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IUD)嵌顿的原因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并发症预防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避孕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
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使用IUD的妇女约占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45%左右。
IUD的并发症及预防不容忽视。
1 出血和疼痛1.1 术时、术后出血IUD 放置术时及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 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等,后者多为局部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尤以哺乳期妇女多见,也可见于人工流产同时放置IUD者。
预防:提高术者操作技巧防止损伤引起出血,术时出血应首先使用止血药及宫缩剂,术后数天出血者给于止血、抗感染治疗。
1.2 不规则阴道流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不规则出血,常发生于放置IUD后1年内,出血多系IUD的机械压迫引起子宫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大量前列腺素,纤溶酶激活因子,激肽等物质致血管渗透性增加,纤溶活性增加所致。
预防: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熟练掌握放环技巧。
1.3 疼痛根据疼痛发生时间分为:①早期疼痛:放环后10天内发生,系IUD 机械性刺激或化学刺激引起子宫强烈收缩所致。
②延迟疼痛:疼痛持续10天以上,提示IUD大小与宫腔不匹配。
③晚期疼痛:前两种类型疼痛缓解后4周以上出现,多因感染、IUD变形、嵌顿等因素所致。
④性交痛:系IUD尾丝过硬、过短、过长或下移后刺激男性龟头所致。
2 子宫穿孔放置IUD过程中手术器械损伤子宫壁致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分为两种类型:①急性穿孔:IUD放置时不慎或技术不熟练,直接穿透子宫进入盆腔,如系单纯穿孔,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感觉腹痛,经休息后症状缓解,子宫创伤逐渐愈合,在取IUD时才发现,若损伤肠管、膀胱或伴有内出血,可出现急腹症。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98)_真题-无答案(1)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98)(总分95.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哪项是放置IUD的禁忌证?()A. 子宫Ⅰ度脱垂B. 心功能Ⅲ级C. 钳刮术后D. 剖宫产时E. 宫颈糜烂Ⅰ度2. 我国优选IUD的标准是放置1年时的妊娠率()。
A. ≤1%B. ≤2%C. ≤3%D. ≤4%E. ≤5%3. 下列哪项不是妊娠的必备条件?()A. 健康的生殖细胞B. 通畅和功能良好的生殖腔道C. 适合受精卵种植和发育的子宫内环境D.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调节正常E. 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4. 与IUD位置无关的是()。
A. 增加感染机会B. 异位妊娠增多C. 不规则阴道流血D. 下腹部坠痛E. 白带增多5. 宫内节育器避孕,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机械作用,阻止孕卵着床B. 抑制排卵C. 通过异物局部效应发挥作用D. 刺激子宫内膜产生PG影响着床E. 刺激子宫内膜产生非细菌性炎性反应6. 关于放置IUD术后随访时间错误的是()。
A. 放置后1个月B. 放置后3个月C. 放置后6个月D. 放置后9个月E. 放置后12个月7.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证不包括()。
A. 月经过多过频B. 宫颈轻度糜烂C. 生殖道急性炎症D. 宫颈过松,子宫脱垂E. 纵隔子宫8. 放置IUD合并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支原体B. 沙眼衣原体C. 巨细胞病毒D. 疱疹病毒E. 放线菌9. 放置IUD后的感染一般发生在()。
A. 10天内B. 20天内C. 30天内D. 40天内E. 50天内10. 我国使用IUD的人数占世界使用IUD总人数的()A. 90B. 80C. 70D. 60E. 5011. 取出IUD后禁止性生活的时间是()。
A. 2周B. 3周C. 4周D. 5周E. 6周12. 超声显像IUD上缘距宫底浆膜层的距离正常的是()。
A. 0.2~1cmB. 1.2~2cmC. 0.2~2cmD. 1.2~3cmE. 2.2~3cm13. 30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5年,Bp:180/110mmHg,月经后第5天要求置宫内节育器避孕,选择何种IUD为宜?()A. VCu200-IUDB. 宫腔形IUDC. 孕酮IUDD. LNG-IUDE. 硅橡胶环14. 28岁,妇女,1年前剖宫产1男孩,术后5个月转经,月经干净后3天放置IUD,术时感腹痛,术后出血3天。
宫内节育器嵌顿因素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嵌顿因素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嵌顿的原因。
方法通过对978例行IUD取出术中发现的97例IUD嵌顿因素作了回顾性调查,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与临床分析。
结果(1)IUD嵌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2)人流术中安置者嵌顿率明显高于月经干净后安置者P<0.05;带器时间越长,嵌顿率越高P<0.05;IUD的嵌顿率与IUD的种类也有明显关系,金属类环嵌顿率最高,P<0.05。
结论对在人流术中安环、取环时年龄偏大、安环时间较长、安置金属类圆环要求取环的妇女,出现嵌顿环的机率偏大,在取环时应尽量在B超监测下取环,可以增加取环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嵌顿B超宫内节育器(IUD)部分或全部嵌入子宫某部肌壁是IUD异位的一种形式。
以往对IUD嵌顿的原因,以强调安置手术的操作技术居多[1,2],对带器对象研究较少。
我们对IUD取出术中发现的IUD嵌顿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2002年来我所要求取IUD的妇女,包括绝经后、带器妊娠、因症取出、活性环到期、所外取IUD失败转来我所者共978例。
因吉妮放置的特殊性,未采用作研究对象。
1.2 嵌顿IUD的确诊[3,4](1)术前子宫碘油造影及X线摄片;(2)B 超监测术中情况;(3)需剪断后抽丝才能取出的IUD,检查取出的IUD附有宫壁肌组织;(4)宫腔镜检查部分IUD嵌顿。
1.3 取嵌顿IUD方法[5]在B超监测下见取IUD器械与IUD接触后,再用适当力量拉出。
(1)对部分拉至宫口、部分仍在宫体肌壁组织者,将宫颈外口处IUD剪断、抽丝,使其从镶嵌的肌壁抽出;(2)对断裂或残留宫内的嵌顿IUD断节,给予20%利多卡因2~3ml宫颈注射,待宫口松弛后扩宫,卵圆钳夹住游离于宫腔的断端取出;(3)对术中不能明确探及的IUD,可用刮匙刮去IUD表面覆盖层后,再钩取;对绝经多年,子宫宫颈萎缩扩宫困难者,可用雌激素软化宫颈后,用止血钳夹住被挤压至宫颈管的IUD,左右旋转,使其松动后取出;(4)宫腔镜下取环。
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

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摘要】放置宫内节育器是长效、简便、安全、经济、可逆避孕方法。
iud应用同时,放置时间过长,绝经后未取出,致iud变形、嵌顿、断裂、移位等造成取器困难。
本文通过宫颈软化、宫颈神经阻滞麻醉、超声监测、宫腔镜等方法取出宫内节育器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iud;取器困难;断裂;嵌顿放置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节育方法,约占40%[1]。
iud应用同时,放置时间过长,绝经后未及时取出,致iud变形、嵌顿、断裂、移位等造成取器困难。
将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原因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取出宫内节育器7836例。
育龄妇女经后3-7天,流血及绝经妇女随时取出。
取器前常规行妇检,白带常规化验、血常规化验,彩超检查。
取器困难460例。
1.2 取器困难标准常规取器失败或残留;宫颈术后坚硬黏连,宫颈管被拉长与前腹壁粘连;绝经时间过长宫颈萎缩严重,常规取器无法进入宫腔;超声提示iud断裂、嵌顿。
460例iud取出困难具体情况表断裂变形嵌顿移位探宫困难探宫失败绝经后 55 231 43 0 378 2放置iud过期取出 34 3 2 12 12 0人流术后放置iud 2 6 12 3 22 0瘢痕子宫 2 19 8 7 34 0到期取出 1 2 3 2 1 02 原因分析2.1 嵌顿2.1.1 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低落,生殖器萎缩,宫颈坚硬、缩小,手术操作困难。
2.1.2 放置iud时间和节育环型号选择不当。
哺乳期子宫、瘢痕子宫、反复人工流产子宫,放环时型号选择相对过大,使金属环部分嵌入子宫肌层。
2.1.3 放置iud术者技术因素造成子宫壁损伤致使iud嵌顿或移位。
2.2 宫腔内病变宫颈或宫腔黏连,形态异常。
不及时治疗,没有严格无菌操作,人流时负压过大,损伤内膜和肌层,宫颈宫腔黏连,造成取器时探测宫腔困难或探测环感不清。
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

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大方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张翔【摘要】目的:观察放置宮内节育器(IUD)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了解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术时术后并发症的各种干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辖区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人群跟踪随访;对放置宫内节育器术时术后并发症进行诊断处理及转诊。
结论: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增多)、下腹和腰部胀痛等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带器妊娠、术时心脑综合症、子宫穿孔、宮内节育器嵌顿、宫内节育器异位、感染等发生率低。
术时术后并发症大多可在乡镇计妇站处理。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并发症。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方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长效,不影响生育等特点。
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一直是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据统计我国大约有8000万育龄妇女使用放置IUD避孕。
约占全世界应用人数的80%,在笔者所在的镇21592名育龄妇女中,有6178人使用放置IUD避孕,占育龄妇女总数的28.61%。
尽管采用此法避孕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不高,但实际发生人数确不容忽视,现就笔者多年从事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放置IUD的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介绍如下。
一、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一)一般反应:放置IUD一周内阴道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或伴有小腹坠胀及腰酸等,一般不需处理,能自愈。
偶尔也会出现赤带或少量出血,可口服一般止血药。
(二)术时心脑综合反应:极少数手术者在放置IUD过程中,由于精神紧张或局部刺激过强,(如上扩阴器,扩张宫颈时)受术者出现而色苍白,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大汗淋漓,血压下降,伴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一系列迷走神经兴奋性亢进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昏厥,甚至抽搐,近似于人流综合症。
此综合症临床上虽很少发生,但也不可忽视。
一般静脉缓慢注射阿托品0.5mg,3—5分针后即能好转,如观察l 小时左右,未见好转,应取出IUD。
浅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浅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的避孕方法。
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
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尽管此法避孕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昏厥术时扩张子宫内口或术中反复刺激,有时引起过强的血管——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皮肤苍白、心律失常、以致昏厥或心脏停搏,应让该患者平卧,脚腿抬高防治。
不能立刻恢复者,可予阿托品注射并立即抢救。
2 出血2.1 术时、术后出血 IUD放置术时及术后24h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1)止血药及宫缩剂,补充适当的铁剂、蛋白质和维生素,支持疗法,出血较多者应补充血容量,如疑有损伤应试行取出IUD。
(2)放置数天后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3)如人流同时放置IUD后出血,应排除组织残留。
(4)提高术者操作技术。
2.2 不规则阴道流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止血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比较一致发现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增加,尚有子宫螺旋小动脉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素增加和激素受体量的变化,但也发现子宫或内膜的病理变化,如息肉、肌瘤。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放置技巧以防发生月经失调,可适当选用抗纤溶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固醇及抗生素等药物,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2.3 疼痛和排出疼痛一般系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宫内放置IUD经常刺激子宫的排异性收缩,IUD过大者,症状更严重,也有个别放置IUD时,宫颈内口过紧,不能准确放置到宫底部而嵌在子宫峡部,术者却误认为放到了宫底部。
以上一旦明确诊断后宜取出IUD或换置略小的或重新放置。
6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嵌顿的诊疗分析

6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嵌顿的诊疗分析杨娇阳;程红琪【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5(023)006【总页数】3页(P404-406)【作者】杨娇阳;程红琪【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曙区中医院妇科 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我国最常用且长效安全的避孕工具[1],然而IUD使用年限、类型的多样性及绝经后取器等均增加了IUD嵌顿的发生率[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IUD放置后出现嵌顿的临床资料,探讨嵌顿诊断方法并分析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11月收治的60例IUD放置后出现嵌顿且常规方法取器困难或失败妇女的临床资料,年龄39.6±7.5(41~60)岁;未绝经18例,绝经42例;绝经妇女年限6.2±1.9(1~10)年,其中绝经≤1年7例,2~10年45例;置IUD后至诊断嵌顿的时间为18.5±6.6(12~35)年。
嵌顿的IUD类型:T型环18例,金属圆环32例,爱母8例,母体乐2例。
60例中有35例有取器失败史(58.3%),其中取器1次23例,2次10例,3次2例。
所有病例均经妇科、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心肺功能等检查,无手术及宫腔镜禁忌证,有合并内科疾患者均先治疗并控制合并症。
1.2 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由于出现腰腹部疼痛、阴道异常流血、白带增多、阴部瘙痒等症状就诊,并结合取器失败病史,通过B超、宫腹腔镜、X光线或剖腹探查,妇科检查,依据X光片和彩超检查确定IUD形态并确诊为IUD嵌顿。
确诊标准[3]:①术前X线摄片、子宫碘油造影、阴道B超检查及宫腔镜显示IUD嵌顿于部分宫内;②术中可见IUD粘有宫壁肌组织;③宫腔镜检查部分IUD嵌顿。
1.3 嵌顿IUD取出方法术前均经B超确定IUD位置及形态、子宫畸形及其它肌壁病变,子宫内膜病变。
未绝经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d进行取器术;绝经妇女不受时间限制,术前口服倍美力片(2.5mg/d)软化宫颈,术前1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4mg)。
宫内节育器异位19例临床分析论文

宫内节育器异位19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因素和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19例iud异位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iud异位的主要原因:施术者操作技术不熟练;多次流产后、剖宫产后、哺乳期放置;子宫大小与节育器不相适;子宫收缩致节育器移位。
15例在b超监视下或通过宫腔镜经阴道缓慢取出,4例行剖腹取环术。
结论:预防iud异位措施:提高放置技术、定期复查、放置iud时慎重对待哺乳期、反复人流或剖宫产史的妇女,绝经的妇女应及时取器,加强随访服务。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31-01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
因放置iud手术为非完全直视的操作,受宫颈条件、子宫位置、放置时机、放置技术、iud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发生iud异位。
一旦发生iud异位,可导致不能有效避孕、脏器损伤,同时取环困难,甚至开腹取环,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现将我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iud异位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iud异位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55岁;有流产史的8例;哺乳期放置13例,有剖宫产史7例,绝经期女性5例;放置iud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者21年。
1.2临床表现:7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取器时发现iud异位,其中领取二孩生育证后取器3例,绝经期取器3例;1例宫外孕剖腹探查时发现; 12例有症状者:5例患者有腰骶部酸痛、下腹坠胀不适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2例放器时曾有突然出现腹部锐痛的病史;5例为在乡镇服务所取iud失败,其中3例患者出现腹痛及腹膜炎症状,在我站行剖腹探查术时发现iud;2例站内医生取器时,超声检查提示“iud嵌顿”。
临床症状与异位的部位有关,如iud嵌顿部位较低靠近宫颈者,往往有腰骶部酸;iud异位伴有断裂者可刺激子宫肌层或邻近脏器而产生疼痛;有尾丝的iud,可有尾丝消失或牵拉时阻力大,伴有牵引痛;如果异位于腹腔,可伤及肠管、膀胱等组织并造成粘连,可引起相应的刺激症状和体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