏 (10) 4.2.2机体变形 (10) 4.3 常见故障,机油压力高包括: (10) 4.3.1 油道堵塞 (10) 4.3.2配调整不当 (10) 4.3.3 机油粘度过高 (10)

干油润滑系统使用说明

宁波北仑 DQ4200/堆取料机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说明

目录 1 2 STI 2 STI 4 3 FYK STI 6 4 DRB STI 8 5SSP STI 16 6 YCK-M5STI 19 1.系统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 宁波北仑 DQ4200/堆取料机干油集中电动润滑系统润滑点部位包括:大 车集中润滑系统和回转集中润滑系统 . 其余润滑系统均采用分油块润滑系统 . 大车集中润滑系统原理图 回转集中润滑系统原理图 电动双线集中润滑系统:整个系统由电动干油润滑泵、双线分配器、连接管路和接头等组成。 2.典型双线系统工作原理 润滑泵开始工作后,泵不断地从贮油桶中吸入油脂,从出油口压出油脂。 泵排出的 压力油脂经液动换向阀进入主管1,送至各分配器。此 时,主管 2 通过 XYDF 型液动换向阀与回油管相连,处 于卸荷状态。主管 1 中的油脂进入各分配器的上部进油 图 A

口(图 A 所示),利用上部进油口处的压力油推动分配器中的所有活向下运动, 并将活塞下腔的油经分配器的下出油口 2,定量地送入各润滑点。当所有分配器的 下出油口一次送油结束后(即所有分配器中的供油活塞下行到活塞行程的末端停 止运动后),主管 1 中的压力将迅速上升,当压力达到额定压力后,换向阀换 向。 换向阀换向后,润滑泵输出的压力油进入主管 2,同时主管 1 卸荷,各分配器的下进油口进油(图 B 所示),分配器中的活塞向上运动,将活塞上腔的油 经分配器的上出油口 1,定量地送入各润滑点。当所 有分配器的上出油口一次送油结束后,主管 2 的压力 上升,当压力达到额定压力后,换向阀换向。这样系 图 B 统就完成了一次循环,每个润滑点均得到了一次定量 的润滑油脂。 分油块示意图 型分油块 用途及特点 分油块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补脂方便的特点。FYK 型分油块是我公 司为手动集中供油而设计的一种给油装置。 FYK 型分油块分为两种形式,按出油口数量分,又各有8 种规格。该分油块通常与油枪或移动式加油泵车配合使用,广泛应用在港口机械、冶金设备等手 动集中润滑系统中。 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 FYK-A 型FYK-B 型 L2 重量 Kg 安装螺钉规格进、出油口螺纹 D 规格型号出油口数L1 FYK-A-1 1 80 — 1 FYK-A-2 2 110 80 FYK-A-3 3 140 110 GB 70-85 标准产品为 Rc1/4 FYK-A-4 4 170 140 2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可根据用户要求定FYK-A-5 5 200 170 M10X40 制加工 FYK-A-6 6 230 200 FYK-A-7 7 260 230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常见故障和原因探究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常见故障和原因探究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是汽轮机保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降低汽轮机的 磨损和摩擦,保持汽轮机的正常工作状态。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也会出现一些故障,严重影响汽轮机的正常工作。本文将对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常见故障 和原因进行探究。 一、油泵失效 油泵是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将润滑油输送到汽轮机内部各个部位。油泵失效会导致润滑油无法被输送到需要到达的地方,导致汽轮机各部件失去润滑, 加速磨损,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油泵失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油泵设计不良、零部件损坏或者长期使用导致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二、油滤器堵塞 油滤器是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过滤润滑油中所含的 杂质和金属颗粒,保持润滑油的纯净度。当油滤器堵塞时,将导致润滑油无法顺畅地流通,从而增加摩擦和磨损,导致汽轮机的故障。油滤器堵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油滤器设计不合理、使用时间过长、润滑油中含有过多的杂质等。 三、油压过高或过低 油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造成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故障。当油压过高时,将会导致油管 和油封的泄漏,影响汽轮机的工作。当油压过低时,将会导致润滑油到达不了需要润滑的 部位,导致汽轮机故障。油压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油管、油封等零部件损坏,油 泵性能不稳定,油路堵塞等。 四、润滑油过多或过少 总之,密切关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问题,是保障汽轮机正常工 作的重要措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程进行润滑油更换和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换润 滑系统的故障部件,确保汽轮机能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汽车润滑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方法

汽车润滑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方法汽车的润滑系统在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和延长发动机寿命方面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使用不当、部件老化或其他原因,润滑 系统也可能发生故障。本文将介绍汽车润滑系统故障的判断方法和常 见的维修方法,以帮助车主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一、故障判断 1. 观察油压指示灯:如果在发动机运转时,油压指示灯亮起或闪烁,这可能表示润滑系统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车检查。 2. 听异常声音:如果你听到发动机噪音过大或有异常的响声,可能 是由于润滑系统故障引起的。这些声音可能包括摩擦、刺耳或嘎吱作 响的声音。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检查润滑系统。 3. 检查油漏:润滑系统泄漏可能导致发动机缺油,从而引发故障。 车主可以通过观察车辆停车后是否有明显的油渍来判断是否存在油漏 问题。此外,还可以检查引擎盖下是否有油迹。 4. 检查油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动机油会变黑、稀薄或污浊。通过检查机油的质量和油尺上的油位,可以判断润滑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机油质量异常,应及时更换。 二、维修方法

1. 更换机油和机滤:机油在发动机中发挥着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因 此定期更换机油是保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在更换机油时,还 应将机滤一并更换,以保证机油的清洁度。 2. 清洗润滑系统:如果发现润滑系统内有异物或沉淀,可以进行系 统清洗。清洗润滑系统有助于去除油垢和杂质,提高润滑效果。 3. 检修油泵:油泵是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现油泵故障,应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常见的油泵故障包括漏油、油压不稳定等。 4. 检修油封和密封件:油封和密封件的损坏会导致润滑系统泄漏, 造成发动机缺油。当出现油封或密封件老化、硬化或破损的情况时, 应及时更换。 总结: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会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遇到问题时,车主应及时判断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常见的 判断方法包括观察油压指示灯、听异常声音、检查油漏和检查油质。 针对不同的故障,维修方法包括更换机油和机滤、清洗润滑系统、检 修油泵以及检修油封和密封件等。通过正确的故障判断和维修方法, 车主可以保证汽车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润滑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机油不断地供给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同时机油流经各零件表面时,会带走摩擦表面的热量,清除零件表面的金属磨屑,以及空气带入的尘土和燃烧产生的炭粒等杂质。在零件表面形成的油膜,还会保护零件,使水、空气和燃气不能直接接触零件,防止腐蚀。由于润滑油有一定的黏度,还可以填补缸壁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减少气体的泄漏,起到密封作用。但是,当润滑系统出现故障时,其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使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表面得不到充分的润滑,将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有:机油压力过低、机油压力过高、机油消耗异常和机油变质等。 一、机油消耗过多 1.故障现象。车辆正常行驶,但每天检查机油时均发现机油消耗过多,且机油消耗逐渐增多(如果每行驶100 km机油平均消耗量超过0.1~0.5 L,排气管冒蓝烟,机油加注口脉动冒烟;燃烧室积碳增多,即为机油消耗过多)。 2.故障原因。机油消耗异常的原因一般是外部泄露或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燃烧所致。若机油消耗异常,应首先检查有无漏油部位,如果无漏油部位,可对发动机进行急加速试验,急加速时排大量蓝烟,说明发动机烧机油严重。机油进入燃烧室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活塞与气缸间密封不良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二是由于气门油封损坏导致机油由气门进入燃烧室。活塞与气缸间的密封情况可通过测量气缸压力或观察曲轴箱窜气情况等方法检查,以此可区别机油进入燃烧室的渠道,以便有针对性的查明故障原因。其机油消耗过多的原因主要有: (1)活塞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过大。(2)活塞上的扭曲环方向装反。(3)活塞环抱死或其开口转到一起。(4)活塞环磨损过甚或弹力不足。(5)气门杆的油封损坏(尤其是进气门杆油封损坏)。(6)进气门导管磨损过甚。(7)正时齿轮室密封不良,曲轴后油封密封不良,凸轮轴后端螺塞漏油。(8)油底壳或气门室盖密封不良、漏油。 诊断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也会导致机油消耗异常。松开储气筒放污螺塞,如有大量油污排出,则说明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2)发动机曲轴箱通风装置不良,也会导致机油消耗异常。 二、机油变质 1.故障现象。将机油滴在白纸上或目测,发现机油呈现黑色,且用手指捻拭无黏性,并有杂质感;机油的黏度增加,且呈浑浊乳白色,伴有发动机过热或个别气缸不工作现象;机油变稀,且有汽油味,油底壳油面高度增加,并伴有混合气过稀现象。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 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运转正常和延长寿命的重要保障。然而,润滑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和问题。以下是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 1. 润滑剂污染:润滑剂受到外界物质的污染是润滑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之一。污染物包括金属屑、灰尘、水分、氧化物等,它们会降低润滑剂的润滑性能,加速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 2. 润滑剂老化:长时间使用的润滑剂会因为热氧化、水解和酸碱等因素而发生老化。老化的润滑剂会失去润滑性能,使机械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 3. 润滑剂过多或过少:润滑剂使用过量或过少都会导致润滑系统故障。过量润滑会造成润滑剂的浪费和润滑剂的副作用,如增大摩擦和耗能;过少润滑则无法充分保护机械设备的各个部件,导致摩擦、磨损和过热等问题。 4. 润滑剂选择不当:不同机器和工作环境对润滑剂有不同要求,选择不当可能无法满足润滑需求。例如,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不耐高温的润滑剂,会导致润滑剂的流动性变差,降低润滑效果。 5. 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润滑系统中的管道、泵、过滤器、密封件等关键部件设计不合理也会引发故障。例如,管道过长过细,泵选择不当,会导致润滑剂供应不足或无法顺畅流动,影响润滑性能。

6. 润滑系统运维不规范:不规范的润滑系统运维也是故障的常见原因。不定期更换润滑剂,不进行润滑系统清洗和维护,缺乏润滑剂分析和监测等措施,都会导致润滑剂质量下降和润滑系统故障。 7.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润滑系统故障。例如,机械设备的工作负荷突然增大,导致润滑剂无法满足润滑需求;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材质和结构问题,也可能导致润滑系统故障。 为了减少润滑系统故障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更换润滑剂: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定期更换润滑剂,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润滑剂老化。 2. 润滑剂过滤和清洗:在润滑系统中设置过滤器,定期清洗润滑剂,去除污染物,保证润滑剂的纯净。 3. 合理选用润滑剂:根据机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发挥良好的润滑效果。 4. 加强润滑系统设计:在设计润滑系统时,考虑各个部件的匹配性和兼容性,合理选择管道直径、泵、过滤器等参数,确保润滑系统的顺畅运行。

干油润滑系统渗漏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干油润滑系统渗漏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摘要:本文以某船闸干油润滑系统渗漏故障的分析和处理为依托,分析干油润滑系统渗漏故障发生的位置,相应提出渗漏点渗漏处理的方法,对干油润滑系统渗漏的处理可以设备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1]。 关键字:干油润滑系统;渗漏 干油系统主要由干油泵和干油管道组成。干油泵由储油桶、泵体以及联接、密封装置组成。干油管道主要包括管接头和油管,其中输送到阀门左右支铰和人字门底枢的管道较长,卡套是管接头连接件。 系统漏油花费了维护人员大量的精力,漏出的干油只能浪费,如果发生卡套脱落的故障,大量跑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渗漏缺陷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到人字门、阀门的正常运行,对通航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图1 干油润滑系统 1 干油润滑系统渗漏故障分析 1.1 统计渗流故障点 由于干油设备较多,我们在2017年4月~2017年 6月对干油系统漏油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干油系统漏油的缺陷主要有储油桶与泵体的接口处漏油缺陷、压力表接头漏油、油管卡套接头漏油、调节头漏油,我们处理的各类漏油次数所占比例如表1。 表1 各类漏油故障 由表可以看出2017年4月~2017年6月共发生干油系统漏油17次,储油桶与泵体接口处漏油8次,占总数的47.1%;压力表接头漏油2次,占比11.8%;油管卡套接头处漏油6次,占比35.3%;处理调节头漏油1次,占比5.9%。 1.2 渗漏原因分析 经过现状调查发现,干油泵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处和油管卡套接口处漏油分别占比47.1%和35.3%,因此,只要能采取措施降低这两个点的漏油就能有效降低干油系统漏油次数。 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螺孔上下无密封处理,经现场检测,少部分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处的上下螺纹孔未进行密封处理。 (2)储油桶与泵体联接螺栓紧固方式不可靠,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处螺栓的紧固方式是,螺栓头部在外,螺柱自上而下旋入泵体自带的螺孔固定。因为螺孔在泵体内,这样没法安装螺帽和密封垫圈。且在拧螺栓的过程中还很容易破坏密封胶。 (3)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平面橡胶密封垫老化,经现场检查,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平面橡胶密封垫密封性能差,老化属实。 油管间不必要的卡套联接点过多,经现场检查,从干油泵到供油终端中间有很多不必要接头,增加了漏油点。 渗漏原因分析可归纳为: (1)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处的螺孔上下未进行密封处理 (2)油管间不必要的卡套联接点过多 (3)储油桶与泵体联接螺栓紧固方式不可靠 (4)储油桶与泵体联接平面橡胶密封垫老化

润滑系统的维修与故障排除

润滑系统的维修与故障排除 (一)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有机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气缸窜油、曲轴箱机油增多等,见表7-9.

(二)机油泵零件的检验与修理 1.泵壳的检验与修理 机油泵壳经使用后的主要损伤有机油泵轴承座孔磨损、泵体裂纹和螺孔损坏等。 1)主动轴与泵壳承孔的配合间隙超过规定或晃动泵轴有明显松旷感时,除检查、修复泵轴外,也可将泵壳承孔用镶套法修复。 2)被动齿轮轴孔的修复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机油泵壳上螺纹孔损坏后应堆焊,重新钻孔攻螺纹修复。壳体破裂可焊修或更换。 2.泵盖的检验与修理 泵盖磨损、凹陷应不超过0.05mm,否则应研磨修复。机油泵盖上装有限压阀时,应检查限压阀弹簧是否过敏,球阀是否有失圆、锈蚀、麻点现象,封闭是否严密等,若有问题应修整或更换。 3.泵轴的检验与修理 主、被动轴的磨损超过0.05mm时,应镀铬加粗,并磨至所需尺寸;如被动轴有明显单面磨损,可将其压出,把磨损面调转180°,再压入承孔继续使用;被动轴与被动齿轮承孔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13-0.10mm,使用限度不得超过0.15mm;被动轴与壳孔的配合过盈,一般为0.01-0.05mm,如主动轴横销及主动轴齿轮键和键槽损坏或松旷,均应修复或更换。 4.齿轮的检查与修理 主、被动齿轮与传动齿轮面如有毛刺,可用油石磨光,齿轮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不大于0.05mm。主、被动齿轮的啮合间隙一般为0.05-0.25mm,使用限度不超过0.25mm,检查方法如图7-2所示。相隔120°三点测量时,间隙差不超过0.10mm,超过使用限度时,应成对更换主、被动齿轮。测量时应注意被动齿轮孔与轴的磨损带来的影响。 (1)用塞尺检查间隙齿顶与泵壳壁的间隙应符合规定,检查方法如图7-3所示。

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

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 一、发动机机油消耗异常的故障诊断 提示:发动机正常情况下,消耗的机油与燃油比为0.5%-1%,若机油的消耗量大于1%,则为机油消耗过多。 1)故障现象 ①车辆正常行驶,每天检查机油时均发现机油消耗 量过多; ②排气管冒蓝烟,机油加注口脉动冒烟。 2)故障原因 ①活塞与气缸间间隙过大; ②活塞环弹力不足或磨损过大; ③扭曲活塞环装反; ④活塞环抱死或活塞环端隙对口; ⑤气门杆油封损坏; ⑥进气门导管与气门杆间隙过大; ⑦曲轴箱通风不良; ⑧正时齿轮室,曲轴前、后油封,凸轮轴后端油堵 等密封不良; ⑨油底壳或气门室盖密封不严漏油; ⑩空气压缩机的活塞与缸壁间隙过大; ⑪空气压缩机曲轴前、后端盖漏油;

⑫润滑系统各零件外漏。 3)故障诊断 ①检查发动机与空气压缩机的外表是否有漏油痕 迹。 ➢检查发动机油底壳周围是否有漏油痕迹,若有漏油痕迹,说明油底壳固定螺栓或衬垫损坏,应紧固或更换。 ➢检查发动机的前、后端是否有漏油痕迹,若有漏油痕迹,应检查曲轴前、后油封是否损坏;曲轴传动带轮与油封接触面磨损是否严重;后轴盖的回油孔是否被堵塞等。 ➢检查发动机气门室盖垫处是否有漏油痕迹,若有漏油痕迹,应检查气门室盖螺栓是否松动;密封衬垫是否损坏等。 ➢检查润滑系统的其他部件是否有漏油痕迹,若有漏油痕迹,则应先紧固其固定螺栓,再检查其密封垫是否损坏。 ②上述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发动机多出有机油渗 出,但又找不出明显的漏油处,检查曲轴箱通风装置,清理曲轴箱通风管道中流量控制阀处的积碳和结胶。 ③若发动机外部无漏油痕迹,则应使发动机正常运

转,检查排气管排出的废气颜色和机油加注口是否有废气排出。 ➢若排气管冒蓝烟,同时机油加注口也冒蓝烟,则为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磨损过大;活塞环的端隙、背隙和间隙过大;多个活塞环的端隙对口;扭曲环装反等,使机油窜入燃烧室燃烧造成。 ➢若排气管冒蓝烟,机油加注口不冒烟,而气门室罩向外窜烟,则应检查气门导管处的气门油封是否损坏,气门导管与气门杆的的间隙是否过大等。 ④安装有机油散热器的发动机上,若在冷却系统中 发现有机油,则应检查散热器的散热管是否脱焊、腐蚀或破裂。 二、发动机机油变质过快的故障诊断 1)故障现象 ①行驶不足12000㎞,出现机油变脏、变色、变稀、 机械杂质增多现象; ②取样检查时,机油颜色变黑,用手指捻搓,失去 粘性并有杂质; ③机油呈乳浊状且有泡沫。 2)故障原因 ①活塞与缸壁间间隙过大,或活塞环密封不严造成 漏气,废气漏入曲轴箱与机油长时间接触,使机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几个故障及检修处理方法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几个故障及检修处理方法 一、机油温度过高的故障 故障现象:从表面来看,是从油底壳通气塞处向外冒机油,或者是机 油产生蒸气,如是向外冒机油,会呈现泡沫状,这种故障会造成机油压力 过低,润滑效果下降。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冷却用水温度过高,引起机油温度过高。所以发生这种机油温度过 高会同时发生冷却系统的其他故障。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解决水冷却系 统故障来处理,水冷却故障处理好了,机油温度过高故障也就基本消失了,不过,要注意同时更换机油,因为机油受到高温后,粘性下降,润滑效果 不良,使机油温度过高不能完全消除。 2.机油泵过度磨损,使得泵油量不足够,润滑不充分,机件硬摩擦过重,产生高温,引起机油温度过高,这种故障发生的特点是,随着机器使 用次数或时间的延长,温度会越来越高,发生这种故障时,应及时更换机 油泵。 3.发动机长时间超负荷。发生这种故障要及时停止作业,因为作为一 个完整的发动机系统,如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仅会发生机油温度过度,还会发生机件整体温度过高,机件磨损速度急剧加快,发动机使用寿命大 大缩短。造成整体发动机快速报废,这样的发动机损坏,一般是难以通过 更新个别零件甚至系统来解决的。 4.轴承配合间隙过小,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轴承间隙过小,使得 机油不能足量渗入轴承间隙是,不能形成均匀的油膜,发生大面积的钢性 直接摩擦,产生高温,发生这种故障多是新修理机器,刚换上的轴承间隙 过小,最好是重新装配轴承,不过这种故障的严重程度会随着使用次数或

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如果形成的温度不是很高,可不予修理,但要注意单 次使用时间不要过长。 5.油底壳油量不足,或者机油过脏、杂质多、机油滤清器堵塞。这时 应及时补充机油,或更换机油,清除机油滤清器堵塞物或更换机油滤清器。 6.气缸密封性差、高温气体窜入曲轴箱加温机油。若打开曲轴箱的通 气器,从那里有蓝烟冒出,甚至直接从排气管冒出蓝烟,则可以确定是气 缸密闭性能不好,造成机油温度过高,这种故障的产生会同时伴随机器动 力输出明显减弱的特征,维修思路是解决气缸的密封性能。 二、機油温度过低的故障 故障现象是机油持续低于60℃以下,发动机运转不稳定。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冬季没有将百叶窗关闭或者没有罩上保温帘子,造成热量散发太快,温度上不来,这时的水温也会很低,只要注意关闭上百叶窗,罩上保温帘 就行了。 2.有的柴油机冬季利用冷却系统循环热水给机油加热,这种机型装有 温调开关。冬季应将开关置于“冬”的位置上,如果没有切换好开关,会 造成机油温度过低。 3.冬季发动机如果持续处于怠速状态下工作,也会造成机油温度过低。只要注意让发动机避免这种操作就不会发生这种临时性故障。 三、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 这种故障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

汽车润滑系统故障及案例(论文用)

时间:2010-07-06 10:33:17 来源:91发表网作者:覃献军点击: 46次目前,在汽车的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车主或司机使用、保养、维护不当引发的故障频繁,而且因为市场上润滑油品牌繁多,消费者对其优劣往往无从辨别,由此造成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也相当多,了解一些润滑油的基本常识,特别是润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引起润滑系统故障的因素有很多,正确的判断与处理对于设备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处理, 科学和系统分析方法是最为重要和现实的。一般来讲,应遵循“先系统后零部件,先工艺后材质(包括零件的材质和润滑油等)”的一般思路。以下针对常见的汽油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进行分析,并介绍处理方法。本文由91发表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9153228.html,收集整理。 一.机油报警灯亮,机油压力过低 1.机油油面过低。需要添加机油,并检查是否有密封不严造成机油泄漏; 2.机油限压阀弹簧失效,必须清除阀门上的杂质,清洗机油泵,更换弹簧; 3.机油泵转速过慢或间隙过大,不能提供足够的润滑油。可以先减档以提高发动机转速,再检查机油泵; 4.机油过热,粘度过稀。需要检查是否使用了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同时水温过热对此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夏季高温下长时间怠速或爬坡,此时因车速较慢,冷却效果差,发动机温度容易过高。 5.轴瓦磨损。轴瓦磨损造成了机油通过间隙被泄压,造成机油压力低。常见于刚大修完或较旧的车辆; 6.燃油稀释了润滑油。一般由于燃烧室内可燃气通过活塞组与缸壁的间隙进入曲轴箱造成,部分车辆用柴油或煤油清洗过发动机,也易造成该故障。可通过检测油样的闪点和粘度检测出; 7.只是怠速时压力才低,一给油就正常了。这一般不是故障,因为在车辆启动时,需要有足够的润滑油快速流入需要润滑的零部件,正常行驶时表现出的油压更准确; 8.机油压力传感器损坏。多数车辆有高低压2个油压传感器,分别探测高、低转速的机油压力。如有损坏,需更换; 9.有异物阻塞油路。需要清洗油路。 维修实例 1. 一辆桑塔纳轿车低速行驶时一切正常;当速度超过60km/h,机油压力警告灯闪亮,蜂鸣器也响起,停车重新启动,一切恢复正常,但车速一高,上述现象又会出现,经检查,是高压开关损坏。更换新开关后故障消除。 2. 东北地区一客户的6辆金龙大客车(使用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普遍发生怠速时机油压力略低于限值的现象,后发现,客户为节省燃油,将怠速调低了,低于车辆要求的怠速转速。由于机油泵是由曲轴带动的,发动机转速降低,必然造成机油泵泵送能力下降,使得机油压力低于规定值。后将怠速调至正常水平,怠速时机油压力恢复正常。 二.车辆机油消耗过大(或烧机油) 1.发动机各密封面和油封损坏,将造成润滑油的渗漏。一旦渗漏发生,在发动机外部就可以观察到。如排气管冒兰烟,则是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润滑油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进入燃烧室:(1)导管与气门杆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磨损,间隙过大,在进气行程时,气门罩中的润滑

汽车润滑系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毕业设计(论 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指导教师:X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班级:检测一班 起止日期:2015年11月6日至 2015年12月1日

教务处制

摘要 本文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组成及功用,润滑油的选用及改换,润滑系统显现常见故障的现象,常见故障的分析与诊断和一些润滑系统故障的维修案例。让咱们了解了发动机润滑系故障的一些故障现象和排除故障的方式。随着汽车科技的进展,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咱们只有把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体会,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缘故,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常见故障排除方式保护

目录 摘要 (Ⅰ) 前言 (3) 1概述 (4)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维修的重要性 (4)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现实意义 (4) 2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5) 润滑系统的功用 (5) 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5) 发动机的润滑方式 (6)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7) 3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7) 发动机机油压力太高 (7) 现象 (7) 缘故分析 (8) 诊断与排除 (8) 机油消耗过大 (8) 现象 (8) 缘故分析 (8) 诊断与排除 (9) 机油变质 (9)

现象 (9) 缘故分析 (9) 诊断与排除 (10) 4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0) 桑塔纳轿车在行驶进程中突然显现机油报警灯报警 (10) 夏利轿车发动机烧机油 (10) 在行驶中突然显现机油报警灯闪烁现象 (11) 5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保护 (12) 6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润滑油常见故障汇总

润滑油常见故障汇总 1,怎么排除润滑油消耗过多 技术状况良好的发动机,润滑油消耗是很少的;如果消耗过多, 就说明有了故障; 一般原因是: 1、活塞环因结胶卡死在环槽内,或活塞环磨损严重; 2、润滑油选用不当,粘度过小; 3、润滑油加得过多,超过了规定刻度; 4、曲轴箱通风装置被堵塞; 5、气门杆油封损坏; 6、气门导管磨损严重; 排除方法如下: 1、检查活塞环磨损程度和在环槽内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 2、按原厂规定选用润滑油; 3、按标准加注润滑油; 4、检查曲轴箱通风装置工作是否良好; 5、更换气门杆油封; 6、更换气门导管; 2,变压器出现特殊噪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障原因: 变压器出现特殊噪声的故障,可能是由于负载和周围环境温度的 变化,使油枕的油面线发生变化,因此,水蒸气伴随空气一并被吸入油枕内,凝成水珠,促使内部氧化生锈,随着积聚程度加剧,会落到油枕的下部;铁锈通过油枕与油盖的连通管,堆积在部分轭铁上,从而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发出特殊噪声;这还会导致变压器运行油机械杂质增多,使油质恶化; 处理方法:

油枕与集泥器的清洁是同时进行的,应根据变压器的负荷情况,温升状况来决定;使用经验证明,两年清洁一次为好; 集泥器装在油枕的下部,用于收集油中沉淀下来的机械杂质和水份,保持运行油有良好的绝缘强度;卸下集泥器放油阀油自动流出,至流完为止,然后再打开油枕法兰盘,用清洁干燥的毛巾堵塞油枕与油盖连接管的上口径处,以防油枕里的异物通过连接管进入变压器油和器身内,否则会降低变压器运行油的绝缘强度使油质急剧恶化,并且变压器会发出沉闷“噼啪”声,酿成重大设备事故隐患;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油枕上部无油部分与空气接触氧化生锈,可用钢丝刷清除至表面清洁为止;然后,以清净干燥的另一毛巾,把枕壁上堆积的机械杂质和油泥铁锈擦拭干净,先用换下的废油清洗,再以合格变压器油冲洗两次至彻底清洁为止; 清洁工作完毕,立即组装还原;用清洁干燥漏斗从注油器孔插入油枕里,加入经试验合格的同号变压器油不能混油使用,补油量加至油面线温度+20℃为宜,然后上好注油器;否则,油受热膨胀,会产生溢油现象;如条件允许,应采用真空注油法,以排除线圈中的气泡; 3,变压器漏油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描述 变压器运行中渗漏油现象比较普遍,引起变压器漏油的原因一般有:焊缝开裂或密封件失效;运行中受到震动;外力冲撞;油箱锈蚀严重而破损等; 变压器严重漏油的后果:虽变压器油油位在规定的范围内,仍可继续运行或安排计划检修;但是变压器油渗漏严重,或连续从破损处不断外溢,以致于油位计已见不到油位,此时应立即将变压器停止运行,补漏和加油; 另外变压器油的油面过低,使套管引线和分接开关暴露于空气中,绝缘水平将大大降低,因此易引起击穿放电; 通过几年的规范维修保养总结,发现我司变压器漏油的主要原因:一是设备老化,很多密封口处零部件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使密封失效或密封圈寿命降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