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姓名: ***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2007-5-08 评估时间:
目前情况: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测验是以戴斯等人的 PASS 智力模型作为理论依据,用空间次序、动作系列、目标 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项测验任务来考察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测验。该测验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和 声音完美地结合,并动态、规范地呈现测验题目。这既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使测 验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本测验的测试对象为 3~6 岁的适龄儿童。测试题目有 40 题,分为空间次 序、动作系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类,其中空间次序、动作系列两种测验任务用于考察继 时性信息加工;目标辨认、图形推理、逻辑类比用于考察同时性信息加工。各测验任务的测试目的如下:
分测验 空间次序 动作序列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 逻辑类比
测验能力描述 用于评估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图片出现位置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也 考察注意力、观察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动作排列次序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也 考察注意力、观察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对事物、人物、空间关系的辨认能力和儿 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各类图形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数字、符号及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
一、 测评结果
基本认知概念测试结果: 阳阳能准确辨认并表达黄、红、绿三种颜色,对蓝色、黑色和白色掌握不牢 固;能辨认圆形、五角星(星星)两种图形,但三角形(说并比划成五角形)、正方形辨认不准确;能理 解大大的和小小的、长长的和短短的,对高高的和矮矮的理解不稳定;能判断并说出一样的,但说不一样 的时比较犹豫;基本类别的认识有待提高;能认识数字 1、2、3、4、5、8、9,但 6、7 认不出来;从 1 数 到 5 很熟练,从 1 数到 10 偶尔会出错;能理解并表达上面、下面,对前面、后面的理解不稳定。
表 1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结果

空间次序 动作序列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 逻辑类比
总分 2 1 0 0 1
12345678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图 1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评估结果
超常
2 良好 1 正常 正常 -1 不良 -2 迟滞
空间次序
动作系列
目标辨认
图形推理
逻辑类比
二、 结果分析
根据语言认知测试结果、五项认知测评结果、测试观察记录和 3 岁儿童应具 备的认知水平分析,阳阳在语言与认知方面的表现具体如下: 空间次序方面(用于评估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物体出现位置的短时记忆能力): 阳阳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学上的正常范 围。一般 3 岁儿童时的短时记忆容量是 3±2 个。阳阳能准确回答三个中哪个不 见了,其短时记忆的容量在 3 个左右。 动作序列方面(用于评价儿童在继时性加工中对动作排列次序的短时记忆能力): 阳阳此项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学上的正常

范围。从图来看,他在群体中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他能模仿按时间先后出现的 2 个动作,但不能连续正确的模仿 3 个。这可能与其记忆按时间先后出现对象的 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或者他对动作手势很陌生,或者没有先后时间关系有关系。 一般 3 岁儿童能识别年龄大小,能认识先后关系,能记忆并模仿 3 个及以上的动 作。 目标辨认方面(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对事物、人物、空间关系的辨认能 力和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阳阳此项的得分为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 阳阳不能认识并命名“娃娃”、不理解有两个限定条件以上的指令句、长短差别 小时不能区分长短、“没有”“不是”的否定句不能理解,只有细微差别时不能 准确区分爷爷、奶奶;难区分你、我、他人称代词;容易混淆哥哥、弟弟、姐姐、 妹妹等人物称谓;一般 3 岁小朋友能掌握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有比较长短大小 较细微差别的能力;能掌握人称代词和人物称谓。 图形推理方面(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各类图形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 能力):阳阳此项的得分为零。根据测试记录分析,阳阳还不能清楚地指认宝宝、 哥哥和妹妹;没有完全掌握 5 以内的数量概念;没有找规律的探索意识;没有排 序的意识。3 岁儿童一般能数数到 10 以上、点数实物不超过 5;有第一、第二、 第三的序数概念;会主动探寻因果关系。 逻辑类比方面(用于评价儿童在同时性加工中依据数字、符号及与事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一文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 围内,属于统计学上的正常范围。从图来看,他的类比推理能力属于正常偏低水 平。根据测试记录来看,他对手套、鞋子、电视机、遥控器、桌子、扫把、树叶、 刀、毛巾、公共汽车,警车和摩托车等认识有待加强;他还会把牛奶旁边的牛说 成牛奶,可能与他不能很好自我控制有关系;他的匹配、分类和类比的能力有待 加强。3 岁儿童能认识类别关系,能理解并表达 1000 个词左右,有匹配、类比 推理的能力。 总体评价:阳阳的认知水平总体上低于同龄儿童,掌握的词汇较少,对于人物、 日常用品的认识较少,基本的辨认能力、分类能力有待提高。3 岁小朋友以无意 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能专注的看完自己能理解的节目。记忆以无意识 记为主,有意记忆在发展当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阳阳的注意稳定性 一般,能在提示下维持注意力,一旦出现他印象深刻的物体,他会马上转移到过 去,很难在信息的刺激下迅速开动脑筋仔细思考当前的学习内容。对自己不理解 和不很感兴趣的内容,不做任何反抗或行为表现,而是默默的模仿重复或反应缓 慢。有意记忆较差,没有主动有意识回忆所看到内容的倾向。阳阳性格较弱,一 旦遇到批评或说不给他吃时,他会非常委屈的眼红流眼泪。建议培养阳阳的好奇 心和主动探索精神,挖掘能让他兴奋并喜欢玩较长时间的游戏活动。家长切忌心 急而让小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可以开展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培养他注意听、注意看、经常回忆的习惯。还可以开展词汇的学习,巩固对词汇 概念的掌握;以及词组和短句的理解表达训练。
三、康复方案
根据测评结果分析,目前患儿需要进行注意力、记忆力、分类能力、数字认知、 形状认知、类比推理的训练,开展词汇方面的语言学习,巩固对词汇概念的理解;

加强词组和短句的表达训练,培养用句长 5 个字以上的句子主动表达的意识,建 议康复方案如下: 1、利用无意注意诱导有意注意的发展。通过训练,让其专注在一项学习任务或 认知游戏中的时间更长,能较好的克服一些轻微干扰。方法一、培养有利于儿童 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兴趣爱好;方法二、在儿童专注于其感兴趣的游戏时,在尽量 不中止他游戏的前提下,用语气、脸色、拍打、突然的声音(敲打声)配合言语 制止他的一些不良举动和习惯;方法三、在他注意分散的时候,避免用粗暴的方 式强迫他注意已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而是采用一种吸引他注意的举动让他的注 意力转回来或转移到另一个学习任务上。方法四、培养儿童克服困难、诱惑的意 识和意志力,比如想要吃、想要玩具时,让他延迟满足。原则是在注意力专注于 任务时,尽量维持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当注意力已严重分散时,避免强行要求他 再专注于此任务,以免他逐渐对此学习任务产生厌倦情绪。 2、用专项训练发展其记忆力。通过训练,让他的短时记忆容量达到 5 个左右; 能回忆出不在眼前的东西;能回忆一天、两天前的经历;养成想一想的习惯。方 法一、积木捉迷藏的训练活动;方法二、挡住视线(遮住)后指认积木:这是什 么方法三、手势动作模仿法;方法四、拼图案法——先看图拼图,后想图拼图; 方法五、一日生活回忆法;方法六、生活用品捉迷藏法;方法七、认一认、想一 想、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哪里,门牌号是多少,怎么回家,喜欢的玩具放在自己的 房间什么位置。 3、10 以内的数字认识训练。通过训练,能流利地从 1 数到 10,并认识字形; 能按物说数、按数取物(5 以内);能指认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方法一、 按一定的顺序点指数数从 1 到 10;方法二、顺序认数、逆序认数、单个认数; (以 5 为例)方法三、按物数数、按物说数、按数取物、按物分解数;方法四、 比较一样和不一样的,多多的和少少的。 4、颜色认知训练。通过训练,掌握蓝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以蓝色为例) 方法一、每次学一种,用固定颜色积木强化,避免同色不同饱和度;方法二、用 固定颜色积木及时巩固;方法三、等有一定分类能力后,按颜色对同种颜色积木 分类,并指认这都是什么颜色 5、形状认知训练。通过训练,让其掌握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以三角形为例)方法一、每次学一种,用固定图片强化,避免用同类不同外形 的图形;方法二、用固定外形的图片及时巩固;方法三、等有一定分类能力后, 用固定外形图片按形状对进行分类,并指认这都是什么(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方法四、用固定外形图片和其他外形图片一起指认学习,结合身边具有典型形状 的物体,进行形状指认。 6、类别关系的认识训练,分类能力训练。通过训练,能掌握常见的非抽象类别 概念和少量抽象的类别概念;能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物品。(以桌子为例)方法 一、指认单个不同特点的同种物体图片,再同时呈现所有同种物体的图片和写意 的物体图片,要求指认这是什么方法二、从同种但有不同的物体图片中找出不同 的(用差异小的不同图片);方法三、把一堆几类同种但有差异的图片按类别分 类。原则是先掌握类别关系(正面学习),再训练分类能力;先训单一维度的分 类,再训两、三个维度或综合角度的分类。 7、推理能力训练。通过训练,能通过常见的关系进行简单类比并得出答案。(以 数字推理为例)方法一、比较时,指导他说出一个的答案后,让其独立说出其他 答案;方法二、用同样特征的对象在间隔一段距离后填空;(喜欢吃的食物)方

法三、把一些具有同样关系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并让他回忆出来。 8、词汇的学习。通过训练掌握主要常见的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理解 和表达。(以拍为例)方法一、词汇情境学习;方法二、与已掌握牢固的词进行 对比学习;方法三、让小朋友在互动中学习。原则是重视词汇的理解。 9、词组和短句的学习。通过训练掌握并列、主谓、动宾和偏正短语。方法一、 游戏教学法;方法二、行为示范法;方法三、对比学习法。原则是重视词组的理 解和短句表达的完整性、灵活性。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常用量表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常用量表参考文献调研 1. 中国儿童认知能力现状调研 •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儿童学龄前及学龄段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 2. 量表的作用与分类 •量表在儿童认知能力评估中的作用 •常用的儿童认知能力评估量表的分类 常用量表介绍 1. Bayley量表 •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特点 •Bayley量表的应用范围和目的 •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评估内容和指标 2. WPPSI量表 •WPPSI量表的特点和用途 •WPPSI量表的三个版本及其适用对象 •WPPSI量表的评估项目和领域 3. Stanford-Binet量表 •Stanford-Binet量表的历史和发展 •Stanford-Binet量表的结构和版本 •Stanford-Binet量表的评估内容和应用领域

4. McCarthy量表 •McCarthy量表的特点和目的 •McCarthy量表的评估项目和领域 •McCarthy量表与其他量表的比较 量表选择与使用 1. 量表选择的考虑因素 •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的量表选择 •量表的信效度评估 •量表与被评估儿童的文化背景匹配 2. 量表使用的步骤与解读 •量表准备和实施的步骤 •量表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量表的限制和局限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1.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的发展趋势 •多维度评估的需求 •强调儿童自主性和参与度 •结合科技手段的发展 2. 量表的创新与改进 •量表评估项目的更新与改进 •结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量表分析方法 •开发适用于特殊群体的量表 结论 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Bayley量表、WPPSI量表、Stanford-Binet量表和McCarthy量表等。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和评估需求,选

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

学前儿童的观察与评价 1. 介绍 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快速发展。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的表现是了解他们发展状况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智力、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 观察与评价内容 2.1 智力发展观察与评价 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观察和评价智力发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认知能力:观察儿童在解决问题、思考和创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记忆力:观察儿童对事物的记忆、回忆和联想能力,评价他们的记忆力发展情况。 •注意力:观察儿童在集中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和注意力持久性方面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情况。 2.2 语言发展观察与评价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他们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在观察和评价语言发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音表达:观察儿童的语音发音和发音准确性,评价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词汇量:观察儿童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评价他们的词汇发展情况。•语法和句子构造:观察儿童的语法运用和句子构造能力,评价他们的语法发展情况。

2.3 社交与情感发展观察与评价 学前儿童的社交与情感发展是他们适应幼儿园和社会环境的基础。在观察和评价社交与情感发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作能力:观察儿童在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方面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 •情绪管理:观察儿童在处理情绪和应对挫折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感表达:观察儿童对他人的关心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评价他们的情感发展情况。 3. 观察和评价方法 3.1 观察方法 •自由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记录他们的兴趣、活动和交往情况。 •结构观察法:通过设定特定任务或情境,观察儿童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表现。 3.2 评价方法 •记录法:记录儿童的表现和行为,用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回顾和评价。 •评估量表:采用标准化的评估量表对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比较和评估。 3.3 避免偏见的观察和评价 在观察和评价中,我们要避免个人主观偏见对观察和评价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观察和评价的客观性: •多角度观察:从多个角度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尽量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 •时间观察:在不同时间段观察儿童的表现,避免单次观察的偶然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充分了解:通过与家长和教师交流,了解儿童的背景和个性特点,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注意、记忆 一、认知发展概述 1.认知发展的界定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 感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 3.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 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 认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等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事物之间关系、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心理发展的开端,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况 感知觉发展概况:一是原始的感知阶段。二是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是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的阶段。 注意发展概况: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注意的能力,3岁前以无意注意为主,婴儿末期出现有意注意萌芽。 记忆发展概况:新生儿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已有记忆。一般来说,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反射。 二、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1.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婴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外界信息、对照料者做出反

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都是他发展的基础。 (1)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明显的听觉反应。 ●视觉敏锐度 ●视觉在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得到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在视敏度。视敏度简称视觉敏锐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它是测查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在颜色视觉方面,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评估十分困难,所以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认识很有限,不过新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注视 大多测查婴儿视觉感知能力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运动来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注视和追视。 ●其他感知能力 儿童一出生时就有了触觉反应,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都是触觉反应的表现。 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味觉和嗅觉的敏感性,有助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现代研究发现,婴儿不仅能感知客体某一方面的简单属性,而且能够感知客体复杂的特点。 (2)1-3岁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 婴儿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形状知觉 在两岁以后,儿童往往在游戏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能够区分辨别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等属性;也常常说出有关大小、形状和颜色的语词。这表明在这一时期儿童认识物体时,首先注意的是物体的形状,而不是物体的颜色。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引言: 学前教育是孩子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认知, 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介绍如 何通过教学来促进这一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1.1 感知与觉知 学前儿童对于外界的感知与觉知能力特别敏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 孩子的行为,来了解他们对于环境的感知与觉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并 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1.2 记忆与注意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和注意力能力有限,他们通常更喜欢接触新的事物。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教师可以创设有趣、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通过重复、巩固的方式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1.3 语言与思维 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他们的思维也在进一步发展和 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并鼓励他们 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 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前儿童的思维,促进他们建立起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创设相关的情景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2.3 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可以模仿各种角色的行为,从而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和社会规则。 2.4 视频教学 学前儿童对于视觉刺激更为敏感,因此通过展示有趣的教学视频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视频,并结合课堂教学,在视频播放后进行相关的课堂活动。 三、示例教案

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研究

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在学 前教育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学习各种概念,如颜色、形状、字母和数字等。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其次,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能够 帮助儿童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在学前教育中,儿童通常会参与一些游戏和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并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记忆新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集中注意力和记忆能力,这对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在学前教育的过 程中,儿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组织自己的活动、如何解决冲突等。通过这些问题和挑战,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他们需要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可以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除此之外,学前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在学前教 育中,儿童通常会接触到其他的孩子和教育者,他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这样的社交互动,儿童可以建立友谊,学习分享和合作,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对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我眼中的学前教育幼儿认知素养

我眼中的学前教育幼儿认知素养 学前教育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和了解世界,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幼儿的认知素养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我看来,学前教育幼儿的认知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与观察能力 幼儿的感知与观察能力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观察和感知,幼儿可以获取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幼儿的感知与观察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记忆与联想能力 记忆与联想是幼儿认知发展中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记忆,幼儿可以储存和回忆已经接触过的信息和经验。而通过联想,幼儿可以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信息进行联系,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逻辑与推理能力

逻辑与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通 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和推导。这 种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时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幼儿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 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儿认知素养的提升有帮助,也是他们日后研 究和生活的重要能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幼儿的研究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认知与沟通能力 除了个体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和沟通能力也是学 前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整体认知素养起着 重要促进作用。

中班成长报告认知发展特点

中班成长报告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

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特点: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观察报告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观察报告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和生活范围的扩展,3岁左右宝宝的观察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状态。那么他们观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他们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能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 2、他们能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3、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 4、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一、无意想象占主导 3岁左右的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想象的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质。 二、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 其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质。幼儿思维的进行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动作。只要让他们的活动对象和动作一转移,他们的思维也就会随之转移。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程度的概括,还不能掌握事物的

本质和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他们思维的范围具有狭隘性,思维的内容具有表面性,思维持续的时间具有情境性,他们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因为认知的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三、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岁左右的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忆较弱。 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他们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总结: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方面应抓住学前儿童的兴趣点,促进学前儿童比喻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幼儿园的教师要积极发现每个学前儿童的兴趣点,然后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比喻认知能力的发展。要带着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锻炼比喻认知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前儿童的比喻认知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童心,眼中的世界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要随时给学前儿童传递着正能量。要时刻做到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的言语表达方面。 家长方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常运用比喻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也就是3到6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分为语言、思维、记忆、注意力和感知五个方面。本文将会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一、语言认知能力发展 语言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别语音和语言 学前儿童能够识别不同的语音和语言,并且能够将其准确地分类。 2. 理解语言内容 学前儿童能够理解简短的语言内容,并且能够准确地回答简单的问题。

3. 表达语言内容 学前儿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能够 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二、思维认知能力发展 思维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发展迅速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比较 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 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分类 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将它们分成不 同的组。

3. 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最为突出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善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想象。 三、记忆认知能力发展 记忆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学前儿童的记忆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时记忆 学前儿童有较好的短时记忆力,能够记住短时间内的信息。 2. 长时记忆 学前儿童能够形成较长时间内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通常是以情境和意象为基础的。

3. 记忆策略 学前儿童善于利用简单的记忆策略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如重复、变化和图像等。 四、注意力认知能力发展 注意力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散注意 学前儿童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扰,因此他们的分散注意力比较差。 2. 持续注意 学前儿童能够维持短时间内的持续注意,但是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儿童学龄前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儿童学龄前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儿童学龄前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 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探索和理解世界,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探讨儿童学龄前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一、感知和感觉的发展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感知和感觉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加敏锐 地感知外界的刺激,并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比如,他们能够通过触摸来感知物体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听觉来辨别声音的高低和强弱,通过视觉来观察和辨认物体等。这些感知和感觉的发展为孩子后期的认知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语言和沟通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是孩子语言和沟通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此外,他们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并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与父母、亲戚和其他孩子的交流,孩子逐渐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发展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够更加专 注地观察和倾听,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然而,由于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不够稳定和持久。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开始通过想象和创造 来理解和表达世界。他们能够创造出各种角色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

此外,孩子也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记住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物,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比如,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此外,孩子还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总结起来,儿童学龄前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和感觉的发展、语言和沟通的发展、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学龄前阶段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

学前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现代社会中,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是儿童最重 要的一项教育,通过学前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开发孩子 们的潜力,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则 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和成为有 用之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的实践能力是对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 践能力包括身体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探索发现 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儿童身体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学前教育中, 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体育活动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 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同样也是孩子们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学前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该教授孩子们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技

能,例如衣服穿脱、尿布更换、餐前洗手等,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是孩子们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制作手工、探究生物、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孩子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世界规律、学会适应社交环境的过程。学前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交意识和基本交际技巧,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社交场所。通过参与家庭活动和学校集体活动等形式,孩子们可以逐步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往合作的技巧,增进孩子们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 自我认知是人类认识自我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 到对自己的身份、特点、情绪和能力的认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自我认知的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意识 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他们会用“我”来指代自己,并开始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能力产生兴趣,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 随着成长,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逐渐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能够将其与他人的情绪区分开来。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此外,他们还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学前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己的身份、特点 和能力的认知和理解。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通常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形成的。他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他们也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来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还与他们的社会认知密切相关。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 的认知和理解。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关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自 己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

行沟通和合作。此外,自我认知的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方法。首先,我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和想法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自己的 身份、特点和能力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同时,自我认知的发展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发展现状调查

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发展现状调查 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能够理解故 事情节、表现情感、评价人物行为、深化主题意义等能力。这一能力是儿童语言和认知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调查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的发展现状。 调查对象为韶关市某幼儿园大班的24名儿童,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调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听故事、看图讲故事环节;二是补充故事情节、评价人物行为环节;三是 总结体会、反思环节。 第一环节:听故事、看图讲故事 调查者给儿童播放了一段故事,故事中的情节通过图片表现。之后让儿童结合图片和 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情节。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表述能力较强,较为准确地表述了故 事情节。但是个别儿童表述含糊不清,需要辅助引导。 第二环节:补充故事情节、评价人物行为 调查者就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进行提问,要求儿童自己补充故事情节和评价人物行为。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能够补充出差不多的情节和评价人物行为,但也有个别儿童缺少想 象力或者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形成独立的思考。 第三环节:总结体会、反思 调查者提问儿童对故事的总体评价、故事情节中所反映的情感、人物行为的合理性等 问题。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但仍有少数儿童无法表达清晰的意见。 总之,从这次调查来看,韶关市某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发展大体上良好,能够理解和表述故事情节、评价人物行为。但也发现个别儿童表达能力不足,需要针 对其情况进行帮助和辅导。建议幼儿园加强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评价和考核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旨在衡量幼儿在学前教育期间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的教育提供指导和反馈。本文将对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考核进行探讨。 一、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的教育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评价和考核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能力提升。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二、评价方式和方法 1. 听力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团体活动中与他人的互动,是否能理解和遵守规则等。 2. 记录和展示:教师将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记录下来,并进行展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幼儿的绘画作品展览,让家长和其他幼儿观看,同时对作品进行评价。

3. 规范化测评:教师可以使用测评工具对幼儿进行量化评估。例如,通过观察幼儿在数学、语言等领域的表现,使用评分表对其进行综合 评价。 三、考核内容和指标 学前教育的考核内容涵盖了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运动等多个 方面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核指标: 1. 认知能力:包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等。例如,幼儿是否能区分颜色、形状等,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2.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幼儿是否能理解 简单的指令和故事,是否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幼儿是否能与其他幼儿相互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是否能主动与他人交 流和分享玩具。 4. 运动能力:包括粗细动作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等。例如,幼儿是否 能进行简单的奔跑、跳跃和球类运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 四、评价和考核的应用 评价和考核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教学。通过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能 力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方法和活动。

学前教育评估

学前教育评估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 和效果,评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评估的意义、方法以及相关挑战。 一、学前教育评估的意义 学前教育评估是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度量和评价,旨在了解学前教育 的效果和弊端,为改进教育策略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依据。学前教育 评估的意义在于: 1.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提供指导。 2. 保障幼儿权益:评估结果反映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有助于 保障幼儿的权益,提高关注幼儿的教育资源分配。 3. 促进教育公平:评估可以客观地度量学前教育质量差异,为弱势 群体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学前教育评估的方法 学前教育评估的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教育质量进 行评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前教育评估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学前教育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评估其 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观察法可以通过结构化观察、自由观察等不同方式进行。

2. 测评法:通过使用标准化测试工具对幼儿进行测评,评估其在语言、认知、运动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测评法可以客观地提供幼儿发展的数据,但需要注意测试工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3. 家长参与法:通过调查家长关于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幼儿发展情况等信息,评估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和满意度。家长参与法能够从家庭环境和家长意见的角度评估学前教育的质量。 4. 教师评估法:通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估,了解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教师评估法可以提供专业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但需要注意教师主观性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评估的挑战 学前教育评估面临着许多挑战,以下是一些主要挑战: 1. 评估标准的制定:学前教育涉及到幼儿的多个方面发展,因此如何确定评估标准是一个难题,需要兼顾多种评估方法。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需要收集并整理大量的数据,然后进行科学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对评估机构和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3. 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结果应该能够为学前教育改进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但实际应用并不容易。需要相关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和支持。 4. 幼儿个体差异的考量:评估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免将个体差异作为评估的唯一标准。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报告 姓名: ***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2007-5-08 评估时间: 2010.07.20 目前情况: 学前儿童五项认知测验是以戴斯等人的 PASS 智力模型作为理论依据,用空间次序、动作系列、目 标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项测验任务来考察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测验。该测验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 和声音完美地结合,并动态、规范地呈现测验题目。这既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使 测验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本测验的测试对象为 3~6 岁的适龄儿童。测试题目有 40 题,分为空间 次序、动作系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和逻辑类比五类,其中空间次序、动作系列两种测验任务用于考察 继时性信息加工;目标辨认、图形推理、逻辑类比用于考察同时性信息加工。各测验任务的测试目的如下: 一、 测评结果 基本认知概念测试结果: 能理解大大的和小小的、长长的和短短的,对高高的和矮矮的理解不稳定;能判断并说出一样的,但说不 一样的时比较犹豫;基本类别的认识有待提高;能认识数字 1、2、3、4、5、8、9,但 6、7 认不出来; 从 1 数到 5 很熟练,从 1 数到 10 偶尔会出错;能理解并表达上面、下面,对前面、后面的理解不稳定。

表1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结果 图1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评估结果 二、结果分析 根据语言认知测试结果、五项认知测评结果、测试观察记录和3岁儿童应具备的认知水平分析,阳阳在语言与认知方面的表现具体如下: 能力):阳阳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学上

的正常范围。一般3岁儿童时的短时记忆容量是3±2个。阳阳能准确回答三个中哪个不见了,其短时记忆的容量在3个左右。 能力):阳阳此项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 学上的正常范围。从图来看,他在群体中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他能模仿按时间先后出现的2个动作,但不能连续正确的模仿3个。这可能与其记忆按时间先后出现对象的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或者他对动作手势很陌生,或者没有先后时间关系有关系。一般3岁儿童能识别年龄大小,能认识先后关系,能记忆并 模仿3个及以上的动作。 辨认能力和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阳阳此项的得分为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阳阳不能认识并命名“娃娃”、不理解有两个限定条件以上的指令句、长短差别小时不能区分长短、“没有”“不是”的否定句不能理解,只有细微差别时不能准确区分爷爷、奶奶;难区分你、我、他人称代词;容易混淆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人物称谓;一般3岁小朋友能掌握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有比较长短大小较细微差别的能力;能掌握人称代词和人物称谓。 推理的能力):阳阳此项的得分为零。根据测试记录分析,阳阳还不能清楚地 指认宝宝、哥哥和妹妹;没有完全掌握5以内的数量概念;没有找规律的探索意识;没有排序的意识。3岁儿童一般能数数到10以上、点数实物不超过5; 有第一、第二、第三的序数概念;会主动探寻因果关系。 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一文的得分处于偏离平均值正负一个标 准差的范围内,属于统计学上的正常范围。从图来看,他的类比推理能力属于正常偏低水平。根据测试记录来看,他对手套、鞋子、电视机、遥控器、桌子、扫把、树叶、刀、毛巾、公共汽车,警车和摩托车等认识有待加强;他还会把牛奶旁边的牛说成牛奶,可能与他不能很好自我控制有关系;他的匹配、分类和类比的能力有待加强。3岁儿童能认识类别关系,能理解并表达1000个词左 右,有匹配、类比推理的能力。 人物、日常用品的认识较少,基本的辨认能力、分类能力有待提高。3岁小朋

小班幼儿发展评估总结7篇

小班幼儿发展评估总结7篇 小班幼儿发展评估总结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无论从哪方面都在说明我班两位老师的辛勤工作,不分份内与份外,都在为我班幼儿默默地做着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班幼儿是园内年龄最小,自理能力最差的幼儿,开学初天天是一片哭闹声,这就需要我们两位老师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幼儿,使他们感受到母爱,感到幼儿园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像是他的妈妈,渐渐的幼儿步入正轨,我们就叫幼儿一些简单的儿歌、歌曲,虽然幼儿不能一次掌握,我们就分不同的时间,教幼儿学习。如:歌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起初幼儿部愿意长,而且一长就有好几名幼儿哭闹起来,表示不愿意来幼儿园,经过老师无数次耐心细致的教育后,使幼儿懂得了只有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爸爸妈妈上班时才能最安心,现在孩子们不仅会唱这首歌,而且表示愿意来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歌曲:小金鱼、乖孩子、摇啊摇、新年好......儿歌更是学了不少,刚入园的孩子们在听到老师说儿歌时只是呆呆的望着老师,现在他们学会了:小树叶、大苹果、借勾勾、白米饭、有礼貌的好宝宝等等许多首儿歌,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背几首古诗,说明我班孩子很聪明,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下学期要努力的方向,再动手能力方面孩子们同样有很大提高,开学初他们只是看着玩具不知怎样玩,而现在的他们会雪花片而且样子漂亮有创意,还学会了将多彩你变成圆形、长圆形,会自己撕不同制度等地的纸,会均匀涂色等,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在原有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在自理能力方面:开学初,孩子们经常是拉尿裤子一大堆,每天幼儿离园时家长认领幼儿衣裤,现在的孩子不仅拉裤子的少了,而且每天每天午睡时尿床幼儿也少了,幼儿还学会了自己独立进餐,不掉饭粒,会自己挂毛巾、水碗,会正确的洗手、甩手等,由当初的每天带奶瓶喝水到每人拿着自己的水碗到老师这接水喝,这是多麽大

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 第一节幼儿发展评价概述 一、幼儿发展评价的概念幼儿发展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的发展做价值判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 早期的幼儿评价其功能主要是选拔性的,即通过评价对儿童进行鉴别 现代的教育评价则强调诊断和改进功能。幼儿发展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发展,为制订和调整教育计划提供依据,使教育过程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最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 1.帮助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以往对本班幼儿的水平的了解,仅凭经验。) 2.帮助教师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 3.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 4.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依据。 三、幼儿发展评价的要求 1.确立旨在幼儿发展的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反馈,帮助幼儿在各方面更好地发展。也就是说,评价并不是为了鉴定幼儿智力水平的高低,确定幼儿的等级,也不是为了选拔智优儿童,而是注重发现和识别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潜力关注其行为变化,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幼儿发展。 2.关注幼儿的真实生活 人的发展是在参与活动中进行的,要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就要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评价。加德纳认为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价应该在幼儿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在实践中,要给幼儿提供诱人的、可操作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