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用
循环导师制及课外科研对应急型预防医学生培养的意义

【 摘要 】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 院对首届预防医学专业 本科 生推行“ 循
环导师制” 及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情况 , 探讨“ 环导 师制 ” 循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的意义 , 出实 指 施过程 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探讨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 的意义及教师 与学 生应该注意 的问 题, 最后指出开展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以及探讨解决方案。
rc lr e e r h t h u d r rd ae t d n s a d h r b e h t b t e c e s n t d ns iua rs a c o t e n e ga u t su e t n te p o lms t a oh ta h r a d su e t s o l c n e , n h n p t fr a d s me a p o c e o s le te p o l ms w ti e t c riu h u d o c m a d t e u o w r o p ra h s t ov h r b e i n x r u re — h a
e r e c — y e p e e tv d c lsu e t L N h u me g WANG me g n y t p r v n i e me ia t d n s / Zo — n, Y - u , I ∞ 一 o g a h iL yn,
Y L A0 n
l r e e rh. a r s ac
【 y wod 】 E t c rcl eec ; Peet emei ls d ns C cc tt i y— Ke r s xr ur u rrsah a ia rvni d a t et; yl u r lss v c u i oa
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效果分析

徐 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 院借 鉴和实 行 了预 防医学本 科生 高
年级科 研导师制F 3 3 。经过 三年多的培养 , 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 实践 能力都 得到 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下面总结 一下导师 制实
施 效果。
一
2 . 学生科研能 力。实行导 师制后 大多数 预 防医学 专业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 0 1 3年
第 1 1期
・
51 ・
l l ● 教 学管理
预 防 医 学 本 科 生 科 研 导 师 制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王 婷, 黄 水 平
( 徐州 医学 院公共卫 生学院,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4 ) [ 摘要 ] 采用问卷调查 、 访谈 、 资料 收集方 法 了解科 研导 师制 实施 效果。调 查结果 显示 : 大 多数 学生 能够主动与导师 交流 学习或科研方 面的知识 , 科研能 力有所提 高; 每 位导师都 能根 据学生需求 , 制定适合 学 生 自身发展的学 习和科研计划 , 督 促学生认真 实施 ; 学生课题 、 论文和获 奖数 目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科研 导师制有利 于促进预 防医学本科教 学质 量的提 高。
3 3 . 6 5 % 的学生则由导师 非定期 召集 进行 交 流 ; 与导 师 的主 要 交流形式 中面对面讨论 占 6 6 . 3 5 %, 短信或 其他聊 天工 具 占2 0 . 1 9 %, 专题讲座 占 1 3 . 4 6 %, 在学生希望 与导师的交流
通 讯 作 者
3 . 导师制实施效果。9 2 . 3 8 %的学生认 为在高年 级实施
选 课 题 的研 究 , 1 7 . 1 4 %的学生在课题研究 中为第一 负责人 , 7 1 . 4 3 % 的学 生 为 主 要 参 与 者 。 在 自我 评 价 方 面 , 6 5 . 7 1 % 的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2022年第13期总第565期No.13,2022SumNo.565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1前言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要求落实预防为主、首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加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关口前移,实现全民健康[1]。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他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2]”。
“一带一路”卫生合作的战略布局以及“全民健康”“全球健康”“大健康”“大卫生”概念的形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3]。
同时,近年来一些突发的新型传染病[4]、难以诊疗的新病种[5-6]、不断上升的慢性病发病率[7],都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全民健康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更赋予了医学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8]。
特别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面临着既要满足大量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需求[9],又要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挑战。
如何主动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深化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专业如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立足于安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研究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高校的相关改革经验,探索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举措。
2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创设于1926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当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建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
自2016年起,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每年招生规模扩大至120人,旨在迎合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需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黄斌斌江敏敏汪耿夫朱昱敏张诗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摘要: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介绍及就业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介绍及就业方向1. 引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方向。
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一门关注群体健康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
它强调通过干预措施来提高群体健康水平,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治疗。
3. 专业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3.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和传播的规律,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疾病的风险因素。
3.2 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另一门重要课程。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卫生相关数据,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卫生管理学卫生管理学涵盖了医院管理、健康政策制定、卫生资源配置等内容。
它培养学生具备管理和领导能力,以便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担任管理职位。
3.4 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教育与促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改变行为习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4. 就业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下几个就业方向:4.1 政府部门毕业生可以选择在政府部门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如疾病控制、卫生规划和政策制定等。
他们可以参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组织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4.2 医院与医疗机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等工作,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卫生水平。
4.3 学术研究机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学术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政策评估等项目,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4.4 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加入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公共卫生项目和援助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综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客观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系、开展本科生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建议。
针对"十二五"规划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及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实施及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近年来,学分制的实行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但也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结合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总结了高校实行导师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实行导师制的对策。
牛津大学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日趋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生了诸多变化。
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上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
在这一过程中,牛津大学导师制仍然坚守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发现两者关系总体协调,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学生在药品生产、研发和医院等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
但是相比医药销售作为主要就业去向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销售类课程比重明显偏低,两者存在一定偏差。
针对该偏差,提出适度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建议。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主要特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
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都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本文在导师制的历史背景上简单分析了导师制的特点,重点结合应用物理专业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阶段性实践成果,肯定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处,为后续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台州学院土木工程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交通土建作为大土木的专业方向,存在学生专业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改善社会卫生环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是培养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
一、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具备扎实的医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基础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问题;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研究,并能够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3. 具备公共卫生领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机构、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4. 具备公共卫生教学和培训能力,能够开展公共卫生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内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医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认识。
3.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4.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习、实验、调查、统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加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培养模式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
导师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能够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并提供学术支持和帮助。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完成研究课题,并撰写学位论文。
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维普资讯
医 学教 育探 索 2 0 第 7卷 第 5 ( e e rh si Me ia E u ain2 0 . o. . 0 8年 期 R s ac e dc l d c t 0 8 V 1 No5) n o 7
・
管理研 究・
医学院校 实行本 科生导师 制的探 索与实践
师制。
[ 键 词 】 本 科 生 ; 师制 ; 关 导 发展 ; 新 创
‘
[ 中图分类号】 G 4 . 62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5 9 2 0 )5 0 4 - 2 6 1 86 (0 8 0 - 5 9 0
Ex l r to n Pr c ie f Tu o i l S s e o Und r r d t s i p o a i n a d a tc s o t r a y t m t e g a ua e n M e i a l g s a i e ste d c Co l e nd Un v r ii s l e
e u ai n,n h n vtb e c oc n e rd t s se d ct o a d t e i e i l h ie u d r c e i y t m.I fc s s o h w t e p e fc ie a d p a t a tt r l s se o h a t o u e n o o s t u f t n r c i l u o a y t m f t e e v c i
本科生“项目-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自主选择 , 进而确立合适 的项 目。 在项 目确立之前 , 导师 应 对项 目的过程 、 结果、 可 能 出现 的问题 有一个 基本 的
估计 , 为学生提供该项 目可行性 的参考 。 学生在搜集 、 查 阅与本项 目有关的理论 内容与相关文献 时 , 应积极 与导
师互 动 , 从 而对 自己感兴趣 的项 目有详 细的了解和全 面
1 1 人选择继续深造 , 占升学 人数的 2 8 . 2 %; 7人进人事业
单位工作 , 工作 岗位均与专业对 口。
根据 专业 特点和各年级学生知识储 备 识 基础
的学生开设 了相应 的项 目, 如公 共卫生实践教育 中心开 放课题 、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培育项 目和优秀毕业 论文
“ 项 目一 导师制 ”是指在 师生 双向选 择的基础上 , 通
过 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结合 自身兴趣 和所学专业 , 自主设计项 目方案 , 自主完 成项 目研 究 , 自主 管理项 目
进程, 这 能培养学生 的综合 素质和 能力 , 从 而促 进学 生 全 面成长 。 “ 项 目一 导师制 ” 是在 一定范围 内, 由教师 、 学生双 向
生。
具 有盲 目性 , 偏离 了引导学生树立 明确的专业思想 和帮
助 学生掌握正确 的学 习方法 的工作 重点 , 导师没有发挥 应 有的作用 。【 q 各校下发 的关 于开展本 科生导师 制工作 的通知文件 , 往往 是宏观上 的指导 意见 , 在具 体实施 过 程 中存在 一定 的操作难度 。 导师无法通过相关文件清晰
本科 生导师制 , 2 0 1 2年 基 本 全 面 实施 了 以 实践 项 目驱 动 的 全 程 导 师 制 , 开 展 实施 的 “ 项 目一 导师制” 有 效 解 决 了“ 教一 学” 载 体 的 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
(试行)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精神,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培养未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领军人才,我院决定对预防医学七年制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拟通过导师制,达到以下目的: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2.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及生活。
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办公室联系。
3. 帮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以及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
4. 通过指导学生做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
一、本科生导师条件
1.公共卫生学院及医学部相关单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2.有较强的教书育人意识,热爱学生教育工作。
3. 为人师表,工作认真负责,学术作风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
4.在教学和/或科研工作中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带教能力。
每学年初,符合以上申请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填写有关表格,各系和相关单位写出推荐意见,学院审核批准。
每名导师每年级可以指导学生2-4人,指导时间为大一入学至大三第一学期末(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
二、本科生导师职责
1.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导师应每学期至少主动与学生联系两次,形式不限,如面谈、电话、邮件等。
2、介绍公共卫生专业及二级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研精神。
4、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顺利升入下一年级。
5、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相关讲座、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以及社会或专业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撰写文献(报告)综述、调查报告或总结,并进行批改。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认真填写《本科生导师辅导手册(学生用)》,在学年结束时需填写《本科生导师辅导情况年度反馈表》,对导师辅导工作进行评价,并上交学院学生办公室。
2、学生应尊重导师,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可采取面谈、电话、邮件等多种沟通方式,积极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和工作。
四、组织管理
本科生导师制在学院的组织领导下,由学生办公室、教学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每学年学院召开导师会议1~2次,交流指导学生经验。
各系负责对本科生导师的推荐、监督,教学秘书负责有关工作的协调并记录教学工作量。
本科生导师因各种原因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及时在系内进行工作交接,以保证对学生辅导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