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讲义

口腔颌面部感染

知识内容细讲

概论

口腔内有多种非致病菌与致病菌寄宿

颌面部存在多个窦腔,颌骨周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

病灶牙为感染发生提供了特有的条件

1.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与感染的关系

危险三角

2.感染途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急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慢性:炎性浸润块,开口受限、瘘口

2)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

4.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

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指征、要求、目的)、清除病灶

全身治疗

目的:

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

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

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指征:

①疼痛加重,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

②急性化脓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

①切口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尽力选用口内引流。颜面脓肿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下颌智牙冠周炎

病因:盲袋

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常见。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

智牙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

初期,一般全身无明显反应;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当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反射性痛。当炎症遍及咀嚼肌时,可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由于口腔不洁,表现为口臭,舌苔变厚,龈袋处有咸味分泌物溢出。

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及大便秘结、白细胞总数稍有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慢性冠周炎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局部有轻度压痛、不适。

扩散途径(三大):

1.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发生皮下脓肿,形成面颊瘘。

2.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转折处的骨膜下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3.沿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

治疗:

1.局部冲洗:智牙冠周炎的治疗以局部冲洗、上药为主。

2.选择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

3.切开引流术:如龈瓣附近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并置引流条。

4.冠周龈瓣切除术:当急性炎症消退,对有足够萌出位置且牙位正常的第三磨牙,可在局麻下切除第三磨牙冠面龈瓣,以消除盲袋。

5.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当急性炎症消退,对有足够萌出位置且牙位正常的第三磨牙,可在局麻下切除第三磨牙冠面龈瓣,以消除盲袋。

间隙感染

间隙感染(牙源性、腺源性)混合

眶下间隙感染颊间隙感染

咬肌间隙感染颞间隙感染

翼下颌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

界限不掌握、治疗都一致。

眶下间隙

上界眶下缘,下界上颌骨牙槽突,内界鼻侧缘,外界颧骨。

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眶内蜂窝组织炎,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前磨牙区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做切口,横行切开黏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

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

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扩散

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口长3~5cm。

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下颌下三角内,下颌智牙冠周炎、下颌后牙尖周炎、牙槽脓肿的扩散。

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颌下缘平行之切口。

勿伤及面神经和面动静脉

上界颧骨下缘;下界下颌骨下缘;前界从颧骨下缘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下缘的连线;后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为翼下颌韧带。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或牙槽脓肿。

口内切口应在下颌龈颊沟之上切开。广泛的感染从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处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

翼下颌间隙感染

来源智齿冠周炎、磨牙根尖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

口内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少用)口外切口同咬肌间隙感染

颞间隙

颧弓上方的颞区,借颞肌分为颞浅与颞深两间隙。

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

颞深从骨缝或血管蔓延,至脑膜炎、脑脓肿。

颞下间隙

颅中窝底,翼下颌间隙等感染扩散或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

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

口外:沿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口

口内:上颌结节外侧口前庭黏膜转折处

咽旁间隙感染

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

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腭舌弓和腭咽弓,腭垂被推向健侧。口内:翼下颌皱襞稍内侧纵行切开

口外:下颌角为中心,距下颌

骨下缘2cm作长约5cm的弧形切口

口底多间隙感染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1.软组织的副性水肿非常广泛;

2.肿胀区皮肤呈紫红色,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弹性;

3.波动感,捻发音;

4.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有气泡的液体;

5.舌体被挤压抬高,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

衣领、倒“T”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原菌主要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混合性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牙源性感染(90%)

损伤性感染

血行性感染: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中央性

急性期:全身症状重

局部:牙剧烈疼痛,疼痛向半侧颌骨或三叉神经分支区放射。受累区牙松动。有伸长感,不能咀嚼。化脓期有脓液溢出,破坏骨板,脓液溃破。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下牙槽神经受累,下唇麻木。

慢性期:死骨的形成及分离。

边缘性

好发于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处。急性期与颌周间隙类似,慢性期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

下颌智牙冠周炎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下颌骨的骨膜

骨密质小片死骨形成

增生型:多发生于青年人。

下颌骨X线后前位片见有明显的骨密质增生,骨质呈致密影像。

溶解破坏型: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

在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疏松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鉴别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来源:龋齿继发病、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

途径: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组织炎。病变可累及松质骨与密质骨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以弥漫型较多多为局限的,弥漫型较少累及牙多数松动,牙周有明显炎症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和松动多在颌骨体多在下颌角及下颌支

慢性期X线:大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开

治疗:急性期同急性炎症,慢性期手术去除以形成的死骨和病灶。(2~4周)

治疗

急性 1)药物治疗

2)外科治疗:目的是引排脓及除去病灶。

慢性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

中央性摘除死骨

边缘性刮除死骨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定义: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

血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临床表现:发病突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WBC↑,中性粒细胞增加。

面部:眶下及内眦皮肤红肿,随后眼睑肿胀,睑裂狭窄甚至闭合。结膜外翻或眼球外突(眶周蜂窝组织炎)

上颌骨:波及上牙槽突可出现龈颊沟及硬腭红肿,可发展为眶下区皮下脓肿。脓肿破溃成瘘,可有颗粒状死骨及牙胚排出。

治疗:大量抗生素, 对症及支持疗法。及早切开引流。死骨清除术尽量保守。

放射性颌骨坏死

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

射线种类、个体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护。

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60~80Gy。

临床表现

黑褐色牙槽骨、颌骨骨面外露,溢脓

牙关紧闭颌面部洞穿性缺损

治疗

全身治疗:抗菌、镇痛。

局部治疗:

死骨未分离前控制感染,骨钳咬除死骨。

死骨分离后死骨予以彻底摘除。

预防

1.放疗前准备工作:口腔卫生,去除感染源。

2.放疗过程中:防止发生感染。

3.放疗后: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面部疖痈

定义:接触外界尘土、污物、细菌而引起的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疖,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痈。

临床表现

上唇>下唇

红、肿、痛的小硬结,黄白色脓头,周围为红色硬盘红色炎性浸润块

并发症

危险三角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治疗

局部治疗:

宜保守,避免损伤,严禁挤压、挑刺、热敷或用苯酚、硝酸银烧灼,以防感染扩散。唇痈还应限制唇部活动。

疖:初起时可用2%碘酊涂擦局部,保持局部清洁。

痈: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

全身治疗:全身给抗菌药物,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面颈部淋巴结炎(炎症、肿瘤)

牙源性及口腔感染

分类:化脓性

结核性

化脓性淋巴结炎

急性:浆液性向化脓性转化。

浆液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变硬,自觉疼痛或压痛。淋巴结可移动,边界清楚,无粘连,全身反应甚微。

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形成炎性浸润块。淋巴结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全身反应加重。

慢性:慢性增殖性炎症。

淋巴结内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微痛的硬结,全身无明显症状。

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病史)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冷脓肿。(稀薄污浊,似米汤,夹杂有干酪样坏死物)。

治疗

全身治疗,加强营养。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

局部

手术摘除局限的、可移动的结核性淋巴结(药物治疗不明显时)。

已化脓的试行穿刺抽脓,同时注入异烟肼。

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颌面骨结核

颌面部放线菌病

颌面部梅毒

1.颌面骨结核(血行播散):

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可扪及质地坚硬的骨性隆起,有压痛,肿胀区表面皮肤和黏膜常表现为无化脓性感染的充血发红,可在黏膜下或皮下形成冷脓肿,引流后瘘管经久不愈。

全身支持、营养疗法和抗结核治疗。

2.颌面部放线菌病

软组织:腮腺咬肌区多见

颌骨:下颌角及下颌支

放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组织呈硬板状;皮肤呈棕红色,多发性脓肿和瘘孔;脓液中可获得硫黄样颗粒。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3.颌面部梅毒:

后天梅毒(性传播):口唇下疳、梅毒疹和树胶样肿(梅毒瘤)。

先天梅毒:哈钦森牙、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致角膜混浊、第Ⅷ对脑神经损害所致神经聋,被称为先天性梅毒的哈钦森三征。

三、重点总结

1.概论(1)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

2.下颌智牙冠周炎(1)概念及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

3.间隙感染(1)眶下(2)咬肌(3)颊(4)口底多间隙

4.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概念、病因与分类(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

5.新生儿颌骨骨髓炎(1)概念及病因(2)临床表现

6.放射性颌骨骨坏死(1)概念及病因(2)临床表现

7.面部疖痈(1)概念(2)临床表现(3)并发症(4)治疗

【例题】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不正确的是

A.感染途径以腺源性为主

B.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多见

C.牙源性感染极易波及颌骨与颌周软组织

D.口腔颌面部感染沿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可发生区域淋巴结炎

E.正常时既有大量微生物存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感染

『正确答案』A

【例题】左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并发面颊瘘的常见位置相当于左下颌

A.第三磨牙

B.第二磨牙

C.第一磨牙

D.第二前磨牙

E.第一前磨牙

『正确答案』C

【例题】患者,男,58岁。5天前开始出现下颌前部牙痛,急剧加重,因医疗条件有限,未予治疗。3天前开始出现舌上抬,颈前部剧烈疼痛、肿胀,迅速蔓延至双侧颌下区,患者明显感到憋气,急诊求治。查体:患者端坐呼吸,双侧颈部肿胀明显,皮肤色暗红,可及捻发音。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A.化脓性舌下腺炎

B.下颌下间隙感染

C.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D.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E.腐败坏死性龈炎

『正确答案』D

口腔颌面外科学-基本知识及技术讲义

基本知识及技术 考试大纲: 一单元:基本知识及技术八单元:唾液腺疾病 二单元:麻醉与镇痛九单元:颞下颌关节疾病 三单元:牙及牙槽外科十章单元:神经疾病 四单元:牙种植术十一单元:唇裂及腭裂 五单元:感染十二单元:影像学诊断 六单元:创伤十三单元:牙颌面畸形 七单元:肿瘤及瘤样病变十四单元:后天畸形和缺损 学习顺序:单元脉络梳理—知识内容细讲——重点总结——例题精讲 单元脉络梳理 一、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 1.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1)入院(2)门诊(3)急诊 2.临床检查(1)口腔(2)颌面部(3)颈部(4)颞下颌关节(5)唾液腺 3.辅助检查(1)病理学(2)影像学(3)实验室 4.消毒和灭菌(1)手术器械消毒和灭菌(2)手术者(3)手术区(4)无菌巾 5.手术基本操作(1)操作步骤(2)注意事项 6.创口处理(1)创口分类、愈合及处理原则 (2)换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换药技术 (3)绷带包扎的目的 (4)口腔颌面部常用绷带类型及应用 知识内容细讲 入院病史 姓名:[姓名] 职业: 性别:[ ] 工作单位(电话): 年龄:[ ] 住址: 婚姻:[ ] 病史供诉者: 出生地址:入院日期:年月日 00:00 民族:记录日期:年月日 00:00 主诉:发热、咽痛4天,咳嗽1天。 现病史:母亲及患儿诉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8~39℃,无畏寒、寒战、抽搐、意识障碍,同时伴咽痛,吞咽时加重,无声音嘶哑,流涕、鼻阻、肌痛、双眼球后疼痛。曾服“克感敏、风寒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等药物及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述症状无缓解,近1天来出现阵发性咳嗽,咳无痰,无胸痛、喘息、呼吸困难,时诉腹痛,无放射性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无腹泻、恶心呕吐。继续服上述药物病情不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今早到我院就诊,以“急性扁桃体炎”收住院。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饮食差,大便、小便如常,体重无改变。 个人史: 既往史:健康,常患病(扁桃体炎);惊厥史(无); 传染病或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 过敏史:(无);输血史(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概论及急救--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9009683.html,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章讲义1 口腔颌面部创伤 第一节 概论 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可能同时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在诊治过程中,应作全面检查,并迅速判断伤情,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妥善决定救治的先后步骤。 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起端。颌面部骨骼及腔窦较多,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有舌;面部有表情肌及面神经;还有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它们行使着表情、言语、咀嚼、吞咽及呼吸等功能。了解这些解剖和生理的知识,有助于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在损伤时的利弊 由于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如口底、舌根或下颌下等部位损伤,可因水肿、血肿而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因此,清创术中应尽量保留组织,减少缺损,争取初期缝合。 2.牙损伤时的利与弊 颌面损伤时常伴牙损伤。牙碎块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溅,将牙齿上的结石和细菌带人深部组织,引起创口感染。颌骨骨折线上的龋坏牙有时可导致骨创感染,影响骨折愈合。另一方面,牙列的移位或咬合关系错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体征,而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标准。在治疗牙、牙槽骨或颌骨损伤时,常需利用牙作结扎固定的基牙。 3.易并发颅脑损伤 颌面部上接颅脑,上颌骨或面中1/3部损伤容易并发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颅内血肿和颅底骨折等,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伤后有昏迷史。。 4.有时伴有颈部伤 颈部为大血管和颈椎所在,下颌骨损伤容易并发颈部伤,因此要注意有无颈部血肿、颈椎损伤或高位截瘫。 5.易发生窒息 口腔颌面部在呼吸道始端,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的堵塞而影响呼吸或发生窒息。救治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颌面损伤后,尤其行颌间牵引时,会影响张口、咀嚼和吞咽功能,妨碍正常进食,需选用适当的饮食和喂食方法,以维持患者的营养。进食后应及时清洗口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创口感染。 7.易发生感染 口腔颌面部腔窦多,有13腔、鼻腔、鼻窦及眼眶等。在这些腔窦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如与创口相通,则易发生感染。在清创处理时,应尽早关闭与这些腔窦相通的创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8.易伴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易引起腮腺、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损,导致涎瘘、面瘫、受损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麻木感等。 9.面部畸形 颌面部受损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应尽早恢复其容貌,减轻心理负担。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救 (一)窒息 1.窒息的原因 窒息可分为阻塞性窒息和吸人性窒息两类。 (1)阻塞性窒息 1)异物阻塞咽喉部:损伤后如有血凝块、呕吐物、碎骨片、游离组织块及其他异物等,均可堵塞咽喉部造成窒息,尤其是昏迷的患者更易发生。 2)组织移位:上颌骨横断骨折时,骨块向下后方移位,可堵塞咽腔,压迫舌根而引起窒息。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双发骨折时,由于口底降颌肌群的牵拉,可使下颌骨前部向下后移位及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 3)肿胀与血肿: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后,可发生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引起窒息。 (2)吸人性窒息:主要见于昏迷患者,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 2.窒息的临床表现 窒息的前驱症状为患者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在呼

《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临床示教、临床实习和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悉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操作的训练,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或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为了增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口腔颌面外科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讲授内容重点应突出,介绍常见病名的中英文对照,对自学内容给予指导和辅导,最后通过实习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1.13。理论课60学时,实验68学时。四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邱蔚六,5版,2004年。 II 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世界和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包括我系、科的发展史),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科、教、研的特色,并适当介绍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 二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和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讲义

口腔颌面部感染 知识内容细讲 概论 口腔内有多种非致病菌与致病菌寄宿 颌面部存在多个窦腔,颌骨周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 病灶牙为感染发生提供了特有的条件 1.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与感染的关系 危险三角

2.感染途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急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慢性:炎性浸润块,开口受限、瘘口 2)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 4.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 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指征、要求、目的)、清除病灶 全身治疗 目的: 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 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 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指征: ①疼痛加重,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 ②急性化脓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 ①切口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尽力选用口内引流。颜面脓肿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下颌智牙冠周炎 病因:盲袋 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常见。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 智牙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 初期,一般全身无明显反应;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当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反射性痛。当炎症遍及咀嚼肌时,可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由于口腔不洁,表现为口臭,舌苔变厚,龈袋处有咸味分泌物溢出。 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及大便秘结、白细胞总数稍有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慢性冠周炎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局部有轻度压痛、不适。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主要涉及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等内容。下面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基础知识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口腔的组成及结构 –颌骨的解剖结构 –颌面部血管、神经的分布 2.口腔颌面部疾病分类与诊断 –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症状 –临床检查、影像学等诊断手段的应用

手术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手术准备 –手术前的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手术器械与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2.麻醉技术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3.手术技术 –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特殊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 4.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的护理与恢复指导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管理与康复 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后定期复诊与随访 2.饮食与生活护理 –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 –术后口腔卫生的指导 3.康复锻炼 –术后口腔功能康复的指导与训练 –术后面部外形与咀嚼功能的恢复 综合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还 应包括实践环节,如: •临床见习 •手术观摩 •病例讨论与报告 以上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阐述。口腔颌面外科学 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以上内容,将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应对口 腔颌面部相关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案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案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和手术治疗方法•学会正确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技巧 •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口腔颌面外科学概述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 2. 口腔颌面外科学常见疾病 •牙齿拔除和智齿拔除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下颌骨骨折和上颌骨骨折的分类和处理方法•颌面部肿瘤和囊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颌面部感染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3.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技巧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常见困难及解决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4. 口腔颌面外科团队合作与管理 •口腔颌面外科团队成员及其职责分工 •口腔颌面外科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技巧 •口腔颌面外科团队管理及患者信息保护 三、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结合案例分析 •实地临床观摩和模拟手术操作 •团队合作及案例讨论 •视频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 四、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及提问回答 •模拟手术操作表现 •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成绩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书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材》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视频资源 •相关学术期刊论文 以上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优秀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具体教学内容 1. 口腔颌面外科学概述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口腔、颌面骨和相关组织的疾病和损伤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重要性 •口腔颌面外科学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口腔颌面外科学在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技巧和安全性要求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讲义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一、单元脉络梳理 1.概论病因 整复手术技术特点 2.组织移植游离皮片移植 组织瓣移植 骨移植 二、知识内容细讲 三、概论 病因:是指由于疾病或损伤等引起的畸形或组织缺损,故亦称获得性畸形和缺损。 (一)病因 1.肿瘤及类肿瘤病变 良性肿瘤——先天性畸形 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缺损或畸形 放射治疗——放射性骨坏死 2.损伤:交通事故颞下颌关节损伤——小颌畸形 3.炎症: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颌面骨的炎症

特异性炎症——梅毒、结核 (二)整复手术的技术特点 1.严格无菌条件 组织血运差、抗菌力弱,易发生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术前、术后)。 2.尽量爱护和保存组织 动作细致轻巧; 避免过度牵拉、夹扭、压迫软组织; 常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钳夹止血; 尽量少用结扎和电灼止血。 3.防止或减少粗大的瘢痕形成 手术创伤小,切口要整齐; 细针细线缝合,对位要好; 沿皮肤纹理设计手术切口; 适当早期拆线(面部5d,颈部7d)。 4.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借助于手术显微镜,或在放大镜下进行某些精细外科操作的一种技术。外科手术:宏观——微观(1mm以下微血管及神经束膜吻合)。

用得最多的是显微血管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1)显微血管外科:外径在2mm以下的血管外科手术。 三类:显微小血管(血管外径3~1.1mm) 显微细小血管(血管外径1~0.6mm) 显微微小血管(血管外径0.5~0.15mm) 要求:①吻合口的血管内膜应紧密接触;②没有外膜植入吻合口;③吻合口不产生狭窄;④吻合后的血管应无张力。

端端吻合是当前显微血管最常用的吻合方法。 注意事项: 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 术中常规用肝素—利多卡因盐水液冲洗血管口; 出现血管痉挛,可局部滴以1%~2%利多卡因或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片刻;无效时用液压法扩张; 患者宜保暖,注意头部制动。 (2)显微神经缝合术:在显微镜下,神经轴索清晰可见,用9-0~11-0的无损伤缝针,在无张力下行(轴)索膜对位吻合。 组织移植 (一)皮肤移植 皮肤移植可分为游离皮片移植、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带蒂、游离及管状皮瓣移植三类。 1.游离皮片移植 (1)分类 1)刃厚皮片(表层皮片、薄层皮片):0.2~0.25mm。 2)中厚皮片(0.35~0.80mm): 薄中厚皮片(0.35~0.50mm) 厚中厚皮片(0.62~0.80mm)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指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分支学科,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口腔颌面部的外科手术、疼痛管理、口腔重建手术、口腔颌面部医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学、口腔颌面部感染学、口腔颌面部畸形学、口腔颌面部创伤学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学。 一、口腔颌面部的外科手术 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主要涉及到的疾病有颌骨畸形、颌面部肿瘤、牙周病、牙齿拔除、腭扁桃体切除、口腔颌面部创伤等。其中,牙周病是口腔颌面外科学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诊断,如发现牙周病已经引起了牙槽骨的破坏,就需要进行牙周病手术。如果是牙齿拔除,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通常会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 二、疼痛管理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目前常用的疼痛管理技术有静脉注射麻醉药、皮下注射麻醉药、神经阻滞麻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口腔重建手术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还可以进行口腔重建手术,旨在恢复患者口

腔的正常功能和外貌。常用的口腔重建手术包括隆下颌手术、口腔颌骨移植手术、口腔种植手术等。这些手术需要进行基础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口腔颌面部医学 口腔颌面部医学主要研究口腔内部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病因学方面的研究。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借助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口腔颌面部肿瘤学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口腔颌面部出现的癌症或肿瘤。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时,通常会结合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疗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六、口腔颌面部感染学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因感染引起的疾病。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感染向更深层次扩散。 七、口腔颌面部畸形学 口腔颌面部畸形是指口腔颌面部因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形态。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外貌和功能。

口腔颌面外科学-医考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口内片 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 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 2.(牙合)翼片 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 上颌前部(牙合)片 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 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 下颌颏部 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 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 1.华特位片 2.颧弓位片 3.下颌骨侧斜位片 4.下颌骨后前位片 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8.髁突经咽侧位片 9.曲面体层摄影片 华特位片(鼻颏位片) 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 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 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 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及临床见习来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口腔颌面外科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并熟悉常见病的诊断,鉴别。介绍与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竖立法制观念。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 四使用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王嘉德,2版,2004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口腔检查。 (二)掌握颌面部检查。 (三)掌握颈部检查。 (四)掌握颞下颌关节检查。 (五)熟悉涎腺检查。 三教学内容 (一)口腔检查。 1 口腔前庭检查。 2 牙及咬颌关系检查。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 (二)颌面部检查。

1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 2 颌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 3 面部器官检查。 4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5 语音及听诊检查。 (三)颈部检查。 1 一般检查。 2 淋巴结检查。 (1)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 (2)扪诊手法。 (3)扪诊顺序。 (4)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五)唾液腺检查。 实验二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及住院病案书写 一教学目的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及住院病案撰写要求。 二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及住院病案撰写要求。 三教学内容 (一)门诊病案必需项目。 (二)门诊病案撰写的基本要求 (三)写一份门诊病案。 (四)住院病案撰写的基本要求。 (五)写一份住院病案。 实验三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 一教学目的 结合头颅标本教授各种局部麻醉方法。示教各种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让同学互相注射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 二教学目的 (一)熟悉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局部麻醉方法和步骤。 (二)掌握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三教学目的 (一)结合头颅标本讲授并示教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结重点)

口腔颌面部感染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口腔、鼻腔、鼻窦、毛囊、汗腺、皮脂腺——细菌滋生与繁殖的场所 2)牙源性感染——发病率较高 3)颌面部筋膜间隙和表情肌及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感染扩散 4)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抗感染能力比较强;鼻唇部静脉常无瓣膜——感染颅内扩散;5)面部丰富的淋巴结——区域性淋巴结炎 【感染途径】: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医源性 【临床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粘稠脓液;链球菌为淡黄或淡红色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脓液为翠绿色、酸臭、稍粘稠;混合感染脓液则为灰白、灰褐色,腐臭;放线菌脓液中可有黄色硫磺颗粒;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的局部皮肤弥漫性水肿,呈紫红色或灰白色,无弹性,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有气体产生可触及捻发音。【治疗】:局部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度,避免不良刺激 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和清除病灶 全身治疗——抗生素的应用 二、★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及要求 ■目的——排脓、减张、避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预防扩散 ■指征: 1)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或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抽出者 2)口腔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同时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者3)颌周蜂窝织炎,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者 4)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1)切开部位应在脓肿最低处。2)切口瘢痕隐蔽,皮纹一致。3)切至黏膜下或皮下。 4)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 三、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是指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最常见。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总 4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关系诊疗质量与成败。要求方法正确,全面细致,客观有序 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2、面部器官检查:先天畸形,上颌窦癌,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脑脊液耳漏),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 3、淋巴结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 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与基地有无粘连 垂直链: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上达颅底,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锁骨上淋巴结(系颈深淋巴结下群向锁骨上方扩展的部分) 4、髁突动度检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活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 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 内容: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 6、活组织检查: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 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体层摄影,造影 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1、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包括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3、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的麻醉效果。骨膜上浸润麻醉,牙周膜注射麻醉。 4、block anesthesia 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2021年口腔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

感染 本质 病原菌--什么敌人?来源----入侵途径?表现----什么位置?----什么阶段? 诊断----确认位置阶段治疗----怎么消灭?软组织 骨组织

唾液腺 敌人 1.化脓性 金黄葡菌:黄脓黏稠(疖痈/急脓腮/化脓骨髓炎)链球菌:淡黄稀薄 绿脓杆菌:翠绿色 混合细菌:灰白色(最多见--需氧+厌氧) 2.腐败坏死 产气厌氧,溶解水肿败血:咖啡泡沫样 3.结核杆菌:灰白似米汤样,可见干酪坏死

4.放线菌:硫黄颗粒 来源 1.牙源性:颌面部感染主要来源 间隙感染,淋巴结炎,骨髓炎 2.腺源性: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 颏下间隙感染(小儿科) 3.血源性: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结核病→骨/淋巴结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深部↑浅部↑ 翼丛下破卵面内眼 4.医源性:颞下/翼下颌(捏一下) 5.损伤性:面部挫裂伤/开放骨折 6.逆行性:唾液腺感染 7.呼吸道:儿童化脓性淋巴结炎 诊断 软组织诊断思维

软组织诊断关键点 肿胀位置 确定感染种类 1.冠周炎:智齿倾斜,龈瓣红肿 2.淋巴结炎:颌下淋巴结 3.疖:单个皮肤附属器,单个痛性结节 4.痈:多个皮肤附属器,酱紫色唇部 5.间隙感染→第一纵列 1)颞间隙:颞部红肿 2)颞下间隙:颧弓上下/下颌支后/上颌后前庭3)咬肌间隙:下颌角支为中心红肿 4)翼下颌间隙:下颌支稍内侧/翼下颌皱襞前5)咽旁间隙:吞咽痛,扁桃体突出

间隙感染→第二/三纵列 6>颊间隙/7>下颌下间隙:颊部/下颌下区8> 眶下间隙/9>口底多间隙:眶下/口底 脓肿形成 1.第一纵列 1)颞间隙:波动/穿刺 2)颞下间隙:局限肿/凹陷痛/穿刺脓3)咬肌间隙:局限肿/凹陷痛/穿刺脓4)翼下颌间隙:局限肿/凹陷痛/穿刺脓5)咽旁间隙:穿刺脓 2.第二纵列 6>颊间隙 /7>下颌下间隙:波动感 3.第三纵列 8> 眶下间隙:波动感 9>口底多间隙: 化脓性→波动感 腐败坏死→捻发音,咖啡泡沫样 4.淋巴结核:冷脓肿 不红不热不痛,只有肿 5.疖:单个黄白脓头

(完整版)《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完整版)《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大 纲(口腔) 一、课程背景与目的 1.1 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优秀口腔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课程目的 - 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内容 1. 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2. 口腔颌面外科病因与病理 3. 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与诊断 4.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技术与操作规范 5.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6. 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与新技术发展 2.2 教学方法 -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 定期进行综合实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评估方式与课程成绩分配 3.1 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与作业:占总成绩的40% -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2 课程成绩分配 - 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10% - 作业质量与完成情况:20% - 期中考试成绩:30% - 期末考试成绩:40% 四、参考教材与研究资源 4.1 参考教材 1.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程》(第三版),主编:××× 2. 《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主编:××× 3.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