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

余愿媛

(五羊小学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510600)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有的教师上语文课,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精磨细讲,没把时间用在刀口上,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时效,就能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升。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要从“略”、“简”、“精”、“准”四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时效;实效性;提高;提升;“略”;“简”;“精”;“准”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的语文课堂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上语文课,内容丰富,包括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总之,老师们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精磨细讲。因为一味追求全面,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效率,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那么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呢?我认为就要提高教学的时效,从“略”、“简”、“精”、“准”四方面下功夫。

一、“略”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准备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摸清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能为课堂教学扫清路障,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已有知识要“略”

每个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甚至有的课文,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每次上课,都把学生当成第一次接触课文的话,就等于旧知识重复学习,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没有花在点子上,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所以,有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建立联系,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尽而展开教学,避免已有知识抢占课堂的地盘。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我们通过预习,了解到这篇童话故事是伴随学生成长,动人的故事早已刻在了他们的心中。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将课文内容的梳理“略”去,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讨论交流的问题——“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什么?”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需求,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初识课文要“略”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顺、读懂课文,这样的过程耗时长。通过预习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预习时要扫清文字障碍,也就是边默读课文,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然后看看生字表,通过查字典,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读音,弄清字义,为通读课文扫清障碍。最后通过反复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概意思。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这样的预习,帮助课堂教学节省了初识课文的时间,提高教学时效,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简”

“简”就是“简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日渐“丰满”起来:内容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气氛逐渐活跃,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表现,教师越来越激情饱满。但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追求气氛和形式,忽略了一个“度”的把握,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

针对这一课堂“病症”,“删繁从简”行动势在必行!

1、形式要“简”

自从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提出课堂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好的效果,不根据实际,生搬硬套,盲目跟风,使得课堂形式重复累赘,教学环节变化无穷,但是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浪费课堂教学宝贵时间,例如,课堂上形同虚设的小组合作学习,喧宾夺主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累赘的教学手段,感情虚伪的学生表演等等,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

教学形式“删繁从简”,直接影响课堂实效性。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熟悉的情况。我们将多媒体展示完整故事的环节删去,将学生带头饰表演等形式删去,设计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以围绕“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将这种简单的形式贯穿整节课。学生心中都有个丰富的丑小鸭形象,都喜欢畅谈心中所感,采用这样简单的形式,大大节省了传授新知识教学的时间,增加了“给鸭妈妈的一封信”为内容的练写时间,让学生尽情抒发,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2、内容要“简”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依据目标要求,灵活地取舍教学内容。如在字词教学上,对于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不是每个都教,而是选取一些比较难写、难以理解或课文的关键词进行教学;在理解、感悟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桂花雨》时这样问道:这一场一场的桂花雨读完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桂花雨给人留下的印象:乐、香、美。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学生围绕“乐、香、美”去品味课文蕴涵的认识与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隐藏的乡情、乡愁。“合理取舍”避免了逐段逐句的讲解,这既节省了时间又深挖了教材,从而确保了课堂的实效。

3、分析要“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

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时效。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学习交给学生,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或者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这样,课堂上老师的分析,讲解可以减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时效,避免教学重复、拖沓,提高了课堂实效。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把学法指导的重点定在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概括说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讲小女孩五次点火柴时出现的幻象。老师只要精讲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幻象,然后可引导学生总结如下学法:1、找句子;2、说现实;3、作对比;4、感情朗读。学生掌握了这四个步骤,就自己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思考,独立分析其它几次幻象。这样简化了老师的分析,避免了重复烦琐的分析,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三、“精”

何为“精”?“精”就是“精华”。一篇课文,内容包罗万千,知识点很多很细。如果想面面俱到,只会像“胡子眉毛一起抓”一样,分不清重点,造成花了大量时间却看不到教学效果。去掉糟粕,留下最有效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1、目标要“精”

目标教学在语文领域中迅速推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教学目标过于求全,很多老师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其中之一,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这势必会造成一种为了完成目标而疲于奔命的教学状况,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教学目标要视学生的实际而定。同一个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多次,如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就可以略讲,甚至不讲。由于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的,非详不可,这就属于目标中的“精华”,要保留。

备课时注意把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节课里,一节课只需抓住一两个目标,不贪多就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如何突出目标上,多方位多形式地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有的放矢,将会事半功倍,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目标实现了,学生也会感觉到有收获,有胜利感。

2、问题要“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如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灭绝”一词,层层设疑:“灭绝”是什么意思?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样以“灭绝”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灭绝”的理解达到了全面准确的要求,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四、“准”

“准”就是“准确”,如何在实践中抓准关键、突破难点,让教学早日纳入正轨,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 时下教学过多的环节,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删繁就简,抓住课文重难点教学,在课堂高潮中突破,在课文中心切入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1、重难点要抓“准”

抓准教学重难点,纠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堆砌滥用的弊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大阅读量。而加大阅读量就必须以“学”定“教”,从繁琐的课堂分析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应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重点句段去研读,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这篇课文的段落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少,学生提的几个问题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而课文中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是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段。只要把这一段弄懂了,很多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因此,不必让学生逐段对应问题去分析,而是着重引导学生读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学生通过读书弄明白了梅花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精神,梅花与中华民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明白了这几个问题,学生就会明白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理解了外祖父的这一段话,学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他们的回答深刻、精辟,异彩分呈。一堂课学生学得轻轻松松,还背诵了两首有关梅花的诗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的教法与学法,较好解决了阅读教学中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

2、中心要抓“准”

中心是课文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要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舍得舍去课文的枝叶,着力保留课文的主干,聚焦重点,实实在在抓住中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中心,突出教学主题,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到手,用得放手,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如教《赵州桥》,教师从课文中间抓住中心句,在中心句中抓住“坚固”这个词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掌握赵州桥建筑材料是用石头砌成的,设计上是一个拱形,桥还有四个小洞让水流过,让学生体会这样设计是使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重量,突出桥的坚固和实用,然后再抓住中心句中“美观”一词学习第三段,让学生体会其中美观的特点是桥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精美的图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迅速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抓质量,以实践、创新、求实效的态度完善自己的课堂。多一份执着,多一份理性,简化于教学,求精于课堂。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档东.基础教育研究[J].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实效, 2006(5).

[2]柯一品.小学教学[J].试论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技巧》的发展教学,2003(7).

[3]马立春.中外教育研究[J].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该怎样提高,2009(11).

[4]张艳芳.新课程(小学版)[J]. 略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2011(01).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5篇可选)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5篇可选) 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小结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黄福九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要研究目标。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以及忽视现代教学设计方法的引领,课堂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借助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只有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设计才会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取得的成效: 1.教学设计和学案设计体现:为学生”学”而设计,创造了多种形式,体现了个性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环节安排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 3.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三大学习方式不再流于形式,起到了实效性。 4.重视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体验。从学生的元认知入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突显了教学实效性。存在不足: 教学普遍存在着阻碍课堂实效性的问题。1.仍然强调教学的预设性,抓不住教学的生成性。 学生还是顺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学习,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顺畅完成,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不能抓住生成问题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2.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如何将新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怎样提高课堂时效性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经验分享怎样提高课堂时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时效性,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成绩呢?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抓好课前预习作业。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习也是一样。我们语文课上的预习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读通课文。只有预习了,才能了解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所以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预习本,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抄下来,课后的字词自己还组词。 二、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要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需要纪律,课堂商量也要有秩序、有规则,其次是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老师在教学前要做好打算,俗话说不打无打算的仗。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肯定要课前认真地备课,设计多样的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采纳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肯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让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要多让他们致辞,这样能催促学生在上课时专心听讲。 三、采纳多种方法教学 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举行猜谜语、成语接龙、依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的表扬,学生都有一种想要在老师面前表现的的心里,谁都会珍惜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时机,当他们的表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鼓舞和表扬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发觉和肯定了,就会对某一个老师产生喜欢,从而也会对这个老师的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 怎样提高课堂时效性

闫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向40分钟要效率却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必需要思考的问题。依据我上一学年的工作经验,我对提高课堂实效性总结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第—,提高备课效率。功夫在课外,一节课打算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除了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言语,更精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开展。这样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产生大于40分钟的效率。 第二,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特长把握最正确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正确时间是上课后的前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20分钟左右,所以肯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最正确时间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肯定要注意为中等生和后进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等生转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制造性的劳动,制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今后我会不断审察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有效的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策略 1. 设立明确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时,明确课堂目标,告诉学生他们将学到什么,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样可以确保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避免课堂时间浪费在与 课堂目标无关的内容上。 2. 制定具体的课堂计划: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课堂计划,明确每个学习环节所需 的时间和任务。设立时间限制,提醒学生根据时间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 3.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可 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的参与和积极表现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教材、习题、练习册、互联网资源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减少课堂时间的浪 费。 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活跃度。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可以加快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速度。 6.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课堂结束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 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能够及时反思和总结,提 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7. 利用科技手段辅助:运用科技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可以提 高课堂效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关键在于明确课堂目标,制定明确的课堂计划,并创设积 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时效性。

提高教学时效性

提升教学时效性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理应首先注重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是在于你制造出多少花样,用了多少学具,实行了多少次小组合作学习,而是在于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我认为能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就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力,就能获得该学科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这节课以活动为主。第一环节:教师摆球,让学生实行摸球比赛。通过变换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理解“不可能”、“一定”三种事件发生的情况;第二环节:小组内按给定要求摸球,先猜摸球结果,谈谈猜测理由,再验证,小组内也其乐融融,进一步感知“可能”发生的情况;第三环节:与生活相联系。带领学生玩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用处。

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动的,兴趣带动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生,更多的是成功激发兴趣,甚至一次成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起关键作用。一节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思维讲授,从而让学生产生知识或思维共振,在教学中充分给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乐学、爱学,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偶然性、阶段性,要想让他们持久不衰,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地激发和培养,以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兴趣,促动学生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孩子们在上课时往往表现出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持久性差等不良的听课习惯,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耐心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伴的发言。致使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常常因为要经常提醒督促学生的注意力而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40分钟学习与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习惯的起始阶段,“外力”对习惯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几种方法-最新教育资料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几种方法 一、激情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维果茨基也曾指出“教学的影响是通过学习心理特点的中介(学生当时内心体验)折射而发出的作用”。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饱含真挚感情的教材,教师应“披文入情”,一方面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教师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教学的高潮。如以情景教育著称的特级教师于漪在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正是以那感人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催人泪下,师生用泪水上完这节课,引起了学生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如果我们能象于老师一样,把课文和自己的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融进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怎能不受感动呢? 二、求新法。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最具有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的特点。伯莱恩把好奇心描述为“本能地去认识的一种简单冲动,它支配和维持注意,诱发机体去活动,以得到对该物体充分的熟悉。”新异的刺激,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动力和专注心,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无疑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能力的把握。于漪老师认为:应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抓住导入课文环节;根据课文节奏环环相扣;结尾时增添色彩,做到课己尽,意未穷。如教《卖炭翁》时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个冬天,你穿得衣服

不多,但又无法回家去加,这时希望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不要太冷。”老师又问:“有没有衣服不多,却希望天气冷的?”学生却回答:“没有。”教师话锋一转:“然而在一千多年前,一个缺食少穿的老人,却确确实实这样想,为什么呢?……“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对老人的关注,并深入课文,探求老人悲苦境地的根源。由此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的第二、三环节中,利用求新法,同样也能收到上述效果。 三、悬念法。扣人心弦的文学作品和文艺节目,之所以使人欲罢不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悬念迭起。在教学中多制造悬念,也能营造教学高潮。如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孔乙己。”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说:“是绰号”。教师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个“反常”现象沉思起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悬念激起了。 四、诱趣法。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课堂教育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编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摹拟演讲会、辩论会,借助挂图、实物、模型,以及音乐、录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课文内容直观理解,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可以使其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感,又能增加教学的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对于有效教学,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 余愿媛 (五羊小学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510600)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有的教师上语文课,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精磨细讲,没把时间用在刀口上,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时效,就能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升。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要从“略”、“简”、“精”、“准”四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时效;实效性;提高;提升;“略”;“简”;“精”;“准”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的语文课堂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上语文课,内容丰富,包括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总之,老师们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精磨细讲。因为一味追求全面,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效率,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那么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呢?我认为就要提高教学的时效,从“略”、“简”、“精”、“准”四方面下功夫。 一、“略”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准备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摸清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能为课堂教学扫清路障,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已有知识要“略” 每个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甚至有的课文,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每次上课,都把学生当成第一次接触课文的话,就等于旧知识重复学习,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没有花在点子上,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所以,有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建立联系,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尽而展开教学,避免已有知识抢占课堂的地盘。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我们通过预习,了解到这篇童话故事是伴随学生成长,动人的故事早已刻在了他们的心中。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将课文内容的梳理“略”去,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讨论交流的问题——“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什么?”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需求,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初识课文要“略”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顺、读懂课文,这样的过程耗时长。通过预习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预习时要扫清文字障碍,也就是边默读课文,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然后看看生字表,通过查字典,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读音,弄清字义,为通读课文扫清障碍。最后通过反复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概意思。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这样的预习,帮助课堂教学节省了初识课文的时间,提高教学时效,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简” “简”就是“简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日渐“丰满”起来:内容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气氛逐渐活跃,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表现,教师越来越激情饱满。但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追求气氛和形式,忽略了一个“度”的把握,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 针对这一课堂“病症”,“删繁从简”行动势在必行! 1、形式要“简” 自从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提出课堂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好的效果,不根据实际,生搬硬套,盲目跟风,使得课堂形式重复累赘,教学环节变化无穷,但是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浪费课堂教学宝贵时间,例如,课堂上形同虚设的小组合作学习,喧宾夺主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累赘的教学手段,感情虚伪的学生表演等等,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 教学形式“删繁从简”,直接影响课堂实效性。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熟悉的情况。我们将多媒体展示完整故事的环节删去,将学生带头饰表演等形式删去,设计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以围绕“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将这种简单的形式贯穿整节课。学生心中都有个丰富的丑小鸭形象,都喜欢畅谈心中所感,采用这样简单的形式,大大节省了传授新知识教学的时间,增加了“给鸭妈妈的一封信”为内容的练写时间,让学生尽情抒发,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2、内容要“简”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依据目标要求,灵活地取舍教学内容。如在字词教学上,对于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不是每个都教,而是选取一些比较难写、难以理解或课文的关键词进行教学;在理解、感悟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桂花雨》时这样问道:这一场一场的桂花雨读完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桂花雨给人留下的印象:乐、香、美。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学生围绕“乐、香、美”去品味课文蕴涵的认识与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隐藏的乡情、乡愁。“合理取舍”避免了逐段逐句的讲解,这既节省了时间又深挖了教材,从而确保了课堂的实效。 3、分析要“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