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失眠——感受《枫桥夜泊》

合集下载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在我读完《枫桥夜泊》这篇文章后,我被其中展现的壮丽景色和深刻情感所深深吸引。

这篇诗歌描绘了一幅夜晚枫桥上的美丽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深受启发,通过艺术的表达,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无常。

以下是我对《枫桥夜泊》的读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枫桥之上。

首先,作者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

这一行描述不仅展示了景物,还在无声中透露出离别的忧伤。

接着,诗中出现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词语,使人们联想到北方的严寒和艰苦,进一步增加了寒冷的氛围。

与此同时,作者将“黄鹤楼”置于“渡”和“枫桥”之间,使得黄鹤楼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给整篇诗增添了一层深远的意味。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景物转移到了人物身上。

他描绘了一个来此泊船的旅行者,把自己的离别之痛融入到对美景的赞美之中。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因为离别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

通过这一角色的设定,作者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读者,引起了我们对离别和流逝的思考。

此外,《枫桥夜泊》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倾慕。

在诗中,作者用“楼头残月”形容灯光映射在江面上的影子,给人们一种幻觉般的美感。

同样,他用“金风玉露一相逢”来形容这个美丽的夜晚,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这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阅读《枫桥夜泊》,我被诗中表达出的情感所打动。

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透露了对离别和流逝的思考。

作为读者,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短暂和寂寞的主题。

同时,诗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启发了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表达的理解。

总之,《枫桥夜泊》这篇诗歌以其美妙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我。

通过细腻的描绘,作者展示了夜晚枫桥上的美丽景色,并传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枫桥夜泊》读后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每次读起它,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画面。

记得有一次,我去苏州游玩,特意去了枫桥景区,想要亲身感受一下诗人张继当年的心境。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天气微凉。

我沿着古运河漫步,河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几艘小船缓缓驶过,船头划破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水痕。

河边的柳树依然翠绿,但已有不少叶子开始泛黄,秋风吹过,几片树叶飘飘摇摇地落了下来,仿佛是秋天的使者。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枫桥。

这座桥并不高大雄伟,但却透着古朴的韵味。

桥身上的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滑,桥栏上的雕刻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我站在桥上,向远处眺望,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了橙红色,与河水相互映衬,美得让人心醉。

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房屋。

突然,一只水鸟从水面掠过,打破了这份宁静,它的身影在水中一闪而过,只留下一圈圈涟漪。

我不禁想起了诗中的“江枫渔火”,虽然此时没有渔火,但那宁静的氛围却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走过枫桥,我来到了寒山寺。

寺外的围墙并不高大,但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走进寺庙,香烟袅袅,钟声回荡。

我静静地站在院子里,聆听着那悠扬的钟声,仿佛穿越回了唐朝,看到了那个在船上辗转反侧的张继。

寺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红墙黑瓦,飞檐斗拱。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矗立在院子中央,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抚摸着树干,感受着它的沧桑与坚韧。

在寒山寺的后面,有一个小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虽然已经是秋天,但依然有不少花朵在绽放。

我沿着小径漫步,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花园的一角,有一座亭子,我走进亭子坐下,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枝头。

月光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

我想起了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那种清冷的氛围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读《不朽的失眠》有感_读后感

读《不朽的失眠》有感_读后感

读《不朽的失眠》有感
读《不朽的失眠》有感
我合上了书,脑子里不觉浮现出这幅画面。

午夜、深江、孤船,一个青年独自一人在船上静默着,然后写下了不朽的《枫桥夜泊》。

我今天读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唐时,张继落榜了。

怀揣着用青春换来的失望和苦涩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无边的黑暗和孤寂中,在一声声伶仃的钟声中,张继抹黑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

作者感慨道,可笑的是今天的人们早已忘却了当年的状元,却只记住了落寞的张继。

我读完后深有感触。

看到张继,我便想到了另一个人。

弱智天才——周周。

周周从小便与众不同,他是一个白痴。

他只有75的智商,一个弱智。

他的父亲知道后几乎崩溃,为了能让周周自己活下去,他甚至教周周给自行车打气。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周看到父亲在指挥乐队,于是周周便要求自己试一试。

善良的乐手们同意了,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周周有举世无双的音乐天赋!无论多难的曲子他都得心应手,被称之为“少年莫扎特”!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一时的失意又如何?天生不如人又如何?谁知千年后又会怎样?
失败了再来过,一时成功便能永垂不朽吗?人的失败只是一瞬,成功也只是一瞬。

革命先人说过,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梵高在世之时无人知晓,如今无人不知!罗马之王,生前威名显赫,如今又几人知晓?
所以成功与失败,并不是眼前的光芒所能代表的,一切都只待后人评说。

那么,失败了,不要怕,换条路再来过;成功了不要傲,小心失足千古恨!
拼搏吧!每个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枫桥夜泊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枫桥夜泊作文(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作文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星期五,我们带着对这首诗背景的期待,一起来到了枫桥景区,共同去解读《枫桥夜泊》。

走进门,一幅蕴含着浓浓春意的水乡画展现在人们面前:石板路两旁盛开的片片桃花花瓣随风飘扬,缓缓地飘落在那些向人们见证了那段繁华历史的石板青苔上。

白墙黑瓦,亭台楼阁,高低错落,飞檐翘角,无不衬托出那种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古色古香的独特韵味。

走在小巷,两旁古典而又悠久的建筑仿佛带着我们重又来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

坐在游船里,倾听着岸边的鸟语花香,一碧千里的天空给人一种无比的惆怅和遐想。

听着导游给我们讲解《枫桥夜泊》,原来,诗中的'“江枫”并不是指江岸边的枫树,而是指两座桥,一座叫江村桥,而另一座便是著名的枫桥。

几百年过去了,面前的还是那座桥,那条船……无论是多年久居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秀丽的美景所倾倒。

耳畔,还是那段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作文2“啊……啊……”月亮将落未落,乌鸦在树上轻声啼叫,天空中的稀稀落落的星星把天空映衬得像铺满了霜。

江边火红的枫叶和江面上松散稀疏的渔船中的灯火,在这个宁静的世界上多么的显眼,我却无法入眠,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中,站在窗边,看着江面,愁从心中涌起,天空中暮色朦胧满天霜色,难抵我独自一人帮愁而眠。

我想起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正如我现在的心情,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寒。

船上除了我之外,已经没有醒着的人了。

我已经可以看到苏州城外的`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怀着旅愁的我。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描述了一个清幽、寂静的秋夜,以及作者在枫桥停泊时的所思所感。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
的文字,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之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
心的寂寞与哀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通过描绘月落、
乌鸦啼叫、霜花满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江边
的枫叶与渔家的灯火相映成趣,而作者却在这样的美景中感到忧愁,难以入眠。

这种对比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则将读者的思绪
引向远方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传入客船,
更增添了几分忧伤和神秘感。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悲伤,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事。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文《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枫桥夜泊是一首由张继创作的诗歌,描述了作者在枫桥夜晚停泊的情景。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枫桥夜泊的诗意在于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诗中描绘了枫桥夜晚的宁静和幽美,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来描绘夜晚的景色,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枫桥夜泊的诗意在于其对生活的感悟。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这些诗句让人产生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启迪和感悟。

枫桥夜泊的诗意在于其对人生的思考。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让读者产生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启迪和感悟。

总之,枫桥夜泊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更能产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因此,枫桥夜泊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歌,它能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使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朽的失眠——感受《枫桥夜泊》
导读:不朽的失眠——感受《枫桥夜泊》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馀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

而后,是人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绿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

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

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

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

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

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

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
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