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2)
《第二章_物态变化》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A.物质的三态(2)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器具.①如右图所示,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内焰和焰心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只有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②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倾斜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着火.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使灯焰与空气隔绝,绝不能用嘴去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人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④灯帽应竖直放在桌上,防止滚动.不用的酒精灯应盖严灯帽,否则,不但酒精容易挥发,而且由于酒精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酒精变稀.⑤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温度①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物体较热,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温度较低.②单位:摄氏度(℃)摄氏温标是以l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时℃,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在这两个温度点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为l℃.D.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它的构造为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管外壁上标有均匀的刻度.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离开被测液体,要待示数稳定相平.(1.估 2.看 3.选 4.测 5.读 6.记) (2)体温计(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原理与常用温度计相同.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由于它的玻璃泡和直管连接处有一段非常细且弯曲的缩管,当管内水银遇冷收缩时,缩管将两处水银分开,使管内水银无法自动回到玻璃泡里,所以它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2.汽化和液化 A.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②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③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致使未能汽化留下的液体和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④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2)沸腾①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沸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越高.③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之比较B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1)气体液化时会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还不能使之液化,还必须使之降到一定的温度(临界温度),才能设法使之液化.不同气体的临界温度不同.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在常温下对它们稍加压缩就可以液化;临界温度低的气体,要使它们液化,要有很高的低温技术.3.熔化和凝固 A.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B.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如冰、萘、食盐、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2)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熔点是晶体的物理属性之一.(3)晶体熔化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熔液凝固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C. 熔化、凝固的应用和防止示例(1)应用①冷冻(使水凝固)食品可以保鲜;②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水降温放热和凝固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③高烧病人利用冰袋中的冰熔化吸热以降温;④夏天吃冰棒,由于冰棒熔化吸热,人感到凉快;⑤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⑥家用电器修理工先用电烙铁将焊锡熔化在焊接处,然后让其凝固.(2)防止①夏天为防止公路面上沥青熔化影响交通,可向公路面上洒水以蒸发致冷;②冬天为防止路面上的积水凝固影响交通,可及时清除积水,也可向水中撤一些盐以降低凝固点;③冬天为防止水管中的水凝固而冻裂水管,可在水管外面缠绕草绳以保暖;④冬天为防止汽车散热管中的水凝固而影响散热,可在水中加一些酒精以降低凝固点.4.升华和凝华 A. 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放热.B.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这些是升华现象.冰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既可先液化后再凝固成冰,也可以直接凝华成霜.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灯泡发黑,这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C人工降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是种常用的致冷剂,它无副作用,可用来冷藏食品,制造舞台白雾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利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2013年升华现象(吸热过程)课件 沪科版

二、汽化 4.水蒸发时的特点:
(1)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5.蒸发的作用: 蒸发吸热,有致冷(降温)作 用,可使物体温度降低。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结论:汽化都要吸热。
总结:
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 2、汽化 3、升华 二、升华 1、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条件:吸收热量。 三、升华的实例 碘的升华 电灯灯丝变细 人工降雨 舞台效果 樟脑丸变小
1、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雕作品的 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升华 现象。
2.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 3. 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 止食品变质。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 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 来使食品降温。
资料链接
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 冰”还是良好的保鲜剂。鱼、肉和其他易腐烂的食物 装船运送几千里远,可用”干冰“保鲜这些食品,鸡 蛋用“干冰”冷冻保鲜几乎是无限期的。
有趣的是,干冰急剧升华时,会使周围空气湿度 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所凝结成雾。在舞台上为造 成云雾缭绕的景象,就是请干冰”帮忙“完成的。 在合适的情况下,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 “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呢!
8、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 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 度计的示数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 不变
9、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 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_____
过程中__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
第4章 物态变化(二)(图片版) (共83张PPT)

考点一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 液 态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 从 气 态变为 液 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 吸 热,液化过程要 放 热. 2.汽化有 蒸发 和 沸腾 两种方式.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沸 发生 部位 温度 条件 剧烈 程度 温度 变化 相同点 腾 蒸 发
1.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 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 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A ) D.升华
C.凝华
2 .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D )
3.(2016· 呼和浩特 )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 监考老师轻轻地往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 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 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A )
【解析】本题考查蒸发吸热.夏天温度高,盆里 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制冷的作用,使周 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 B. 【答案】B
6.(2016· 凉山州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 般在- 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 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 象可能是 ( )
【导学号 73240030】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解析】本题考查沸腾及沸腾条件.锅里的水达 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碗内水 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 选 C. 【答案】 C 【点评】注意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 热.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简答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简答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热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 物质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 物质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答案:C解析:物质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过程),故A错误;物质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如晶体凝固过程),故B错误;物质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物质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故D错误。
2. 下列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A. 铜块B. 铁块C. 水银D. 水晶体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根据常识,水的比热容最大,故选D。
3.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是()A. 冰块熔化B. 水沸腾C. 铁块加热D. 火车前进答案:C解析: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铁块加热过程中,热量从火源传递到铁块,故选C。
4.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B. 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C.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解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都有。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故选D。
二、简答题1. 简述热量传递的三个基本方式。
答案:热量传递的三个基本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解析: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相互碰撞而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如水、空气)的流动而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2. 解释以下现象:(1)冬天,人们穿棉衣保暖。
(2)夏天,人们吹风扇降温。
答案:(1)冬天,人们穿棉衣保暖是因为棉衣的导热性能较差,可以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
(2)夏天,人们吹风扇降温是因为风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蒸发,从而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3. 简述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3 沪科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选择题1、晶体熔化时 ( ) 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3、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滴上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1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4、气温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5、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着房顶流下.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清洁房顶. B. 解暑降温. C. 寻欢作乐. D.为了新奇、美观. 8、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二、填空题9、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10、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一.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 吸热 ,使皮
肤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 更凉些。
3、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应用:液①体天蒸热发时时地上要洒从水周降围温物体(或自 身)中②吸病热人,发高使烧周时围在物身体上(擦或酒自精身降)温 温度 下降 ;即蒸发是吸热过程, 因 此蒸发有降温制冷作用。
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甲
图乙
(1)图甲是___冰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
的示数是5_2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
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
体熔化时需要___吸___热量。
7.人工降雨
人们利用干冰 升华吸热. 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 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 会很快 升华,在升华过 程中将要 吸收大量的热
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 剧下降,这是高空中的 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 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湿 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降 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3.【2009•安顺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 的是【B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实验1:同学们每人往手臂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 对着滴酒精的皮肤吹一口气,又有什么感觉呢?
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 凉 的感觉,再吹 一口气,皮肤上 感觉 更凉 。
蒸发这种方式汽化很慢
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 可进行的 ,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蒸发的微观本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物质种类
跟踪训练
1.(2010·沈阳)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 D A.在通风处晾衣服 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 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②、冬季,冰冻的衣服 被“冻干”。
③、用久的灯泡,灯丝会变细 升华的微观本质
(2)应用:干冰升华吸热,有致冷 作用
跟踪训练
1.【2009•济宁市】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 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 带走更多的热量
跟踪训练
1.(2008·临沂市)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 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 多物理知识。如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 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 是由于_水_蒸_发_吸_热_的缘故。
4.比较蒸发与沸腾
区
别蒸 发 沸 腾
相 同 点 ⒈吸热;⒉汽化
不 发 生 位 置 表面
内部和表面 同时进行
2.(2010·福州)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 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 给果树浇水,如图3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 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 的蒸发,原因是 A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跟踪训练
• 1.(2010·沈阳)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 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 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 高,由此可知蜡是__非__晶_体___(填“晶体” 或“非晶体”)。
2.(2010·龙岩)图1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 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3.(2008·达州市)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
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
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
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
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
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
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
你知道吗?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 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 停止,这是为什么呢?固体被加热Fra bibliotek熔化液态
分子运动加快 呈流动性
熔化的微观本质 分子间束缚减弱
分子能游动
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⑴、在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的原因: 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 使温度升高。
⑵、用0℃的冰比用0℃的水冷却物体效果好的原因: 冰熔化时吸热。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 吸热过程
温故知新
1、水有哪些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什么是熔化?晶体熔化时有什么特点?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有什么区别?
熔化时: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 的熔化条件是什么?
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到空气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这种汽化现象在液体的哪
个部位发生? 表面
实验二:夏天、春天和秋天、冬天的气温高 低不同, 洗湿了衣服,却同样可以晾干。
思考:这个实例表明蒸发有什么特点?
结论:温度高时水能蒸发,温度低时水也能 蒸发。即说明蒸发可在_任__何__温度下进行。
在锅中加入一碗水,加热至沸腾,要不 多长时间就可以把水烧干;同样是这么多水 放在锅中打开锅盖,让它自然蒸干可能需要 好多天,以上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
同 现 象 程 度 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
温度降低,有制冷 作用
温度不变
点
影响因素
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供热快慢
5、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6. 升华 :固态→气态;吸热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碘蒸气 碘颗粒
6. 升华 ;固态→气态;吸热 (1)典例:
①、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收
4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 可知___乙__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50_℃__.
5.用0℃的水和0℃的 冰来冷却物体,冰 的 冷却效果好, 因为
冰熔化时吸热
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地面上撒了一些水, 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有什么 变化? 思考:减少的水哪去了?
结论:水变成了 水蒸气 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