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的临床探讨(附70例报告)

2 结 果
后价值的指标 , 而且可以早期 发现无症状 的颈动脉硬化 病变 ,
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以便 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经 C、 / 查7 T MR 检 O例脑梗 塞的部 位分别 为左侧 3 5例 ,
[ ] 中华医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1 各类脑 血管疾病诊 断要 点[ ] J. 中华神经科 杂志, 9 , ( )3 9 1 62 6 : . 9 9 7 [ ] 高庆春 , 2 黄如训.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 查 的新进展 [ ] 困外 颈 J.
1 资料与方法
成血栓 , 构成脑梗死 重要危 险因素 J 。颈动脉 是脑供 血 的主 要 通路 , 它的病 变对 脑梗死 的发生有 重要 的起 因作用 。本 文 结果显示 , 颈动脉粥样 斑块 的好 发部位 以颈 总动脉 分叉处 最 常见 , 文献 报道一致 。 , 与 往往两侧 同时 受累 , 两侧发病 的
机遇左侧高 于右侧 , 这可能 与血流 的切应 力有关 。 目前 研究
1 1 资料 .
所 有 病例 均 系我 院住 院期 间患者 , 中, 4 其 男 8
例, 2 女 2例 , 龄 5 7 年 3— 8岁 , 平均年 龄 :4 9±74岁。脑梗 6. . 塞的诊断依据 第 四届 全 国脑血 管病会 议制 定 的标 准 并经 C T或 MR 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 均经过详 细的临床体格 检查 /
对7 0 【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7 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0 了解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明显 较 高。 结 论
例 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行彩 色多普 勒检查 资料 进行 回顾性 分析 。结果 脑梗塞 患者颈动脉 粥样硬 化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大小 、 量及 定位 , 否有 血 管管 腔 狭窄 及其 狭 窄 的 测 是 程度 , 无 闭塞 等详 细情 况 , 有 还能 对 检测 到 的动脉 血 流 学结 果 进 行 分析 , 方法 无 损 伤 、 痛 苦 , 像 直 本 无 显 观, 有助 于 临床 了解 血管 狭 窄 的情 况 及程 度 , 确定 是
w i h A.P .R1w r ih r h iee c swee s t t al inf a t ( 00 .T e fm Ic n s n h hl te CC e I ee hg e.te df rn e r t i i l sg ic n P< .5) h l tik es a d te f a sc y i i l icd n eo teoceo i pa u si h be vrgo p w r ih r h iee c a tt t al inf a t( < . ) n ie c fah rslrss lq e nteo sre ru eehg e.tedf rn ew ssai i l s ic n 尸 OO1 . f sc y g i
压、 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2组年龄 、 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 性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 有 可 比性 。 P 0 )具 0 1 仪 器与检查方法 : 均 使用 采用百胜 D 色多普 . 2 2组 U 6彩
P、I IR 均高 于对 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 .5 , P 00 )见第 1 7
页 表 l 。
勒超声诊 断仪 , 探头频率( ~ 2 MH , 8 1 ) z患者取仰卧位 , 头转 向
检 查 的对 侧 , 分 暴 露 检 查 一 侧 的颈 部 , 先从 锁 骨 上 窝 水 平 充 首 胸 锁 乳 突 肌 处 开 始 横切 , 渐 向 上 , 后 旋 转 探头 行 后 前位 和 逐 然 前 后 位 纵 切 颈 动 脉 , 次 显 示 为 颈 总 动 脉 ( C 、 内动 脉 颅 依 C A)颈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表现探讨

且 脑梗 死 组 混 合
。
例 合并 高 血 压 糖 尿 病 史
重 心 脏 病 史 全 部 患 者经
.
例 无 房 颤 心 脏 瓣 膜 狭 窄 等严
或
MR I
,
回 声 和 不 规则 型 斑 块 f 见 图 1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组
血
CT
检 查 确 诊 脑 梗 死 ;对 照
~
管 狭 窄程 度
,
卒 中 的 目的
结
.
果
。
2 1
1 1 1
.
颈动脉斑 块
资料 和 方 法
研 究对 象
脑梗死组
10 0
例 检 出颈 动 脉斑 块
,
79
例 检 出率
,
79%
;
对照组
10 0
,
30
例 检 出 颈动脉 斑 块
,
.
12
例 检 出率
,
.
40%
,
两 组 间有
本组 脑 梗 死 患 者
4 l
一
例 男性
,
65
例 女性
,
:
种是 颈动脉粥样 硬 化
斑 块 破 溃 的碎 片 或 狭 窄
处形 成 的血 栓被血 流 冲
击 到 远 端 颅 内动 脉 即 所
,
谓 的 微 栓 塞理 论
“
”
;
另
一
种是 颈 动脉粥样 硬 化严 重 狭 窄 后 侧 支建 立 不 良
,
而 出现 大脑 灌 注 衰 竭 在
,
图 1 脑 梗 死 组 患 者颈 动 脉不 规 则 型 斑 块
—
03
—
高频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关系论文

高频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图分类号】r4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92-01【摘要】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梗塞患者和76例有颈动脉硬化及斑块而无脑梗塞的患者,所有患者的选取依据其头颅ct或mri影像确诊结果,全部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起始段,观察斑块形成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 teima-media thickness,imt),管腔狭窄程度。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组比对照组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增多,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塞组中,高血压病37例高血脂症27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病36例高血脂症25例,糖尿病15例,两组间伴随疾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仪器选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toshiba aplioxu ssh-700a)型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超宽变频探头,频率为(7.5)mhz, 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其颈部,检查时头偏向对侧45°,探头涂以耦合剂置于颈部,先右后左,自下而上,先纵向后横向的检查顺序,依次仔细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颈外动脉起始段,记录其内径、内-中膜的厚度、血管壁有无斑块。
以及斑块的类型、数量,管腔狭窄程度。
1.3 判断标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为动脉itm的增厚及斑块形成,斑块处管腔狭窄。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0mm 为粥样硬化形成[1],根据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型、软斑、硬斑及溃疡斑四型[1],(1) (1)扁平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2mm,分叉处厚度>1.4mm,增厚的内膜回声稍低或中等偏强。
(2)软斑斑块呈中等或弱回声隆起团块。
(3)硬斑斑块呈强回声,边界清晰,后方伴声影。
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分析

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
方法对56例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并与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
结果在56例患者中,共检出斑块43例,检出率为7679%,在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斑块10例,检出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ie33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2mhz,受检者取平卧位,头转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一侧的颈部,探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
观察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和管壁内径,imt>12mm 为斑块形成。
根据斑块的回声强弱判断斑块质地(软斑块或硬斑块)。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在56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斑块43例,斑块检出率为7679%,在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0例,斑块检出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脑梗塞组中,软斑块的检出率为6947%,在对照组中,软斑块的检出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3讨论脑梗塞的病理变化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进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在狭窄的基础上狭窄进一步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血管病[2]。
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国外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可作为粥样硬化是否消退的观察指标[3]。
有文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危险预测的重要指标[4]。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探讨

分叉处 、 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 的解 剖结构 , 量动脉内径 宽 颈 测 度; 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 流充盈情况 ; 脉冲多普勒取样 门宽度 ( -4 qT, 流与声束 的夹角 <6 2 )Il 血 lI 0度 , 观测 内中膜 厚
当动脉硬化 内膜增厚 , 斑块形成导致管腔轻度狭窄 , 明显 无 血 流动力学改变 ; 至血 管狭 窄>5 %, 0 即可使动脉的层流血 流状
间延 长 , 严重狭窄时近端血 流阻力增大 。
3 讨 论
本研究表 明脑梗死病人其颈动脉粥样 硬化及斑块形成明显
高于普通就诊病人 , 二者有 明显差异 。脑血管病 的最常见 的病
因不在颅 内而在颅外段颈动脉 , 是近 年来 对缺血性 脑血管疾病
关性 。本研究对 3 8例脑梗死病人及 4 2例普通就诊人群 的颈动 脉进行 了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 其颈动 脉粥样硬 化及斑块形 对 成情况进行 比较 , 从而探讨颈动 脉粥样 硬化及斑块 形成与脑梗
内部 回声增强 , 管壁呈不均匀性增 厚 , 增厚的局部有粥样硬 化斑 块, 团块 回声增强 , 回声附着 于管壁上 , 后方伴 有声影 ; 混合斑 : 软斑和硬斑并存u 。 j
仰, 由颈根部从长轴和短 轴两个方 向, 显示颈总 动脉 、 总动脉 颈
脉硬 化斑块 , 斑块 测量 是由表 面的纤 维帽至血 管壁外膜前缘 的 垂直距离≥1 5Ir . l Tn即可判定为 斑块形成 。斑块好 发部位为颈
内、 动脉分叉处及椎 动脉起始部 , 颈外 再分叉处和起始部动脉外
侧壁 , 由于血 管扩张 , 局部 血流形成涡流 区域 , 血流速度较低是 形成斑块 的重 要因 素。用本 法研究 斑块 的病理成 分及 病理结 构, 可以用来估计斑块 的稳定性 , 预测将来发生脑卒 中的危险程 度, 同时可以动态 观察动脉斑块的变化 , 以评价降脂药物的治疗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b C 月骨脱 位 大多数是 由于腕 关节 极度 背伸位受 T 伤所 造成的 。 我们认 为 : 对腕部极度 过伸位受 伤的患者 , 了 除
注意 常见的桡骨远 端骨折发生 外 , 应注 意月骨脱位发 生。 也
或血栓 的脱落 则可引发脑梗塞 。本文就 20 0 5年 l 0月 一 0 6 20 年 l 所检 2 0例经 C 0月 0 T证实的脑梗塞的患者进行超声显像 观察 ,旨在提高 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的形成而引发脑梗塞
脑梗 塞是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 ,是 由颈 动脉粥样 硬化导
致脑 供 血 不 足 继 而 发 病 的 序 贯 现 象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是 引起 颈 动 脉 狭 窄 甚 至 闭 塞 的 常见 病 因之 一 , 一 非 炎 症 性 疾 病 。严 是 重 的狭 窄甚 至 闭 塞 可 导 致 脑 部 血 供 障 碍 ,而 粥 样 斑 块 的形 成
1 1 一 般资料 .
本组 经 C T证 实为脑 梗塞 的 10例患 0
者 , 为 20 均 0 5年 l 0月一 20 年 l 门 诊 或 住 院 患者 , 中 06 0月 其
男7 , 2 , 4例 女 5例 年龄 4 —7 8 6岁, 平均 6 . 岁 。 51
12 仪器与方 法 . 应用 意大利产百胜 一奇才彩 色多普 勒超声 诊断仪 , 头频率为 7 5 z 阵探头 。 探 . MH 线 患者仰卧, 颈后 垫薄枕 , 头后仰 , 将探头置于患者颈部 , 头部稍偏向非检查侧 , 从 颈根部开始向上 , 逐阶详 细观察颈部血管解剖结构 , 重点观 察颈动脉走行方向及其 内一 中膜厚度 , 分歧部厚度 , 前 、 、 从 侧 后三个方向观察 两侧颈总动脉 ( C 、 C A) 分叉部 ( I ) BF 和颅外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质地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Ulr s u d i h a u to ft e Co r l t n b t e r td Ar e y P a u n r b a n a c o t a o n t e Ev l a i n o h r e a o e we n Ca o t r l q e a d Ce e r lI f r t n n i i i
17 8 1
x dcl o ra , c 2 1 V13 i i un lO t 0 0,o L Me a J . .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斑 块 质 地 的超 声评 价 与 脑 梗 死 相 关 性 分析
曾枝柳 梁海冰 石春玉
( 1柳州市融安 县人 民医院超声科 , 安县 融 550 2柳州 医学高 等专科学校第一 附属 医院 , 州市 440; 柳 550 ) 440
率 的差异 , 分析斑 块质地 与 脑梗死 的相 关性 。结果 脑梗 死的发 生率 颈动脉 不稳 定性 斑 块 , 明显 高于稳 定 性斑
块, 两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oi c回归 分 析 发 现 , 龄 、 血 压 、 尿 病 与 脑梗 死发 生率 相 关 .5 。l s gt i 年 高 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摘要】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抽取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颈动脉进行分析;随机抽取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6.7%,对照组12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0.0%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超声检测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脑梗塞
缺血性脑梗塞是导致人类残疾或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直接发病原因[1],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内膜,发现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本研究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男41例,女19例,年龄41-83岁,平均62岁;对照组60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43-85岁,平均64岁。
1.2仪器与方法:使用HP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 的线阵探头。
被检者仰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探头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CCA)近、中、远端,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分别测量内管,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
大小和回声特点,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取样容积2~4mm,血流与声束的夹角<60°,观察血管内血流情况,估计管腔狭窄程度。
狭窄程度(%)=(B-A)/B×100%,A为狭窄处的最小内径或彩色血流宽度,B为狭窄远端最大内径或彩色血流宽度[2]。
2 结果
2.1观察组有动脉硬化斑块者42例。
颈总动脉及分叉处33例,占78.1%;颈外动脉4例,占9.5%;颈内动脉5例,占12.4%;软斑32例,占76.2%;硬斑10例,占2
3.8%。
32例彩色多普勒显示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4例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狭窄处血流加速,形成湍流。
对照组有动脉硬化斑块者12例:颈总动脉及分叉处7例,占58.3%;颈外动脉2例,占16.7%;颈内动脉3例,占25%;软斑7例,占58.3%;硬斑5例,占41.7%。
2.2颈动脉正常二维超声。
正常颈动脉左右基本对称,动脉管径通畅,并随心动周期搏动,内膜光滑,IMT≤1.0mm。
动脉分叉处≤1.2mm。
彩色多普勒显示
血流为层流,充盈于整个管腔,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外动脉超始部可见轻度紊乱的血流信号,频谱颈内动脉收缩期频谱上升陡直,而舒张期下降缓慢,为低阻频谱;颈外动脉收缩期频谱上升速度快、呈尖峰状,随之迅速下降,表现为高阻力频谱;颈总动脉的频谱具有上述两者的特征,收缩期呈双峰或三峰频谱。
动脉粥样硬化在二维超声表现为内膜增厚,并突向血管腔内,当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大于1.0mm,动脉分叉处大于1.2mm时即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斑块性质分为:(1)软斑:斑块呈中等或弱回声,由内膜向官腔内凸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硬斑:斑块轮廓清晰,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形态可呈块状或点状,大小不一,后方可伴声影。
(3)混合斑:由不均匀的软、硬斑块混合组成,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极不规则,范围较大,表面不平滑,有“壁龛”样影像,如伴出血斑块内可见无回声。
超声多普勒可显示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管腔内出现明亮或为五彩镶嵌样血流信号。
血管狭窄<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管腔内充填均质或不均质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未见血流信号为闭塞。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的病理过程。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着密切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累及动脉内膜,高分辨率超声能显示正常颈动脉管壁结构,即特征性的“二高一低”回声结构。
Naqvi[3]报道超声测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用离体标本证实了超声测量的可靠性。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累及中层和外膜形成斑块并突入管腔,以颈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CCA,再次是ICA起始段,这可能与血流的剪切应力有关,我们还发现脑梗塞与粥样斑块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硬斑是斑块存在时间较长,发生了纤维化,钙化,相对稳定。
软斑和混合斑易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从而成为脑梗塞的重要栓子来源,故脑梗塞的发生机率极高。
本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密切相关。
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不仅可以对已发生脑梗塞的患者提供各项具有重要预后价值的指标,而且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陵,何金,廖华.高血压分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超声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6).
[2]李阳.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