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合集下载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ppt课件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ppt课件

20
课件
第三节 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一、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的治疗方法简介 1、针刺体位:患者取坐位。 2、针刺角度:直刺角度 3、针刺方法:以肩痛穴(BP-LE6)为主穴,采 用3寸无菌性毫针,直刺4cm(2寸)左右。局 部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3寸毫针一支,行直 刺法,进针约2寸左右,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 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不留针。
26
课件
四、主治
颈源性肩周炎、外伤性肩周炎、偏瘫穴肩周 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落枕 等。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高血 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 瘫痪、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暑、休克、 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27
1、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1寸。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痛取左侧穴位,左侧肩 痛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0角向下直刺1.5 寸左右。 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
25
课件
三、功能
止痛消炎,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 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23
课件
7、疗程: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 刺肩痛穴,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针刺肩痛穴, 每日一次,21次为1疗程。 (3)晚期患者,即发病1个月以上者,针刺肩痛 穴,每日 1次,28次为1疗程。
24
课件
二、技术关键环节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1
第一节 概 述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 一、技术持有人
针灸中心主任、教授、博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专栏讲座学分考试试题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专栏讲座学分考试试题
维普资讯
, 蔗 屈 增
tl |een g Y u an 哇 l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专栏讲座学分考试试题
(o o 国乡村医药杂志 2 0 年 1- 2 07 -1 期)
答题 注意事 ①试题全部出 自本刊 今年各期讲座 内容 , D. 病情程度分级属轻 、中度者 答题前如能作一次认真复 习,必然 会有好成绩 。②本卷考题 7 、有 关清 喘穴 定位 的说法 是 : 均为选择题 ,各 题可能有 ~个 或多个选择 ,请仔 细挑选 。③ A. 位任脉廉 泉穴与天突穴之间 请在答题卡上把 你选 中答案的对应序号 , A,用笔涂成● , B. 如 环状软骨正 中下方 凹陷
8 0
中国乡村 医药杂志 2 0 年 1 月第 1 卷第 1 07 1 4 1期
维普资讯

D. 阴交上一寸 三 B. 正中嵴 旁 1 , 骶 寸 平第4 骶后孔
厚 屈 地
l I 4 E l 4
畦l een g
5 、下面对针刺 “ 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 C. 骶正 中嵴旁 15 . 寸, 平第 3 骶后 孔
B. 天为一疗程 , 7 若病情需要 , 休息 3 ,可继续 针刺第二疗 A. 天 肩部疼痛 、功能受 限

B. 发于 中 、老 年 人 多
C. 针刺时可 出现酸 、麻 、胀 、痛感
C. 其病 因为受风 、寒、湿邪 外袭 ,闭塞经络 ,气滞血瘀所致
D. 于颈 前 正 中 ,有 一体 表 自然 凹 陷 ,环 状 软 骨 前 方 正 中上 D. 位 属中医 “ 证” 肢节痛”范畴 痹 、“ 缘 2 、肩 痛 穴 的 取 穴 原 则 是
5 、清喘 穴治疗哮喘的临床治疗新技术具有 : A. 操作简便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3 讨 论
1 资 料与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本组 6 0例 ,其 中男性 3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最 大7 2岁 ,最小 3 9岁 ;病 程 3个月至 2年 。早期 以疼 痛 为主者 4 例 ,中后期功 能 障碍 l 。 l 9例
1 . 2治疗 方法
肩 周炎 是 由于 中老年 人胶 原纤维退 行性改 变加上
多发病 ,多发于 5 O岁左 右人群 ,是肩 周肌群 、肌腱 、
疗程 。针刺 治疗 期间要求 患者每 日早 晚各进行 一次肩
关节 功能锻 炼 。 2 治疗 结果 21疗效标 准 . 痊 愈:症状 消 失,肩关节 功 能恢复正 常 ;
滑 囊和关 节囊等 软组织 因气血不 充 ,筋 力所养 ,复感 风 寒或 劳作过度而 导致 关节疼痛 ,关节 活动受 限等特
调整, 达到机 体恢 复新 的平 衡 的理论 。 笔者依 据此法 ,
效果颇 佳 。
放 射为宜 。个别 患者可传 导至肩 部 ,传 导肩 部者疗 效
最佳 。行针 时嘱患 者做肩 部功 能锻 炼 ( 屈 、后 伸 、 前
此法优点:穴位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高,
操 作简便 易行 ,安全 性较高 ,突 出了人体 的 自身平 衡
机体 内分泌功 能混 乱 以及 外伤 、劳损 、受凉等 诱因作
用 下所致 的一 种无菌 性炎症 ,早期 以疼痛 为主 ,后 期 炎症 加剧及 患 者畏痛 不敢活动 所致肌 肉萎缩 ,软组 织
取 穴 :肩痛 穴 ,位 于小腿 腓侧 ,腓骨 小头与外髁 高点 的连 线上 ,髌骨 中线下 5寸处 ,或髌骨 中线与躁 连 线 中上 1 / 。 以偏于腓 侧 1 3处 寸取穴 。交叉取 穴 ,

穴位注射协同其他方式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协同其他方式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的一种无菌性炎症,由肩节囊的慢性炎症、水肿、出血以及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发生黏液样病变,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50~6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

全球有3%~5%的患者被肩周炎困扰,且女性略多于男性[1]。

本病对天气变化敏感,走访很多患者后发现,该病往往初发时不被重视,拖延加重,肩如冻结之状、伸展不舒、凝滞不利。

目前肩周炎治疗方法较多,西药非甾体抗炎药、封闭治疗等疗效立竿见影,往往近期效果还可以,但副作用较大,比如有肾毒性等;中医中活血化瘀、补肝肾等治疗方法,比如拔罐、针灸,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周期较长;微创手术创伤较大,收费高,病患难以接受。

经过临床实践,证实穴位注射药物效果显著,发现穴位注射协同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针刺穴位作为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促使气血滋润周身、外养肢体、内濡脏腑的功效。

经络诸多穴位在施针及施灸的作用下,可调整脏腑功能,同时能调和营卫、养气活血,因此可有效缓解骨伤症状,提高骨伤治疗的有效率。

应用针灸对肩周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当机体肝肾亏虚、外邪侵袭以及受外伤虫毒所扰,会导致肩部经脉痹阻,血脉不通。

“不通则痛”,中医治法当以疏经通络、祛邪止痛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药物归经、药物归穴理论,将药物注射在特定穴位,并在操作时使穴位“得气”。

针刺得气,可起到通经活络、祛邪止痛的作用,再联合其他的治疗方式,可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有临床工作者对穴位进行药物注射后,药物的药理效应得以迅速增强,被称为药物归穴现象,最后发生非特定信息传递———特定生理效应的细胞内转换机制[2]。

又有药物归经、药物归穴现象的广泛存在,因此这也使药效得以更好的发挥,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目前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美国骨科外科医生学会(AAOS )将冻结肩定义为一种病因不确定的病症[3],多数学者认为与肩关节囊的慢性炎症、水肿、出血以及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发生黏液样变性有关。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是常见的一种颈肩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一、阳陵泉常用的穴位就是阳陵泉,治疗肩周炎效果不错,先在阳陵泉处找很明显的压痛点,使劲按压几下,然后让患者大声咳嗽并同时活动肩部,在患者咳嗽的同时将针扎下去,可达立竿见影的疗效。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就可以用阳陵泉治肩周炎。

先按压看看有无疗效再进针这是灵枢的方法,叫“按已刺”,即按压穴位症状减轻了后再针刺,按压有效,针刺自然效果就更好了。

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处,具体的位置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揣穴”。

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叫随咳进针,其作用有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

二、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

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

找准穴位,随咳进针,用手法,活动患部都是一针疗法取效的关键所在。

现在治疗肩周炎,只要病人有明显的疼痛点,就按经络辩证分别用其他穴位疗效会更好,如果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就多用阳陵泉。

二:条口(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8寸处,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条口治疗肩周炎的报道也不少,条口透承山简称条山穴,疗效也不错。

还有的针刺患部同侧的解溪穴,或者是陷谷穴。

其机理如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

一般书籍认为是由于风寒侵袭肩部,寒凝血瘀,不通则痛。

属于实证。

但是在临床上使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内服或外用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肩周炎并非纯实证,而是本虚表实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阳气虚。

到了50岁左右肝肾阴虚好理解,但是阳气虚有的人就不一定认同。

实际上人的衰老不仅是从肾虚开始的,肾虚的同时阳气也虚,特别是阳气最多的阳明胃经也虚,这个早在素问.上故天真论篇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女子的衰老过程是“五七,阳明脉衰。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和纤维化,引起一系列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肩周炎疼痛。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对肩周炎的疼痛缓解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肩周炎疼痛的缓解,中医针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经络针刺: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肩周炎是由于经络阻滞导致气血不能流通所引起的。

通过在特定的经络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2. 穴位贴敷:除了针刺,中医还常常使用贴敷的方式来治疗肩周炎。

贴敷使用特定的草药或药物贴敷在病患的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灸法疗法:中医还使用灸法来治疗肩周炎。

灸法是将艾条或中药炷烧热,靠近病患的相应穴位,使患者感受到热烘烘的刺激。

通过灸热的刺激,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针刺经络和贴敷药物可以促进肩周炎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有助于缓解炎症和疼痛。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知。

此外,针灸还能够影响脑部的内啡肽系统,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起到镇痛的作用。

3. 抗炎作用:中药贴敷和灸法中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

4. 调节免疫系统:中医针灸疗法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对肩周炎的抵抗力,减轻疼痛和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对缓解肩周炎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疗法的效果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也需要综合考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也叫五十肩、疑结肩、冻结肩,也就是说人到了一定年令,随着气血减弱,尤其是在最容易受寒的大关节肩部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

现在就讲一下治肩周炎的针灸要点:
1、健侧取穴。

2、首选三肩穴,第一针痛点进针(反后绝),上下三分各一针,治五十肩皆特效(贴骨进针4-7分)
3、肩三针:三间、中渚、后溪
4、长久风湿的,加艾灸驱寒湿。

5、一到阴天发作,加阴陵泉
6、一到晚上发作,加照海(日发申脉,夜发照海)
7、年老体弱加肾关。

8、固定时间发作,加当令经输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 术
石棉县人民医院 陈文龙
2009.4
一、概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漏肩 风等。其发病机制尚有争论,普遍认为该病是肩 部软组织退行性变,慢性劳损与外伤,又受寒湿 浸入,引起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广泛的慢 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 的活动,以关节内、外粘连,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 受限为特征。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 男性,右肩多于左肩。
侧肩周炎刺右侧穴位。
• 针刺方法:3寸毫针直刺1.5寸左右。 •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
脏,调节胃肠及内分泌。
颈痛穴的操作要点:
• • • • 取穴体位:手呈半握拳姿势。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
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 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肩痛穴(肩周穴,中平穴)
颈痛穴(液门)
四、操作要点
•1、肩痛穴的操作
•2、颈痛穴的操作
肩痛穴的操作要点:
• • • • 针刺体位:坐姿膝直位。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得明显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 针刺原则:交叉取穴,右侧肩周炎刺左侧穴位,左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 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 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 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 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 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突出即时效应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4、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
针刺肩痛穴时,针感向足部放射为准。
针刺注意事项:
五Hale Waihona Puke 按 语嘱患者平日要防止感冒,避免肩部受寒,时常 锻炼肩关节,避免使肩关节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 在急性炎症、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绝对 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 适度的功能训练,但不能过度,过度会增加新的 炎症和水肿。 在急性炎症、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 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推拿、火罐、刮痧、 针刀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待 进入恢复期以后,在局部配合上述治疗,但不要 过度,过会会形成新的炎症和水肿。
肩关节
病理分期
针刺“肩痛穴”疗法概述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 文远教授于1976年成功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特效 穴,冠名“肩痛穴”(BP-LE6)。该项治疗技 术可迅速止痛、即刻效应达90%,不仅可以止 痛,还可以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平衡针灸技术已作为卫生部百项技术向全国推 广。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 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 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 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 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 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 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 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 疗效的好坏。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 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 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
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
则。
实用疗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特色:
二、诊 断 要 点
1、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常于 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昼轻夜重,多不能 卧向患侧。 3、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有上举、 外展、后伸摸背和穿衣受限。 4、压痛。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 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 5、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6、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 质疏松肱骨头上移或关节腔变窄。
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 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 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 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 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 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 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突出单穴疗法
病变取右侧穴位。 • 针刺方法:3寸毫针平刺1.5寸左右。
•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法。 •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
神经。
疗程:
技术关键环节:
•1、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
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2、进针:肩痛穴直刺1.5寸左右,
颈痛穴平刺1.5寸左右。
•3、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
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 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 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 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 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 学调控模式。 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 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 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 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 的疾病。
三、针灸处方
• 主穴:肩痛穴(BP-LE6):位于足三里下2
寸,偏于腓侧外1寸。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 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 辅穴:颈痛穴(BP-IJE9):位于手背部,
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 前凹陷中。 • 解剖: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
预后
肩关节周围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 性多于男性,有自愈的倾向,预后良好,但痊 愈后也可以再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