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黄对华夏族的形成的贡献;尧舜禹的让;夏朝的建立。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征战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

2、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什么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2、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二、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精讲点拨

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

有特权。

四、歌诀总结

涿鹿之战蚩尤亡,华夏子孙称炎黄。

人文初祖贡献大,中华民族立东方。

尧舜推行禅让制,德行天下仁义施。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始。

五、达标训练:

1.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上文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a.中山陵

b.黄帝陵

c.炎帝陵

d.秦始皇陵

3.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生活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闽江流域

4.“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5.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

c.实行禅让制 d.文字的出现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3070年 b.约公元前2070年

c.约公元前18XX年 d.约公元前16XX年

7.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8.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XX年前

9.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10.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这个历史人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1. 对“禅让”制度不正确的表述是()

a.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b.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

c.在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时实行

d.禹的儿子启破坏了这一制度

12.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是谁?

(2)至今,海外华人常怎样自豪地称呼自己?

(3)“轩辕”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几位人物?

(4)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今天,为了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问题,把滚滚长江之水调到北方来,你知道正在进行的这项伟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获力为己,大人世既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讲的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这种办法被称为什么?

(3)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叫什么?

(4)他用什么制度代替了材料一所说的制度?

【学后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初中历史七年级)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3课《华夏之祖》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教材围绕主题,通过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和尧舜禹的“禅让”三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反映了黄帝、尧、舜、禹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初步认识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了解涿鹿之战的意义和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认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6、教学方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3)通过图示法,表现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黄对华夏族的形成的贡献;尧舜禹的让;夏朝的建立。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征战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

2、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什么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2、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二、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精讲点拨 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doc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 L7-9-004) 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七年级历史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X k B 1 . c o m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对“禅让制”的认识 【自主学习】 一、元谋人 1、时间:距今170 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 ______万年至 ______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山洞里 3、特点: A、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石器,新|课| 标 | 第| 一 |网 B、北京人使用 _______,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C、北京人生活方式:群居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 3、特点: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_____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C、会人工取火 D、生活方式:“氏族公社”“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四、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_______流域 3、使用工具: _______石器,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4、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的国家。

1至6课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预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预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距今时间年 元谋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2页文图内容,了解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用火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二)观看教材第3页“古猿、北京人及现代人图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从图中看出,三种头像有何区别?据此,可看出北京人的像貌有何特征? 2.结合教材3-4页一、二段图文内容思考 (1)北京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2)他们为何采取这样的形式? (3)从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一堆堆的灰烬证明北京人会用火,哪你能猜想出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吗? 三、阅读教材“山顶洞人”一目,了解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段思考 (1)山顶洞人会使用哪些工具,如何取得火?

(2)这些工具较之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何进步? 2. 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段思考 (1)生活在一起的山顶洞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以这种关系结合的群体与北京人的群居相比有何优势?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宁阳英才学校杜海霞 【预习目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预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原始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一目,了解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 1.阅读教材第7页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读内容指出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还是打制石器?(2)请写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用于耕地的生产工具名称,并指出哪一书中曾有相关记载。(3)请结合第8页小字部分及自由阅读卡归纳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的依据。 2.阅读教材第8页图文第一段及下面小字,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河姆渡人的是(只填序号) ①过着定居生活②已饲养家畜③会挖掘水井④能制作陶器、简单的乐器和玉器 ⑤能制作骨哨⑥仍使用打制石器 (2)结合干栏式房屋图,谈谈河姆渡人这样设计房屋的理由。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夏之祖》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夏之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2.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定向导学·互动表现】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导学】 研读:课本第3课正文,小字部分,并结合图片内容。 圈点:1.涿鹿之战。2.黄帝及其属下的贡献。3.尧舜禹和“禅让”。 想一想: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分钟) ①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并用红笔给对子评定,讨论在自研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疑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分钟) ②互助组:小组长统计小组内在第一次互动后仍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组员做进一步、深层次的讨论。(3分钟) ③共同体:A·大组长抽签,明确展示内容。B·以组为

单位分为A、B两个小组,明确小组内任务和目标,确定展示方案,分配好组员任务。c·做好表现预演准备精彩表现。(6分钟) 要求:声音洪亮,姿态自然,表达清晰。 展示单元一 讲述你们所知道的有关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展示单元二 课堂小标兵:针对“华夏之祖”的有关内容,发挥组员的口才作用,把你们的“闪光点”展现给大家。(展示方案不限,选择你认为更好的方式。) 构建思维导图 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 基础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XX年4月5日,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桥山轩辕殿前广场隆重举行。本届公祭黄帝典礼议程在延续传统礼仪的同时,首次安排少数民族儿童代表朗诵《中华和谐赋》,共同歌颂祖国成就,祈福祖国未来。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学 案新人教版 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一、知识链接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二、新课导学 ※自主探究 1、请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河姆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 工具,用耕地,种植,能养,能挖掘,能制器、 器、器,住式房屋。 ②、半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主要种植,饲养,用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住式房屋。 ③、半坡原始居民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了。 ④、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和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友情提示: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的关系,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合作探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2、分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拓展延伸 1、教材第11页的动脑筋 2、教材第11页的看图分析1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达标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0分)计分: 1、完成下列表格:

背诵:《伴你学》P1知识梳理 课题:华夏之祖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重点: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 通过观察、分析、推导初步形成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一、知识链接 人文初祖 禅让 二、新课导学 ※自主探究 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推荐2019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3课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一炎黄战蚩尤: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2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自称是“炎黄子孙”。) 二黄帝——“人文初祖” 1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的原因: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禅让”传说 (1)“禅让”方式: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继承人。 (2)“禅让”顺序:尧→舜→禹。 (3)尧舜禹受人爱戴的原因: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巩固,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原始社会的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课堂预习 知识点一炎黄战蚩尤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鹿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知识点二黄帝——“人文初祖” 2.后人认为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其妻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其部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为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卓越的贡献,因此尊称黄帝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4.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互动课堂 知识点一炎黄战蚩尤 1.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 A )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淮河流域 2.我们经常自称“华夏儿女”,是华夏族的后人,华夏族是哪个民族的前身(C )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满族 知识点二黄帝——“人文初祖” 3.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B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尧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C ) A.嫘祖 B.盘古 C.黄帝 D.女娲 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七年级历史上册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3《远古的传说》 一、预习导学 1.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2.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3.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性质。 四、精讲释疑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 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因此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传说炎帝教 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 们。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 的。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以避寒暑,制作,挖掘,会,并发明了。仓颉创 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嫘祖擅 长,并会。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 为。 五、引导点拨 探究: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六、反馈矫正: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课 华夏之祖 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华夏之祖(说课稿) 桑植县澧源中学陈照平 一、教材分析 《华夏之祖》这一课讲到了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的开始,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这类学生都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熟悉“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完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课,自觉完成定向自学,有着良好的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过程与方法] (1)学生定向自学,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4)巩固提升,对过学生阅读课文,课堂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主题得到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2、难点:正确理解尧、舜、禹“禅让制”的含义。 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人文初祖教学案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 课题 :第3课华夏之祖 年级:初一50、51班科目:历史执笔:乔春燕 审核:郭燕萍课型:新课备课时间:2012年月日 上课时间:2012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形成知识: 3.极度热情、主动自发、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初祖”黄帝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和___ _是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结成联盟,在______ _战中,打败了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___”。 二、黄帝——“人文初祖” 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2.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的理由; 3.“炎黄子孙”的由来;

三、尧、舜、禹的“禅让” 1.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这一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_______________”. 2、约年,禹建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的_____________ 转变为的国王,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知识链接】 “禅让”的含义——(1).“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3.能表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合作探究】 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当堂检测】 选择题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现今的华夏族是哪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发展而成的() (1)蚩尤(2)炎(3)黄(4)尧(5)舜(6)禹 A.(2)(3) B.(1)(2)(3) C.(1)(2)(3)(4)(5) D.(4)(5)(6)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 西周 D东周

七年级历史第二周《华夏之祖》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系列 与其用眼泪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耕耘今天。 第7页 第8页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主备:王玉齐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课题:3.华夏之祖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2014---2015(一) 第二周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故事,认识涿鹿之战的意义。 2.理解黄帝是“人文始祖”的含义。 3.知道禅让制。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并初步了解对事实判断的方法和认识其重要性。 【学习重点】 1.黄帝和中华民族形成及与中华文明产生的关系。 2.禅让制的实质。 【学法提示】 1.查找历史名人事迹,讲述名人故事。 2.认真阅读课内文字和图片,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仔细阅读全文,快速搜索以下历史信息,并做好读书标记)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 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从课本中划出涿鹿之战的对战双方 ,时间 ,结果 。 3.黄帝建造宫室, ,还教人们挖井,发明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 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 发明了文字, 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 4.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接触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 5.从课本中划出什么叫“禅让制”。 6.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 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到此结束, 开始了。 二、问题解决 1.讲述涿鹿之战的历史故事,讨论这一次战役的意义。 2.小组讨论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3. 课本中介绍了一些神话,你认为那些是可信的,为什么? 4.谈一谈尧舜禹时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三、延伸悟史 历史史实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她们也应该建在真实基础上。通过本课中关于“神话”材料的运用我们知道史实也是需要有依据,有证据支持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通过本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四、训练反馈 练习册

第3课华夏之祖案例人文初祖

第3 华夏之祖案例人文初祖 活动目的: ①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②通过历史故事会的讲评,调动学生读史学史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及活动步骤: ①让学生分组提前收集黄帝、尧、舜、禹的相关资料,每人加工整理成一个小故事,选材符合要求,内容故事性强。材料于外渠道或本的延伸(2周时间)。 ②学生分组讲故事,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1时)。 ③评分标准: Ⅰ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 Ⅱ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 Ⅲ讲完故事后,请谈出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看法。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④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墙报上展出交流活动过程: ①学生分组活动阶段:(1分钟)将学生分成五个组,宣讲评分标准:所讲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所讲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讲完故事后,谈谈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

看法。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请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组员交流所写古代神话小故事。 ②全班集中交流阶段:(20分钟)根据学生推荐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原则,选举出主持人及三位评委,由主持人统计各组推荐的代表名单,安排抽签决定上台发言的顺序。 ③全班集中评议阶段:(分钟)评委代表发表书面评议,主持人公布评议结果。教师发表对本次活动的小结意见。 活动小结:本次活动的开展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衔接较紧密,故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提到的古代神话故事还有《盘古开天》《女蜗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娥奔奔月》《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这些故事所描写的虽然都是些天神、异物,以及人神之间的奇异的事,但它们与封建迷信不同,它们不是引导人们相信命运,向自然或什么恶势力屈服,而是鼓励人们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为驱逐一切危害人们生活的恶势力而奋斗。它们满含激情地歌颂了智慧与勇敢,歌颂了我们的祖先在保卫民族生存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歌颂了不畏艰险的劳动、正直无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高贵品质。我们师生一起开展这次活动,读到这些古代神话故事,觉得无限自豪和感动,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 背景资料 传说中的黄帝,精明能干,领导他的部族改善了生活条,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33689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原创:陈爱娟使用者: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北京人 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 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三、精讲点拨 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属于“远古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

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doc

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 . 第三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了解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2、理解并熟练掌握好:炎帝、黄帝的有关基础知识,尧舜禹的禅让,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知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祖先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和他们征服自然的精神,说明华夏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上进的民族,,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难点:华夏族形成、禅让。学习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认识学习目标、学前指导:略。二、自己先学:首先在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通读全文一遍。(2-3分钟)本课知识框架: 1、炎黄战蚩尤 2、炎帝和黄帝 3、尧舜禹的禅让 4、夏朝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哪些同学能快速找出!最后要明白、记熟:(10分钟先自己找,找不准的小组讨论。)(一)炎黄战蚩尤1黄帝和炎帝都是流域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年。2涿鹿之战:时间,地点,结 果。3哪件事之后华夏族形 成?。形成华夏族的主要人物是 谁?。(二)炎帝和黄帝4炎帝的主要贡献是:1、发明了,2、教会了人们进 行。5黄帝的主要贡献是:建造,

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发 明,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 编出了乐谱。6人文初祖、华夏始祖指的是谁?我们自豪地称自己为。 2019-10-09 . 第三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了解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2、理解并熟练掌握好:炎帝、黄帝的有关基础知识,尧舜禹的禅让,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知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祖先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和他们征服自然的精神,说明华夏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上进的民族,,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难点:华夏族形成、禅让。学习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认识学习目标、学前指导:略。二、自己先学:首先在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通读全文一遍。(2-3分钟)本课知识框架: 1、炎黄战蚩尤 2、炎帝和黄帝 3、尧舜禹的禅让 4、夏朝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哪些同学能快速找出!最后要明白、记熟:(10分钟先自己找,找不准的小组讨论。)(一)炎黄战蚩尤1黄帝和炎帝都是流域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年。2涿鹿之战:时间,地点,结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 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 ;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三、精讲点拨 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属于“远古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 孔技术 火的使用天然火会人工取火 社会组织原始群氏族公社 四、歌诀总结: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人与动物分界线。 北京人在周口店,打制石器已出现, 群居生活天然火,原始社会已显见。 山顶洞人周口店,距今整整三万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五、达标训练: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 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 B.参观半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元谋人遗址 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 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 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工取火 B.制造工具 C.使用工具 D.从事劳动 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 B. 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D. 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 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

《套中人》学案

《套中人》学案 一.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 二、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第二部分(637自然段)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自然段)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四、“套子”和“套中人”的思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五、练习 1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吓(hè,因意外刺激而害怕) 祈祷(dǎo祷告) 周济(jì,救济) 促狭(cùxiá,刁钻,爱捉弄人)

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课前预习】 1、涿鹿一战是怎么一回事? 2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3.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课前小练】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漫长的_________到此结束,_________开始了。2.约公元前_______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_。 【重难解析】 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当堂评价】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B.舜C.黄帝D.炎帝 2、对号入座: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河姆渡原始居民 【课后作业】 1、知史识图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根据上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哪些考古实物可以验证其中的一些传说? 2、读史有感: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上述史料讲述的“他”是谁? (2)你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从“他”的故事中,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