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合集下载

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jiā
白 云 生 处/有 人 家 。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停 车 坐 爱/枫 林 晚 , 霜 叶 红 于/二 月 h花uā。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xiá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jiā
白 云 生 处/有 人 家 。 停 车 坐 爱/枫 林 晚 , 霜 叶 红 于/二 月 h花uā。
山行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杜牧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xiá
远上寒山石径斜,
jiā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h花uā。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之 美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xiá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ji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 云 生 处/有 人 家 。 停 车 坐 爱/枫 林 晚 , 霜 叶 红 于/二 月 h花uā。
生字展示

1.小路;亦指道路,方法 2.直,直捷了当 3.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 周的直线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xiá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jiā
白 云 生 处/有 人 家 。 停 车 坐 爱/枫 林 晚 , 霜 叶 红 于/二 月 h花uā。
诗词展示
山行
杜牧
xiá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jiā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两首诗在意境营造上各具特色,《山 行》更注重自然元素的描绘和情感的 抒发,而《枫桥夜泊》则更注重人文 元素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枫桥夜泊》则以人文意象为主,通 过描绘江南水乡的枫桥、渔火和钟声 等人文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孤独 、略带忧伤的意境。
04 诗歌情感与主题 思想探讨
《山行》表达情感及主题思想
热爱自然
诗中描绘了秋日山林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向往。
豁达开朗
诗人在漫步山林中感受到自然的 壮美,从而抒发了自己豁达开朗
的情怀。
追求自由
诗中的“山行”象征着诗人追求 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枫桥夜泊》表达情感及主题思想
孤独寂寞
诗中描绘了夜晚停泊在枫桥边的孤独景象,表达 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创造出深远而富有象征性的艺术境界。
情感表达含蓄
02
中国古典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往往含蓄内敛,通过象征、暗示等
手法,让读者在品味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语言简练
03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简练,注重炼字和音韵的和谐,追求言简意
赅的表达效果。
西方现代派诗歌审美特点概述
个性化表达
西方现代派诗歌强调诗人的个性化表达,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语言形式。
生命意识
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
05 诗歌艺术手法与 技巧鉴赏
《山行》运用修辞手法举例
比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将山路比作斜挂在山间的石径,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路的险峻和深远 。
拟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将枫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 感,表现出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而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核心问题: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分别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图?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古诗。《山行》写的是 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 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 山林秋色图。《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泊在枫
导思: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诗人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四种景物,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寒”字巧 妙地点出了季节,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 曲折。“白云生处”突出了山势之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二月花来和枫叶作对比,写出霜叶胜花的美景, 将原本萧条的秋景写得生机勃勃,令人耳目一新。这 两句寄托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难点)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 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江南春》《泊秦淮》
串珠问题: 1.《山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课文结构
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山 行
近景 ——枫林 霜叶
秋景迷人
课文主旨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有几户人家。

古诗两首山行 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山行 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市。 2、寒山寺:苏州枫桥附 近的寺院。 3到:送到、传到。
寒山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注解】 枫桥:在苏州阊门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泊:夜里船停泊在岸边。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看到了(所见):月落、霜
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客船。
听到了(所闻):乌啼、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声。 这是一幅意境独特的秋江夜 泊图,抒发了作者旅途中孤独、 寂寞的心情。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 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 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 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 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 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 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斜:曲折。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 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 约有几户人家。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注解】 1、枫桥:在苏州阊门 外。 2、夜泊:夜里船停靠 在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解】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市。 2、寒山寺:苏州枫桥附 近的寺院。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钟声。平 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幽静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 古今的名作、名胜。
枫桥夜泊
[ 简 析] 这 是 一 中 描 绘 见 到 的 诗 历 来 下 的 秋 可 谓 是
首 了 枫 悲 景 秋
优 深 林 凉 却 天
美 秋 晚 , 充 里
的 写 景诗 。 诗 季 节 山 行时 所 景 。 写 秋 景 的 可 是 ,诗 人 笔 满 了 生 机 , 真 的春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石径 ﹒(jìn 苏州 ﹒ (sū
寺庙(sì ﹒
jìng)
shū) shì)
停泊(bó pō) ﹒ 乡愁(cóu chóu) ﹒ 枫林(fēn fēng) ﹒
二、看拼音,写字词。
bó chuán
zhōng shēng
gū sū
泊 船
shuāng yè
钟 声
chóu sī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难点)
走近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
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品:《枫桥夜泊》等。
我会写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白”的横 画分布要均匀。


书写指导
“艹”的点撇向内收。


书写指导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 1.“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是“正确”的
意思。( × )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指的是苏州。 ( √ )
课后作业
串珠问题: 1.《山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课文结构
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山 行
近景 ——枫林 霜叶
秋景迷人
课文主旨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而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山行
远处/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 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 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 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 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 的(喜爱)之情。
夜泊:夜里船停泊在岸边。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 清霜满天。 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 枫,明灭的渔火相伴。 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 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 人难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 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 处 高 山 山 间 小 路 曲 曲 弯 弯 , 深 山 密 林 中 升 腾 着 缕 缕 炊 烟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二、这两首古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是作者都是唐代诗人,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 色。不同的是《山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 赞美 之情,而《枫桥夜泊》则抒发了作者孤寂忧愁 的思绪。
下课啦
Hale Waihona Puke 渔船上的灯火苏州有姑苏山,因 而称苏州为姑苏
句子品析
寺名,在枫桥附近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
只有寒山寺的钟声悠 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半夜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总结概括
主题思想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 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结构导图
月 乌鸦 霜


忧伤

江枫 渔火

钟声
写法指导
定义:即把事物当做人,将本来不具 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
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 词语。
精读细研
枫桥夜泊
[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子品析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 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
月落乌啼霜满天,
到处弥漫着寒霜,夜空充 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
江枫渔火对愁眠。
黑糊糊一片,渔船上的灯 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
相伴难以入眠。
江边的枫树
例句:成熟的高粱一个个笑红了脸, 笑弯了腰。
小练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开京城,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 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而今夜无非是另一 个让人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 的季节,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将泪水全部落入 填不满的江水之中。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 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 - — - |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 - | | -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 | - —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 - —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 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 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 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 事,令他羞惭沮丧。
原本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 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 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执教:扬州市梅岭小学 沈珣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张继,唐代诗人。曾
当过几个小官。他博览 群书、重视气节,有理 想有抱负,受人敬重。
枫桥夜泊
枫桥:现今苏州市一座小桥。 夜泊:半夜把船停靠在岸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lú cí
乌啼:鸬鹚的啼叫 江枫: 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带着忧愁睡眠 姑苏:苏州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远处传来钟声,奇怪?寺庙里不是只有早晨才敲钟报 时吗,为何寒山寺却是“夜半钟声”?,一声一声都撞击 在心坎上!
可无论如何,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 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 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 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 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 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 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 - — - |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 - | | -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 | - —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 - —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 - — - |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 - | | -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 | - —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 - —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