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MRI分析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MRI分析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MRI分析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的MRI分析髌股关节不稳是中国人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在膝关节疾病中约占40% 。髌股关节不稳可导致髌骨脱位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严重者可能致残。目前在髌股关节不稳解剖因素的研究中,解剖因素主要包括股骨滑车发育

不良、高位髌骨、股四头肌肌肉松弛、胫骨结节鄄滑车沟间距

(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 TT-TG)等。虽然髌股关节不稳已受到较多关注,但是目前仍缺乏对国人髌股关节不稳主要发

病因素的全面、定量的研究,这也是造成目前髌股关节不稳疗效欠佳,甚至是造成医源性髌股关节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MRI具有观察关节软骨、完整伸膝装置的优势,所以是目前观察分析髌股关节的金标准。

本研究中,对国人髌股关节MRI 影像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髌股关

节不稳的主要发病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髌股关节不稳的20 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 资料作为髌股关节不稳组,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选择同期关

节外科、创伤骨科门诊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病例需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

叉韧带损伤者,共69例,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 t=0.680, P值均>0.05)

1.2 MRI扫描方法

采用荷兰Philips 1.5T MRI扫描系统,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完全伸直,足部固定,进行标准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扫描。矢状位:自旋回波

WI, TR/TE=500ms/20ms;冠状位:梯度回波

(spin echo,SE)T

1

(gradient echo, GE) T

WI, TR/TE=560ms/20ms;轴

2

位:GE TR/TE =480~560 ms/16 ~20ms;所有序列的层距和层厚分别为

0.4mm、4mm。

1.3 髌股关节解剖形态的测量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通过单盲法在MRI上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每个指标测量

2 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髌骨高度

(patellar height, PH): 应用Insall-Salvati 指数在膝关节矢状

位T1WI上进行测量(图1),测量得到的髌腱长度与髌骨长度的比值即为PH。股骨滑车发育情况主要通过股骨滑车沟内外侧软骨面的夹角即股骨滑车

沟角(sulcus angle,SA),以及滑车沟软骨面外侧宽度与内侧宽度的比值

即股骨滑车沟外侧面比例(sulcus lateral facet ratio, SLFR)的

测量值进行评估。在膝关节轴位图像从近端至远端第一层完整显示股骨滑车软骨的水平层面上(膝关节关节面上方3cm),测量SA以及SLFR(图2)。TT-TG的测量:在同一轴位层面上,经过股骨滑车软骨面最低点做股骨后髁

连线的垂直线,另外在膝关节远端确定髌腱在胫骨结节附着点的最突点,

此点至该垂直线的距离即为TT-TG(图3)。

?图1 膝关节MRI T1加权像矢状面髌骨高度的测量M1:髌骨上极和髌骨下极的连线M2:髌骨下级和髌腱在胫骨附着点的连线

?图2 MRI 上股骨滑车沟角及滑车外侧面比例测量2A摇膝关节矢状面2B 经矢状面定位线定位的膝关节冠状面,经矢状面定位线(线P)确定膝关节面上方3cm平面,膝关节MRI横切面测量股骨滑车内侧面(M1)与股骨滑车外侧面(M2)的夹角为滑车间沟角,M2与M1的比值为滑车外侧面比例

?图3 MRI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测量3A 膝关节MRI矢状面上通过定位线确定髌腱在胫骨结节止点3B 膝关节MRI横切面画出其中分线,箭头停留在此线最前端3C 膝关节MRI矢状面图像向近端进行观察,定位在关节面上方3cm 3D 在能观察完整软骨的膝关节MRI横切面进行股骨滑车最低点的测量M1:股骨后髁连线; M2:经过股骨滑车最低点并垂直于M1的直线; M3:箭头至M2的垂线,即胫骨结节鄄滑车沟间距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计量数据进行正态性分析,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修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测量参数与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相关性,ENTER法用于建立回归方程。测量者自身的可信度以及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的检测:2位测量者随机测量30例MRI 2次,2次间隔4周,对每个测量者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以及t检验,统计的结果为测量者自身的可信度;同样的方法对两个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其结果为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参数测量比较

髌股关节不稳组及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 髌股关节不稳组患者表现为TT-TG、PH及SA 明显增大,SLFR明显减少。见表1。

2.2 Logistic 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T-TG、SA以及SLFR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H与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TT-TG增大、SA增大以及SLFR减少的患

(完整word版)髌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损伤的10%[1]。髌骨是全身最大 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髌骨为膝关节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有着重要的生物力学性能。髌骨位置表浅,只有皮肤、薄层皮下组织及髌前滑囊在髌骨之上,故髌骨易因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而损伤。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繁多,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的目的是保留髌骨、骨折解剖复位,重建其伸膝装置、术后早期活动及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Heppenstall[2]提出的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①骨折的复位尽量达到解剖复位;②骨折应用可靠的内固定,直至骨折端愈合;③应重视重建膝关节的连续性;④尽量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功能。治疗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本文通过探讨各种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 1、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位于股四头肌腱内,是伸膝 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件。髌骨上连股四头肌,下通过髌腱连接于胫骨结节,一部分股四头肌腱膜纤维延续过髌骨表面并与髌腱融合。髌骨上只有皮肤、很薄的皮下组织和髌前滑囊覆盖,这种解剖特点使髌骨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和摔倒时容易损伤。髌骨后方是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成关节,其中央有一纵嵴与股骨髁滑车的凹陷相适应,并将髌骨后软骨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者较厚,外侧部较宽。其内侧的纵嵴又将内侧部分分为内侧面及内侧偏面。髌骨的力学作用是机械性地使股四头肌通过髌韧带对胫骨施加作用力, 以改变 其作用方向[3]。Kaufer[4]明确指出其生物学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作为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将股四头肌产生的拉力传向髌腱;其次它有效的增加了伸膝装置对于膝关节屈伸轴点的杠杆力臂,从而增大了股四头肌的力矩,加强其机械效益。髌骨为膝关节提供了伸膝装置的弯矩作用力臂, 增大了股四头肌的作用力矩, 在膝关节屈曲早期, 伸直时髌骨可增加股四头肌力臂30% , 到弯曲30°时增加15% [5]。髌骨随其运动受力亦不相同,当膝关节伸直时,髌骨受到来自股四头肌的轴向拉力和髌腱的反向作用力, 受力为张应力,而当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 ,髌骨关节面与股骨关节接触,髌骨受多个方向力的作用, 除了前方的轴向拉力外, 还有来自后方与股骨髁相抵的压力, 此时受力为压应力,髌骨关节呈三点受力。三点受力导致髌骨前方产生为张力,同时被股四头肌的收缩而加强。Carpenter等[6]研究证实, 正是屈膝时作用在髌骨上的三向受力进而导致了许多骨折的发生。 2、髌骨骨折的分型 AO 根据髌骨骨折的部位和是否损伤伸膝装置, 将髌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波及部分关节面骨折, 以及波及关节面和伸膝装置骨折 3 型[7] 。王鹏建等[8]根据骨折块大小、数量进行量化性分型:Ⅰ型: 骨折无移位或移位距离< 5 mm ,髌骨关节面移位< 2 mm , 或虽有移位, 但骨折位于髌骨下极且未涉及关节面。Ⅱ型: 骨折为2 块, 呈横形、斜形或纵形,位于髌骨体中部, 移位距离≥5 mm , 髌骨关节面移位≥2mm。Ⅲ型: 粉碎性骨折, 移位距离≥5 mm , 髌骨关节面移位≥2 mm。其中, Ⅲ型又分为ⅢA、ⅢB、ⅢC 3 个亚型。ⅢA 型: 骨折为3 块, 骨折块≥10 mm2 ⅢB 型: 骨折为4 块以上, 大部分骨折块≥10 mm2 ⅢC 型: 骨折块数目多, 大部分骨折块< 10 mm2 。此种分型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准确率不高。而杨占辉等[9]针对髌骨和髌骨骨折的特点, 提出有移位髌骨骨折的术中分型及分型标准, 将有移位髌骨骨折分为5 型, 不包括无移位髌骨骨折且在术中进行骨折分型,此种分型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在术前即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刘宝平等[10]认为儿童的套袖型骨折及髌骨骨软骨骨折也应纳入髌骨骨折。

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术后护理

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术后护理 【摘要】复发性髌骨脱位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髌骨不稳定反复发作,容易造成髌骨关节软骨损伤,影响股四头肌肌力及正常的髌骨发育。由于该病好发于青少年,骨骼发育未完成。因此,着重探讨了软组织手术及其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髌骨脱位;髌骨韧带重建;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5年11月,共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16岁。其中4例膝关节屈曲30° 髌骨即向外侧脱位,其余均有4?16次髌骨脱位史。 1.2手术方法首先在硬麻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彻底剪断髌外侧挛缩之筋膜束,其次取股薄肌腱,于鹅足部肌腱切下时,连带切下少许骨膜组织,最后行髌骨内侧支持带重建。术中注意保持软组织平衡,防止髌软骨压力过大,引起软骨变形、破坏。结果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

髌骨再脱位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及健康干预本组患者年龄偏低,较敏感,对床上排便、洗漱等生活不适应,护士要耐心多次向其讲解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尽量安排在同一病房,使他们互相交流,彼此鼓励。髌骨脱位反复发作,患者多担心患肢畸形、跛行,影响生活和工作,有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优点,使患者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对术后早期主动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6h内去枕平卧,屈膝15°,抬高患肢,使膝关节及小腿高于心脏水平,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术后肿胀。术后6h协助患者翻身、抬臀、预防褥疮的发生。 2.2.2预防感染术后患肢采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托固定, 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敷料干燥,密切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改变,及时记录,观察肢端血运情况,指导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3康复指导 3.1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术后石膏托或弹性支具固定3

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康复-徐雁 快

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康复xy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制定,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应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以免造成肿胀。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 6 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则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术后早期不宜过多行走,否则可能引发肿胀,影响功能康复进程。 8 运动员肌力较好,则应酌情加快进度,加大负荷。 9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10术后前6周支具锁定在伸直0位在可耐受范围内负重;术后立即等长肌力练习;术后3-4天开始小角度(30-40)的被动屈膝练习,每日一次,术后2周达被动屈膝90度左右,2周后开始直腿抬高练习,4周被动屈膝基本正常;恢复日常生活训练,并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髋部肌力练习;经医生复查后决定3个月后能否慢跑;4个月后能否恢复运动。11术后3周、6周、3月、6月、1年、2年运动康复门诊复查(周2下午、周四下午)。 正文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见附录1—图1) 2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见附录1—图2)所有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4术后24小时后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厕所等必要活动。 (二)术后1-2周: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尖离床5㎝处,保持5秒。30次/组,3-4组/日。 3 术后3-4天开始小角度(30 -40度)的被动屈膝练习,每日一次,练习后冰敷20分钟。 (三)术后3-5周: 1 尝试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5秒。30次/组,3-4组/日。 2 开始被动膝关节活动度练习3周时被动屈膝至60度,4周时屈膝至90度。 (四)术后6-12周: 6周后屈膝至120度,恢复日常生活训练,并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髋部肌力练习。 1开始负重及前后、侧向平衡练习——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前后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分/次,2次/日。 2 开始靠墙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3 开始立位“勾腿”练习。抗阻屈至无痛的最大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4开始跪坐练习、蹬踏练习、膝绕环练习、跳上跳下练习、侧向跨跳练习。 5逐步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如上下楼、骑自行车、行走5000米以上关节无肿痛。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膝关节内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完全断裂时膝关节不稳定。 (4)X线片示:外翻应力下摄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伸撕脱性骨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1)膝部有明显的外翻位受伤史; (2)伤后膝内侧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障碍; (3)膝内侧可有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畸形,关节内缘可触及凹陷; (6)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7)如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

抽屉试验阳性等; (8)X片检查:在膝外翻应力下拍摄正位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撕脱性骨折。必要时行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度 Ⅰ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轻度损伤,膝关节无不稳定。 Ⅱ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损伤,膝关节伸直位时无不稳定,屈膝位时出现轻度不稳定。 Ⅲ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分为ⅢA 型和ⅢB型损伤; ⅢA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但后内侧关节囊未损伤。伸直位稳定,屈膝位不稳定,slocum试验阴性; ⅢB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后内侧关节囊损伤,伸直位屈膝位均不稳定,slocum试验阳性。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膝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证:伤后迁延,膝部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无苔,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可用轻手法在膝关节内侧沿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损伤的肌纤维,用捋顺法促进消肿。中后期,可在膝关节压痛点部位及其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相关内侧结构的损伤

Injuries to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Associated Medial Structures of the Knee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相关内侧结构的损伤 Coen A. Wijdicks, PhD1, Chad J. Griffith, MD2, Steinar Johansen, MD3, Lars Engebretsen, MD, PhD3 and Robert F. LaPrade, MD, PhD4 Investigation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innesota, and the Oslo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Oslo, Oslo, Norway The 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other medial knee stabilizers—i.e., the deep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the 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are the most commonly injured ligamentous structures of the knee.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knee are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divisions of the 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the meniscofemoral and meniscotibial divisions of the deep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the 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the initial method of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medial knee injuri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 valgus load both at full knee extension and between 20° and 30° of knee flexion. Becaus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has a favorable outcome, there is a consensus that it should be the first step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isolated grade-III injuries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or such injuries combined with 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 If operative treatment is required, an anatomic repair or reconstruction is recommended. 内侧副韧带浅层及其他内侧的膝关节稳定结构——即内侧副韧带深层和后斜韧带——是损伤最为多见的膝关节韧带结构。 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浅层的上段和下段,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板股韧带和板胫韧带,以及后斜韧带。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以及屈曲20°-30°时施加外翻应力进行体格检查是诊断膝关节内侧损伤的首要 方法。 由于非手术治疗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一般认为新鲜的单纯III度内侧副韧带损伤或内侧副韧带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时才考虑一期进行处理。 如必需进行手术治疗则推荐进行解剖修复或重建。

膝关节解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的主耍结构含括股骨(femur)下端、胫骨(tibia)上端、及髌骨(patella﹔knee cap)之关节面﹐膝关节之所以能活动自如又不会发生脱位﹐主要是前、后十字韧带(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内侧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外侧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关节囊(joint capsule)及附着于关节附近的肌腱提供了关节稳定性。此外﹐关节中间内外侧各有一块重要的半月板(meniscus)除了可以吸收部份关节承受的负重外,亦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另外,藉由位于关节前后肌肉群的拉动,让关节可以弯曲及伸直。 膝关节囊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达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alarfolds,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同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整个关节有关节囊包裹成为关节空腔,独立的小环境,正常关节液体很少,一旦受伤可以有血性积液,时间较长变成黄色粘稠的液体;关节内伤病的往往有滑膜炎,活动多了就肿。积液多时浮膑试验阳性,即手指按髌骨有漂浮感并能感到髌骨与下方骨骼碰撞;滑膜有时会在关节缝隙处嵌塞引发疼痛,特点是关节负重时屈曲到某个角度疼痛,需要与髌骨软化症鉴别。 (一)膝关节的主要结构 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的椭圆屈成关节。 (1)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 (2)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屈戍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 (二)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1)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2)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 (4)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与胫骨髁间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 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 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小头。 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 起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④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 起于:髌骨;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 (三)膝关节的基本运动:屈伸 (四)膝关节的运动特点: (1)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骨髁间隆起与股骨髁间窝嵌锁,侧副韧带紧张,除屈伸运动外,股胫关节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如何锻炼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如何锻炼? 经常碰到一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有手术后的患者,也有没有手术保守治疗的患者,他们问的问题都一样,在我休息自动期间,应该如何锻炼膝关节?哪些动作不能做,哪些动作可以做?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如果有明显的外伤,一般都是膝关节处于外翻位置扭一下,或者膝关节撞击暴力,撞击点在膝关节的外侧,使膝关节外翻位损伤。有时候病人会感觉明显的内侧松弛,局部会有淤青,肿胀。对于内侧副韧带损伤绝大部分损伤或者撕裂的部位在股骨内侧髁的止点,这时候你用手指压迫股骨内侧髁会明显的疼痛,具体的压迫地点是在膝关节线的上方大概一两公分左右,这种疾病的特点就是关节线处压痛并不一定明显,而主要在股骨止点处压痛,当然,如果撕裂点在中间的话,也有可能关节线附近压痛。对于内侧副韧带损伤,绝大部分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达到基本愈合,但是如果达到三度,明显松动的话,需要手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所以一旦怀疑自己发生内侧副韧带损伤,最好到医院看一下,结合医生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就是做膝关节的磁共振,可以看到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一般建议休息制动一个月以上(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术后一个月或者保守治疗一个月之内,尽量膝关节,用石膏固定或者支具制动。一般固定于伸直位。休息制动期间膝关节内侧尽量不要受到应力。也就是说膝关节尽量避免外翻。 所以在制动一个月期间,功能锻炼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休息制动固定。那么这一个月内能做哪些功能锻炼呢? 第一就是踝泵训练啊。就是做踝关节伸屈的活动。踝关节尽量伸直到底,心里默数1、2、3、4、5,然后再屈曲到底,心里默数1、2、3、4、5。来回共计15个回合。一天3次即可。踝泵有利于肌肉的伸展和收缩,有利于消肿。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益民, 姜鑫, 郭永智, 孙延山 作者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山东潍坊,261041 刊名: 国际骨科学杂志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年,卷(期):2008,29(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9条) 1.Post W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disorders[外文期刊] 1999(08) 2.Lun V;Meeuwisse WH;Stergiou P Relation between running injury and static lower limb alignment in recreational runners[外文期刊] 2004(05) 3.Reilly DT;Martens M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quadriceps muscle force and patello-femoral joint reaction force for various activities[外文期刊] 1972(02) 4.Kannus P;Natri A;Paakkala T An outcome study of chronic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Seven-year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1999(03) 5.Karlsson J;Thomee R;Sward L Eleven year follow-up of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外文期刊] 1996(01) 6.Elias DA;White LM Imaging of patellofemoral disorders[外文期刊] 2004(07) 7.Fulkerson J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外文期刊] 2002(03) 8.Walsh WM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knee in the adult 2003 9.Fu FH;Seel MJ;Berger RA Patellofemoral biomechanics 1993 10.Beynnon BD;Johnson RJ;Coughlin KM Relevant biomechanics of the knee 2003 11.Cutbill JW;Ladly KO;Bray RC Anterior knee pain:a review[外文期刊] 1997(01) 12.van Linschoten R;van Middelkoop M;Berger MY The PEX study-Exercise therapy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design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general practice and sports medicine[外文期刊] 2006 13.Whittingham M;Palmer S;Macmillan F Effects of taping on pain and function in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04(09) 14.Lun VM;Wiley JP;Meeuwisse WH Effectiveness of patellar bracing for treat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5(04) 15.Heintjes E;Berger MY;Bierma-Zeinstra SM Pharmacotherapy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2004 16.Witvrouw E;Danneels L;van Tiggelen D Open versus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in patellofemoral pain:a 5-yea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外文期刊] 2004(05) 17.Crossley K;Bennell K;Green 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1(02) 18.Doucette SA;Goble EM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patellar tracking in lateral patellar compression syndrome[外文期刊] 1992(04) 19.Taunton JE;Ryan MB;Clement DB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analysis of 2002 running injuries[外文期刊] 2002(02)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护理常规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护理常规 因各种暴力或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剧痛、肿胀、行走困难,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各有明显压痛叫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者年龄、职业、病因。 3、局部有无淤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4、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用药护理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中药需温服并观察药效及反应。遵医嘱行中药敷贴、药熨、薰洗。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揭去。 3、饮食护理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

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4、情志护理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以调畅情志,必要时结合中药治疗和耳穴压豆。 5、临症护理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做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灼伤皮肤。 (三)辨证施护 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畅,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 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 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4)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瘀膏,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 疗。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知识参考)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单纯髌骨倾斜、单纯髌骨半脱位、髌骨倾斜合并半脱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时加重)、打软腿、假性绞锁等。在运动医学诊所,有膝关节疾病主诉的患者中,有高达25%的患者有膝前痛的症状。如果该疾病长期得不到适当合理的治疗,会产生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软骨软化、水疱样变、溃疡,软骨下骨硬化,骨囊性变,骨赘形成,游离体形成,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髌股关节轻度不稳的情况下和疾病的早期,保守治疗即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目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尤其是导致很多髌股关节不稳的患者在早期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医疗负担。一.解剖和功能 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包括髌骨、股骨滑车、髌周支持带、髌韧带、股四头肌。众所周知,髌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膝关节屈伸轴和伸膝装置之间的距离来增加股四头肌的力矩,从而有利于伸膝活动,在此活动中,髌骨至少可以增加50%的伸膝力量。股骨滑车、髌周支持带(包括内侧支持带和外侧支持带)和髌韧带提供静力性稳定作用,股四头肌提供动力性稳定作用。由于Q角的存在,再加上髌骨外侧支持带和股外侧肌的向外牵拉,髌骨有向外移位和倾斜的趋势。髌骨内侧支持带和股内侧肌,尤其是股内侧斜肌提供了向内的牵引力量,这是防止髌骨外侧脱位和倾斜的主要解剖结构。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解剖因素引起的Q角增大、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支持带松弛、股内侧肌萎缩均可导致髌骨倾斜和半脱位的发生。二.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和其他骨科疾病一样,主要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三方面进行。 1. 病史 由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症状和膝关节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有时候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患者多数都有膝前痛的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前方髌骨后方或髌骨周围持续性钝痛偶发尖锐的刺痛,疼痛在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等情况下加重,甚至膝关节因痛不敢屈曲。早期时疼痛轻微,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患者有打软腿、膝关节假性绞锁、关节肿胀的表现。打软腿多数是由于疼痛导致的股四头肌抑制。所谓假性绞锁是指膝关节在负重位试图伸直时出现的一种很短暂的绞锁感,这是由透明软骨软化早期,摩擦系数增加引起的,不同于软骨碎裂之后、半月板损伤等引起的真正的绞锁。肿胀大多是由膝关节积液或骨关节炎导致的骨赘形成引起的。 2. 体格检查 当患者主诉有上述症状时,应在询问病史之后进行详细、具体的体格检查。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不应该单纯进行髌股关节的检查,还应该包括膝关节常规体格检查,以除外膝关节其他疾病。专用于髌股关节的体格检查主要有: 2.1 髌骨内外侧滑动试验和“恐惧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将被检膝关节屈曲20°-30°,在髌骨内外侧分别施加同样的压力,观察髌骨向内外侧滑动的距离。将髌骨在纵轴上平分为4等份,如果髌骨向内侧滑动距离小于1等份,则说明外侧支持带紧张;如果向外侧滑动超过3等份,则说明内侧支持带松弛。“恐惧试验”阳性者表现为检查者将髌骨向外侧推动时,患者突感疼痛并抗拒髌骨的进一步外移。 2.2 髌骨倾斜试验: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将四指放在髌骨内侧,拇指放在髌骨外侧,如不使将髌骨外侧面升高至水平面则表明外侧支持带紧张。此时可以触及紧张的外侧支持带。 2.3 髌骨动态轨迹:正常膝关节开始屈曲的时候,髌骨是平滑地进入股骨滑车的;当髌骨进入股骨滑车的时候向内侧弹动,即“J征”阳性,说明股内侧斜肌没有主动地引导髌骨进入股骨滑车,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MRI分析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的MRI分析髌股关节不稳是中国人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在膝关节疾病中约占40% 。髌股关节不稳可导致髌骨脱位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严重者可能致残。目前在髌股关节不稳解剖因素的研究中,解剖因素主要包括股骨滑车发育 不良、高位髌骨、股四头肌肌肉松弛、胫骨结节鄄滑车沟间距 (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 TT-TG)等。虽然髌股关节不稳已受到较多关注,但是目前仍缺乏对国人髌股关节不稳主要发 病因素的全面、定量的研究,这也是造成目前髌股关节不稳疗效欠佳,甚至是造成医源性髌股关节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MRI具有观察关节软骨、完整伸膝装置的优势,所以是目前观察分析髌股关节的金标准。 本研究中,对国人髌股关节MRI 影像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髌股关 节不稳的主要发病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髌股关节不稳的20 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 资料作为髌股关节不稳组,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选择同期关 节外科、创伤骨科门诊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病例需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

叉韧带损伤者,共69例,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 t=0.680, P值均>0.05) 1.2 MRI扫描方法 采用荷兰Philips 1.5T MRI扫描系统,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完全伸直,足部固定,进行标准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扫描。矢状位:自旋回波 WI, TR/TE=500ms/20ms;冠状位:梯度回波 (spin echo,SE)T 1 (gradient echo, GE) T WI, TR/TE=560ms/20ms;轴 2 位:GE TR/TE =480~560 ms/16 ~20ms;所有序列的层距和层厚分别为 0.4mm、4mm。 1.3 髌股关节解剖形态的测量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通过单盲法在MRI上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每个指标测量 2 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髌骨高度 (patellar height, PH): 应用Insall-Salvati 指数在膝关节矢状 位T1WI上进行测量(图1),测量得到的髌腱长度与髌骨长度的比值即为PH。股骨滑车发育情况主要通过股骨滑车沟内外侧软骨面的夹角即股骨滑车 沟角(sulcus angle,SA),以及滑车沟软骨面外侧宽度与内侧宽度的比值 即股骨滑车沟外侧面比例(sulcus lateral facet ratio, SLFR)的 测量值进行评估。在膝关节轴位图像从近端至远端第一层完整显示股骨滑车软骨的水平层面上(膝关节关节面上方3cm),测量SA以及SLFR(图2)。TT-TG的测量:在同一轴位层面上,经过股骨滑车软骨面最低点做股骨后髁 连线的垂直线,另外在膝关节远端确定髌腱在胫骨结节附着点的最突点, 此点至该垂直线的距离即为TT-TG(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