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_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第一课时 ) 2015年1月21日教学目标:

1、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

2、熟练掌握“胡说、行、上当”词语的意思与用法。

3、掌握句型“如果...,就...”“...差点儿...”的用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话题交际。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

教学重点:

能够用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本性:原来的性质或个性。

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

例:我不准你动他一根毫毛。

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

例:少林寺里面很多和尚都在学武。

假身:虚伪的、伪造的、不真实的身体。

例:在西游记中妖怪经常用假身迷惑善良的人们。

诡计:狡猾的计策。

例:西游记中的妖怪都诡计多端。

残忍:狠毒。

例:犯罪分子的手段很残忍。

二、词语例释

1、胡说(动)

乱说;瞎说

例:(1)你别胡说,这事不是他干的。

(2)在这样的场合,请你不要胡说八道。

2、行(动)

做;办

例:(1)无视法律,行凶作恶的人,是不会有还结果的。

(2)小学生见了老师应该行礼。

3、上当(动)受骗吃亏

例:(1)唐僧上了妖怪的当,差点儿丢了性命。

(2)她奶奶上当了,被骗子骗走了2000块钱。

三、句子学习提示

1、是不是妖,唐僧分不清。

“话题+小句”,前半部分提出一个话题(词、词组、句子),后面用一个句子对该话题加以解释说明。

例(1)是真是假,让事实来证明吧。

(2)这道题的答案是对是错,你们说说看。

2、白骨精的诡计,;两次都被孙悟空识破,差点儿没了性命。

“差点儿+动”,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

例:(1)早上路上塞车,我差点儿没赶上这趟航班。

(2)雪下了一夜,路很滑,他差点儿摔倒。

3、这妖怪不消灭,师傅性命难保。

这是无连词的假设复句,前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句说明产生的结果。

例:(1)(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了。

(2)(要是)不是亲眼看见,我(就)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四、话题交际提示

话题:西游记的故事。

《西游记》是大家都喜欢看得电视剧,唐僧、孙悟空、猪八戒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请谈谈你喜欢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胡说(动)

例:(1)你别胡说,这事不是他干的。

(2)在这样的场合,请你不要胡说八道。

2、行(动)

例:(1)无视法律,行凶作恶的人,是不会有还结果的。

(2)小学生见了老师应该行礼。

3、上当(动)

例:(1)唐僧上了妖怪的当,差点儿丢了性命。

(2)她奶奶上当了,被骗子骗走了2000块钱。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二课时) 2015年1月22日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

2、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能够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本性、毫毛、和尚、假身、诡计、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取经、残害、索性、胡说

二、课文学习提示

对付敌人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有智慧。阅读本文,看看孙悟空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妖怪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生字的音。

四、学生自读课文并分段。

五、分段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第一段:(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高山前,这儿有一个经常残害百姓的白骨精妖怪。

第二段:(2-6)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变化三次去捉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第三段:(7-9)唐僧被捉,孙悟空被赶走,八戒去请孙悟空来救唐僧。

第四段:(10-13)孙悟空智救唐僧除妖怪。

六、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一段:(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高山前,这儿有一

个经常残害百姓的白骨精妖怪。

第二段:(2-6)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变化三次去捉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第三段:(7-9)唐僧被捉,孙悟空被赶走,八戒去请孙悟空来救唐僧。

第四段:(10-13)孙悟空智救唐僧除妖怪。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三课时) 2015年1月22日教学目标:

1、利用相关情景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结合已给的句型模仿造句。

4、完成真是交际。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利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恰当解释。

1、B

2、D

3、A

4、B

5、C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你不要在这儿胡说八道了。

2、结果全部上当了。

3、这次他很伤心,很气愤。

4、怎么能抵挡这刺骨的寒风呢?

5、他嘴角出现一丝冷笑。

三、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到一中取经去了。

2、在南京残害的屠杀了许多老百姓。

3、它的真身变成一缕轻烟逃跑了。

4、你出门在外,妈妈在家天天惦记着你。

四、模仿造句。

1、是好是坏,试试就知道了。

2、刚才骑摩托速度有点快,差点儿就把那个小孩给撞了。

3、我们学校不但有维族老师还有汉族老师。

4、大家一听到这个喜讯,随着音乐的节奏就挑起了舞蹈。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C

2、B

3、B

4、C

5、A

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采用了什么招数?

2、唐僧为什么赶走孙悟空?

3、孙悟空用什么办法是唐僧领悟过来?

4、孙悟空是怎么进妖洞的?

5、唐僧最后懊悔时说了些什么?

6、孙悟空战胜白骨精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七、真实交际。

1、给他家讲《西游记》中的故事。

2、分角色把本课内容表演一遍。

3、人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说说你的看法。

作业:练习题二、三、四

板书设计: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三、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你不要在这儿胡说八道了。 1、我们到一中取经去了。

2、结果全部上当了。 2、在南京残害的屠杀了许多老百姓。

3、这次他很伤心,很气愤。 3、它的真身变成一缕轻烟逃跑了。

4、怎么能抵挡这刺骨的寒风呢? 4、你出门在外,妈妈在家天天惦记着你。

5、他嘴角出现一丝冷笑。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四课时) 2015年1月23日教学目标:

1、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生自己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自主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与词义

贯:①穿;贯通。

②连贯。

③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

④世代居住的地方。

⑤事例,成例。

手下:①领属下,管辖下。

②手头。

③手头。

④下手的时候

例:他在总工程师的手下当过技术员。

装扮:①打扮。

②化装。

③假装。

例:节日的广场装扮的分外美丽。

他装扮成算命先生进城侦查敌情。

旬:①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

②十岁问为一旬。

防备: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例:天刚刚下过雨,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防备跌倒。

怨恨:①对人或事物强烈地布满或仇恨。

②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例:我对谁也不怨恨,只恨自己不争气。

枣子:枣这种植物的果实。

允许:许可。

例:得到主人的允许,你才可以进去。

贩:①买货。

②贩卖东西的人。

舀:用瓢、勺等取东西

瓢:用来舀水或撮(cuo)去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pou)开的匏(pao)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说情:代人请求宽恕,给别人讲清。

例:他自己不好意思,托人给小刘说情,希望小刘原谅他。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生字的音。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分段。

四、指导学生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杨志奉命押送“货物”前往东京。

第二段:(2-11)讲述杨志因为见将士要求吃酒,最后放松警惕与将士一同吃酒中计的过程。

第三段:(12-13)梁山好汉用军师吴用的计谋,智取了“货物”叫做“智取生辰纲”。

五、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智取生辰纲

第一段:(1)杨志奉命押送“货物”前往东京。

第二段:(2-11)讲述杨志因为见将士要求吃酒,最后放松警惕与将士一同吃酒中计的过程。

第三段:(12-13)梁山好汉用军师吴用的计谋,智取了“货物”叫做“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五课时) 2015年1月26日教学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场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利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装扮、防备、怨恨、枣子、允许、说情、舀、贩、瓢、毫毛、假身、诡计、残忍、识破、气愤、抵挡、取经、残害、索性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梁中书是怎样安排送寿礼的?

2、一路上,杨志是怎样押送生辰纲的?

3、杨志为什么不让军卒们买酒喝?

4、贩枣子的客商是怎样把一桶酒喝掉的?

5、杨志最后为什么同意军卒们买酒喝?

6、杨志他们喝完酒后发生了什么事?

7、吴用他们是怎样定下“智取生辰纲”的?

三、小组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呢?

四、小说有两条线:

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是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请从课文中找到这两条线的具体描述部分,然后讲述出来。

五、完成拓展阅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音。

2、学生自读,感悟内容。

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听写词语

装扮、防备、怨恨、枣子、允许、说情、舀、贩、瓢、毫毛、假身、诡计、残忍、识破、气愤、抵挡、取经、残害、索性

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是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