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一

合集下载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什么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河流组:阅读图7.41,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从长度和水能资源、流速、流向等方面分析河流有何特点?台湾最长的河流、最大的湖泊是什么?
植被组:以阿里山为例,思考台湾植被的特点。

(承转)“云旅游”到了台湾,我们发现台湾和福建一样都有妈祖庙,太神奇啦,有和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

三、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活动)阅读课本66页,收集史实资料和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提示:从文化关系、历史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方面分析。


【课堂练习】
(2021陕西中考28题改编)“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台湾和福建的两所中学开展“云交流”学习活动。

根据台湾同学制作的互动卡,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________洋,地处________带和亚热带。

(2)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________、平原主。

(3)卡片中A处为________岛。

(4)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请从台湾岛的地
【板书设计】
7.4.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地形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气候
海陆位置
( 岛屿,环海 )
河流
范围
植被。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处农村,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也是一个焦点。

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人教版小学社会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内容,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掌握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与敬畏,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通过教师介绍、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引入台湾省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阶段二:讲授1.地理位置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2.自然地理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川地貌、气候特点等。

3.人文历史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人文历史,包括台湾的原住民、汉族移民、台湾的文化等内容。

4.著名景点与特产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让学生对台湾省有更直观的了解。

阶段三: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进行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

2.主题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台湾省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归纳。

3.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有关台湾省的模型或展板,来展示他们对台湾省的认识。

阶段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小组展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省的了解与感受,并且对台湾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并且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等。

2. 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台湾省的人口和省会3. 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5.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概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介绍台湾省的面积、人口、省会等基本信息。

3. 分析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讲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5. 讲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台湾省的视频资料,增加对台湾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3. 开展台湾省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台湾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知识竞赛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台湾省地图:用于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台湾省发展数据: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台湾的面积与人口及人口分布情况。

能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等,了解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位置、范围。

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台湾海峡)海峡两岸的人民有什么共同的愿望呢?(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新课学习(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海陆位置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1)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

(北临东海、东太平洋、南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基隆到福州:265千米、高雄到厦门:295千米)纬度位置(3)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拓展延伸:位置之火山、地震带上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跃。

2.范围视频:台湾省的范围归纳: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许多小岛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范围找出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

3.面积、人口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2010年)4.人口分布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人口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拓展延伸:民族视频:民族的构成绝大多数是汉族,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拓展延伸:城市台北:台湾省的省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高雄:台湾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

5.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学生学习探究宝岛夜光的秘密,推断出台湾人口、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拍摄的照片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知识点六:去台湾玩肯定少不了特产。那么你所知道的台湾特产有哪些呢?
舌尖上的台湾。展示台湾的美食图片,实体展示台湾特色水果,引出台湾的物产这个知识点,分析农产品、森林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时间把握不够精准,课堂开始略显紧张,使得开头歌曲图片情景创设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部分用词不够精准,“垂直分布差异”、“河湖”,多多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勇敢发言。
二、范围
气候
三、自然环境地形
河流
人口和城市分布
四、人文特征
五、板图设计
六、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导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泼型课堂。教师以导游角色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知识,用图片、歌曲、诗歌、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体现台湾气息;实物展示台湾水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情感升华,体现新课标理念。
(2)读图判断台湾省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提升读图获取信息的水平;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材料收集,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自然特征。
2.台湾省物产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引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学生通过填写台湾空白地图,找出北回归线、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找出濒临的海洋、海峡,明确台湾省的范围,并对台湾省的面积有直观了解,描述台湾的位置;

初中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台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2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相结合,培养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学习的最大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难点
利用地图说出台湾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学会学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环境说出发展农业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的位置范围
台湾的地形特点
台湾的气候
美丽富饶的宝岛 ---- 台湾
---
六、学习效土果评价设计


(1)台湾省隔 海峡与 省相望。

台湾与海南相比,人口密度较大
的是。

(2)
台湾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台湾有“海上米仓”的美誉,水稻产
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3) 根据图判断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4)
读图,从自然条件、资源及位置等方面分析台湾被誉为“祖国宝岛”
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内容】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台湾民歌,教师同步解说: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风景秀丽,有迷人的日月潭等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通过这样讲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位置进入意境。

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学生阅读P66阅读材料,归纳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
教师补充:A:历史文献记载,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营管理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统治者孙权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率兵到过台湾
B:祖国大陆的文化,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传到台湾。

C:台湾的高山族根在大陆,是古代於越族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不仅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个富饶的宝岛,现在我们从范围,位置,气候和地形来了解台湾
学生读图:
(1)《台湾省》图,说出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

(2)《台湾地形图》说出地形的种类: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3)《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教师提出问题:A 农作物有哪些种?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B 森林分布在哪?指出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
C 矿产有哪些?分布在哪?
教师指导完成P69的习题,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三、板书
第四节台湾省
1位置:
2范围:
3地形:以平原为主
4人口:
5气候: 温暖湿润;
6河流:
7资源: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的台湾岛的地形和人口分布,还知道了宝岛台湾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且资源丰富,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和亚洲天然植物园等美称。

五、作业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