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制药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技术,即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现象(包括细胞培养过 程),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规模化生产,获得各种特定 的有用物质。
化学工程的许多单元操作在发酵工程中都有广泛应用,两者 之间有很多的共性。
发酵工程制药工艺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发酵和提取。 发酵是指菌种在一定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合成产物的过程, 包括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 发酵设备选择及工艺条件控制等; 提取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发酵液中的产物进行提取 和精制的过程,包括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废弃物的处理等。
任何菌种,在生产和保藏的传代过程中,总会有不断的变异、 衰退现象。因此,生产过程中应不断改造菌种性能、培养优良 菌株的育种,必须做好菌种的保藏与复壮,恢复菌种优良性能。
后退 前进 目录 返回
发酵工程制药的常用菌种
类别
菌种
产物
用途
枯草杆菌
淀粉酶、蛋白酶
制葡萄糖、糊精、糖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菌
大肠杆菌 短杆菌
酰胺酶 谷氨酸、肌苷酸
灰黄霉菌
灰黄霉素
医药
黄曲霉菌
淀粉酶
医药、化工
各类放线菌 放线 菌 小单孢菌
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 、卡那霉素、土霉素、红霉素
医药
庆大霉素
医药
球孢放线菌 甾体激素
医药
后退 前进 目录 返回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 各种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第四章发酵工程制药技术全

黑曲霉
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 要菌种。是生产酶制剂 (蛋白酶、淀粉酶、果胶 酶)的菌种。生产有机酸 (如柠檬酸、葡萄糖酸 等)。农业上用作生产糖 化饲料的菌种。
青霉
❖ 可用于生产抗生素、 苯氧甲基青霉素酰化 酶等。
第四章 4.1 微生物细胞培养概述
❖ 2、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 (1)碳源:构成菌体及产物的碳架及能量
来源。 ❖ (2)氮源:构成菌体本身的含氮物及代谢
产物中的含氮物。 ❖ (3)无机盐:构成菌体原生质成分,酶的
组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细胞渗透压, 参与产物生物合成等 。
第四章 4.1 微生物细胞培养概述
❖ 4.1.1 培养基 ❖ 1、培养基的种类。 ❖ (1)孢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是供制备孢子用的。
要求此培养基能使微生物形成大量的优质孢子, 但不能引起菌种变异。生产中常用的孢子培养基 有麸皮培养基,大(小)米培养基,由葡萄糖 (或淀粉)、无机盐、蛋白胨等配制的琼脂斜面 培养基等。 ❖ (2)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供孢子发芽和菌 体生长繁殖用的。培养基的组成随菌种的不同而 改变。 ❖ (3)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 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
❖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发酵工业常用的霉菌有: 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等,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酶 制剂、抗生素、有机酸及甾体激素等。
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
❖ 4、酵母菌 ❖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普
遍存在。 ❖ 发酵工业常用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假
丝酵母和类酵母等, ❖ 主要用于酿酒、制造面包、制造低凝固点
发酵工程技术制药课件

酶工程制药技术
酶工程制药技术是指利用酶的 催化作用,将原料转化为所需 的药物或中间体。
酶工程制药技术具有高效、专 一、条件温和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药物合成、手性药物制备 等领域。
酶工程制药技术可生产手性药 物、生物催化剂、药物中间体 等。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药物或细胞 治疗剂。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可生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疫苗等生物药物。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是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 发展方向之一。
03
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培养
总结词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是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流程的起始步骤,对后续发酵过程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抗生素的发酵生产中,选育和改良微生物菌种 是关键,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不断优化微生物菌 种的抗生素合成能力,提高发酵产率。
目前,常见的抗生素发酵产品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红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在医疗领域广泛应 用,对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
01
02
03
04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人体 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 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基 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深入 研究,挖掘潜在的生物制药资源。
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与质量
菌种选育
通过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 的菌种,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优化发酵条件
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发酵温度、pH值等发酵条件,提高发酵产 物的产量和质量。
发酵工程制药

• ①.调节好基础料的pH。基础料中若含有玉 米浆,pH呈酸性,必须调节pH。 • ②.使基础配方有适当的配比,发酵过程中 pH变化在合适的范围内,如CaCO3 ,或具 有缓冲能力的试剂,如磷酸缓冲液等 • ③.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 pH,如(NH4)2SO4和NH3 • ④.通过补料调节pH
二、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 (2)温度的控制 • 冷却水
三、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
四、pH的影响及其控制
• 1.pH值对发酵的影响:最适生长pH、最适 生产pH • 2.pH的变化:随菌种、培养基成分和培养 条件而变 • 3.发酵pH的确定和控制 • (1)发酵pH的确定:5—8,根据实验结 果确定 • (2)pH的控制
第七节 发酵设备
第八节 发酵工程产品的制造实例
• • • • 一、青霉素 1.种子 2.培养基 3.培养条件控制
第七章 发酵工程制药
二、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分类来自三、发酵工程制药特点及发展趋势
(2)诱变育种
(3)原生质体融合
第三节 发酵的基本过程
一、菌种
• 三、发酵 • 四、产物提取
第四节 微生物的发酵方式
三、连续培养
第五节 发酵工艺控制
一、培养基的影响及其控制
02.1-2 发酵工程制药

2 发酵工程制药
描述酵母菌作 用于果汁或麦芽汁 产生气泡的现象, 或指酒的生产过程。
ferver:发泡、沸腾
fermentation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
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 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①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有机酸。 ②次级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是抗生素。
1, 3- 丙二醇
两步发酵法
糖
酵母
甘油
伯氏肺炎杆菌、丁酸梭菌等
1,3-丙二醇
(4)微生物转化发酵
指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变为结构 相关的更有价值的产物的生化反应。 最终产物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 位进行化学反应形成。
三、常用工业微生物
• 细菌
– 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 – 乳酸杆菌 – 枯草杆菌 – 丙酮丁醇梭菌 – 大肠杆菌 – 谷氨酸棒状杆菌
三、常用工业微生物
• 酵母菌
– 酿酒酵母 – 假丝酵母属
• 产朊假丝酵母 • 解脂假丝酵母 • 热带假丝酵母
– 毕赤酵母属、汉逊酵母属
三、常用工业微生物
传统发酵工业:酿造及食品 业、抗生素、氨基酸、核苷 酸、有机酸、饲料添加剂、 微生态制剂、生物农药、生 物肥料等。
现代发酵工业:基因工 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 疫苗;替代石油工业的 大宗量的生物化学品等, 以及传统发酵工业升级。
传统大型发酵工 业的中央控制
现代发酵工业 的中央控制
优良菌株的选育和保 藏(包括菌种筛选、改造, 菌种代谢路径改造等)
第13讲 第三章 药发酵工程制药 第一节 发酵工程制药概

第13讲第三章药发酵工程制药第一节发酵工程制药概第三章发酵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概述抗生素类药物概述β-内酰胺抗生素的生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产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产思考题发酵工程制药概述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发酵工程制药的工艺特点与要求发酵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一系列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细菌、抗真菌、抗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细菌、抗真菌、病毒、抗肿瘤、抗高血脂、病毒、抗肿瘤、抗高血脂、抗高血压作用的药物,以及抗氧化剂、酶抑制剂、的药物,以及抗氧化剂、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强心剂、镇定剂、调节剂、强心剂、镇定剂、止痛剂等的总称。
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核苷或核苷酸、药用酶和辅酶、核苷酸、药用酶和辅酶、其他药理活性物质。
发酵工程制药的工艺特点与要求发酵工程药物生产的工艺过程: 无菌空气菌种孢子种子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产品检验产品包装菌种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1)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 2 ) 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生命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力强、保存期短。
力强、保存期短。
( 3 )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种子制备对人员、用具、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种子制备对人员、用具、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 4 ) 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以防菌种退化,确保菌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以防菌种退化,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 5 ) 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以备现有生产菌种污染噬菌体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替换?替换。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细胞内含物。
分离纯化
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萃取、层析等,将目标产物从细胞破碎 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04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创新药物研发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发现和验证新药靶点,开发出针对特 定疾病的新药物。
临床试验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 生物制药概述 •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发酵工程的关键技术 •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生物制药概述
生物制药的定义与特点
生物制药的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 养、酶反应等过程,从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具有药 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其衍生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 人类疾病的一类药品。
02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技术 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药物, 如抗生素、疫苗、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需要经过菌种筛选、 培养基配制、发酵过程控制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大 规模生产等优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涉及基因克隆、载体构 建、转化、表达及纯化等多个环节。目前市 场上已有多种重组蛋白药物,如胰岛素、人 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案例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总结词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导入微生物或 细胞中,实现病原体的抗原表达,从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5章发酵工程制药详解

发酵工程制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 化学工程在反应器内中生产生产药物的一种技术 体系。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1.自然发酵阶段。发酵技术有着悠久的历 史,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从事酿酒 、制酱、制奶酪等生产。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3.深层通风培养技术的建立。 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 5.固定化酶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 技术的建立。
第3节 微生物发酵工艺过程的控制
第一节 发酵工程制药基础
1. 发酵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对微生物代谢调控的研究,因在发酵制药中,微生物是药 物的生源。
2. 通过对微生物代谢规律的理解来学习微生物药物的合成,并了解制药工业中常用微生 物的特点及营养需求。
一、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药物
1. 问题: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药物分为几类,并说出各类的一种药物名称?
常见放线菌:
产生抗生素最多 的一类微生物
连霉菌属
链霉素、金霉素、四环素
诺卡氏菌属 利福霉素
小单孢菌属 庆大霉素
游动放线菌属 创新霉素
2、真菌
伞菌类。属于真核生物,但不含叶绿素, 无根、茎、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 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以寄生或腐生方式存在。
代谢产物:抗生素(青、头孢、灰黄)、维生素、 酶制剂、各种有机酸、葡萄糖酸、麦角碱 直接入药:冬虫夏草、麦角、神曲、僵蚕、灵芝 等
常见真菌:
藻状菌纲:根霉---生产甾体激素、延胡索素 及酶制剂
子囊菌纲:酵母菌属
担子菌纲:灵芝 半知菌纲: 曲霉属、青霉属、头孢菌属
3、细菌 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工业用培养基---------定量组成培养基配方
(三)培养方法
• 按培养基类型分为----------固体培养法、液体培 养法。 • 按操作方式分为---------分批培养、半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 • 按氧气供应分为--------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下面分别介绍其中重要的5种方法:
1、浅盘培养
第五章 发酵工程制药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制药) 生产原理 第二节:利用微生物进行药物的生产实例
第一节: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制药)生产原理
• 人工培养的微生物,通过体内的特定酶系,经过复杂的 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和代谢作用,最终合成人们所需要的 药物如抗生素、氨基酸、有液体通风深层培养
• 简称深层培养法,是最先 进的方法。 • 在我国,抗生素、柠檬酸 的生产常常采用此法。
4、厌氧培养
• (1)简单的方法是,用一般的发酵槽,撤去 通风设备。 (2)真正的方法是必须把氧气抽除,采用真 空泵来抽去氧气。
较为先进的方法是 加拿大的BBL Gas Pak 150的厌氧培养器 采用由水发生氢气的方法 此氢气与氧气反应,遂形成真空。
2:放线菌
• 有以下分类 •委内瑞拉链霉菌(S.veneznelae) •能产生氯霉素
•金霉素链霉菌(S. aureofaciens) •能产生金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菌(S.kanamycetieus) 能产生卡那霉素 红霉素链霉菌(S.enytnreus) 能产生红霉素。
3:霉菌
• (1)曲霉属-------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能 产生高峰淀粉酶。 • (2)黑霉属(A.niger)------能产生酸性蛋白酶、 蛋白酶。 • (3)青霉属--------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m)、 产黄青霉(P.chrysogenum)能产生青霉素。橘青 霉(P.citrinum)可产生核酸酶P1。
3、连续培养法的分类
• 可以分为以下3类:
• (1)单级连续培养 • (2)细胞回流式的单级连续培养 • (3)多级连续培养
(1)单级连续培养
• 新鲜培养基的加入速率=培 养之后的物料抽出速率。这 种培养方法称为单级连续培 养法。 • 在单级连续培养方法之中, 发酵液体积保持恒定,生物 反应器中各组分分布均匀。 • 单级连续培养是一种最简单 的连续培养方法。
(3)PH值
• 细菌适宜于在中性、弱碱性的条件下生长。
• 酵母菌、霉菌则喜酸性环境。
• 乳酸菌、醋酸菌对于低PH值环境有着很好 的耐受性。
(4)溶解氧浓度
• 不同的培养过程对于溶解氧有着不同的要求 •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控制。
•空气过滤片
(5)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
• 细胞的代谢产物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 这种现象称作产物抑制作用。 • 而代谢产物多数就是生物制物的原材料。
4:酵母
• 酵母属-------最常用的是酿酒酵母,用于 进行酒精发酵。
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 • • • (一)培养基组成 (二)培养基的分类 (三)培养方法 (四)培养条件
(一)培养基组成
•1、碳源 •一般为蔗糖、葡萄糖。 •工业用碳源为淀粉水解液、 •糖蜜、干薯粉、甲醇、乙醇、 •石油、醋酸等等材料。
四:微生物发酵的工艺学原理
• (一)分批培养 • (二)连续培养 • (三)其它培养方法
(一)分批培养
•1、分批培养的定义 • 3点
•2、分批培养的生长过程
•3、分批培养过程中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
• 分批培养是一种间 歇式的培养方法, 在每一批次的培养 过程中,不再加入 其它营养物料。待 为了提高生物反应器在分批培养中的效率 生物反应进行到一 通常采用多级分批培养的办法。 即在小型生物反应器中接入少量种子 定程度之后,将全 经过分批培养,来获得较大数量的细胞作为种子 部培养液倒出、进 再转入到大型生物反应器中 行后道工序的处理。
• • • • • • 1、培养基浓度 2、温度 3、PH值 4、氧气 5、氮源 6、微量因子
1、培养基浓度
• 一般为含葡萄糖10%
• 最高可以通过流加法达到15%。
2、温度
• 一般为30-33℃
• 超过33℃时应该进行冷却。
3、PH值
• (1)酵母菌为PH=4.0--6.0 • (2)细菌的PH=6. 0--7.5 • (3)霉菌生产的PH值则在4.0--9.0之间。
4、氧气
• 微生物的类别有需氧菌、厌氧菌、兼性菌 三种。 • 各自需要不同的氧气条件。
测定培养剂的溶解氧是一个技术关键。
5、氮源
• 一般情况下,是以使用尿素为最适合, 因为一则尿素可以维持发酵液的PH值不 变,同时又能够供给氮源的需要。 使用硫酸铵时, 由于其残留的硫酸根使得发酵液PH值变小 必须用碱性物质中和
• 四川抗生素研究所
讲解分章节内容
•一: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三:细胞浓度的测量
•四:微生物发酵的工艺学原理
•五: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制备和改良 •六:发酵生产过程
•七:灭菌技术
•八:分离纯化技术 •九:干燥技术
一: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 • • • 1:细菌 2:放线菌 3:霉菌 4:酵母
(1)营养物质浓度
• 营养物质的限制性浓度-------当某一种营 养物质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 会影响细菌的生长,此时的浓度就称为 营养物质的限制性浓度。
• 营养物质的最大浓度-------当某一种营养 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程度之后,也会对 细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2)温度
• 当培养温度偏低时,细胞的生长速率较低, • 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生长速率也随之加快, • 当温度超出一定范围时,由于蛋白质等细胞结构的变 性,导致细菌生长速率的急速下降。 微生物细胞的最适生长温度并不等于其代谢产物的最佳生产温度。 因此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 培养的前期常常将温度调控在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区域, 而在后期则常常将温度转到最佳的生产温度, 以获得较多的产物
1、细胞干重法
• 将一定体积的培养液离心,收集细胞, 洗涤、干燥、进行称重。 不足之处是此方法不适用于统计含有不 溶性沉淀物的培养液。
2、显微计数法
• 利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器、测定单位体 积内培养液中的细胞个数。
缺点是: (1)不适用于丝状生物体的计数。 (2)不能区别活细胞和死细胞。 (3)由于细菌太小,不适于进行计数。
分批培养的设备要求较少 操作也较简单 工业微生物生产中经常采用
1、分批培养 的定义
2、分批培养的生长过程
• 培养中的细胞经过4个生长阶段:
• • • •
(1)延迟期 (2)指数生长期 (3)静止期 (4)衰亡期
1、延迟期 (1)种龄越长,延迟期越长, (2)接种量越少、延迟期越长
2、指数生长期 细胞的倍增时间 指细胞浓度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微生物的倍增时间一般为0.5—1小时。
6、微量因子
• 主要是指维生素,它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 缺少的营养成份所需。
很多天然的碳源与氮源之中 一般均含有众多的维生素物质 配制培养基时一般不需另外添加
三:细胞浓度的测量
• (一)直接测定法
• (二)间接测量法
(一)直接测定法
• 特点是直观精确
1 细胞干重法 2 显微计数法
3 平板计数法
4 浊度法
3、平板计数法
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逐一数量级的稀释然后 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过一 段时间的培养,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量,可以计 算出原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其优点是 可用于测定活细胞的浓度
4、浊度法
• 由于培养液的浊度和光密度与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 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法用600700nm波长进行测定。 • 其优点是快速、准确。
• 该方法选用于固体 培养法、也适用于 液体培养法。 • 其方法是将固体或 者液体培养基盛于 不锈钢制的浅盘内, 接种菌种,在保温 室内培养。
2、厚层通风培养
• 此方法用于固体培养。
所用设备是在水面建造大型水泥槽 水泥槽底部铺上多孔板 板上放置固体培养基 接种之后 将空气由多孔板下部通入培养基内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培养量大,并且节省劳动力。 国内酱油厂多采用此法。
•2、氮源 •主要有硫酸铵、 •尿素、豆饼水解液。
•3、无机盐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 •七水硫酸镁。
4、微量生长因子 生物素 硫铵素 玉米浆最常用
(二)培养基的分类
1、细菌用培养基 以肉汤+蛋白胨+酵母膏作为其组成物质。 2、酵母、霉菌用培养基--------以曲汁和麦芽汁为最常用 将米曲(或者麦芽汁)添加适量水,在55℃下糖化2小时, 经过过滤,滤液稀释至糖度10度,备用。 3、培养霉菌则专用蔡氏霉菌培养剂 蔗糖20-30g、硝酸钠3g、磷酸二氢钾1g、氯化钾0.5g、 七水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蒸馏水1L。
•
青霉菌
1:细菌
• (1)醋杆菌属--------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可以将酒精转 变为醋酸。弱氧化醋杆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可以将山梨糖 醇转变为山梨糖。 • (2)乳杆菌属--------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iiekii)可以将 糖转变为乳糖。 • (3)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用来生产乳酸。 • (4)片球菌属(Pediococcus)-------用来生产乳酸。 • (5)串珠菌属(Leuconostoc)-------用来生产乳酸。 • (6)芽孢杆菌属-------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以用来生产 α -淀粉酶、肌苷、鸟苷等核苷。 • (7)梭菌属------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um)用来生 产丙酮、丁醇。 • (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来作为基因工程的克隆菌。