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练试卷

历史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

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右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

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

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5.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

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A. 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8.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A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9.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

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10.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实行有

助于推动()

A.王国问题解决 B.多元文化形成

C.统一局面巩固 D.疆域面积扩大

11.“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

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齐桓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与材料中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开拓交通 D.郡县制的推广

13.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

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15.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社会政治清明

B .经济恢复发展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农民负担沉重

16.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 .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B .建立刺史制度

C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 .实行“推恩令”

17.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

18.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9.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

举是为了( )

A .削弱诸侯势力

B .提升儒学地位

C .监察地方势力

D .拓展统治范围

20.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主要研究的地区应是( )

A .内蒙古

B .西藏

C .广西

D .新疆

21.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

A .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 .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 .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 .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①处的政权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北魏

D .北齐

23.右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

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反映了( )

A .内迁各族生活习惯一致

B .祖国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D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24.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

权所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调不误农时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D.重视因地制宜

25.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二.材料题(10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民族认同】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4分)

活动二【民族认同——多元一体】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草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2)根据材料二,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4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双周练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双周练 高三历史 2023.03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周之后,能演奏、聆听雅乐之人减少,墨子等人认为雅乐只是“先王陈迹”,无法教化百姓。与此同时,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大量进入王室宫廷。这反映出A.社会变迁导致乐教衰落B.墨家思想顺应时代风潮 C.政治动荡促进艺术传播D.世俗音乐成为文化主流 2.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A.抑商政策的松动B.造船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发展D.丝绸之路的开通 3.宋代文官选任中,由中书门下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堂阙”,由吏部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部阙”。下表是北宋元祐与南宋绍兴初期的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统计,大致如下: 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 (按:括号内的数字,是该次分阙之前部注阙数。) 这表明,宋代 A.文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B.文官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C.文官选任权力发生异变D.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 4.明清君臣、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

关系。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属性。他们的认识 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解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缘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5.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学习 A.方向由西方转向日本B.领域由自然科技转向社会科学 C.主题由器物转向制度D.目标由求强求富转向文化革新6.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规定: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应举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悬旗结彩;三、大阅; 四、追祭;五、赏功;六、停刑;七、恤贫;八、宴会。北洋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文明开化的新风尚B.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C.重构国民对政权的认同D.重建民主共和制度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通过了《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等一系列经济建设的决议,并颁布法律文件规定:“苏维埃应保证商业自由,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等。这些措施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打破了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解决了根据地的物资短缺问题 8.下图为1945年12月画家丁聪创作的漫画,它呈现了国民政府制造的镇压各校师生和社会人士反内战、呼吁和平的“昆明惨案”,刻画了政府需要的“良民”形象。作品旨在揭示

周练历史卷(样卷)

历史周练试题(样卷)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 )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2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D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 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A)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7.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C)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C.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D.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28.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 ) 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29.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B)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30.19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C)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人先于中国接触国学 31.下列言论中,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关的是(A) ①(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认为)“如果说历史能够给人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均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年认为)“在军事防务方面……将越来越多地由亚洲国家自己来处理” ③(1969年中国军方讨论国际形势时提出)“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④(1972年中共中央转发的毛泽东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2、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结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在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D) A.双方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3、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

历史必修二周练

历史必修二周练 周练一 一、选择题 1.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 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产的主要途径是 A.转化“公田”为“私田” B.实行土地兼并 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 D.政府的“均田” 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4.北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5.陆羽在《茶经>中描述某茶具时说:“其瓷类玉类冰,青而益茶,茶色绿。”这种茶具在唐朝应烧制于 A.越州窑 8.邢州窑 C.定州窑 D.窑 6.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贸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7.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

民。”宋高宗这句话中的“市舶”指的是 A.边境贸易 B海外贸易 C.丝绸贸易 D.草市贸易 8.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C.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10.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1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 1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3.现代考古在、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发掘了5座大型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

2022七年级上册历史日清周练

2022七年级上册历史日清周练 一、选择题 1.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A) A. 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 B. 中国与日本在台湾的利益冲突 C. 中国与日本在南海的利益冲突 D. 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的利益冲突 2. 《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了(D) A. 中俄开战 B. 中美开战 C. 中韩开战 D. 中日开战 3. 辛亥革命的标志是(C)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C. 辛亥革命爆发 D. 甲午战争爆发 4.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B)

A. 外援的帮助 B. 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C. 民众的鼓励 D. 领袖的英明决策 5. 记载了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的内容的国家是(A)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二、填空题 1.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 答案:1894 2. 《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是________年。 答案:1895 3. 反帝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先后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和________年。 答案:1919、1915 4.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年。

答案:1911 5. 中国第一位民主主义政府的成立时间是________年。 答案:1912 三、问答题 1. 甲午战争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清政府腐败衰弱,军队装备落后,作 战计划不周,以及日本军队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所致。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文化运动主要反对旧传统、追求自由、平等,提倡科学、民主、人道主义,主张以大众文化和知识分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 的开始。 3.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答: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帝制 的结束,孕育了新的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进入了近代史,为后来中 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4. 什么是开埠运动? 答:开埠运动是指清政府在19世纪末19世纪初,被迫签订一系列的 不平等条约,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一些特定港口开设租界并享有权

2023届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高三第一学期第1次周练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第1次周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1-10课以及关联的选择性必修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某学者根据中国文明孕育发展情况,绘制出的中国文化地理分区示意图。这表明,中华文明() 图1 A.源头的多元性B.多元一体发展模式 C.注重文化认同D.优于其他地区文明 2.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3.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4.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5.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这反映了二者() A.阶级立场的迥异B.治世理念的分歧C.道德修养的高低D.所处时代的不同6.齐桓公葵丘会盟后,欲封禅泰山,管仲劝阻,桓公却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由此可知() A.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B.封禅利于维护礼乐秩序 C.周天子的权力丧失殆尽D.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7.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8.“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A.两广地区B.关中地区C.河套地区D.西南夷地区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夏津县双语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3周周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双语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3周周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2是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在1934年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树后人物代表德国,法兰西女士在抚摸、讨好大熊。下面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图2 A.英国奉行扶德抑法政策B.苏联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 C.苏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D.法国拉拢苏联维护自身安全 2.1935年,法国总理在阐述对意大利政策时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一政策()A.遏制了意大利法西斯势力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 C.是基于维护法国既得利益D.缓和了法意之间的矛盾 3.图3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 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4.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据此可知丘吉尔() A.不再反对共产主义B.开始反思绥靖政策 C.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D.决定建立英、美、苏联盟 5.右边漫画中拥抱在一起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斯大林手边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奸

笑着的希特勒正往斯大林背上插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该漫画意在() A.展示现代主义艺术手法B.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C.批评苏联的消极备战D.揭示苏德协议的实质 6.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7.图2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 图2 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8.图2所示为二战中(1940年)的一幅作战示意图。经此战役后()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第15周周练试卷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第15周周练试卷一、选择题(24分)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3.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变化的是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经济制度 D.生活方式 4.2011年3月,在中国侨民撤离利比亚的过程中,“徐州”号导弹护卫舰顺利地完成了护卫任务。新中国的人民海军建设起步于 A.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B.东海舰队的成立 C.南海舰队的成立D.北海舰队的成立 5.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访问印度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6.在l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与1972年建交最高峰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此政策下取得的外交成果是 A.中日建交 B.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促使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是 A.“两弹”的成功研制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 D.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9.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你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特色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10.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1.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广西合浦廉州中学高三周练系列历史试题2含答案

合浦廉州中学2013届高三周练系列 历史试题(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 3 ②图 4 ③图 5 ④图6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3.魏千志在《明清史概论》中写道:“四乡村保,相距120里,所在聚而成集,奇日、偶日各异。其期趁集者,多逾千人,少亦数百.” 这描述了 A.草市的经营情况B.夜市的经营情况 C.都市的经营情况D.镇市的经营情况4.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

所见尤大。"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D.“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6.图7是张乐平先生1938年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意图是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坚定民族抗战必胜信念 C.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图7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可以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与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民主的法治程序.根据这一划分,对应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B.1945年C.1978年D.1982年 8.以下为1913年一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2019-2020年春学期周练测试五和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2020年春季学期周 测(5)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0分) 1.克利斯提尼重组雅典整个部落制度。他建构的新部落每个都包含雅典城邦的不同地区,相互散落且并不联系。每一个部落包含城市地区一区、沿海一区以及内陆一区。据此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 A.反对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B.利于雅典民主国家的形成 C.旨在消除部落间贫富差别D.使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2.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3.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其主要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①执政为民 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 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④三权分立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宗教神话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觉醒 C.崇尚运动的风尚D.公民政治的实行 5.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此材料说明雅典法庭审判() A.体现了民主原则B.存在凭借情感判案的现象 C.程序规范而合理D.缺乏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

202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双周练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周练试题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制定了详细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西周朝觐制度旨在 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 2.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 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 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 3.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4.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研究上述问题的出发点是 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 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 5.下图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单位∶座)对该图反映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商朝人崇信众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 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4.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 5.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 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D.察举制度 6.《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7.《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课改实验班4.2) 含答案

丰城中学xx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五次周考试卷 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课改实验班4.2)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竞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 ) 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2.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3.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

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 4.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5.唐科举进士科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弊端而改考诗赋,出题无尽。某人凭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举高中。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 ) 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 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 C.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 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 6.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 7.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

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章次周练半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9月16日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 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 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 C.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 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A. 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3.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 “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4. 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 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 族色彩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5.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 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 C.有效地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8.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 “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

湖北省仙桃中学2021届高三4月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仙桃中学2021届高三4月第三次周练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A.作者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 B.作者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抱负化的学术倾向 C.作者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 D.作者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心集权格局 25.“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出名无实,训练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富强 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减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26.文物部门对某一皇家陵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发觉陵墓按阴阳五行之宫、商、角、徵、羽对应方位,按山北水南座落于河南黄河边上。经过专家勘察,从地面建筑到地官都曾经患病少数民族报复式的破坏。由此推断这~皇家陵墓可能属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27.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宣扬“中体西用”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削减变法阻力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 28.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始终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视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29.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逼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转变这种逆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赐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缘由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心与地方的整合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头形成 30.20世纪60年月学校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削减城市人口3788万,消灭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白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动B.初步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以农业进展为基础 31.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特地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相互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A.形式化B.强制性C.主观性D.有用性 32.1883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爱护会议等等。这些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现象能说明 A.德国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B.福利社会在19世纪末已经成熟 C.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法制化D.德国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力气 33.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退,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终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日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生疏的缘由是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资本主义调整机制渐趋成熟 34.有学者认为:“假如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假如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成功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成功” C.其次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成功”的重要缘由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成功” 35.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消灭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境况、心理与爱情,主见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绝望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D.时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40.(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毁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心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依据材料结 合所学学问,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动中国“大一统”局面的进展。(8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乐观意义?(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方案(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a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b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练1(9.30) 含答案

丰城中学xx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周练试卷 历史 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练1(9.30)含答案 (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C.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D.确立于公元前12世纪 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6.(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

历史周练试卷

历史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 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右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 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 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5.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 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A. 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8.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A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9.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 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10.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实行有 助于推动() A.王国问题解决 B.多元文化形成 C.统一局面巩固 D.疆域面积扩大 11.“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 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齐桓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与材料中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开拓交通 D.郡县制的推广 13.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 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