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师: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生:(齐声)可以。

师:好,上课。

生:起立。

师:孩子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请坐。

请大家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

(大屏幕显示: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生:(齐声)听过。

师:好听吗?生:(齐声)好听。

师:喜欢听吗?生:(齐声)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读一读?高举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听。

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生: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

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生: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失眠,没错,找到一个。

继续找,谁找到第二个?生:愁眠。

师:愁眠,好极了!谁找到第三个?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难眠。

师:好极了!找到3个。

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不眠。

师:不眠,找到4个。

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未眠。

师:未眠,找到5个。

你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生:(齐声)睡不着觉。

师:睡不着觉。

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一、歌词导入师:上个世纪末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的非常出色。

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课件出示)P“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着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来读一读?谁能为我解释解释无眠?(无法入睡,失眠,睡不着觉)师: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来为无眠找到许多的解释?比方说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不眠)未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未眠)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难眠)心中愁绪万千合成一个词即是(愁眠)师:总之就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呀,好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钟声)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着我的无眠,这是哪的钟声呢?有一首诗这样写到,一起读一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这是哪儿的钟声呢?(寒山寺)(课件出示)P出示寒山寺的图片资料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呀盼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

这钟声为何会有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来读一读这句诗“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齐读)师:高启所写的也是寒山寺的钟声,可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张继)师:张继是谁?你来说说,你也来说说。

(预习做的真充分呀!)(课件出示)P《枫桥夜泊》这首诗为他千古名作的补充资料。

师:这留连的钟声到底和张继有什么关系?就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齐读诗题)二、整体感知师: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自由的读,反复的读。

要读的清爽、顺口(很好,老师看到许多同学读的很专心很投入)师:个人读:请位同学来读一读。

(嗯,你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与节奏)师:全班读:接下来,老师读课题与诗人,你们读诗句。

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来。

在我们的配合之下,这首诗的韵味就呈现出来了。

师:当你读完这首诗,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能不能用几个词形容形容?(忧愁,孤独,悲伤,凄凉……)把体会记在诗的旁边(生批注)师:我们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会孤独吗?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会忧愁吗?那为什么读枫桥夜泊却孤独,忧愁呢?师:我们去诗中找一找答案吧,谁来为我解释解释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夜晚把船停在枫桥旁边)此时正值夜晚,应该是张继要休息睡觉的时候吧,可今夜张继睡着了吗?(没)诗里的哪个词直接了当的告诉你?(愁眠)(B板书:愁眠)请大家将这个词圈起来。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体会作者张继的羁旅之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难点: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其他诗歌,让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张继及其作品《枫桥夜泊》。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枫桥夜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详细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羁旅之思。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诗歌,让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枫桥夜泊》,并选择一首其他诗歌进行赏析。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枫桥夜泊》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方法,是否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是否学会了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表现,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枫桥夜泊》的情况,以及赏析其他诗歌的质量,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诗歌。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互动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 鉴赏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 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 识。
02
文本解读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唐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 ,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 情怀和羁旅愁苦的感慨。
诗人介绍
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枫桥夜 泊》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要 求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要求学生搜集并阅读其他张继 的诗作,写一篇关于张继诗歌 风格的短文
THANKS
感谢观看
《枫桥夜泊》教学实 录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程导入 • 文本解读 • 课堂互动 • 拓展延伸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枫桥夜泊 》的诗意,掌握相关的文 学知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 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
张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 杜甫等并称唐代十大诗人。
诗句解析
诗句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
第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第二句写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第三句 写寒山寺外的景色,第四句写夜半钟 声的悠扬。
意境分析
意境描述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泊船图,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意象, 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氛围。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生:(自由应答)听过。

师:好听吗?生:(自由应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

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师:谁来读一读?生:(朗读歌词)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

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

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

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

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生:(齐读歌词)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生1:钟声。

生2:钟声。

生3:钟声。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师:注意,这是古诗。

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生:十年。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枫桥夜泊》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培养朗读能力、品诗诗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旅游能让我们纵情山水,浪迹天涯,也最能让人增长见识,也最容易使人放松。

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那里有什么最吸引你?国庆节的时候,老师去苏州旅游了。

老师去了苏州,你猜我为什么要去苏州?生1:因为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很美,是人间天堂。

生2:我听说苏州园林建筑特别美。

生3:苏州可能有你的朋友(家人)师:同学们非常有想象力。

其实我去苏州不为别的,而是因为一首小诗。

因为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不辞千里,只身去了苏州一个小镇——枫桥。

二、研读古诗,体会意境你想看看这首小诗吗?枫桥夜泊生2: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

生:半夜,鸟儿都睡了,乌鸦为什么还在叫呢?生1:我来说。

我推测可能是夜里有风,风一吹,树枝就会晃动,睡在树上的乌鸦是被惊醒的。

生2:我不同意××的意见,我认为乌鸦是被钟声吵醒的。

生3:不对,没敲钟的时候乌鸦已经在叫了,我想,秋天的夜晚那么冷,乌鸦一定是被冻醒的。

生4:乌鸦还有一种可能是被吓醒的,月亮一落,天地间变黑了,就吓醒了树上的乌鸦。

生5:我不同意。

乌鸦睡了,看不见天变黑,所以应该是冻醒的。

生6:我还在书上看到过,乌啼的另一种说法是指乌啼桥。

师: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我也想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去,同学们看,这是月相变化图(课本显示)这是上弦月,弓朝东;这是下弦月,弓朝西,上弦月半夜就落下去了,月亮一落,刚才还很明亮,现在却变黑了,很可能是天地间的明暗变化惊醒了乌鸦,王维在《鸟鸣涧》中有句诗:月出惊山鸟。

既然然月出会惊山鸟,我推测月落也可能会惊乌鸦。

不过,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

生3:我还从诗中看到当时外面有着厚厚的霜,说明时间已经是深秋了。

小学四年级《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枫桥夜泊》教学实录】(一)激趣、自由漫谈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2、交流课前收集的善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学生1:我知道《枫桥夜泊》的意思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我还知道枫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在江苏省苏州市。

这是我是网上找到的枫桥的图片。

学生2:我还知道枫桥也叫墨桥,由于很多诗人途经这里的时候,都曾留下过诗句,所以叫墨桥。

学生3:我来补充。

苏州不光有枫桥,还有很多桥。

苏州有桥300多座,现存293 座。

其中:有以食物命名的,如:水泼粉桥、鸭蛋桥等;有以动物命名的,如:狮子桥、麒麟桥等、有以植物命名的,如:花桥、草桥等;有以建筑物命名的:如:城桥、板桥等,特别有意思。

其中,枫桥是最著名的。

学生4: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他的学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

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学生5:张继的老家有的说是湖北襄樊,有的说是河南南阳,要是河南南阳的话,说明和我们是老乡。

学生6:张继还当过检校祠部员外郎,他出过一本书叫《张校祠部诗集》。

学生7:我还知道张继死于洪州,他学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回到家乡,可临死也没实现,他的好朋友有刘长卿、顾况等,很多都是诗人。

学生8:我在网上读到了张继写的37首诗,很多都是游贤时写的,我猜测他是个爱旅游的诗人,其中我最喜欢《夜宿白马寺》(背),他的诗清丽自然,不追求华丽雕饰,有一种自然美。

〔评:用信息交流的形式谈对诗题和作者的有关了解,课堂更开放,内容更丰富,变师讲为学生谈,形式活,信息多。

〕2、说说我们学诗的经验。

(学学生说出:我们经常按解字词--说句意--学朗读的方法学古诗,教师提醒大家,如果有好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二)探究,研读漫谈1、小组合作学习诗句的意思,结合课后注释和占有的资料理解,朗读体会感情。

2、交流诗句的意思,交流时先交流前两句的学习情况,然后交流后两句。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师: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生:(齐声)可以。

师:好,上课。

生:起立。

师:孩子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请坐。

请大家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

(大屏幕显示: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生:(齐声)听过。

师:好听吗?生:(齐声)好听。

师:喜欢听吗?生:(齐声)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读一读?高举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听。

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生: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

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生: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失眠,没错,找到一个。

继续找,谁找到第二个?生:愁眠。

师:愁眠,好极了!谁找到第三个?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难眠。

师:好极了!找到3个。

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不眠。

师:不眠,找到4个。

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未眠。

师:未眠,找到5个。

你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生:(齐声)睡不着觉。

师:睡不着觉。

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
老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

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美吗?
学生:太美了。

老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
老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正音。

老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读)。

老师:你读的可真美。

学生:老师,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

老师:(很惊讶)好,我们很想听。

学生:(唱)
老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

我希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该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

老师:这么美的诗,想进一步了解诗中的内容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也非常的聪明,所以,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

行吗?
学生:行!
老师: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
老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学提示?
学生:指名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自学这首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2、交流自学情况
老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别认真,相信你们都有好多收获,交流一下彼此自学的情况。

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

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
(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老师:我看到了,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

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

学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学生:我还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

学生:……
老师:(点拨、评价、指导)
(3)质疑并解疑.
老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

老师:谁愿意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
学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
老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老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4)教师小结:
老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谁愿意说一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

老师: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

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老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
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老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那时的感受呢?
学生:应该低沉。

学生:还应该慢一点。

老师:对,应该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不错,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

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老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

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

老师:谁愿意读?
老师:真不错。

四、歌曲激情:
老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依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

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
准,谁找得多。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
老师:我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了。

谁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化用的诗句?
学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
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
学生:这首歌曲调优美,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

五、试背古诗:
老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
学生:(纷纷举手)你们太出色了.好,请会背的同学起立,不会背的同学看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学生:(试背)
老师:真好,能看出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

愿意接受我的最后一项挑战吗?
学生:能!
老师:能默写吗?好,请你们拿出纸,能默写的默写,实在默写不下来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实在记不住的同学,就请你抄写一遍。

可以吗?
六、留研究性作业
老师:同学们今天回家之后请你们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结合这首
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好吗?
七、教师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听到:乌啼、钟声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愁
感到:寒霜满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