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设计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五、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教材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生:监生的意思。
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
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
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生:亲人,故友……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预设: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什么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示: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2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监”、“侄”、“郎”,会认“痰”字。
读准并理解“穿梭”、“一声不倒一声”、“诸亲六眷”、“挑掉”、“两茎灯草”、“登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吝啬”的性格特点。
4.初步领悟作者通过动作、神态这一细节塑造人物的方法。
5.启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初步领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品味,还原空白,丰满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预设】一、导入1.示题,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位很有钱的病人,病到什么程度了呢?齐读课题。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jiān)生。
师:他的名字叫严致和,(手指“监生”二字)“监生”是古时候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所以读“jiàn”。
再来齐读课题。
众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jiàn)生。
转:这篇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明清时期的白话文,与我们现在说的话不大一样,想要读好,有难度,你们有信心吗?(有!)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1.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师:大家要注意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当你能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时,再停下来,给我一个自信的眼神。
学生自由读书。
师:看着自信的你们,我想这些词语一定难不住大家。
课件出示:诸亲六眷、侄子、穿梭、郎中、一声不倒一声、哥子、两茎灯草、挑掉、登时师:认真看两个红色的字。
师:闭上眼睛书空一下。
生闭眼书空。
师:再看一看,写对了吗?师: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认为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比如读音或意思)如果无学生回应:师:“诸亲六眷”什么意思?(指许多亲戚。
)“穿梭”呢?(文中指五个侄子来来回回地跑着弄药。
)“两茎灯草”呢?(两根灯芯儿。
)相当于现在蜡烛中的棉线。
师:其中加点的两个字是多音字,你会读准吗?生:一声不倒(dǎo)一声若学生误读:一声不倒(dào)一声。
临死前的严监生_教案教学设计_2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乘这样的理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抓住动作刻画人物的习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两天我们正在学习第五单元,一次次的领略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了吧?谁知道?喜欢吗?其实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不乏优秀的著作,比如——(投影《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心活动,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容。
3.理解课文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习写一个小片段。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孩子们,这是我们第三次共同学习吧,通过前两次接触,我发现你们是一群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孩子,这堂课希望我们继续学习愉快!(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这个“监”字读得真准。
知道“监生”吗?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监生的意思?生:书上有注释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举人、王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何许人也。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点资料,请看屏幕:出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一起读。
什么感受?好有钱啊!师:是啊!在古代,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十多两银子,而严监生每天的收入至少都有几百两银子。
即使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他也至少是个亿万富翁。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师:一个这么富有的人,临死前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优质)省级一等奖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优质)省级一等奖《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优质)省级一等奖《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质)省级一等奖获奖作品《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解读《临死前的严监生》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文本并撰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策略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来引发学生对生死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并讨论《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章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3. 人物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并展示他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与分析。
4.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进一步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文中的问题和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6. 作家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在文中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象征意义。
7.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文章,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资源1. 《临死前的严监生》文本2. 视频或图片资源3.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提示材料4. 写作任务的指导和评分标准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参与度和对人物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写作任务的内容和结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见解的表达。
4. 同学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需要,可将教学设计分散在几个课堂上,以确保学生对《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并欣赏《临死前的严监生》这部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Word版

读经典学写法感形象——《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侄”“痰”两个二类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学习,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4、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侄”“痰”两个二类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出示课件1)老师说人物特点,学生猜人物名字。
(抢答)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行侠仗义醉打猛虎求贤若渴三顾茅庐多愁善感悲泣葬花【设计意图:开头用猜文学作品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外读书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引出课文。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经典人物。
(出示课件2)(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监”在这里读四声。
是一个多音字,谁会用他的另一个音组词,“监生”什么意思呢?总结: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
3、请学生读一读关于《儒林外史》的有关介绍资料:《儒林外史》是我国的古典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小说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严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课文节选了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本文写的是他(临死前的)情景。
(补充完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下面请同学们接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错的地方我们一起纠正。
(找生读课文)指导朗读,给生字正音。
课件出示3:诸亲六眷登时两茎灯草一声不倒一声挑掉2、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本片段,实践据意定音、利用注解等语言文字学习应用的基本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等阅读手段感受人物形象,结合补充材料辨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并迁移运用,进行练笔实践。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课前见学生,猜名著人物游戏(若干)。
一、知题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鲜明性格的人物。
齐读课题。
(1)在这监念第四声(板书拼音),他叫?(学生若读对了,就换一种方式来说,不直接问了。
比如,学生读准确了,你就可以说,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此人叫——随即就把拼音写上去了。
)(2)其实他的真名叫严致和,监生是指——(出示: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jiàn)读书的人为监生)。
(国子监:明清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3)古人在称呼人的时候习惯在姓的后面加上对方的身份,所以严致和又可以称呼为——严监生。
假如当时我也在国子监读过书或者取得进国子监读书的资格,人们就会怎么称呼我?3.文常:严监生是哪里的人物啊?《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二、知文1.交流预习单前三项内容。
2.初读课文,谈人物感受。
找相关句子。
三、知人1.先出示图,让学生找对应的文字,你读着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把严监生的病情,严监生出手指头的猜测都涵盖里了。
(出示:课文插图——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总不得断气什么意思?为什么还总不得断气呢?(2)是啊,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所以他还把手——引导学生齐读。
2.对这个动作,他的家人们怎么猜呢?指名说,随机出示。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3.严监生对于大家的猜测,有哪些反应?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4.这四个反应哪个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预设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教学:●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袁庄实验小学庄孝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诸亲六眷、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中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人物形象。
1、人物猜猜猜:描绘一个人物形象,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2、走进《儒林外史》,认识严监生。
3、完成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读文。
(出示阅读提示)
(1)一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什么事?
2、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
(2)齐读正音。
(3)理解词语。
(4)指名读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读句子,思考:此时的严监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三、聚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板书:两个指头)面对临死前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诸亲六眷作出了哪
些猜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
2、指名说出诸亲六眷作出的猜测。
(相机板书: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
舅爷)
3、引读交流:他们猜对了没有?(出示相关句子,体会细节描写)
句子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句子2: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句子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严监生的身边就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吗?(师引读,抽一生读赵氏
说的话,结合板书:两茎灯草)
6、想象写话:
(1)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选择其中一处,抓几个关键词,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2)此时此刻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体会习作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特点的?
3、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1、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2、好书推荐: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果戈理《死魂灵》、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附: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亲人
两个指头两笔银子两茎灯草
两位舅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