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
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
【自主检测】
选择题:B.A.B.A.A.C.
非选择题:
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北京人约70 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2、⑴A ⑵北京人⑶C
【拓展视野】
B C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
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
【自主检测】
选择题:B.D.D. D.D.
非选择题:
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
【拓展视野】1、C 2、D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三)
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一:炎帝、黄帝、涿鹿、蚩尤、华夏族、黄帝
二:尧、舜、禹、禅让制、2070、夏、奴隶制
【自主检测】
选择题:AABAB 非选择题:尧、舜、禹; 禅让制
【拓展视野】B D。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极品,全册含答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标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情感目标: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4.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学以致用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
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怎样做才能够生活下去?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生活时期?2.探究思考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②什么是氏族?3.各抒己见《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①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②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精讲点拨: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配套K1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图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精讲点拨: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导学案7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教学目标】1、能够概括华盛顿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2、能够说明华盛顿成为美国首都的历史条件。
3、能够利用地图分析华盛顿城市布局的特点,描述华盛顿作为政治中心的表现。
4、举例分析华盛顿的影响力及地位。
【教学重难点】掌握华盛顿城市的特色。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1、_________是美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心。
2、_________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都曾做过美国的首都。
_________能成为首都,除了_________________外,更与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4、_______________流经华盛顿市区。
市区以__________为中心,由此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
5、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大城市。
____________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这里集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最高国家机关,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联邦行政部门。
6、____________是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
____________现成为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_________是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_____________是美国国防部所在。
7、美国是当今世界___________的国家,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此设立总部。
8、华盛顿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配套K1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含答案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2.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精讲点拨:1.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2.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
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
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
知识梳理: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知识结构图表16达标检测:一、达标巩固: 1.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勾践 C.孙武 D.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B.姜尚改革C.管仲改革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秦17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能力提升:13.“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_亿(2011.10.31)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表示。
2、人口稠密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稀疏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形和气候对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不同人种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世界人种分布6、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____________的,没有____________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课后作业】作业本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世界语言的分布,知道联合国大会的六种正式语言。
2、结合地图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理解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合作探究: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精讲点拨:1、教师给出史料: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说明:1、非全部答案,仅供教师参考,2、严禁整体下载给学生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从社区看我家第一课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1。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过程]一、社区的概念相对固定的、人口、区域身份、利益、密切二、平面图1.两图方向不同;图幅大小不同;符号和形状、大不和颜色不同。
要趋于一致就要统一方向;统一比例尺;统一符号,即采用统一的图例。
2.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语言四、课堂延伸1.指向标;经纬网;一般2.图上、实地、线段、数字、文字50千米3.小,详细;大,粗略[课外作业] 1、D 2、D 3、B 4、D 5、略6、1:100000。
数字式:1:1000000 1千米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在社区中生活第一课第二课时一、社区的功能1、略2、经济功能、管理功能、文化功能等3、政治、经济、文化、管理4、1—5:政治和管理功能;1—6、1—7:文化功能;1—8:经济功能二、我们生活在社区中1、略2、(1)如:帮助社区出一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黑板报,说明环保的重要性,建议把家园搞得更美观等。
(2)略[课外作业] 1、2、D3、硬件设施资源方面:在不影响教学情况下,可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如教室、体育运动场等;图书、电教电脑设备等可与社区进行资源共享。
软件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特长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学生也可以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多种多样的社区第二课总一课时[预习导学] 1、略2、城市:规模较大,人口密度高,包括若干个小社区;商业、工业、服务业、交通业发达;建筑物高大密集、有一定的规划。
农村:规模较小,常为一个或几个自然村;以种植业、养殖业、牧业、渔业等为主;建筑物相对低矮,与农田、牧场等相间分布。
[学习过程] 分析导入:全部都是。
从社区的概念考虑一、社区的分类1、不同社会活动(1)A:中关村;B:王府井;C:首钢;D:方庄小区。
(2)主要特征A: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密布;B:聚集了很多大型商店、商场;C:工厂林立;D:分布着众多的生活小区。
主要功能A:高科技研究;B:商品买卖;C:工业生产;D:生活起居。
(3)高科技园区工业区生活小区。
功能各具2、(1)行政(2)行政管理管理范围3、自然、村落、城镇二、社区的差异城市、农村三、社区的联系1、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环境不同。
2、自然条件、优势互补、物质3、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4、差异联系四、小结板示1、功能、自然、行政2、城市农村3、自然条件,物产、优势互补、物产、文化、信息、人才[课外作业] 1、B 2、C 3、(1)文化(2)物产(3)人才文化(4)信息4、参考答案:安吉竹、木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不同的乡村保留了浓郁的民间文化。
现在竹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我们的民间文化如竹乐、竹叶龙、“孝”文化等正被国人所接受和喜欢。
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某些地方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大量的粮田被占用等。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综合探究一总一课时问题导入:不合适。
要到安吉旅游应该看安吉的旅游图,而《中国政区图》表示的范围太大,甚至找不到安吉的具体位置。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1、同:图幅相同;都能找到完整的台湾省。
异:比例尺不同;包括的范围不同;详略程度不同。
2、小、详细、大、粗略3、如果要了解台湾在全国的位置,选图A,因为图A的范围较大;要了解台湾省的概况选图B,因为图B比较详细。
情境一:1、《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2、(1)沪杭线——京沪线(2)浙赣线——京九线等。
(1)线路最短。
《北京市交通旅游图》情境二:1. 山的高度和山坡的陡缓。
2、等高线地形图。
3、起伏和缓陡峭悬崖峭壁山坡山谷4、(1)走直线距离。
(2)从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走。
情境三:1、耕地、林地属于农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属于非农业用地。
2、非农业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
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交通发达、铁路开通。
[课外作业] 1、略2、B 3、A 4、C 5、(1)向东北方向流。
水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流。
(2)900米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大洲和大洋[预习导学] 1、依次为:世界图、大洲图、国家图、各级政区图……等。
2、海洋陆地[教学设计] 一、1、行星地球2、略二、3、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5.1亿4、蓝海洋71 海洋蓝色的星球陆地黄人类5、大陆岛屿较小半岛北6、亚欧大陆南极7、大洲七亚洲大洋洲8、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三、9、略10、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四、1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2、亚洲北美洲13、大陆主体2000 海海峡交通要道14、鱼矿产渔盐之利能量之源淡水资源15、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北冰洋亚洲北美洲[课后巩固] 1、A 2、略地形多样[预习导学] 青藏四川[教学设计] 一、1、海拔(高度)2、200 1000 1000 800 二、3、略4、500 很大山脉山脉走向大地的骨架(平均海拔最高)喜马拉雅山南美洲安第斯山5、200 大河两岸濒临海洋人口绿色6、1000 陡峭不大深黄色、褐色亚洲帕米尔高原(青藏)南美洲巴西高原7、山地或高原高低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塔里木/吐鲁番……)东南丘陵梯田/茶园/果园……资源[课堂小结]地形类型海拔高度主要特征典型代表山脉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平原宽广低平,分布在大河两岸或濒临海洋的地区华北平原东欧平原高原1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丘陵起伏和缓,多矮山与盆地相间东南丘陵盆地群山环抱,四周高,中间低[课后巩固] 略气象万千风光迥异[预习导学] 1、7/8 1/2 6/7/8/9 6/7 2、西北东南(风向指来风方向)[教学设计] 一、1、寒冬炎夏/高温多雨/寒冷干燥等2、气温降水3、略(见图册)4、生产生活生活和生产方式5、植物指示6、温带海洋法气候阴天雨天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旅游胜地7、季节图风向源地风的性质冬季 A 大陆海洋北西北欧亚大陆温暖湿润夏季 B 海洋大陆南东南三流寒冷干燥8、气温丰沛的降水环境雨热9、盛行风向季风三分之一季风二、10、地形气候自然景观11、亚马孙热带雨林撒哈拉世界屋脊[课后巩固] 1、C 2、略不同肤色的人们国家和地区(一)[预习导学]1、略3、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略[教学设计] 一、1、略2、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3、黑而直扁平黑而卷曲平,嘴唇厚弯曲金黄鼻梁高,嘴唇薄二、5、亚洲东部、东南部欧洲、北美洲非洲南部、美洲部分地区6、欧洲非洲三、7、相互隔绝的自然环境8、平等优劣四、9、政府国旗国歌10、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11、200 12、主权国家[课堂小结][课后巩固] 1、C 2、C 3、图1——英国2——加拿大3——澳大利亚4——韩国5—美国国家和地区(二)关爱世界大家庭[预习导学] 略[教学设计] 一、1、国界2、略3、比利牛斯山湄公河东经25º线北纬49º线4、领陆领水领海领土5、神圣不可侵犯二、6、不平衡生活水平7、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8、20多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日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9、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非洲/南美洲三、10、平等11、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紧缺/人口危机/宗教矛盾/民族纠纷1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3、不是某国国旗欧盟联合国14、欧洲区域性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15、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课后巩固] 1、A 2、B 3、略从地球仪上看世界[预习导学] 地球[教学设计] 一、1、略2、模型地球仪大3、失真二、4、经线和纬线5、南北两极点相等半圆南北;不是无数;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东经 E 西经W;180º360º;西经20º东经160º东西东西6、赤道圆东西;不赤道两极无数;赤道南纬S 北纬N;90º180º;赤道南北;赤道23.5º66.5º三、7、垂直8、确定地理位置判断方向9、低中高10、南北回归线极圈北温带热带南寒带11、360 15 15 24 东八四、12、了解地球形状了解大洲大洋、山脉河流确定地理位置……13、北东;中;北温带热带;60 4;亚欧亚东太平洋[课后巩固] 1、C A D;C E;西南南西南东北东北;B 大西洋本初子午线(0º经线);B A/D/E 2、略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第1课时情景导入:一.1.略2.略3.⑴俄罗斯蒙古阿富汗缅甸越南⑵日本马来西亚印尼⑶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⑷台湾岛海南岛二.1.⑴亚洲太平洋⑵海陆兼备⑶英国是一个岛国.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没有出海口.美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夯实基础:1.C2.A3.C4.C5.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第2课时情景导入:一.1.⑷为了便于管理,促使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2.略3.⑵上海天津贵州⑶长春⑷长江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黄河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⑸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夯实基础:1.A2.A3.C4.B.5.C6.A7.略第3课时情景导入:一.1.22%2.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⑶该线以东人口密度高,该线以西人口密度低.4.⑶地形: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山地、为主。
气候:东部地区较湿润;西部地区叫干旱,沙漠、戈壁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历史:东部发展工业的历史悠久,经济水平高;西部地区工业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教低。
二.1. ⑴1角票面:高山族;2角票面:布依族;5角票面:苗族;1元票面:侗族;2元票面:彝族;5元票面:回族;10元票面:蒙古族.夯实基础:1.B2.A3.B4.C5.56个民族6.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内蒙古自治区,其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西藏自治区,其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第二课:第1课时情景导入:一.1.⑴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长白山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⑶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