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体积。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浮力产生原因

物体上下表面由于处于液体(或气体)的深度不同,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也不等,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之差形成了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多少密切相关。

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例,由于液体会产生压强,而且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变大,且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此物体下底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较大,上底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较小,物体上、下底面的压力差即表现为竖直向上的浮力。侧面所受到的压力相互抵消。

浮力的定义式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下沉静止后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推导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g表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物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识梳理

物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2.浮力计算方法的总结: (1)平衡法:F浮=G (2)称量法:F浮=G-F (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全部浸入”和“部分浸入”: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或气体)时,V排

例题2.一个苹果的质量为160 g,密度约为0.8×103kg/m3,苹果的体积是__2x10-4__m3,用手将 苹果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__ 2__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 N/kg) 例题3.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是(D) 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他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巩固作业: 1.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2.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F氢>F空B.F氢=F空 C.F氢<F空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点拨:气球是“浸没”在空气中的,因为体积相同,所以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球所受浮力相同 3.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D) A.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B.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变大 C.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D.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4.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览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C) A.船的重力将减小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 5.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 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或“=”)

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与多个因素相关。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 液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例如,在水中浮力是很大的,而在油中则相对较小。而物体的体积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除的液体的重量。当物体处于液体表面时,浮力最大;当物体沉入液体中时,浮力逐渐减小。 三、物体的形状和密度 物体的形状和密度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小;而相同质量的物体,形状越扁平,浮力越大。例如,一个球形物体的浮力大于一个长方体的浮力。 四、液体的密度和温度 液体的密度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密度会降低,从而影响浮力的大小。例如,水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在热水中物体的浮力相对较小。

五、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较深的液体中,物体受到的压强较大,浮力也相应增加。 六、物体所受的其他力 物体所受的其他力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例如,当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或向上的推力时,浮力会减小;当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时,浮力会增加。 七、物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物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接触面积越大,浮力越大。例如,一个平放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一个垂直放置在水中的物体。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液体的密度和温度、液体的压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以及物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这些因素对浮力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浮力原理。

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实验...

1.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保持物体重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2)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量筒、酒精、水、盐水、三块重力不同且体积适当的实心铜块,细线. 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三,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三块铜块的重力G1、G2、G3; ②用量筒取适量的水,将三块铜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③利用F浮=G-F计算三块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1、F浮2、F浮3 请你指出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的错误,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3)设计出探究“猜想三”的记录数据表格. 分析(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就必须控制除密度以外其他物理量相同; (2)为了验证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应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根据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来设计表格.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应保持物体重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2)由题意可知,三块重力不同且体积适当的实心铜块,即三块铜块的体积不同,当全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 而要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应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因此改正方法:用量筒取适量的水,将三块铜块分别浸在水中,

当液面上升的高度相同时,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3)根据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液体的密 度ρ/ (g/cm3) 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 积V/cm3 物体重力 G/N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N 浮力F 浮 /N 结论 1 相同相同 2 3 故答案为:(1)物体重力大小;液体密度; (2)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用量筒取适量的水,将三块铜块分别浸在水中,当液面上升的高度相同时,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3)见上表. 点评本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密度、物体体积、重力加速度; 3.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漂在水面上?”“这是与什么有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 (1)介绍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推力。(2)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密度:密度越大,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②物体体积:物体越大,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③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小,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3)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实验操作(30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 的影响。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1)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的物体体积和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别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 (2)物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的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用不同大小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大小物体对浮力的影响。(3)重力加速度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液体密度和物体大小条件下,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如山顶、山脚、平原等),观察不同地点重力 加速度对浮力的影响。 4.总结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自己在实验中发现和思考到 的问题和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平时生活中还有什么 能够利用到这些知识。 5.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例,并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第一课时) 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石晓煦 背景介绍 情况描述由于近几年教学观念的改革,在各科教学中越来越注重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因而,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及实验设计方面的指导。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培养,初三(12)班的同学已基本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究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鉴于平时教学中所进行的探究主要是侧重于实验探究,因此我打算对学生进行一次课内理论探究的尝试。考虑到初三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储备,而且浮力问题较为常见,学生会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对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分析,学生对“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有许多错误的认识,比较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于是决定尝试着把第六册中浮力这一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探究教学,第一课时侧重于学生思维上的探究,第二课时侧重于学生定量实验探究。 课题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不同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的情况 (2)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具体因素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协商、讨论、实验等探究活动获得“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发展学生批评性思维,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归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的自信心学会与人合作,朋友善于观察、敢于发现、大胆质疑的品质 (二)教学仪器准备 (学生仪器)弹簧秤(一把)、烧杯(二小一大)、石块(一大一小)、水、 酒精、圆柱体两只(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刻度尺(一把)等。 (教师仪器)除学生仪器外,还有装面粉的气球(一只)、一角硬币 (两枚)、玩具小船(一只)、不锈钢碟(一只)等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一开始上课我就从生活实例着手,提出一个简单而亲切的问题: 小明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天早餐店吃早餐的时候,看见店主正在炸油条,他惊奇地发现:刚放入油锅的面条儿是沉在锅底的,而炸好了的油条能却浮在油面上。他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油条能浮在油面上而不下沉呢? 简单的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我启发学生利用生活实里例讨论、归纳出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液体里也同样受到浮力。针对学生举例中只对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我又指导学生利用弹簧秤自己动手通过实验验证沉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样也受到了浮力,并从实验中总结出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量法,为下面的验证猜想的实验做准备。同时结合各小组在实验中所测得的浮力大小有异这一事实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会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讨论协商、提出猜想 [讨论]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协商讨论,首先我鼓励学生们不妨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个问题作出大胆而清晰的猜想,同时也提出要求:由于猜想不是瞎想,所以,当你把自己的猜想展示

2020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专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筒、鸡蛋、食盐、弹簧测力计、金属圆柱体、细线、烧杯、小石块 【实验原理】 称重法测浮力: F 浮 =G-F 【实验步骤】 ①把鸡蛋放入盛水的透明玻璃筒中,鸡蛋沉入筒底,然后向水中撒盐并搅动,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②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③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改变其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考点方向】 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了“ 法”测浮力:=-F G F 浮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 。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利用“ 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 3、注意完全浸没和不完全浸没对实验的影响。 4、实验原理: 。 5、弹簧测力计 以及盐水的浓度会对实验产生一定的误差。 6、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实验目的是: 。 7、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不知之处是: 。 8、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 。 9、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其他因素一定时,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 。 10、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其他因素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 。 11、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

【创新母题】: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面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B.只有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5)小明做实验时,用手握弹簧测力计有些晃动,导致数据偏差较大,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6)小华进行第二次实验时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到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练习1:(2019·德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 C. D. E. 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参考教案

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4)会求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 思维启动 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受到重力G 和支持力F 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重力G和支持力F是一对平衡力。 思维链接

将木块放入水中后,木块向上浮起,最后静止在水面上。木块受到 重力G 和 浮力F 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重力G 和浮力F 是一对平衡力。 实验结合推理 G

G=F浮+F拉 F浮= G-F拉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求浮力大小的方法一:称重法: (1)先测出物体的重力G (2)当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3)由力的平衡知识求出浮力:F浮=G– G´ 加油站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重为9.8N,浸在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其示数为4.9N,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实验结合推理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上下(左右表面) 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大小情况为: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明白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体积、表面积,温度,浓度,密度,粘度等条件有关。 2、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主要为,让学生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利用实验数据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并说明这些因素对物体的浮力的影响。 3、教学过程 (1)复习:首先教师复习了浮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浮力的定义,再简要介绍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介绍:接着,教师为学生仔细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体积、表面积、温度、密度、黏度等; (3)实验:最后,教师布置了相关实验,让学生做测试,观察浮力的大小,提供实验数据,以比较不同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让学生明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深入理解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们的体积、表面积,温度,浓度,密度,

粘度等条件有关。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验前未做足够的准备,实验过程仓促,缺少实验过程的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二是没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没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没有让学生用大量实验数据来进行分析比较,缺少分析思想;三是没有制作实验报告,让学生用实验数据说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一是做足够的实验前准备,在实验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按照要求来操作;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听、记,另外增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让学生思考不同条件下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三是增加实验报告的要求,让学生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浮力的产生影响因素

浮力 知识点一: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这个力叫浮力。(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实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 大小:水面静止的乒乓球:F 浮= ;悬浮在水中的金鱼F 浮= ; 用细绳悬挂的铝块:F 浮= ;在河底爬行的螃蟹F 浮= 。 知识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 p上p下,原因:p左p右,原因: F 浮= 1、一个2N的钩码,挂在弹簧秤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示数1.2N,钩码受到的浮力是N。 2、某同学用测力计测量小铝块受到液体的浮力。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3N;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时,读数为2.6N,此时物块受煤油的浮力为N。当把物块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为2.5N,此时物块受水的浮力为N。由此可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有关。 3、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N。 4、将一恰能在水中悬浮的实心小物块投入装满水的烧杯,则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用与物块相同的材料制成一个l0dm3 的实心物体,则物体质量为kg。 ()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测它受到浮力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木块下用细线吊一块铁块悬浮在水中,若细线断了,木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7、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ρ甲和 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正确的是 A. ρ 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8、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B.三只小船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C.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D.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9、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 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10、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B.石头仍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C.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 D.拉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受力物体是 液体B.浮力的方向总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反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2、如图,甲、乙两台秤上各有一个容器,一个装满水而另一个未满,现各将一手指 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壁、底均不接触。手指浸入水中之后,两台秤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甲变小,乙不变 B、甲变大,乙不变 C、甲不变,乙变大 D、甲变小,乙变大 13、小华同学将小石柱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缓慢浸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实验 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1)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N,小石柱受到的 重力是N. (2)小石柱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过程是先,后. (3)实验表明,小石柱受到的浮力与有关,与无关 14、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2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5--(考点精讲)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30个专题实验突破

实验1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主要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体(液物ρρ>)、烧杯、水、盐水等;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在使用前,需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若没有,则需对测力计进行调零; ②读数时,弹簧测力计需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测力计示数=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 (2)实验中,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来说明浮力大小的变化,F 浮=G-F 示. 2.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拉浮F G F -=); 3.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①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如图a ; ②把物体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c 、d 所示;

③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结论一:。 (2)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①让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c所 示; ②测出物体所受浮力。 结论二:。 (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①把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d、e 所示; ②测出物体所受浮力。 结论三:。 【分析与论证】 ①由(a)、(c)、(d)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②由(a)、(b)、(c)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由(a)、(d)、(e)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个物体,以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 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 ②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不同液体中,探究浮力的大 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控制液体的密度及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相同液体的不同深 度,探究浮力的大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交流与讨论】 (1)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物体的体积应稍大一些。 (2)实验时烧杯中的液体要“适量”:物体浸没后液体不能溢出杯口,同时物体又能够浸没到液体中。(3)误差分析:若先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由于物体上沾有液体,则所测浮力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和排水量的关系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和排水量的 关系

1. 水的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 水的浮力是支撑物体浮力的主要因素,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 重量。当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增加时,水的浮力也会增加,从而使物体 能够在水中浮动。此外,物体的排水量也会影响它在水中浮力的大小。当物体的排水量增加时,它在水中的浮力也会增加,从而使物体能够 在水中浮动。反之,当物体的排水量减少时,它在水中的浮力也会减少,从而使物体不能够在水中浮动。因此,水的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主要原因。 2. 水的密度与物体的浮力 。 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与水的密度有关。当水的密度增加时,物体所 受的浮力也会增加,因为更多的水分子支撑着物体,使其获得更大的 浮力。另一方面,当水的密度降低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会降低,因 为支撑物体的水分子数量减少,使其获得较小的浮力。此外,水的密 度也会影响物体排水量,当水的密度增加时,物体排水量会减少,因 为更多的水分子支撑着物体,使其获得更大的浮力,而减少了排水量。反之,当水的密度降低时,物体排水量会增加,因为支撑物体的水分 子数量减少,使其获得较小的浮力,而增加了排水量。因此,可以看出,水的密度与物体的浮力和排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3. 物体的形状与排水量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在水中的排水量。较小的物体,如一个小石头, 会更容易排出水,因为它有较少的表面积接触水面。而较大的物体, 如一块木头,会更难排出水,因为它有较多的表面积接触水面。此外,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它在水中的浮力。椭圆形物体,如一个橡皮球, 会更容易浮起,因为它的表面积更大,可以抵抗更多的浮力;而立方 形物体,如一个立方体,会更难浮起,因为它的表面积更小,不能抵 抗足够的浮力。因此,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在水中的排水量和浮力。4. 物体的体积与浮力 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也就越大。浮力是物体在水中所受的外力,它 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排水量。当物体的体积增加时,排水量也 会增加,从而使浮力增大。反之,当物体的体积减小时,排水量也会 减小,从而使浮力减小。由于浮力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因此,物体的 体积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5. 水的温度与浮力 水的温度与浮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浮力也会 增加,而降低水温则会减少浮力。这是因为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密 度会降低,从而使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增加,而降低水温则会使水 的密度增加,从而减少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此外,水的温度也会 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排水量,即物体在水中的排水量会随着水温的升高 而增加,而降低水温则会使物体在水中的排水量减少。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1)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1) 【实验目的】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筒、食盐、弹簧测力计、金属圆柱体、细线、烧杯、小石块。 【实验步骤】 1.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分别停在水中不同的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否不同? 2.把一个柱形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3.准备好不同密度的液体(清水和盐水),再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两种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深度无关。 【必会考点】 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的实验,注意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4、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5、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不足之处是:读取数据时易受晃动而影响测量结果。 6、如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7、如图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8.如图3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经典题型】 1.(2022吉林)某小组同学做科学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a.将一个长方体物体(物体不吸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如图甲所示。b.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向下移动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c.继续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再向下移动4cm,物体刚好浸没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1)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2)分析测量结果可知,在图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在图乙中受到的浮力大______N,由此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 (3)图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图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丙,则F乙______F丙。 kg/m。 (4)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